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版类风湿性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附25例报告)
( e o m n f h u t oy P kn nvr t S o gn silB in 0 0 D pr et ema lg, eigU i sy hu agHopt , e ig1 04 ) t oR o e i a j 1 【 b tat 0 jc v T x l eteoc  ̄ ne l i l h rc r t s p l nr nt n rdorp i f d A src】 b et e oepo cu ec,c nc aat i i , umoayf co , a i a hci — i r h i ac e sc u i g n
da n ss M eh d T eciia aao 6 d te ainsfo J n a 0 oJn a 0 6weea ay e e— ig o i. t o s h l c l t f1 1a mi d RA p t t rm a u r 2 02t a u r 2 0 r n lz d rt n d t e y y
维普资讯
北 京 医学 20 0 6年第 2 8卷 第 l 0期
.
・
53 ・ 9
论著 .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 问质纤维化
( 2 附 5例报 告)
韩淑 玲 1 金 京 玉 1 王 宽婷 1 于孟 学 2
【 要 】 目的 探 讨 类 风湿 关 节 炎 ( A) 发 肺 间 质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情 况 、 摘 R 并 临床 特 点 、 功 能 、 像 学 检 查 及 相 关 肺 影 因素 . 深对 R 加 A肺 间质 病 变 的认 识 方 法 回顾 我 院 2 0 0 2年 1月 至 2 0 0 6年 1 1 1 住 院 R 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 月 6例 A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回顾性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回顾性分析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RA-IPF)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各类指标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有无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合并肺间质纤维化(RA-IPF),91例无肺部病变者作为对照组(RA),就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
结果:RA-IPF患者DAS28评分,ESR及CRP高于对照组,RF及抗CCP的滴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RA的病情活动程度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RF ;CCP ;CRP ;ESR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同时可累及皮肤、眼、肺、心脏、神经系统等关节外脏器。
肺脏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较易受累,以肺间质纤维化(RA—IPF)多见。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RA—IPF,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11例RA患者的完整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脏器受累情况,以分析RA—IPF与它们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 对象111例RA患者资料均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85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56.37±14.0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诊断标准。
1.1.2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全部入选患者资料完整且诊断明确,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的疼痛与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等,并计算DAS28评分。
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血常规、肝功能等。
RA-IPF的诊断参照2000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提出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诊断标准。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述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中医临床路径是针对风湿病的中医诊疗过程的规范化指南,旨在提供有效、安全和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案。
诊断中医诊断风湿病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和体征等信息。
2.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病理表现。
3. 闻诊: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音、心音以及其他感觉如气息等,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相关风湿症状。
4. 切诊:用手指按压患者的特定部位,以确定是否存在压痛或其他疼痛感。
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为了提供规范化的风湿病中医治疗方案而制定的指南。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中医临床路径的步骤:1. 中医四诊合参: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发展过程,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2. 中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羚羊角、秦艽、防己等,可以通过舌下含服、煎煮等方式使用。
3.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4.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通过按揉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消除病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5. 中医养生建议: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养生建议,以帮助患者康复和预防复发。
总结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提供了规范化的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和养生建议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定最适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医生篇)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 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
1 、晨僵至少1 小时≥6 周。
2 、3 个或3 个以上关节肿≥6 周。
3 、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 周。
4 、对称性关节肿≥6 周。
5 、皮下结节。
6 、手X线片改变。
7 、类风湿因子阳性(乳胶凝集法滴度≥1:32 )。
确诊RA,至少需具备七项中的四项标准。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非药物治疗(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非甾类抗炎药及其他止痛药物,根据病情对肿胀明显关节可行长效皮质激素等关节腔注射。
(2)慢作用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硫酸羟氯喹等药物,用药前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其他有关项目。
