对李鸿章的评价
评价李鸿章
初学历史,《中日修好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都是李鸿章签订的,当时我便认为他是个卖国求荣的大奸臣。
但细读历史,我不得不承认李鸿章是个英雄。
不同于思想迂腐的儒生,李鸿章可谓目光长远,善于接受西方新思想。
军事上,他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他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他一个人就办了三个。
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
可以说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
李鸿章一生最为人诟病的有三件事。
一是镇压太平天国时,李鸿章的淮军在苏州城杀了献城的降军,此为不信;二是在甲午海战中,由于他的消极避战,指挥错误,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但此事也不能完全归罪于李鸿章,当时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使北洋舰队难以维持先进设备。
三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一生共签订了三十多个不平等条约。
这第三件事让李鸿章饱受“卖国贼”的骂名,我在查看史料时,为他感到无限辛酸,他签条约的细节差点令我落泪。
在《晚清真相》一书中写到:“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李鸿章堪称付出了最大努力,但因底气不足,不免辞锐而气竭。
陆奥宗光回忆:“起初就偿金二亿两,他要求减少五千万两,视不能达此目的,他则乞减少二千万两,最后他竟对伊藤全权哀求以此些少减额为其归途之饯别。
此等举动以李之地位而言实有失其体面。
””甚至他在谈判后回住处的路上遇刺,才令日方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
而在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
此后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
李鸿章注定难以摆脱悲剧。
他看到也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可由于他所受的封建忠君爱国教育,并且他的仕途平坦受到朝廷重用,他不可能去反抗清王朝。
他所倡导的洋务运动从根本上也是为了维护清王朝长盛不衰。
我相信签订那些条约非他所愿,可是“君有命,臣不得不从”。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个人是很难超越时代的局限性的。
李鸿章自己也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评价1.序言 (1)2.李鸿章简介 (1)3.生活的时代背景 (2)4.为华工争取权利 (3)5.李鸿章与太平军 (4)6.伴随李鸿章的30多个条约 (5)7.洋务时期贡献 (7)8.简评 (9)9.历史人物对其评价 (10)10.个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10)1.序言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2.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2.15-1901.11.7),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
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
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3.生活的时代背景三千年之大变局,海禁大开,强林环绕的时代。
是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份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自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人沿海岸修筑的所有整齐对称的炮台和花费巨银买来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没有一次阻挡住“蛮夷”的入侵:“自道光中叶以来,外患渐深,至于今日,危迫极已。
如何评价李鸿章在近代历史
(1)倡导洋务运动
创办 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 局、平矿务局,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 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 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 务 运 动 成 就
(2)开创近代新式教育
(3) 加强沿海边防,建立第一支 海军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评价李鸿 章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作用, 辩证看待他的功与过,不要一 味片面评价,要结合当时历史 背景,人物阶级特点,国际环 境综合分析评价李鸿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大于过? 过大于功?
他是卖国贼?! 他是大贪官?! 他目光短浅?! 他不择手段?! 他血腥残暴?!
