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各章节复习资料(1)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1.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2.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必背!!!3.碘缺乏病临床表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呆、小、聋、哑、瘫)(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因:碘缺乏,促甲状腺物质(木薯、杏仁、芥菜)碘过多,膳食原因诊断:B超。
缺碘地区GB16005-2009,高碘地区GB19380-2016(2)地方性克汀病神经型:智力下降黏肿型:粘液性水肿4.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中毒):以氟斑牙、氟骨症(疼痛晨起最剧烈,活动后可减轻)为特征,氟斑牙是敏感性指标。
5.怎样获得饮用水?混凝沉淀,过滤,氯化消毒,深度净化(活性炭吸附,膜过滤法)特殊处理(除氟,除铁,除锰,除藻和除臭)6.职业病有害因素7.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疾病与病因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2)具有群发性(3)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良好(4)重在预防8.铅中毒表现为一类神经症,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无力,周围神经病,枝端麻木导致肾脏损害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尿中有红细胞管型。
造血系统造成贫血,外周血点彩虹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
9.汞中毒主要分布于肾,其次为肝主要表现为易兴奋,易怒,烦躁,焦虑和记忆力减退。
10.苯中毒(1)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预防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等。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保护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环境改善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环境性疾病和社会性疾病等。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
按照疾病的流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流行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干预,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系统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医学体系,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优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优先实施。
综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健康环境,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检查是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干预,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服务,促进人群的健康发展。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 预防医学概念: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 预防医学特点:a 针对人群或特定群体b 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c 注重基本预防, 先投入后有效。
3. 健康:定义:a 完整的体魄b 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c 良好的心理状态d 较强的适应能力e 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资源:a 和平b 适当的经济资质c 食物和住所d 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资源e稳定的生态环境决定因素:a 适当的社会经济因素b 环境因素c 个人因素d卫生服务4. 医学模式:概念: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它的核心是医学观。
经历:a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b 自然哲学模式c 生物医学模式d 机械论医学模式e 社会生态学模式f 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5. 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的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生命。
6. 疾病谱与疾病的“冰山现象” 虽然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自然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表现式。
我们将疾病所有的表现形式,即疾病从亚临床或先兆表现到临床表现和结局所呈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称为疾病谱。
每一个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表现为疾病的一种形式所谓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冰山现象”是指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很少一部分,犹如海水中的冰山,大部分淹没在水面以下,但当水温升高时,就会大部分暴露出水面。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预防医学是指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实践,它包括公共卫生、临床预防医学、家庭、社区和个人预防医学等。
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有许多种疫苗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避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在生活中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的传播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宣传健康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尤其是在学校中应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分别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和教育。
3. 饮食与营养饮食与营养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于饮食与营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合理膳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摄取蛋白质和脂肪,限制糖、盐和酒精的摄入量,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在不同的人群和情况下,饮食和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个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饮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4. 运动与锻炼适量的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改善身体状态和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有助于强化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和改善心情。
然而,在进行锻炼和运动时,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不要过度运动或者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或其他异常反应。
5. 家庭和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和家庭卫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家庭和环境卫生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消毒、通风等,适时清洁房间和家具,注意食物的安全与卫生,杜绝害虫和害兽的滋生,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新版预防医学全复习-新版-精选.pdf
4、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疾病过程的病 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 的目的。 (二)预防医学研究内容
研究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对人群健康和 疾病作用 分析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制定防治对策 进行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 通过公共卫生措施, 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防治伤
主要污染物, 1. 物理性污染物: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2. 化学性污染物:是最主要的污染物。
无机物:铅、汞、镉、铬、砷、氮、 磷、氰化物、酸、碱、盐等
有机物 : 需氧有机物、农药、苯、酚、 石油及其制品等
3. 生物性污染物:病原体、其他微生物、藻类污染。
引起的健康危害; (一 )生物性污染危害 1.介水传染病 *
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一种动 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ecological balance) 。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 广多复长 公害病( public nuisance disease)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地区性中毒性疾病,这类疾病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 果。 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 )是生产环境中存在的 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摄入含生物性或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 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掌握 ] 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 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 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 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 态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工业废水 :是世界范围内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是着眼于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更侧重于人群的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的关系;3.采取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4.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将疾病预防的理念、措施整合于临床治疗中★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3、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较低的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并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作用过程;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免疫毒性作用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7、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污染物的因素: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污染物的作用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健康和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环境的联合效应: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增强作用8、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杀菌作用B段UV-B:波长275-320nm,抗佝偻病作用、红斑作用、免疫增强作用A段UV-A:波长320-400nm,色素沉着作用红外线:波长〉760nm,红外线的生物学基础是热效应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并具有抗镇消炎作用★过量紫外线的危害1.紫外线眼伤:长波紫外线穿透角膜,被晶状体吸收,而导致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引起紫外线白内障,结膜炎和角膜炎,雪盲日光眼炎2.紫外线皮肤伤:光照性皮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急性中毒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1烟雾事件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典型例子是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典型例子是1943年至1955年在美国洛杉矶多次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2生产事故典型例子是198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慢性中毒、炎症空气中SO2、NO2、硫酸雾、硝酸雾、烟尘等污染物,直接长期刺激眼及呼吸道粘膜,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致癌作用空气中的砷、苯并芘BaP引起变态反应如四日市哮喘事件降低机体免疫力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唾液溶菌酶和SIg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间接危害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CFCs、O3形成酸雨 SO2,NO X破坏臭氧层①氯氟烃化合物CFCs ②溴氟烷烃类哈龙类:用于灭火剂等;③氮氧化物: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1)二氧化硫①SO2+H2SO4刺激眼鼻咽粘膜,酸雨来源②SO2+2P :变态反应原,引起支气管哮喘③SO2+BaP:促癌作用大于单独作用(2)氮氧化物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组织缺氧颗粒物、铅、多环芳烃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水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水源污染后未净化和消毒处理后饮用水重新被污染★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①出现暴发流行发病集中在潜伏期内②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饮水史相同同一水源③污染处理、净化和消毒后,迅速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益无害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水量充足,使用方便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室外来源⑴室外空气:大气污染⑵住宅建筑物材料:地基和建筑物⑶人为带入室内:室外或工作环境⑷相邻住宅污染:排烟道⑸生活用水污染:淋浴器、空气加湿器2)室内来源⑴室内燃烧或加热:SO2、NOx、CO、烃类、颗粒物以及烹调油烟等;⑵室内人的活动:烟草烟气、飞沫等;⑶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污染物等;⑷室内生物性污染:军团菌、真菌和尘螨等;⑸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静电等;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1.CO2.甲醛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危害:①引起变态反应;②致突变性和促癌作用:鼻咽癌;③高浓度甲醛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④慢性呼吸道疾病3.总挥发性有机物:粘膜刺激作用和过敏作用4.