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层的渗透性较差的油藏,无压力驱动力,采油困难。
为了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需要采用合适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
布井方式是指在油田开发的初期,根据地质构造、岩性、油藏特征等条件,合理的选择井位和井口布置方式。
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井布井方式直井布井方式是指井身直立于地层的垂直方向,利用管柱的重力作用将石油产出井口。
直井布井方式适用于地层倾角较小的低渗透油藏。
该布井方式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但是采收率较低。
2. 斜井布井方式斜井布井方式是指井身呈倾斜或水平方向钻进地层,在具有较大储层厚度和倾角的地层中,采用斜井布井方式可增加井身的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斜井布井方式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水平井、斜井等技术手段,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井身,增加石油的开采面积。
合理注采井网是指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动态分析,确定合理的注采井排布方式,以提高采收率和采油效率。
合理注采井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直井排布方式直井排布方式是指井口与井口之间保持等距排布,以保证各个井口之间的均衡注采作业。
直井排布方式适用于注采井井距较小、井口数量较多的情况。
2. 平面网状排布方式平面网状排布方式是指按照水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井口的排布,形成网状结构。
平面网状排布方式适用于井距较大、储量较大的油藏,可在平面上充分利用储层资源,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需要综合考虑油藏的地质特征、岩石物理特征、油层测井数据等信息,通过地质建模、油藏动态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最佳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和经济效益。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已成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由于该类型储层的特殊性质,常规的注水开发方法往往效果不佳,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开发效果。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需要选择合适的井网布置方式。
由于裂缝储层的非均质性,传统的规整井网布置方式无法满足注水开发的需求。
采用非规则井网布置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裂缝储层的特殊性质。
非规则井网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储层的裂缝分布情况,灵活地安排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裂缝储层的有效面积,提高注水效果。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需要采用合适的注水井完井方式。
裂缝储层中的裂缝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但渗透率的分布不均匀。
在选择注水井完井方式时,应充分考虑裂缝的渗透特性,采用合适的完井方式。
常见的注水井完井方式包括酸压裂井、射孔完井和压裂完井等。
根据裂缝的分布情况和渗透特性,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裂缝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注水效果。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还需要采用合适的注水压力控制策略。
裂缝储层的渗透率较高,注水容易形成不均匀的渗透分布,造成一些裂缝未充分注水。
为了提高注水效果,需要合理控制注水压力,保持注水压力的均匀分布。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网布局,采用分段注水、变压注水和循环注水等控制策略,实现对裂缝的均匀注水,提高注水效果。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还需要合理选择注水液体的性质和注水速度。
由于裂缝储层的渗透率较高,注水液体的粘度应较低,以便快速均匀地渗透到裂缝中。
为了提高注水速度,可以适当增加注水压力,促进注水液体的渗透和扩展。
注水液体的化学性质也应与储层的岩石类型和裂缝特性相匹配,以避免对储层造成不良影响。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合理选择井网布置方式、注水井完井方式、注水压力控制策略和注水液体的性质和速度,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效果,实现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对于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一、低渗透油藏简介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油藏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较差,因此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低渗透油藏的研究和开发越发重视。
二、布井方式的选择布井方式是指油田内部井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布井方式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储层渗透率低,传统的均质布井方式难以满足油藏的开发需求。
需要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布井方式。
1. 网格状布井方式网格状布井方式是将整个油田按照等距离排列的方式布置井网,以便于对油藏进行较为均匀的开发。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网格状布井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储层资源,提高油田的开采率。
网格状布井方式也便于油田的管理和监控,能够更好地把握油田的动态变化情况。
2. 多向开发布井方式多向开发布井方式是指油田内部按照不同方向布置井网,以便于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油藏中的油层水平分布不均,因此采用多向开发布井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油藏的开发需求,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
三、合理注采井网设计除了布井方式的选择外,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同样至关重要。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油藏的开采和注采调整,提高油藏的开采效果。
1. 注采井配置优化在低渗透油藏中,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注采井的配置优化。
合理配置注采井可以更好地进行油藏的驱替和调整,提高采油效果。
通过优化注采井的配置还可以节约开发成本,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2. 注采井流量分配注采井的流量分配是指在油田内部进行注采油的分配,以实现最大程度的采油效果。
提高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合理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合理性的对策研究作者:张海花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老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提高低渗油藏开发动用程度已成为油田原油上产的必由之路。
本文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的布井方式,阐述了注采井网优化调整的措施,可为今后合理注采井网布置与优化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存在问题注采井网优化调整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1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的布井方式研究1.1合理布井原则低渗透油藏最大的特点是与裂缝有关,或者是有天然裂缝,或者是水力压裂造成的人工裂缝。
由于裂缝的存在,低渗透油藏对注水开发井网的部署就极为敏感。
如果注采井网布置合理,使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处于优化的状态,就可以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如果注采井网布置不合理.注入水就会沿裂缝系统快速推进,使油井很快见水和水淹。
可以说确定合理的井网部署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
为尽量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首先必须要考虑沿裂缝线状注水,即井排与裂缝走向一致.这样可不必顾忌因裂缝过长造成注水井之间会很快形成水线。