真正的李鸿章
他处于一个封建王朝 深深受着封建文化专 制影响,一个受八股 文禁锢的儒生,骨子 里的不敢反抗,不管 官位多大,也仅仅是 慈禧太后的一颗棋子。 现实所迫,行不由己 签订卖国条约
李鸿章
在近代历史中的功绩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反面评价
(1)贪污,聚敛国家财产,培养出一批腐败的官 场寄生虫,使清朝国力下降。 (2)重海防,弃新疆。曾国藩曾对他做出以下批 评:对于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 一个李鸿章坏事。 (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杀人太多,过于血腥。 (4)甲午海战中指导失误,导致军舰全军覆没。
(5)谈判失败,签订耻辱的《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 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 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正面评价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班级、学号、姓名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评价的主要标准,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主观动机和目的。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其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但和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相比,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战后代表清政府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因此说其是卖国贼也毫不过分。
总之,李鸿章尽管是晚清有一定作为的封建政治家,他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的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同时他对外卖国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可以对照同一时期日本的情况。
日本在19世纪中期同样面对西方的侵略,同样为了挽救其统治,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封建政治家先是发动武装倒幕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然后在日本实行“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几乎是全盘西化,结果日本很快崛起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不仅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且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在日俄战争中又击败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俱乐部的成员!同一时期的中俄两国为什么都败给日本,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在根本上向西方学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隔靴搔痒式改革,和日本的革心换面式变革不可同等而语。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
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
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
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忠臣?罪臣?(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忠臣?罪臣?作为晚清一代重臣和权臣,李鸿章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关键人物。
他见识超群,较早地意识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积极推行洋务运动,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却让他名声扫地。
有人曾用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他:“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不可否认,李鸿章为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他是最早认识到开放不可逆转的大臣之一。
1865年他便指出:“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正因为心系祖国前途命运,他以推行洋务运动为己任,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军用、民用工业,遣送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建立了我国第一支海军,兴办了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电报局和第一家外文翻译馆,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
在那个时代李鸿章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不仅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还推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然而,作为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李鸿章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李鸿章主张推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他对西方的学习只停留在器物革新的表层,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
正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因而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也就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为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大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甚至在1863年制造了苏州杀降惨案。
在外交上,他主张推行“和戎”外交,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这些条约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化沉沦。
对此,作为外交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人,李鸿章难辞其咎。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强盗横行、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作为一个弱国的外交大臣不可能取得平等的发言权。
他背后更深刻的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是清朝走向腐败和没落的结果。
[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篇一: 一些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
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蒋廷黻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袁世凯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毛泽东评李鸿章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篇二: 怎样评价李鸿章的历史价值?李鸿章算是伟人吗作为晚清一代重臣和权臣,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
评价李鸿章
评价李鸿章历史上,多数人以李鸿章平发平捻为功,以其数次和议为罪,众说纷纭。
今天,我借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去世2个月后所著的《李鸿章传》和安徽电视台的《评说李鸿章》,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我对李鸿章的看法。
1. 李鸿章出生在农民家庭,到父亲这代才中进士。
二十岁左右的李鸿章颇有才华,壮志凌云,一心报国。
聪慧的李鸿章在25岁就中进士二甲等13名。
因此,我说年轻时的李鸿章是一个有雄心壮志,一心报国的少年科第。
2. 而立之年的李鸿章遇上太平天国起义大军,授命操练军队防剿。
后来成立淮军。
李鸿章治兵节制有方,淮军将士勇毅,纪律整严。
李鸿章在军事上统筹兼顾,身先士卒,珍爱自己的部下,爱将程学启伤亡后,李鸿章痛悼流涕。
但在另一方面,李鸿章又出尔反尔,杀了有保人的千余名太平天国投降将士,也就是杀八王事件。
