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借鉴材料)

合集下载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M06.991)。

(二)诊断依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来新的RA分类标准,即:至少一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并有常规放射学典型的RA骨破坏的改变,可确诊为RA。

另外,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进行评分,4个部分评分的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确诊为RA(表)。

表.ACR/EULAR 2009年RA分类关节受累情况受累关节数受累关节情况得分(0-5分)1 中大关节 02-10 中大关节 11-3 小关节 24-10 小关节 3>10 至少1个为小关节 5血清学得分(0-3分)RF或抗CCP抗体均为阴性 0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 2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正常上限3倍)阳性 3滑膜炎持续时间得分(0-1分)<6周 0>6周 1急性时相反应物得分(0-1分)CRP或ESR均正常 0CRP或ESR增高 1(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四)标准住院日:3-4周,需门诊随访1次/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06.991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录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临床上常称为“尪痹”。

中医药在治疗尪痹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其综合疗效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的临床路径,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治疗该疾病的参考指导。

临床路径一:调理营养中医认为,尪痹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调理营养,加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对改善尪痹症状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 合理饮食搭配,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注意补充钙、维生素D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均衡饮食,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临床路径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尪痹的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常用中药包括:- 归脾汤:用于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尪痹,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疼痛;- 舒落通胶囊: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对改善尪痹症状有效;- 桑杏膏:用于治疗尪痹关节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功效。

临床路径三: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尪痹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推拿按摩的手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临床路径四:调理活动方式针对尪痹患者的活动方式,中医提出了一些调理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性;- 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静坐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防止关节僵硬。

结论:尪痹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案,通过调理营养、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和调理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应用,可以改善尪痹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指南(中医药部分). 中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 10(01): 7-14.[2] 高强, 等.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10): 1275-1278.。

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简介尪痹,即类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类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疾病,主要特点是心肌、心包和心瓣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心脏杂音、心律不齐、心包摩擦音等。

中医认为尪痹主要由湿热内蕴、痰火互结、气血不和所致,治疗主要通过清热化湿、燥湿祛痰、和调理气血来达到平衡。

中医临床路径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尪痹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和患者具体的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湿热内蕴、痰火互结、气血不和等。

2. 清热化湿湿热内蕴是尪痹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需要通过清热化湿的方法,如采用石膏、黄连、茵陈等寒凉清热的药物来减轻湿热的症状。

此外,中药加减法、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3. 燥湿祛痰痰火互结是尪痹的常见证型之一,痰湿阻滞会引起血液循环不畅,治疗时需采用燥湿祛痰的方法。

可以使用千枝棘、瓜蒌等能够燥湿化痰的中药,同时结合针灸和推拿来促进痰湿排出。

4. 调理气血气血不和是尪痹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治疗时需要调理气血,以达到平衡的状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调理、针灸、气功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

5. 饮食调理饮食在中医治疗尪痹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建议患者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添加芡实、山楂等有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

结语以上为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的简要介绍。

中医治疗尪痹主要从辨证施治、清热化湿、燥湿祛痰、调理气血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入手,旨在恢复心脏功能和达到身体的平衡状态。

尽管中医治疗尪痹的效果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请在接受治疗前咨询专业中医医师以获取准确的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D: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尪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引言尪痹,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身体多处黏膜干燥和中医所称的“痹”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诊断、治疗和预防尪痹时,中医医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科学且有可操作性的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的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指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病因与病机分析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中医医生可以分析尪痹的病因和病机。

尪痹多与气阴两虚、津液亏损、湿热蕴结等有关。

二、中医辨证施治根据病因和病机分析结果,中医医生可以对尪痹进行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气阴两虚型的尪痹患者,可以采用养阴清热、益气补虚的治疗方法。

三、中药治疗方案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中医医生可以制定中药治疗方案。

中药可以通过滋阴清热、益气补虚等作用来改善患者的尪痹症状。

四、饮食调理与生活方式建议除了中药治疗,中医临床路径还包括针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建议。

如建议患者多食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适度运动等。

五、预防与康复中医临床路径还应包含预防尪痹的方法以及患者康复的指导。

预防主要包括加强锻炼,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受凉等。

对于康复患者,可以适当进行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

总结尪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对于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尪痹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4 11 201628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联系人:张 洋 联系电话:************,131****7122征订方式:货到付款4学”要求员讲党课学系列 讲话,做合“学党印发〈关016〕2”学习教全面贯彻三严三实、创先争进一步坚以上率下“决胜全做合格尊《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治疗规范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元▲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年2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引言尪痹,又称类风湿性肺炎,是一种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合并肺部疾病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炎症、肺部症状和肺功能异常。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体系,对尪痹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和重要要点。