(3)甲氨蝶呤等慢作用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用药前筛查结核、肝炎等感染性疾病。
(4)中成药物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2-3 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疾病编码。
2. 伴有感染、血管炎、肺部病变及其他全身系统疾病不纳入本路径。
3. 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学指标;(4)关节影像学检查:关节X线、超声、CT,或MRI;(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心脏彩超、腹部B超。
类风湿关节炎伴随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治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伴随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治进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外尚可累及皮肤、眼、肺、心脏及神经系统等[1]。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RA肺部受累最常见的表现,早期因无明显临床表现易被忽略,晚期出现肺纤维化则预后差,常因呼吸衰竭或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2]。
研究发现RA-ILD占所有RA患者的大约11%[3]。
RA-ILD的发生是由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多环节共同参与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及如何早期诊断与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
作者就RA-ILD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一、RA-ILD的发病机制研究RA-I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年龄、环境和药物、体液免疫等因素有关。
孙文文等[5]研究发现RA-ILD与单纯RA患者在年龄、关节肿痛数目、血管炎及发热阳性率,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IgM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姚国粱等[6]认为发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清中抗CC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以及CRP升高是发生RA-ILD的高危因素。
莫轶等[7]对352例住院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RA-ILD的发生率为5.1%。
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为年龄、血免疫球蛋白G 异常及双手X线Ⅲ/Ⅳ级改变。
多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h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为年龄和血免疫球蛋白G 异常。
认为RA-IL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宋淑菊等[8]认为血IgG异常发生与RA-ILD相关。
因此研究 RA-ILD血清中IgG、IgM、IgA的变化,可为探讨体液免疫在该病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供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IgG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增殖性疾病中都可升高,影响其对RA-ILD诊断的特异性,对IgG分型后的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有望提升。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的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
总结词
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的间质性肺炎。
详细描述
某患者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炎,医生决定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 制剂联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剂 量和方案。
案例三
总结词
呼吸锻炼和氧疗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 伴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治疗方案优化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我们制定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氧气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
疾病进展预测
我们发现了一些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如炎症指标、肺 功能指标等,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为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病理生 理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类风湿性关 节炎伴发的间质性肺炎的病 理生理机制,为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新型治疗药 物
积极探索新型的治疗药物, 包括一些生物制剂、靶向药 物等,以期能够更好地控制 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关注患者生活质 量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 疼痛控制、心理疏导、运动 康复等方面,综合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加强临床研究合 作
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合作,将 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 合,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同时,开展多中心临 床研究,积累更多的临床数 据,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研究目的
• 本研究旨在探讨RA伴发IP的治疗方案,分析不同 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 值的参考。
02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 的间质性肺炎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的间质性肺炎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这种免疫反应不仅攻击关节,还攻击肺部的正常组织,导致间质性肺炎。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引言尪痹,又称类风湿性肺炎,是一种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合并肺部疾病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炎症、肺部症状和肺功能异常。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体系,对尪痹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和重要要点。
2.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作用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对某一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程、治疗和观察指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尪痹中医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诊断要点尪痹的中医诊断要点主要包括四肢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久床留厥,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以及相应的肺功能异常。
