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宝剑文化产业概述
弘扬龙泉宝剑文化 促进民族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弘扬龙泉宝剑文化促进民族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摘要] 品牌是新经济条件下极其重要的“资源整合器”,走品牌特色之路是当下中国国有、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龙泉宝剑品牌建设为着力点,认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传播为手段,塑造龙泉宝剑民族品牌,走振兴民族品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激发资本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龙泉宝剑民族品牌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一、引言浙江省龙泉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与闽、赣的东部相接壤,历史上是浙、闽、赣的主要通道,素有“欧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喟喉”之称,历来为浙、闽、赣毗邻商贸重镇。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传统名剑——龙泉宝剑的起源地,也是享有盛誉的中国青瓷之都,世界香菇的发源地。
青山秀水的龙泉,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被美誉为浙南林海、绿谷圣地,境内群山连绵,山岭逶迤,峰峦起伏,仙霞岭山脉、洞宫山脉穿境而过,江浙第一高峰——风阳山的黄茅山坐落其东南,一峰之注三江——欧江、闽江、钱塘江。
欧江上游的龙泉溪流经全境,望东而去,自然环境优越,风景秀丽怡人。
龙泉,除了生态环境孕育的自然山水文化,更为凸显的应该是它的剑瓷文化。
因此,龙泉因剑得名,凭瓷而生辉。
二、龙泉宝剑历史发展现状1.龙泉宝剑的产生、工艺与特色龙泉宝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传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着名的炼剑大师欧冶子云游江南,当他到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井水甘寒清冽,用来淬剑,能增强剑的刚度,正是铸剑的好地方。
龙泉剑的冶炼,从初期的青铜剑转化为铁剑,又演变为夹钢剑,再发展到如今的纯钢剑。
宝剑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单是剑体,就需经过打坯、热锻、铲、锉、镂花、嵌光、装潢等28道工序,从而使其具有“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纹饰考究”四大特色,再配以世界稀有的当地特产花梨木做剑鞘和剑柄,不必加漆而显古色古香,越用越亮,更令龙泉宝剑锦上添花,驰誉中外,至今不衰。
龙泉:青瓷之都,宝剑之乡
龙泉:青瓷之都,宝剑之乡上篇讲到了金华最北的县浦江,这篇要写写丽水最西的县治龙泉,龙泉位于浙西南的浙闽赣边界,东邻温州,西接衢州和武夷山。
正如衢州的江山有二十八都,龙泉有八都,这里也是福建进入浙江的主要通道,有京台(龙浦)、长深两支高速经过。
龙泉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西部的披云山水质纯洁、三江汇顶,其北坡的住溪、西坡的宝溪和南坡的八都溪分别是钱塘江、闽江和瓯江的源头。
龙泉市地图早在新石器时期,龙泉就有人类活动,战国时属越国、楚国。
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为龙泉乡。
唐乾元二年(759),始设龙泉县,县治在今龙渊镇。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龙泉撤县设市。
这里提一下我外公,他本是福建人,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丽水,是龙泉县最后一任父母官,为撤县设市做出了贡献。
龙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唯一入选的县级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94年1月,拥有晋长城的台州临海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时尚是地级市,同年8月才转为(省辖)县级市。
龙泉之所以能够入选,恐怕得益于自古以来人文昌盛,尤其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同时也是世界香菇生产发轫地之一、中华灵芝第一乡。
哥窑(上、下)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在宋代达到鼎盛,是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
龙泉青瓷美观、耐看,温暖而富触感,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据史记载,宋代龙泉有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
弟窑是白胎和朱砂胎,“哥窑”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
从外观上看,哥窑为开片瓷,弟窑是非开片瓷。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特点是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即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被誉为“瓷中珍品”;弟窑特点为胎骨厚实、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润纯洁,被誉为“青瓷之花”。
2009年,龙泉青瓷的制作击败众多竞争者,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下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宝剑的历史承载与文化演变
11神州文化龙泉宝剑的历史承载与文化演变叶根青摘要:“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这是唐代诗人郭震对龙泉宝剑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生动描写。
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的龙泉宝剑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它有着英气、霸气、正气的象征。
龙泉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
龙泉宝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铸剑工匠们的刻苦钻研,精工制作,使得龙泉宝剑不断沉淀、进步、升华。
