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签订协议和制定规则,促进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并使其超越民族国家疆界和关税壁垒限制,而不断向全球围扩展和延伸的一种客观趋势。
它使世界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其典型特征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资源在全球围广泛配置,国际社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而贸易壁垒大幅消除,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国际经济组织作用加强。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
对中国来讲,亦是如此。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在国际上的扩展和延伸。
在全球化条件下,整个世界宛如一个网络化的生产大工厂,各国都是它的生产和组装车间。
发达国家利用其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利用东道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国外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全球化机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事实上就是要逐步地、全方位地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开放,是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其实质是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棘手问题。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
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挑战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
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1]。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
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
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
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
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阐述了机遇与挑战的具体表现,并论证了。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挑战一、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整个全球化进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市场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展,各国经济、金融、贸易和技术发展逐渐相互渗透,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长。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1.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
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2.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3.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受益于国际贸易、外资流入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的扩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外资流入的增加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技术合作的加强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与调整。
一方面,市场全球化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和冲击。
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调控和调整机制,以应对来自全球市场的冲击,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再次,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提供了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最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交流和传播。
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交流和传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加强政策的学习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策略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与挑战;策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术问题。
全球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百度上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浅谈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浪潮总体上是比较有利于社会 主义发展 的。 一 方
面,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使军事 、 政治上的冷战对峙已经不适
合时代潮流 , 和平和发展 日趋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各国人 民的共 同愿望 , 可 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有 利的环境。另~方面 ,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便于世界各 国的相
“ 全球化” 的 目的是为 了维护和巩 固资本主义的制度 。
性问题的 日益突出 , 社会主义 国家在 国际舞台上愈来愈具有 举足轻重 的作用 , 在 国际政治 中的地 位不断提高 , 影 响在不
断扩大 。
二、 全 球化 给 当代 社会 主义 发展 带来 的新机 遇
西方发达 国家 主导的全球化 , 一方面为当代资本主义提
一
、
全 球化及 其基 本特 征
供 了一定 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 有利 于资本 主义 和国际资本在 全球进行新一轮扩张 , 另一方 面 , 资本所到之处 , 必然是其 内 在矛盾和各种痼疾随之加剧 , 并 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1 . 全球化为社会 主义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有利的外部 环境 。与 2 0世纪相 比, 2 l 世纪初期 的时代特 点 、 国际环境 和
义国家 的“ 共同利益 ” 在增 多。 随着全球化进程 的深入和全球
的多元概念 。“ 全球化 ” 可概括为科技 、 经济 、 政治、 法治 、 管
理、 组织 、 文化 、 思想观念 、 人际交往 、 国际关系十个 方面的全 球化。在正确理解 全球 化的概念 和基本 特征 的同时, 我们还
必须认识 和解 释“ 全球化 ” 本 质的两重性这 一重要特点 , 即: 资本主义发 达国际是迄今 为止 的“ 全球化” 的主导者 , 其推行
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义 的竞争力 , 逐渐取得与 资本主义的 比较 优势。另外 , 目前
世界高科技发展迅猛 , 科技 创新能力 加快 , 这也为社 会 主义 加速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和有利时机 。 第三 , 经济全球化进程 凸出社会主 义 的魅力 , 利 于社 有
会 主义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新世纪初 , 伴随世界经 济发展
现今的经济全球化 , 由西方发达 国家主导的 。它在一 是 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资本 主义的全球 化或资 本主义 的全球 扩 张, 包括社会 主义 国家在 内的其他 国家 只能是全球化进程的 参与者 。但我们 也应 看到 , 方发 达 国家 主 导 的经济 全球 西 化, 一方 面为 当代资 本主义 提供了一定 的发展 空间和 机遇 , “ 有利于” 资本主义在 全球进行新 一轮 的扩张 ; 另一方 面 , 资 本所到之处 , 必然使 其 内在 矛盾和各 种痼疾 随之加剧 , 引 并 发新 的矛盾和 冲突 , 在世界 范围内出现全球化进程 中的资本 主义新危机 , 为处 在低 潮的当代社会 主义的发展带来难得 的 机遇 。经济全球 化进 程 为世界社 会主义 的复兴和发展 提供
第一 , 经济全球化 为社 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相对 宽松 和有
利的外部环境 。与 2 0世纪相 比全球化潮流总体上 是有利 于社会 主义发展的 。
一
济全球化进 程 中, 当今任何一国的发展都离不 开其他 国家的 发展, 对抗带来 的是两败俱伤 , 对话 、 与合作才 会互 唯有 交流
20 06年 1 1月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u a o H i njn o eeo E uai or l f eogagClg dctn n l i l f o
N v20 o .0 6 Vo . 5 N . 12 o 6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分析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分析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并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与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探讨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
一、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与改革策略全球化的到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模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以确保自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竞争力。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全球化浪潮下,市场经济成为了主导,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放开市场,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加强与全球经济体系的连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全球化要求政治的开放和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权力制约和民众参与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政治的透明度和民主程度,建立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政治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再次,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
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建立起包容性更强、公正更高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提高民生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二、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发展优势与策略尽管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具备一些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优势和策略。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较强的国家实力和资源优势。
相对于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通常拥有较为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资源,国家有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来推动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国家干预和计划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综合起来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
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
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
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
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
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
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
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的历史性巨大变动之中,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拉维特 1985年在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意指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但究竟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一足要素优化配置论和相互依赖关系论。
