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负荷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认知负荷研究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认知负荷研究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认知负荷研究摘要:认知负荷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时,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和认知资源的负荷程度。

认知负荷研究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探讨了认知负荷对个体学习、决策和执行任务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负荷的定义、分类以及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1. 引言认知负荷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时所承受的心理负荷程度。

认知负荷研究旨在揭示认知负荷对个体认知过程的影响,为优化学习、决策和任务执行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认知负荷的定义与分类认知负荷的定义可以从心理负荷、认知资源和任务需求三个角度进行考虑。

心理负荷指个体在认知任务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认知资源包括个体的注意力、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认知能力;任务需求是指任务本身对认知资源的要求程度。

根据任务需求的不同,认知负荷可分为三类:内在负荷、外在负荷和构建负荷。

内在负荷指任务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外在负荷指任务环境对个体的干扰和干预;构建负荷指个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认知处理。

3. 认知负荷与认知过程认知负荷对个体的注意力分配、信息加工和记忆过程等认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高负荷条件下,个体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信息加工效率下降,记忆能力减弱。

认知负荷还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过程,高负荷条件下个体的决策倾向于采用简化的启发式策略,而非理性决策。

4. 认知负荷研究方法认知负荷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行为测量、生理指标和脑成像等。

行为测量主要通过任务表现来评估个体的认知负荷水平;生理指标则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率、皮肤电导等生理反应来间接评估认知负荷;脑成像技术则可以直接观察个体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脑活动变化。

5. 认知负荷的应用领域认知负荷研究在教育、人机交互和心理健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领域,认知负荷研究可以帮助优化教学设计和评估学习成效;在人机交互领域,认知负荷研究可以指导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改进;在心理健康领域,认知负荷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和干预认知障碍。

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考评一节体育课的重要内容

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考评一节体育课的重要内容

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考评一节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

一、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关系所谓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二、影响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

如学生30米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小。

2.学生的活动时间。

它包括学生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以及间歇时间,其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

3.活动项目的特点。

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的影响也不同。

如学生做前滚翻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

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后者指练习的正确规格和要求。

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学生需付出的心理负荷就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运动和心理负荷。

如过多的排队调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学生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6.学生的个别差异。

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

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举例相关指标

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举例相关指标

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及相关指标1. 概述运动训练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所承受的各种外界刺激和内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技术负荷和生活负荷等,其构成是复杂而多元化的。

了解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及相关指标对于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1)生理负荷生理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受到的生理性刺激和负荷,包括运动强度、训练量、训练密度、训练频率等。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和运动表现。

(2)心理负荷心理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负荷,包括训练目标的设定、训练过程的调整、竞赛的心态调控等。

心理负荷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3)技术负荷技术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所承受的技术训练和技术调整的负荷,包括技术动作的改进、技术能力的提高、技战术的训练等。

技术负荷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技战术表现和竞技成绩。

(4)生活负荷生活负荷是指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和负荷,包括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良好的生活负荷能够促进运动员身心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3. 运动训练负荷的相关指标(1)心率心率是评价运动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心率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控制运动训练负荷的强度和时效。

(2)最大摄氧量(VO2max)VO2max是评价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呼吸代谢仪进行测定,反映了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运动适应能力。

(3)血乳酸浓度运动训练中的血乳酸浓度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强度和耐力水平,可以通过采集静脉或毛细血管血液样本进行测定。

(4)运动心理评定通过运动心理评定,可以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为运动训练负荷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4. 结语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及相关指标是运动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及相关指标,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和个性化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负荷剂量名词解释

负荷剂量名词解释

负荷剂量名词解释
负荷剂量是指人体在特定时间内所承受的负荷大小,是评价身体承受能力和适应程度的指标之一。

负荷剂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身体、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和适应能力。

身体负荷剂量是指身体在一定时间内承受的生理负荷大小。

这些负荷可以通过身体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进行衡量。

例如,体力活动或运动训练的负荷剂量可以通过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进行评估。

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持续的高强度运动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受能力。

心理负荷剂量是指精神和情绪上受到的负荷大小。

这包括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

心理压力过大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评估和控制心理负荷剂量对于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环境负荷剂量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受到的负荷大小。

例如,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化学物质、辐射等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种负荷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来评估,如测量噪音水平、空气质量和辐射水平等。

评估负荷剂量是为了确定负荷是否在个体的承受范围内,以及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负荷。

负荷剂量的适当程度取决于个体的生理条件、心理状态以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因素。

通过合理评估和管理负荷剂量,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健
康水平,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总之,负荷剂量是评估个体健康状态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涉及身体、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评估和管理负荷剂量,可以帮助个体维持健康状态,提高适应能力,并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心理疲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现状

心理疲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现状

心理疲劳的生理生 化指 标研究现状
白云 峰 综 述
( 1 陕 西 中 医学 院 公共 卫 生系 ,陕 西 咸阳
刘 继 文。 审校
8 3 0 0 1 1 )
7 1 2 0 4 6 ;。 新 疆 医科 大 学 教 务 处 ,乌鲁 木齐
中 图分 类 号 : B 8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源—— 心理 疲 劳 。
疲 劳 是 指 人 身 体 或 心 理 负 荷 失 衡 时 出现 的组
1 心 理 疲 劳 的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研 究 现 状
1 . 1 情绪、 应 激 方 面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研 究 现 状 几 乎
织、 器 官甚 至整 个机 体 工 作 能 力暂 时或 持 续 下 降 的
现象 , 即是 健康 人劳 累或 长时 间单 调乏 味生 活 、 工 作 后 出现 的一种 生理 不 适 现 象 , 也 是 机体 亚 健 康 状 态
或 多种疾 病 的 重要 预 警 信 号口 ] 。根 据 疲 劳 的性 质 , 把疲 劳分 为 两 类 : 一类 为生理疲 劳; 一 类 为 心 理 疲 劳 。生理 疲 劳是 由于运 动而 引起 的肌 肉或脑 产生 的 疲劳; 心 理疲 劳则 是 由 于心 理 因素 引 起 的反 映 在 心 理 现象方 面 的疲 劳 。一 般 来 说 , 它 们 产 生疲 劳 的 紧 张刺 激源 不一 样 , 生理 疲 劳 的紧 张 刺 激来 源 于 肌 肉 的 长时 间或 大强度 的运 动 ; 而 心 理 疲 劳 的 紧张 刺 激 则 主要 来 源 于 心理 因素 引起 的紧 张产 生 的疲 劳 ] 。 生 理疲 劳产 生 之 后 , 表现为“ 力 不 从 心” , 它 是 客 观 的, 表现为感觉迟钝 、 腰 酸背痛、 动作 失 调 、 姿 势 拙