如今,龙泉宝剑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将中华神剑的浩然正气发扬光大。
直到今天,龙泉剑集古人智慧之大成,文明、艺术、风格、思想,无声的向世人倾诉,让人震撼,使人感动。
关键词:古剑历史文化;龙泉七星宝剑;龙泉宝剑工艺;古剑文化定位中国的宝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宝剑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器具,素有“百刃之君”的美称。
剑多佩有鞘,型美身轻,便于携带,多被用于防身之器。
被古人视作身份、智慧和勇敢的象征。
东周时期佩剑制度还是比较严格,从剑的尺寸、长度和剑具、形式、材质上,都能直接反映出等级。
汉代以后,文人武士喜欢斗剑,以示德才兼备。
舞剑是伴随着古代士兵对外征战而兴起的,战斗之余,为了放松精神,负责宣传鼓动的士兵持剑在手,兴奋而舞蹈,有时是纯粹的即兴或滑稽表演,有时扮成敌我双方,以打败和擒获对方而告终。
东汉以后,宝剑不再是战场上的兵器,但佩带宝剑的风气依然未变,名士贵族剑不离身,但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个人不可随意佩剑。
宝剑抛开充当开疆拓土的利器角色以后,逐渐演化成了百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隋唐时期宝剑逐渐由“兵器”演变成“礼器”,剑的用途开始趋向于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自唐朝以来,佛道、神仙、妖魔、鬼怪等礼数盛行,宝剑演变为居家镇宅避邪之器,作为法器或象征物而存在,家悬一剑,以为祥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宝剑上有了止武从礼的文明。
宋代市井文化昌盛,社会富裕,街头频现舞剑、耍剑之绝技,发展出套路样式的剑术表演技艺,影响至今在当代武术剑式中颇见渊源,而今天的剑舞则更多地成为一种仪式和传统文化的展示。
龙泉窑青瓷发展的简述
龙泉窑青瓷发展的简述龙泉窑青瓷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一大名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对龙泉窑青瓷发展的简述。
龙泉窑青瓷起源于南宋时期,主要产地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一带。
青瓷的特点是采用高温烧制,色泽青翠,并具有细腻光洁的釉面。
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艳丽的器型而闻名于世。
龙泉窑青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南宋时期,这个阶段是龙泉青瓷制作工艺的奠基阶段。
宋代龙泉窑青瓷器型主要有瓯府窑式、钦州窑式和飞青式等。
瓯府窑式以茶具为主,因为当时茶叶的普及使得茶具成为最主要的使用对象。
钦州窑式以盛水壶为主,外形犹如莲花,精美绝伦。
飞青式则以器形轻盈、器壁薄透而著称。
接着是元代,这个时期是龙泉青瓷制作工艺的巅峰时期。
元代龙泉窑青瓷器型主要有雨点青、撒花青和彩绘青等。
雨点青器型最为典型,以其器表布满小颗粒的釉孔而得名。
撒花青则是指器表均匀散布有许多薄脆的胎质片状,则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情况。
彩绘青则在工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采用了彩绘技法,使得器型更加多样化。
明清时期,龙泉窑青瓷的发展不如前两个时期那么辉煌,但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发展。
此时的青瓷以山水纹饰、花鸟纹饰和人物纹饰为主,这些纹饰的使用增加了青瓷的观赏价值。
自明清时期之后,龙泉窑青瓷在历史上逐渐式微,直到20世纪60年代重新被重视和发现。
此后,通过对龙泉窑青瓷的传统工艺和技艺的研究,龙泉窑青瓷得到了新的发展。
研究者们根据古代生产方法,借鉴了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使得青瓷在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目前,龙泉窑青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
龙泉窑青瓷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和保值增值的功能。
龙泉窑青瓷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为世人所喜爱和追捧。
龙泉窑青瓷发展的简述
龙泉窑青瓷发展的简述龙泉窑青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瓷器,起源于浙江省龙泉市,因而得名。
龙泉窑青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瓷器中的“国宝”,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中国的瓷器文化史上,龙泉窑青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瓷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龙泉窑青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青瓷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瓷器产地之一。
直到宋代,龙泉窑青瓷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时宫廷和文人雅士的最爱。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其“火碱釉”和“化石青釉”两大特色而著称,成为宋代青瓷中的代表作品。
元代时期,龙泉窑青瓷更是风靡一时,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对外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明清两代的到来,龙泉窑青瓷在工艺和造型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形成了明代龙泉窑青瓷和清代龙泉窑青瓷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明代龙泉窑青瓷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器物造型丰富多样,釉色明亮、厚重,工艺精湛,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清代龙泉窑青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造型的创新,瓷器更显得洁白通透,釉色柔和细腻,成为当时宫廷用瓷器的首选。
龙泉窑青瓷的发展离不开龙泉地区丰富的瓷土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龙泉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是制作青瓷的理想之地。
