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故事
关于郑成功的小故事

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四月初一日船队驶达台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鼓励将士说:“尔等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益首所向,衔尾而进。”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嵌城[荷人称为普罗文查堡],事载江日升《台湾外纪》。
【9A文】英雄小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褐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刘胡兰英雄事迹简介——(孙世涛转)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
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
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
”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
”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
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
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欢迎阅读!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县入闽,其父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他出生于母亲的故乡平户,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
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若不交税必遭"倭寇"袭击。
又组织福建移民屯田台湾,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
在明朝尚存时,尚与荷兰人殖民的台湾和睦共处,向荷兰福尔摩沙殖民当局交税。
而在明朝政权陷落后,郑成功失去大陆基地,为夺得台湾为落脚点,其令福建商船不与荷兰人管理的台湾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的福尔摩沙殖民政府,以台湾为基地建立南明政权。
郑成功抗清的同时,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
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
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
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
郑成功的小故事

【郑成功的小故事一】郑成功的故事郑成功,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
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
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
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
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
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
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
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
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
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十五字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
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
其中较著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篇1】提到郑成功,相信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无疑是著名的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下面我们将聚焦这一事件,回顾郑成功在当时的所作所为。
在1641年,荷兰击溃了西班牙,实现独占台湾岛,台湾人民也因此惨遭荷兰奴役,被迫接受基督教和荷兰语的教育。
郑成功是当时的抗清之志,坚决不降清,但他在大陆缺乏稳定的据点,无法和清朝抗衡,加上自己在军事上频繁失误,导致形势越来越严重。
后来又因为厦门弹丸之地无法自保,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台湾岛。
在1657年,郑成功和台湾的旧将何廷斌取得了联系。
何廷斌原为郑芝龙部下,因为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而留在台湾,后来担任荷兰的翻译官。
他将台湾的情况告诉给了郑成功,并希望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
1659年,何廷斌又将荷兰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地图交给了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在摸清了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之后,便审时度势,高举民族大义之旗,挥师入台。
这年正月,他在厦门召集诸将,下达收复台湾的命令:“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3月,郑成功率大军抵达澎湖,再兵发台湾。
4月,郑成功军队在台湾登陆之后,将荷兰殖民者围困在台湾城(今台南)和赤嵌城,切断两城与外界的联系,在海上击败荷兰的援军。
在岛内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围城数月,迫使敌人签订投降书,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篇2】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前,主要致力于抗清复明运动。
为此,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北伐。
其中,尤以最后一次规模最大,并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郑成功以舟山为老营,开始了最后一次北伐,矛头直指南明故都南京。
一路上连连得胜,过羊山,入吴淞口,进展神速。
六月初,郑成功亲率水师十余万,艨艟巨舰数千艘,蔽江而上,直抵镇江城下。
镇江为长江下游的重镇,南京的门户,清军横江架木,上筑战楼,楼上满贮矢石、大铳、火药等物,江中并遍布缆索,拦截舟师,耗费了数十万两白银,防守甚为严密。
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的故事郑成功(1624-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
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
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
故事一:反清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
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
“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
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
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
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
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郑成功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
又迷读书。
可是,他的父亲却一心一意要把
他培养成武将。
一次,他们父子乘船游览。
船上欢声笑
语,非常热闹!郑成功却坐在角落里专心读
书。
他爸爸看了,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
看——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原来他语
带双关,意思是“文官不如武将”。
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原来这也是个
双关语,意思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
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
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郑成功的历史故事

