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学习使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情节,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3.讲台道具:天空布景4.学生复印品:学生自带课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PPT上展示蓝天白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蓝天白云的美丽。
然后导入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释生字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引导(10分钟)和学生一起讨论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情绪的影响。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天气晴朗时的快乐经历。
4.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小花遇到的困难,以及她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的感悟。
5. 作文训练(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晴朗天气下的快乐场景。
6. 课堂展示(5分钟)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互动讨论。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篇描绘雨后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以及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诗歌的感知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表达技巧还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境美的理解和表达。
2.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和音乐为辅助,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音乐资料。
2.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雨后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雨后的景象还可能有哪些美丽的事物,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表达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的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8.板书(5分钟)板书诗歌的标题《在天晴了的时候》和作者,以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意境美、语言表达技巧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感知和理解诗歌的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文本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首诗歌。
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全诗分为三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四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敢于创新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毕竟他们年龄还小,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去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会认“炫、怯、曝”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温柔、炫耀、胆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下过雨、天放晴之后你们有没有到郊外、田间去过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在空气中充满的泥土味儿吗?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情怀,去学习一首清新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中国诗坛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他的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后期诗作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
其生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雨后的场景,通过描绘小路上、草地上、小白菊上的雨珠,以及小白菊、凤蝶、小草等的形象,表现了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诗意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美丽和生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后的美丽和生机,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诗意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朗读感悟: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丽和生动。
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情景模拟:模拟雨后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雨后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3.朗读: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丽和生动。
4.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5.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6.情景模拟:模拟雨后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雨后的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小鸟、小鱼、小虫等生物都在这美丽的天气中尽情地欢愉。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他们在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词语的运用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情感的体会和描绘画面。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雨后的天空和小动物们的欢愉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的语音语调。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正确运用。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组词。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曾在雨后见到的美丽景色。
学生互相分享,培养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课文情感的体会。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雨后的景色,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雨后的清新和愉悦。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知,但对雨后的景色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课文中的景色描绘,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观察和欣赏雨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3.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景练习。
4.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观察和欣赏雨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雨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原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雨后的景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原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和词语。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场景,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一个雨后的场景,通过描绘小动物们在大自然中的活动,表现了雨后的美好时光。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画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的生字词较少,难读难写字也较少,便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充满好奇,因此对本文的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诗歌的韵味和描绘画面方面,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后的美好时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后的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雨后的景色。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老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老师适时给予表扬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如:“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雨后景色。
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想象。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后的美好时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秀教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雨后的田间小径是怎样的?你们有没有去感受过?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在天晴了的时候》,体会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会认的字:炫怯曝赤涉晕2.指名分节读诗,读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4.交流、梳理信息。
教师小结。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云……)三、精读,想象画面1.指名读第1小节。
思考:诗人描述的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思考:(凉爽温柔)的小路(生机勃勃)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由自在)的凤蝶儿2.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朗读。
3.师:在天晴了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这些景物,还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学生齐读第3小节,画出景物交流。
(雨后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云开雾散,溪水在微风中漾起美丽的波纹,山中的绿树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闲地飘动。
)4.师:雨后的景色这样美丽,所以诗人才说——(引读第2小节,学生合作读、齐读。
)理解“在天晴了的时候”反复出现的作用。
(使诗歌前后照应,同时召唤人们行动起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抓住动词“赤”“携”“踏”“涉”,体会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快乐和惬意。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四、升华感悟1.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2.学生仿照诗歌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课文小结】诗歌描写了雨后天晴小径上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清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在天晴了的时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汇进行造句和讨论。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描述事件。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关心身边的生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情感和主旨。
2.运用所学词汇进行造句和讨论。
教学难点1.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事件。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信息,丰富课文阅读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引入课文主题,让学生产生兴趣。
2.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在课后回答问题,思考课文中的事件和内涵。
4.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重点解释生字词和难句,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针对课文中涉及的情感和主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6. 词汇运用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汇进行造句,巩固词汇的运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增强了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默写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词组。
2.描述一个自己见过的动物的故事。
3.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
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悠远,作者细腻的心思,巧妙的语言,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上,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仔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戴望舒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查阅作者资料,阅读戴望舒的小诗《雨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畅想,引入新课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色)。
2.雨后你想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3.诗人戴望舒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作者?戴望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雨巷》,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展开畅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正确,句子要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炫耀、污垢、胆怯、曝着阳光、赤着脚、涉过溪流、晕皱。
(2)指名认读词语,提醒“怯”的读音是qiè;“曝”的读音是pù。
(3)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2.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径,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二、交待目标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语法知识;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故事情节;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4.能够识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故事情节;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识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能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复印件;2.教学课件或板书;3.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通过与学生谈话、唱歌或其他形式热身,引起学生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1.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导入课文主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大意。