1.2井网合理的密度根据相关人员的相关研究确定了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的最合理井网密度范围。
研究表明低渗透油田的密度在0.8 和1.4SPCb 之间都可以说是合理的低渗透油井。
在其它范围内都可以算是过小或者过大的低渗透油井密度,都可以算得上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低渗透油井注采井网密度将会影响油藏的开采程度和开采产品的产量。
所以合理的井网密度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网合理性评价是非常的重要的。
1.3合理井距的确定对于低渗油藏的开发,要适当加大井网密度。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一般连续性差,渗流阻力较大,普遍存在着注水井注不进水,最终形成高压区。
研究和试验都已表明,油田采收率与井距和井网密度有密切关系。
经验公式计算表明,低渗透油藏井网密度为5口/km2时采收率为5.3%;井网密度加大到20口/km2,采收率可以达到24.2%。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蓄积量较大但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与开采存在一定的难度。
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布井方式是指在油田开发中钻设井眼的位置和方向。
对于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需求,以实现高效的油藏开采。
布井方式应考虑油藏的储量分布情况。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往往呈现出均质或异质性的分布特征,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井网模式。
对于均质油藏,可以采用等距井网布置;对于异质油藏,应根据储量分布情况选择合理的井网模式,如直井网、偏心井网等。
布井方式还应考虑油藏的地质特征。
低渗透油藏常常伴随有储层厚度变化、岩性变化和裂缝发育等地质特征。
在布井时应避开储层非均质区域,选择储层良好的区域钻井。
对于存在裂缝的油藏,还可以采用水平井和多级压裂技术进行开发,以增大油藏的有效产能。
布井方式还应充分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和成本因素。
根据井眼的位置和方向选择合适的钻机和施工工艺,并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还需评估布井方式对油田开发成本的影响,以实现经济合理的开采。
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是指在已完成布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注水井和采油井,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油藏的渗透率和物性、动态响应特征、注采比和成本效益。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应根据油藏的渗透率和物性,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和采油井的排列方式。
对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应增加注水井的数量和密度,并配置合适的注采井距,以提高油藏的有效注水量。
还应充分考虑油藏的动态响应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油水驱替过程比较复杂,有的层段可能存在岩石的剥落和孔隙度变化等现象,从而影响采油效果。
在注采井网的设计中,应合理配置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位置和距离,以提高采油效率。
注采比是指注入到油藏中的水量与产出的油量之间的比值。
合理的注采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随着油气勘探与生产的不断深入,一些低渗透油气藏越来越被认为是潜力巨大的储集体,然而这些油气藏因渗透率较低而具有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如何利用合理的措施提高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探讨在开采低渗透油藏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布井与注采井网设计,以提高其开采效益。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必须依靠有效的注采井网。
理论上讲,较完善的注采井网能够最大化地表现油藏的生产潜力,从而使采收率更高。
不过由于该类型油气藏的产能较低,所以需要通过正确的布井方式,进一步优化注采井网结构。
下面分别从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地质条件、储量规模、压力特性等因素。
考虑到低渗透油藏祖区较大,采油区域比较小的特点,一般采用天然裂缝以及小规模冲击压裂等方式处理,以避免因过多的渗透性增强措施使油藏储量仓促耗尽。
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的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1. 平面直井开采法这种开采方法适用于储量规模较小的低渗透油藏,主要特点是储层积水少、开采难度较小,操作容易。
但这种开采方式的缺点是单井产能较低,开采率不高,因此当储量规模变大时,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分散井开采法是以单井生产为基础,采用分散井型式布置注采井网的开采方法,适用于储量规模较大的低渗透油藏。
缺点是单井开采水平难以掌控,地表作业量大,同时需配备大量的直线道路以便于移动各类设备和物资。
针对储量规模较大的低渗透油藏,采用集中井开采法较为合适,此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油气藏水平渗透带的特性,同时将化工作业集中管理,提高了开采效果,但布井范围小,对油藏压力变化较为敏感。
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合理的注采井网结构,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油藏储层特性,提高开采效益,是为注水井和生产井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油藏开采区,同时保持间距不过大以避免盲井效应,在注采能力上要保证不过剩、不不当井等的一系列标准的过程。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地层压力较高、油层黏度大等,开发难度较大。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开发技术和方法,其中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布井方式是指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需求,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合理布置钻井位置,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实现最佳的开采效果。
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则是指根据地层渗透率、井网布局、油层性质等因素,确定最优的注采井井距、井网密度和注采比,以提高采收率和减少开采成本。
研究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的关系,对于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布井方式的介绍、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原则以及布井方式与注采井网的关系,以期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关系,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布井方式的介绍以及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原则的分析,深入探讨布井方式与注采井网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为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提供基础理论支持;2. 探讨布井方式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总结布井方式对注采效果的影响;3. 分析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原则和重要性,探讨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对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率的影响;4.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3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油气藏,开发难度较大。
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起着关键作用。
探索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研究,对于优化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田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及转注时机研究
大、 储量 丰度 高 、 巨厚 等 油藏 地 质 特 点 , 本次 模 拟 选
择 小 井 距 中 心 试 验 区 2 口井 进 行 了孔 隙 一裂 缝 双 1
重介 质建模 。
2 1 网 格 划 分 .
