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是不是美国化

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是不是美国化

消费行为
文化习俗 价值观念 活方式式
美国只是世界的领先而不是世界的全部
• 从经济全球化来看,美国不再主导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加 强 •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俄罗斯力量的日益恢 复也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起到了限制作用。 • 其实,美国化只是表明一种“强势”文化对他者文化咄咄 逼人的攻势,并不会带来使后者最终变成美国文化在异国 场景下复制的结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之间的 相互借鉴和吸收。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 第一,经济全球化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正 面影响。 (1)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 取巨大的利益。 (2)经济全球化给经济结构带来了变化。
(3)经济全球化给阶级结构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 第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新的 矛盾与危机 (1)跨国公司不断增加 ,生产相对过剩,虚拟 经济,泡沫经济,债务危机等各种危机不断出现 ,导致世界经济动荡不定和金融危机四伏。 (2)全球化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两级分化 向世界范围上扩张 (3)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性的问题日趋严重 (4)资本生产的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民 族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 可以使国内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合理配置,为其 自身发展提供全球化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 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所急需的。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还可以使发展 中国家在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尽快地提高本 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此外,经济全球 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进 程。
两者的表现不同
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 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 导力量。 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 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 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 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 国之间自由流动。 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政治文化, 商业规范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1、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由微观经济单位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行为过程所驱动的过程。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次大的变革,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要的阶段。

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果。

全球化的弊端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使得很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对于经济全球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界定,对其实质,说法也不一样。

我以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的本质属性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它是人类杜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又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确实又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同时并进。

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符台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性。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对于经济全球化始于何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说法,但不管它始于何时,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以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

现在,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

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基础。

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使市场经济真正地具有了全球的性质。

(2)新一轮科技信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信息一技术基础。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即使在过去已经出现,但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全球化却有着与过去不同的技术——信息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销售的越来越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穿越国家的和地区性的政治边界的经济活动在拓展(更确切地说是不断加快的拓展)。

它反映在有形的和无形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所有权)通过贸易和投资途径在不断地加快流动,通过移民途径进行的人员流动也在加快。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是生产在空间上的重新安排、工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渗透、金融市场的扩散、同一种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南方国家内部及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之间和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人员流动速度的加快、由此而来的移民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冲突、全球范围内正在催案的对民族的喜爱。

经济全球化可以表述为一种函数关系,既是指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基础的各种物品和资产变量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的互动过程。

经济全球化涉及到每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这一函数中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关。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相互联系与交往,而且,这种经济关系达到了一种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的状态。

──谈世中等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解读】上述材料摘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谈世中等学者所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该书是中外学者论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问题的论文集,对于我们了解中外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学术进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概念的认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定论。

2.无论如何界定其概念,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规模和形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大。

3.经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简介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简介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简介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它通过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活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途径实现。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变革和挑战,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可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

通过贸易,企业和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宽广的市场,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各种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降低了贸易壁垒,打破了传统的国家间贸易限制。

其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

跨国公司通过在其他国家投资建厂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不仅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推动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递,促进了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第三,经济全球化加强了金融市场的国际联系。

随着资本和金融产品的自由流动,国际金融市场成为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加速了国际间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同时,也带来了金融危机和风险的传播,要求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和协调合作,以应对金融风险的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贫富差距的加大。

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占据更多资源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更加严重。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社会不稳定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需要面对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间实现平衡的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和协调,推动建立健全的全球治理体系。

这包括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议程设置权和发言权,促进各国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与改革。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概括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概括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概括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并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体系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国家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知识点的概括。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越国界,包括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过程。

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国际间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1.技术革命的推动: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全球贸易制度的建立和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商品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额不断增加,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更加频繁,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资本流动的加剧: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日益便捷,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推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

3.劳动力流动的扩大:随着移民和人口迁徙的增加,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增强,促进了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增长的推动: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富的不断积累。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3.劳动力市场的改变:全球化使得劳动力更加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竞争加剧,一方面带来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4.文化冲击的出现: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但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消失的担忧。