例如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公司投资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速和方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等等”。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括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二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
美国学者埃伦.伍德认为,目前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全球化这个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正在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制度。
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化,在我国学者当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例如,“美国等西方大国,正是运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的机会,来推动它们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行为标准,即推行所谓的‘全盘美国化’”;三是无国界论和国家管理取消论。
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全球化意味着公司将不再以国别区分,而只有成功与否之别。
如德国贝特尔斯曼股份公司董事长托马斯.米德尔霍夫认为:随着经济趋于全球化,在像贝特尔斯曼股份公司和戴姆勒——奔驰汽车股份公司这样的公司里,管理网络同国际通用机器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风格是一样的。
不存在什么德国公司或美国公司,只有成功的公司和不成功的公司之分。
还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取消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权。
社会主义发展史全球化时代下社会主义的挑战与机遇

社会主义发展史全球化时代下社会主义的挑战与机遇社会主义发展史:全球化时代下社会主义的挑战与机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曾经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在全球化时代下,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社会主义所蕴藏的机遇。
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单一模式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资本、商品、技术的自由流动加速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竞争。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种单一模式的产生,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2. 政治全球化带来的意识形态冲击随着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民主制度与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影响。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冲击使得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面临变革与调整的压力。
3. 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文化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
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西方文化冲击和侵蚀的挑战,这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技术合作等方式,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借鉴并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经济的现代化和发展。
2. 政治全球化带来的合作机遇政治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更多地进行政策沟通和合作。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政治联盟、多边合作等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并推动各国间的和平与稳定。
3. 文化全球化带来的传播机遇文化全球化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产品有更多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
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三、社会主义面临挑战与机遇的对策1. 坚持改革开放,适应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与全球经济的互动,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浅谈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郭文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发展正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当正确认识和参与,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主义发展;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262-02一、全球化及其基本特征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是指15世纪以来人类冲破隔绝状態而进入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状态的过程,是把全球五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越来越紧密地联结成一体的进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之自然历史过程。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促进和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给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核心信息化把现代化和全球化提升到了一个更高阶段,在当代具有普遍与加速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全球化。
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和优化配置。
包括了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为其主体。
二是科技与信息的全球化。
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大大地缩小了自然的分割的国家时空限制,互联网与电子信息为地球每个角落的人民提供了更快、更多的交往机会。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化与市场全球化。
世界上一切非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运用市场经济体制,苏东解体后也由计划经济变为此种体制,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地逐步实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体制改革。
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这些特点:由市场调配生产要素、运用国际资本、鼓励国际贸易。
概而言之,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全球化为龙头、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在正确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和解释“全球化”本质的两重性这一重要特点,即:资本主义发达国际是迄今为止的“全球化”的主导者,其推行“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制度。
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

浅谈当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使中国的对外开放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
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的多重发展趋势。
它们不仅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总的图景,而且深刻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前景。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发展不同层次的对外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创造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的有利条件。
然而在有利的发展条件下拥有应对种种不利形势的策略也是什么重要的!关键字:世界经济、改革开放、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
纵观当今时代,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经济已经趋向一体化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自然也离不开中国。
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所呈现的多重发展趋势,不仅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总的图景,而且深刻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前景。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市场变化的走势,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经济呈现出多重发展趋势,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等。
无论在怎样的发展形势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存在着机遇和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
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
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
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
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录1引言 (1)2 经济全球化 (1)2.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2.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2.3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2)2.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3.1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发展机遇 (3)3.1.1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3.1.2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 (3)3.1.3为中国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4)3.1.4有助于打破思想禁锢,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变革 (4)3.1.5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 (4)3.1.6有利于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4)3.2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挑战 (4)3.2.1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 (4)3.2.2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5)3.2.3对中国国家主权和政治影响提出严峻挑战 (5)3.2.4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 (5)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4.1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6)4.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6)4.3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6)4.4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7)4.5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 (7)5结语 (7)参考文献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题目: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潮流。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正在给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立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挑战1引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潮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及影响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及影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行市场经济的经济形式,而全球化则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球互动与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
