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隐蔽性断层分布与控藏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合集下载

苏北盆地油气富集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苏北盆地油气富集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范 围, 断裂活动渐趋停止 , 形成一个向东倾斜的坳陷
型 大盆 地 。
强烈 , 如吴堡断裂 、 石港断裂等 ; 早期控 凹断裂进一 步活动。阜宁期统一的大湖盆被解体分割成 1 O多
个箕状 凹陷。凹陷斜坡部位及低 凸起上的阜宁组上 部地层遭受不同程度 的剥蚀。戴南组沉积时期 , 各 箕状凹陷被其周缘的低 凸起 、 凸起或 隆起所分 隔而 呈独立的沉积空间。戴南组沉积由各凹陷深凹部位





20 06芷
现今
c 陷期 坳
始新 世末
b 强烈走滑一断陷期一 湖盆收缩期
古新 世末
a 初始断陷期一 湖盆扩 张期
匕= = == = ]1 [ = = == = = =]2
圈 2 苏北新生代盆地演化示意 图( 据钱基 , 0 ) 2 1 0
1富砂沉 积;. . 2富泥沉积
成藏 ; 区域盖层 阻止油气往上覆层运移 , 下伏储集 层段 为油气 富集 层段 , 其 缺乏 统一 区域 性盖层 的层段 , 局部 盖层 发育与否直接影 响油气 富集程度 ; 沉积体系 的分布控制油气 的分布 和富集地 区。
关键词: 盆地演化; 油气藏 ; 分布; 富集 ; 主控因素; 苏北盆地
团 1 圃 2 团 3
图 1 苏北新生代盆地构造 区划 ( 据郑 肇售 , 8 ) 1 7 9
1断层 ;, 一 2盆地残留边界 ;一 3二级构造单元边界
泰州组与赤山组间角度不整合关系命名 的“ 仪征上 升” 运动开始 , 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 3 个阶段 ( 2 。 图 )
11 断陷期 ( 2—E厂 . K t ) L
中图分类号 : E 2 . T l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4 4 20 )4— 2 1— 8 10 6 7 (0 6 0 0 4 0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认识与稳产建议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认识与稳产建议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 第41卷第2期2021年 2月· 100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认识与稳产建议王继平1,2 张城玮3 李建阳4 李娅1,2 李小锋1,2 刘平1,2 陆佳春5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气田开发事业部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开发分公司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天然气储量规模和年产气量目前都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进一步延长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稳产时间、提高气藏采收率,总结了该气田致密砂岩气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地质与气藏工程认识,梳理了影响气田持续稳产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下一步的开发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有效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含气性等都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并且局部气水关系复杂;②不同区域气井产量、累计产气量、产量递减率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气藏采收率受储层品质和开发井网的影响大;③优质储层储量动用程度高、储量劣质化趋势明显、剩余储量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稳产难度大;④为了实现该气田的长期稳产,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强非均质性的特征,需要进一步推广“基础井组+基础井网+差异化加密”的井网部署策略,持续推进动/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和混合井型部署技术,运用老井查层补孔、侧钻水平井及重复改造等手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配合地质工程一体化改造工艺技术提升储层改造的有效性,采用智能化和水平井高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提升气田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且尽早推广“负压”开采技术,以恢复濒临废弃井的生产能力;⑤寻求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是实现致密气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集层特征;开发指标;剩余储量;挖潜对策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1.02.012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s and stable-production proposals WANG Jiping1,2, ZHANG Chengwei3, LI Jianyang4, LI Ya1,2, LI Xiaofeng1,2, LIU Ping1,2, LU Jiachun5(1.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2.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3.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0249, China;4. Development Department,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5. Sulige Gas Field Development Branch,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Natural Gas Industry, vol.41, No.2, p.100-110, 2/25/2021.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 The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ranks the first in China in terms of reserve scale and annual gas produc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order to further extend the stable production time and enhance the recovery factor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and 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 understandings ob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is gas field, sor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mpacting its sustainable stable production,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is field.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the effective sand body scal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nd gas bearing property are strongly heterogeneous and the lo-cal gas–water relationship is complex in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of the Sulige Gas Field. Seco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gas well production, ac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and decline r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covery factor of the gas reservoirs is af-fected more by reservoir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well pattern. Third, the reserve producing degree of good-quality reservoirs is high, the tendency of poor-quality reserves is obvious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remaining reserves is serious, which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sta-bilization difficulty in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of the Sulige Gas Field. Fourth, in order to realize sustainable stable production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considering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t is recommended to popu-larize the well pattern deployment strategy of "basic well group + basic well pattern + differential infilling" further, continuously improve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technology and mixed well deployment technology with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is, apply layer reviewing and reperforating of old wells, horizontal well sidetracking and re-stimulation to improve the reserve producing degree, adopt the 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ed stimul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make use of intelligent and efficient drainage gas recovery technology by horizontal well to improve the fine management level of gas field, and popularize the "negative press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cover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wells on the verge of abandonment. Fifth, seeking for the necessary fiscal and tax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tight gas resources. Keywords: Ordos Basin; Sulige Gas Field;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indexes; Remaining re-serves; Potential tapping countermeasures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5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气田稳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编号:2016E-0509)。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沉积模式研究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沉积模式研究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沉积模式研究刘金华;吴立峰;乔力;孙秀会;孙晓庆【摘要】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又称准同生变形构造,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沉积模式等的研究对油气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多个油田的岩芯观察中发现了同生微断层、液化岩脉、液化扭曲变形、砂枕构造、自碎角砾岩等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并分析了形成各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不同应力环境和特征.通过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平面分布规律分析,认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随着边界断层真②断层和汉留断层断层面倾角变大出现的频率越高,发育程度越强烈,因而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发育频率与高邮凹陷深凹带的边界断层的坡度有关,变形构造的产生和分布受到古地形的控制.并且该类变形构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始储层的物性和连通性.通过参考国内外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成因模式,提出了研究区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沉积模式,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于边界断层形成的斜坡区附近,从剖面上可以分为上部浅水区、中部斜坡区和下部深水区三个区带.【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5【总页数】7页(P1019-1025)【关键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微断层;液化变形;沉积模式;高邮凹陷;苏北盆地【作者】刘金华;吴立峰;乔力;孙秀会;孙晓庆【作者单位】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12;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12;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12;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12;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12【正文语种】中文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又称准同生变形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之前由于差异压实、液化、滑移、滑塌等形成的变形构造。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常由强烈的外力触发引起,这些外力除了地震以外,还包括火山活动、海啸、风暴、重力滑坡或滑塌等。