氡:肺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引起的健康损害: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和工伤职业病: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超过机体的代谢限度,造成的损害机体不能恢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的病因明确;2.有明确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3.群发现象4.多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5.无特效疗法,应提前预防,以第一、二级预防为主★职业病的诊断原则①职业史: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②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③临床表现: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④实验室检查: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噪声: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1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提高10~15dB,离开噪音环境数分钟之内即可恢复正常2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可恢复2.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接触噪声时间继续延长,前一次的听力变化尚未完全恢复又继续接触,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完全恢复局部振动可引起:手臂振动病,属我国法定职业病,它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该病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WF,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铅一影响铅毒性的因素1.在体液中的溶解度;2.铅的分散度:颗粒小,分散度大,毒性大铅蒸汽>铅烟>铅尘二毒作用机理主要途径:呼吸道以粉尘、烟,少量消化道,四乙基铅易经皮肤吸收1. 影响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直接损伤周围神经2. 抑制巯基酶的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影响能量的产生以及抑制三磷酸腺苷而影响细胞膜的运输功能,干扰机体正常代谢3. 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痉挛;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亦是铅中毒早期的主要改变;临床表现1. 神经系统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肢端麻木、手套样感觉;运动型:伸肌无力、腕下垂;混合型③铅中毒性脑病:表情淡漠,癫痫样发作、麻痹性痴呆2. 消化系统:口有金属味纳差、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或便秘中度:腹隐痛、腹绞痛齿龈边缘“铅线”3. 血液系统 1血红蛋白合成受抑:CP-U和点彩红细胞↑2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诊断及处理原则依据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非职业性疾病,按照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GBZ37-2002进行诊断治疗1.驱铅治疗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2.对症治疗铅绞痛发作时,可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3.一般治疗汞吸收:金属汞蒸气呼吸道进入人体;汞蒸气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弥散,透过肺泡壁吸收,吸收率可达70%以上;无机汞化合物粉尘或烟雾—经呼吸道吸入有机汞— 90%由肠道吸收毒作用机制肾脏中汞可与多种蛋白结合,特别是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结合成汞硫蛋白,贮存于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金属硫蛋白对汞在体内的解毒、蓄积及保护肾脏起一定作用,而其耗尽时,汞即可对肾脏产生毒害,尿排泄量也随之降低1.金属汞在血中氧化为Hg2+,与血浆蛋白、Hb结合,造成肾脏损害2.与含巯基的活性物质结合,形成含汞的硫醇盐,影响机体多种代谢3.与某些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损害肾脏4.金属汞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1开始为易兴奋症激动、不安、烦躁、发怒等;或呈抑郁状态2震颤:早期为眼睑、舌、手指,后发展为上下肢;非对称性的无节律的细微震颤,后发展为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影响精细活动3口腔炎:口腔炎症,齿龈有暗蓝色“汞线”,为硫化汞形成的色素沉着2. 有机汞中毒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2小脑受损:笨拙踉跄步态、书写困难等共济失调现象3颅神经受损:向心性视野缩小,听力减退3. 急性中毒1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或摄入可溶性汞盐2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化学性肺炎、肾衰等症状3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恢复后可能出现类似慢性中毒神经系统症状诊断及处理原则根据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临床表现,并排除其它非职业性疾病,按照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若怀疑有慢性中毒但尿汞不高者,可进行驱汞试验以帮助诊断治疗驱汞治疗对症治疗经口中毒的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局部作用2全身作用3变态反应4致癌作用尘肺的概念与分类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是危害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的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型纤维增生的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1. 硅沉着病2. 硅酸盐肺3. 炭肺尘埃沉着病4. 混合性肺尘埃沉着病5. 其他肺尘埃沉着病矽肺:由于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有游离型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发病情况: 1速发型矽肺 2晚发性矽肺2.病理变化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发病机制发病机理大致包括两个步骤: 1.尘细胞的死亡 2.胶原纤维增生及矽结节形成影响硅沉着病发病的因素:矽尘的浓度,游离型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的分散度,接触矽尘的工龄等,个体因素年龄,健康营养状况,个人卫生状况游离型二氧化硅的年平均浓度为1.26-5.30mg/m3.1.营养 nutrition: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 nutrient: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是指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平衡3.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4.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往往相对缺少赖氨酸谷类、蛋氨酸豆类、苏氨酸和色氨酸;5.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6.必须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需由每天的食物来提供才能满足机体生理功能的氨基酸;7.必需脂肪酸EFA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种类: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8.蛋白质的利用率:表示蛋白质在体内被吸收利用的程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值;①生物价②蛋白质净利用率③蛋白质功效比值④氨基酸比值9.脂质的营养评价:①必需氨基酸含量②脂肪的消化率③含脂溶性维生素量10.糖的生理功能:①供给能量②节约蛋白质③维持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组织能量供给和正常生命活动④维持脂质正常代谢⑤保肝解毒⑥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11.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①通便防癌②降低血清胆固醇③降低餐后血糖④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12.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基础代谢,各种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和特殊生理需要影响铁吸收的因素①促进铁吸收的因素:还原性物质及含巯基蛋白质,乳清蛋白,胃内酸度,维生素C,维生素B2,肉因子②铁吸收的不利因素:植酸、磷酸、草酸过多可妨碍铁吸收;锌和铁盐同时服用也有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胃酸缺乏可影响铁吸收;脂肪消化不良导致脂肪痢也减少铁吸收铁吸收率还受人体需要的控制,生理状态如妊娠和生长期可刺激机体增加铁的吸收;机体缺乏时铁吸收增加,如正常成人食物中的铁仅5%-15%被吸收,而缺铁者的吸收率可高达50%;维生素A1维生素A的功能:①保护正常的视觉功能;②促进生长及骨骼发育;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④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⑤抗肿瘤、抗氧化作用2维生素A缺乏症:①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角膜损伤严重可导致失明;②粘膜、上皮改变:表现皮肤粗糙、干燥、磷状等角化,臂、腿、肩、下腹部尤为明显,粘膜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特别是老人、儿童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引起死亡;③生长发育受阻: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主要影响骨骼、牙齿的发育;④味觉、嗅觉下降,食欲减退;3临床表现:眼结膜毕脱氏斑Bitot’s spots,其为脱落细胞的白色泡沫状聚集物,是正常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被角化细胞取代的结果干眼病:结膜干燥,有毕脱氏斑,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等4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视黄醇:肝脏、鱼肝油、鱼卵、全乳和奶油、蛋黄等;胡萝卜素:黄色、绿色蔬菜胡萝卜、菠菜、豌豆苗、韭菜、青椒等和某些水果杏、芒果等;维生素D1维生素D生理功能:①促进肾小管钙、磷吸收;②调节钙、磷代谢;③促使骨髓及牙齿硬化;④调节基因转录作用⑤调节内分泌系统血钙平衡2维生素D缺乏症:①手足痉挛症②佝偻病③骨质软化症④骨质疏松症3食物来源:①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②膳食中主要存在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蛋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人奶和牛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③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蛋黄、肝、鱼等;40.维生素B1硫胺素1生理功能:①构成脱羧辅酶;②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③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和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的正常功能;2缺乏症:①干性脚气病以周围神经炎为主要症状;②湿性脚气病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脚气病;③混合型脚气病即急性暴发性脚气病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④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2-5月的婴儿,以心血管症状为主,早期表现食欲不振、心跳快、气促、水肿、烦躁不安,晚期表现心力衰竭症状,易被误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缺乏原因: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机体吸收或利用障碍4食物来源: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蛋类、瘦猪肉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谷物过分精制加工、食物过分用水洗、烹调时弃汤、加碱、高温等均可使维生素B1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RNI,成年男性为1.4mg/d,女性为1.3mg/d;41.维生素B2 核黄素缺乏原因:摄入不足和酗酒是核黄素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引起代谢障碍和皮肤粘膜的炎症,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的炎症;①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血管增生,羞明,视力疲劳,夜间视力降低等;②生殖:也可引起生长受阻、生殖力下降;受孕早期缺核黄素,可能出现唇裂、白内障等先天畸形现象等;③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④口角炎:口角湿白及裂开、糜烂及湿白斑;⑤唇炎:多见于下唇红肿、干燥、皲裂⑥舌炎:舌肿胀,疼痛呈青紫色、出现裂纹皱摺等;口、舌部症状表现为地图舌及口腔黏膜溃疡常伴有疼痛和烧灼感;⑦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鼻翼两侧、眉间、下颌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处,患处轻度红肿,覆盖黄色脂荚;口腔生殖综合征orogenital sundrome烟酸缺乏症:缺乏时发生癞皮病典型症状为“三D症状”1 dermatitis皮炎 2 diarrhea腹泻3 demental痴呆; 皮炎多呈对称性,分布于身体暴露和易受摩擦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化,有红肿、水泡、粗糙、脱屑、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等食物来源:烟酸在食物中分布较为广泛,豆类、粮食、肝、肾、瘦肉、鱼、酵母中含量较多;在发生癞皮病的地区可推广种植含色氨酸多的新品种玉米,或在玉米面中加碱使其中结合型烟酸释放出来以利吸收;每日推荐摄入量:成人按每日4.2MJ热能计算,约为14mg/d;★食源性疾病:又称食源性疾患,凡是通过摄食致病因素所致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食品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2.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3.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1.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2.全年皆可发生,但夏秋季发生较多;3.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类,其次为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糯米凉糕4.中毒原因:感染型食物中毒为大量活菌侵犯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毒素型食物中毒为细菌产生外毒素经肠道吸收;5.集体突然爆发,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抵抗力较弱者,症状较重,病死率较低除肉毒,如及时抢救,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较好★流行病食物中毒诊断原则和预防措施1.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中毒发生季节、中毒食品、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2.预防措施:①防止食品污染②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生成③加热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④对食品从业人员定期检查★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在外界长期存在或繁殖,它必须在宿主体内寄生、繁殖;传染源有人和动物两大类;★传染病的基本特点:1病原体2传染性3流行特点①流行性②地方性③季节性4免疫性①再感染②重复感染③复发④再燃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感染的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染病的病程: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强,恢复期传播途径:1.