总的来说,李鸿章以会治兵,懂用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剿灭捻军中立下战功,得到了朝廷的信任,暂时维护了腐朽的清朝统治。
3..不惑之年的李鸿章深刻认识到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可见李鸿章的真知灼见,世界眼光。
但他认为国家要想强大,要依赖军队,军队要强大,要依靠武器。
也表现了他作为封建官僚阶级的落后腐朽,他没有认识到国家落后的症结在于腐朽的制度。
李鸿章大兴洋务,鞠躬尽瘁,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开办的洋务多于25项,涉及军事,商务,教育等等。
李鸿章在洋务时期的自强措施,开风气之先,推动整个国家的变革,为垂死腐朽的清王朝打了一针强心剂。
尤其要指出的是:李鸿章在封建年代,能从愚昧的慈禧手中拿到建设海军的经费,建立了一支有两艘7200吨排水量军舰的北洋水师。
而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海军最大的军舰排水量也只有3700吨。
可见,李鸿章在近代中国海军建设中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其独一无二的地位。
4.花甲之年的李鸿章开始代表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早在中法战争,李鸿章就主张见好就收,而在之后的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又有两大责任不可推卸,1.是军队组织训练方面工作没做好,导致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2是在外交上,没有使中国从朝鲜泥潭中挣脱出来,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赔款的白银使只打了7个月甲午战争的日本获得了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这些赔款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为日后的侵华战争埋下隐患。
历史人物点评之李鸿章
评价李鸿章提到近代历史人物,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他就是李鸿章。
他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功过也难以一概而论。
我们看李鸿章,其实也是在看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对于这么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他,辩证的评价他。
他对中国当时社会是顶梁柱,对于社会是千人唾骂卖国贼,但是一句话: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在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
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和卖国贼。
显然,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
毋庸置疑,对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和经手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劣迹,加以抨击和批判是理所应当的。
必须指出,就镇压农民起义而言,这是他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敌视人民这一点上,一切封建统治者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的岳飞和史可法,在阶级矛盾激化时,都曾主张并执行了镇压农民的政策。
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虽是个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但为了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他竟不顾病体之难,做了第一任“剿匪总司令”。
地主阶级士大夫是这样,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何尝不是如此。
马建忠百般仇视太平军,目之为,“残忍嗜杀”的“流寇”。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对李鸿章的评价有这么⼀⾸评价李鸿章的诗:⼀⽣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丑叠恨终呕命,⾄死屈⾝背骂名。
对于晚清军政重⾂李鸿章李中堂,不同⼈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说他是近代⼀名了不起的功⾂。
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整理⼀下他的功与过。
功绩:【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兴办洋务,建⽴北洋⽔师【3】维护国家利益【4】对维新派及⾰命者的宽容态度过失【1】在太平军的战⽃中曾经杀降【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师全军覆没我认为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是李鸿章本⼈所处的时代背景。
⼗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
⽽这样⼀个过程,⼜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下,由西⽅资本主义列强,⽤鸦⽚和洋枪⼤炮军舰,逼迫中国实⾏所谓“门户开放”的。
正是在这样⼀个⼤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份的中国⼈,提出形形⾊⾊的说法和⽅案,试图寻找出⼀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
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层产⽣出来。
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
所以,这样的⼀个改⾰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新的层⾯上,⽆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是李鸿章究竟⼲了⼀些什么事。
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活动了整整四⼗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法⽐拟的。
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直担任直⾪总督兼北洋⼤⾂、⽂华殿⼤学⼠,是清朝政府⾼层参与决策、执⾏决策的重要⼈物。
历史趣谈如何评价李鸿章 对李鸿章的客观评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如何评价李鸿章对李鸿章的客观评价
导语:一、对李鸿章的客观评价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
一、对李鸿章的客观评价
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指挥失当、极力妥协,战后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的《马关条约》等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的主要卖国贼之一。
二、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
这时候,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
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
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
生活常识分享。
评价李鸿章
评价李鸿章1李鸿章是晚期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士大夫。
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较倭仁等顽固派较为开明,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创办江南织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他还积极创见中国的海防,筹划北洋水师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派人出国留学,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至于争议最多的对外战争极力妥协,压制爱国军民的反侵略热情,战后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确实是李鸿章一生最不光彩的地方之一,但很难想在弱肉强食、强盗横行,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作为一个弱国的外交大臣如何能够取得平等的发言权,他背后更深刻的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他没有摆脱晚清政治的陋习,存在着贪污腐化的一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政治制度的落后,坚持“中体西用”是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