工程心理学——第十一章 工作负荷

工程心理学——第十一章 工作负荷

第二节 心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心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界定 (二)影响因素
• 1、工作因素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性环境和组织文化管理等社会性环境
第二节 心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心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界定 (二)影响因素
• 1、工作因素 2、环境因素 3、个体因素 个体的健康水平、知识技能水平、认知方式、情绪管理应对能力、
第三部分 作业、环境和工作负荷
第十一章 工作负荷
本章目录
第一节 生理工作负荷 第二节 心理工作负荷 第三节 应激与疲劳
第一节 生理工作负荷
一、生理工作负荷概述 二、生理工作负荷的影响进程 三、生理工作负荷的测量 四、劳动强度分级
第一节 生理工作负荷
一、生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分类 (二)影响因素
(一)直接测量 (二)间接测量
• 1、测量指标的选择 衡量测量指标优劣可以考虑:敏感性、特异性、实时性、无干扰性、
易操作性
第一节 生理工作负荷
一、生理工作负荷概述 二、生理工作负荷的影响进程 三、生理工作负荷的测量
(一)直接测量 (二)间接测量
• 1、测量指标的选择 2、客观测量指标 生理工作负荷的客观测量指标主要有生理测量指标和生化测量指标
第一节 生理工作负荷
一、生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分类
• 1、按持续时间 2、按肌肉活动部位 根据工作所涉及的肌肉互动部位是大范围的全身性肌肉还是某些特
定部位的局部肌肉,可将体力负荷分为全身性体力负荷和局部性体力 负荷
第一节 生理工作负荷
一、生理工作负荷概述
(一)分类
• 1、按持续时间 2、按肌肉活动部位 3、按肌肉活动状态 根据主要涉及的肌肉在工作时的活动状态,可以将体力符合分为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运动负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运动负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指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标准要求。

其中,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负荷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意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对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要求。

二、运动负荷的概念1. 运动负荷的含义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承受的力量和压力,是体育训练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包括身体对运动强度、时间、频次的适应能力,是评价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2. 运动负荷的分类运动负荷可分为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大类。

生理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反应和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肌肉疲劳等指标;心理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疲劳,包括专注度、意志力等方面的表现。

三、运动负荷与健康1. 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体能的提高,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发育成长。

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运动负荷对心理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缓解压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

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负荷1. 加强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

2. 科学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和活动根据学生的芳龄、性莂、体质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课程和活动,控制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强度,避免因过重的运动负荷而导致学生受伤或过度疲劳。

综述人的脑力负荷

综述人的脑力负荷

综述人的脑力负荷,疲劳并且举例说明?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生产和办公逐步向自动化和微机化方向转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革命或计算机革命。

现代人机系统中的操作人员正在逐步从直接控制人员变成监视人员和决策者,大多数传统的体力劳动正逐步被脑力劳动所代替。

整个社会中,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工作对脑力需求的提高比人导致脑力负荷的增加,过高的脑力负荷将使系统中的操作人员感到大脑疲劳,进而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人的脑力负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1脑力负荷概述1.1脑力负荷的定义1976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一些科学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尔顿教授的主持下召开了“监视行为和控制”的专题学术会议,讨论技术进步环境下人在劳动系统中的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一些学者提出了在新的劳动系统中测量人的脑力负荷的重要性。

1977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些著名学者在著名心理学家和人因工程学家N.Moray教授的召集下又召开了“脑力负荷理论和测量”专题学术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人们系统的讨论了脑力负荷的定义,理论和测量方法。

有关脑力负荷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和人因工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脑力负荷是与体力负荷相对应的一个术语,英文术语是Mental Workload,也可称为心理负荷、精神负荷、脑负荷、脑力负担等,表示人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目前,对脑力负荷的定义没有严格同意的描述,以下几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

○1脑力负荷是人们在工作时的信息处理速度,即决策速度和决策的困难程度。

○2脑力负荷是工作者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时使用的那部分信息处理能力,脑力负荷的测量就是对这部分信息处理能力的测量。

○3脑力负荷不仅与任务有关,也与个体有关,个体能力、工作动机、工作决策、工作情绪以及工作者的状态等都是影响脑力负荷的因素。

心理负荷的工效学研究

心理负荷的工效学研究

心理负荷的工效学研究作者:边琳来源:《活力》2010年第20期[摘要]心理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人承受的心理工作量。

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心理负荷的研究,提出关于心理负荷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减轻心理负荷和为人机交互的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

本文探讨心理负荷和时间知觉的关系,并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出时间知觉可以作为衡量心理负荷的指标。

此外,关于降低心理负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概述。

最后,总结心理负荷设计的三个理论模型,但根据前人研究笔者支持注意资源模型。

[关键词]心理负荷;人机交互;时间知觉;模型一、引言心理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人承受的心理工作量,表现为认知、思维、判断或情绪等负荷,主要出现在追踪、监控和决策等不需要明显生理负荷的场合。

与生理工作负荷类似,心理工作负荷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人机系统的效率和作业可靠性,而且还会降低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满意感,因此它也是反映人机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

当心理资源的需求超过个体能够提供的能力时,即出现“心理超负荷”现象。

如果心理资源的需求非常低,使操作者处于“心理低负荷”状态,这对作业同样不利。

为此,对心理工作负荷进行测量就成为了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很多关于心理负荷的研究涉及“心理时间”,这将成为评估心理负荷的重要指标。

同时,研究者在探讨心理负荷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三个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模型。

杨斯认为作业者工作负荷由功能上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组成,即输入负荷、作业者努力和作业绩效。

谢里登从“控制”的角度对心理负荷加以解释。

注意资源模型则认为资源容量与资源需求量的差异是产生心理负荷的内在机制,即剩余资源的数量决定了心理工作负荷的大小。

二、心理负荷与心理时间在人机交互的研究中,心理学在物理时间(又称外部时间、客观时间、实际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时间(又称内部时间、主观时间、表面时间)。

与客观的物理时间相对应,心理时间是个体对时距、时序等的主观估计。

关于人机交互研究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交互设计调节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对应关系使用户具有良好的时间体验,防止或消除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因时间因素产生的负性情绪。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研究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研究