郑成功的历史故事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成功,号鄭芝龍,明末抗清英雄之一。
他的历史故事饱含了奋发向前、不屈不挠以及为国家和民族争取独立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郑成功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一段令人钦佩的传奇。
一、家世背景郑成功出生于一个封疆大吏的家庭。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朝名将郑芝龙的侄子,负责驻守澎湖群岛。
从小他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受到了父亲的深厚影响和教育。
二、反抗荷兰殖民统治17世纪初,荷兰人占领了台湾和澎湖群岛,成为这些地区的主宰。
然而,郑成功不甘心自己的家乡被外族侵略,决心夺回失地,恢复明朝的统治。
郑成功率领父亲的残兵余勇,与荷兰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他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以小部队袭扰敌军,以纵横驰援等战术打击对手。
多次战斗中,郑成功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赢得了战局的胜利。
三、驱逐荷兰殖民者随着战争的发展,郑成功逐渐成为了当地反抗荷兰殖民者的象征。
他积极与其他明朝遗臣和抗清义军合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抗力量。
他们联合起来,宣布继续忠于明朝,并筹划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
1648年,郑成功开始组织海上远征,通过兵分数路的战术,逐渐收复了台湾的一部分领土。
并在1653年建立了名为“后裔军”的组织,用以维护当地的秩序和治理。
四、丧父之痛与反攻大陆然而,一场不幸突如其来,郑芝龙在1659年去世,让郑成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他深感时不我待,决定集结自己的力量,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台湾渡海,直接进攻福建沿海的敌军据点。
他采取了先行破坏敌方船只和陆上设施,再展开全面进攻的策略。
在近一年的战斗中,郑成功屡次击败清军,赢得了关键的胜利。
五、英勇舍身与传奇结束然而,郑成功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
1662年,情势逆转,郑成功在与清军的一次战斗中负重伤,最终在儿子郑经的护卫下身负重伤,壮烈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
郑成功的生平事迹,无论是他的勇气、智慧还是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都令人敬佩。
2024郑成功将军生平历史事迹(精选7篇)

2024郑成功将军生平历史事迹(精选7篇)郑成功将军生平历史事迹(精选篇1)郑成功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又刻苦学习,所以学业大有长进,十一岁时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私塾老师对他十分器重。
有一回,老师出了一道《洒扫应对》的题目,叫他作文。
郑成功想了一下,立即挥笔写下:“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大意是说,正义的王师征伐邪恶势力,就象荡涤打扫泥尘一样,尧与舜的贤明谦让,有如进退应对的道理。
老师接过卷子一看,深为惊叹,想不到郑成功小小的年纪,竟能写出这样寓意深刻的好文章,不禁连声拍着书案称赞:“我教了大半辈子书,还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小孩子能说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真是奇才呀!”郑成功听了,红着脸谦逊地答道:“老师,我只是靠苦读,其实并不聪明。
我母亲给我取的名字“森”,就是大木头,大木头,还是大木头哩!”这一说可把塾师乐得哈哈大笑,他用手抚着郑成功的头:温厚亲切地说:“好孩子,那是你母亲望子成材心切呀!有道是书山无径勤为路,学海无边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要你勤奋读书,胸怀远志,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将来定能成为国家中兴大业的栋梁之材。
”郑成功不但勤奋攻读诗书,而且也刻苦勤学武艺,钻研孙子兵法,同时关心天下兴亡与民生疾苦,立志成为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爱国志士。
因此,十一岁时即以文章闻名,受到当时很多儒学大家的赞赏。
有一次,郑成功在《孙子兵法》上走笔题写了“挥尘谈兵效古之英豪,究心天下封侯非所愿”,他的叔父郑鸿逵看到了,喜出望外地赞叹道:“有志气,有出息!这孩子日后必定是一匹驰骋天下的千里驹!”长大后,郑成功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一位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将军生平历史事迹(精选篇2)南明王朝灭亡的时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的军队追杀,走投无路,最后从云南逃到缅甸,吴三桂的兵追到缅甸,最终抓到了永历帝,把他押回云南昆明,南明王朝至此覆灭。
但是,以郑经为首的郑氏家族还是继续延用永历的年号。
2024郑成功事迹故事大全(精选7篇)