3.2 辨证要点尪痹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等病机。
具体辨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3.3 治疗原则尪痹的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理气止咳等。
具体治疗可选用针灸、中药煎剂、外敷疗法等。
3.4 随访观察要点尪痹的中医随访观察要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肺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等。
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优势中医临床路径在尪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
其通过规范化治疗和观察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患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医疗的推广和发展。
5.结束语尪痹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例分析
不易咳 出, 端坐呼吸 , 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在 4 0 %~ 5 0 %之间 , 给 予 吸氧 、 运用 甲泼尼龙 0 . 5 g / h冲击等治疗 3 d , 呼吸困难缓解 不
2 0 0 9年 公布 ,但在基 层许 多 医疗机构 对于高尿 酸血症 尚未 引
【 2 2 ] 候 明辉. 不同尿酸水平 人群各种代 谢综合症指 标分析 [ J 】 . 中 国慢性 病 预防与控制 , 2 0 0 8 , 1 6 ( 1 4 ) : 4 1 5 — 4 1 6 . 『 3 ] 党爱 民 , 刘 国仗. 尿 酸与心 血管事件 [ J 】 .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 2 0 0 3 , 3 1
节、 腕、 肘、 踝 及足趾关节 , 局部皮 温升高 , 有肩关 节 、 膝关节 疼
痛, 伴 晨僵 , 活动后缓解 , 间断予“ 中药” 口服 , 关节症 状控制 尚
可 。2 0 1 0年 3月无 诱 因间断出现气促 , 活动后加 重 , 夜 间可平 卧, 偶有 咳嗽、 咳痰 , 不伴 胸闷 、 心悸及 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 自行 口服“ 感 冒药( 具体不详 ) ” , 症状可缓解 。2 0 1 3 年 1 月“ 感 冒” 后
院诊断 : 类风湿关节 炎、 肺间质纤维化 、 肺部感染 。 入 院后 给予 甲 泼尼龙琥珀酸钠及丙种球蛋 白冲击治疗 , 红霉素抗感染治疗 , 以
及应用环磷酰胺等治疗后 , 病情呈一过性缓解 出院。于 2 0 1 3年
血液系统 。因肺有 丰富的结缔 组织和血液供应 , 是容易受到侵
犯 的器官之一 ,有报道 RA患者 约有 1 . 6 %~ 4 0 %可伴有肺 间质 的病变l l _ 。 R A肺损 害可以表 现为肺 间质纤维化 、 肺类风湿结节、 胸膜炎及肺动脉高压 等不 同形式 , 其 中肺 间质纤维化是最主要 的肺部表现 。肺 问质纤维 化早 期临床症状都 比较轻微 , 不易引 起 重视 , 晚期大部分死 于 I 型 呼吸衰竭 , 肺 间质纤维 化导致肺
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2020版】
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ICD-10:M06.909)(二)诊断依据。
1987年(ARA)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分类标准1. 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 3个或3个关节肿≥6周。
3. 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病程≥6周)4. 对称性关节炎病程≥6周5. 类风湿结节6. 类风湿因子阳性7. 放射学改变: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放射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ICD-10:M06.909)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RF、CCP、AKA、血沉、C 反应蛋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5)心电图(6)胸部X 线片、受累关节X 线片、关节彩超(7)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滑膜液检查、CT和MRI、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HLA-B27 等。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 一般治疗休息、缓解期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类、吲哚衍生物类);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抗疟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中药外敷;理疗;生物制剂。
3.如有外科治疗指证,退出本路径。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临床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临床观察作者:刘彦洁杨慧君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82例为观察组,与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8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差异。
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与肺弥散功能的降低。
IPF-RA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为:低氧血症。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IPF-RA具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为提高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血气分析肺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种类,两者在临床特征,疾病类型,病理改变上均互为独立且不能共存的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好发年龄通常大于50岁,70-80岁的患者占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比例最大;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以多关节炎症为临床症状,可使全身多种器官受损的免疫系统疾病,其中也会导致肺脏的受损[1]。
有报道称: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率可达3%左右[2];同时肺间质纤维化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死率增加。
IPF-RA的肺功能表现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与限制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IPF-RA的血气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82例(观察组)与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84例(对照组)。
全部入选患者均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排除患者有精神系统性疾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史。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分析目的:观察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RA-ILD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无肺部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就其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进行比较。