第41卷第6期Vol.41No.6山东体育科技ShandongSportsScience&Technology2019年12月December2019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研究张㊀开ꎬ陈培友(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ꎬ江苏南京㊀210023)摘㊀要:对有关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文献进行综述ꎬ探求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之间的关系ꎬ以期更好的对负荷进行科学安排与计划ꎬ为负荷的测量及有效监控给予指导ꎮ研究认为:已有研究中对 负荷 邻近属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ꎮ提出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概念的定义ꎬ认为 工作量 是定义时应当遵循的邻近属概念ꎮ充分探求负荷相关概念背后的生理学机制ꎬ认为运动负荷是刺激产生的来源ꎬ生理负荷是应激变化的结果ꎮ对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不同的实践功能与评价指标进行了区分ꎬ认为训练负荷的安排与监控分别是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主要的实践功能ꎻ物理指标与生理㊁生化指标分别是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测评的主要手段ꎮ关键词:运动负荷ꎻ生理负荷ꎻ强度ꎻ关系中图分类号:G80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6-0036-06RelationshipbetweenphysiologicalstrainandexercisestressZHANGKaiꎬCHENPei-you(SchoolofSportsScienceꎬNanjingNorm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23ꎬChina)Abstract:Abundantliteraturerelatedtophysiologicalstrainandexercisestresshasbeenreviewed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ꎬsoastobetterarrangeandplanthemscientificallyandprovidesufficientguidanceforthemeasurementandeffectivemonitoringofload.Theresultsshowthatdivergencesoftheadjacentgenusconceptof load areexistedfromcurrentstudies.Thedefinitionsofphysiologicalstrainandexercisestressareproposedꎬthe workload istheadjacentgenusconceptshouldbefollowedwhendefines.Physiologicalmechanismsbehindtherelatedconceptsofloadaredetectedꎬexercisestressisonesourceofstimulusandphysiologicalstrainisaresultofadaptation.Diversepracticalfunctionsandevaluationindexaredividedꎬscheduleandmonitoringoftrainingloadarethepracticalfunctionsofexercisestressandphysiologicalstrainrespectively.Physicalindexandphysiological-biologicalindexarethemainmethodsforthemeasurementofexercisestressandphysiologicalstrainrespectively.Keywords:exercisestressꎻphysiologicalstrainꎻintensityꎻrelationship收稿日期:2019-07-11作者简介:张开(1995-㊀)ꎬ男ꎬ在读硕士ꎬ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能力ꎮ通讯作者:陈培友ꎬ男ꎬ教授ꎬ主要研究方向体力活动与健康㊁体育测量与评价ꎮ㊀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下ꎬ负荷的有效控制愈发成为科学化训练的基础之一ꎮ如何将运动时的负荷控制在安全而有效的范围内ꎬ对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㊁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ꎮ运动负荷是对人体活动过程的定量描述ꎬ生理负荷反映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状态的变化[1]ꎮ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ꎬ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ꎮ但在运动负荷的相关研究中ꎬ由于早期理论出发点的不同及相关定义的模糊ꎬ学界对 运动负荷 一词基本概念的解读具有较大的偏差ꎮ部分学者将运动负荷定义为 运动时机体所承担的生理负荷 ꎬ将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作为同等概念进行理解ꎻ部分学者则认为运动负荷是 通过练习63张㊀开ꎬ等㊀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研究No.62019对有机体施加的一种刺激 ꎬ将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解读为刺激与应答ꎮ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ꎬ 运动负荷 与 刺激 以及 生理负荷 与 应激 之间的关系始终缺乏严格的区分和确切的界定ꎮ 运动负荷 及 生理负荷 基本定义存在的模糊和矛盾的认识ꎬ造成相关文献中用于表述 负荷 的名词繁杂且不统一ꎻ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概念背后生理学机制的忽视ꎬ使得理论与实践中对二者概念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曲解ꎻ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实践中功能划分的不明确ꎬ致使二者在应用时评价指标的选择存在混淆ꎮ因此正确定义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的基本概念ꎬ探求二者背后的生理学机制ꎬ区分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实践功能与评价指标的不同ꎬ无论是对于负荷的测量及有效控制还是对于运动训练理论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ꎮ1㊀概念的辨析1.1㊀负荷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ꎮ关于概念ꎬ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延ꎬ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ꎻ二是内涵ꎬ即对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2]ꎮ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便是负荷这一上位概念的外延ꎬ负荷这一概念的外延还可以包括工作负荷㊁电力负荷㊁机械运动负荷等ꎮ而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作为负荷的下位概念ꎬ必须反映出上位概念的特有属性ꎮ了解负荷这一概念的内涵ꎬ才能更好地把握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基本概念ꎬ明晰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ꎮ负荷 一词ꎬ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 动力设备㊁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负担的工作量[3]ꎮ 根据定义ꎬ 单位时间内所负担的工作量 是负荷的特有属性ꎬ即负荷这一概念的内涵ꎬ 工作量 则是负荷这一概念的邻近属概念ꎮ1.2㊀运动负荷概念对于运动负荷概念的解读ꎬ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ꎮ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ꎬ国外运动训练学专家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 运动负荷 称为 训练负荷 ꎮ但目前为止ꎬ国内外对运动负荷(或训练负荷)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统一的共识ꎮ其主要原因在于ꎬ不同学者对运动负荷内涵的确定上存在纷争ꎻ从概念定义的结构式来看ꎬ这一分歧表现在运动负荷这一概念的邻近属概念是什么ꎮ根据属概念的不同ꎬ可以将运动负荷的定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生理负荷说㊁刺激说㊁刺激应答说与工作量说[4]ꎮ1.2.1㊀生理负荷说学者马冬梅[5]与李大为[6]等ꎬ将生理负荷作为运动负荷的邻近属概念ꎬ即将 运动时机体所承担的生理负荷 作为运动负荷概念的内涵ꎮ认为ꎬ 运动负荷是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比赛过程中承担的生理负荷ꎮ1.2.3㊀刺激说前东德哈雷博士最早提出了 刺激说 的相关概念:如果一种刺激能够产生训练效果ꎬ并能够发展㊁巩固或保持运动员的训练状态ꎬ那么这种刺激就叫做训练负荷[7]ꎮ我国学者过家兴[8-9]与捷克学者扎赫拉德尼克[11]对运动负荷的定义与 刺激说 的理解相吻合ꎮ1.2.3㊀刺激应答说刺激应答说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刺激说的延续与拓展ꎬ其实质是将运动负荷划分为外部负荷与内部负荷ꎬ外部负荷指人体通过外部的身体活动对人体内部所施加的刺激ꎬ内部负荷则指有机体在承受外部负荷刺激时所产生的内部应答反应ꎬ并且通过生理和心理内部负荷表现出来[11]ꎮ这一学说由苏联学者普拉托偌夫[13]提出ꎬ 刺激应答说 对运动负荷概念的解读ꎬ得到了我国学者徐本力[12ꎬ14]与吕予锋[15-16]等的认可ꎮ1.2.4㊀工作量说图1㊀ 刺激应答说 