八 区下乌尔 禾组 油藏 于 17 9 9年 投 入 试 验 开 发 ,
经 历 了 一 次 加 密 、 次 加 密 , 0 3年 采 用 1 5 m × 二 20 9
免油水 井发 生水 窜 , 先要 考虑沿 裂缝 线状 注水 , 首 即
丰 度 2 2 8 0 / m 脱 气 油 密 度 0 8 8g c , 9 . ×1 tk , . 4 / m。 地 面 海 拔 2 51, 油 含 蜡 量 5 1 , 藏 深 度 23 0 6 1 原 3 . .2 埋 0
cm 。
,
质里 的油 驱替 到油井 中去 。这样 可 防止油井 发生暴 性水 淹 , 获得 较大 的波及 体积 。 并
以 上 三 种 方 法 各 具 优 势 , 了 找 到 适 合 八 区 下 为 乌 尔 禾 组 油 藏 的井 网 形 式 , 数 值 模 拟 方 法 对 3种 用 井 网 的适 应 性 进 行 研 究 。 针 对 八 区 下 乌 尔 禾 组 油 藏
2 5m 反 九 点 井 网 进 行 分 层 系 加 密 调 整 。2 0 7 0 3年 9
这 里涉及 到 三种 井 网方 式 , : 反 九 点 法_ , 即 ① 2 ]
其 特点 是初期 注 采 比较 低 , 维 持地 层 压 力 和提 高 在 采 油速 率方 面有一 定 的局 限性 ; 五点法口 , ② ] 其特 点
构造形 态整 体为 东 南倾 的单 斜 。该 油藏 为 低 孔 、 特 低渗 、 带裂缝 的厚层 块状 砾岩 油藏 , 天然裂缝 比较 发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特点是油水藏边界不明显且渗流路径复杂。
油藏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合理采收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主要是根据油藏特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可以采用直井、水平井、斜井、多水平井等方式进行开采。
直井是最常见且经济适用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施工方便、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直井布置密度较高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油藏储量,提高开发效率。
但直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开采效果受到渗透率较低的限制,无法充分开发储量。
在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的应用较为广泛。
水平井具有相对较大的井筒长度,沿着油层走向平行布置,能够穿越多个渗透率较低的油层,增加储量开发范围和产能。
斜井是介于直井和水平井之间的一种布井方式,可以部分解决低渗透油藏直井开发受限的问题。
多水平井是指在同一井筒内同时达到多个不同层位的井,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量开发效果。
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合理采收油气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采井网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油水的有效采集和注入。
在低渗透油藏中,注采井网的布设应考虑到油藏地质特征、渗透率分布、油水分布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网应具备以下特点:注采井井距适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油层范围;注采井密度适宜,能够充分利用油藏储量;注采井布设合理,地面设施方便施工和管理。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采用点状、线状、矩阵状、闭合矩阵状等不同布设方式。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是油藏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低于0.1 mD的油藏。
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项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布井方式的选择以及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布井方式是指油井在井场上的空间布置方式。
根据低渗透油藏具体的地质条件及开发策略,常见的布井方式有直井、偏斜井、水平井等。
直井是最常见的布井方式,适用于渗透率较高的油藏,采油半径有限。
但是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直井的开发效果较差。
因为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且孔隙度小,如果使用直井的方式进行开发,会导致油井间的距离很大,无法充分开采整个油藏。
相比之下,偏斜井和水平井更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偏斜井是通过在井身中部引入一段倾斜井段,以增加油井采油半径和井距,提高井网效果。
而水平井则是在井身中部完全利用地层倾角横向穿越油层,采用水平井段进行开发。
水平井具有更大的垂直采油半径,增加了油井与油藏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采油效果。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合理注采井网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策略、地下水动态及油藏的等效渗透率。
要综合考虑油藏的地质特征,包括油藏的面积、厚度、渗透率、孔隙度等。
在井网的布置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合理设计注采井的位置和间距。
开发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开发目标,确定合适的开发方式,选择合适的开发强度和注采比。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注采井网的设计。
要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有可能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到油藏的稳定性和开采效果。
在注采井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流速等因素,避免对油藏产生负面影响。
要根据油藏的等效渗透率进行合理设计。
等效渗透率是指在不同开发阶段,由于地层压力的变化导致渗透率变化所引起的模拟储量的改变。
通过合理设定注采井网,可以确保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益最大化。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是一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的特殊类型的油气储层。
由于其特殊性,开发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低。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种储层,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特别是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特点出发,结合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原则,探讨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一、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特点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特点主要包括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低、裂缝发育等。