水平传播:1经空气传播:特点: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冬春季高发③少年儿童常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增多⑤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繁荣地区易发(2)经水传播: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传播;特征: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或有疫水接触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饮用生水者发病较多;③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时,病例终年不断,加强疫水处理和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的发生,发病常有季节性、地区性和职业性④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3)经食物传播:特征:①病人有摄入某一食物史,未摄入该食物者不发病;②病人潜伏期短,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③如系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当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4)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一般呈散发性,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地区的人易发病;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2.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1.新生儿的增加;2.易感人口的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的死亡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者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常常发生并且无需从外地输入传染源的疾病地方病按其病因分为三类: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特定产生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地方病的流行特征:★特点: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定时间后也会发病;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6.病区根除致病因子后可转变为非病区;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 是指机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碘摄入量不足所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得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型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选择①山区〉丘陵〉平原〉沿海②农业地区〉牧区③内陆〉沿海④内陆河流的上游〉下游⑤农村〉城市影响碘缺乏病的流行因素:①地理及气象因素②膳食因素③水碘含量④其他因素临床表现(一)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的碘,从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一种地方性疾病;。
《预防医学》全套复习试题(精华)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1 年《预防医学》全套复习试题库及答案(精品)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 分)1.整体健康具有特点;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3 .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境;4.健康训练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成效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五个层次;,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二,名词说明(每个 2 分,共10 分)1.医学模式是指在肯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熟悉及概括,使人们观看,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讨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计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3 .s econdary prevention 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准时实行早期发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措施;〝三早〞预防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5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才能的过程;三,判定题(每题 1分,共 13分) ( ( ( ( ( ( )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殊提出“动员全社会参加” ) 2.健康训练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其次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T F F T T F ( T ( ( )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训练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行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T F ( F ( F ( T ( )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2 分,共 22 分)四,挑选题( 1-10 每题 1 分, 11-16 每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 D )A .个体B .病人 .健康人 D .确定的群体C E .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 C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C .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E .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医学的基础学科B D .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 A .环境-健康 E )B .环境-人群C .环境-生物D .环境-人群-健康E .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受了( )C A .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 .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 .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 .其次级预防.第一和其次级预防C .第三级预防D.其次和第三级预防 E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讨论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讨论方法上留意微观和宏观结合A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A.传染病病B .急性病.常见病 D .慢性病 E .血吸虫C8.个体的免疫接种( A )A.仅起到爱护个体的作用C.仅起到爱护群体的作用E.以上均不是.仅起到爱护家庭的作用.既能爱护个体也能爱护群体BD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实行第一级预防的是( C )A.职业病D.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BE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C )B .制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进展个人技能 E .调整社会消费D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A.预防性卫生服务.疾病的预防和掌握BC.健康训练及健康促进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承认人的生物属D .社区建设ABCE )B .承认其社会属性.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EC .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变化E.致力于查找疾病的生理病理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 .从医学整体动身.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D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A.物质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训练,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D .卫生服务ABCDE)E .生物遗传A.预防为主参加B .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训练,动员全社会CD.大力进展城市医院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加强农村工作E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C.促进和勉励健康行为B .正确处理疑难病症D .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忙社会从灾难中复原五,简答题(共35 分)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就;(9 分)一般对疾病接受一级预防有成效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成效不明显的,可接受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实行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简单地掌握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晰的恶性肿瘤防治,就接受二级和三级预防,特殊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就只有接受三级预防方法;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行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2.健康训练的基本要素;(8分)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挑选,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学问转化为易于懂得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成效;信息:健康训练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学问更感爱好;但是,一般在宣扬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支配;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挑选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传播成效:传播成效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接受;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8分)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分;(10 分)(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进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3)讨论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留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讨论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加和多个部门和谐工作;其次部分环境与健康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3 分)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 扩散作用------ ,-- 氧化作用------ ,--- 中和作用----- ,-- 植物的吸取作用,-- 沉降作用------- ;------2.自然水资源可以分为--- 降水-------- ,----- 地面水--------- ,-- 地下水---------- 三大类;3.影响氯化消毒成效的因素有 ----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 ph 值水温 水的混浊度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染- ;----- 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 农业污 5.目前人们非常关怀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 ; 复杂 层 破 坏 酸 广泛性 雨 多样性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点有--- 性 二, 长期性 --- ;名词说明(每个 3 分,共 15 分)1.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缘由,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 为环境污染;2 . 公害病3.温室效应 因严峻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大气中的 CO2和水蒸汽能吸取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 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护在肯定范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4.有效氯 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时,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 -1 者,陈为有效率,具有杀菌作用;5 .碘缺乏病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 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三, 挑选题(每题 1 分,共 21 分)1.除( C A. 空气 )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B. 水C. 森林D. 土壤 食物E. 2 .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 ) A. 慢性中毒 D. 迟发性反应 急性中毒 E. 致敏作用亚急性中毒B. C.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独立作用A. 相加作用 D. 协同作用 相乘作用 拮抗作用B. E.C.4.光化学烟雾大事的主要污染物是( D )烟尘和二氧化碳 A.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C. 苯丙蓖和二氧B. 化碳D. 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微米以下D. 1 微米以下 C )B. 10 微米以下 微米以下C. 5 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氧化 A. 扩散 沉降 C. 转移 E. 植物吸取B. D. 7.SO2 的主要作用部位( ) C. 细支气管 B )B A. 肺泡 B. 上呼吸道 毛细支气管 食道D. E. 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A. 江河 B. 泉水 雨雪水 )D. 井水E. 湖水C. A 9.室内的氡主要来自( A. 房屋地基B 吸烟 C. 人的呼出气 D. 燃料燃烧 家用电E 器10.水俣病的发病缘由是( B )慢性汞中毒 慢性镉中毒 A. 慢性砷中毒D. 慢性硒中毒 慢性铅中毒 B. C.E. 11.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 C )A. 改善水质 杀灭病原菌 除去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混浊度 B. C. 调剂水的 PH值 D. E. 12.含氯化合的物有效氯是指吕德华和家数() =-1 者 A D. A. ﹥-1 者 B. ﹥ 0 者 ≥-1 者 C )C. 痛痛病 = 0 者 C. E. 13.除那项外,均为碘缺乏病( A. 地甲病 B. 克订病亚克订病 D. E. 新生儿先天甲低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A )斑釉牙 A. 黑脚病 B. 氟骨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C. D.E. 甲状腺肿大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C. E A. 生活污染 上都是B. 工业污染 交通污染 农业污染E. 以 D. 16.地氟病的发病缘由是( )C 锌缺乏 E A. 氟缺发 B. 碘缺乏 D. 砷缺乏E. 氟摄入过高 17.室内最主要的致癌危害因子是( E )D. 挥发性亚硝酸胺A. 镉B. 砷C. 