概念间的相互关系㊀㊀注:横线表示联系ꎬ箭头表示因果关系工作量 说是以 负荷 一词的邻近属概念 工作量 对运动负荷加以定义ꎬ将运动负荷的特有属性解读为 一定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 ꎮ这一定义最早被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所提出ꎬ 负荷是指ꎬ与安静状态相比ꎬ机体通过完成练习所引发的功能活性的追加值[18]ꎮ 这一解读同样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肯定ꎬ 运动负荷的度量就是要对负荷计量ꎬ要对负荷做出具体的数量评定[19] ꎬ学者田麦久便是将负荷理解成为一定的工作量ꎮ学者熊焰等更是直接强调ꎬ运动负荷应当解释为 一定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 ꎬ并指出 刺激应答说 会导致对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误解ꎮ他们认为ꎬ 训练负荷是指运动员机体在持续一段时间的运动训练中所承担的工作量[3] ꎮ学者胡亦海认为ꎬ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活动对运动员有机体刺激的工作量值[20] ꎬ并说明这一定义是从外部作用的角度赋予运73山东体育科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总第18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6期动负荷的含义ꎮ这一定义不仅将运动负荷的属概念准确定位为 工作量值 ꎬ还清楚地说明了运动负荷对身体造成的工作量值是由于其会产生刺激的特性而其本身并不是一种刺激ꎮ根据四种对 运动负荷 定义的学说ꎬ 生理负荷说 将运动负荷邻近的属概念定义为生理负荷ꎬ并未对 负荷 一词的概念内涵给出解释ꎻ 刺激说 与 刺激应答说 将运动负荷的属性定义为 刺激 也不符合负荷 这一上位概念的内涵ꎮ结合逻辑学中对概念定义的理论ꎬ 工作量说 是更加符合逻辑的一种定义ꎮ因此ꎬ可以将运动负荷定义为 相对安静状态下ꎬ由外部身体活动引起的对有机体产生一定刺激的工作量 ꎮ1.3㊀生理负荷概念生理负荷ꎬ广义上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ꎬ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ꎬ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㊁外阻力所做的生理功能[21]ꎮ根据人体活动状态的不同ꎬ可将生理负荷分为静态生理负荷与运动生理负荷ꎮ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负荷称为静态生理负荷ꎮ运动生理负荷是特指机体在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负荷刺激作用下ꎬ机体器官和系统所承受的额外的生理负荷ꎬ即除安静状态下的生理负荷外ꎬ机体为维持运动状态下的机能活动水平而额外产生的工作量[22]ꎮ运动训练过程中所关注的生理负荷ꎬ多为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负荷ꎮ根据 负荷 及 运动负荷 的概念ꎬ 生理负荷 的定义与 运动负荷 一样ꎬ应当反映出 负荷 这一上位概念的特有属性ꎮ因此ꎬ生理负荷可以理解为 相对安静状态下ꎬ机体内部应对外部活动刺激时ꎬ发生应激变化的工作量 ꎮ1.4㊀负荷概念的英文解读加拿大生理㊁心理学家汉斯 薛利(HansSelye) (1978)对负荷的用词进行过详细说明ꎮ他认为ꎬ stress 用于表示对机体所施加的外部负荷ꎬ而 strain 则表示对所施加外部负荷的内部生理应激(refertotheinternalphysiologicalresponse)[25]ꎮ薛利博士之所以使用 strain 一词来表述 internalphysiologicalresponse ꎬ是由于他认为负荷本身并不是应激ꎮ但从大部分外文文献中可以发现ꎬ国外对于运动负荷与刺激㊁生理负荷与应激等相关概念的使用也未能清晰地对 负荷 一词本身做出合理的逻辑划分ꎬ经常存在混用的情况ꎮ较多文献中通常用 stress 描述 外部运动负荷 或 刺激 ꎬ而 strain 则用于表达 内部生理负荷 或 应激 ꎮ同样使得在中文的许多文献中经常将 stress 译作 刺激 而将 strain 一词译为 应激 [14]ꎮ2㊀生理学机制概念出现背后的机制是研究相关概念间区别与联系的重要参考ꎮ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作为运动生理学的相关概念ꎬ其背后的生理学机制是探求二者间关系的关键依据ꎮ正确理解负荷概念产生的生理学机制ꎬ可以为运动训练实践中负荷相关概念的使用提供确切的理论指导ꎮ运动负荷概念的 刺激应答说 尽管未能准确地阐述 负荷 的概念ꎬ但却是 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引入背后的内在生理学机制ꎮ加拿大生理㊁心理学家薛利博士在1930年所提出的一般适应综合症(GAS)模型[24](图2)ꎬ引出了 刺激 应激 疲劳 及 负荷 等一系列概念ꎮ图2㊀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24]该曲线的运动负荷(stress)ꎬ引起可以被克服并能产生超量恢复的中等强度的生理负荷(strain)ꎮ----该曲线的运动负荷(stress)ꎬ引起迅速且强烈的生理负荷变化(strain)且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回到稳态ꎮa部分表明运动负荷得到控制并达到稳态ꎻb部分表明有机体无法抵制负荷(造成消极效果)ꎬ因此未能达到新的稳态ꎬ且疲劳随之而来ꎮ- -该曲线表明运动负荷(stress)引起的迅速且强烈的生理负荷变化(strain)超出了有机体警戒阶段及抵抗阶段所能承受的极限ꎮ因此稳态未能达到ꎬ有机体(整体或部分)遭到损害ꎮ根据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理论ꎬ负荷本身不是 刺激 或 应激 ꎬ刺激与应答的关系是负荷相关概念背后的生理学机制ꎮ外部的运动行为所产生的运动负荷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控制ꎬ相对提前的㊁无限制的过程ꎮ当个体主动加快奔跑速度从而加大运动负荷强度时ꎬ会对机体产生更深的刺激强度ꎮ因此ꎬ运动负荷是主动地通过改变外部身体活动而对有机体施加的刺激83张㊀开ꎬ等㊀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研究No.62019量ꎬ是有机体所受刺激产生的来源ꎮ运动负荷的主观变化ꎬ会使机体内部产生相对滞后的㊁有限度的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反应ꎮ个体加快跑步速度后ꎬ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ꎬ血液出现重新分配ꎬ耗氧量㊁心率比安静状态明显增加ꎮ因此ꎬ生理负荷是有机体应对外部施加刺激所产生应激反应的变化量ꎬ是有机体发生应激变化的结果ꎮ运动负荷具备对有机体产生刺激的特性ꎬ是运动时机体所受刺激的来源ꎮ同时ꎬ有机体所受刺激可来源于多种物理㊁化学手段ꎬ并非只有通过运动对有机体产生刺激ꎮ生理负荷是机体应激变化量的结果ꎬ使有机体发生应激变化的刺激同样不仅仅包含运动负荷带来的刺激ꎮ因此ꎬ生理负荷不仅仅是运动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果ꎬ还可以是其他刺激手段的结果ꎮ只是在运动中关注的生理负荷ꎬ主要是源自运动负荷对有机体的刺激所带来的应激变化ꎮ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运动负荷会对其有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ꎬ机体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变化ꎮ但应激变化的结果ꎬ即生理负荷不仅仅是运动负荷所带来的ꎬ比赛时的天气㊁周围的观众等同样会对生理负荷造成一定影响ꎮ所以ꎬ生理负荷是多种刺激所带来应激变化的结果ꎬ但在运动训练中主要关注的是运动负荷对机体产生刺激的影响ꎮ3㊀功能划分与指标选择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中ꎬ准确掌握训练者身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学反应ꎬ为训练负荷的安排与调整提供决策支持是科学化训练的关键之一ꎮ运动负荷主要的实践功能是为训练负荷做出安排ꎬ对训练目标提出要求ꎻ运动负荷的评价主要通过物理指标予以描述ꎮ生理负荷的实践功能主要用于监控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及训练累积量ꎬ为运动负荷的安排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ꎻ生理负荷的监测依赖生理㊁生化指标进行评定ꎮ3.1㊀负荷积分负荷的积分是指运动过程中生理负荷强度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对运动时间的积分ꎮ负荷与强度的积分关系类似于物理学中 功与功率 之间的关系ꎬ负荷的实质是在一段时间内所承担的工作量ꎬ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则为强度ꎮ一般而言ꎬ负荷积分值越大ꎬ运动生理负荷量值就越大ꎮ负荷(L)与强度(I)的一般关系表达式为:L=ʏt0I(t)dt对于运动生理负荷而言ꎬ为达到某一固定的负荷值ꎬ既可以采用短时间强度较大的运动也可以通过长时间强度较小的运动ꎮ针对不同的个体而言ꎬ相同的运动负荷结构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生理负荷强度与生理负荷量ꎮ图3㊀负荷积分示意图整个运动训练的负荷积分值ꎬ实际上代表了训练时总的运动生理负荷量ꎮ生理负荷量的多少和计算单位ꎬ都是以负荷积分值的多少和单位表示的ꎮ负荷积分值与负荷强度间的数学关系ꎬ有助于训练中不同负荷指标的选择[21]ꎮ理想情况下ꎬ将负荷强度表示为关于时间t的函数利于负荷量的计算ꎮ训练冲量(TRIMP)概念的提出及多次的修正ꎬ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运动过程中负荷量的变化[26-31]ꎬ但目前仍没有最合适的指标及评价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人体运动时的负荷变化ꎮ3.2㊀负荷的安排对训练计划中的负荷进行安排ꎬ是运动负荷概念主要的实践功能ꎮ运动负荷的评价是从主观上用物理指标对训练方式进行定量的描述ꎬ是运动员或教练员对训练负荷的安排与计划:负荷强度为100次/minꎬ负荷量为3min或300次的跳绳训练ꎮ质量㊁高度㊁密度等用于评价负荷强度ꎬ时间㊁次数㊁距离等描述负荷量ꎮ从物理学角度出发ꎬ运动负荷强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负荷量ꎻ运动负荷量是持续的负荷强度在时间上的累积量ꎮ结合生理学知识ꎬ运动负荷强度是身体活动产生的运动负荷对有机体刺激的程度ꎬ生理上表现为机体所受刺激的强度ꎻ运动负荷量是运动负荷对有机体产生刺激的负荷强度对运动时间的积