储层渗透率低意味着其油气渗透能力差,开发难度大。
孔隙度低使得储层对油气的储集能力降低,对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裂缝发育会影响渗透率的分布和方向,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增大。
这些特点使得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难度大大增加。
二、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原则在面对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时,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合理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注水开发井网的设计要合理,即要考虑到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井网布局,以获得最佳的开发效果。
注水开发井网的设计要高效,即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注水井的注水效率和产液效率。
注水开发井网的设计要经济,即要在满足开发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开发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井网布局优化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因裂缝发育且渗透率低,井网布局对开发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井网布局优化时,应考虑到裂缝分布的规律,选择合理的井网布局方案。
一般来说,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区块的井网布局应以最大程度地覆盖裂缝带为原则,以此来提高注水效果和油层驱油效率。
在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设计中,井网参数的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注水井的井距、井深、注采比等参数需经过合理的优化设计,以使得注水开发井网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油层的采收率和注水效率。
具体而言,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井网参数的灵敏性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井网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注水效果。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孔隙度低于10%、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其特点是储集层厚度大、油藏粘度高、渗透能力差等。
在开发低渗透油藏时,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布井方式是指油井之间的距离和位置的选择,主要包括单井开发、直井与水平井结合开发、并排水平井开发、错列水平井开发等几种方式。
其中,直井与水平井结合开发方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布井方式。
通过在低渗透油藏中设置直井与水平井相结合的注采井,可以充分利用水平井的高产能和直井的较大侧向跨层孔隙体积,提高采收率。
并排水平井开发方式主要应用于储集性能好且宽厚的油藏,能够提高单井的产能。
错列水平井开发方式主要应用于含天然裂缝或高渗透区域的油藏。
在注采井网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油藏地质特征、渗流规律和开发目标等因素。
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
注采井网的设计包括井距、拟采取的水驶方式、井网密度、注采井的位置等要素。
井距是指油井和水井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储量分布情况合理确定,一般为300-500米。
拟采取的水驱方式包括连续水驱和间歇水驱两种方式,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选择合适的水驱方式。
井网密度是指注采井的布置密度,应根据油藏的储集性能和开采目标选择适当的密度,一般为2-5井/km2。
注采井的位置应结合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在储量较大和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布置注采井。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是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的设计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井的优势,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同时,还需要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油田开发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研究人员需要探索合适的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的选择对于油田的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布井方式包括直井、方网井和扇形井等。
直井布井方式适用于储层水平分布较均匀的情况,其优点是井距较大、施工简单。
方网井是在储层中间建设一个垂直井,通过水平井与垂直井相连接,适合于具有较大储量的油田,并且容易控制水平井的开发方向。
扇形井布井方式可以尽量减小井网的总长度,节约井位,提高开井的阶段效益。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采井网的设计决定了各个井的位置和密度。
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储量分布特征:通过研究储层的性质和分布,确定井位的位置和密度;2.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注采井网的设计应使得油藏能够高效开采,并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3.生产合理性:注采井网设计要考虑到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注入液体能够有效的驱替地下油层中的石油,使得采油井能够高效的产油;4.可持续性开发:注采井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保证油藏的长期开采效益。
目前,针对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低渗透油藏具有复杂的地质特征,储量分布不均匀,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布井方式和思路。
注采井网的设计要兼顾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需要进行经济评价和优化。
随着油藏开采的不断深入,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油井堵塞等,需要通过优化注采井网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是指存在裂缝并且渗透率较低的储层,注水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增加储层压力、改善储层渗透性的方法。
为了提高开发效果,需要进行注水井网的优化设计。