”说得好,出错的人往往都是多作事儿的人,而不作事儿是不会犯错误的。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历史与真实的差距确实很大,其实多做实事的人未必能流芳万世。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
至少李鸿章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还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等。
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1.功绩:李鸿章在清朝的现代化和西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推动
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建设,包括建立现代海军、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为清朝签订了一些重要的条约。
这些条约在当时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与西方的关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局限性:然而,李鸿章也有其局限性。
他在处理一些外交事件时表现
出了一定的妥协性和不稳定性,这导致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评。
此外,他在推动现代化改革时也受到了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这使得他的改革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3.影响:尽管如此,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
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和行动也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推进现代化进程。
评价李鸿章的一生
李鸿章的一生李中堂是晚清第一军政重臣,关于李鸿章,流传下来的野史并不少,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
一、“一生秋风糊裱匠”1、为官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
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怎么反驳上级,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极拳等等。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
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
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慈禧听后默然。
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则在其次。
作者对此有很精到的评点:这是“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的区别。
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主张变法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紧跟皇上就行了。
这就是李作为老官僚的官场智慧。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1000字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历经起伏,涉及到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
因此,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有爱国心的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受过熏陶的他深知家国天下的重要,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努力尽忠职守。
他反对封建势力的压迫,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自强运动,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奋斗终身。
其次,李鸿章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他在外交领域陆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度支矿务局指派,与英国达成《马关条约》,这一条约解决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领土等问题上的纠纷,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还成功地让德国,法国等国家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为清代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军事家。
在他担任大元帅时,与众将士一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击退了太平天主洪秀全以及他的军队,在践行了故国忠诚的同时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国的外交谈判,成功让列强停火,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不过,人无完人。
李鸿章虽然在近代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还是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忠于清朝封建政权的反动派。
他与列强达成的一些协议,有的对中国是不利的。
此外,他一些行为被视为过度跟随外国势力,蔑视民众的期望,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评价。
无论如何,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发人深思。
对李鸿章的评价
维 护 国 家 利 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 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 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 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 首脑。
面对日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 择,而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公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 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 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这把 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可 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 但人家根本不为所动。老人家何等可怜!日方更以中方代表能 否安全回国相要挟,李氏父子只得无可奈何的在《马关条约》 上签了字。 “弱国无外交”正反映了当时中国尴尬的外交局势, 并非李鸿章卖国求荣,实在是逼不得已、无可奈何之举。
谢谢
对李鸿章的 评价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对于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 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 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 起的功臣。
兴 办 洋 务 , 建 立 北 洋 水 师
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 热、内忧外患的境地。大清帝国早已 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 干的躯壳。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 辱的名字——东亚病夫 可是即使这 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 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就在 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 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 国家富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且 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 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 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是他促 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浅议李鸿章——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