2024郑成功事迹故事大全(精选7篇)郑成功事迹故事大全(篇1)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那是有缘由的,缘由就是他从小就有胸怀天下的格局,有成为英雄的志向。
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就流传着他从小勤奋读书刻苦练武、胸怀大志抱负不凡的传奇故事。
郑成功出生在日本,等到他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就亲自教他认识中国文字,还给他讲中华大地的山川风物,这一切让年幼的郑成功对祖国是心驰神往,恨不得早早就回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
七岁那一年,父亲郑芝龙觉得应该让他回到中国接受正统教育了,于是就派人把成功从日本带回福建南安石井祭拜祖先。
没过多久又让郑成功住在安平镇(即今晋江安海镇),聘请一位当地非常有名的私塾先生来教他读书认字。
当时,正值明末,大明崇祯皇帝内忧外患,内有各地农民起义,外有满清步步紧逼。
私塾老师讲述的古代英雄豪杰的故事,让郑成功听得非常着迷,对英雄们更是崇敬有加。
对屈原、岳飞、文天祥这些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的诗词也是非常感兴趣,常常喜爱吟诵《正气歌》、《满江红》,深深地被那种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郑成功事迹故事大全(篇2)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其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长达8个月,荷兰人走投无路,只得投降乞归。
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关于郑成功的故事

关于郑成功的故事郑成功诞生公元1624年(也就是明思宗在煤山自缢前二十年)七月十四日,日本九州岛西部长崎县松浦郡(原名平户)河内浦的海滨----千里滨,就像平常一样,海天一色,风景明媚,和相距不远的繁华市镇比较起来,这里算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正在海边散步,她蹲下身来,捡拾沙滩上可爱的贝壳。
忽然,乌云四合,下起一阵大雨,平静的海面,顿时波涛汹涌,白浪翻腾。
正在这个时候,田川氏忽然感到肚子一阵阵剧痛,她知道马上就要分娩了,但一时却找不到地方避雨,只好踉跄地倚在一块巨石旁边坐下,就在这里,她平安地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块石头,因郑成功而成名,被称为“儿诞石”。
现在这块石头,仍在平户千里滨的海滩,高八十公分,宽三公尺。
如今这块石上刻着“郑延平郡王庆诞芳址”九个字,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据说,目前已经被海沙埋陷,满潮时没入波浪中仅得见其尖端。
在千里滨的东侧,有一块碑文,全文约一千五百字,记录着郑成功母亲田川氏生郑成功之事,以及郑成功一生的功业事迹。
根据传说,在田川氏生产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郑家的屋子,红光满天,起先以为失火,大家忙着赶来救火的时候,才知道是添了一个男孩。
随着郑成功的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也许这些传说都是子虚乌有,却可以反映出,在人的心目中,郑成功是一代英雄。
郑成功的故事一:年幼器识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他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他老师都会感到惊讶。
现在我们举一个他十一岁的作文,就可以的看出,他在少年时代是多么的特殊了。
有一天,老师给十一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
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对现年十一岁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不懂得如何去下笔,即使是叫现在的大学生来写,恐怕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大半天,还是写不出几句话来。
可是十一岁的郑成功,他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郑成功的小故事

郑成功的小故事导读: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以下是“郑成功的小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郑成功的小故事一】郑成功,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
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
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
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
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
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
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
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
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
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十五字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
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
此时,“隆武帝知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
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
有一天,成功见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
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
郑成功一生的故事

郑成功一生的故事一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
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
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
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
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
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
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
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
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
"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
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小郑成功。
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
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
下面是几件郑成功真正的故事。
二在郑成功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决定回中国去做生意,准备一家人都回国。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篇1)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南安石井人,被誉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小时候拜江浙名儒为师,信奉“忠孝节义”。
在清兵入关后,清王朝与南明并立,南明隆武帝赏识郑成功,赐姓朱,称“国姓爷”。
郑成功焚青衣,举义帜,以“招讨大将军”之名在石井、厦门等地建立抗清基地,队伍从不足百人发展到两万多人。
1661年,郑成功决定东征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
1661年4月23日,郑成功带领两万五千将士、400多艘舰船从金门出发,他兵行险着,走兵力薄弱的北线鹿耳门,强渡台湾海峡,顺利登陆。
不久,郑成功拿下赤嵌楼,设一府二县。
荷兰人最后的堡垒热兰遮城有守军千人,粮弹充足。
郑军强攻不成,便改围困。
围困9个月后,郑军攻克热兰遮城。
1662年2月1日,郑荷双方签下合约,荷兰结束了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成功捍卫祖国统一,成为中国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在其故乡南安,修园林、建纪念馆、文化园,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世代敬仰。
民族英雄郑成功优秀事迹(篇2)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
1646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率兵投降了清朝。
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
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
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
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
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
1655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故事8篇

