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以确保小额信贷的有效运营和风险控制。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相关数据,包括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

2. 实地走访:走访了多个农村信用社,与信贷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小额信贷风险的认识和处理措施。

三、调研结果1. 风险产生原因- 客户信用状况不明,难以评估其还款能力;- 小额信贷利率较高,增加了客户还款的负担;- 部分借款人缺乏经营能力,导致经营失败;- 部分借款人出现还款逾期现象,增加了信用社的风险。

2. 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信贷风险评估:完善信贷审批流程,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确保借款人还款能力可靠;- 合理定价:根据小额信贷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合理设定贷款利率,降低借款人还款负担;- 加强财务监管: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定期进行财务检查,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经营状况;- 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素质: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借款人的财务管理能力,降低违约风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问题:- 部分信用社对小额信贷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部分借款人存在信用不良、经营不善等问题,导致违约率较高;- 部分信用社对贷款利率的定价不合理,影响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 建议:- 加强信用社对小额信贷风险的培训,提高风险认知和应对能力;- 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与跟踪,确保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和经营能力;- 合理定价小额信贷,减轻借款人的还款负担,降低违约率;- 加大金融教育力度,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素质,增强他们的贷款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结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并确保小额信贷的正常运作。

只有提高借款人和信贷人员的金融素质,加强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监管,才能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承担着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的重要职责。

小额信贷不仅能够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如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等问题,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因此,研究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状况,对于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领域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其成因,探讨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系统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为农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强其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在数据来源方面,报告主要依赖于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报告、农户调查问卷以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此外,报告还将引入国际上在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期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概述2.1 小额信贷定义及特点小额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向个人或小微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服务。

这类贷款通常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小本生意或其他小型经济活动。

小额信贷的核心特点包括贷款额度有限、审批流程简化、放款速度快以及还款方式灵活。

在农村地区,小额信贷多以无担保或少担保的形式出现,以适应农户缺乏传统抵押物的实际情况。

此外,小额信贷还常常伴随着金融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信用社调研报告4篇

信用社调研报告4篇

信用社调研报告4篇导读:本文是关于信用社调研报告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

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

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

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

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

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已成为新体制框架下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村信用社是通过金融业务经营活动寻找收益与风险平衡点的金融企业,除了化解历史形成的包袱外,面临的制度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潜在风险的压力也在日益加大,这些风险爆发时不仅可能导致部分信用社的倒闭,对客户利益造成伤害,而且还可能影响整个信用社体系的社会公信力,引发系统性风险。

当前,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农村信用社存在的经营风险,必须把它置于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下进行管理,在改革与发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发展中不断消化和积极防范经营风险,这才是风险管理的根本途径。

(一)提高风险管理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实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农村信用社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

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发展与管理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股东利益、存款人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

从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的安全运营、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上来。

通过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科学转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把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心,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理顺管理体制,增强行业自律现阶段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科学规范的自身行业管理体系,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权责利关系。

进一步明确农信社的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三会”制度,根据章程的普遍性结合各自农村信用社的具体实际,制订和细化“三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职责权限,真正发挥“三会”的实际作用;进一步降低制度执行成本,努力形成高效务实、相互制衡的管理决策层面,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效益提高、风险控制”三大目标,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系统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1.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1农村信用社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

当今,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论是推行股份商业化经营体制,或是推行了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信贷管理依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

为此,本文拟就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问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略作探讨。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1、信贷管理运行体制。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运行推行的是集体管理决策、分级授信授权体制,从省级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都相应成立了信贷管理审查(咨询)、审批委员会(信用社设立审贷小组),各委员会下面还专业设置有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并辅助监事会的监督和理事长的否决作用。

从程式上看,信用社为贷前调查岗,县联社信贷管理与风险管理部门为贷中审查、评估岗,委员会(包括省、市两级咨询委员会)则为贷款的最终审批岗。

这种采取民主化集约管理、程式化审查审批的模式,对于超过授信授权的贷款的确取到了规避信贷风险、防止“一长独大”、控制操作风险的效用。

2、信贷管理运行规则。

农村信用社一直推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是靠资金组织——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利润的经营规则来生存和发展。

准确的说,负债经营决定信贷资产扩张的规模和扩张的数量,资金运用决定信贷资产的周转速度和周转质量,信贷管理决定信贷资金的安全和质量,资金利润则是信贷管理运行的唯一目的——效益性和赢利性。

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在整个信贷资金管理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了信用社信贷资金,也就管好了一盘棋和走活了一盘棋。