5.环境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也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如气候变化、资源浪费等,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地区的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名词解释 经济全球化

名词解释 经济全球化

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分工等方面,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逐渐加深和扩大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更加频繁和紧密,经济活动的边界逐渐模糊,形成了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加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各国之间的贸易成本降低,进口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商品、服务和资本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和扩大。

其次,国际投资的加强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全球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

这些跨国公司将资本和生产要素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投资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不仅推动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也促进了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的加深。

第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金融创新、电子支付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各国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网络。

国际货币和金融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投资者和资本可以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和交易。

这促进了全球财富的流动和分配,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最后,国际分工的加深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更加专注和擅长某些产业和经济活动。

通过国际分工,不同国家可以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经济的互补和共赢。

国际分工使得全球的生产和供应更加高效、灵活和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全球经济的整体效益。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趋势,它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国际分工等方面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分化、地区差异、环境问题等。

全球化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到底是什么
全球化浪潮正席卷华夏大地,全球化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环境。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它将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礼物”?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批沪上学者为此聚集华东师大亚欧研究中心,从多学科的角度,见仁见智,就区域化、全球化及与中国加入WTO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新经济”出现,催生了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所形成的第三次技术储备在通讯、计算机和网络领域不断释放出来,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上加以体现,发生了信息革命和数码革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把各个国家和各个机构连在一起,人类在这个全新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贸易、科研、学习,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并进行文化交流,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瑞典爱立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拉斯·兰姆维斯评论说,互联网和数字通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变成现实,构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极化”(World Multipolarization)、“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和“地区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这几个概念使用频率很高,可以说社会各界耳熟能详。

三者既是概念,也是过程。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一般认为,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国际格局,是指世界多个力量中心同时并存,相互消长。

经济全球化即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全球经济纳入一个共同的世界体系。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看似矛盾、逆向,是一对悖论。

因为全球化要求“同”,统一,一元,均质,致力于把全球经济纳入一个统一的国际经济体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而世界多极化则突出“异”,多元,非均衡,不统一。

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要求主权的让渡甚至分割;多极化的核心是政治,要求权利的平等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实际上,两者看似矛盾,悖论,其实并非不可理喻:(1)政治对于经济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治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后和最终反映,经济虽然极度重要但并非全部,也并非唯一,有时也未必是决定性的因素。

何况经济的发展也有周期,综合国力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军事、政治、科技、人口、面积、资源、外交等诸多因素。

(2)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世界上没有唯一的经济中心,而是多中心同时并存。

西方经济体系内部存在不同的中心,如北美、欧盟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成立自己的地区性的经济联盟,如东盟,阿盟,非洲联盟。

南亚、中亚、南美、中欧也成立了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也主张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分别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1年,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世界经济全面下滑的情况下,作为全球化主导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抬头。

美国和欧盟都大搞关税壁垒。

发达国家发展缓慢,发展中国家“赶超发展”,使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遭到了重创,而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体成为国际经济中的亮点。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的经济系统在多个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现象。

以下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1.全球市场整合: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市场的整合,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和劳动力,能够更容易地跨越国界。

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因素,提高效益。

3.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因全球化而加深。

各国更专注于自己的竞争优势领域,通过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这有助于提高全球经济效率。

4.技术传播和创新: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不同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和知识交流促使技术迅速传播,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升级。

5.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更加紧密相连。

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动,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但也带来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播风险。

6.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商品、服务和信息的跨国流动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7.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尽管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整体经济的增长,但也加深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富差距。

在一些国家,全球化导致了不平等的加剧。

8.环境影响:全球化带来了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气候变化等。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

9.政治和社会影响:经济全球化也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产生了影响。

一些国家感受到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一些社会群体感受到经济不平等带来的社会压力。

10.全球治理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治理变得更为复杂。

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需要更紧密的协作来应对全球性挑战,如疫情、贸易争端、金融危机等。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现象,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全球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以确保全球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