郑成功的故事8篇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事迹流传着很多故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郑成功背后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郑成功简介:郑成功,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幼名福松,因受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故世称“国姓爷”,又因受永历帝封延平王,故也称“郑延平”,1624年8月27日出生于母亲的故乡日本肥前平户,先祖由中原固始县入闽。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他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661年4月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还给了台湾人民自由,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战后他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1662年6月23日在南明东都承天府病死,终年37岁。
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的故事1:郑成功读书故事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
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
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
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
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
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 “请父亲出上联。
”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
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成功故事

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成功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成功故事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关于名人简短的励志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君臣有义 中国近代经典故事

君臣有义中国近代经典故事
《君子报国》是中国近代一部经典的故事,讲述了清朝末年,有一
位忠诚的官员叫郑成功。
郑成功的父亲本是明朝的忠臣,当明朝灭亡后,父子二人受到了清朝政府的压迫和追杀。
然而,郑成功并未屈服
于敌人的压力,他决心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郑成功投身抵抗清朝统治的起义军,为抗清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和牺牲。
在一次与清军激战中,郑成功受伤被抓获,他深知自己遇到
了生死关头。
而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清朝的皇帝知道了郑成功与他父
亲的渊源,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和大度,他决定赦免郑成功。
然而,郑成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心意,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作
为一个忠诚的子民,他愿意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
于是,郑
成功抓住了机会,继续投身于起义军的战斗之中,坚定地执行自己的
愿望。
正是因为郑成功这种君臣有义的精神,他赢得了广泛的敬佩和尊重。
他的事迹被流传千古,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之一。
《君子
报国》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臣道德观念和崇高的忠诚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清晰的
看法和判断,同时,应该勇敢地追求正义与公平。
无论我们面临多大
的困难和阻力,只要我们拥有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战
胜一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时光,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君臣有义的故事都将激励我们为了正义和公正而奋斗。
励志_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关于名人励志的短篇故事

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关于名人励志的短篇故事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1】苏武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
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
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
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
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
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
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
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
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
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
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
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2】宗悫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
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
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
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 "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
[总结范文]关于郑成功的故事
![[总结范文]关于郑成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c4502ca6c30c2258019e00.png)
[总结范文]关于郑成功的故事关于郑成功的故事关于郑成功的故事(一):郑成功的励志故事郑成功,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
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
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
南明弘光元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
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
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
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
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
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于隆武元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
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
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
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
此时,“隆武帝知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
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
有一天,成功见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
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奔入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1662) 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
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
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
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
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
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建都福州,建元隆武。
郑芝龙领郑成功晋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赐姓朱,封忠孝伯,人称“国姓爷”。
又令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等军事重地。
2、英勇善战的郑成功郑成功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率军攻克同安县。
七年,计杀盘踞厦门的郑联,遂以厦门为抗清基地。
八年,郑成功率兵南下广东,清兵乘虚偷袭厦门。
郑成功星夜赶回,处死留守厦门失职的堂叔郑鹏,复踞厦门。
十年五月,清军攻海澄,郑成功率军死守,击退清军。
十一年二月,清廷遣使携“海澄公”印招抚郑成功;八月,又遣使者及其弟郑渡、郑荫前来劝降;郑成功均坚决拒绝。
十四年,南明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招讨大将军。
十五年七月,郑成功率兵十余万,大小战船数十艘,联合鲁王部将张煌言的抗清队伍,开始北伐。
八月间,船队在舟山以北的羊山海面遇风,回舟山修整。
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发,连克瓜洲、镇江,进逼南京。
张煌言和杨朝栋率领的水师前镇,还上溯芜湖。
长江下游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纷纷归附,江南、皖南地区再次燃起抗清烽火。
驻南京的清朝总督郎廷佐见势危,便利用郑成功屡胜后滋长麻痹轻敌思想,写信要求暂缓攻城,待一个月后自动开城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
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
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
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
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
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 “请父亲出上联。
”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
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
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
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
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
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