分量ꎬ是有机体一段时间内受到的刺激量ꎮ运动负荷指标的评价简单易于操作ꎬ并且不同专项训练时的负荷安排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ꎬ因而利于训练计划的布置ꎮ但其未能考虑不同个体或个体不同时期机能水平间的差异ꎬ且无法对训练过程中负荷强度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控ꎮ93山东体育科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总第18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6期3.3㊀负荷的监测训练过程中负荷的监测与控制ꎬ是生理负荷概念重要的实践功能ꎮ生理负荷指标可以有效监控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客观的应激变化量ꎬ反映不同个体对不同负荷量与强度的适应情况ꎮ参照运动负荷的结构属性ꎬ将生理负荷划分为生理负荷强度与生理负荷量描述ꎮ心率㊁呼吸频率㊁瞬时血乳酸浓度等指标用于评价生理负荷强度ꎬ耗氧量㊁血乳酸的增量等用于评价生理负荷量ꎮ瞬时的应激变化量ꎬ是机体受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ꎬ生理负荷强度指标用于表征瞬间适应性变化的大小程度:高强度运动下某一瞬间的心率ꎻ当机体受到运动负荷的持续刺激时ꎬ机体的应激反应也会持续发生ꎬ生理负荷量指标用于评定生理应激反应在一段时间内累积的工作量:慢跑一段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ꎮ不同类别负荷指标的比较ꎬ见表1ꎮ表1㊀不同类别负荷测量指标的比较[32]负荷类别负荷结构检测项目优势劣势运动负荷强度量速度㊁频率等距离㊁时间㊁次数等简单易操作ꎬ是对负荷的绝对评价没有考虑个体的不同机能水平ꎬ不利于个体训练生理负荷强度量心率㊁乳酸浓度㊁呼吸频率等吸氧量㊁乳酸增量等可以反映不同个体对不同负荷强度与量的适应情况ꎬ有利于个性化训练需要专门的仪器辅助ꎻ某些生化指标检测操作繁琐ꎬ数据无法及时得到㊀㊀在运动训练过程中ꎬ运用运动负荷指标对训练的计划做出安排ꎬ生理负荷指标对训练的过程进行监测ꎮ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对机体所受刺激的来源用物理指标进行的描述ꎬ生理负荷的监测是应激变化的结果在生理㊁生化指标上的反映ꎮ基于实践过程中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在负荷安排与监测上的区别与联系ꎬ呈现出负荷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ꎬ见图4ꎮ图4㊀负荷相关概念关系图注:横线表示联系ꎬ箭头表示因果关系4㊀结论运动负荷 与 生理负荷 概念的定义应反映上位概念 负荷 的特有属性ꎬ即 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量 ꎮ因而ꎬ 工作量 是二者定义时需要遵从的邻近属概念ꎮ二者间关系的理解应充分考虑其产生机制的不同ꎬ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并不是刺激与应答的关系ꎬ而是运动时机体所受刺激的来源和应激变化的结果ꎮ实践应用时ꎬ理解负荷积分与强度关系的前提下ꎬ需充分认识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不同的功能划分ꎬ从而选择正确合理的负荷评价指标ꎮ负荷的安排与监测是开展训练实践的关键ꎬ科学的负荷评价手段对运动训练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ꎮ对负荷的监测尽管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ꎬ但仍缺乏最精准的测量指标与合理的评价模型ꎬ多数方法还是建立在心率与负荷强度线性相关的理论基础上[33]ꎮ事实上ꎬ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ꎬ负荷的安排与监测会产生较大变化ꎮ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间的关系ꎬ可以帮助不同运动项目合理开展训练负荷的计划与调控ꎬ为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ꎮ参考文献:[1]凌超超.浅析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负荷[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ꎬ2000ꎬ15(1):68-70.[2]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形式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9.[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ꎬ1998.[4]熊焰ꎬ邱江涛ꎬ孔祥宁.运动负荷本质论 运动负荷概念㊁定义与分类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ꎬ2004ꎬ20(4):74-76.[5]马冬梅.运动训练学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ꎬ2005.[6]李大为.对运动负荷的再解析[J].湖北体育科技ꎬ2005ꎬ24(2):237-238.[7]哈雷.训练学[M].蔡俊五ꎬ等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85.04张㊀开ꎬ等㊀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研究No.62019[8]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ꎬ1986. [9]李志勇.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ꎬ2001. [10]田麦久.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教研室ꎬ1999.[11]Mgr.DavidZahradník.TheIntroductionintoSportsTraining[M].MasarykUniversityꎬBrno2012.[12]陈小平.德国训练学热点问题研究评述[J].体育科学ꎬ2001(3):43-46.[13]普拉托诺夫.竞技运动理论[M].谢雪峰ꎬ唐宏贵ꎬ张江南ꎬ等译.武昌:武汉体育学院编印ꎬ1990.[14]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99:129-138.[15]吕予锋ꎬ侯菊芳.对运动负荷概念和篮球运动心率负荷控制的理论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ꎬ2002ꎬ14(4):34-37. [16]中国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1996.[17]李敬ꎬ吴书丹.对运动负荷概念及理论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ꎬ2015ꎬ5(3):53-54.[18]马特维耶夫.竞技运动理论[M].姚颂平ꎬ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ꎬ1997.[19]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6:108-109.[20]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2014.[2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2002:441-448.[22]丁凯.浅析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负荷[J].时代教育ꎬ2017ꎬ15(4):175.[23]SelyeꎬH.The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andthediseaseofadaptation[J].CanadianNurseꎬ1952ꎬ48(1):14-16.[24]RobertW.Wilson.DevelopmentofaMethodologyfortheQuantificationofPhysiologicalLoadforSoccerPlayers[D].UniversityofWisconsin-Milwaukeeꎬ2012:6.[25]SelyeꎬH.TheStressofLife[M].NewYork:McGraw-HillCompaniesꎬ1978.[26]BanisterEWꎬClavertTWꎬSavageMVꎬBachTM.Asystemsmodeloftrainingforathleticperformance[J].Aust.SportsMedꎬ1975(7):57-61.[27]FosterCꎬFlorhaugJAꎬFranklinJꎬGottschallLꎬHrovatinLAꎬParkerSꎬDoleshalPꎬDodgeC.Anewapproachtomonitoringexercisetraining[J].JStrengthCondResꎬ2001ꎬ15(1):109-115. [28]FosterCꎬDainesEꎬHectorLꎬSnyderACꎬWelshR.Athleticperformanceinrelationtotrainingload[J].WisMedJꎬ1996ꎬ95(6):370-374.[29]FosterC.Monitoringtraininginathleteswithreferencetoovertrainingsyndrome[J].MedSciSportsExercꎬ1998ꎬ30(7):164-168.[30]MujikaIꎬBussoTꎬLacosteLꎬBaraleFꎬGeyssantAꎬChatardJ-C.Modeledresponsestotrainingandtaperincompetitiveswimmers[J].MedSciSportsExerꎬ1996ꎬ28(2):251-258.[31]StagnoKMꎬThatcherRꎬvanSomerenKA.AmodifiedTRIMPtoquantifythein-seasontrainingloadofteamsportplayers[J].JSportsSciꎬ2007ꎬ25(6):629-634.[32]唐健ꎬ李敏华.运动强度生理负荷的检测及其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ꎬ2012ꎬ16(20):3784-3788.[33]EspositoFꎬImpellizzeriFMꎬMargonatoVꎬVanniRꎬPizziniGꎬVeicsteinasA.Validityofheartrateasanindicatorofaerobicdemandduringsocceractivitiesinamateurscccerplayers[J].EurJApplPhysiolꎬ2004ꎬ93(1-2):167-172.14。