2.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作用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对某一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程、治疗和观察指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尪痹中医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诊断要点尪痹的中医诊断要点主要包括四肢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久床留厥,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以及相应的肺功能异常。

3.2 辨证要点尪痹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等病机。

具体辨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3.3 治疗原则尪痹的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理气止咳等。

具体治疗可选用针灸、中药煎剂、外敷疗法等。

3.4 随访观察要点尪痹的中医随访观察要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肺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等。

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优势中医临床路径在尪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

其通过规范化治疗和观察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患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医疗的推广和发展。

5.结束语尪痹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编码:M45.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见证候: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大偻(TCD 编码:BNV070)和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的患者。

2.若患者已使用西药治疗,可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4)肝功能、肾功能(5)ESR、CRP、RF (6)HLA-B27 (7)X线片(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受累关节X片、CT或MRI、骨密度、骨代谢、受累关节超声、心脏彩色超声、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ANA、ENA、AKA、APF、抗CCP 抗体、C3、C4、IgG、IgM、IgA、HBsAg、心肌酶、血脂、血糖、电解质等。

尪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路径1.病因与病机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尪痹)是一种以自身免疫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中医认为,尪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及环境因素等,导致人体正气受损,邪气入侵,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病理变化的发生。

2.临床表现尪痹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发热、食欲减退、关节疼痛和肿胀、斑疹、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根据中医的观察,尪痹的临床表现可能与血瘀、湿邪、肝肾不足等因素相关。

3.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诊疗步骤和治疗方法,对尪痹患者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中医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3.1.诊断步骤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的主诉、发病经过、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_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_0

---------------------------------------------------------------最新资料推荐------------------------------------------------------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1 / 27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 50~100 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 30 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尪痹临床路径

尪痹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注:本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主攻病种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院风湿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尪痹西医病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范畴,中医可诊断为“尪痹”。

一、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至少6周)②.有3个及3个以上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至少6周)④.对称性的关节肿胀(至少6周)⑤.类风湿因子阳性⑥.手x线片改变⑦.有皮下结节。

(满足4条即可诊断早期类风湿)(二)中医诊断标准:尪痹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胀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六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阳性,ESR多增快.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X线所见,对具备上述症状和体征者,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三)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风湿痹阻证:关节冷痛,疼痛较剧,肿胀难消。

舌淡,苔白,脉弦紧。

(2)寒湿痹阻证:关节肿大,僵硬冷痛,恶寒,四肢厥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3)湿热瘀阻证:关节红肿疼痛,甚则痛不可伸,得冷稍舒,或兼身热恶。

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渐现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并伴皮下结节,肌削形瘦,神疲面枯,腰膝酸痛,头晕目花等。

舌黯淡。

苔薄,脉细或细涩。

(5)气阴两虚证:关节疼痛,神疲面枯,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白,脉沉。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M06.991)。

(二)诊断依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来新的RA分类标准,即:至少一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并有常规放射学典型的RA骨破坏的改变,可确诊为RA。

另外,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进行评分,4个部分评分的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确诊为RA(表)。

表.ACR/EULAR 2009年RA分类关节受累情况受累关节数受累关节情况得分(0-5分)1 中大关节 02-10 中大关节 11-3 小关节 24-10 小关节 3>10 至少1个为小关节 5血清学得分(0-3分)RF或抗CCP抗体均为阴性 0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 2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正常上限3倍)阳性 3滑膜炎持续时间得分(0-1分)<6周 0>6周 1急性时相反应物得分(0-1分)CRP或ESR均正常 0CRP或ESR增高 1(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四)标准住院日:3-4周,需门诊随访1次/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06.991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

旌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庭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庭痹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淮:1.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或感冒后诱发。

3.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

3.理化检査:抗“()”増高,血沉增快。

4.性别与年龄特点:奸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约25〜31。

(2)西医诊断标淮:1.急性风湿关节炎⑴全身表现:身体发热(38〜C以上),出汗,心悸。

⑵关节表现:四肢或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均限在大关节或游走发作。

肿胀的关节在急性炎症过后可消失。

⑶心脏病变:约一半以上患者可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心电图可发现有改变(期前收缩、房颤、传导阻滞、P—R问期延长、心律不齐等)。

