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复习第一篇教材系统复习中国现代史第3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3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3课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岳麓版
谈判与成功合作;英国、葡萄牙政府顺应潮流和民意等。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途径。
(2)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
第13课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 交成就 【图解记忆】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与回归:
【误区点拨】 ①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虽然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但香港、澳门问题属于殖民主义时代的遗留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 ,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②“一国两制 ”中,行使主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是直辖于中央人 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第13课时 民族团结与 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 外交成就
第13课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 交成就
考 点 整 合
第13课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 交成就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之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 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利,由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 ②过程: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 实施。1954年,这个《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198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河北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10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命题2 祖国统一
【命题解读】随着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后的发展,我国在祖国统一 大业上正阔步前进。这几年河北中考对于这一考点内容考查较少,其 中“一国两制”“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应是重点。 猜押预测►3.诗歌“水路有多长?十里百里千里和万里啊,亲情盈 满濠江。赶着风尘赏莲花,莲花有多美?昨天今天明天和永远啊, 莲花美在我心上。”反映的是对哪段历史的慨叹( C ) A.台湾回归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外蒙古回归 3 .C 结合所学可知,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澳门的区 旗中包含莲花。再结合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昨天今天明天和永远啊 ,莲花美在我心上”可知同澳门回归有关。
含义
确立
意义
关联拓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识,坚 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构筑和谐 的民族关系。 (2)坚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易错提示►1.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区域是内蒙古 自治区(1947年),但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政治制度正式实施是 在建国后。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则是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政策,两者的性质、含义不同。
关联拓展►1.“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 应用于香港和澳门问题。 2.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海峡两岸的交往
关联拓展►1.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 (1)我国目前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 的国内、国际环境。 (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 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台湾回归的有关因素 有利因素:(1)都属于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2)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回归提供了范例。(5)“一个中 国”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不利因素:(1)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2)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与 干涉。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人教新版分专题)汇编:06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附答案)
考点六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提出: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概念: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知识拓展】
(4)原因: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3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3课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课时训练(十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基础夯实练|·1.[2017·江西]“……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2.[经典题]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刘老师以此为线索设计了下面板书。
据所学知识判断,刘老师所讲授的复习课的课题应该是( )A.民族团结 B.两岸关系发展C.新中国的外交 D.港澳回归祖国3.[2017·邵阳]右图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香港回归C.澳门回归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4. 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共识中,最重要的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 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 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D. 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5.右图所示军种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陆军B.海军C.空军D.第二炮兵部队6.[改编题]经典图片记录历史瞬间。
右图记录了亚非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身影,传递了中国声音,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的“中国声音”主要是周恩来提出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的方针C.“一国两制”的构想D.合作共赢的方针7.[改编题]“1971……10月25日……第26届……第2758号决议”,这是有人在一份破损的报纸上依稀读出的内容。
据此判断这份报纸可能是在报道( )A.万隆会议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建交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2017·威海]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二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考点整合
K12教育资料
考点梳理
5
重难突破
第十二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2.港澳回归 (1)依据:“___一__国__两__制___”。 (2)史实:__1_9_9_7___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 交接仪式。___1_9_9_9__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 交接仪式。
考点整合
K12教育资料
考点梳理
10
重难突破
第十二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下所设立的台湾、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其他省、市、 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 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 、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2.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最突出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3.香港和澳门回归前后的最大变化:主权归属不同。
1.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个国 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 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
考点整合
K12教育资料
考点梳理
11
重难突破
第十二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4.20世纪新中国外交成就
20世纪 1953年
50年代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1955年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1991年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17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
中美
走向正 常化
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 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 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关系
建交
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
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 意义 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促进了中
日建交
中日建 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为新中国外交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时间
1955年4月
地点
中心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 议题 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1)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
建
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交
(1)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
初步 接触
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 的要求 (2)1971年4月“乒乓外交”,中美关系
出现了转机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
国,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
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以
及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1)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政治制度 (2)有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统一,
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易错易混】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现阶段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2018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主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模块三
主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考点三
-8-
回 归 原 因 历 史 意 义
( 1 )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 高。( 2 )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民心所向。( 3 )“一 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港澳回归祖国开辟了道路。( 4 )中国政府积极 的外交努力和适当的政策。( 5 )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 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 成 祖国统一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2 )为世界上其他国 家解决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实践 意义 其他
模块三
主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
1.( 2017· 安徽第14题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辨别下 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 改正。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正: 2.( 2015· 安徽第13题 )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促进了我国综合国 力的不断增强。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模块三
主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考点三
-6-
考点二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 2017年、2015年、2014年考查 )
( 1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 台湾问题 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2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 背 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3 ) 景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 目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保持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持续繁荣 的 提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 出 的伟大构想 “一国 基 两制” 本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的构 含 资本主义制度 想 义 “一国两制”既坚持了祖国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现状及当 意 地同胞和各方面的意愿,有利于为我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台、港、澳的长期稳定和发 义 展,有利于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 1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体现了 评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2 )“一国两制”为实现 祖国统一 大业 价 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018河北中考历史复习课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共42张PPT)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目标
A、识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理解: “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C、认识: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特点是什么?
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杂居
2、面对这样的民族情况,请问:我国政府实 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自学提纲
(一).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二).两岸关系发展有何表现?呈现出什么样的 发展趋势? 海峡两岸交流频繁,贸易额不断增加、人员往来 不断增加;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三)、这些措施将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 有利于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实施 意义 P63-65
有效地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 愿望;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有重大的 意义,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9世纪五六十年 代,葡萄牙人先 后侵占了氹仔岛 和路环岛。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有过哪两次 分离?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 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台 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谢谢观看
Exit
•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 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从题 干关键信息可知,2007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与 1979年相比有很大增长。这反映两岸经贸往 来日益频繁。故选A。
过重点
• 1.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 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 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 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 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A)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香港回归。图片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 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张照片,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主 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涉及香港问题,与中英两国有关;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2.(2013,16)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 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 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问题:材料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 理论”是指什么?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
解析:指“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 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依据是维护祖国和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