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十七) 1.6.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资料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档资料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9·徐、连、宿苏北三市高三三模)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

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

——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答案(1)特点:军功拜爵;打破宗法;沟通贵族与平民阶层。

目的:增强军队战斗力。

(2)基础:秦人崇尚功利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平民的热烈响应。

影响:统一天下。

2.(2019·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次调研)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

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

”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

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8·徐、连、宿苏北三市高三三模)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

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

——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答案(1)特点:军功拜爵;打破宗法;沟通贵族与平民阶层。

目的:增强军队战斗力。

(2)基础:秦人崇尚功利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平民的热烈响应。

影响:统一天下。

2.(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次调研)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

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

”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

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强化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强化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王安石认为“财为方今先急”,把“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夫以义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

——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财主张。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十七) 1.6.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十七) 1.6.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8·南京三模) (10分)整顿吏治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私劳不显于国,私门不请于君。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

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

——《商君书》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於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国)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为整顿吏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是如何解决官员违法问题的。

(2分)(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吏治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吏治建设的看法。

(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私门不请于君”“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无宿治”“无得居游于百县”得出答案。

第(2)题据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期年”“黥其师公孙贾”“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得出答案。

第(3)题第一问,据材料三“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得出答案;第二问,据材料一“置丞立监者”、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得出吏治建设要有制度保障,据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得出吏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巩固提升训练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巩固提升训练

模块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8·黄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盐铁(政府专营)会议,代表豪强贵族、工商大贾和地方势力的贤良、文学(泛指声望高的人和文人)对盐铁官营进行攻击。

文学说:“今郡国有盐铁,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又说:“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

”桑弘羊舌战群儒,反驳说:“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价),以利百姓公私……离朋党,绝并兼之路。

”——据《汉书·车千秋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政府专营引起激烈争论的原因及争论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盐铁政府专营的意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今郡国有盐铁,与民争利……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豪强、巨贾反对盐铁官营,反对政府与“民”争利;根据材料“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价),以利百姓公私”,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可以保障供应、平抑物价、增加政府收入;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离朋党,绝并兼之路”,结合所学,归根结底是能否强化中央集权的问题。

第(2)问,根据材料“郡国有盐铁,与民争利”,盐铁官营确实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经济收入;根据材料“一其用,平其贾(价)”,满足了国家和人民对盐的要求;根据材料“离朋党,绝并兼之路”,弱化了朋党割据势力;结合所学,盐铁官营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实现中央集权。

答案:(1)原因:桑弘羊主张盐铁由政府专营,增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权贵、巨贾和地方势力因经营盐铁获利巨大,由政府专营会触动它们的根本利益,所以极力反对。

实质:是坚持中央集权还是破坏中央集权。

(2)意义:增加了中央政府的经济收入;满足了国家和人民对盐铁的需要;削弱了分裂割据势力的经济支柱;为维护大一统局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018·河南中原名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选考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选考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

他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他还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

材料二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

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陪审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梭伦废止债务奴隶制的目的和手段。

(4分)(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简析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石”产生的作用。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得出保护公民及其财产,结合所学可知也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手段是立法。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得出实行财产等级制;根据“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得出恢复公民大会;根据“新设立的陪审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得出建立陪审法庭。

第二小问,根据从第一小问中所分析出的实行财产等级制及“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得出,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根据从第一小问中分析出的恢复公民大会及“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得出,提升了公民的参政意识;根据从第一小问中分析出的建立陪审法庭得出,培养了公民的法律(司法)观念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解读1、中外古代四次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措施、特点及作用。

2、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三次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及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影响下的欧洲宗教改革、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认识世界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中外的改革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总结改革的规律和特点,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突破策略1、注重主干知识的落实:从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其影响等方面梳理每一次改革;要结合改革的背景分析,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实施的措施、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

2、分析改革的背景和特点:分析背景要从改革前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入手,分析存在哪些矛盾,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社会问题等,理解改革的目的是缓和矛盾,稳定统治;从改革的措施、进程、结果和影响方面归纳改革的特点。

3、比较归纳重要改革:注意将同类性质和不同类性质的改革放到一起,从背景、内容、措施、结果和影响、成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和个性。

4、总结改革成败的规律和认识: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同类或不同类改革的结果和历史影响的异同,分析中外重大改革成败的原因;加深对改革本质、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认识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加深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一】梭伦改革1、历史背景(1)内忧: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2)外患:民族危机加剧。

(3)前提: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1)经济领域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规定了占用土地的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2)政治领域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公民按照财产多寡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系列【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专题练及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系列【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专题练及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系列【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1.(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2.(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李悝(前455——前395年)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后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

经济上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

第三是实行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

第四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影响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强国之路。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练含解析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1.练高考01.(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5)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

点睛: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

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息,紧扣题干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和概括。

如对本题第(1)问原因的回答,可以调用平时掌握的解题通法套用解题,原因可以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层面入手,也可以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层面入手,这样解题就不容易漏掉必答点。

04.(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4)2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1.(2015·贵州七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梭伦材料二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

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受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

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

露田不得买卖,受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

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她”重获自由的?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

(不得照抄材料)上述材料反映出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说明:颁布“解负令”。

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

依据:关于土地授予、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买卖的规定。

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

2.(2015·东北三省四市高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君书·垦令篇》载: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厮、舆、徒、童)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的税额,要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防止商人垄断市场,牟取暴利。