结果:RA病程长、疾病活动、病情重者易出现RA-ILD,肺高分辨率CT(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明显优于普通胸部X线片,肺功能测定异常主要为弥散障碍(83.9%)。
结论:RA-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肺HRCT、肺弥散功能对早期发现病变有诊断意义,对于RA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标签:关节炎;类风湿;肺疾病;间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皮肤、眼、肺、心脏、神经系统等关节外脏器,而肺间质病变(ILD)是常见的关节外损害之一。
其早期因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而经常被忽略,晚期出现肺纤维化时疗效较差,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现将我院收治的RA患者中并发ILD者与无肺部病变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RA-ILD的早期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8年6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RA患者9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RA分类诊断标准[1]。
其中RA-ILD患者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8.2±10.1)岁,RA病程(10.5±5.5)年;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无肺部病变、资料完整RA患者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2.2±12.1)岁,病程(6.5±5.6)年。
1.2 调查方法全部病例经临床详细询问病史、查体,血沉、类风湿因子、C2反应蛋白检测,常规拍胸部和手腕X线片,并做胸部高分辨CT、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排除其他肺部并发症,如各种肺、胸膜感染、肺结核、肺气肿等。
风湿科-类风湿关节炎手术临床路径(护理部分已再修改)
类风湿关节炎(手术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ICD10:M05、M06)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1、病史:有关节症状表现:晨僵,膝关节痛,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2、体格检查:以腕、掌指、近端指关节及膝关节肿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关节炎;3、自身抗体:RF(+)AKA及抗CCP抗体(+);4、双手X线检查(关节周围组织的肿胀阴影,关节端的骨质蔬松)或膝MRI检查(滑膜水肿或增生,骨破坏病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六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1、仅全身多关节肿痛;2、全身多关节肿痛且常规抗风湿药治疗无效;3、全身多关节肿痛有关节功能障碍;4、全身多关节肿痛伴有血管炎表现;5、关节炎伴关节外器官受累:心脏,胸腔,肺,肾,神经系统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2-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类风湿关节炎 (ICD10:M05、M06)疾病编码;2、主要以膝、腕、掌指、近端指关节肿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关节炎、或已有关节功能障碍;3、膝关节炎经过3个月系统的药物治疗无效,或已有明显的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4、间歇性或持续性关节内渗出,临床上浮髋试验(+),出现了轻度膝关节畸形;5、X线片显示关节骨质有早期侵蚀征象。
以上1+2+(3—5项中只要具备一项就可进入类风湿关节炎手术路径)。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急诊生化五项;3、免疫功能,ESR+CRP+ ANA、RF、ENA、DS-DNA、AKA、CCP;4、TB-AB;5、PPD皮试;6、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常规;7、血型鉴定;8、心电图;胸部正侧片和双手X线片,受损膝关节MRI检查;9、脏器病变可做腹部B超检查。
七、选择用药:1、用消炎止痛药物(NSAIDs););2、晨服小剂量强的松(同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33、口服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轻中型病例二联:MTX+HCQ/SASP/植物药/抗TNF-a拮制剂/LEF;中重型病例二—四联:MTX+HCQ+SASP+植物药/抗TNF-a拮制剂;4、对伴有血管炎表现予甲强龙冲击+CTX治疗;5、加用胃粘膜保护剂;6、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切除术治疗;7、心理和康复治疗:注意心理治疗+肿痛关节超激光治疗及关节功能康复治疗;8、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代头孢类,术后不再用。
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治疗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
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1例;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ESR增高32例、CRP增高17例、RF强阳性18例、血小板增高15例,出现低氧血症18例。
2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其中限制性通气障碍10例,占47.6%;阻塞性通气障碍9例,占42.3%;混合性通气障碍2例,占10.1%。
胸部HRCT都出现蜂窝状阴影和磨砂玻璃状影。
结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对称性关节炎,关节受累较多的为双手腕、掌指、近端指关节,此外,也可累及皮肤、眼、肺、心脏、神经系统等,是以慢性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肺脏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所以在所有脏器中,是最常被累及的[2]。
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经常会被漏诊,发展到晚期出现肺纤维化,这样则预后非常差[3]。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0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
现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0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
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9.7~68.1岁。