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

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

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负荷强度是一个评价工作或训练强度的指标,它通常用来描述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负荷或压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负荷强度的指标:1. 心率:通过监测心率,可以了解身体在工作或训练中的负荷情况。

高心率通常表示较高的负荷强度。

2. 运动强度:通过测定运动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来评估负荷强度。

这可以通过测定速度、重量、阻力等参数来衡量。

3. 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主观感知的努力程度。

由个体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评估工作或训练的强度,通常在0-10的等级中进行评定。

4. 热量消耗:衡量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对于评估负荷强度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5. 血乳酸水平:高血乳酸水平通常与高强度的运动或工作负荷相关。

测定血乳酸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负荷强度的生理学指标之一。

6. 运动心理学:个体对工作或训练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压力和动机水平。

这些因素可以反映出负荷强度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7. 工作/休息比:描述工作和休息时间的比例,较高的工作/休息比通常表示更高的负荷强度。

8. 心率变异性:通过测定心率在时间上的变化来评估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于监测负荷强度和适应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9. 心肺适应度:个体的心肺系统对负荷的适应水平,通过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等指标来评估。

10. 运动时间:工作或训练的持续时间,长时间的工作或训练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负荷强度。

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负荷强度,有助于合理安排工作和训练计划,以及监测个体的适应性和疲劳程度。

不同的情境和目标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强度和负荷的关系

强度和负荷的关系

强度和负荷的关系标题:强度与负荷:理解二者的关系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强度和负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们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一关系,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正文:强度和负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

强度通常指的是某项任务或活动的难度或强度级别,而负荷则是指我们在承担某项任务或活动时所经历的压力或负担。

强度和负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强度和负荷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想象一下,你正在进行一次激烈的锻炼,比如长跑。

如果你以相对较轻松的步伐跑步,你的强度较低,负荷也相对较小。

然而,如果你以最快的速度奔跑,你的强度将会更高,相应地,负荷也会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说,强度和负荷是成正比的。

随着强度的增加,负荷也会相应增加。

其次,强度和负荷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强度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然而,如果负荷过大,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可能会面临身体损伤和疲劳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地控制强度和负荷,以确保我们的身体能够适应并从其中受益。

同时,强度和负荷之间的关系也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过高的强度和负荷可能导致压力和焦虑的增加,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适当管理任务的强度和负荷,以避免超负荷的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了解强度和负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和活动来控制强度和负荷,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时间管理、寻求支持和休息等方式来减轻负荷,并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强度和负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强度和负荷,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保持健康和快乐的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关系,并学会灵活调整我们的活动和任务,以确保我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保护。

体育健身负荷的名词解释

体育健身负荷的名词解释

体育健身负荷的名词解释体育健身负荷是指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时,对身体所施加的负担或压力。

体育健身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个体的适应能力和运动效果,因此对其深入理解和科学掌握对于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体育健身负荷可以分为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层面。

生理负荷是指通过运动活动对身体各系统所产生的负担。

例如,运动时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供应、心血管系统的运转、呼吸系统的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都属于生理负荷。

适度的生理负荷可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提高,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但过分的负荷可能导致过度疲劳、患上运动损伤等问题。

心理负荷则是指运动和健身活动对个体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体育运动和健身往往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会对个体的自信心、注意力、情绪以及意志力等产生影响。