3、信贷管理评级授信流程。

信用社对借款人发放贷款,首先得予以评级,其次再给授信,并套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测算与认定→授信额度测算与认定”设定的格式,这是对原来只凭一份申请书、一页调查表、一张借据合同就决定贷款的是否发放,无疑是很大的进步。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着重对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经营状况等方面展开调查,涵盖了多个省份的不同农村信用社。

三、调研方法
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多种调研方法,充分了解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

四、调研发现
1.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村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2. 部分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3. 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有所探索,但仍需加强与农民的互动和沟通。

4. 与传统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五、建议
1. 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2. 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持续探索。

3. 推动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居民的深度互动,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六、结论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风险管理和创新方面仍有待提高。

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支持和指导,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也在不断深化。

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支持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小额信贷业务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调研,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全面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小额信贷业务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和小额信贷客户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来收集相关数据。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小额信贷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研结果,小额信贷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农村信用社在进行小额信贷业务时,常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客户的真实信用情况难以准确了解。

(2)贷款违约率高:由于小额信贷金额较小,部分客户对贷款的还款意识较低,导致贷款违约率较高。

(3)担保方式不完善:因为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中多采用担保的方式来减轻风险,但对担保物的评估和管理不够严格,担保物价值难以保证。

(4)内部风控措施弱化:农村信用社对小额信贷的内部风控措施不完善,如贷款审查流程不严格、违规操作等。

2.风险防范措施根据调研结果,为了降低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我们提出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信息核实与评估: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征信报告来准确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

(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准确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以降低违约率。

(3)完善担保物评估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物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担保物的真实价值,降低风险。

(4)加强内部风控措施: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加强对贷款审查的严格把关,严禁违规操作。

五、总结与建议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安全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小额信贷业务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共4篇)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共4篇)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共4篇)第1篇: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狠抓信贷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贷款上柜台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会形象提升的效果。

为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我们深入该联社进行调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思路、做法及进展情况,对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地处苏鲁豫晥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1416个自然村,农户27.6万户、农业人口118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该联社目前有信用社32处,外勤人员118名,协储员274名,每名外勤人员包3-5个行政村,协储员包1-2个行政村。

为方便农民贷款,早在该联社就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凭贷款证就可以办理小额信用贷款。

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急需探索新的农村信贷管理模式。

5月,省联社下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评定办法》,该联社以此为契机,首先到全省信用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临朐县进行学习,先后六次召开党组会、办公会和信用社主任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底,该联社已为全县5.78万农户建立了经济资信档案,为5.48万户信用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20个、信用户3.7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联保小组1.2万个,贷款授信额度12.8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11.76亿元。

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方法措施(一)明确三个目标,强化四项措施,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有效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根据有关规定,该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文明信用户(村)评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设评定流程》、《贷款上柜台操作流程》等办法,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成为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小额信贷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情况,为农村信用社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流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和借款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小额信贷的认知和风险预防措施的情况。

其次,选取数个农村信用社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小额信贷的具体运营情况和面临的风险。

三、调研结果1.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

-政策风险:小额信贷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信贷资金的供给和条件不稳定。

-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小额信贷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增加了违约的概率。

2.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风险评估不完善:部分农村信用社在贷前评估时缺乏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导致发放不当的小额信贷。

-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导致部分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低。

-外部环境不稳定: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环境动荡不安,涉及到的农业产业和市场风险较高。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综合考虑其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及时筛选出信用较好的借款人。

2.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农村信用社需要根据小额信贷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风险防范的措施和责任。

3.提高人员培训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管理技能。

4.加强监管和指导: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情况,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模板

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模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模板调研报告模板1. 背景介绍(200字)在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风险管理是重要内容。

本调研以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为主题,旨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的风险管理情况,以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农村信用社的落地。

2. 调研目的与方法(200字)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信用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探索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调研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式,以全面了解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模式、风险管理措施及其效果。

3. 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500字)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

其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完善的机制,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再次,风险管理工作不规范。

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规范性不高、程序不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4. 成功案例分析(400字)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通过对一些农村信用社的成功案例分析,发现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方面,一些农村信用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他们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其次,他们加强了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能力建设,提高了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再次,他们注重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加强了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5. 建议与对策(300字)针对农村信用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首先,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其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银行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精品

