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塑造良好的日常习惯1.规律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和做作业等。

家长可以制定作息计划表,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2.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奖励来鼓励他们,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人卫生计划表,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3.整理、清洁环境:教育孩子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要求他们每天整理床铺、桌面和书包等。

家长可以给予示范,与孩子一起制定整洁环境的规则,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主动参与。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均衡饮食: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鼓励他们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教育他们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2.定时进餐:教育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定固定的餐食时间,并避免在饭前吃零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在家庭聚餐时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节约粮食: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提醒他们不浪费食物。

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菜园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控,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

3.激励与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奖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现代社会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个人行为和品德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许多学校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十二个方面展开,探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和价值。

一、培养自律的习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学生应该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园纪律,并且要有良好的学习计划。

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体系,激励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二、倡导文明礼仪学生应该懂得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学校可以制定规范来倡导文明礼仪的行为。

例如,学生应该排队、遵守交通规则,不霸占座位等。

通过制定这样的规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三、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学生遵守校园卫生规则,如保持宿舍的整洁、不乱扔垃圾等。

这样的规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规范网络使用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规范,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止沉迷其中。

规范的要求可以包括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等。

五、推行绿色环保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学校可以倡导绿色环保的意识,要求学生节约能源、垃圾分类等。

通过这样的规范,学生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内建立起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六、加强体育锻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体育锻炼。

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可以制定规定,规定学生每日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让其享受运动的乐趣。

七、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校应制定规范,倡导学生阅读,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阅读一定时间。

这样的规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八、加强家校互动学校在制定日常行为规范时,可以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特点。

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规范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工作计划总结1200字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工作计划总结1200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工作计划总结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积极组织和开展了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此,我对这段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班会、课堂和日常生活等多渠道进行引导,使学生养成早睡早起、勤洗手、讲卫生、整理书包等良好生活习惯。

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的习惯问题,如上课走神、毛病百出等,我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并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自我榜样力量的发挥。

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有了显著改善,其中大部分孩子的早睡早起和讲卫生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提升。

其次,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班会、集体活动和课堂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等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如缺乏礼貌、追求名利等,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讨论。

并通过举例和讲述故事等方式,向学生进行了引导和教育。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正向激励的方法。

通过及时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良好行为的积极性。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的礼貌待人和积极进取的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最后,在德育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班会、学生会和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开展班级卫生、彩旗班等活动,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我还注重了与家长的紧密合作,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养成教育科研总结高三(3)发菊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

为此我校德育处在开学之初制定实施班主任德育科研工作,现将这学期德育科研成果总结如下:一、目的意义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中中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任务:中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⑵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容。

⑶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⑷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⑸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要点。

学生习惯养成与行为规范总结

学生习惯养成与行为规范总结

学生习惯养成与行为规范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学生习惯和行为规范,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学生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总结一些重要的方面和经验。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

学生应该养成自觉的备课、预习和复习习惯。

首先,每天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备课和预习的时间,不拖延。

其次,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及时记录重点知识和问题,做到学有所得,复习时事半功倍。

此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行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倾听,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团结同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此外,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遵守道德规范。

首先,学生要懂得尊重他人和公共秩序,遵守校园纪律,做到守时守信。

其次,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用餐,保持环境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四、规范网络使用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使用网络已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同时,规范网络使用行为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保护个人隐私。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待网络信息保持理性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和传播谣言。

五、发展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是学生发展的基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3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3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小学生阶段是孩子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总结:一、遵守纪律规定1.学校纪律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小学生应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2.遵循教室秩序,保持教室整洁,不随意乱扔物品,不在课堂上说话、走动,不上课迟到等。

3.遵守课间休息的规定,不做危险的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吃零食、吃东西的时候不哄笑、讲话。

二、尊重师长和同学1.尊敬师长,尊重老师讲课,不打断老师讲话,不提问、批评老师。

2.友好待人,不欺负同学,不说恶言恶语,不借机损害同学的名誉和形象。

3.互助友爱,关心帮助弱势同学,共同维护友好的班级氛围。

三、文明礼貌待人1.要能够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乱说脏话,不嘲笑同学长相、家庭背景等。

2.在餐桌上要有良好的用餐礼仪,不发出嘈杂声音,不乱丢餐具,不浪费食物。

3.遵循社交礼仪,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不搞破坏行为。

四、保护环境1.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校园整洁美观。

2.节约用水用电,养成关灯、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

3.学会分类垃圾,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保护环境。

五、安全意识培养1.学会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者等待绿灯。

2.在校内、校外注意安全,不私自离校,不走陌生人拐带的路线。

3.安全自护,学会正确使用刀具、剪刀等,不玩火不乱丢杂物,遇到陌生人或可疑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

六、培养良好习惯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整洁。

2.培养读书习惯,每天坚持阅读,积极与书籍为伴,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培养运动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七、有礼貌谦虚待人1.学会说谢谢、对不起等常见礼貌用语,待人谦虚有礼。