本文将从井网布局、注水参数和注水井型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井网布局是注水开发的关键。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裂缝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在井网布局时应考虑裂缝走向和储层的结构特征。
根据裂缝的发育情况和裂缝的连通性,可以分析裂缝的主要走向,并在该走向上布置注水井。
还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井网形式,如直井、斜井和水平井,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提高井网的覆盖面积。
注水参数的选择也是优化设计的关键。
注水参数包括注水压力、注水剂量和注水周期等。
注水压力是控制裂缝扩展的重要因素,通常应选择能够满足储层压裂的最低注水压力,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注水剂量应根据裂缝的宽度和连通情况来确定,一般采用逐步提高的方式,先进行小剂量注水,逐渐增加注水剂量。
注水周期应根据储层的渗透性和注水效果来确定,一般应选择较短的周期以提高注水效果。
注水井型的选择也是优化设计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注水井型包括直井式注水井、斜井式注水井和水平井式注水井。
斜井式注水井和水平井式注水井可以有效提高储层的覆盖面积和注水效果。
斜井式注水井能够沿着储层的走向进行注水,有效提高裂缝的润湿效果;水平井式注水井能够与储层的裂缝平行,提高注水的覆盖面积和注水效果。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应考虑井网布局、注水参数和注水井型等因素。
通过合理布局注水井网、选择适当的注水参数和注水井型,可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实现对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开发。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一、引言
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一般小于1毫达西)、孔隙度较低(一般小于5%)、油藏性质复杂的油藏。
由于油藏渗透率低,油井产能低,开发低渗透油藏面临着许多挑战。
优化合理的布井方式以及注采井网设计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单点双重井口布井方式
单点双重井口布井方式是指在同一水平井筒内设有两个或多个生产井口和注水井口。
这种布井方式能够提高单井的产能,减少井距,提高采油效果。
2. 并列井口布井方式
并列井口布井方式是指在同一油层等深位置上布设两个或多个井口,通过并行生产来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布井方式适用于厚油层、深油层和含析脂油储层。
三、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研究
1. 井网密度
井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井的数量。
对于低渗透油藏,井网密度应根据油藏性质、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来确定。
井网密度过低会导致油藏采收率低,井网密度过高会造成资源浪费。
2. 井网布局
井网布局是指井在地面上的排列方式。
对于低渗透油藏,井网布局应根据地质条件、水力条件和采油工艺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井网布局方式有正六边形、矩形和螺旋形等。
四、结论
低渗透油藏是一类渗透率低、孔隙度低的复杂油藏,优化合理的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点双重井口、并列井口和制高点井口是常用的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井网密度、井网布局和注采井距是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理的布井方式和注采井网设计,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益,实现经济和可持续的开采油气资源的目标。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_李松泉
石油学报 1998年7月ACTA PET ROLEI SINICA第19卷 第3期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李松泉* 唐曾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摘 要 低渗透油田开发往往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其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
本文在回顾了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形式的演化后,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进行了认真分析,指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注采井网应该是不等井距的沿裂缝(天然的或压裂的)线状注水井网。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必须要搞清楚裂缝的方向,必须要在压裂优化设计基础上确定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比值。
最后还就利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井网问题进行了探讨。
主题词 低渗透油田 开发 裂缝 井网 合理1 前 言我国投入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油田已占有一定的比重,而在未动用储量中,则大部分是低渗透储量。
因此,已开发的低渗透油田如何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低渗透储量如何尽快有效地投入开发,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我国目前已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有些开发效果很不错,也有一些开发效果不够理想。
其原因就是因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有其特殊性,低渗透油田最大的特点是与裂缝有关,或者是有天然裂缝,或者是水力压裂造成的人工裂缝。
由于裂缝的存在,低渗透油田对注水开发井网的部署就极为敏感。
如果注采井网布置合理,使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处于优化的状态,就可以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如果注采井网布置不合理,注入水就会沿裂缝系统快速推进,使油井很快见水和水淹。
可以说,确定合理的井网部署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部署作一些分析和总结,以便今后对开发好这类油田能有所借鉴。
2 开发井网型式演化的回顾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部署的型式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1]:早期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法注采方式。
注水井排平行于裂缝(天然的或人工压裂的,下同)方向,如扶余油田,这种方式生产井排见水时间推迟,但注水井排上的油井仍然水淹严重。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储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充分开发这种类型的油藏,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布井方式布井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空间:利用手段、方法、选择合理的井距,使油藏的每一平方米的有效设计面积尽可能实现注采井的最大覆盖面积,提高原油采出率。