龙泉窑青瓷的生产以水、泥、木、火等天然资源为材料,依托当地丰富的瓷土资源,经过数十道工序,经历上千度高温烧制而成,工艺复杂繁琐,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窑炉的设计和釉色的控制更是制作青瓷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龙泉窑青瓷能够保持独特风采的重要原因之一。
龙泉窑青瓷的发展还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龙泉地区的瓷器制作历史悠久,世代瓷匠们传承着古法制瓷技艺,将经验和技能一代代传承下来。
他们对青瓷工艺的执着追求和创新活动,使得龙泉窑青瓷的品质逐步提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龙泉地区还建立了一系列以传统瓷器制作为主题的文化机构和博物馆,将青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承,为龙泉窑青瓷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剑瓷风韵 文化龙泉(解说词)
剑瓷风韵文化龙泉——龙泉文化建设专题片解说词“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历为“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素有“处州十县好龙泉”之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生态第一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市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7万,辖三个街道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
龙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是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文明城市。
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传承千年,驰名世界;龙泉香菇文化源远流长,著称于世。
唐宋以来,龙泉英才俊贤辈出,宋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
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思想博大精深,成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传为千古绝唱。
近年来,龙泉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市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推手,明确提出要把龙泉建设成为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增强市域软实力,倾力打造“活力龙、幸福泉”,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浙闽赣边际区域中心,全面实现小康。
【标题一】夯实基础完善设施1龙泉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效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
经多年努力,目前已构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权益的幸福空间。
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
建成以人民公园文化广场、欧冶子公园、青瓷文化创意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新落成的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均达到国家一级馆馆舍建设标准和功能要求。
关于浙江龙泉青瓷宝剑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浙江龙泉青瓷宝剑调查报告篇一:2.江浙之巅,剑瓷龙泉——龙泉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趣闻轶事】叶绍翁与龙泉在龙泉九姑山麓,有一座精致的建筑,名叫“杏园”,它是为了纪念南宋丼水本土诗人叶绍翁而建的。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文学家、诗人,龙泉人,晚年隐于西湖之滨。
叶绍翁擅长七言绝句,是江湖派诗人,著有《靖逸小集》和《四朝闻见录》。
后者记述南渡以后朝野事,可补史传之不足,收入《四库全书》。
他的诗歌,力求平直、流畅,意境高远,细致精巧,长于炼意。
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是龙泉人,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叶绍翁也许与龙泉人幵没有血缘关系,因为他是过继给龙泉人当儿子的福建建安人(今建瓯)。
叶绍翁原来姓李,生于南宋中期,他的爷爷李颖士在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曾仸处州刑曹,也就是负责司法狱讼之类的官员,之后知余姚、仸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来被贬,家道开始破落。
由于家庭的关系,叶绍翁在少时就过继给龙泉的叶姓人家为子。
南宋龙泉叶氏是一个较为显赫的大家族,比如中书舍人、王安石的侄女婿叶涛,精通算术的叶膺、永嘉学派创始人叶适等等就是叶家人的代表。
叶绍翁就是叶适的门生,后来在朝廷当了小官。
【身体力行】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龙泉旅游观光!龙泉——山是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生态全国领先,剑瓷文化世界驰名,真可谓是“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龙泉,去感受龙泉的山水与剑瓷文化。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经济开发区,西接福建武夷山风景旅游区,素有“处州十县好龙泉”之称。
龙泉市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8镇7乡4个街道444个行政村12个社区。
龙泉以宝剑文化、青瓷文化、香菇文化闻名于世。
浅谈龙泉青瓷
浅谈龙泉青瓷朱嘉盛在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群山延绵,峰峦叠嶂,溪流纵横。
龙泉市就位于这片绿色的区域,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