作为一种常见的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最早的相关研究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曾出现过软岩石变形、沉积物变形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等多种称呼,并且早期研究多停留于理论研究或者简单分类等研究层面(Lowe,1975;曾允孚等,1986;赵澄林等,1988;Wheeler,2002)。

[2017年整理]苏北盆地区域概况

[2017年整理]苏北盆地区域概况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是古近系阜宁组( E1f ) 碎屑岩沉降深度最大的一个凹陷。

阜一段和阜三段砂岩是该凹陷油气勘探的主力储层。

由于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深埋的阜宁组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 储层变得致密, 有效储集空间主要由次生孔隙组成,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 如何在致密储层中寻找次生高孔隙发育带和可能的岩性圈闭, 已成为当前在高邮凹陷阜宁组中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的难点与突破点。

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储层孔隙发育与分布研究的基础[ 1] 。

成岩作用是一个复杂过程, 它可能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律可循, 而且在一个沉积体系中的作用常常是不均匀的, 但总的成岩变化趋势是使岩石的组合方式向着成分和组构更加稳定和平衡的方向发展[ 2] 。

为此, 沉积岩( 物) 在整个成岩作用阶段会发生一系列矿物成分上的变化和岩石组构上的调整。

储层的成岩变化直接控制着孔隙的存在、形成、发展和变化。

压实作用造成孔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南缘( 图 1) , 东西长约 100 km, 南北宽约 20 ~ 32 km, 面积 2 670 km2。

中、新生界沉积厚度达到 7 km, 是苏北盆地沉降最大的一个凹陷。

隙减少, 胶结作用使孔隙被充填, 而溶解作用又会扩大孔隙[ 3] 。

这些作用在成岩过程中反复多次进行, 并受埋藏深度、成岩温度、地层压力、地质年代、岩石的原始成分和组构, 以及油气水的运移和构造断裂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4] 。

因此, 在综合上述地质参数条件下进行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成岩相研究与区带的划分, 合理解释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和有利孔隙发育区带, 为进一步寻找阜宁组中地层岩性油气藏提供储层地质依据。

高邮凹陷是在晚白垩世仪征运动和古新世末期吴堡运动期间, 由于断块差异沉降而形成的一个自南向北依次为南部断阶带、中央深洼带、北部斜坡带箕状断陷湖盆。

高邮凹陷古近系地层自下而上为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和盐城组。

其中阜宁组与下伏泰州组呈假整合- 整合接触, 与上覆戴南组呈假整合接触, 根据大套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分为 4 段( 表1 ) 。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有利区评价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有利区评价
tion, the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distributed between 62% - 65%, mainly composed with quartz, calcite and
dolomite. The free hydrocarbon content ( S 1 ) showed a range of 0.1 - 2.7 mg / g,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54
岩和泥灰岩油藏最有利区,东斜坡是寻找凝灰岩夹层型页岩油藏有利区。
关键词:页岩油;形成条件;裂缝;阜宁组二段;古近系;溱潼凹陷;苏北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16 文献标识码:A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oil and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second
main reservoir spaces. For the laminar marls and silty mudstones, micro⁃fractures were well developed, which
controlle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From the third to the fifth section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Funing Forma⁃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 234·
http:∥www.sysydz.net
第 43 卷
页岩油是指有效生烃泥页岩层系内的液态石
个油田;发育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阜四段和上白
岩;顶部发育厚层深灰色泥岩( 图 2) 。 有机质丰度
探前景