颗粒物 18.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B ) A. 消毒 - 沉淀 - 过滤D. 沉淀 - 消毒 - 过滤 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沉淀 - 消毒 - 过滤 过滤 - 消毒 - 沉淀)过滤 - 沉淀 - 消毒 B. E. B C. 光化学烟雾O 2 O 2 E. )20.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E A. 治理工业三废 B. 预防农药污染 C. 预防生活污染E. 以上都是 D. 制定完善的环境爱护法律和法规21.酸雨是指 PH 值小于( B )22.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 )C .交通运输 A A .工业企业 .生活炉灶B D .地面尘土飞扬 E .意外事故排除四,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 严峻者可导致死亡;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 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当人体吸取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步累积到足以 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存(机能蓄积) 至肯定程度时,即可显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2)致突变作用;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3)致畸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2. 简述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物;生活炉灶;人体排放;建筑材料及家具;烟草烟雾;其他,如家用电器和家庭化学物的使用;3. 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氯化消毒的原理: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 O C)l:+ -Cl2+H2O→HOCl+H+Cl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Ca(OCl)2+2H2O→2HOCl+Ca(OH2)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耗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常用消毒物法:(1)常量氯化消毒法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3mg/L)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2)连续氯消毒法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 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3)过量氯消毒法:加入10 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4. 简述碘缺乏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病因: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缘由;另外,仍有一些因素:(1)高碘;(2)致甲状腺肿物质如木薯,杏仁,黄豆,核桃仁和豌豆等食物中-含有CN,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缩才能,仍可从甲状腺中驱除碘,致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引起甲状腺肿大;(3)饮水因素;主要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汀病(简称地克病);防治措施: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补碘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补碘的方法主要有碘盐;碘油;此外,患者也可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第三部分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与健康21 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工伤.2.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是查;----- 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革水密风护管教3.高温作业类型有种;4.中暑分为------ ---- 干热环境湿热环境夏季露天作业---- 三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三型;5.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 ;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震惊性白指------- ;----------二,名词说明(每个 3 分,共15 分)1.occupational hazard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才能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2.生产性毒物指在肯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输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4.Silicosis 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5.PTS 噪生对内耳的损耗不断蓄积,产生气械性损耗和代谢性损耗,而造成不行逆的听力缺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三,挑选题(每题 1 分,共27 分)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 而致(.木尘).二氧化硫ADA.二氧化硅 B .锰烟 E .锌烟C2.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铬化合物是( C )C .六价铬 A .元素铬 B .三价铬D .七价铬E .五价 铬3.SO2 所引起的慢性堵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 A .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咽喉炎的总称)D B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的总称C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咽喉炎的总称D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总称E .慢性呼吸道疾病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 D )种;A .100B . 105.110 D . 115 E . 120 C 5.职业病诊断应由 ( B 断;)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A . 2B . 3 . 5 D .7 E .9C )C 6 .----- 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 A .病史 B .体格检查结果C .职业史D .生产环境监测结果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 E .试验室检查结果E )A .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掌握中心 C .卫生监督所B D .卫生行政部门 E .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掌握膳食中的(A )数量; A .脂肪B .总热能C .蛋白质.脂肪与蛋白质 D .脂肪与总热能E 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 右;)%左 C A . 30 B . 40 C . 50 . 60 A )E .70D 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 A .接触机会 B .接触方式 C .接触程度D .接触的水平E .接触的吸取11.以下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 A ) A .亚硝酸钠B .苯胺C .一氧化碳 .笨肼 E .丙D 烯醛12.刺激性气体中毒时可显现的“假愈期”,通常发生在(D )后;A .刺激前期D .复原前期 .刺激期 .复原期 C .埋伏期 BE 13.个体监测时,可给工人佩带个体采样器,连续采集毒物浓度,以明白( B )的接触量;A .个人的B .个人整个工作时间内C .车间中全部工人.以上都不对 D .车间中全部工人整个工作时间内E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 )C .生活性 A A .职业性B .污染性 .药源性 E .母 D 源性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A .点彩红细胞增多C .多嗜性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 D .干扰卟啉代谢 B E .红细胞脆性增加 16.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医学监护包括( AE )A .就业前健康检查C .工伤发病率运算 .健康检查档案 .平均工龄运算 BDE .定期健康检查1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有( ABCDE )C .接触方式 A .接触机会D .接触时间 .个体特点 .接触强度B E 18.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有( ABCDE )A .自然疫源 D .医源性感染 .生活性污染 E .外源性传播.生产性污染B C 19.以下属电离辐射的有( AE )A .X 射线B .射频辐射C .紫外线D .红外线问题(20-21 )E .宇宙线20.环境有害物质所致过敏性肺炎常显现胸闷,气短以及限制性21.职业性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呼吸道疾患最典型的表现是(A (D))A.再生障碍性贫血.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C .高铁血红蛋白B血症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问题(22-24 )E .低色素性贫血22.铅由于抑制了血红素合成酶,从而影响了正常血红蛋白的合成,可引起( E )23.三硝基甲苯能与血红蛋白发生作用,最终产生Sulf Hb, 就导致(C ) 24.苯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代谢,可引起( A )A.使氧分压过低 B .急性中毒引起的休克 C .中毒性缺氧D.中毒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性低氧血症E .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才能四,简答题1.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掌握(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法与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卫生监督包括常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2)工程技术措施:用低毒或无毒物质替代高度物,有害物的生产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以排除或削减有害因素的危害;(3)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目的的挑选,加强健康训练,使劳动者提高自我爱护意识,培育狼嚎卫生习惯,订正不良生活方式;(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2.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因;(4)癌症;(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3.中暑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是什么中暑的临床表现(1)热射病,临床表现: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头时大量出汗,以后显现“无汗”,皮肤干热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峻时显现昏迷,体温上升可达40 度;(2)热痉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痉挛为多见,尤以腓肠肌为最常见,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3)热衰竭;起病快速,显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多汗,口渴,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防护措施:(1)技术措施;(2)保健措施:①加强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或入暑前体检;②合理供应凉爽保健饮料及食品;③加强个人防护;(3)组织措施①落实防暑降温工作;②开展卫生宣扬训练;③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4.振动和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危害:振动对人的危害(1)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危害——全身振动病振动可影响手眼的协作,使留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四周血管和神经的转变,以及晕车病等;(2)局部振动病表现为白指或称雷诺氏现象,手麻,手痛,骨关节,肌肉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如头昏,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噪声引起的听力缺失可表现为临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对高频区的听力缺失和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2)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的作用使植物神经调剂功能发生变化,常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外周阴力增加,血压不稳;长期作用可显现血压上升的现象;第四部分 养分与健康一,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 25 分)1.人体三大产热养分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热最高的为糖;2.无机盐按含量分为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3.与能量代谢亲密相关的维生素是 VB 1 , VB 2, VPP ;4.医院的基本膳食有 --- 普食 - ,流质饮食, -- 软食 -------,----- 半流 质膳食 ------ ;5 . 膳 食 营 养 素 摄 入 量 的 参 考 值 包 括 ---EAR-----, ---RNI----- ,,--UL----- ; --AI------- 6 . 谷 类 食 品 不 含 有 维 生 素 , , ------A-----------C--------- ;--------D-------- 7 .人体热能消耗途径为基础代谢 , ------- 体力活动 ------- ------- ;,---------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 -------- 8 . 我 国 儿 童 主 要 的 营 养 缺 乏 病 是 ------佝 偻 病 ---------- 和 缺铁性贫血 -------(每个 2 分,共 12 分)------------- 二, 名词说明 1.养分 指机体摄取,消化,吸取和利用食物中养分素以维护生命活动的 生物过程;2.养分价值 3.食物中毒 指食物中所含养分素和热能满意人体养分需要的程度;指正常人摄入正常数量可是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 物质的食物或误食有毒食品引起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膳食纤维 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体吸取的多糖类物质;合理的食物调配;科学的加工烹饪;良好的用膳制度;食物对人体无毒无 害,保证安全;5.膳食结构 是指人群消费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的相对组成;6.Balanced diet 是指全面达到养分要求的合理膳食三,挑选题(每题 1 分,共 27 分)1.黄曲霉毒素在婴儿食品中的答应量是(E ) A . 20 ㎎/ ㎏ D . 5 ㎎/ ㎏ B . 15 ㎎/ ㎏ E . 不得检出C . 10 ㎎/ ㎏ 2.养分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供应能量, 维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 持生理调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养分素的是(A ) .脂肪 A .有机盐B .蛋白质C .无机盐E .碳水化 D 合物3.评判蛋白质养分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E ) A .蛋白质的含量D .氨基酸模式程度B .蛋白质的消化吸取C .蛋白质的利用 E .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取利用的 4.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A )B .亚油酸.C 亚油酸和α亚麻酸 D .α - 亚麻酸 E . 花生四烯酸5. ㎎/ ㎏中国养分学会建议妊娠妇女的钙摄入量为(B )C .1500~ 2000mg/d A . 800 ~1000mg/dD . 000 ~ 2500mg/d B .1000~ 1500mg/dE . 2500~ 3000mg/d6.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E )C .缬氨酸 A .蛋氨酸氨酸 B .亮氨酸.丝氨酸 E .赖 D 7.奶类含量低的养分素是( )B A .钙 B .铁 .蛋白质 .脂肪 E .乳糖C D 8.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A )A .副溶血性弧菌B .沙门菌 .肉毒梭菌.大肠杆菌 C D .葡萄球菌 E 9.引起食物中毒不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的病原是(E ) A .葡萄球菌 B .大肠杆菌 C .沙门菌D .副溶血性弧菌E .肉毒梭菌10.不属于合理养分基本要求的是( A .养分素和能量能满意机体需要理)B E .贮存,加工,烹饪方式合C .膳食制度合理D .不含有毒有害物质E .以上都不是 11.某男孩, 2 岁,查体发觉方颅,枕秃,串珠胸,夜间常常啼哭,最可能的原因是( D )A .受惊吓D .钙缺乏 .锌缺乏 .铁缺乏 C .维生素 A 缺乏 BE 12.某高校,同宿舍的 8 名同学聚餐,吃了一种鱼后,显现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血压下降,荨麻疹或哮喘症状,引起中毒最可能 的病原是( C )A .河豚毒素D .有机磷农药 .霉菌毒素 .沙门菌 C .组胺B E 13.2001 年 5 月,某单位 10 位同事在海鲜馆聚会,吃完海产品 5h 后,陆续有 8 人显现腹痛,频繁腹泻,里急后重不明显,继而显现恶心,呕 吐,重症者显现脱水,少数显现休克,意识障碍,3d 后中毒症状逐步 好转,发生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缘由是(E ) C .肉毒毒素 A .沙门菌D .李斯特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E . 副溶血性弧菌B 14.某年 7 月,某学校 20 多名同学食用了由奶,蛋,糖制作的冰淇淋12h 39℃, C ) 后,显现腹痛, 腹泻,黄绿水样便, 少数病人有脓血便, 体温高达 重症者显现谵妄,昏迷等,引起该次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病原是(A .致病性大肠杆菌B .沙门菌 .副溶血性弧菌C .葡萄球菌D .肉毒梭菌E 15.某家庭 5 人,吃了自制的豆酱后,显现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振,随后显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无力,头下。
