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理论部分教学大纲(修正版)

合集下载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遗传学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已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

《遗传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也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作物育种学和有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首先需要说明学习遗传学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明确遗传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其次,需要注意保持遗传学学科的系统性,有分析地讲述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力求反映近代遗传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理论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意义。

第三,需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着重指出遗传理论应用于育种工作的成就和途径,以及应用于医学和人民保健方面的进展。

第四,需要加强实验课和习题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从事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以及提高分析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要求:(一)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上课时间安排为48学时、实验时间为32学时,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

第一部分(14学时):包括第一至第四章,是遗传学的基础内容,并与高中生物课知识相连接。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

下面将从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探讨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一、遗传学的基础知识1. 遗传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遗传学的历史背景,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开始,到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组成和结构,包括DNA序列、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调控基因等。

同时,介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3. 染色体与遗传物质:阐述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分类、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4. 遗传变异与突变:介绍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和基因重组等。

同时,讲解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遗传与进化:探讨遗传在进化中的作用,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和基因流动等。

同时,介绍进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二、遗传学的实验技术1. 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介绍遗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原则,包括杂交、选择和分离等。

同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2. 分子遗传学技术:讲解PCR、DNA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介绍分子标记在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3. 细胞遗传学技术:探讨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细胞遗传学实验等。

4. 生物信息学技术:介绍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三、遗传学的应用领域1. 农业遗传学:探讨农业遗传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遗传改良等。

2. 医学遗传学: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遗传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等。

3. 进化遗传学:讲解进化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物种起源、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进化等。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应用生物技术总学时:72学时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遗传学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遗传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

简言之,遗传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2.教学基本要求:根据《遗传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以交待清楚为宜,同时能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则效果更好。

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为了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遗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一般的遗传学现象和遗传学规律,对进一步学好《育种学》及相关学科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3.理论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遗传学》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要求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遗传学》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遗传学》理论部分教学大纲(修正版).

《遗传学》理论部分教学大纲(修正版).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42312 课程学时:87 课程学分: 4开课学期:第4或5学期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一、教学目标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它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专业主干课。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深入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的教学既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并将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作为重点,力求始终贯彻遗传分析的思维理念,并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上掌握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的分析和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技巧。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体系十分完整、发展十分迅速的理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基因突变、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数量遗传、群体遗传与进化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习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进一步学习育种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三、预修课程开设本门课程需要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基础,为以后开设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学等奠定基础,应在大学第四、五学期开设。

四、学时分配周6学时(3/3),共计87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51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如下(实验部分另附实验大纲):五、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遗传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掌握遗传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其形成、发展及应用领域。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高等农业院校理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遗传学的发展趋势,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系统掌握经典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分子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生物育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其它生物类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言(1学时)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要素。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习题要点:了解对遗传学发展作出里程碑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遗传学本身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对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进化,对于推动整个生物科学和有关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学研究的范围、遗传学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包括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了解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学时)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细胞了解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2.真核细胞了解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习题要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差异及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根据细胞学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染色体形态,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遗传 教学大纲

遗传 教学大纲

遗传教学大纲遗传教学大纲导言: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基因在传代中的表现和传递规律。

遗传学的知识对于理解生物的进化、发育和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教授遗传学知识,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遗传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一、教学大纲的设计1. 教学目标遗传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形成机制,以及遗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的组成和结构,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等。

(2)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包括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频率等概念,以及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

(3)遗传学方法和实验设计:包括杂交、分离、连锁和基因图谱等实验技术和方法。

(4)遗传学的应用:包括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农业遗传改良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学顺序和层次遗传学的教学应按照基础知识的先后顺序进行,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开始,逐步引入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概念,最后介绍遗传学的应用。

同时,教学应注重层次性,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遗传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遗传学实验和实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评估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试题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覆盖教学大纲中的各个内容。

《遗传学(Genetics)》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Genetics)》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 (Genetics)》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1204课程名称:《遗传学》总学时数:48学时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后续课有《基因工程》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机理的科学,是生物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物质基础及其内在规律;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2、教学目标及意义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遗传物质及其传递过程、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关系。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辨证关系,能够运用遗传变异理论解决生产实践上的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七学期。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同时注意与后续课程《基因工程》等课程的衔接。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弄清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及其传递特点,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有效途径,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特征等内容。