苏北盆地断层封堵类型及定量评价

苏北盆地断层封堵类型及定量评价
r s r is Ba e he a al ss o lr s r o r a d c r c e itc o a ts a a a s t t p s ofe — e e vo r . s d on t n y i foi e e v i n ha a t rs i ff ul e ld t e ,4 y e s
m u t— on r c i ns o a l s a n a l e lng Oi e e v is a e m a n y c lic t ola to f f u t pa s ge a d f u t s a i . l s r or r r i l om p e a t bl c l x f ul o k
l y r( y ),m i e s a o e f s nd t e a m u t ne o a r ( y a e t pe A x d e lm d o a s on nd ds o f l ye s t pe B), tme m a c e ln i th s aig mo de( y e C),a rncpa t e s s ai o e ( ypeD) Typ tp nd p i i ls r s e lng m d t . e B,C,a a e f r he l s iid by nd D r u t rc a sfe f r i g m e h nim n o t oli g f c o s o e ln o m n c a s a d c n r ln a t r fs a i g. Ac o d ng t he a v c r i o t bo e,4 pa a t r o r li g r me e sc nt o ln
s n il e l g m o e r e eo e n t i a e ,whc n ld u tj its a o eo a d a d mu e ta s ai d sa e d v lp d i h sp p r n ih i cu e b t o n e lm d fs n n d

苏北盆地区域概况

苏北盆地区域概况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是古近系阜宁组( E1f ) 碎屑岩沉降深度最大的一个凹陷。

阜一段和阜三段砂岩是该凹陷油气勘探的主力储层。

由于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深埋的阜宁组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 储层变得致密, 有效储集空间主要由次生孔隙组成,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 如何在致密储层中寻找次生高孔隙发育带和可能的岩性圈闭, 已成为当前在高邮凹陷阜宁组中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的难点与突破点。

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储层孔隙发育与分布研究的基础[ 1] 。

成岩作用是一个复杂过程, 它可能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律可循, 而且在一个沉积体系中的作用常常是不均匀的, 但总的成岩变化趋势是使岩石的组合方式向着成分和组构更加稳定和平衡的方向发展[ 2] 。

为此, 沉积岩( 物) 在整个成岩作用阶段会发生一系列矿物成分上的变化和岩石组构上的调整。

储层的成岩变化直接控制着孔隙的存在、形成、发展和变化。

压实作用造成孔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南缘( 图 1) , 东西长约 100 km, 南北宽约 20 ~ 32 km, 面积 2 670 km2。

中、新生界沉积厚度达到 7 km, 是苏北盆地沉降最大的一个凹陷。

隙减少, 胶结作用使孔隙被充填, 而溶解作用又会扩大孔隙[ 3] 。

这些作用在成岩过程中反复多次进行, 并受埋藏深度、成岩温度、地层压力、地质年代、岩石的原始成分和组构, 以及油气水的运移和构造断裂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4] 。

因此, 在综合上述地质参数条件下进行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成岩相研究与区带的划分, 合理解释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和有利孔隙发育区带, 为进一步寻找阜宁组中地层岩性油气藏提供储层地质依据。

高邮凹陷是在晚白垩世仪征运动和古新世末期吴堡运动期间, 由于断块差异沉降而形成的一个自南向北依次为南部断阶带、中央深洼带、北部斜坡带箕状断陷湖盆。

高邮凹陷古近系地层自下而上为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和盐城组。

其中阜宁组与下伏泰州组呈假整合- 整合接触, 与上覆戴南组呈假整合接触, 根据大套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分为 4 段( 表1 ) 。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

7 3 共 个三级层序和 8 个体系域,建立 了凹陷西部具断裂坡折 带和 凹陷东部无明显坡折带两种不同的层序地层样式 。分
析 了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控 制因素 , 通过建立戴南组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 区评价标准 , 结合凹陷主要勘探地
区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油源、 储盖配套和保存等条件的分析研究 , 评价 出 I 有利勘探区 2 ( 类 个 联盟庄一 马家嘴地 区、 邵 伯一真武地 区) Ⅱ类较有利勘探 区 3 ( , 个 永安一富 民西地区 、黄珏西地 区、周庄一 陈堡地 区) 。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学 ;沉积相 ;隐蔽圈闭 ;油气勘探 ;戴南组 ;高 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中图分类号 :TE 1 .2 l2 3 文献标识码 :A
三维地 震资料 、 5 余 I井的 测井 曲线分 析 、1 l 10 Z l 2I典型 Z
对应于戴一段中上部 ,层序的下部边界主要依据 测井 资料识 别 ,地 层厚度 为 0 5m。该 层序 发育 低 ~3 0 位和 湖侵 两个 体 系域 ,其 中低 位 体系域 岩性 为 浅灰 色 砂岩 夹浅灰 色泥岩 , 侵体 系域即五 高导 泥岩 段 , 湖 岩性 为黑 色高导 泥岩 夹浅 灰色砂 岩 。
高邮 凹陷 为苏北 盆 地 内一 典 型 的南断 北超 箕状 凹 其 勘探程 度很 高 ,寻找构 造油 气藏 的难度 很大 。 陷, 勘探 面积为 4 6k 10 m ( 1 。凹陷内 自下而上发 育 图 )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为高勘探程度盆地的油气
白垩 系赤 山组 、 州组 及 古近 系一 新近 系阜 宁组 、 南 深化勘 探 、特 别是 隐蔽油 气藏 勘探 提供 了一 种 新的思 泰 戴 组 、 垛组 、 三 盐城组 和第 四 系东 台组 , 最大 埋深为 6 0 路和方 法 。高邮 凹陷戴南 组在 吴堡 运 动后起 伏 不平 的 00 多米…。 南组是 高邮 凹陷一 套重要 的勘 探层 系 ,目前 古地 形背景 上 , 戴 以早期 充填 、 中后 期 超覆 的形式 , 由深 凹逐 渐 向斜坡 推进 形成 水进 序列【, 2 在地 震 、 井等 资 】 测 料上 含有 丰富 的 层序地 层信 息 ,为高 邮 凹陷开 展 层序 地 层研究 的首 选 层系 ,对在 凹陷内开 展 隐蔽油 气藏 研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段宏亮;孙雅雄;杨保良【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24(46)3【摘要】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重点区带和层系,已部署实施的8口页岩油水平井的成功,证实其具有非常大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针对该层段页岩油井产能存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楚等难点问题,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对阜二段地质特征和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研究。