2.提高开发效率:布置注水井从建井数目来看要尽量减少,同时要采用先采后注的技术方案。
与此同时,建立注采井联动控制的信息化平台,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和有效储量的利用率。
布井方式按其形式可分为圈闭式、线型和网格式。
对于低渗透油藏,圈闭式布井方式不太适合,因为油藏厚度较小、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单个圈闭的面积不足以反映井网的覆盖效果。
线型布井方式也不太适用,线型井距较大,沉积相差异较大,难以充分覆盖注采区域。
所以,低渗透油藏常采用网格式布井方式,其优点是结构清晰、井距间隔均匀,能够实现有效的注采覆盖。
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井距均匀:在地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保持井距的均匀性。
在同一目的层内,井距的间隔不应差别太大。
2.波动性很小:注采井网的波动性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均匀波动最好在1.5倍以内。
3.长度比要理想:注采井网的长度比应考虑储层结构的特点。
对于水平较稳定的区域,长度比可以长一些。
对于含水油藏,长度比应适当缩小。
4.注采比:注采比是指井网中供应水量与产油量之比。
低渗透油藏的注采比需要比传统油藏更高,以控制地下水位,保持油藏的生产稳定性。
5.有效接触面积:井网上的井距不但要保持相对均匀,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井网的相互联系。
有效接触面积要最大化,形成均匀换孔。
综合以上原则,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网可采取沿层或者跨层布井,使每级系统产生连接作用。
总之,对于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是开发的关键。
优秀的井网设计能够使其开采产量更高、质量精良,能从科学的角度更好地传统石油工业在各个领域的开发方式。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油井生产压力较低,不适合采用常规的
注采井网布置方式。
针对低渗透油藏,需要研究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配置,以实现
高效采油。
布井方式是指油井在地面上的布置方式。
对于低渗透油藏,通常采用水平井和多层次
井网的方式进行开发。
水平井是指油井在水平方向延伸,通过增加水平井的长度来增加产能。
水平井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层流动阻力,提高井底流压,增加采油效果。
多层次井网是
指将井口水平井连接成水平井层网,通过多层次油井同时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
合理的注采井网配置是指根据地层条件和油井生产特点来决定油井的布置位置和间距。
在低渗透油藏中,注采井网的配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油藏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探和地质描述,确定油藏的储集性质、储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地质条件来确定井网的布置位置,使油井能够覆盖到整个油藏范围。
2. 油井生产特点:根据油井生产数据和动态分析结果,了解油井产能和压裂效果,
确定油井的布置间距和井网密度。
根据井网密度和分布情况,可以有效控制油井的开井压
力和油井群的生产效率。
3. 水平井布置方式:根据地质构造和油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水平井方向和深度。
根据油藏的渗透率和岩心分析结果,确定水平井的长度和井口布置位置。
通过优化水平井
的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4. 井网密度和井距: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确定井网的密度和井距。
合理的
井网密度和井距可以提高注采井网的接触面积,增加油井的开采效果。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的调整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的调整陈秋军【摘要】@@%对于裂缝不发育的油田,应根据储层发育状况,选择合理的井网调整方式.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具有调整灵活的特点,可调整为五点法面积、横向线状行列、纵向线状行列和九点法注水方式.从不同井网波及系数来看,相同流度比条件下,五点法井网水驱波及面积及水驱控制程度最高.低渗透油田初期采用较高的油水井数比,压力保持水平往往较低.预测结果表明,转注越晚,压力恢复时间越长,开发效果越差.因此,在注采井网不能满足开发需要后,调整越早,越有利于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2(031)009【总页数】1页(P76)【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井数比;井网调整【作者】陈秋军【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采油九厂【正文语种】中文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条件差,产液指数随着含水的上升急剧降低,造成产量递减快。
在延长低含水期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油田达到最大的产液量,减缓产量递减。
因此,有必要对合理的注采井网调整进行研究,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合理油水井数比是注采井网调整的重要依据。
确定方法有3种:一是吸水和产液指数法;二是吸水和产液指数及注采比法;三是吸水产液指数及注采压差法。
现对2个油田次生孔隙发育井区合理油水井数比进行研究。
甲油田储层以席状砂为主,而乙油田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特别是次生孔隙发育井区,注水井吸水能力较甲油田强。
甲、乙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的计算结果来看,当前油水井数比下产液量与实际产液量相差不大。
对于裂缝不发育的油田,应根据储层发育状况,选择合理的井网调整方式。
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具有调整灵活的特点,可调整为五点法面积、横向线状行列、纵向线状行列和九点法注水方式。
从不同井网波及系数来看,相同流度比条件下,五点法井网水驱波及面积及水驱控制程度最高。
甲油田各调整方式预测表明,反九点井网转五点法后,剩余油动用程度最高,最终开发效果好于其他井网,即对于储层裂缝不发育、连通性较好的油田,五点法井网调整方式最好。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形式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形式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是指储集岩石具有一定的裂缝和孔隙结构,但其渗透率较低、含油饱和度低、岩石力学性质较差,因此一些传统采油技术难以开发该类型油藏。
然而,该类型油藏具有储量巨大、开采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其开采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产能,优化井网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
二、研究目的优化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形式,提高产能,缩短开发周期。