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及其遗传学基础。

由于该课程内容繁多,发展迅速,故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应广泛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发展,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态。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遗传学三大规律及其应用、基因定位、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细菌的遗传分析、分子遗传学基础和数量遗传学基础等内容。

难点是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染色体数目变异与遗传分析;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等内容。

5、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综述、实验、作业、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遗传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核心学科,它以基因为中心,研究其结构、功能、信息传递与表达。

《遗传学》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生物学而创立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发展进程中,《遗传学》又建筑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统计学三门学科上,同时涉及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农学等,甚至涉及一些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遗传学》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以基因为主线,掌握基因的基本结构、功能表达、遗传变异等基本特征,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水平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遗传学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关注学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学习中注意综合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理性思维,理顺脉络,联系实际,拓宽思路,以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遗传学》课程属于普通遗传学,教学内容包括经典遗传学(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染色体与遗传、遗传图的制作和基因定位)、数量遗传学、细胞质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结构、基因组、基因突变、遗传重组),内容丰富而广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与难点:遗传学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重点: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

难点: 2测验(Chi平方测验)与应用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重点与难点: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

第四章基因的作用与其环境的关系重点与难点:基因与其环境的关系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难点:隐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致死基因。

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重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人类性别畸形的类型和特性。

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第六章染色体与连锁群重点:基因连锁和互换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关系;重组率的计算方法验;基因连锁分析的主要方法-三点测验;并发率和干涉难点:懂得在动、植物育种中如何利用基因连锁群资料和如何利用重组率来确定育种试验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42312 课程学时:87 课程学分: 4开课学期:第4或5学期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一、教学目标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它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专业主干课。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深入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的教学既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并将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作为重点,力求始终贯彻遗传分析的思维理念,并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上掌握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的分析和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技巧。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体系十分完整、发展十分迅速的理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基因突变、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数量遗传、群体遗传与进化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习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进一步学习育种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三、预修课程开设本门课程需要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基础,为以后开设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学等奠定基础,应在大学第四、五学期开设。

四、学时分配周6学时(3/3),共计87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51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如下(实验部分另附实验大纲):五、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遗传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掌握遗传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其形成、发展及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变异与繁殖、育种的关系,遗传学的历史及发展。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遗传学的涵义一.遗传学的定义二.遗传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一.诞生二.细胞遗传学时期三.生化与微生物遗传学时期四.分子遗传学时期五.遗传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遗传学的应用一.遗传学与农牧业二.遗传学与人类健康和医药业三.遗传学与社会和法律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与分子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染色体组、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2. 理解并掌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3. 了解有性生殖过程的世代交替;4. 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5. 理解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和基因的现代概念;6. 了解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染色体组、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的比较;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和基因的现代概念【教学难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在此期间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与分子结构一.染色质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分子结构第二节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三.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四.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节生活周期一.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四节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一.中心法则与遗传信息流二.中心法则的修正与发展三.表观遗传学第五节基因的现代概念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实质及验证方法;2. 理解并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数据所能反映的遗传现象;3. 了解基因型、环境与表现型的关系,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特征;4. 理解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概率及其应用;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难点】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分析和实质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分析三.经典分离比实现的条件四.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五.孟德尔定律的应用第二节遗传学数据中的 2分析第三节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一.人类遗传的系谱分析法二.人类简单的孟德尔遗传特征第四节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一.基因的作用与环境的关系二.外显率与表现度三.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四.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性别决定方式和性连锁遗传机理;2. 理解基因的连锁、互换及其与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关系;3. 掌握基因定位及连锁图构建的方法;4. 了解连锁互换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连锁与交换的原理;重组值、交换值、染色体干涉和并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基因定位。