预防医学(复习汇总)
(1)预防医学简介侯易(需要明白13个问题)SIX PUBLIC HEALTH RESPONSIBILITIES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Public health vs medical care两次变革三级预防(我操这个肯定考)Challenges for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in China(我操这个肯定考) Public Health Achievements in china1.Preventive medicineAim at population, to study the disease distribution, influence factors by applyingbiomedic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nd social medicine, making up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population health。
(研究对象:人群,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方法,研究疾病分布和影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2.HealthWHO health definition (1999)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没病,健全身心状态,社会适应3.Public Healththe science and art of preventing disease, prolonging life, and promoting physical health andefficiency through organized community efforts for the sani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of community infections, the edu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 principles of personal hygiene, the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ervi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machinery which will ensure to every individual in the community a standard of living adequat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1。
营养: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2。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3。
营养素需要量: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4.营养供给量: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在应激等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而提出的膳食中实际应该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劳动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其作业能力.6.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生产过程(化学因素:毒物、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细菌、病毒、霉菌)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劳动强度、工具、体位)生产环境( 厂房建筑布局,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7.毒物存在的形式: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存在的物质。
蒸气:即固体的升华、液体的蒸发或挥发。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酸雾。
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
1μm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μm-10μm。
8。
毒物吸收方式:主要为呼吸道:影响因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分压、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其次为皮肤: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脂类化合物、四乙基铅。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第一章绪论一、预防医学概念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3.特点1预防医学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1.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2.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历年真题回顾例1临床预防服务的对像是A.遗传病人B.病房病人C.健康人D.传染病人E.慢性病病人解析C临床预防服务对象为健康人;而非病人..例1不属于预防医学的道德要求的是A.爱岗敬业;宜传大卫生法规;言传身教B.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严把防疫和食品卫生规范C.严格监管;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信息透明公开D.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取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E.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解析D预防医学的内容是三级预防..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取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属于传染病的治疗中;而非预防医学的的内容..例1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下列错误的是A.以人的健康为中心B.以一、二级预防为主C.以家庭为单位开展D.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E.服务方式是以三甲医院服务为主解析E社区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属于三级医院中的一级医院而非三甲医院..第二章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三、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1.x2检验2.行×列表资料x2检验的注意事项1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中各格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宜超过格子总数的1/5..2多个样本率比较;若所得统计推断为拒绝H0;接受H1时;只能认为各总体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说明任两个总体率之间均有差别..五、秩和检验1.非参数检验的概念2.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4.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首先按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次;再让秩次保持原差值正负号即符号秩..编秩时:①舍去差值为0的对子数;同时样本例数相应减少;②遇绝对值相等差值符号不同则取平均秩次;符号相同可顺序编秩;也可计算平均秩次..六、直线回归和相关1.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2.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及其计算七、Logistic回归分析八、生存分析1.将终点事件的出现与否和到达终点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2.生存分析的适用条件九、统计表和统计图历年真题回顾例1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A.全距B.四分位数间距C.方差D.标准差E.变异系数解析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的是变异系数..例1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程度最好的是A.标准差B.标准差系数C.方差D.平均数E.总体方差解析标准差系数是指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反应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例1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A.中位数B.标准差C.全距D.四分位间距E.变异系数解析中位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不是变异指标..例1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标准正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非正态分布解析标准正态分布是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例1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解析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可以筛选出更多病人..例1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A.均数和中位数B.均数和标准差C.均数和极差D.中位数和方差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解析正态分布是关于均数和标准差的分布函数;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正态分布..例1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A.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小B.标准差愈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C.标准差愈小;均数对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小D.标准差愈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E.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大解析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若标准差小表示该组数据集中趋势好..例1正态分布资料当μ恒定时;σ越大A.曲线变窄B.曲线变胖C.曲线变高D.曲线变低E.曲线右移解析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9.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A.μ=0;σ=0B.μ=1;σ=0C.μ=1;σ=-1D.μ=-1;σ=1E.μ=0;σ=1解析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μ=0;σ=1..例1某幼儿园大班11名6岁儿童接受百白破疫苗注射后;其抗体滴度分别是1:20;1:20;1:20;1:40;1:40;1:80;1:80;1:160;1:160;1:320;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A.标准差B.极差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E.四分位间距解析抗体滴度分别是1:20;1:20;1:20;1:40;1:40;1:80;1:80;1:160;1:160;1:320;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几何平均数..例1欲比较两种药物的效果是否有差别;若疗效评定为“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基本无效”;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A.卡方检验B.t检验C.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E.秩和检验解析“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基本无效”;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秩和检验..第三章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1节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第2节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二、疾病流行强度三、分布的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第3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方法分类1.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2.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3.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二.描述流行病学三.分析流行病学四.实验流行病学1.实验流行病学分类:分为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两类..2.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分组..3.对照组: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疗法对照;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疗程、不同给药途径相互对照..4.资料收集过程的要求:盲法观察单盲、双盲、三盲;规范观察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第4节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1.偏倚的概念偏倚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偏倚属于系统误差..2.常见的选择性偏倚和信息偏倚第5节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一、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概念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筛检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称为筛检试验..二、诊断与诊断试验的概念、目的与应用原则1.诊断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患者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用于诊断的各种检查及调查的方法称诊断试验..2.诊断的目的3.诊断的应用原则..三、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区别四、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第6节公共卫生监测一、公共卫生监测概述1.