3.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2.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 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法知识;2.分析课文情节,让学生逐段理解。
5. 总结提问(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总结课文内容;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拓展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与课文相关内容的问题;2.老师组织学生展示答案,并予以点评。
7. 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回顾课堂内容,强调重点;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2.思考并写下对课文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培养,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雨后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体会。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后景象的美,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对于雨后景象的描绘和诗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语言的表达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后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雨后景象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后的景象。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雨后的景象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雨后的景象,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雨后的景象。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雨后景象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见过的最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教学内容《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诗,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
本课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晴朗的天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美,把握其特点。
2. 诗歌情感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入新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美,分享各自的欣赏心得。
5.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欣赏方法和情感体验。
六、板书设计《在天晴了的时候》——徐志摩晴朗的天空美好的生活向往与追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2.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晴朗天空的画面。
3. 摘抄一首自己喜欢的散文诗,与同学分享欣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散文诗《在天晴了的时候》,使学生了解了散文诗的特点,培养了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追求。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今后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寓意深刻的故事《在天晴了的时候》,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情商。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人生道理。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生启示。
4. 教学准备•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复印件•黑板、粉笔、录音机5.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
2.阅读课文:带领学生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蕴义和寓意,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课文赏析: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欣赏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用心和意图。
5.思考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困境和困难,启发学生如何在逆境中取得成长和进步。
6.课堂小结:概括课文的主题和寓意,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习题,体会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二、教学反思在教授《在天晴了的时候》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故事中的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困难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然而,我也发现在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启示时,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passively。
他们更倾向于简单地描述故事内容,而缺乏对故事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
因此,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引导他们发掘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算满意。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人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
本文通过描述雨后天晴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自然爱好。
二、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感悟阅读情感。
2.能够描述雨后的景色,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字背后的情感。
2.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雨后天晴的景色。
四、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运用形象化语言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美好景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1.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他们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是什么样的。
2.请几个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好。
2. 学习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课时1. 讨论1.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更深。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雨后的天晴。
2. 创作1.要求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景色。
2.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化语言的表达方式。
第三课时1. 分享1.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相互欣赏和点评。
2.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课后作业1.用一句话概括《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文章的主题。
2.继续观察大自然,写下自己心目中的另外一个美丽景色的描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上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以强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教案(送全册知识点总结)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
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人物评价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钱理群)【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 chì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辨字组词。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雨后天空放晴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积累和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他们通常会比较感兴趣。
然而,对于一些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课文,他们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引导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课文插图和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中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插图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先整体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我会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经历过雨后的天空放晴?你们觉得那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我会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逐句呈现课文。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
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课文。
3.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主要指导学生读准“曝、晕”等字的读音。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自读自悟。
3.表达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诵读等形式,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尝试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
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人物评价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钱理群)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chì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炫()瓣()曝()慢()
眩()辩()瀑()漫()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尘垢()水珠
()新泥()溪流()阴霾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不再()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试试(),然后一瓣瓣地()。
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白菊的情景。
我是从这些词语品味出来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请你仿照课文写出你曾细心观察过的一种花开放时的情景。
参考答案:
一、炫(炫耀)瓣(花瓣)曝(曝光)慢(缓慢)
眩(眩晕)辩(争辩)瀑(瀑布)漫(漫长)
二、(更加)美丽(洗净)尘垢(抖去)水珠
(啄)新泥(涉过)溪流(推开)阴霾
三、(胆怯)(寒),(暖),(绽透)。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
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悠远,作者细腻的心思,巧妙的语言,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上,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仔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戴望舒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查阅作者资料,阅读戴望舒的小诗《雨巷》。
教学重难点:1.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畅想,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色)。
2.雨后你想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诗人戴望舒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作者?
戴望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雨巷》,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展开畅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正确,句子要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炫耀、污垢、胆怯、曝着阳光、赤着脚、涉过溪流、晕皱。
(2)指名认读词语,提醒“怯”的读音是qiè;“曝”的读音是pù。
(3)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2.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径,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
预设
(1)小径:凉爽又温柔。
(2)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小径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3)小草:新绿。
(4)小草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是生机勃勃的,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指导学生朗读。
(5)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
理解“绽透”(看图片)。
想象小白菊绽放的情景,描述一下。
指导学生边想画面边朗读。
(6)凤蝶儿:自在闲游(看图片指导朗读)。
4.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诗中的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呢?(蚂蚁、小鸟……)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丰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5.孩子们,你们的想象丰富极了,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三节。
(齐读)
6.天晴了的时候,走在小径上,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欣赏美景,陶醉于美景中。
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
四、品味诗句,总结全文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
请你用最美的声音来诵读全诗。
我们随着诗人戴望舒去欣赏了大自然,这个周末,你想去哪里呢?我们可以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试试吧。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如,你看到路边的小草,看到涨了水的小河……
设计意图:美的意境,美的画面,研读之后用美的声音来展现,理解了诗歌,感染了学生的情绪。
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学习仿写,进一步理解诗歌,感受诗的意境美。
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走走泥路温柔看看新阳
小草新绿溪水
小白菊绽透林中
凤蝶儿闲游云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
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现所感受到的美,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感受展现出来,这也是一种理解。
在学到“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时,引导学生去想象小白菊绽放的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小白菊绽放图。
在指导朗读时,学生的声音,语速,甚至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小白菊的绽放。
另外,合理地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的烘托,学生更容易走进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