“一山泽”,由国家统一管理山泽之利。

材料二(王安石市易法)是先后在开封和各个商业城市设市易务,具体做法以汴京为例,由政府拨给本钱100万贯,控制京城的商业交易。

市易务收购市上的滞销货物,等到市场需要时,商贩们可将产业、金银做抵押,五人以上结成一保,向市易务赊贷货物或者借款。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测含解析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非选择题(20*5=100分)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中央政府就规定,农产品加工业要放在农村。

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乡镇企业的政策和规定。

乡镇企业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兼融集体、个体或私营、股份制三种所有制的复合,基本上都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新体制,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两种方式。

据统计,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到8416.64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2.1%,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10.5%。

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比1978年增长20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答案】(1)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以农村市场为服务对象;所有制和经营体制灵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

(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优化;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补充等。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就规定……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乡镇企业的政策和规定”可以得出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依据材料“农产品加工业要放在农村、乡镇企业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得出以农村市场为服务对象;依据材料“兼融集体、个体或私营、股份制三种所有制的复合,基本上都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新体制,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两种方式”可以得出所有制和经营体制灵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练)-(附解析)$764501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练)-(附解析)$764501

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1•练高考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 .分散宰相权力B .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 .增加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幵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嚣三司条例‘‘可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人的, 故本题答案迭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迭,题干中浸有涉及皇权的变化,P项不选;材料中休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 •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 .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和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3.(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图11A .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 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團①是德国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直到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才实现统一,A错误;團©是埃及的阿里改革,推翻的是奥斯曼帝国扶持的政权,B错误;通过地图可知®是懒国,结含所学1旳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C项;團@是土耳其的凱末尔改革,a立的是共和制国家」D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检测.doc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检测.doc

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检测1. (15分)(2017 •河南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行八铢钱,又行五分钱。

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亦作半两使用;并放民私铸,经铸造的铜钱,自与生铜不同。

儿种货币并行于市, 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所以物价因Z增长。

汉武帝即位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又将鹿皮造成皮币,又用银锡造作白金三等,纷扰者久之。

后來乃将各种铜钱取消,专铸五铢钱。

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

谓水衡都尉属官均官、钟官、辩铜三令丞。

币制至此,始获安定。

直至唐初,才另铸开元通宝钱。

自此以前,历朝所铸的钱,都以五铢为文。

五铢始终是最得人民信用的钱。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几种货币并行于市” “将各种铜钱取消,专铸五铢钱。

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等信息概括。

第(2)问,由材料“币制至此,始获安定”可得出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然后根据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如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作为社会规范等叙述即可。

答案:(1)内容:统一币制;禁止民间铸造货币;成立专门的铸造机构。

(2)意义: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制与钱币重量挂钩,有利于物价稳定;方便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长期的标准性币制。

2. (15分)(2018 •贵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岀一条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订合同放牧取利。

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练习含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练习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74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颗星1到5题考点75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颗星 6到7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10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考点74 中难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考点74 中难(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4分)考点74 中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6分)2.(15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文综考点74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考点74 中难(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课时功课--专项4课时功课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课时功课--专项4课时功课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课时功课--专项4课时功课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说明能够表达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

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答案:(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理国家。

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

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1.(2016·湖北黄冈一模·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

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

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

(5分)2.(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

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

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

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
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18·南京三模) (10分)整顿吏治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私劳不显于国,私门不请于君。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

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

——《商君书》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於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国)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为整顿吏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是如何解决官员违法问题的。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吏治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吏治建设的看法。

(4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私门不请于君”“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无宿治”“无得居游于百县”得出答案。

第(2)题据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期年”“黥其师公孙贾”“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得出答案。

第(3)题第一问,据材料三“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得出答案;第二问,据材料一“置丞立监者”、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得出吏治建设要有制度保障,据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得出吏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答案:(1)措施:不允许私下请托;设置监察官员;不得拖延公务处理;不允许官员外出休闲娱乐。

(4分)
(2)解决:制定《秦律》;严格执行。

(2分)
(3)成效:官员忠于职守;不结党营私;行政高效。

(3分)看法:吏治建设要有制度保障;吏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任意一点1分)
2.(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得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

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

”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

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于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

”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

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

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

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5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他的‘期于混一’的壮志”得出实现统一大业等;第二问据材料一“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得出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等。

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得出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等;第二问据材料二“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结合所学得出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答案:(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

(3分)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2分)
(2)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

(3分)
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2分)
3.(2018·南扬泰二模)(10分)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

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

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

(6分)
(2)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

(4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材料“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他急于求成……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得出答案。

第二问,据所学可得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取消旗人特权。

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回答。

第二问,从材料中过于激进或者阻力大得出,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

答案:(1)主要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

(3分)
说明: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取消旗人特权。

(3分)
(2)影响:满汉分裂扩大;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2分)
认识: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

(2分)
4.(2018·南京、盐城一模)(10分)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 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

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
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2分)
【解析】第(1)题对材料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所讲到的改革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
革。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次改革前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是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揺了其在欧洲国际地位。

第(2)题材料只是讲到了调整,并没有涉及具体调整的内容,我们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但要求是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突出体现在经济近代化方面,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 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1)战争:克里米亚战争;(1分)
影响: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其在欧洲的国际地位。

(4分)
(2)调整: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进行军事改革(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教育改革(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

(3分,任答3点)
(3)理解: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

(2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