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3届高三复习建议
稳中求变注重创新—2002年高考数学试卷(全国卷)评析
力 、 手 操 作 能 力 、 究 能 力 和灵 活应 用 所 学 动 探 知 识 解 决 现 实 问题 的能 力 , 一 道 富 有 创 意 、 是 十分 精 彩 的试 题 . 1 2 突 出对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的 考 查 .
重 视 对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的 考 查 , 是 高 考 已
层 次 上 对 学 生 的 能 力 进 行 考 查 . 细 品 味 客 细 观 试 题 , 难 发 现 题 目虽 小 , 人 口却 较 宽 , 不 但
不 同的解 题策 略所化 时 间有较 大的 区别. 如
理 () () , 一 { 5文 6题 M zI ÷ + - , ∈Z} z: 5 k - ,
解 答 题 命 题 简 洁 , 活 空 间增 大 , 不 同 灵 为
20 0 2年 高 考 数 学 试 卷 ( 国 卷 ) 彻 了 全 贯
“ 考 查 基 础 知 识 的 同时 , 重 对 数 学 思 想 和 在 注 方法 的 考 查 , 重 对 数 学 能 力 的考 查 ” 注 的命 题
层 次 的考 生 提 供 了 充 分 发 挥 自 己 水 平 的 空
交 汇 点 上 设 计 命 题 选 择题 及填空 题 以基础 内容 为主 干. 在 选择题及填空题 中 , 以考 查 基 础 知 识 、 本 技 基
速 度 、 程 、 间 等 问题 , 解 决 第 二 问时 , 路 时 在 要
处 理 好 第 2次 相 遇 时 甲 、 乙所 走 过 的 总 路 程 与 两 地 间 的 距 离 的 关 系 . 题 是 初 中 与 高 中 该 知 识 的 一 个 交 汇 点 , 题 文 字 简 练 , 目易 此 题 懂 , 度 适 中 , 轻 了学 生对 应 用 题 的 畏 惧 心 难 减 理 , 具 匠 心. ( 8 题 , 破 了 近 几 年 高 考 颇 理 1) 突 考 查 立 几 的 问 题 , 异 面 直 线 上 求 两 点 间 距 将 离 的 最 小 值 , 化 为 求 二 次 函 数 的 最 小 值 问 转 题 , 目常 规 , 平 时 训 练 的 重 点 , 合 性 得 题 是 综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_江苏卷_的分析与思考
要创造性地将 知 识、能 力 和思 维 方法 在 更多
的新 情境、更 高 的 层次 中 不 断 地、反 复地 渗 透, 才能达到螺旋式 的再认 识、再 深化 乃至升 华的效果. 高三 复 习最 容 易使 学 生变 成 解题 机器和知识存 储 器, 因 此 要注 重 激发 学 生的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注重意 识、思 想和 认识方 法的渗透及能 力 的 培养, 只有 这 样的 复 习才 能达到事半功 倍 的 效果, 这也 是 数学 教 育的 长远之计, 也符合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一些想法
客观地 评价 今 年高 考的 每 一个 试 题, 可 以说试题个个都不错, 命题 者独 具匠心, 使得 每个题都有自己的特 色, 不 落俗 套, 令 人赏心 悦目, 不无经典之作. 由于 今年高 考内 容改革 的步伐加大, 一些比 较综合 和新 颖的试 题, 考 生显 然不 能 适 应, 因此, 显 得 较 难 的 试题 多 些, 试题的区分度不 够好. 我们认 为在 锐意改 革与推 陈出 新时, 既 要积 极, 又要 稳妥, 充分 考虑教学的实 际 水 平. 试 题难 度 的设 计 应该 符合国 家 考试 中心 的任 子 朝先 生 的要 求 试 题要有良好的 区 分 度, 试 题设 计 应坚 持 贴近 基础, 入口 宽的 原则, 起 点不 宜过 高, 应 让多 数考生有门可入, 入 门之后 设置 若干关 卡、屏 障, 让不 同 成绩 层 次的 考 生能 分 别攀 登 至各 个不同的相应 高 度, 并 使 最优 秀 的考 生 得以 脱颖而出. !
试题有利 于 引导 中 学数 学 教学 克 服 题 海战术! 和 大运动量! 重复训练的倾向. 向扎 扎实实打好基础、切实 提高能 力, 努 力培 养创 新意识和实 践 能力, 全 面提 高 学生 的 数学 素 养的方向发展.