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公共卫生监测是制订、实施、评价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重要信息来源..2.公共卫生监测的分类国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可以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1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征..2B型反应与常规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当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就成为药源性疾病..第7节疾病暴发的调查与分析一、疾病暴发疾病暴发是指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多的;性质相同的病例;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会迅速的减少..二、疾病暴发的暴发调查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基本形式之一..三、暴发调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暴发调查应与暴发的控制同步进行;因为暴发的有效控制是研究的目的;暴发调查既应得到法律的保障;也要自觉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争取多部门的合作;并获得群众的支持;及时把信息上报给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第8节循证医学一、基本概念循证医学是指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它是把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技能和患者的价值整合在一起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二、系统评价1.系统评价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2.Meta分析当系统评价采用了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时称为Meta分析..所以;Meta分析是运用定量统计学方法汇总多个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不存在失访偏倚..历年真题回顾1.根据有无暴露某些因素史分组的指标是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试验流行病学研究E.临床试验解析根据有无暴露某些因素史分组的指标是队列研究..2.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系统抽样的方法是A.随机选择B.简单抽取C.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D.总体分层E.剔除特别解析系统抽样的方法是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3.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A.选择/中心/混杂偏倚B.中心/信息/混杂偏倚C.选择/信息/混杂偏倚D.选择/信息/中心偏倚E.选择/数据/混杂偏倚解析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4.某地区欲找出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指标为A.病死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患病构成比E.发病率解析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要调查某一地区的死亡率..5.定群研究;又称A.队列研究B.现况调查C.病例对照调查D.临床随访研究E.实验研究解析定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6.流行病学中的疾病之间分布是指A.历史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B.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C.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地区分布D.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E.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解析疾病之间分布包括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7.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被观察者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B.观察者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C.被观察者与分析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D.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E.观察者与分析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解析双盲是试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分组结果;这样可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试验公正客观..8.对一个地区全体居民进行料的分析;可计算当地的A.高血压患病率B.高血压发病率C.高血压家庭续发率D.高血压病死率E.高血压罹患率解析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数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9.Meta分析中常见的偏倚不包括A.引用偏倚B.发表偏倚C.文献库偏倚D.失访偏倚E.多次发表偏倚解析Meta分析中常见的偏倚包括引用偏倚、发表偏倚、文献库偏倚、多次发表偏倚..不包括失访偏倚..10-12.共用题干某研究者为探讨脂肪摄入量与男性前列腺癌的关系;在社区内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200名;从50岁开始对他们进行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20人;低脂肪摄入者中有10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10.这种研究方法为:A.现况调查B.实验研究C.生态学研究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11.与低脂肪摄入组相比;高脂肪摄入组的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是:A.1.5C.1.0D.2.012.高脂肪摄入者所致前列腺癌的特异危险度为A.30/100B.10/100C.15/100D.无法计算E.5/100解析暴露于某种因素下的研究方法是队列研究;高脂肪摄入组的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是20/10=2.0;高脂肪摄入者所致前列腺癌的特异危险度为5/100..第四章临床预防服务第1节临床预防服务的概述一、临床预防服务概念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三、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1.医务人员以其特殊的方式与“患者”直接接触;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2.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3.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也有较大的依从性..4.医务人员可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行为改变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的建议;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5.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五、健康维护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健康维护计划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危险因素等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久、何时做等..第2节健康相关行为干预一、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1.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行为变化阶段有5个阶段:无转变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行动阶段;行为维持阶段;变化过程:该模式认为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包括了认知层面及行为层面..(2)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三、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概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个体、群组或社区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结合..它的直接目的工作目标是促使个体和群体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长期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临床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及原则第3节烟草使用的控制一、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状况及其定义在很多工业化国家烟草使用呈现下降趋势时;发展中国家人群的吸烟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吸烟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二、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对健康的主要危害及机理1.尼古丁依赖是成瘾的主要物质..2.提高戒烟动机的干预措施是5“R”法..3.联合使用一线药物..第4节合理营养一、营养的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2.食物的营养物质分为1推荐摄入量RNI: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2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能量二、临床营养1.基本膳食:一般健康人日常所用的膳食基本相同;膳食结构、能量与各种营养素和残次均应遵守平衡膳食的原则;使能量及营养素数量和质量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2.治疗膳食1指数BMI: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2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BMI 小于18.5是体重过低..3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第5节身体活动促进一、身体活动的概念1.身体活动是指骨骼肌收缩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各种活动..2.体适能是指人们拥有或获得的、与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相关的一组要素或特征..3.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4.身体活动分类二、身体活动与健康1.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2.身体活动伤害:最常见的是外伤和急性心血管事件..3.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4.临床场所身体活动指导:运动处方;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原则;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步骤;单纯性肥胖运动处方..5.监测三、人群身体活动促进根据IPAQ专家组的建议;对是否达到身体活动推荐量进行评价;将身体活动量分成三个等级..第6节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一、疾病早期发现的方法二、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方法与原则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方法在具体开展筛检项目时;医生应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规范体检的各个步骤;保证体检质量..三、疾病筛检结果的判读及处理原则1.筛检结果判读..2.处理原则..第五章社区公共卫生第1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1.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二、计划免疫1.计划免疫的定义: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预防接种的种类3.计划免疫内容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及以后的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力;概括为“接种四苗;预防六病”..最新的计划免疫还要求添加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并在部分地区增加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免疫接种工作..4.疫苗的效果评价: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为: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第2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一、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1.慢性非传染病的概念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总称..2.慢性病防治的原则1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4种共同的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治..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4传统卫生保健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鼓励患者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患者自我管理;加强患者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5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6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二、慢性病的管理1.疾病管理..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原则..3.慢性病自我管理..第3节环境卫生一、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由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2环境卫生: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绪论重点:概念:预防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预防难点: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目标的一门学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社会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理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第一章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
难点:两种烟雾事件的特征比较;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各种群数量比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碘缺乏性疾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常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指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ion)从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SO2、CO、NO、NO2、颗粒物、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的新污染物,如酸雨、C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在整理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2. 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肿瘤的预防策略:包括早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等3. 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 生活方式与健康:包括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睡眠质量等- 环境因素与健康: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等- 遗传因素与健康:包括家族史、基因突变等4. 健康教育和促进- 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健康促进的实践和效果评价5. 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疫情监测与控制-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以上是对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的一个简要概括。