龙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洞宫山、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其中,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市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
市西北的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
市西的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
所以,龙泉就有了“水流三州”的称谓。
只有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经过智慧、勤劳的龙泉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最终奠定龙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地位。
初次对龙泉的概念是来自一把宝剑,这是一把制作精良的“龙凤七星剑”,它寒光凛冽,握在手上,会让人感到与武侠小说的世界拉扯了距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宝剑,剑的主人告诉我,这把剑是在龙泉买的,那是一个自古以来盛产宝剑的地方。
后来又在朋友处看到了一件花瓶,花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其釉色青如玉,光泽柔和,晶莹滋润,与其它瓷器大不相同。
我那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件龙泉青瓷。
至此我才知道龙泉不但出宝剑还产这样精美的瓷器,对龙泉宝剑我曾作过一番粗浅的了解,那这青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怀着好奇之心,试着去探个究竟。
从资料上看,在龙泉市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一、历史源流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一个瓷窑系。
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境内山岭延绵,森林茂盛,瓷土等矿藏资源丰富,又位于瓯江上游,有便利的水路运输,加上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自然条件可称得上得天独厚。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龙泉的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越窑、婺州窑、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
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龙泉宝剑是中国浙江省龙泉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关于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
1. 历史渊源:龙泉宝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上,龙泉宝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而备受赞誉。
2. 工艺特点: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严格的工艺要求。
宝剑的材质以铁为主,经过反复锻打、淬火、研磨等工艺处理,使其具有锋刃锐利、寒光逼人的特点。
同时,龙泉宝剑的剑身和柄部常常会有精致的纹饰,这些纹饰也是龙泉宝剑工艺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传承与发展: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是世代相传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艺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在现代,龙泉宝剑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品的代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礼品、收藏、文化交流等领域。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龙泉宝剑博物馆、开展传承人认定和培训等。
4. 价值意义:龙泉宝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不仅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通过保护和传承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总之,龙泉宝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高峰,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产业的思考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产业的思考龙泉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自古就以出产青瓷与宝剑著称于世。
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三百六十多处,加上附近的百来座窑址,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这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无怪乎20世纪30年代初曾先后8次到龙泉大窑等地考察古窑址的陈万里曾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从北京到龙泉,两个多小时的飞机,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前后大约5个来小时,我们一行来到了龙泉。
一路上的行程虽说不上劳顿,但也并不轻松。
好在路上清风徐徐,景致别样,倒也惬意十分。
龙泉市的宝剑与青瓷名扬天下,一进市内,遍布街道两旁的剑铺与瓷店便已令我们感同身受。
热情接待我们的徐建新先生原本出身宝剑行业,近年来开始致力于青瓷工艺的制作与研发,创建出“瓷中天”这一青瓷品牌,并且与我院陶瓷系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联系。
剑瓷合一的龙泉精神,在这位土生土长的龙泉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既有锻剑师那种直率朴实的性格,又有制瓷者那种含蓄文雅的气度。
而龙泉整个城市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蓬勃旺盛的活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与景德镇、宜兴等陶瓷名城不同的气质。