【教学难点】交换值的测定;连锁图的构建及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性别与性染色体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三.环境因子与性别决定四.果蝇的性别决定第二节性连锁遗传分析一.黑腹果蝇的伴性遗传分析二.遗传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三.人类的性连锁遗传分析四.其他伴性基因遗传分析第三节剂量补偿效应及其分子机制一.性染色质二.剂量补偿效应与Lyon假说三.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分子机制第四节遗传学第三定律一.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二.连锁群三.交换的细胞学证据四.遗传学第三定律第五节染色体作图一.基因直线排列原理及其相关概念二.基因定位的方法三.遗传干涉与并发系数四.利用作图函数计算大图距第六节人类的基因定位一.系谱分析定位法二.基因剂量定位法三.DNA介导基因定位法第五章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四分子分析的原理和遗传作图的方法;2. 了解真核生物重组的机制3. 掌握各种遗传标记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四分子分析的原理和遗传作图的方法;2. 重要分子标记分析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四分子分析进行遗传作图的原理与方法;重要分子标记分析原理与具体实验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一.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二.三个连锁基因的作图三.红色面包霉染色体的着丝粒作图第二节真核生物重组的分子机制一.同源重组的发生二.同源重组的分子模型三.有丝分裂分离与重组第三节基因转变及其分子机制一. 异常分离与基因转换二. 基因转变及其分子机制第四节真核生物遗传标记的特点及应用一. RFLP标记二. VNTR和STR标记三. SNP标记四.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应用第六章细菌的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掌握细菌染色体的遗传作图的方法;2.掌握细菌的遗传方式(转化、接合、性导、转导)与遗传作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菌染色体的遗传作图。

【教学难点】细菌的转导和接合过程;细菌染色体的遗传作图。

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细胞和基因组第二节细菌的结合与染色体作图一.大肠杆菌结合现象的发现二.F因子与高频重组三.细菌重组的特点第三节中断杂交与重组作图一.中断杂交实验原理二.中断杂交作图三.重组作图第五节F’因子与性导一.F’因子二.性导第六节细菌的转化与转导作图一.细菌的转化与遗传作图二.细菌的转导与遗传作图第七章病毒的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噬菌体的突变型及基因重组的特点;2.掌握噬菌体的互补测验与顺反子测定;3.掌握用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测定噬菌体交换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噬菌体的互补测验与顺反子测定;用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测定噬菌体交换值。

【教学难点】用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测定噬菌体交换值。

教学内容第一节噬菌体的遗传基础一.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和优越性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和突变型第二节噬菌体突变型的重组测验一.Benzer的重组测验与基因的精细结构分析二.T2突变型的两点测交与作图三.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四.T4突变型的三点测交与作图(自学)第三节噬菌体突变型的互补测验一.互补测验与顺反子二.φX174的条件致死突变的互补测验(自学)三.T4条件致死突变型的互补测验(自学)四.基因内互补第四节噬菌体T4 rII的缺失突变与作图一.缺失作图的原理二.缺失作图的方法第五节λ噬菌体基因组与位点专一性重组一.λ噬菌体的基因组二.λ原噬菌体与合子诱导三.原噬菌体的整合与切除四.位点专一性重组的分子机制第六节环状排列与末端重复一.线状DNA具有环状遗传图二.环状排列与末端重复的形成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和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和遗传基础;2. 理解数量性状的分析方法;3. 掌握遗传率的计算方法和用途;4. 掌握近交的遗传效应和近交系数的计算;5. 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和产生的遗传机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量性状的特点和遗传基础;遗传率的估算方法;近交系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数量性状的特性及其遗传基础一.数量性状的概念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三.阈性状及其特征第二节数量性状分析的基本方法一.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二.估计遗传率的方法第三节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一.近交及其遗传学效应二.杂种优势及其遗传机理第九章核外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和掌握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母性影响的及其与细胞质遗传的异同;3. 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的特点及其分子基础;4. 其他细胞质遗传因子的种类及其传递方式;5.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及其不育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母性影响、细胞质遗传与核遗传的差异;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的特点与分子基础;植物雄性不育及应用。

【教学难点】细胞质遗传的实例分析;植物雄性不育及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核外遗传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细胞内敏感性物质的遗传——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第三节母性影响一.短暂的母性影响二.持久的母性影响第四节线粒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一.酵母的小菌落突变二.线粒体基因组第五节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一.衣藻的叶绿体遗传二.叶绿体基因组三.细胞质遗传特点第三节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一.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二.高等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制三.高等植物雄性不育的应用第十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别、来源、遗传学效应、细胞学鉴定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遗传效应;染色体组及其倍数性;多倍体的类型、特征、形成途径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