在具体撰写文章时,可以根据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举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此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文献,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最后,建议复习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题、做案例分析,加深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预防医学练习题
预防医学各章复习题一、单选题(1~6)1.现代医学模式是A.生物医学模式B.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C.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D.分子生物医学模式E.自然哲学医学模式2.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B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生素C环境严重污染D城市人口增多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3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是A.环境问题B.健康问题C.生态平衡问题D.疾病问题E.环境与健康关系问题4 当今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A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B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C有职业致病因素接触的人D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E全社会的人群5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1级预防措施A.自我保健B.健康教育C.定期健康检查D.环境保护E.化学预防6.下列关于第1级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A.免疫接种B.控制和消除环境致病危险因素C.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D.定期体格检查,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E.怀孕期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二、多选题(7~8)7.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A.生物遗传B.生活方式C.社会经济D.卫生服务E.环境8.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A.以农村为重点B.预防为主C.中西医并重D.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E.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三、名词解释(9)9.预防医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BEEEC 6.D二、多选题:7.ABDE8.ABCE三、名词解释:9.预防医学:是一门医学的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第一章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一、单选题(1~24)1 罹患率的定义是A.(观察期间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B.(1年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0‰C.(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D.(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0‰E.(观察期间新老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0‰2 测量人群中某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时,所用指标为A.发病率B.罹患率C.感染率D.续发率E.生存率3 小范围、短时间内相同病例数的突然增多现象可能是A.散发B.暴发C.流行D.大流行E.暴露4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时,称为A.暴发D.大流行B.散发E.暴露C.流行5下列影响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的因素中哪一项与疾病的关联相对来说最强A.年龄D.民族或种族B.性别E.婚姻C.职业6 某地为了解人群高血压发病情况拟进行一次普查,说明调查结果可用A.发病率D.累积发病率B.罹患率E.生存率C.患病率7 某地连续5年统计胃癌死亡率以判断发病趋势,下列哪一种计算较合理A各年死亡专率比较D各年死亡率比较B各年年龄标化死亡率比较E各年粗死亡率比较C各年性别标化死亡率比较8 某地统计脑卒中粗死亡率上升,而标化死亡率下降,这是因为A.该地人口较年轻D.该地发病率下降B.该地发病率上升E.该地对脑卒中防治措施不得力C.该地人口老龄化9 鼠疫属于A.统计地方性疾病D.地方性疾病B.自然地方性疾病E.地方病C.自然疫源性疾病10 拟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应选用以下哪一个测量指标A.发病率D.续发率B.罹患率E.感染率C.患病率11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D.诊断标准的变化B.患病率的升高和下降E.疫苗接种率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E.病人恢复快或死亡快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罹患率D.患病率B.发病专率E.时点患病率C.发病率14 疾病分布是指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民族分布、城乡分布、职业分布15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D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E职业发病率、职业死亡率16发病率指标来自A.住院病人资料D.社区人群资料B.门诊病人资料E.所有病人资料C.专科门诊病人资料17.患病率指标来自A.现况调查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E.社区人口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18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是A.死亡率D.病死率B.发病率E.罹患率C.患病率19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多以死亡为结局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个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D.病死率B.发病率E.死亡专率C.患病率20.2001年某县发现桑毛虫皮炎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73879人,经过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576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D.期间患病率B.罹患率E.患病率C.感染率21.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A.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B.观察期间某病的现患病例数C.观察期间之前某病的患病人数E.观察期间某病的统计数22 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是A传染性、易感性、免疫性D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B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E周期性、免疫性、大流行C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动23.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保持稳定24.常用存活率反映其疗效的疾病为A.肺炎D.高血压B.恶性肿瘤E.糖尿病C.伤寒二、多选题(25~33)25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有A.研究疾病流行及规律B.提供病因研究线索C.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D.为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E.可以直接证实病因26下列选项中描述疾病发病频率的指标有A.发病率D.死亡率B.患病率E.生存率C.罹患率27下列选项中,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有A.诊断水平提高D.报告率提高B.病死率降低E.病程延长C.发病率增高28疾病分布呈散发的原因是A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B预防接种后使人群维持一定免疫水平C该病以隐性感染为主D该病传播机制不易实现E该病为长潜伏期传染病29 对于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横断面分析能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B.横断面分析能说明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C.横断面分析能说明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趋势D.对慢性病横断面分析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E.对慢性病出生队列分析能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30 造成疾病在人群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A遗传因素不同D定居点的自然、社会环境不同B社会经济状况不同E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C居民风俗、生活、饮食习惯不同31流动人口对疾病分布的影响主要在于哪几个方面A.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B.流动人口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C.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传染病的传播纽带D.流动人口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E.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导致免疫空白出现32 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哪些因素A.暴露机会D.劳动强度B.劳动条件E.精神紧张强度C.民族33 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的影响因素有A.气象条件D.风俗习惯B.人们的生活方式E.人们的文化水平C.人们的劳动条件三、名词解释(34~36)34 散发35 出生队列分析36 自然疫源性疾病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CCB4.C5.A6.C7.A8.A9.C10.A11.B12.C13.B14.B15.D16.D17.A18.D19.E20.B21.B22.D23.E24.B二、多选题25.ABCD26.ABC27.ACDE28.ABCDE29.ABCDE30.ABCDE31.ACDE32.ABDE33.ABD三、名词解释34.散发:是指某病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绪论一、掌握1、预防医学:1)、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任务: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坐等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和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和防制伤残的目的。
2、健康:1)、概念: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影响因素: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社会地位、教育、文化背景、就业和工作条件等)。
②行为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抽烟、酗酒、滥用药物和吸毒、不健康的饮食等等。
③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各级医疗、预防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及利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医疗卫生制度的保障,对人群健康又着促进作用。
④生物遗传因素:人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状况。
3、三级预防的原则:对大多数疾病而言,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1)、病因尚未坑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一般还是有效的,如恶性肿瘤:强调第一、二级预防。
2)、对有些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如职业病、医源性疾病:强调第一级预防。
3)、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针对其危险因素,强调第一级预防的同时,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二、熟悉1、公共卫生措施:1)、定义:以预防医学的理论和基本观念为基础,根据公共卫生宗旨和核心功能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2)、包括:①开展公共卫生监测、②预防性卫生服务、③疾病预防和控制、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⑤健康促进、⑥卫生服务研究。
《预防医学》复习题(全部内容)(1)
《预防医学练习题》绪论1.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A.妇女和儿童B.健康人C.病人D.残疾人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分析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B.分析疾病分布并制订治疗方案C研究与制订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D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E.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健康是指()A. 没有疾病B. 没有虚弱C. 躯体和心理健康健康D. 社会适应良好E. 以上都是4.关于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说法错误的是()A.预防为主B.以城市为重点C.中西医并重D.依靠科技与教育E.动员全社会参与5.三级预防措施中的第一级预防是指()A.病因学预防B.“三早”预防C.临床前期预防D.临床预防E.病残预防6.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是()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健康保健E..病因预防7.疾病三级预防策略中,三早预防是()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健康保健E.病因预防8.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占比例最大的是()A.生物学因素B.行为生活方式C.社会因素D.气候因素E.卫生医疗服务9.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关于现代健康观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依赖于自我保健与预防措施B.主要依赖于医生与药物C.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D.健康权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人权E.不仅长寿,而且有更好的生命质量10.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A.无病就是健康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和道德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1.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人群的健康状况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12.健康的决定因素是()A.环境因素B.有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C.卫生服务D.遗传因素 E、以上都是13.