2003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建议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 识的考查
( 1 )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 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 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 量亏损等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3. 突出了学科内综合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4.对数学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Rα O 地 图
L r 卫星
R gT R gT 2 ( ) R 2 R( ) cos 2 2 4 4 t= c
2
2
2 3
2
2 1 3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4.对数学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50.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 51.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 分流作用。 52.电功,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5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 电压。 57.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58.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 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59.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左手定则。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65.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66.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1)知识板块内的综合 力学中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能量之间的综 合;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几何光学与物 理学学的综合等 (2)知识板块间的综合 力学与电学的综合;光学与运动学的综合; 核反应与带电粒子运动的综合
2002年全国卷高考理科数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圆1)1(22=+-y x 的圆心到直线y x =的距离是 (A )21(B )23 (C )1 (D )3(2)复数3)2321(i +的值是 (A )i - (B )i (C )1- (D )1 (3)不等式0|)|1)(1(>-+x x 的解集是(A )}10|{<≤x x (B )0|{<x x 且}1-≠x (C )}11|{<<-x x (D )1|{<x x 且}1-≠x (4)在)2,0(π内,使x x cos sin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45,()2,4(ππππ (B )),4(ππ (C ))45,4(ππ (D ))23,45(),4(ππππ (5)设集合},412|{Z k k x x M ∈+==,},214|{Z k k x x N ∈+==,则(A )N M = (B )N M ⊂ (C )N M ⊃ (D )∅=N M(6)点)0,1(P 到曲线⎩⎨⎧==ty t x 22(其中参数R t ∈)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A )0 (B )1 (C )2 (D )2(7)一个圆锥和一个半球有公共底面,如果圆锥的体积恰好与半球的体积相等,那么这个圆锥轴截面顶角的余弦值是 (A )43 (B )54 (C )53 (D )53- (8)正六棱柱111111F E D C B A ABCDEF -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这个棱柱侧面对角线D E 1与1BC 所成的角是(A )︒90 (B )︒60 (C )︒45 (D )︒30 (9)函数c bx x y ++=2(),0[+∞∈)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A )0≥b (B )0≤b (C )0>b (D )0<b (10)函数111--=x y 的图象是(11)从正方体的6个面中选取3个面,其中有2个面不相邻的选法共有 (A )8种 (B )12种 (C )16种 (D )20种 (12)据2002年3月5日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如果“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按此年增长率增长,那么到“十•五”末我国国内年生产总值约为(A )115000亿元 (B )120000亿元 (C )127000亿元 (D )135000亿元第II 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 (13)函数xa y =在]1,0[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这和为3,则a = (14)椭圆5522=+ky x 的一个焦点是)2,0(,那么=k (15)72)2)(1(-+x x 展开式中3x 的系数是(16)已知221)(x x x f +=,那么)41()4()31()3()21()2()1(f f f f f f f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12cos cos 2sin 2sin 2=-+αααα,)2,0(πα∈,求αsin 、αtg 的值(18)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a BN CM ==(20<<a )(1)求MN 的长;(2)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3)当MN 的长最小时,求面MNA 与面MNB 所成二面角α的大小(19)设点P 到点)0,1(-、)0,1(距离之差为m 2,到x 、y 轴的距离之比为2,求m 的取值范围(20)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21)设a 为实数,函数1||)(2+-+=a x x x f ,R x ∈ (1)讨论)(x f 的奇偶性; (2)求)(x f 的最小值(22)设数列}{n a 满足:121+-=+n n n na a a , ,3,2,1=n (I )当21=a 时,求432,,a a a 并由此猜测n a 的一个通项公式; (II )当31≥a 时,证明对所的1≥n ,有 (i )2+≥n a n (ii )2111111111321≤++++++++n a a a a ADE参考答案(13)2 (14)1 (15)1008 (16)27 三、解答题(17)解:由12cos cos 2sin 2sin 2=-+αααα,得0cos 2cos sin 2cos sin 42222=-+ααααα0)1sin sin 2(cos 