适度的心理负荷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但过度的负荷可能导致焦虑、担心、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体育健身负荷还可以从时间负荷和强度负荷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时间负荷是指运动和健身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一般来说,运动和健身活动的时间负荷越大,个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身体得到的刺激和适应效果也会越明显。

但同时,过长或过短的时间负荷都可能导致运动效果的降低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合理的时间负荷对于运动和健身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强度负荷是指运动和健身活动的强度大小。

强度负荷可以通过运动强度、速度、重量、频率等指标来衡量。

适度的强度负荷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的提高,同时也会激活身体的代谢过程,有助于消耗能量和减脂。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强度负荷都可能引发损伤、疲劳或训练效果的不显著。

因此,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强度负荷以达到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体育健身负荷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个体而言,了解和合理控制体育健身负荷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和健身的效果。

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

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递增负荷运动前血压心率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运动后则明显上升。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体质、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等。

血压心率变化与运动前后的关联性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

生理学解释指出运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生理反应。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学生的血压心率有一定影响,对健康也有启示。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运动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制定更加科学的运动方案。

本研究对加强大学生运动健康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血压、心率、影响因素分析、关联性分析、生理学解释、健康、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运动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递增负荷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通过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学生的血压心率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身体的生理反应,还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运动方式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但对于递增负荷运动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运动对大学生血压心率的影响规律,为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

通过分析血压心率变化的生理学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运动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血压心率变化的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运动对大学生血压心率的影响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我们也希望能够揭示运动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的关联性,并探讨其生理学解释,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参考。

负荷理论的九个原则

负荷理论的九个原则

运动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是训练数量、质量和难度的综合客观量度,对运动员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并对训练和比赛的效果起到直接的影响。

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在训练实践中,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就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适宜的负荷对训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多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的提高竞技水平。

因此科学的安排运动量,取得最佳效果,就是适宜负荷原则的中心任务。

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传统的概念理解中,负荷的范围通常局限于单纯身体生理的各项生化指标及其变化上,往往忽视对负荷承受的训练效果同样重要的心理因素。

任何负荷结构的选择都有一定的目的性。

都要针对将要产生不同效果的训练内容合理的进行适宜运动的安排。

一般来说,新授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运动员掌握新的技术动作,协力新技术是课的核心,这个时候,提高竞技体能等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反映焦点在于动作的学习上,大强度的训练负荷不适宜,采用较小的目的在于帮助掌握新技术的负荷才是适宜的。

比赛负荷主要是为了表现运动员的最高运动水平,这个时期的负荷基本上由项目的性质和运动员本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所决定,外部的训练负荷已经都不重要了。

人体是有许多器官和系统组成的完整整体,任何外部刺激都会对机体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应该把人体有运动量所引起的生理生化反应作为衡量训练负荷的指标,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就是"超量恢复"。

适合负荷大的训练原则:1、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肌肉的超强度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难以提高运动成绩。

而心脏的超强度负荷,不仅那提高运动成绩,还会损害健康。

2、运动量节奏要合理安排。

安排训练要做到大中小运动量的节奏,要适应不同能量物质产生超量恢复的特点。

实验动物心理因素影响血液指标

实验动物心理因素影响血液指标

实验动物心理因素影响血液指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的心理健康。

动物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是否曾想过,实验动物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对其血液指标产生影响呢?本文将探讨实验动物心理因素对血液指标的影响,并从人类的视角来描述这一过程。

一、实验动物的心理健康状况实验动物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整体生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与人类一样,动物也会受到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反应。

例如,长期处于单一环境、受到严重压力或缺乏社交互动的动物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因素对血液指标的影响实验动物心理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血液指标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

实验动物在心理压力下,体内会释放出一系列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例如,皮质醇是一种常见的应激激素,它的水平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测量。

实验动物在心理压力下,皮质醇的分泌量可能会增加,导致血液中皮质醇水平升高。

另外,研究还发现,焦虑和抑郁状态下,实验动物的白细胞计数也会发生变化。

白细胞计数是衡量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其变化可能反映出动物免疫系统的活性。

三、实验动物心理因素对血液指标的实验研究许多科学家和研究者对实验动物心理因素对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心理刺激实验,观察其血液指标的变化,以进一步了解心理因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对一组实验动物进行了长期单一环境暴露实验,结果发现这些动物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变化。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实验动物在社交互动受限条件下,其血液中皮质醇和白细胞计数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

四、人类视角下的动物实验心理因素研究动物实验心理因素对血液指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还有助于提高动物实验的伦理水平。

从人类的视角出发,我们应该关注和尊重实验动物的心理健康,尽量减少其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脑力负荷的研究现状课程论文

脑力负荷的研究现状课程论文

脑力负荷的研究及发展现状湖南大学工业工程脑力负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脑力负荷的英文术语是mental workload。

也可称为心理负荷、精神负荷、脑力负荷或脑力负担。

脑力负荷是反映工作是人的信息处理系统被使用程度的指标。

脑力负荷与人的闲置未使用的信息处理能力之和就是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人的闲置未使用信息处理能力越大,脑力负荷就越低,人的闲置未使用的信息处理能力越小,则脑力负荷越大。

人的闲置未使用的信息处理系统与人得信息处理能力、工作任务对人的要求、人工作时的努力程度等有关,因而脑力负荷也与这些因素有关。

影响脑力负荷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三类因素:工作内容、人的能力及人的业绩,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脑力负荷的测量方法及其新进展脑力负荷的传统测量方法,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分为四类,即主观评价法、主任务测量法、辅助任务测量法和生理测量法。

脑力负荷4类度量方法的新进展1. 1 主任务度量法主任务度量法是通过对操作者在工作中的表现结果来推算这一工作强加于操作者的脑力负荷。

这种方法的假设前提是脑力负荷增加会占用更多有限的脑力资源,反映在主任务绩效上就是效率降低、失误率升高。

但是主任务度量法有很明显的缺陷。

首先,大部分脑力任务所涉及的脑力资源不同,其内在机理非常复杂,很难直接用主任务的一两个指标就完全表达;其次,脑力任务的的性质不同,使主任务绩效的度量指标本身就很难统一。

1. 2 次任务度量法次任务度量法的理论前提是: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能力是一定的,当人在执行一个主要脑力任务时,把多余的脑力能力用在完成次任务上,因此次任务的绩效就可以间接反映主任务所占用的脑力资源。

亦即次任务完成水平越好,则主任务的脑力负荷越低。

次任务度量法面临两个最主要的质疑,一是它的假设前提是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能力是一定的,这一假设暗示人在执行各种脑力任务时使用的脑力资源具有同质性,但事实上这一点并不成立。