三、创新点1. 结合该油藏特性和开采目标,优化井网形式,提高产能;2. 考虑岩石力学性质,基于实际工程数据建立数值模型;3. 对提高油藏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
四、研究内容1.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现状;2.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形式优化的理论基础;3. 基于实际工程数据建立数值模型;4. 优化井网形式,提高产能;5. 影响油藏产能的因素研究与分析。
五、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分析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性质特征和开采现状,确定井网优化方向和目标。
2. 数值模拟法:根据实际工程数据,建立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数值模型,模拟井网优化前后的油藏开采情况。
3. 统计分析法:对模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提高油藏产能的因素,确定最优井网形式。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如何有效地结合该类型油藏的性质特征和开采目标,选择最优井网形式;2. 如何建立准确可靠的数值模型,反映出该油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3. 如何探究影响油藏产能的因素,确定最优化策略。
七、论文结构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 论文组织结构第二章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特征2.1 概述2.2 特征描述2.3 存储特征2.4 开发特征第三章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优化理论基础3.1 井网形式对比分析3.2 井网优化的理论基础3.3 井网优化的目标和方法第四章数值模拟方法4.1 数值模拟原理4.2 数值模拟方法4.3 建模流程第五章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5.1 模拟实验设计5.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六章影响油藏产能因素分析6.1 岩石力学性质分析6.2 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分析6.3 支撑压力分析第七章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井网优化策略研究7.1 井网形式对产能的影响7.2 构建最优井网模型7.3 优化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八章结论与展望8.1 研究结论8.2 存在问题和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3)0420085204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刘子良1,魏兆胜2,陈文龙3,马立文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3.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要能延缓方向性水窜、水淹时间和解决注不进水的问题,由于压力传导慢,注采井距不能过大,开发后期要能灵活调整井网。
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采用过4种注采井网开发:正三角形斜反九点法注采井网(扶余油田),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22.5°的注采井网(新立油田),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45°的注采井网(新民油田),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民4328区块和大情字井油田)。
总结注采井网调整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开发初期应采用小排距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开发后期调整为线状注水;井排方向应与裂缝走向平行;若经济条件允许,开发后期用密井网注采,尽可能缩短油、水井排距。
图2表2参8关键词:裂缝;低渗透;井网调整;注采方式;吉林油区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吉林油区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东西向天然裂缝,储集层物性差、渗流阻力较大[1\〗,自然产能较低,需人工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商业油流,目前低渗透储量在未动用储量中占89.8%以上。
如何有效开发和改善这些未动用低渗透油藏,采用合理的注采井网是关键之一。
1吉林油区注采井网调整历程截至2001年,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初期注采井网设计大体采用了4种方式。
1.1正三角形斜反九点注采井网扶余油田开发层位主要是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的扶余油层,埋深280~500m,平均有效厚度10.3m、孔隙度25%、空气渗透率180×10-3μm2。
砂岩储集层垂直和斜交裂缝十分发育,岩心观察含油井段裂缝密度平均0. 282条/m。
扶余油田1970年投入开发,1973年开始全面注水时采用正三角形斜反九点面积注水方式,注水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平行。
由于出现油井暴性水淹、注入水上窜造成套管变形、注水波及不均衡等问题,1982年至1984年进行了第一次井网调整,将原来2排水井夹3排油井的行列注水方式的中间排油井和斜反九点面积注水方式的水井排的油井转注,同时在油井排一侧30m处加密,形成与裂缝方向平行的线状注水方式。
1.2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22.5°角的注采井网新立油田为构造2岩性油藏,原油黏度低,油层埋深1200~1500m,平均有效厚度9.2m、空气渗透率6.5×10-3μm2、孔隙度14.4%。
新立油田1983年投入注水开发时,借鉴扶余油田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将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东西向)错开22.5°角,采用正方形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
开发初期的效果较好,注水井两边的油井见水时间推迟,含水上升速率慢,采油速率较高;但到开发中期,油井含水上升加快,产量递减加大,也发生了注水井套管变形较多、分注状况变差、注入压力高等问题。
经过几种井网方式的调整试验,将注采井网调整为近东西向的1排水井、1排油井的线状注水方式,在原2排井中间钻1排调整油水井,排间距为134m,油井井距为224m,水井排井距为335m,并转换部分油水井别。
1.3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45°角注采井网新民油田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
借鉴国内外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根据几种不同方式的井网试验,提出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水方式,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45°角,平行裂缝布井,大井距、小排距。
这种井网具有灵活性,既可满足与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的需要,后期又可以调整为东西向线状注水井网,是较好的注采井网。