222=-+ααα 0)1)(sin 1sin 2(cos 22=+-ααα∵)2,0(πα∈∴01sin ≠+α,0cos 2≠=α ∴01sin 2=-α,即21sin =α ∴6πα=∴33=αtg (18)解(I )作MP ∥AB 交BC 于点P ,NQ ∥AB 交BE 于点Q ,连结PQ ,依题意可得MP ∥NQ ,且NQ MP =,即MNQP 是平行四边形∴PQ MN =由已知a BN CM ==,1===BE AB CB ∴2==BF AC ,a BQ CP 22== )20( 21)22( )2()21( )1(22222<<+-=+-==+-==a a a a BQ CP PQ MN(II )由(I )21)22( 2+-=a MN 所以,当22=a 时,22=MN 即当M 、N 分别为AC 、BF 的中点时,MN 的长最小,最小值为22(III )取MN 的中点G ,连结AG 、BG , ∵BN BM AN AM ==,,G 为MN 的中点∴MN BG MN AG ⊥⊥,,即AGB ∠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α又46==BG AG ,所以,由余弦定理有 31464621)46()46(cos 22-=⋅⋅-+=α 故所求二面角为31arccos -=πα(19)解:设点P 的坐标为),(y x ,依题设得2||||=x y ,即x y 2±=,0≠x 因此,点),(y x P 、)0,1(-M 、)0,1(N 三点不共线,得2||||||||=<-MN PN PM∵0||2||||||>=-m PN PM ∴1||0<<m因此,点P 在以M 、N 为焦点,实轴长为||2m 的双曲线上,故112222=--my m x 将x y 2±=代入112222=--m y m x ,并解得222251)1(mm m x --=,因012>-m 所以0512>-m 解得55||0<<m 即m 的取值范围为)55,0()0,55( -(20)解:设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1b 万辆,以后各年末汽车保有量依次为2b 万辆,3b 万辆,…,每年新增汽车x 万辆,则301=b ,x b b +⨯=94.012对于1>n ,有)94.01(94.0 94.0211x b xb b n n n ++⨯=+⨯=-+ 所以)94.094.094.01(94.0211nn n x b b +++++⨯=+x b nn06.094.0194.01-+⨯=n x x 94.0)06.030(06.0⨯-+= 当006.030≥-x,即8.1≤x 时 3011=≤≤≤+b b b n n当006.030<-x,即8.1>x 时 数列}{n b 逐项增加,可以任意靠近06.0x 06.0]94.0)06.030(06.0[lim lim 1x x x b n n n n =⨯-+=-+∞→+∞→ 因此,如果要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即60≤n b ( ,3,2,1=n )则6006.0≤x,即6.3≤x 万辆 综上,每年新增汽车不应超过6.3万辆(21)解:(I )当0=a 时,函数)(1||)()(2x f x x x f =+-+-=- 此时,)(x f 为偶函数当0≠a 时,1)(2+=a a f ,1||2)(2++=-a a a f ,)()(a f a f -≠,)()(a f a f --≠此时)(x f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II )(i )当a x ≤时,43)21(1)(22++-=++-=a x a x x x f 当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减,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a a f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a f f ≤. (ii )当a x ≥时,函数43)21(1)(22+-+=+-+=a x a x x x f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a f f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a a f .综上,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a -43当21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12+a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a +43.(22)解(I )由21=a ,得311212=+-=a a a 由32=a ,得4122223=+-=a a a 由43=a ,得5133234=+-=a a a由此猜想n a 的一个通项公式:1+=n a n (1≥n ) (II )(i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1=n 时,2131+=≥a ,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2+≥k a k ,那么3521)2)(2(1)(1+≥+=+-++≥+-=+k k k k k k a a a k k k .也就是说,当1+=k n 时,2)1(1++≥+k a k 据①和②,对于所有1≥n ,有2n a n ≥+.(ii )由1)(1+-=+n a a a n n n 及(i ),对2≥k ,有1)1(11++-=--k a a a k k k121)121(11+=++-+-≥--k k a k k a……1)1(2122211211-+=++++≥---a a a k k k k于是11211111-⋅+≤+k k a a ,2≥k2131212211121111111111121111=+≤+≤+=+++≤+∑∑∑=-=-=a a a a a nk k nk k nk k。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4届新课程高考高三复习建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4届新课程高考高三复习建议一、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2003年的高考数学新课程卷在全国来讲是第四次使用。
过去的3年仅有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使用新课程卷。
2000年起,使用新教材的范围扩大至9省1市,2004年四川省将第一次使用新课程卷。
分析前三年的新课程卷,给人的感觉是广度大而难度低,宽厚而平和。
而2003年的新课程卷给人感觉大为不同,宽厚未减,沉重有增,尤其是文科试题甚至有点儿严酷。
1. 考题的类型、比例、分值与去年大体一致。
22道试题中,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个,每题4分;解答题6个,其中5个题每题12分,最后一题14分。
解答题的内容也与去年大体一致。
一个三角题、一个立体几何题、一个解析几何题、一个概率题、一个导数应用题、一个数列题。
解析几何题中仍含平面向量,但立体几何题不再分甲、乙两题选作。
传统方法和向量方法都可应用。
另外,文、理科都没再出现加分开放题。
叙述繁杂、与考生生活较少关联的应用题仍未出现,这也是大家所欢迎的。
2.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全面,对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内容。
如函数、空间线面关系、坐标方法等有所突出,比例与去年大体一致。
3. 新增知识内容的试题比例稳中有升,要求也有所提高。
解答题仍是一个概率题、一个导数应用题,还有一个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的题。
填空题由1个积分题改为一个统计题。