银行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精品

银行风险管理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当前,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风险管理的紧迫性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操作风险不断惊现人们习惯把金融业比作保险柜,而如今操作风险这个锁在保险柜中的魔鬼居然从保险柜中溜了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惊现.其实,操作风险自金融业诞生伊始就伴随存在,现在的大量出现只不过是风险管理者长期忽视而已,较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往往被认为简单而轻视.随着电子化发展和新业务的开拓,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农村信用社内部看,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操守和道德风险不断加大,内案频发.操作风险使管理者痛苦地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疏忽的后果是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类更可怕的一类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成效息息相关.(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隐现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成的,现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然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农村信用社基本上仍属依靠地方政府隐形担保的准国有银行机构.这种结构内的修修补补,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既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过程,仍然没有完成对农村信用社准国有金融机构性质的改变,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管理不到位、激励不兼容和信息双向传播不对称等矛盾.对习惯于二级法人管理时期的老三会(党组会、职代会、主任办公会)架构下运作的信用联社领导班子来说,新三会(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架构下如何协调运作,发挥合力,至少在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磨合阶段,而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不完善或缺位关乎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序运作,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

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跟进市场需求
了解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风险防范对策以满足客户的 多样化需求。
创新技术应用
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方法,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防范效果。例 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的智能化识别 和管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升员工风险意识
通过内部培训和教育,使员工 更加了解各类风险的危害和防 范方法,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和识别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
针对容易出现的风险点,加强 相关业务的培训,使员工在办 理业务时能够更加熟练、准确
地掌握风险防范技巧。
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 自觉遵守规定,提高风险防范
效果。
定期评估与调整风险防范对策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明确风险防范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按计划推进。
建立项目组负责制
设立专门的项目组,由其统筹整个风险防范对策的实施过程,确保各项任务的有效执行。
细化实施细节
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划,确保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内部培训与教育
通过合理的投资和负债管理,降低市场风险对 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严格执行止损措施
3
对可能产生损失的投资及时止损,防止损失扩 大。
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01
02
03
加强内部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和内部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 险。
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风险情况,以便及时采取 应对措施。
完善员工培训
定期评估效果
定期对风险防范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调整。
动态调整方案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研范围涵盖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从管理层、工作人员和客户的角度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1.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风险意识不足: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风险防范措施的宣传、培训和执行不到位。

(2)信息不对称:农村信用社与个体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农户缺乏风险意识和科学决策,容易陷入债务困境。

(3)内部控制薄弱: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测能力较弱,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4)缺乏专业人才:部分农村信用社缺少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导致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2.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根据调研结果,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风险管理宣传和培训: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2)促进信息透明: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个体农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农户的风险意识和决策能力。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四、结论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但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宣传和培训,促进信息透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形势下农信社加强风险防范调研思考》

《新形势下农信社加强风险防范调研思考》

《新形势下农信社加强风险防范调研思考》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过奋斗拼搏,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经营指标完成总体向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制约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风险状况依然严重,不良贷款占比仍然较高,历年亏损挂账还未全部消化;二是新增贷款不良占比反弹,信贷管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在信贷审批上违规操作,信贷调查不认真、不规范,贷后管理不善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经营情况,市场环境变化,新增不良贷款势必继续增加,信贷管理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三是案件频发,且大案居多,涉案金额巨大;四是基层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制度执行力差,工作落实不到位。

因而,农信社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形势还很严峻,风险防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农信社面临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农信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银行一样,面临着多方面风险。

从风险诱因角度分析,主要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面对的主要是县域之中的客户,客户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含量低,易受市场供求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控影响,农信社所承受的这类市场风险就较大。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或信用评级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往往是由于贷款户的信用缺失或出现经营困难而造成。

在县域经济中,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效益波动较大,农信社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多。

而且,由于县域农户和中小客户有关信息不宜获取,相对市场风险而言,信用风险更难防范。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信息科技系统或员工违规而带来的风险。

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最为复杂,也是存在最广、最常见的风险类型。

根据对农信社风险状况特别是案件情况的分析,当前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以防骗贷和违规放贷为主的信贷管理;以防盗抢为主的安全保卫管理;以防贪污挪用资金和商业贿赂为主的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上,随着综合业务上线运行,以防系统软件漏洞被非法利用为主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也要引起重视。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新晃县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为了贯彻落实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银监发[201*]107号)文件精神,增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控能力,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根据湘信联办[201*]190号文件要求,我县联社今年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初步建立健全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室经理为成员,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定期不定期检查辖内信用社机制建设的进展与落实情况。

并指定县联社业务部为牵头承办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各营业点或岗位,设兼职风险控制人员。

二、制定细则,全面管理。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施细则,明确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方法等细则,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初步设计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制衡、运行高效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三、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对现有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按5年统筹制订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近期主要是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重点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高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管理的水平,在201*年底基本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四、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