2.不吵闹,尊重他人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和行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方法小学生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接触到新的知识和经历新的社交环境。

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讨论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方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在社交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以下是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些重要性方面:1. 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时刻遵守规范,比如遵守课堂纪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等,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他们会更专注于课堂内容、更有效地完成作业,并且能够更好地和老师和同学合作。

2. 培养自律能力: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当他们习惯于按照规范行事时,不再需要依赖他人监督,自己就能够判断什么是正确与错误。

这种自律的习惯将伴随孩子们一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生是在一个社交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阶段。

通过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分享、关心他人等,孩子们能够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准则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规范的教育:家庭和学校都可以通过规范的教育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

父母可以为孩子们设立一些家规,例如起床时间、作业时间、娱乐时间等,并定期梳理规则和制定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和班级活动来教导学生遵守规定,例如班级纪律、课堂规则等。

2. 榜样的力量: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们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规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会遵守规定。

同时,也要夸奖孩子们当他们按照规范行事时,给予他们正面的鼓励和认可。

3. 适当的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困惑和挫折。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促进学校的和谐氛围和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本文将从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及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学校应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守时守纪、团结友爱等,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向学生宣传这些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这些准则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其次,加强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并与家长共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证书、奖金或者特殊待遇等。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正面的激励机制。

对于不良行为,学校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法纪意识。

最后,学校还应致力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如校园音乐会、艺术展、读书分享会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

总之,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运用其他教育手段,如心理教育、班级管理等,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惯。

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

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

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

2.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实施,探究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

四、研究的内容(一)现状分析1. 描述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

有些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课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位,做小动作;课间随意追逐打闹,捉弄同学;乱扔垃圾,不会扫地;有的孩子甚至吃饭时还吵着要爸爸妈妈喂……家长往往在学科学习上急于求成,生活上却完全包办,造成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但他们却浑然不觉。

2. 分析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形成原因①个人因素学生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

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和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形成习惯。

②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民主型”等。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

这就使有些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我校有较多外学区的学生,父母是生意人或农民,他们忙于做生意,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就更疏忽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报告篇一: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邹城市城前镇尚河小学—、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业发展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有助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旨在进行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从而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

2.探讨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3.提出针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1. 学生学习习惯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大部分学生有规律的学习时间安排,但存在部分学生经常熬夜学习的情况。

- 学生在学习中更偏好使用电子设备,而非传统的纸质书籍。

- 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2. 学校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 学校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 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有待改进,缺乏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氛围。

- 学校在教育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存在不足。

五、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需要改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习惯养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希望学校能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学生习惯养成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的内容,希望能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氛围是指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形式等。

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首先,在学校里,教师应该扮演好榜样的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勤奋、担当、守纪律、尊重他人等多方面的教育氛围。

其次,对于好的学习行为,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强烈自我干预的效果。

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置每周学生学习的课程或者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模式,有利于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其次,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并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如尊敬师长、斯文内敛、培养自我认知等。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依靠亲情、爱心、宽容、信任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

在社会环境中,学生应该知道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礼仪,如尊重师长和长辈、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社会逼迫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初步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惯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学习主动性强,自觉性强,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有些孩子则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因此,学校应该在录取学生和上学期间,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惯进行初步摸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教育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内心的修养和文明素养,只有时刻保持谦和有礼、待人真诚友善的态度,才能克服种种诱惑和困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当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在学校的全方位教育下,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才能得到有效塑造和提升。

此外,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也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学习场所,良好的家庭教养能够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家长要注重孩子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

同时,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阳光空间和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观。

综上所述,学生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及习惯教育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好习惯与行为规范培养方案

学生好习惯与行为规范培养方案

学生好习惯与行为规范培养方案引言:学生的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还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和人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持久学习成果的基础。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督促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中应养成良好的复习总结习惯和记录学习进展的习惯。

二、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需要亲身示范,鼓励学生养成早睡早起、良好饮食和定期锻炼的习惯。

三、弘扬文明礼仪行为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学生应该养成尊重师长、友善待人、礼貌待客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礼仪修养。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四、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学风的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评比、学业竞赛等途径,营造强调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同时,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应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防止网络欺凌和饮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该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危险情况下正确求助。

六、培养积极的社交行为培养积极的社交行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帮助学生拓宽社交圈子。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当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零星的时间里可能会多动少静,缺乏足够的锻炼。

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关注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在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俱乐部活动,提供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在家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重视饮食习惯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缺乏蔬菜和水果,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零食,这些都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方面应当注重合理膳食的宣传和普及,提倡多样化的饮食,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们因为缺乏前期的教育和熏陶,往往在礼节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不懂得尊重师长和长辈,不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和规矩。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孩子尊敬他人,懂得礼貌用语,学习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倡导文明行为和绿色生活的理念,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精神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

一、目的意义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中中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任务:中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

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本次教育月活动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1、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是生命的保障,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要学习交通、饮食、防火、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能力。