龙泉市剑瓷路街道两旁的青瓷宝剑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原杭州大学教授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的序言里写道:“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而龙泉一名,也就由此而传遍天下。
……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青瓷开拓出来的。
”[1]没有来过龙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这里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那些浙江富裕城镇联系起来。
而只有到了这里,才真正体会到龙泉名气的得来不易。
龙泉的陶瓷之路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所谓的“龙泉模式”与“景德镇模式”以及广东佛山、石湾等地陶瓷产业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从业者组成与发展创新这几方面。
一份纲要:龙泉剑瓷文化之思
一份纲要:龙泉剑瓷文化之思龙泉青瓷长达1700多年历史,始烧于三国两晋,巅峰于南宋,中兴于当代,“哥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今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入选的陶瓷类人类“非遗”。
宋元明之际,始终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并开拓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中华文化传播新篇章。
龙泉宝剑2500多年历史,始于春秋,代有名匠,国家“非遗”,被誉为中华第一剑,其“剑道书香”已经上升为宝贵的精神资源。
人们通常说,龙泉文化的底蕴、个性和名气在中国2800多个县中极为少有,不同凡响。
我们以为,龙泉的这种文化底蕴、个性和名气,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剑瓷文化。
一、剑瓷文化的概念剑瓷文化是龙泉宝剑文化和龙泉青瓷文化的合称,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
我所理解的剑瓷文化,是指人们生产和制作宝剑、青瓷的方式,以宝剑、青瓷这两个由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器物形态呈现。
具体说,就是在宝剑钢铁锻制、青瓷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工艺文化、材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
二、剑瓷文化的内涵剑瓷文化是集龙泉区域文化、时代特征、工艺水平、文化时尚、美学思想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工艺文化,是中国宝剑、青瓷文化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和反映,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
它不但是名气、产业、财富,还是龙泉的灵魂、血液、精髓、核心、本质和缩影;不仅代表浙江形象、凝聚中华民族经典韵味,而且富有世界性声誉和影响力,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三、剑瓷文化的外延龙泉剑瓷是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技艺体系和造物哲学,以其锻造烧制技艺精湛、民族风格独特而驰名世界。
它密切关联制度、礼仪风俗、生活方式、审美理想,因而是过往中华文明的物质与精神载体。
至少涵盖这样方面:一是剑瓷行业文化特色,龙泉的整个发展过程都伴随着剑瓷业的发展;二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剑瓷是一种工艺品,充满智慧的剑瓷艺人们将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佛教和道教文化、吉祥喜庆文化融于生产中,用民间传统、民俗典故装饰剑瓷制品,从大众审美的角度,将技(艺)法、道、器融于一体;三是时代特色,龙泉剑瓷器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现出不同的剑瓷潮流和剑瓷风貌;四是多元文化,龙泉剑瓷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共融共享;五是多种学科,龙泉剑瓷文化包涵了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宗教学、科技学、器物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美学和民俗学等综合学科的成份。
龙泉,浓浓的瓷剑中国风
龙泉,浓浓的瓷剑中国风在中国,似乎没有哪个地方比浙江龙泉市更具中国风。
龙泉,拥有青瓷和宝剑,一刚一柔,一阴一阳,从头到脚充满着东方的文化元素。
龙泉市产瓷和剑,我竟然不知道。
知道真相的我,不禁手足舞蹈地跳起来,这里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
先说宝剑,龙泉剑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真是悠久啊。
自从兴起了工业游,我去过酒厂,到过药厂,而来剑厂参观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龙泉有几十家剑厂,我们择沈广隆剑铺而入。
走进展览厅,但展示着许许多多的宝剑,每一件宝剑都是精品,值得欣赏与收藏。
在冷兵器时代,剑是战场上决胜的利器之一,它的品质至关重要。
剑似乎是男人的附属产品,每个朝代的男人爱好不一样,因而宝剑、宝刀的造型与做工各有不同,带着自己的历史符号。
越王剑汉剑江湖上传说的雌雄剑唐剑元刀大明剑康熙御用剑下图这把宝剑是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其历史价值很高。
尼玛,此处惊现尼伯尔弯刀。
蒙古马刀不能少。
马云也在这里订制了一把剑,其独特之处是竹节型的剑柄,不过没看到王撕葱的。
这把剑上刻了一个很大的名字,但其实不是字大,而是官大。
这个系列剑同时铸了九把,似乎暗示了什么。
暗示了什么呢,你们都懂的,只有我不懂。
武侠控在影视剧中常常见识龙泉宝剑,眼前这把如霜剑便是剧中所用的剑。
参观完展览厅就到宝剑生产区看看,真实地感受一下龙泉宝剑的生产场景。
看似很简陋的生产车间,其实整个工艺相当的繁琐。
从温度控制到打铁、从成型再到冷却,可谓是呕心沥血。
简简单单的加工小作坊,不求批量生产但求精品,这就是龙泉剑叱咤古今中外的重要原因了。
铸剑已不是男人的专利了,半边天也同样作为。
俩个工人不断的、相互用重重的铁锤击打中间的烧红了的铁块,这就是千锤百炼。
铁花在员工身上飞溅,也溅到旁边的我的身上,白衬衣秒变为花上衣,眨眼间,一块长方形的铁块就刀刃毕现,寒光闪闪,削铁如泥。
龙渊之水自来寒,焠火成锋白且坚。
剑铺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侃侃而谈,细说龙泉剑的前世今生。
龙泉宝剑发展现状
龙泉宝剑发展现状