(4)皮肤发斑:青年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皮下小结,以四肢内侧、躯干为常见。

2.慢性风湿关节炎(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3)腕、学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于阳性(滴度>1:20)2.证候诊断狂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湿阻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濤、或浮。

2•热邪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3.痰瘀互结证:关节漫肿,僵硬变形,活动不便,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口燥,舌质紫暗,苔膩,脉涩或弦或滑。

4•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腰膝酸痛,头呈耳鸣,舌质淡, 苔白,脉细弱。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

(二)诊断依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来新的RA分类标准,即:至少一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并有常规放射学典型的RA骨破坏的改变,可确诊为RA。

另外,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进行评分,4个部分评分的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确诊为RA(表)。

表.ACR/EULAR 2009年RA分类关节受累情况受累关节数受累关节情况得分(0-5分)1 中大关节 02-10 中大关节 11-3 小关节 24-10 小关节 3>10 至少1个为小关节 5血清学得分(0-3分)RF或抗CCP抗体均为阴性 0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 2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正常上限3倍)阳性 3滑膜炎持续时间得分(0-1分)<6周 0>6周 1急性时相反应物得分(0-1分)CRP或ESR均正常 0CRP或ESR增高 1(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四)标准住院日:3-4周,需门诊随访1次/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类风湿因子+抗链“O”、类风湿三项、抗核抗体普、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或感冒后诱发。

3.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

3.理化检查:抗“O”增高,血沉增快。

4.性别与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约25~31。

(2)西医诊断标准:
1.急性风湿关节炎
(1)全身表现:身体困重,发热(38~C以上),出汗,心悸。

(2)关节表现:四肢或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均限在大关节或游走发作。

肿胀的关节在急性炎症过后可消失。

(3)心脏病变:约一半以上患者可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心电图可发现有改变(期前收缩、房颤、传导阻滞、P—R问期延长、心律不齐等)。

(4)皮肤发斑:青年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皮下小结,以四肢内侧、躯干为常见。

2.慢性风湿关节炎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2.证候诊断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湿阻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濡、或浮。

2.热邪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3.痰瘀互结证:关节漫肿,僵硬变形,活动不便,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口燥,舌质紫暗,苔腻,脉涩或弦或滑。

4.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5.阴虚内热证: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
便干结,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6.肾阳虚证:关节肿大,僵硬冷痛,恶寒,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7.阴阳两虚证:关节肿大,僵硬疼痛,畏冷肢凉,眩晕耳鸣,体瘦神疲,五心烦热,腰脊酸软,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基础治疗
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馀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

(2)、医辨证论治:
1.风寒湿阻证:祛风化湿、散寒宣痹。

尪痹汤加减。

2.热邪阻痹证:疏风清热祛湿。

白虎加桂枝汤加味。

3.痰瘀互结证:祛痰化瘀。

小活络丹加减。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祛风宣痹。

虎潜丸加减。

5.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

知柏地黄汤加减。

6.肾阳虚证:温补肾阳。

金匮肾气丸加减。

7.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加减。

(3)、滴注中药注射液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如丹参酮、血栓通、舒血宁、灯盏细辛等。

(4)、外治法:
1、中药薰洗:根据病情症候予以祛风活血,消肿止痛,舒筋伤骨,通利关节等重要汤剂。

熏洗
2、中药敷贴:根据病情予以消炎止痛膏药制计,用于关节红肿热痛者。

急性期冷敷于患处。

3、TDP照射:可促进炎症吸收,及协助药物透皮吸收,照射20分钟,一天1-2次。

用于迁延期及间歇期。

4、中频脉冲电治疗:可改善疼痛肢体的活动,促进炎症吸收,增加萎缩肌肉弹性,每次20分钟,一天1-2次。

用于迁延期或间歇期。

5、针灸治疗:急性期宜针不宜灸,迁延期及间歇期可针灸并用。

取穴:主穴:第1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第2组:曲池。

配穴:第1组:内踝侧取太溪、太白、大墩。

外踝侧取昆仑、丘虚、足临泣。

第2组:合谷。

6、其他治疗:如超短波、蜡疗、穴位注射、封闭、浮针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