选择题除了一个向量与几何相结合的题之外又增多了一个导数、函数、几何相结合题。
试题要求总体提高,如理科试卷的(21)题、文科试卷的(22)题对参数的处理(消去、讨论)的要求明显提高,但也有容易的题,如填空题中的统计题。
4. 起点提高,思维量加大,综合性加大,灵活性加大。
深化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能力与素质应当是命题的导向。
即:以重点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像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在试卷中得到较充分地体现。
[高考必看]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保定二中范智贤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保定二中 范智贤2003年数学高考试卷严格遵循《高考说明》中“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要求,保持稳中有变,注重创新,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文理区分度较大,文科试卷贴近生活,理科试卷更加注重抽象推理,重视思维严谨性的考查。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平稳,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起点较低,覆盖面广,重点知识突出。
如理科(1)(2)(4)(5)(8)(9)(11)(12)题,文科(1)(2)(3)(4)(5)(7)(8)(9)(12)题,没有太大运算量,只要稍加思索,便可得出答案。
填空题难度适中,如理科(15)文科(16)题染色问题,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紧密,在复习中做过4个区域5个颜色的染色问题,但此题改成了5个区域4个颜色的染色问题,题目一下变灵活了,难度增大了,需要分类讨论,7211111213141211121314=+C C C C C C C C C C ,不少考生因为没有分类而丢分。
如文科(15)题,与平面几何类比、猜想,得出立体几何的结论,是一道很好的小题。
又如,平面几何中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类比《立体几何》P 67例2:台体中截面面积公式)(下上中s s s +=21,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大胆猜想,注重类比的思想。
解答题文科难度适中,理科较难。
如文科(16)题是立体几何考题,针对文科考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特点,起点低,考生能得满分。
如文(19)题第(Ⅱ)问画图象,只要用五πππππ,,,,分别等于,再令置点法作图先画出平衡位202421---=x y 上图象。
,然后再改成得出一个周期的图象,]22[ππ-如理科(20)文科(21)题是一道应用题,文字叙述简洁,信息点一目了然,没有干扰考生的无用信息,一改过去拖冗滞长的文字叙述,用平面几何知识便可解答,也可建模,用解析几何、不等式知识解答,在复习中做过类似的题目,但此题加上台风“以10km/h 的速度不断增大”更加合乎实际,又加大了试题的难度,是一道不错的应用题。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卷)评析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卷)评析海盐元济高级中学胡水林2003年高考,受到了社会各界从未有过的关注。
高考时间的提前,SARS 的突袭,新旧教材的交替,考后的强烈反应等等,将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人留下一份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们处于一个改革锐进的时代,教育的理念,思维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反映了这种变化,它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本文着重评价03年试题特色和教学的启示。
一、03年高考教学试题的特点03年试题的题型结构,考题份量与近年历届的试题持平,各分科所占比例大致合理。
1.突出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1.1 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构成试题的主体如同以往,今年的高考试题继续坚持“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构成试题的主体”,试题中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
代数着重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等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着重考查线面关系、线线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垂直关系;解析几何着重考查圆锥曲线和直线,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函数作为高中代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在理科试题第(1)、(3)、(4)、(9)、(14)、(19)、(22)题,文科试题第(2)、(6)、(7)、(8)、(13)、(20)中,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进行了全面考查。
又如文科第(17)题、理科第(18)题,考查的是立体几何中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及其公垂线等概念,以及棱柱的概念与性质等重点知识,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思考等重点方法。
1.2 抓住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命题。
今年的高考命题提纲挈领地抓住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出具有综合性的新颖的试题,以达到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的目的。
如理科的第(19)题,以最基本的指数函数、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为载体,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等性质,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以及对“有且只有”严谨的数学语言的解读。
从200从2002年数学高考题看选择题解法的重要性
. . . ....从2002年数学高考题看选择题解法的重要性数学组韩庆东在今年的高考试卷共有22个题目,总分150分,其中选择题有12个题,合计60分。
可见选择题是考生得分的重要来源,应予以十分重视。
特别是现在又降低了难度,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考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全部作对的基础上以速度分高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选择练习时,务必重视知识和方法上的查漏补缺,同时要在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上下功夫。