龙泉宝剑作为中国传统的名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龙泉宝剑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首先,龙泉宝剑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
传统的龙泉宝剑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挤花、镂空、青铜镀金等技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传承,现代龙泉宝剑制作工艺逐渐日臻完善。
刀剑的锻造、雕刻和打磨等环节都追求更高的精度和细腻度,注重细节之美。
同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龙泉宝剑的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如激光刻字等技术的运用,使得宝剑具备了更多的个性化和艺术化元素。
其次,龙泉宝剑的传承和保护得到重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被列入重要议程。
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传统技艺培训班和展览活动,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推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进一步加强了对龙泉宝剑的合法保护,保证了其在市场上的合法权益。
再次,龙泉宝剑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龙泉宝剑独有的韵味和历史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不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国际市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也促使龙泉宝剑出口量逐年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将龙泉宝剑作为收藏品或礼品赠送,带动了龙泉宝剑的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龙泉宝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
状呈现出制作工艺不断完善、传承和保护工作得到关注、市场需求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些都为龙泉宝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细品“丽水三宝”——龙泉宝剑是怎样纯手工打造出来的
细品“丽水三宝”——龙泉宝剑是怎样纯手工打造出来的丽水,古称处州,位于浙江省西南部。
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丽水是个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地方,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浙江绿谷”。
而更为出彩的是,作为一个人口仅200多万的地级市,却同时拥有龙泉宝剑、龙泉青瓷和青田石雕这三样响当当的国宝级工艺传承,恐怕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了吧?今年6月底,我跟随由《中国旅游报》社组织的“美丽中国行”大型采风团,走进了山水秀美,底蕴深厚的丽水市进行深度采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丽水三宝”吧。
=============================================================================== ============青田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作为主流印石,其素有“图书石”的美称,甚至有一方青田石,托起了一座西冷印社的说法。
而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奇葩的青田石雕,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
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
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华正茂》 2004年林青民作《西湖烟雨》 110*90*30(厘米) 1960年叶守足作《西湖烟雨》局部《八仙》 1982年朱正普作《济公》 1985 朱正普作《岁寒三友》1977年林奎如作《岁寒三友》局部《聚珠》 1980年张梅同作《聚珠》局部龙泉窑始于西晋,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著称于世。
至南宋中晚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堪称瓷中之宝。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
丽水三宝介绍导游词(2篇)
丽水三宝介绍导游词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面,早在____多年前这里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龙泉青瓷、宝剑和青田石雕等传统工艺品伴着远古的气息誉满天下。
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合称"丽水三宝"。
走进丽水市白云森林公园,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带着些许的花草芬芳。
公园入口处几幢明清仿古建筑伫立在丛山绿树中,这就是丽水三宝展示厅,将集中展示龙泉青瓷、宝剑和青田石雕精品的场所。
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都是历史非常悠久,龙泉青瓷烧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龙泉宝剑则有____多年的生产历史,而青田石雕生产历史也有____多年。
然而这些文化瑰宝曾一度处于无人问津、濒临失传的状态。
解放后,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相继得到发展,并成为"丽水三宝",成为丽水文化的一个代名词。
丽水三宝还经常被当作国礼,享誉海内外。
比如____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五百只中国的青田石雕小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客人。
青田石雕并不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荣耀,从印尼总统苏加诺、日本首相田中到朝鲜的金日成主席,青田石雕都曾荣幸的担当了中国艺术的代表,人民友谊的使者。
近几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努力扶持丽水三宝行业,并积极推荐"丽水三宝"。