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

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

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绝不仅仅囿于人类的经济生活层面,它对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辐射作用日益凸现。

可以说,世界上客观存在着一个政治全球化的进程。

那么,谁来主导这个趋势?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西方是全球化的“渔利者”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涂抹上了西方色彩,这一点无法否认。

近百年来,东西方一直在“现代化是否意味着西方化”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方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如果东方将现代化订为发展目标的话,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向西方的先进事物学习。

其实,今天我们探讨全球化同西方化的关系,同百年来的现代化同西方化关系的问题一脉相承。

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还是仅仅代表西方称霸世界的主观愿望或意识形态?其次在于,“西方化”的政治含义是什么?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避免成为西方的附庸?我们目前所说的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资金流动、信息传播、人员往来、技术转移加速发展的进程。

作为个别国家来说,在国内控制该进程也许是可能的;但就整个世界而言,全球化已无可逆转。

承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不等于忽视西方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不平衡这个严重现实,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在继续扩大。

有人谈到美式快餐和流行音乐风靡世界,微软产品垄断全球软件市场,英语几乎成为世界语言,以此说明“全球美国化”了,但当中国服装和华人餐馆也走遍世界的时候,却没有人提“全球中国化”。

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两者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但毕竟中国也在全球化趋势中取得了经济和技术的飞跃。

从开放的国门走出去,把资金和技术引进来,是顺应客观潮流的必由之路。

如果闭关自守,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扩大。

承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也不等于无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千方百计利用全球化推行其战略目标。

在它们眼里,“全球化”首先标志着西方资本对前所未有、无限广阔的海外新市场的憧憬。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来源:清史所作者:清史所点击数:1882 更新时间:2006-9-17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史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全球化”进程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全球史观。

目前国外“全球化”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并产生了与之相应的三种全球史观:第一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新自由主义观点。

新自由主义认为全球化是技术变化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促进世界稳定和高度民主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弗朗西斯·弗克亚姆斯(Francis Fukyam's)和美国的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don)等人。

弗克亚姆斯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将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

而亨廷顿则鼓吹全球化就是“民主化”,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民主浪潮”。

持这种全球化观念的人所宣称的全球史观,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史观。

新自由主义全球史观的核心是资本主义中心论。

他们认为全球化是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由于资本主义在19和20世纪的竞争对手—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资本主义独领风骚,全球化的前途就是资本主义化。

[1]还有一些人鼓吹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要求用全球化必然导致美国化的这种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

从冷战结束,全球化就成为美国新时代的代名词。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1983年在哈佛商学院学报上,首先使用了“全球化”一词,并且强调全球化时代就是美国世纪。

他指出全球化有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可·波罗或者哥伦布,欧美资本主义开拓了全球化历史。

[2]阿尔弗雷德·E.伊克斯(Alfred E. Eches)和托马斯·W.齐勒(Thomas W . Zeiler)两人的著作《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是用美国化全球史观研究历史的代表作。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 应认识到,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但也不能在国际比较中丢失自己甚至否定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明确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一元化的道理
■ 世界的和谐和发展,需要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有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携起手来共同研究才能解决。如果世界只有一种文化,如同自然界只有一种颜色一样,那将是单调的、无趣的
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发展趋势。但是,全球化并非对所有的国家对每一个人都同样美好。这是因为,各国的历史背景、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不一样,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红利”不一样,人们的感受也不一样。发达国家和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往往是规则的制定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或更善于运用甚至操纵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各种工具为本国利益服务,从而使它们在国际竞争中把握着主动权和占先优势。这也造成了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的一种“文明的”方式和新的手段。结果是,通过贸易战争、货币战争冠冕堂皇地得到的利益,可能比通过发动武装侵略战争所能得到的利益多出数倍,而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则在所谓的“公平”游戏规则面前再次受到掠夺和剥削。科技的全球化也不是完全公平的竞争,往往是科技力量强的国家把科技力量弱的国家的优秀人才吸引走,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外流,从而使得在科技方面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先来看何谓全球化。
首先,全球化主要体现为经济全球化。一是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而带动资本全球流动,劳动力全球流动,雇员招募、原材料购买、重要技术攻关和合作、产品生产和物流、商品销售等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二是通过WTO等国际组织形成的统一的国际贸易规则,促进全球统连的体系,一国的股市动荡,必定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如美国次贷危机就引发了欧债危机等,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国家和经济主体几乎无一幸免地牵涉其中。