全面建设风险管理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建立防范风险长效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是转变经营机制、向产权明晰和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必经之路。

我县联社计划从明年初组织召开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并适时编发简报、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深入宣传发动,增强全了体员工对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的认识。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扩展阅读: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年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总结报告正蓝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年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年度总结报告自治区联社:为尽早尽快建立健全我旗联社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能力,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安全稳健经营,促进我联社可持续发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风险合规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通知》(内农信函201*435号)等文件规定和要求,我旗联社就对风险管理、合规经营的重视及认识,上下一致动员部署、组织推动、培训宣传、组织建设和制度规划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工作,具体情况报汇告如下:一、动员部署工作自治区联社于201*年9月16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并举办了三天的风险合规管理培训,正式启动了全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工作。

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调研报告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调研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县联社与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关系由独立法人变为统一法人,基层信用社成为县联社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

为使农村信用社达到“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加快业务发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改革目标,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随着新的管理体制和业务运行机制重新建立,网络系统建设加快,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推出,各类风险防控成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竞争力和公信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农村信用社频发风险案件的成因剖析㈠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存在“重发展、轻风险”、“重规模、轻质量”、“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重要部门、要害岗位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和监督。

管理层风险理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控断链,导致网点管理不到位和管理失控;信用社管理者个人主观决断、盲目信任、照顾情面等行为,对规章制度、风险防范视而不见;极少数员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差,片面追求个人得失和经济利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风险。

㈡规章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适用性。

有些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缺乏同步,新业务开发推广和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

㈢执行力弱化和缺失。

从近几年案件来看,员工的素质决定着执行的质量与效果。

岗位职责不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乏力,员工对已制定下发的规章制度缺乏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漠视制度,如查库制度、授权制度、交叉复核、更换密码及密码使用等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以传统、习惯操作代替制度执行,从而造成管理漏洞、形成风险隐患。

关于防控农村信用社法律风险的调研报告

关于防控农村信用社法律风险的调研报告

关于防控农村信用社法律风险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探讨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的类型及表现形式,提出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的措施和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法律风险的概念农村信用社法律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因法律问题引起的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二、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法律风险的类型(一)柜台业务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表现形式。

1.管理风险点。

基层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或不知道相关规定,管理水平低、要求低,检查监督不力,产生了许多风险隐患,如授权管理中,越权现象严重,授权流于形式密码失控,对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保管不严,跳号使用重要空白凭证,重要空白凭证帐实不符等。

2.操作风险点。

由于柜员责任心不强,警惕性不高,专业水平低,违反规定操作,差生了许多风险隐患,如未按规定使用印、押、证,对重要物品领取或交回未做登记等。

(二)信贷业务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表现形式。

1.信贷人员重贷清收思想严重,贷款三查过程中,由于信用社信贷队伍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较低,贷款三查流于形式,未按照要求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

*****元胜诉贷款难以执行和收回。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因信用社自身原因,导致举证不能时有发生。

信贷人员在办理贷款业务前期,未按规定进行贷前调查,导致借款人本身信息资料不真实或者不详实,给起诉举证带来困难。

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在贷款操作过程中,有时一名信贷人员要管辖1000多户贷款,受业务量大人员少等因素制约,手续相对简单和不完善,贷款一旦逾期,档案资料有举证价值的少,造成很多贷款应该起诉但无证可举。

2.行政干预严重,导致信用社依法收贷效果甚微。

地方政府干预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大部分行政指令性贷款、政府介绍贷款都形成了不良贷款。

例如:政府进行招商引资过程中,经政府领导介绍及指令发放贷款30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当贷款逾期以后,信用社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清收时,受行政干预影响,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面临重重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已成为新体制框架下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村信用社是通过金融业务经营活动寻找收益与风险平衡点的金融企业,除了化解历史形成的包袱外,面临的制度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潜在风险的压力也在日益加大,这些风险爆发时不仅可能导致部分信用社的倒闭,对客户利益造成伤害,而且还可能影响整个信用社体系的社会公信力,引发系统性风险。

当前,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风险管理的紧迫性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操作风险不断惊现人们习惯把金融业比作“保险柜”,而如今操作风险这个“锁在保险柜中的魔鬼”居然从“保险柜”中溜了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惊现。

其实,操作风险自金融业诞生伊始就伴随存在,现在的大量出现只不过是风险管理者长期忽视而已,较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往往被认为简单而轻视。

随着电子化发展和新业务的开拓,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从农村信用社内部看,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操守和道德风险不断加大,“内案”频发。