高邮凹陷阜二段泥页岩以长英质—黏土质混积岩和长英质—灰质/白云质混积岩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自下向上有机质类型由腐殖型向腐泥型逐渐转变,有机质丰度总体由低逐渐增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

综合岩相、生油性、含油性、储集性、可压性等多因素评价可知,高邮凹陷阜二段共发育Ⅴ-4~Ⅴ-9、Ⅳ-2~Ⅳ-7小层和Ⅱ~Ⅲ亚段三套勘探有利层段。

阜二段页岩油富集具体表现为:①有利岩相组合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其中混积岩夹白云石条带是有利的源—储配置组合,页岩油产能高;②复杂的孔缝系统是页岩油富集的核心,层理缝和裂缝是页岩油流动的主要通道,有效沟通基质孔隙,提高页岩油导流能力;③较高的成熟度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油高产稳产的关键,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8%~0.9%时滞留油含量相对较高,远离长期活动性断层的井游离烃含量(S1)相对较高。

【总页数】10页(P441-450)【作者】段宏亮;孙雅雄;杨保良【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北港次洼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2.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成藏条件分析3.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与勘探重大突破4.陆相页岩游离油定量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为例5.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花页1井古近系阜宁组裂缝脉体流体演化及其对页岩油充注过程的指示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北盆地地震地质分析与构造演化

苏北盆地地震地质分析与构造演化

黄 任和 真武 地区 及高 邮 凹 陷 的综 合 的三 组 数据 最佳 拟 合 的 2 值 在 ∀ ΛΒ 附近 , 与 ! 记口) ( 2 的
产 少却Ε初价夕 :厂 了了了)∀’Ε, 沪
·
Ε 尸、
Ε Ε , Ε Ε Ε , ·
,
Ε
江 , Κ
…节
习 …厂
、Ε 书
…%… Κ%%

琢 /2#即 苏北 盆地 的构 造 格局和 剖 面位
率 与深 度 的关 系 , 满 足 ?% ≅式 , ?Β ≅剖面 上地 层 有统 一 的时 间深 度关 系 , 满 足 ?Μ≅ 式 , 且在 地 质历
史 时间 内不变 , ?Α ≅没有考 虑古 水深 与古侵 蚀 的影 响 。 由于这 些假 定 , 用 ?Λ ≅式有 一定 局 限性 , 例
如岩 性 的横 向变化 , 很难 找到统 一 的时 一深关 系 , 这 时可沿 剖 面 适 当改 变 ?Λ ≅式 中 的常 数 / ∀ 9∀
一 、 地震地质史分析方法
地展 地质 史分 析是 在 单井 的地 质史 分析 方法 基 础上 , 结合 地展 反射 界 面的 回声 时 间 ‘ 与
2 深度 − 的关 系〔#∃ .∃ , / 01
0 ,
3
43
〕和地 层孔 隙率 与深度 的 关系 〔#∃
%∗
,
5 67 8 9 : , ;3
3
/
6
公3
〕直
泥岩 的孔 除率 与深度 的关 系为 ∋
单 公 为 位 里 。( − ) 9 ” Α · Ο∃ Φ9Θ 3 ! · ‘! “ 名 ,
(− ) 3
>
Ο9 Α Φ & 3
3 一 。· ‘Α Β

苏北盆地油藏类型与成因机制探讨

苏北盆地油藏类型与成因机制探讨

性为 互层 状砂 泥岩 , 砂岩 厚度 为 15~1 泥 岩 厚 . 2m; 度为 2~4 可 有 效分 隔不 同砂 体 。油 气 富集 于 . m, 6
断块体“ 屋脊 ” 圈闭层状砂体 中, 单油砂体呈边水特 征 , 油砂体油水界 面一致 , 各 整个 油藏具有底水 特
气聚集成藏 。其 中, 下构造层仅见断鼻、 断块油藏 ,
戴 南组一 三 垛组 中构 造 层 ( — E S , 缩 拗 陷体 E d 。) 萎
制 的 新 近 系 盐 城 组一 东 台 组 上 构 造 层 ( y N ~ Q ) 。其 中 , d J 下构 造层 有 3套 优 质源 岩 , 形成 3套
地烃 源岩条 件成 熟 、 资源 丰 度 高 、 气 田规 模 大 、 油 类 型多 样 的油气 藏成 藏特 征差异 较 大 j 。
收稿 臼期 :0 1 0 — 5 21— 5 0 。
作者 简介 : 刘玉瑞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男, 从事油气勘探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 。联系 电话 :0 1 )7 6 1 2 E m i Lur i e. 一. ( 5 4 8 7 14 , - a :i @ o o“ ㈨。 l y e 基金项 目: 中国 油化工集 团科技项 目“ 苏北盆地隐蔽性断层分 布与控藏条件研究” P 9 1 ) (O07 。
1 ) b。
1 油藏类型及其发育特征
1 1 油 藏类 型 .
层状 砂岩 统 一油水 系统 油藏
该 类 油藏储 层 岩
苏 北 盆地 烃 源 岩 成熟 度 都 偏低 , 生成 油 气 主要 以低 熟 油和成 熟 油为 主 , 高熟 油 气 。 由于 构造 无 破碎 , 致 断块体 碎 小 , 导 四级 、 五级 圈 闭直 接 控制 油