全球化则通过跨国经济活动的推动,加强了全球市场的联系和互动,使经济活动跳出了国家边界。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参与全球市场经济活动,吸引外资、技术和市场,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的机会。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相互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吸收、借鉴和吸收优秀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则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配置经济活动的渠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互动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技术、人才和资金,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也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加强监管,提升市场经济发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加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助全球化的机遇,通过拓宽外贸渠道和扩大国际合作,促进了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互动推动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和国际化进程加快。
通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提升自身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经济发展。
此外,全球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费选择,提高了社会主义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互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社会主义和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它们既具备共性,也存在着冲突和挑战。
社会主义立场下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全球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它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经济和文化体系构成了巨大冲击。
首先,全球化加剧了经济体制的变革,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应对市场经济模式下的竞争压力,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其次,全球化带来的跨国资本流动、贸易自由化等现象,加大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依赖性。
再者,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扩散使得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人们日益接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加剧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
二、社会主义面对全球化的应对之策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着力构建与全球市场经济接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推行市场化改革,注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自主发展和竞争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拓宽市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社会主义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设,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和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起对话与合作,争取更多发展机遇。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还应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坚持自身传统价值观念的核心,对外释放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三、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启示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摒弃保守和封闭的思维模式,积极接纳外部的经验和观念,与国际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与交流。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应重视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培育国民的文化自信心,树立本土文化的核心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影响

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现象之一。
全球化使得全球市场和经济成为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加速经济发展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其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开放市场、大规模贸易、直接投资和开发新的产业领域来改善经济地位。
特别是在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具有较强国家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外资和国外的产品和技术,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和知识,从而更快地实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经济全球化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和劳动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和经济等方面的进步,全球范围内竞争日趋激烈,这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可以越过国界,参与到更广泛的竞争中去,加速企业的整体提升。
此外,全球化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国际间的效益分配和合作。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和投资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產業造成重大压力。
在全球化过程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质量、环保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这会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更加依赖高科技和高端产业,并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削弱。
其次,全球化和自由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加速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富分化。
在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背景下,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在某些国家可能引发贫富分化,亦可能加剧地区不平衡。
例如,一些富裕的城市或地区可能会因为其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受益,但相比之下,缺少这种依赖关系的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可能会面临经济问题。
其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形态造成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进步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引了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的考察,得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并进一步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也是有先后的,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数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同时,列宁还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共存和共处思想。
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一)一国胜利论列宁根据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分析、总结、论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阐述了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主客观条件上存有着很大差别,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较快地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并瓜分世界,这导致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激烈,并最终演变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条件下,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将成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内最薄弱的环节,在这薄弱环节上,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顾及,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机会。
因此,革命首先会在这里爆发,并取得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这样的。
这充分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是准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随着世界范围内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内实行超国家调节,对外开展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第三个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直到现在。
这个阶段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除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增强外,80年代末以来,因为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开放政策,资本主义国家与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现在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强,尤其是随着中国及俄国先后加入世贸组织,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就更加紧密、更加直接、更加公开。
可以说,真正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到来了。
经济全球化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沙俄帝国在与列强争夺殖民地的角逐中,因为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从而爆发了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使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东方。
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个阶段,随着殖民地的扩张,逐步转变为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国范围内的矛盾激化。
因而爆发了以中国革命为代表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经济全球化的第三个阶段,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和平演变,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融入世界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改革开放为突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随着生产社会化规模的扩大,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也就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转移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使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推迟,而使一些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前。