1.4菱形反九点面积注采井网民4328区块位于新民油田西部,是断层发育的单斜构造,有效厚度8.4m,平均孔隙度14.6%、空气渗透率5.9×10-3μm2。
开发初期采用480m×120m的菱形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特别是注水井注入压力不高,较好地解决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困难的问题。
这种井网灵活性也较大,角井水淹后可实施转注,亦可形成线状注采系统。
最近开发的大情字井油田的部分区块也采取这种菱形井网,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2对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实践的认识2.1合理的注采方式是平行裂缝方向线状注采井网理论研究表明[2,3],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适于沿裂缝线状注水。
由表1、图1可见,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58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3年8月 PETRO LE UM EXP LORATI ON AND DE VE LOP ME NT V ol.30 N o.4一致时,线状注水井网的采出程度高于面积注水井网,最终采收率较高;而井排方向与裂缝走向夹角不同时,在相同含水情况下,与裂缝方向平行的井网方式采出程度好于其它方式,最终采收率可达32.1%。
表1 不同方案开发指标对比表开发指标开发方案123456井排与裂缝方向夹角0°0°0°22.5°45°0°90°排距(m )130150*********井距(m )150150150150147208150注水方式线状斜反九点四点线状反九点线状线状注水井(口)35182330153040采油井(口)28454030453028限制最大产液量(m 3)223.3353.8311.2226334.6222.6220.9平均采油速率(%)1.22 1.7 1.31 1.16 1.3 1.3115a 采出程度(%)28.9227.726.627.529.628.9平均地层压力(MPa )3.943.99 3.95 3.94 3.864.03含水95%时采出程度(%)32.131.129.130.932.731.5 注:除方案5井网类型为正方形外,其余井网类型均为三角形图1 不同开发方案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因此,开发初期采用与裂缝方向夹角为45°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与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地质条件相适应,后期可以调整为东西向线状注水井网,是适合于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合理注采方式。
扶余油田第一次井网调整后,注采井数比由1∶4.2上升到1∶3.7,水驱动用程度提高了24.2%,采收率提高了5.8%,新井网起了动用中低含水层的作用,调整后减缓了产量递减,连续5a 稳产100×104t ,同时有效控制了油水井套管变形程度,调整获得极大成功[4]。
新立油田大规模井网调整后,原井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扩大了含油砂体控制面积(石油地质储量增加63.3×104t ),采油速率由调前的1.3%提高到调后的1.7%,采收率由原来的26.44%提高到29.34%。
如Ⅴ区块试验区调整后,含水上升率降低了1.2%,套管变形严重问题有所缓解(新增套管变形井数减少),注入压力由1996年末的11MPa 下降到1998年的10MPa 。
2.2合理的油、水井排距是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前提尽可能缩小油、水井排距,是新立、新民等油田调整井网的主要方式,主要解决降低水井注入压力不断升高,地层压力恢复慢、产量水平低,油井见效不均衡、油井排附近驱油效果差等问题。
典型的实例是新民油田民1926井组小井距试验区。
该试验区位于新民油田西垒区块内,含油面积为0.243km 2,地质储量19.5×104t ,有效厚度12.4m 。
加密调整后试验区井网变为150m 井距反九点注水井网,注采排距106m ,井网密度44口/km 2(见图2),水驱控制程度提高2.3%,采油速率(4.4%)为全区的4倍,采出程度高于全区的5倍多,而含水略低于全油田(见表2)。
民1926井组小井距试验区不仅开发指标好于全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也明显低于全油田,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注入压力高而注不进水的问题。
图2 新民油田民1926井组小井距试验区块井网图68石油勘探与开发・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V ol.30 N o.4 表2 新民油田不同井网开发效果对比表对比指标民1926井组试验区150m井距300m井距线性试验区全油田含油面积(km2)0.2430.857 2.20576.4有效厚度(m)12.410.89.77地质储量(104t)19.542.11783814累计产油(104t) 6.85 4.1922.59259.4初期采油速率(%)7.4 1.5 1.84 1.82采出程度(%)35.11012.7 6.8综合含水(%)35.910.215.137注水压力(MPa) 4.9108.4 低渗透油藏沿裂缝方向的渗透率和传导能力明显大于其它方向,因此,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垂直于裂缝方向压扁为菱形反九点井网,缩短垂直于裂缝方向的注采井排距,相对扩大沿裂缝方向的注采井距,角井水淹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5],可以缓解低渗透油田注不进及注入压力升高的问题。
目前新民油田的民4328区块正在开展这种开发井网的试验,已取得较好效果。
2.3尽可能采用密井网低渗透油田的非均质性强、压力传导慢、裂缝较发育,一般井距愈小开发效果愈好。
所以,在可获得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密井网进行开发。
吉林油区开发40多年,部分低渗透油田井网已调整几次。
虽然井网不断加密使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减少,但密井网能提高采油速率,增加水驱可采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也可为开发后期的三次采油奠定基础。
3合理井网系统探讨在井网优化设计中,衡量一套井网是否适应于油田的开发需要主要有3方面标准[5]:①是否能充分利用面积井网开发初期采油速率高的优势,尽可能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开发初期的采油速率;②是否获得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和最终采收率;③井网系统后期调整是否有较大的灵活性。
对于低渗透油藏,既要充分考虑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压力传递关系,注采井距不能过大;又要考虑油田开发的经济合理性,井网不能太密;此外还要最大程度地延缓方向性水窜以及水淹时间[6]。
3.1正方形面积井网低渗透砂岩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导致平行于主应力方向的裂缝渗透率比基质其它方向的渗透率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而裂缝的孔隙度一般不到1%。
裂缝与基质的渗透率级差如此大,如果采用规则的正方形注采井网系统,很难避免见水快以及水淹快的问题。
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中沿主应力方向的角井转注,可以形成交错排状注水井网,其排距与井距之比为1∶2。
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样远远不能解决角井过早水淹的问题。
3.2菱形反九点井网安塞低渗透油田6271注采试验井组采用不规则井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