苏北探区火山岩油气藏类型研究

苏北探区火山岩油气藏类型研究
性 保 持好 , 山机 构 较 完 整 , 山 岩分 布横 向变 化 火 火
气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l 生 、 、 匹配 特 征 储 盖
研究 区火 山岩 主要 分 布于 古近 系 三垛 组 , 宁 阜 组阜 一段 、 阜二 段 、 三段 。火 山岩 油藏均 沿断 裂分 阜 布, 断裂 为油 气提供 了较好 的运 移通 道 ] 。古 近 系 阜 宁组阜二 段 、 州组泰 二段 为本 区主力 烃源 岩 , 泰 沉 积 中心 暗 色泥 岩 厚 度 大 于 10m. 中等一好 的烃 0 为 源 岩 ( 1 。对 于三 垛 组火 山岩 储 集层 , 表 ) 油气 沿 断 层 向上运 移至 三垛 组 聚集 , 成 下生 上储 的生储 组 形 合 。阜 一 段火 山 岩介 于 2套 主力 烃 源岩 之 间 , 具有 较 好 的生 储 匹 配关 系 ,较 易 聚 集 油 气 。贯穿 三垛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修 回 日期 :0 1 0 — 2 2 1- 63 ; 2 1 - 8 0
力 烃 源岩 . 即阜 宁组 二段 和 泰州 组二 段 。泰州 组 二
段 灰 黑 色泥 岩 厚 度约 为 10m. 2 总有 机 碳 为 1 %~ . O
基 金 项 目 : 国 石油 浙 江 油 田分 公 司 “ 北 探 区火 成 岩 及 岩 性 油 气 藏 研 究 与井 位论 证 研 究 ” 目 ( 号 :0 2 ) 助 。 中 苏 项 编 19 5 资
岩 的接 触 关 系 , 时 对 该 区火 山岩 成 藏 模 式进 行 了研 究 , 结 了 6种 类 型 的 火 山岩 油 气 藏 成 藏 模 式 , 括 同 总 包
烃 源岩 与 火 山 岩 间接 接 触 型 、 源 岩 与 火 山 岩 直接 接 触 型 、 山岩 被 烃 源岩 包 裹 型 、 源 岩 与 火 山岩 上 下 烃 火 烃