操作风险使管理者痛苦地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疏忽的后果是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类更可怕的一类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成效息息相关。

(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隐现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成的,现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然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农村信用社基本上仍属依靠地方政府隐形担保的准国有银行机构。

这种结构内的修修补补,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既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过程,仍然没有完成对农村信用社准国有金融机构性质的改变,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民主管理不到位、激励不兼容和信息双向传播不对称等矛盾。

对习惯于二级法人管理时期的“老三会”(党组会、职代会、主任办公会)架构下运作的信用联社领导班子来说,“新三会”(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架构下如何协调运作,发挥合力,至少在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磨合阶段,而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不完善或缺位关乎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序运作,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

(三)信用风险反弹近年来,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就会出现信贷风险集中释放、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趋势。

目前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限制性行业及相关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由于国家深化土地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政策的出台,土地审批从紧,部分在建工程或开发项目被迫停工或撤销,导致贷款逾期;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还贷能力下降等等。

(四)流动性风险凸现从总量上来看,农村信用社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受农村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土地政策趋紧及物价上涨刺激消费、民间借贷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资金来源不足。

由于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感到头寸紧张,存贷比居高不下,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

从结构上来看,目前,政府财力不够,农信社通过改革仍然无法清偿历史包袱,资产质量仍不理想,信贷资产结构仍不合理。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纯农业信贷投入逐年萎缩,对于短期资金占比较高,缺乏长期资金来源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这种结构性风险更加明显。

(五)利益抉择风险显现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发展的多元目标冲突,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缺乏单一经营目标,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市场定位难以把握。

而其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当地方政府干预目标与信用社内部效益、规避风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信用社的决策层就面临着利益抉择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除了上述的几种风险,还面临着法律、政策、利率等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以及如何去化解防范,是农村信用社建立系统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成因(一)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难以彻底理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难落实,必然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管理方法的错位,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

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革在发展、完善的同时,也成为经营风险的积累过程。

当前新一轮信贷资产风险的聚集,除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外,管理体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

二是管理层风险理念淡薄,部分管理人员还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牺牲内控为代价,拓展业务经营领域的倾向,面对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缺乏应对和防范措施。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落实难到位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

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

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不力,内部审计监察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事前、事中监督,无法达到内部控制制衡的目的。

(四)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独立有效的管理部门。

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汲及到各个职能部门。

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协调部门。

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

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三、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对于农村信用社存在的经营风险,必须把它置于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下进行管理,在改革与发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发展中不断消化和积极防范经营风险,这才是风险管理的根本途径。

(一)提高风险管理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实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农村信用社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

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发展与管理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股东利益、存款人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

从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的安全运营、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上来。

通过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科学转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把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心,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理顺管理体制,增强行业自律现阶段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科学规范的自身行业管理体系,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权责利关系。

进一步明确农信社的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三会”制度,根据章程的普遍性结合各自农村信用社的具体实际,制订和细化“三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职责权限,真正发挥“三会”的实际作用;进一步降低制度执行成本,努力形成高效务实、相互制衡的管理决策层面,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效益提高、风险控制”三大目标,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系统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三)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农村信用社要强化资本概念,强化资本约束和资本监管。

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基础,是进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安全依据,是对社会负债规模的“警戒线”。

资本作为抵补风险损失的最后手段,对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在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建立健全资本补充机制的同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应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完善内控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严格职业操守,规范业务行为。

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要求,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五)改革内审监督体制,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控制的再控制。

必须改革现有的内审体制,强化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起内审委员会应向理事会直接负责和报告工作制度,内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和向下派驻审计员的体系,确保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是转变内审方式,从以事后监督检查转变为与事前、事中预防性监督检查并重相结合;从以现场审计为主转变为非现场审计相结合;从以合规性审计转变为与风险防范性审计并重;从以单纯的经济惩处为教育与行政惩处并重。

三是转变内审手段,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到向运用计算机和其他先进工具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四是建立内部审计联动机制,理顺内审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增强风险防范的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弱化道德风险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

管理好了人,就管理了风险。

对金融企业来讲,只要有金融机构存在和金融业务活动产生,就应当有人本监管的触角延伸过去,要以金融业务活动主体人为主要的监管对象。

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联社、基层社的管理体制,点多面广,战线较长,信息传递容易衰减,不管理人,就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风险。

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培育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队伍,尽快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信合企业文化以激励和扶植人才。

进一步把好进人用人关,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构筑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拓展业务,也要加强与完善风险管理,只有加强与完善风险管理,才能使广大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右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