浅议李鸿章——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李鸿章,晚清时期著名大臣。
在清政权即将灭亡之际,为清廷鞠躬尽粹立下了赫赫功勋!死后被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对于李鸿章的是非功过,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创建洋务运动,创北洋舰队,为中国求强求富立下了不朽功绩,但也有人说,他参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卖国求荣,又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是个卖国贼,人民的罪人。
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呢?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看他的功和过,功大于过,国之功臣;过于大功,人民的罪人。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作为晚清重臣,他是参与了清政府对外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但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一下,这些丧权辱国条约都是在清政府战败的前提下签订的。
“弱国无外交”,积贫积弱的中国屡战屡败,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即使不是李鸿章,换作其他人去,难道会扭转时局避免屈辱条约的签订?真正造成这样恶果的罪魁祸首是清政府,是叶赫那拉氏。
李鸿章只不过是清廷的替罪羊,是这些丧权辱国条约的牺牲品。
他实际上是这一系列条约的受害者—有苦说不出,只好为清政府背上这千古骂名!至于他组织淮军,镇压太平军,试想作为一个封建时期的大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又有何理由违抗圣旨而背叛朝廷呢?更何况,当时的太平军已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国之危亡,作为大臣,食朝廷俸禄却不为国效力,那不又背上了不忠的臭名了吗?所以,无论李鸿章是签订卖国条约,还是镇压太平军,那是时代使然。
我们不能因此把他一杠子打死,就认定他是罪人。
其实,李鸿章的整个一生都在为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卖命。
从李鸿章个人来说,他是有着雄才大略的,是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卓越才能的。
他组织洋务运动三十多年,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先为中国求强,后又为中国求富。
虽然这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也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一、李鸿章与他的时代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时值晚清。
当时,欧洲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飞速发展,英国更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自1783年正式独立以来,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资本主义各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拒绝外来的先进资本主义文化,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荒诞梦想之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队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
李鸿章正是出于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
大清江山在列强的枪炮下岌岌可危,而民间反清的运动又一浪高于一浪。
虽然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清朝却是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大清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中国,而李鸿章等清政府的重要官员就是大清,就是中国。
就这样,李鸿章被时代的浪潮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签订不平等条约……正是这无数的“不得不出手、不得已而为之”,使得他一生毁誉参半。
二、镇压起义与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之后,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南方兴起,并迅速壮大,一度占据中国半壁江山。
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先是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幕僚,后又组建淮军,大力镇压起义,摧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虽然因为是农民阶级领导而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它的革命性和部分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所以,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李鸿章地主阶级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虽然李鸿章参与扼杀了太平天国这场有进步意义的起义,但他也做了在当时来看很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洋务运动。
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评价1.序言 (1)2.李鸿章简介 (1)3.生活的时代背景 (2)4.为华工争取权利 (3)5.李鸿章与太平军 (4)6.伴随李鸿章的30多个条约 (5)7.洋务时期贡献 (7)8.简评 (9)9.历史人物对其评价 (10)10.个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10)1.序言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2.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2.15-1901.11.7),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
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
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3.生活的时代背景三千年之大变局,海禁大开,强林环绕的时代。
是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份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自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人沿海岸修筑的所有整齐对称的炮台和花费巨银买来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没有一次阻挡住“蛮夷”的入侵:“自道光中叶以来,外患渐深,至于今日,危迫极已。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都,毁圆明园,文宗出走,崩于热河……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鲜,属地渐失。
各海口亦为列强所据,德占胶州,俄占旅顺大连,英占威海九龙,法占广湾……”而就在李鸿章死时,因为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和几近天文数字的赔款而成为“将来无数困难问题发生之源”的《辛丑条约》刚刚签订,外国联军仍在整个朝廷逃亡在外的情况下占领着大清国的都城北京。
4.为华工争取权利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
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只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
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中国移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中国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
而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不喜欢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而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也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 G.亚历山大,当时的《伦敦每日新闻》曾有报道:“……他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