复杂小断块油藏滚动评价方法及实践

复杂小断块油藏滚动评价方法及实践

图2 斜坡带油气藏滚动评 价流程图
因机制 的研 究来 认识构造模式 ;四是要通过成藏机制和油藏综合评价 来研究油气 富集 区。复 杂断裂带油藏 滚动评价的关键技术是断层识别 和组合 以及储层产 能评价技术 ( ) 图1 。
图 1 复 杂 断 裂 带 油 气 藏 滚 动 评 价 流 程 图
高 ,监 测预报 、震灾 预防和 紧急救援 三大 工作体 系建设取 得重要 进 展。尤其是 “ 十五”期间 ,我国防震减灾能 力建设取 得长足进步 。但 是 ,我国防震减灾能力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主要 表现在 :全 国地 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 ,科技实力有待提升 , 地震 观测所 获得 的信息量 远未满 足需求 ,绝 大多数破 坏性地 震尚不 能做 出准确 的预 报 ;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不足 , 农村基本不 设防 ,多数城市
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很 高 , 震减灾 教育滞后 , 防 公众 防震减 灾素 质不 高 ,6 级 及 以上级 地 震往 往造 成 较大 人员 伤亡 和财 产 损 . 0 失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地震 事件 的灾害预警 、指挥部署 、社会动员和 信息收集发布等工作机制需进一步 完善 ;防震减灾投 入总体 不足 ,缺 乏对企业及个人等社会资金 的引导 ,尚未 从根 本上解 决投入渠道单一
7 结 语
根据城 市规模 和地 震危 险性城 市抗震 防灾规 划划 分三类 编制模 式 ,即甲类模式 :位 于地震 烈度七 度及 以上地 区的大城 市 ;乙类模 式 :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 区的大城 市 ;丙类模式 :其它城 市规划编制工作区根据城区重要性和灾害规模 效应 。
对城市的不 同规 划和发 展区域 划分一类至四类工作区 ,制定不 同 的抗震防灾评价及规 划编制 要求 ,这也 与城市的规划发展总体思想相 致, 市的重点规 划建设与发展 区域也是 防灾规划 的重点 , 需要 ,城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周宋油区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周宋油区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2
断裂带在燕山期主要表现为逆冲推覆作用,而在 喜马拉雅期主要表现为走滑作用。
3
断裂带构造样式复杂,包括断阶、断堑、逆冲断 层、走滑断层等。
吴堡断裂带沉积特征
01
02
03
吴堡断裂带周宋油区具 有多种沉积类型,包括 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
相。
主要沉积时期为中生代 和新生代,其中中生代 以陆相沉积为主,新生 代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
储层沉积特征
吴堡断裂带的储层以砂岩和 灰岩为主,具有较好的物性 和储渗性能。该地区的沉积 环境以湖泊和三角洲为主, 砂岩和灰岩的分布受沉积环 境的影响较大。
油气运移和聚集 规律
吴堡断裂带是油气运移的重 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油气 聚集的重要场所。在断裂带 的上升盘一侧,油气容易聚 集形成油气藏;而在下降盘 一侧,油气则容易运移形成 运移通道。
多学科交叉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更多的学科领域,如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石油工程等,以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 研究。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文献名称: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周宋油区构造 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THANKS
沉积为主。
各沉积时期具有不同的 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 对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具
有重要影响。
03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油气 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模式概念及研究现状
油气成藏模式概念
油气成藏模式是指油气在地下运移、聚集、保存及分布的规律及其相应的地层、构造、岩性、流体等 特征的综合体现。
研究现状
近年来,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目前,油气 成藏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特征、储层沉积特征、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等 方面。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层沉积特征的主干断层(川 级断裂),在平面上断裂走向大都以北东东向为主,少部分为北
东向。主干断层断距1000〜2000m,剖面上表现为同沉积断层,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 段,甚至泰一段。沿主干断层往往发育一系列同向北掉的次级正断层,断距小于500m,形
成阶状结构,局部断层断距在40〜200m,断层垂直断距在平面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
断陷东部狭窄,边界断裂活动强,火山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拉伸绝对量小,以二阶断阶结 构为主,随重力蠕动滑移,形成向边界断层方向迁移的边缘地堑和反向调节断层。
仪征运动、吴堡运动、三垛运动这三次新生代以来的主要构造运动控制着整个凹陷从断 陷形成、发展、消亡及向坳陷转化的全部过程,并构成了三个次一级的断坳转化过程,将新
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
一、区域构造特征
榛潼凹陷位于江苏省中部的苏北盆地,行政区划属江苏省姜堰市、泰州市、兴化市、东
台市、江都市的部分地区。构造上属于苏北〜南黄海盆地东台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三
级构造单元),位于东台坳陷区吴堡低凸起与泰州凸起之间,整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图1-1-1)。
北以吴堡〜博镇断裂为界,东南部与泰州凸起以断层相接,西连江都隆起,东接梁垛低凸起,
吴堡事件导致阜四段上部地层在大部分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其残留厚度在不同地区有 较大的差别。
表1-1-2溱潼凹陷地层简表
注:心武,士葩辉録岩■亠歳匸业油就△.见油(气)亂示
阜二段(Ef2)在榛潼凹陷中,与阜一段上部均为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呈连续沉积,为一完
整的暗色泥岩沉积层,以灰黑色、黑色泥岩为主, 中下部夹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 岩、油页岩及灰白色粉细砂岩, 属半深湖-深湖相沉积。 西部的金湖凹陷大部分地区除了阜 二段上部的“脖子-七尖峰”外,多或少有砂岩或生物灰岩沉积,厚度为0〜350m。

《苏北盆地中深层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与定量评价》国际先进

《苏北盆地中深层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与定量评价》国际先进
1 4 0 4 0 t , 应用 效果 见表 7 。
表 7 低 渗 特 低 渗 区块 应 用 效 果
( 2 ) 现 场成 功应用 表 明该 体 系可满 足 1 0 0~1 8 0 ℃井 的施 工要求 , 耐高温、 高剪 切 , 延迟交联时间( 1

5 ai r n ) 可控 , 可 满 足 不 同井 深 的延 迟 交 联 需 求 。
p a n: s t i mu l a t i o n c h a l l e n g e s i n a d e e p,n a t u r a l l y f r a c t u r e d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C ] . S P E一7 7 6 7 8一MS , 2 0 0 2 .
简单 , 效果 明显 , 值 得在 江苏油 田致 密砂岩及 深层 泥 页岩储 层 推广应用 , 并在 实践 中进一 步完善 。
参考文献 :
[ 1 ] We i j e r s i . T h e i f r s t 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e n t c a m p a i g n c o n d u c t e d i n J a —

9.
( 编辑

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北 盆 地 中深 层低 渗透 储 层成 因机 理 与定 量评 价 》 国际 先进