十九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接近顶点,虽有对外侵略、扩张的现象发生,但这种侵略、扩张尚未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格局。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大体上仍局限在单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
因此,一国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
这主要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连连发生及其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一国范围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也十分激烈。
这一时期不仅爆发了19世纪以三大工人运动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人运动,而且爆发了以巴黎公社革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一系列的无产阶级革命。
当时的形势正如马克思所断言:”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
社会再不能在它的统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说,它的存有不再同社会相容了。
”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但是,人类进入20世纪初,当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已经敲响的资本主义的丧钟又不响了。
国际垄断组织卡尔特形成,世界领土被列强瓜分完毕,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就得到了缓解。
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自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也落入低潮。
与此相反被拉进战争的经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矛盾却异常激化,社会变革的任务也异常迅速地提到日程上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占领使之开拓了世界市场,大量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而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却同时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和通过不等价交换实现的经济剥削使垄断资产阶级有能力从攫取的大量财富中分一点残羹剩汁给本国的工人阶级,使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从而缓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资本因为把侵略、掠夺、剥削的魔爪伸向广大落后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使这些国家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终于爆发了俄国、中国及其他一系列经济落后国家的革命,促使这些国家较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对俄国首先爆发革命的原因曾有相当准确的描述和分析,他指出:沙皇俄国“制度腐朽透顶”,“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异乎寻常的加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大大提升”。
不仅工人阶级的“绝大多数”站在革命一边,而且有“一半”的军队和“十分之九”的农民群众“马上”和“在几个星期之内”也转向革命。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统治阶级再也无法原封不动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了,因此,“俄国的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如果说俄国不是矛盾转移的主要对象,而是被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拖进危机的深渊,从而引发无产阶级革命的,那么,中国革命则恰恰是矛盾转移的结果。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使中国人民承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从而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最强烈的反抗。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国情使中国有了“很多个上海”,即拥有很多个几百万人口的资本主义财富和无产阶级贫困并存的中心。
从而为中国人民的反抗创造了一个领导阶级——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阶级。
与此同时,旧中国作为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侵略奴役剥削的主要对象,造就了无法照旧生存下去而不得不造反的广大民众——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主力军,加之旧中国作为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统治秩序极不稳固,这就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客观条件。
中国提前爆发革命,较早地进入社会主义,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转移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一些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迟迟未能进入社会主义,而一些生产力落后的东方国家较早地进入社会主义,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魔爪伸向全世界、国内主要矛盾转移的结果。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不能否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存有,相反,只能表明这一规律是在曲折的历史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正如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并不是在每一个具体交换过程中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而是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体现出来一样。
每一具体交换过程中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必然以另外场合的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来补偿。
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提早进入社会主义,而一些发达国家推迟进入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不仅改变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使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推迟而使一些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前,而且因此改变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任务。
在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过程中,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在矛盾转移的逼迫下不得不提早成熟,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领导阶级,不得不去完成那些本来应当由资产阶级去完成的历史任务。
例如在中国,无产阶级不得不肩负起本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不得不肩负起本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的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任务等等。
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在生产力发展的压迫下,也不得不去做一些本来应当由无产阶级去做的事情,如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资本主义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把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变为全社会有计划的生产状态。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生产资料国有化、社会生产计划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社会生活福利化的方向迈进。
尽管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这些任务,但是毕竟把这个过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使资本主义更接近了社会主义。
经济全球化不仅改变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任务,还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手段及革命道路产生巨大影响。
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因为缺乏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没有资产阶级革命造成的民主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条件,因而不具备和平过渡的条件,只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而发达国家在社会化生产力发展逼迫下进行的国有化、计划化、民主化、法制化、福利化变革则使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在丧失了暴力革命条件的同时,却获得了和平取得政权的条件。
在国际共运史上,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只有主张暴力革命的道路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凡是主张和平过渡的都是修正主义者。
现在我们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面临完全不同的国情,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有权力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准确道路。
经济全球化还孕育产生了发达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两种截然相反的道路。
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工业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城市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战场,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自然是准确的选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被迫提前爆发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任务远未完成,无产阶级在总人口中还占少数,无产阶级只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因而他们的革命实质上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现实的社会主义区别于经典理论的社会主义,不得不经受更多的磨难曲折,不得不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脱胎于生产力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公有制基础上的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是不存有商品货币关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提前爆发革命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中诞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因而现实的社会主义自然要区别于经典理论的社会主义,同时因为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以及帝国主义的包围,必然会经历更多的挫折和磨难。
第一,从内部条件看,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诞生,就面临着生产力落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中的特殊困难与麻烦,使现实的社会主义明显地区别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
这种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经典理论描述的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差别并不是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的。
相反,因为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这些社会主义政党开始总是力图把马、恩的设想全部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结果总是不能如愿。
这种教条主义错误既是现实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被一些人诬为“空想”、“行不通”,因而面临被抛弃危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