在义乌的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丽水三宝与世界文化产业接轨;在杭州举行的丽水文化精品展上,丽水三宝惊艳了整个杭城;丽水三宝借力上海世博会,让传统的"丽水三宝"亮相"世界之窗",推向全世界。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蕴含着中华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丽水三宝将得到永久的保留和传承。
丽水三宝介绍导游词(2)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浙江省丽水市,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丽水市的三个宝贝景点。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人文景观的地方。
我们将参观的三个宝贝景点分别是江郎山、大龙湾和双龙源。
从全产业链看龙泉宝剑发展
一、龙泉宝剑的历史龙泉剑又名龙渊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了。
传说当时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奉楚王的命令铸造宝剑,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最终寻至浙江龙泉秦溪山麓,当地有一湖,湖边有七口井似北斗状排列,湖水甘寒清冽,正是淬火的绝佳地点,同时当地盛产铸剑所必备的铁英,亮石。
欧冶子在此地铸剑三把,分别取名“龙渊”“泰阿”“工布”。
这三把剑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楚王见剑大喜,赐此地为“剑池湖”。
宝剑铸造工艺从此在龙泉世代传承,到今天,龙泉宝剑更是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气逼人,纹饰巧致”的特点誉驰中外。
二、龙泉宝剑工艺特点“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光,错镂金环映日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郭震的这首《宝剑篇》生动的展现出了龙泉宝剑“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的特点。
从生铁到宝剑成品需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等20多道工序,同时用传统的手工磨光工艺配以龙泉当地特有的亮石对宝剑成品进行打磨。
最终使龙泉宝剑从各个角度看过去都显得流光溢彩、寒光逼人。
再加上用世界特有的当地特产花梨木打造的剑鞘,又让龙泉宝剑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同时又不失典雅与庄重。
三、龙泉宝剑发展现状与产业链模式(一)宝剑成品生产厂目前,龙泉大概有宝剑成品生产厂家一百多家,其中以沈广隆剑铺最为出名,其第四代传人沈新培是龙泉宝剑锻造技艺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整个宝剑产业链里最为重要的一环,龙泉宝剑厂商近年来在宝剑工艺创新和转型升级上做出了不少努力。
比如龙泉宝剑厂就利用纳米技术,解决了宝剑生锈的问题,为龙泉宝剑走向高端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各家厂商也都纷纷开发推出厨房刀具系列,进一步打开日用品消费市场。
简论龙泉宝剑的锻制技艺
简论龙泉宝剑的锻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鉴此,我们做好继承和保护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这项工作尤为重要。
在中国古代琳琅满目的冷兵器家族中,剑是一种源远流长、有刺杀护卫和装饰佩带两种功用的短兵器。
东汉以前,剑主要作为军队的标准武器装备而出现在军事舞台上。
东汉以后,随着新式兵器的流行,便仅在代表地位和荣誉的舆服制度中出现。
正因为剑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使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流传至今。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龙泉宝剑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治子在龙泉秦溪山下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并以龙渊为乡名。
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改称龙泉,唐乾元二年设龙泉县。
从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
龙泉悠久而深厚的剑文化,已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从而也有了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乡名。
”龙泉宝剑传统的锻制技艺,用材讲究,工艺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龙泉宝剑更以其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寓、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著称。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今天,龙泉宝剑已成为一种品质、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乃至文化传统的表现。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大致可归纳为:其一,选材讲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其二,锻打火候足,反复折叠,多次锻打,剑身结构致密,成分均匀,花纹自然清新;其三,剑身刚柔并寓,刃部夹钢锋刃锐利;其四,淬火独特,取当地剑池湖水作为冷却剂,剑身特别坚利;其五,当地特产“亮石”研磨,磨剑之功倍于锻打,花纹自现,寒光逼人;其六,采用当地特产上等花梨木制剑鞘,不加髹漆,越用越亮,古色古香;其七,装具精美,纹饰巧致,剑首、护手、鞘口、护环、剑镖,均采用古法蜡模铸铜,护手为清中晚期风格之睚眦纹铜装。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传统工器具为:1.锻打类。
主要包括火炉、风箱、铁钻、铁锤、铁钳。
“剑出龙泉”:带你体验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精华
“剑出龙泉”:带你体验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精华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3期展讯:“剑出龙泉”2019年龙泉宝剑精品展展览机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展览时间:2019.03.08-2019.04.07展览地址:浙江杭州孤山路25号龙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净土,因剑得名,凭瓷生辉。