8 0・
复杂油气藏

朱夏院士简介

朱夏院士简介

朱夏院士简介㊀㊀朱夏(1920 1990),字小可,浙江嘉兴人㊂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㊁五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沉积学特别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学家,诗人[1]㊂朱夏先生幼承家学,谙古诗词㊂1940年从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数年后,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深造㊂解放初期,毅然终止学业偕妻儿回到祖国[2]㊂1951年至1955年,从事多项固体矿产有关工作,有‘中国的金“等多本著译作问世㊂1955年,主动请缨参加石油普查工作,历任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大队总工程师,为这两个盆地以后的石油发现做了前期工作㊂1959年,转战松辽盆地,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㊂之后任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规划油气勘探部署,对南方油气地质进行调查研究㊂1962年至1975年,任地质部华东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进行区域地质矿产的广泛研究,发表了‘我国中新生界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特征及有关问题“等总结性论文,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㊂在因文化大革命深受不公正待遇时,朱夏先生仍积极探索,抱病翻译了‘板块构造的岩石记录与历史实例“等著作和文章,率先推动了板块构造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研究㊂1975年至1983年,任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工程师,发表多篇论文,对中国油气盆地做了系统论述,为石油普查工作部署和苏北盆地勘探提出了重要建议,还就黄金地质工作的开展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宝贵建议㊂在此期间,参加筹建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并主持盆地研究室的研究工作㊂主编出版‘中国中㊁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㊂他主编的‘中国沉积盆地“一书英文版在荷兰出版,为‘世界沉积盆地丛书“的首卷㊂朱夏先生的学术思想㊁重要学术见解反映在‘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一书中,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影响㊂1983年起,任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对东海油气勘探提出了重要建议㊂在同济大学任兼职教授,指导博士生进行 中国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的研究㊂他作为‘石油实验地质“的主编,积极鼓励年轻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力量㊂朱夏教授学风严谨,思路广阔,见解精辟,主张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多旋回地球动力学分析方法论,以印支期为界,划分新全球构造阶段和古全球构造阶段,并对锋线㊁变格运动㊁特提斯演化㊁转换断层㊁构造和油气演化多有深刻的见解和论述,所提出的盆地分析研究 3T-4S-4M 的程式,也为石油地质界所熟知㊂朱夏先生多年来一直强调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紧密结合,实验分析与地质应用的紧密结合,海洋和陆地研究的紧密结合,十分重视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㊂他抱病参加的最后一项学术活动是在无锡举行的 国家科技攻关碳酸盐岩课题会 ㊂虽身患重病,先生仍以诗言志: 老去原知步履艰,江山未许此身闲㊂传薪献曝心犹壮,烈士何尝有暮年㊂ [3]朱夏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参考文献:[1]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朱夏[EB/OL].(2002-12-23)[2020-07-22].http://www.shtong.gov.cn/dfz_web/DFZ/Info?idnode=55434&tableName=userobject1a&id=41610.[2]㊀刘光鼎.朱夏教授周年祭[J].上海地质,1992(1):1-4.[3]㊀朱夏.朱夏诗词选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朱㊀铉)。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阜宁组烃源岩研究与成藏模式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阜宁组烃源岩研究与成藏模式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阜宁组烃源岩研究与成藏模式纪亚琴;刘义梅;冯武军【摘要】The studies of source rocks from the Funing Formation in the Yancheng Sag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Basin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2nd member of the Funing Formation is most favorable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aturity parameters analyses and structural diagram of seismic reflection on the top of the 2nd member of the Fu-ning Formation have shown the maturity and expulsion ranges of source rocks in the Funing Formation. Mean-while, through the studies of relevant reservoirs,it has been stated briefly that the bottom sand bodies of the 3rd memberof the Funing Formation are most favorabl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which generate from the 2nd member of the Funing Formation. 2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may exist in the Yancheng Sag, inclu-ding “bottom source and top reservoir”and “top source and bottom reservoir”. Deep sags near to big faults are the most favorable target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通过对苏北盆地盐城凹陷阜宁组烃源岩研究,确定阜二段为盐城凹陷最有利烃源岩,结合多项成熟度指标分析及阜二段顶部地震反射层构造图,明确了区内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生排烃范围,同时结合相关储层横向、纵向上的研究,指出阜三段下部砂体是阜二段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系,并认为盐城凹陷可能存在“下生上储”型和“上生下储”型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最后指出靠近大断裂的深凹带是盐城凹陷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华北油田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华北油田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62023年5月下 第10期 总第406期能源科技| TECHNOLOGY ENERGY在内蒙古西部,华北油田接手河套新区后创造“1年勘探突破、3年规模建产、4年连续发现”的中国石油新盆地高效勘探范例;在山西,建成国内首个年地面抽采能力超 20 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并向30亿立方米进军;在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已完钻2口井,有力推进首都创建绿色供热体系建设。

一个个亮眼成绩的取得,与华北油田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息息相关。

磨砺科技利剑 夯实发展底盘河北保定清苑绿油油的麦田间,十余口井正全速钻进,今年已累计完钻23 口井,多口井试油获高产油流,呈现出保定凹陷清苑构造带东营组浅层富集油区的喜人勘探场面。

曾经的勘探“禁区”成为公司优质资源接替区,多年研究这一探区的勘探开发研究院冀中中部地质研究所所长李晓燕认为:“不断创新是保定凹陷地块突破的关键”。

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0余年,虽然油气资源潜力依然巨大,但资源品质进一步劣质化、深层化、复杂化,勘探开发目标的隐蔽程度、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实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突破新成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创新。

“十三五”以来,华北油田进一步创新发展了4项理论新认识,完善了16项关键配套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创新成果。