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包括下列内容,除外()A.预防为主B.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C.大力发展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D.中西医并重E.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4.第二级预防是指()A、临床期预防B、病因预防C、病残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E、疾病后检测15.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四级预防E、综合预防16.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A、个体B、群体C、个体和群体D、健康人E、病人17.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A、环境-人类B、环境-生物C、环境-健康D、环境-生物-健康E、环境-人群-健康第一章环境卫生1.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交通污染B.工业污染C.生活污染D.自然灾害污染E.核泄漏污染2.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的是()A.可预防性B.长期性C.广泛性D.多样性E.复杂性3.碘缺乏病(IDD)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正确的是()A.北方>南方B.丘陵>山区C.农村>城市D.沿海>内陆E.平原>山区4.以下物质中杀菌作用最强的是()A.次氯酸B.次氯酸根 D.氯化钠C.盐酸 E.氯化钙5.我国对粪便、垃圾的下列无害化处理方法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高温堆肥B.低温厌氧堆肥C.沼气发酵D.垃圾填埋E.垃圾焚烧6.引起水俣病的化学元素是()A.铅B.镉C.铬D.汞E.砷7.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是()A.降低饮用水的硬度B.除去水中硫氰酸盐C.煮沸饮水D.食用碘盐E.饮水除氟8.酸雨是指PH值小于()A.5.0B.5.6C.6.0D.6.5E.7.09.下列污染物中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氮C. 一氧化碳D.光化学烟雾E.二氧化碳10.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A. 消毒-沉淀-过滤B.沉淀-过滤-消毒C. 过滤 -沉淀 -消毒D.沉淀-消毒-过滤E.过滤 -消毒-沉淀11.某公司搬到办公大楼一段时间后,很多员工出现了流泪、嗓子痛、头痛、全身不适合容易疲劳等症状,下班后这些症状明显缓解。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绪论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定义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工作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2、预防医学的特点⑴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3、、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四个扩大: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其核心是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5、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6、健康意识(health conscious)是一个人对健康价值的态度,获得健康的信心及保持健康的信念,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7、有益的健康意识表现为:①舍弃不良嗜好,优化生活方式;②认识健康价值,关注自身健康;③掌握健康知识,正确理解运用;④努力拥有健康,注意保持健康。
8、“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9、“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早隔离、出现疫情早报告三级预防的对象——人群;目标——健康;主要内容——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1、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这种生物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也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来实现的。
4、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5、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6、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7、一次污染物如:汞、SO2、NOx、CO、CO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预防医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三章职业环境与健康第四章食品与健康第五章食品安全第六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七章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第八章健康行为干预第九章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第十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十二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第十三章卫生系统及医疗保险hio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什么是预防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是什么关系?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健康模式如何促进和维护健康?Medicine:是研究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医学不是纸上谈兵,是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经验,为什么有些人去医院看病会找一些资深的专家,而不去找那些新人,就是这个道理。
主要分支:基础医学(basic/pre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三大医学分支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的定义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这一“生态健康”模式.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和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健康教育学☯循诊医学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三次公共卫生革命: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又称“新公共卫生”(New Public Health)二、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传统健康观:无病就是健康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本质的认识。
健康的定义:“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WHO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f infirmity.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疾病动态的平衡可共存于机体两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健康标记:躯体健康: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生理学指标: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行为功能:躯体活动、行动性、生活自理、体力适度性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社会适应能力:行为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个人地位和角色综合评价健康的标志: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头发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健康要素一般的安宁状态自我感觉良好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四大健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肥胖、遗传、体育活动、吸烟、心理社会应激癌症: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膳食、饮水、生活不规律);环境理化因素(环境污染物、电离辐射);生物因素;机体因素(遗传、精神、其他)糖尿病:遗传、体重、饮食、体力活动损伤中毒:管理制度、设施、心理“一个政府成功或失败最终衡量的指标是它所辖居民的幸福安康。
没有什么比公共卫生和人民的健康更为重要和更值得关注的了”。
--罗斯福(美国总统)医学模式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唯心→生物→生物、心理、社会迷信活动→个体预防→群体预防治病→预防→预防保健医学模式的变迁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或疾病是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到人,以及由人、家庭、社区、人类构成概念化相联系的开放系统,在这系统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互为因果、协调制约,共同影响人的健康。
三、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一)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二)物质环境(三)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四)卫生服务四、生命全程健康观与预防价值生命全程的分期Healthy start in life (围产和婴幼儿期)Health of young people (青少年期)Health of adult people (成年工作期)Health ageing (晚年期)Dying in dignity (临终关怀)生命全程分期与人群的界定围产和婴幼儿期:家庭与社区青少年期:学校成年工作期:工作场所晚年期:家庭与社区这些场所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接受卫生服务的地方。
五、三级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措施通过不同级别的预防在全体居民中实施,统称为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
第一级预防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个体的措施环境的措施针对环境的措施环境卫生:大气、水和土壤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市政建设与小区环境社会环境:健康的公共政策首先是根本性预防。
如饮食中饱和脂肪酸高是冠心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为此,从国家角度来改变农业和食品工业的营养方针、制订预防高血压纲要、发展体育运动等;为降低肺癌发病率,需要政府制订规章和进行财政干预,以法律形式制订禁烟规定、限制卷烟中焦油量、提高卷烟税收率。
其次是针对环境的措施。
采取具体的保护大气、土壤、作物、水源、食品等的措施,以减少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
如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危害性较小的原材料,改革工艺和改造设备,搞好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第三是针对机体的措施。
(1)开展健康教育,使人人讲究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2)有系统有组织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3)做好婚检查,预防遗传性疾病;(4)做好妊娠期和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5)慎重使用药品,预防医源性致病因素的危害。
第二级预防慢性病是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引起的,而且疾病的发展过程较长。
早期发现的具体办法有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达到“三早”的最根本办法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和发展微量和敏感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举例:各个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在重视员工的健康,并安排每年体检,可针对不同人群延长或者缩短体检时间,糖尿病,甲状腺癌发生率较高)对于传染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有助于病人得到隔离、治疗,防止和减少周围人受感染的可能性。
传染病诊断确定后,迅速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作传染病报告,这是第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举例:经常在外吃饭应酬会增加甲肝、乙肝等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不良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空气、土壤、水和食物的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和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则须通过环境监测,掌握这些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环境的卫生要求及其理论依据。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
对慢性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使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并不是指不需要治疗,要实现“人人健康”,还须要个体医学和群体医学的同时发展,以及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每一个个体的治疗,无不包含着预防的成分。
所以应用三级预防的观念作为卫生工作的策略,才能符合以健康为目标的医学。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尽管近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每个分科中所存在的预防成分不会改变或削弱,而且越来越互相渗透、融合和加强。
六、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建国后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消灭和控制了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二)城乡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三)预防医学科研取得了重要成果(四)颁布了许多卫生法规和一系列卫生标准(五)健全了卫生防疫工作体系,加强了专业队伍的培养七、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医学教育目的要求: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爱丁堡宣言》。
健康需求: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院内扩大到社会。
医学学科的融合:弥合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裂痕。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一、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产生现实或远期作用。
自然环境: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这种变化可产生有利或者有害的影响。
原生环境: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需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等。
部分有害:地质原因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氟、砷中毒、碘缺乏也就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等;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
当人类在面临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有些自然灾害也可认为是自然给人类的报复,所以环境问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话题。
次生环境:某些次生环境有利于人类: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许多次生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及健康:工业三废、农药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更是极端的表现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