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1 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主阵地 , . 健全机制是搞好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根本 保 证 各校应 由校长全面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面贯彻党的教 全 育 方 针 。 根 据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制 定 切 实 可 行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管理制 度 , 尤其是 思想政治教育考核 制度。根据《 中小学思想
设。
政治法律制度 、 教育学生遵纪 守法 , 强调 中华美德在世界所 起的 作用 , 培养作为中国公 民的社会 责任感 。 其次 , 大力开展热爱中国历史及热爱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的教育 。主要有党 的基本路线 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成 就的教 育、 中国国情教育 、 社会 主义 民主和法制教育 、 国防教育和 国家安
全教育 、 民族团结教育 、和平 统一 、 “ 一国两制 ” 的教育 、 爱祖 国爱 人 民的教育 、 艰苦奋斗教育等教育内容。 再次 , 我们要充分挖 掘中华 民族 的光辉历 史 , 用它来 培养学 生 的爱 国主义精 神 , 树立 民族 自尊心和 自信 心。主要有 : 中华 民 族悠久历史的教育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规定小学 、 中

No. 9

Sept em ber
T M= EDUCAT 0N I E 1
谈 中学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内容 与方 法
李琳
摘要 i 受社会 制度 、 文化 背景 的影响 , 决定 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内容 、 途径和方法。我 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 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 , 并发挥课 外教 育在 思想政 治教育 中的作用。
政治教育纲要》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和新颁布的《 民道 公 德建设 实施纲要》 相关法规文件制定校 纪 、 等 校训 、 校规 , 如教师 政治学习 、 值周检查 、 以及升降国旗 、 集会出操 、 课外活动 、 校外生 活、 安全管理等 多种 规章制度 , 对师生进行制度 约束。做到 日检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随着科技与交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经济活动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跨境流动增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和挑战。

一、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和交往的加深和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流动,贸易和投资的壁垒被逐渐降低,国际分工和合作变得更加密切。

二、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和交流更加迅速和便捷,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

其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政策的推行,降低了国家间的经济壁垒,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之一,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三、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十分深远。

首先,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为不同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和分工提高效率,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此外,经济全球化还加速了技术和创新的传播,推动了全球科技水平的提升。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破坏等问题。

四、挑战经济全球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发展不平衡和资源流失。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贸易争端的加剧也对经济全球化构成了威胁。

因此,各国应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提高全球经济效率,并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

中国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建设

中国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建设

中国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建设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向世界,发展自己,是我们明智而正确的抉择。

但是,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文化一元化。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中国文化多元化有其独特表现及其成因,文化多元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既有利又有弊。

中国应辩证地应对文化多元化这样一个时代,既不能逆潮流而动,也不能随波逐流,应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化发展观,努力确立起“主导———多元”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字: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格局正文:一、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及其成因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向世界,发展自己,是我们明智而正确的抉择。

但是,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文化一元化。

在构建先进的世界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虽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仍然占多数,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在从小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熏陶的氛围内,还有近半数的人拒绝这种信仰,尤其是在某些群体,比如城市贫困群体,这种倾向更加严重。