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以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
……李总督最后明确宣称: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
我(约瑟夫)告诉他,英国议会已经通过投票,将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华调查鸦片是否真的像有人指控的那样有害时,他气愤地回答:‘荒谬绝伦!’似乎十分的愤怒和蔑视,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任何人都知道,鸦片是有害的。
’当我起身告辞时,他仍很善意地用热情的语言赞扬了英国公民为使中国摆脱鸦片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这位秘书结束访谈时还发表了一通感慨:……中国的政治家们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热爱和平的精神,如果任何制止战争的手段可以找到,他们不可能为了报复而认可战争的持续。
(以上资料出自同时代的《纽约时报》)————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对这种方法我们还缺少研究)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而且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Tradition)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
5.李鸿章与太平军他镇压太平军,维护了封建统治,在他的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可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作为清政府的官员他能怎么办,(自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再说当时他的太平军真的能代表中国先进的领导吗?答案是显然的,也是肯定的不能,不然他也不会失败,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把战争寄托在了外国人身上,从而失去了战争的最佳时机,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
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一个落后腐败的封建专制和一个近代文明的强国,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
(如果他成功了则是偶然、奇迹,失败了是一种必然,中国抗日战争的失败就是一种偶然同时也是一种必然。
)我感觉太平军想好没有胜利,他不能代表中国新进的阶级从他定都天京以后做的就可以看到,你们知道辛丑条约中虽然有大量赔款为什么没有割地吗?据我所查到的资料记载因为当时清政府的理由就是义和团叛乱相要挟最后屠杀义和团,当时清政府也不能消失他也必须存在以为一旦没有国家将陷入无政府的状态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个更加灾难(为什么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没有死,在华容道诸葛亮派云长去)当一种新的文明没有到来一种制度诞生时或者不足以取代旧文明旧制度时这个旧文明旧制度还必须存在。
6.伴随李鸿章的30多个条约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根据我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6月《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与耆英、桂良、奕欣(此三人也是公认的卖国贼)相比,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最多的大臣。
其中《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
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
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由此看,李鸿章似乎真的是十恶不赦,犯下了滔天大罪。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是不是李鸿章不签这些条约,这些条约就不存在了,不会被签定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国门,他们只要求与中国签定条约,而不在乎是谁来代表中国签定条约的,当然了,对他们而言,中国代表越懦弱越好。
有人引用石勒对王衍的评价——“你到了那个位子,就要为这个政权的兴衰荣辱负责”——来发表对李鸿章的批判。
可是,我觉得一个政权的兴衰荣辱并不能由一个人来负责。
说白了,清政府姓“爱新觉罗”又不姓“李”,要负责也得由爱新觉罗氏负责啊!一个政权的兴衰荣辱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兴衰荣辱。
历史,谁能来负责?换一个角度,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是由谁来决定的?是最高统治者。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在现在都很吃香啊!在那个时代,最高统治者比李鸿章官大几级?能“压死”他多少次?李鸿章毕竟只是由八股文出来的儒生,不是超尘脱俗的圣人,反抗上级的命令,借他一百个胆估计他都不敢。
说到底,李鸿章只是一枚棋子,权利再大,也要受制于人,这是幸还是不幸?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让李鸿章背负了洗不去的污名,他也是受害者啊!,我们想一想这些跳跃大多数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也就是所谓的侵略者他们需求的是什么,是由谁向他们签订条约?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他们需求的是利益,假如没有李鸿章了这些条约就不存在了吗?答案同样是否定,难道这些条约都可以定身到他一个人身上吗?我觉得这样是不公平的,他的错不在于他。
是历史的责任,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承担的,也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大家都看过王贵与安娜吧,你们说安娜没有考上大学是她的错吗?不是历史的错误,是历史的悲剧,)的确作为封建的代表李鸿章在有的条约签订时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于国家于人民他都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所以在这点上他就是自私的同时也是失败你的。
历史就是一种探索,作为后来人我们没有资格把他定性为“卖国贼”。
历史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对于他的功绩我们铭记在心,对于他的失败我们引以为戒。
才算公正。
史界奉行“盖棺定论”,举目试观历史,某人身亡业消、某事时过境迁数十年数百年而仍未有定论者,比比皆是。
都说中国人厚古薄今成性,殊不知口口相传、人云亦云的怪僻更有甚于前者。
历史有远近之分,功业有前仆后继之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也,处在今天的中国,怎能不饮水思源?回眸历史,灯下漫笔,不求合肥含笑九泉,半夜托梦于我说“孺子知我”,但求无愧于案上经史腹中点墨:知而不言,视而不见,我所不为。
7.洋务时期贡献在中日战争以前,李鸿章呕心沥血,专办洋务。
前人心血,不可丢弃,今列之于下: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同治二年正月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同治四年八月设机器局于天津同治九年十月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同治九年闰十二月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同治十年四月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同治十一年正月请开煤铁矿同治十一年五月设轮船招商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筹办铁甲兵船光绪元年十一月请遣使日本光绪元年十一月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诸门,择通晓时务大员主之,并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光绪元年十二月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光绪二年三月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光绪二年十一月始购铁甲船光绪六年二月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光绪六年七月设南北洋电报光绪六年八月请开铁路光绪六年十二月设开平矿务商局光绪七年四月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光绪七年六月招商接办各省电报光绪七年十一月筑旅顺船坞光绪八年二月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光绪八年四月设武备堂于天津光绪十一年五月开办漠河金矿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北洋海军成军光绪十四年设医学堂于天津光绪二十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