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驰誉中外,作为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精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剑龙渊,成就了龙泉这座古城,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铸剑匠师。
世代传承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形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
今日之龙泉,街头巷尾宝剑作坊店铺林立,铁锤之声不绝于耳,传统技艺不仅未有失传,反而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龙泉宝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更体现着一种品质,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剑之魂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精神的象征。
它不仅是人们武术健身的器械,也是居家装饰的吉祥物,馈赠亲友和鉴赏收藏的艺术品,备受人们的珍爱。
秉持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自2017年起,浙江省博物馆与龙泉市人才联合会特色工艺美术专委会达成合作关系,为龙泉宝剑搭建文化交流、传承创新的平台,进一步开辟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新形式。
连续举办的“剑出龙泉——龙泉宝剑精品展”系列展,显示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传承有序,体现出当代“龙泉宝剑”的精华与风貌。
此次展出的龙泉宝剑,汇集了当代35位铸剑名家的刀剑精品。
许多艺术品收藏级别的宝剑是完全按照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是龙泉剑中的精品。
丽水行---不得不看的龙泉青瓷与宝剑
丽水行---不得不看的龙泉青瓷与宝剑龙泉有两样响当当的宝贝,一是青瓷,一是宝剑。
中国五大名窑的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青瓷。
而我们现在看到大多数的青瓷是弟窑也即龙泉窑,亦称章窑。
釉色以梅子青、粉青最具代表,更符合中国人内敛的审美观念。
而龙泉宝剑则是经过武打小说的一再渲染广为流传。
到龙泉下午3点,携程的酒店说是价格有变动,要来回协商,费不了那个精力和长话费用直接退了。
看到汽车站边就有快捷酒店,入住进去相当不错,而且非常方便,后来才发现此处位置最适合自助游。
3点,去不了青瓷小镇,只有上青瓷宝剑苑逛逛。
路不远,五六百米路口就有龙泉宝剑厂,远望去,端的是豪放朴拙。
可惜的大门关着,里面虽然有人,却不像是要欢迎人来的模样,走过也就罢了。
拐个弯便是剑川大道,路两边多的是宝剑与青瓷的店铺,也是适合买纪念品的地方。
宝剑的价格幅度很大,既有百把至上千的,也有用于收藏上万的。
此剑为沈广隆剑铺展示,后有篇幅。
剑瓷一条街有的工厂就设在这里,前店后厂,可以问问能否参观,观看一些大致的流程。
看过会对这些工艺有些初步的印象。
在这里建议去几个地方:沈广隆剑铺,龙泉宝剑厂和披云青瓷文化园,这些都是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完整的看到相关工艺的所有流程。
大唐青瓷厂展示的青瓷,手机拍摄,无法展现瓷器的色与质感。
虽然布置的有些渣,与大唐的品味不相衬,还是挺喜欢这些瓷器的。
欧冶子、干将为寻找铸剑圣地,遍访江南名山大川,自江西、福建转入浙江龙泉境内。
见秦溪山下,树木葱郁,有井七口,排列如斗星之布,环境幽静,甚宜铸剑。
于是在这里搭寮棚、砌冶炉,采铁英、寻亮石,铸就宝剑三枚,就是常说的“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
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剑池湖。
现在也就是一个小庙而已。
少见多怪,别处见的少,龙泉多。
黄粿是浙江浙南和福建闽北一带民间极富特色的汉族传统名点,取一种独特灌木烧成灰,沥其汁(俗称植物碱),以该汁浸泡优质粳米至米色橙黄,通俗的理解就是一种带色的年糕,味道也近似,但没有年糕那么黏,劲道更好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泉青瓷、宝剑文化产业概述
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是龙泉的两张金名片。
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双双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更是被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作名录”,获得世界肯定。
龙泉青瓷、宝剑文化产业是龙泉市的传统产业。
近年来,在龙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青瓷、宝剑文化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品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0人。
通过“内培、外送、请进”等方式培养青瓷、宝剑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全市现已有国家级大师9人、省级大师27人、丽水市级工艺美术师38人、高级工艺美术师67人,其它工艺美术师151人,文化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在产品创新上,通过承办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会、闽龙杯全国陶艺大赛、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比武等活动,开展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组建“龙泉青瓷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龙泉青瓷研究开发中心”、“龙泉青瓷产品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不断增强青瓷、宝剑产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促进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全市现有青瓷宝剑企业300余家,2010年青瓷、宝剑文化产业生产总值11.2亿元,年销售额9.7亿元,年利税1.7千万元。
全市现共有从业人员近1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