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表现。

道德标准的多元化、信仰的多元化仅仅是中国文化多元化的冰山一角。

但这冰山一角已足以让人窥到一个文化多元化时代。

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多元化有其自身的特色。

首先,中国的文化多元化表现为不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是多元文化的一个典范。

但在其混乱喧嚣的文化表象之下,却有一些核心的价值观是极其稳固的,比如自由、民主、个人主义等等。

浅析中国特色意识形态与出版业关系

浅析中国特色意识形态与出版业关系

新视野INSHIYEX Jul. 2016 July 105出版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功能十分重要的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和舆论导向功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影响巨大而深远。

一、出版业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中构成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等。

出版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功能十分重要的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和舆论导向功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影响巨大而深远。

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具有意识形态性,是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二、出版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出版物质量不高,作用不明显出版物的质量取决于其内容本身,这其中涉及选题、撰稿、审编、设计、编排、校对、印刷、装订、发行等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出版物产生的全过程,共同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出版物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的发挥。

因此,必须从每个细节、每个环节入手,严格把握出版物的质量,以此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版物的质量却不容乐观:随着出版业向商业化、市场化方向的推进,出版企业及单位越来越追逐经济利益,而出版企业及单位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寄托于种类繁多的出版物,并尽可能得缩短出版周期,但这两种措施虽然在短时期内会给出版企业及单位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极有可能违反质量第一的原则并导致生产出大量粗制滥造的出版物。

粗制滥造的出版物在内容上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很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及传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即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并非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客观过程,而是一个有特殊政治、文化寓意的历史运动,因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实质就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倡导并至今占主导地位,维护其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

它给国的经济政治秩序、思想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不仅是全方位的,而且是不断增长的。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扩展资料:
1、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主导力量是跨国
公司,推动力量是以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

2、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充分发展。


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

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
球化。

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

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

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皀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跜”越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

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中国有自己独有的深刻理解。坚持开放包容,着力推进合作,中国一直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和谐世界,并非完全一致的世界,而是承认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而不同”的世界。在这里,对抗冲突为包容理解所代替,单弦独奏为百花齐放的交响所代替,封闭自锁为开放交融的平台所代替。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同时未来的国家和国际治理也应兼收东西方文明成果,才能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的活力动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打造“命运共同体”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同质化”凸显,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标准和规范为各国所共同遵守;一方面“多元化”深入发展,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都结合自己的传统和特点,努力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道路。
中国一直以积极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从来不是为了“西方化”,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都积极学习借鉴。但是,了解和参与世界的目的是为我服务,更好地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国家。如果在国际比较中被外界同化,丢失了自己准来评价和衡量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丧失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民族个性,那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人后,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前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当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方式越来越需要超越国界的世界市场、更大规模的国际交换、更具效率的国际分工时,经济全球化开始发端。西方发达国家是始作俑者和主导者,他们制定了基本游戏规则,并试图将其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推向全球,然而历史的客观发展却并未按照“编剧”们的设想、遵循这开初撰写的“剧本”演进。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在围绕我国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路径、模式的讨论中,有人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就要大步与西方接轨”,“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全面引入西方制度改造中国”。似乎“西方的”就是“世界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全球化就等同于“西方化”。这既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错误理解,也是对西方制度的盲目推崇,更是对中国道路的轻率否定,很容易将改革和发展引入歧路,危害我们的事业和前途。
其次,西方的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泥足深陷,引发了全世界的质疑。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演变和深化,在去年初举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著名专家和经济界人士集中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与会者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缺陷。与此同时,变革的呼声高涨,规模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充分显示,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经令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极为不满,一些经济学家也发出了“和美国式的资本主义说再见”的声音。破除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迷信,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事实也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根本。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既坚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又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各种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与“走向西方化”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与“彻底市场化”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与“全面私有化”有着本质区别。在这条道路上,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今天,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开创新局面、赢得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打破了西方利益全球扩张、西方意志全球表达的美梦。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配置,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本国产品走向世界、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等诸多机遇。30多年来,中国抓住这一重大契机,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无不得益于此。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上升,深刻地影响着地缘政治局面,改变着世界经济版图,成为牵动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