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1.6~63.8岁。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石亚妹;陈晓梅;武丽君【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2)005【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88例RA合并IPF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与113例单纯RA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为高分辨率CT(HRCT)提示肺间质改变,包括网状影、磨玻璃影、蜂窝肺、胸膜肥厚等;其中有干咳症状者18例(20.5%),有胸闷、气促症状者11例(12.5%),有呼吸困难者22例(25.0%),有Velcro啰音者23例(26.1%).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滴度、类风湿因子(RF)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补体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补体4水平、口干、眼干、抗角蛋白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合并IPF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但临床症状轻微,应尽早完善肺HR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高滴度抗CCP抗体、RF可能与RA合并IPF 相关.【总页数】3页(P458-460)【作者】石亚妹;陈晓梅;武丽君【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相关文献】1.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J], 李茹;李霞;张晓苹;相晓红;栗占国2.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18例临床特点分析 [J], 辛克弘3.CRP、RF及ASO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J], 卢北玲;史剑飞;彭晶;张西安;尹月;李丹;李萍4.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对血清KL-6、ACPA的影响 [J], 杨金良;郑学军;赵亚君;王晓霞;王建芳;韩宝华5.活血通络汤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 [J], 李锐;叶冰玉;刘佳钰;陈庆平;李娟;沈思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李茹;李霞;张晓苹;相晓红;栗占国【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41)006【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问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98例RA患者,分析其中RA-IP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合并和不合并IPF的RA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吸烟及用药史等,系统分析RA-IPF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朵:(1)198例RA 患者巾30例合并IPF,占15.2%(30/198).所有RA-IPF患者均存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改变,其中63.3%(19/30)患者胸部X线提示IPF,46.7%(14/30)患者有呼吸道症状,50.0%(15/30)患者存在肺底Velero啰音.30例RA-IPF患者中均无杵状指,仅1例伴低氧血症.多数患者IPF发生于关节症状之后.(2)合并IPF的RA患者组年龄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组[(65.50±9.71)vs(55.22±12.98)岁,P<0.01];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阳性率明显增高(61.5%vs35.9%,P=0.014);RA-IPF组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的RA患者[(4.38±2.08)vs(3.20±2.12),P=0.01].两组患者病程、吸烟史和用药史、IgM型类风湿因子、IgG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IPF患者多数临床表现轻微,老年患者多见,AKA 和抗CCP抗体可能是与RA-IPF密切相关的重要抗体.【总页数】4页(P674-677)【作者】李茹;李霞;张晓苹;相晓红;栗占国【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4;大连大学医学院免疫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相关文献】1.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J], 石亚妹;陈晓梅;武丽君2.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18例临床特点分析 [J], 辛克弘3.CRP、RF及ASO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J], 卢北玲;史剑飞;彭晶;张西安;尹月;李丹;李萍4.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对血清KL-6、ACPA的影响 [J], 杨金良;郑学军;赵亚君;王晓霞;王建芳;韩宝华5.活血通络汤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 [J], 李锐;叶冰玉;刘佳钰;陈庆平;李娟;沈思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ICD-10:M05.102+J99.0*)。
(二)诊断依据。
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来新的RA分类标准,即:至少一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并有常规放射学典型的RA骨破坏的改变,可确诊为RA。
另外,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进行评分,4个部分评分的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确诊为RA(表)。
表.ACR/EULAR 2009年RA分类
关节受累情况
受累关节数受累关节情况得分(0-5分)
1 中大关节 0
2-10 中大关节 1
1-3 小关节 2
4-10 小关节 3
>10 至少1个为小关节 5
血清学得分(0-3分)
RF或抗CCP抗体均为阴性 0
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 2
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正常上限3倍)阳性 3 滑膜炎持续时间得分(0-1分)
<6周 0
>6周 1
急性时相反应物得分(0-1分)
CRP或ESR均正常 0
CRP或ESR增高 1
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间质性肺炎和纤维化改变。
肺功能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
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
(1)RA原发病治疗:见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制剂等。
(4)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青霉胺、秋水仙碱、依地酸钙钠(EDTA),等。
(四)标准住院日: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ICD-10:M05.102+J99.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抗APF抗体、抗核抗体谱、ANCA;
(4)心电图、关节影像检查、胸部HRCT、肺功能、骨密度、肝胆胰脾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KL-7水平检测、滑膜液检查、心脏彩超、泌尿系彩超、关节彩超和磁共振检查、HBV-DNA、HCV-RNA、PCT、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查、肿瘤筛查、C13呼气试验、支气管镜检查、消化内镜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休息,缓解期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外用药。
2、吸氧或高压氧治疗。
3、药物治疗:
(1)RA原发病治疗:见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制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重症患者视病情而定。
(4)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青霉胺、秋水仙碱、依地酸钙钠(EDTA),等。
(5)必要时抗感染、保护胃黏膜、保肝、防治骨质疏松等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3.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转入相应路径。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ICD-10:M05.102+J99.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