做到不乘坐无牌无照车辆,不乘坐单麻;不骑摩托车电动车上学;遵守交通规则、步行、骑自行车不走机动车道,不随意穿行马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食品饮品;不带管制刀具进校;不随意私接电源,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2、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作息制度是学校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

同学们一定要养成一切行动听铃声的习惯。

按时起床、就寝,不拖拉、不迟到,就寝不讲话,不做影响自己和他人休息的事;按时上课,认真学习,上课、自习按时进教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讲话、不大声喧哗,不下位、不随意进出教室。

按时参加体育活动,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集合做到快静齐,不迟到不拖拉,不旷操,不随意请假;按时就餐,不提前就餐,自觉排队不插队。

3、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要求仪表端庄,男生不留长发,男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穿奇装异服,不化妆,不戴耳环项链等首饰,在公共场合不穿拖鞋背心,在校期间提倡穿校服。

言行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说脏话,不大声喧哗不起哄,不疯赶打闹。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推搡。

4、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做到生活简朴,不浪费不攀比、不随意向家长索要钱物,校内不使用手机。

节约水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在校园杜绝长明灯、长流水、阳光灯、无人灯等现象。

节约粮食,不剩饭,不乱倒残菜剩饭。

5、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做到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随意采摘校园内各种花果;自觉爱护宿舍、教室和其他活动场所的公共设施,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公用电气设备;不乱涂乱画乱贴;不损坏门窗、玻璃、课桌凳、门牌号等各种标牌标识和其他建筑物,保持门窗水电开关和消防器材的完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精神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

一、目的意义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中中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任务:中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⑵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⑶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⑷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⑸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要点。

⑹卫生和生活习惯:要重点培养与学生生理相关的卫生习惯和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

四、养成教育的内容1、中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1)学生在校礼仪。

与老师、与同学交往的礼仪。

(2)学生家庭礼仪。

与父母、长辈、同辈交往的礼仪。

(3)学生社会礼仪。

公共场所与人交往,探亲访友与人交往,通讯联络与人交往的礼仪。

2、探索培养中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3、试编中学生礼仪教材,尝试开设礼仪课。

依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儿童年龄特征,以“礼仪规则”为主要内容,编制“小学礼仪教材”,突出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的科学化和序列化。

其中七年级着重训练学校礼仪中的行为习惯,重点在个人礼仪,说一些简单的文明用语方面的训练;八年级在学校礼仪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家庭礼仪习惯的培养,从“做”的训练发展到“说”的训练;九年级在巩固低、中年级行为要求的同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着重指导他们的校内外公共场所礼仪,以此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

五、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1、强化学校教育⑴班主任工作:各校要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⑵团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各班级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⑶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⑷主渠道渗透: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⑸校园文化: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⑹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依赖社会教育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镇、村妇儿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实施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1月份-2012年3月份)1 、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2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并进行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协调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3 、收集有关资料,学习先进的德育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并开展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

4 、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对养成教育活动序列分年级阶段编制调查问卷,做好项目分工,采用多种形式调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写出分析调查报告。

5 、做好个案及活动项目检测的有关资料及各年级主题资料档案的准备和分类整理。

开题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中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2月)1 、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分年级确定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

2 、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

3 、观察跟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经验。

4 、进一步充实和修改《校园文明礼仪30条》等礼仪制度,开办新一期家长学校,撰写《家长必读》教材,完善“家校通”工作。

5 、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6 、举办校内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树立典型班级和文明标兵。

7 、研究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研究积累材料,着重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等方面。

第三阶段:总结拓展阶段(2013年 2 月-2013 月9月)1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整理资料、分析结论、总结实验成果,编写《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活动成果汇编》等校本本教材。

2 、重点进行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建设,推广德育工作优秀经验,评选出有示范作用的榜样标兵。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审评价验收课题成果。

为了确保本研究取得成效,课题小组要切实执照计划安排扎实开展活动。

在研究活动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办法提高研究水平。

各阶段、各年级研究小组均应写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做好合理安排,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写出阶段性总结、论文或实验报告交课题组。

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进行全程监控和有效指导,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七、推进的策略及措施: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序地推进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成立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忠副组长:杜洪雷、韩青梅成员:行政成员及全体教师学校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将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学校将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课题组长利用每月例会向学校领导汇报养成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3、确立示范班级,以点带面。

由于班级发展的基础不同以及生源差异,实验工作的水平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因此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4、做好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培训工作。

要发挥示范班级作用,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省内外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管理经验,还要注意总结我们身边优秀教师的育人成果,编印校本教材,为广大教师和员工全面育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5、注重阶段总结。

为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组织召开学生养成教育现场会,每学年要对各班级的养成教育进行一次督导评估,并将结果作为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

同时实验教师也要搞好工作的阶段总结,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形成制度。

6、组织专项督查。

每学期末,学校大队部对各班级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督查,督查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生活习惯调查、班级专题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家长等。

参与实验教师要本着积极务实的原则,以确保养成教育工作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

学校将召开养成教育工作表彰会,养成教育工作交流会;弘扬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事迹,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学校将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兖州市第十三中学2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