二是操作人员同时完成两项脑力任务时,次任务会干扰主任务。

递增负荷运动时 RPE、心率和血乳酸的关系

递增负荷运动时 RPE、心率和血乳酸的关系

递增负荷运动时 RPE、心率和血乳酸的关系孙盛燕;杨兵【摘要】By recruiting 65 male athletes from Huzhou Youth Sports Training School for incremental cycling exercise with the exercise without stopping until they could not keep up with the workloads,we analyze the associations among RPE,HR and Blood Lactate.The result shows that RPE,HR and BLa were not related to each other during low intensity of the incremental cycling exercise,but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during the high intensity level,thus we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BLa can be replaced by RPE or HR as a simpler index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fatigue and exercise intensity. HR can be regressed by training years and RPE,BLa level can be regressed by training years,RPE and HR.%通过对湖州市体育运动学校65名男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至力竭的测试,分析该过程中 RPE、HR 和 BLa 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小强度运动时 RPE、HR 和BLa 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次大强度和大强度运动时 RPE、HR 和 BLa 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名词解释 工作负荷

名词解释 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1. 概述工作负荷是指个体或组织在工作或任务中所承担的压力、负担以及所需投入的资源。

它涵盖了时间、精力、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并直接影响个体的工作效能和工作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工作负荷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管理策略。

2. 工作负荷的概念工作负荷是指个体或组织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它涉及到个体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的数量和质量。

工作负荷可以分为主观负荷和客观负荷两个方面。

2.1 主观负荷主观负荷是指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主观负荷感受。

主观负荷受到个体心理状态、工作经验、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2.2 客观负荷客观负荷是指任务本身对个体的要求和需要。

它可以通过客观指标来衡量,如工作时间、任务数量、工作难度等。

客观负荷通常是可观测和可量化的。

3. 工作负荷的测量方法为了评估工作负荷的程度,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测量工具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3.1 主观评估法主观评估法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试的方式,询问个体对自己工作负荷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了解个体对工作负荷的看法,但可能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

3.2 生理指标法生理指标法通过监测个体的生理反应来评估工作负荷的程度。

常用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脑电波、皮肤电阻等。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测量个体在不同工作负荷下的生理变化,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3 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工作负荷的程度。

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的工作速度、错误率、注意力集中程度等来判断工作负荷的高低。

这种方法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4. 影响工作负荷的因素工作负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4.1 工作任务特性工作任务的性质和要求是影响工作负荷的重要因素。

工作任务越复杂、冲突和重要,个体在完成任务时承受的负荷就越大。

4.2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条件和氛围也会对工作负荷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心理学实验
一、问题
1.不同心理负荷状态下(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人的生理指标(呼吸频率、脉搏)会不会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假设和预期
假设一:
H 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初始状态、test1、test2的呼吸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不同的心理负荷(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对人的呼吸频率没有显著影响。

H 1: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初始状态、test1、test2的呼吸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不同的心理负荷(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对人的呼吸频率有显著影响。

假设二:
H 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初始状态、test1、test2的脉搏不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不同的心理负荷(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对人的脉搏没有显著影响。

H 1: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初始状态、test1、test2的脉搏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不同的心理负荷(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对人的脉搏有显著影响。

预期:
预期一: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初始状态、test1、test2的呼吸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不同的心理负荷(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对人的呼吸频率有显著影响。

预期二: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初始状态、test1、test2的脉搏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不同的心理负荷(高负荷、低负荷、零负荷),对人的脉搏有显著影响。

三、方法
1、研究对象
应用心理学33名学生
表 1被试基本信息
材料: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其呼吸换能器(鼻翼式呼吸换能器)、电刺激器、已编写好的任务程序、电脑。

姓 名 张信仪
学 号 2015326670021 组 别 3 实验日期 2017.05.015
指导教师 胡信奎
实验名称 不同心理负荷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2、变量
2.1自变量:
心理负荷(零负荷、低负荷、高负荷)
2.2 因变量:
脉搏水平;呼吸频率
2.3 控制变量:
电刺激强度、时长;每种任务的作业次数;
3、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
4、实验流程
被试分为4组,每组8或9人
1、1号安装调试多道生理信号处理系统、2号安装电刺激器和启动任务、3号作为被试;3号被测后,1号退出房间,2号接替1号工作、3号接替2号工作、4号作为被试,
以此类推)。

被试接上呼吸换能器后,被嘱咐进行任务时尽量避免四肢的移动,以免移动
传感器而影响数据的采集。

基线的测定:在平静状态下记录1min的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取平均值作为参考基线值。

2、被试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其负荷分为低、高2种,每种任务约进行3min,在每个
任务前都会有个简单的测试,体验任务的操作,确保被试理解任务的要求。

每组被试按“1”里方法轮次进行任务一的操作,如果没有正确完成任务,即发出声音报警,此时控制电刺
激器的主试会给予被试一个电刺激惩罚。

任务二的操作也以此类推。

(2种任务的先后顺
序在被试间进行随机化处理)。

3、记录实验数据填入附表以汇总。

5、统计方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结果分析
①脉搏
表2脉搏数据

除两
个超出三个标准差的数据。

取α=0.05,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p=0.015<0.05,三种负荷水平
下脉搏有显著差异。

对三种水平下的脉搏做LSD检验,得
表3脉搏LSD
负荷程度负荷程度平均差异显著性
零低负荷-20.1579 0.127 高负荷-38.70952* 0.004
低负荷零负荷20.1579 0.127 高负荷-18.55161 0.16
高负荷零负荷38.70952* 0.004 低负荷18.55161 0.16
心理负荷零负荷低负荷高负荷Mean±sd 80.18±9.40 124.21±113.30 143.73±124.76
分析:从结果来看,零负荷和高负荷两者比较中,p=0.004<0.05,被试的脉搏有显著差异,高负荷水平下被试的脉搏显著升高,其余两两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②呼吸频率
表4呼吸频率数据
心理负荷零负荷低负荷高负荷
Mean±sd 14.31±3.85 22.30±21.92 23.42±23.86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p=0.028<0.05,三种负荷水平下呼吸频率有显著差异。

对三种水平下的呼吸频率做LSD检验,得
表5呼吸频率LSD
负荷程度负荷程度平均差异显著性
零低负荷-3.88129 0.055 高负荷-5.23613 0.01
低负荷零负荷 3.88129 0.055 高负荷-1.35484 0.499
高负荷零负荷 5.23613 0.01 低负荷 1.35484 0.499
分析:从结果来看,零负荷和高负荷两者比较中,p=0.01<0.05,被试的呼吸频率有显著差异,高负荷水平下被试的呼吸频率显著升高。

其余两两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负荷水平下被试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均与零负荷水平下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高负荷水平下,脉搏与呼吸频率均上升。

五、讨论
存在问题:
1)采集脉搏时被试动作过多,导致采集到的波形中有过多杂多,数据不准确
2)鼻翼式呼吸换能器不太灵敏,呼吸频率难以采集
3)本次实验中没有考虑反应时、反应准确率的影响,故被试实验时心理负荷可能没能达
到预期水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