其中,断陷盆地隐蔽型潜山成藏理论技术、富油区带整体再评价技术、深斜井精细智能分层注水技术、高阶煤煤层气疏导式工程改造等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2022年华北油田巴彦河套新区发现了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单体整装油藏,冀中保定凹陷清苑斜坡发现优质资源接替区,煤层气日产气量突破600万立方米,储气库单日最高应急调峰能力达2400万立方米。

今年,华北油田科研系统围绕“6131”能源布局,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领域,全力攻坚当前面临的深井钻完井、低渗油藏效益动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其中,科研人员深入分析武清凹陷油气运聚规律等,部署钻探的风险探井泗探 1X 井获高产油流,实现武清凹陷勘探重要突破;兴华1区块百万吨产能建设工程钻井任务完成九成以上,兴华 11 区块开发先导试验进入现场实施阶段,计划钻井 18 口,完钻 3 口,正钻6口;以“压舱石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老油藏精细精准挖潜、分级分类治理,至5月中旬完成油水井措施 300 余口,“压舱石工程”区块日产油上升232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王来斌,徐怀民.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进展[J]. 新疆石油学院学 报,2003,15( 1) : 11 - 15.
( 编辑 曹征远)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
《苏 北 盆 地 隐 蔽 性 断 层 分 布 与 控 藏 研 究 》达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成果在江苏油田广泛应用,截至 2011 年底,累计新增探明储量1 176 × 104 t; 同时,储备了一批有利的圈 闭,拓展了苏北盆地的勘探领域。
( 徐 铭)
[4] 刘启东,李储华,卢黎霞. 高邮凹陷断层封闭性研究[J]. 石油 天然气学报,2010,32( 02) : 58 - 61.
[5] 张吉,张烈辉,杨辉廷,等. 断层封闭机理及其封闭性识别方法 [J]. 河南石油,2003,17( 3) : 7 - 9.
[6] 鲁兵,丁文龙,刘忠,等. 断层封闭性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 报,1998,17( 3) : 75 - 80.
陷断层封闭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影响因素之 间具有互补性,一种影响因素向有利于断层封闭性 的方向变化时,能够补偿另一种因素向不利方向变 化引起的影响。
( 2) 建立了两组 “双因素互补法” 断层封闭性 的评价标准,即断层断距、砂岩百分含量及断层活 动期、砂岩百分含量的 “双因素互补法” 断层封 闭性评价标准。“双因素互补法” 断层封闭性评价 方法在高邮凹陷的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应用。
对 S59 北断层来看,断距为 80m,经计算得到能 够封挡的砂岩百分含量为 21% ,而实际的砂岩百分 含量为 25% ,需要继续分析断层活动期、砂岩百分 含量与断层封闭性的关系。从活动期来看,该断层 为吴堡期活动,属于早期断层,按照早期断层的评价 标准,当断层小于 26% 时断层能够完全封闭。而 S59 北断层对置盘砂地比为 25% ,小于早期断层的 封闭界限,封闭性好。
参考文献:
[1] 刘玉瑞,王建. 苏北盆地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及技术[J]. 江苏 地质,2003,27( 4) : 193 - 198.
[2] 吕 延 防,付 广. 断 层 封 闭 性 研 究[M]. 北 京: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2002.
[3] 赵密福,信荃麟,李亚辉,等.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进展[J]. 新疆 石油地质,2001,22( 3) : 258 - 261.
2012 年 4 月 24 日,《苏北盆地隐蔽性断层分布与控藏研究》在京通过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本项目通过隐蔽性断块油气藏解剖研究、隐蔽性断层发育机制及成因研究、隐蔽性断层控藏条件研究、 隐蔽性断块勘探潜力分析及有利圈闭预测,以及隐蔽断块目标识别、评价与优选。取得 3 点技术创新: 一是 首次提出了苏北盆地发育基底断层复活型、构造变换型和边界断层派生型三种成因机制的隐蔽性断层,系统 总结出隐蔽性断层形成圈闭的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二是指出断层活动期、断面应力和对置盘砂地比是控 制隐蔽性断块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三是建立了以地质精细解剖、断裂体系模式为指导,地震相干体、调谐 频率体等属性技术组合以及侵入岩区断层判别方法相结合的隐蔽性断层综合识别技术。
实钻后 S59 块获高产油流,证实了双因素法断 层法断层封闭性的评价结果。同时,项目开展以来, 对 S61、S33 等多个断块进行了预测,都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 结论
( 1) 分析了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认为影响因素对断层封闭性的作用有主次之分,对 置盘砂岩百分含量、断层断距、断层活动期是高邮凹
·4·

复杂油气藏
2012 年 6 月
利用双因素互补法来研究该圈闭的断层封闭 性。首先 利 用 断 距、砂 岩 百 分 含 量 来 判 别。对 于 S59 东断层来看,断距为 140m,按照 Y = 18 + 0. 038x 计算 得 到 的 砂 岩 百 分 含 量 为 23. 3% ,即 断 距 为 140m 的断层,砂岩含量小于 23. 3% 时都能够封挡。 而实 际 地 层 砂 岩 含 量 为 22% ,小 于 界 限 值,封 闭 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