(目前的数学高考选择题都是单选题。
)下面我们看一看今年高考选择题解法。
(一)、直接法:也就是由题目所给的条件出发,像演算赏规解答题一样往下推,并把得出的结论与四个选择支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由因导果的方法是解选择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也是同学们平时最常用的解法。
□例1、2002年高考题(文)第1题: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A)(B)(C)1 (D)。
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接计算圆心(1,0)到直线距离即可。
□例2、2002年高考题(文)第7题:一个圆锥和一个半球有公共底面,如果圆锥的体积恰好与半球的体积相等,那么,这个圆锥轴截面顶角的余弦值是(A)(B)(C)(D)。
解:设球的半径为R,圆锥的高为H,则,所以,所以圆锥的母线长为,轴截面顶角的余弦值.故选C。
□例3、(文)第11题:从正方体的6个面中选取3个面,其中有2个面不相邻的选法共有(A)8种(B)12种(C)16种(D)20种解法一:直接计算有多少种方法。
如;解法二、间接计算。
(二)、代入法:从选项出发,对每一个选择支逐一判断是否与已知相容,若判断能否定三个选项,便可逆推否定;若判断能肯定一个选项,便可逆推肯定。
这种执果索因的办法称为代入法。
它适合于选项信息太少或结论是一些具体数字的题型。
□ 例4、(文)第3题:不等式的解集是()(A)(B)(C)(D)解:此题若要用直接解法,就要分和两种情形讨论,最后再把两次得到的结果合并。
但若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观察各选择支的特点,取几个特值代入即可得出结论。
2003届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的复习策略
2003届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的复习策略晋江季延中学 吴贤集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基本特点是形数结合,形象思维。
从总体上看,解题思路较简单,规律性较强,但其运算过程往往较复杂,对运算能力,恒等变形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及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要求较高。
高考中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有点、线,以及点线,线线的位置关系,对称性,充要条件,曲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主要是互换)中系数对曲线位置,形状的影响,圆形曲线的几何性质, 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等。
而解答题往往是以圆锥曲线为主要内容的较难的综合题出现,知识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等方面;主要考察数形结合,等价转换,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运动变化及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考察了配方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数学方法。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分清楚对象的几何关系(特别是平面几何关系),在适当的坐标系下,通过代数,三角的运算把问题解决。
一、解几的高考复习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 备考对象上应由面向少数向面向多数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备考对象上应解放思想,把那些基础虽差,但肯学或有潜力的学生全部纳入我们的工作范围之内,改变那种只对优生的复习格局,扩大工作面,使各层面的学生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
(二) 在复习内容上应由知识型复习向能力型复习转变:高考复习内容,应适应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所以高考复习也应随之改变。
在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知识的迁移,重视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渗透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下扎实基础。
(三) 复习方法上逐步采用研讨式。
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在课堂上树立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
复习中不仅要充分展现老师的分析思维,同时也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
2002年高考改革和复习备考方法及高中课程改革学习与研讨(北京)
高考改革和复习备考方法及高中课程改革学习研讨会――数学科会议记录一.关于数学高考1、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内容以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本)》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主,分为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3科。
根据《大纲》规定,文史类高考的数学命题范围是:高中阶段的必学内容;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的命题范围是:高中阶段的必学内容中上选学内容中的"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参数方程和极坐标"。
2、考试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知识的要求由高到低分为3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动用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能力的要求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全试卷包括I卷和II卷,I卷为选择题;II卷为非选择题。
代数、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所占分数的百分比与它们在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代数约60%,立体几何约占20%,平面解析几何约占20%。
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5%,填空题10%,解答题45%。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难度在0.7以上)、中等题(难度在0.4到0.7之间)、难题(难度在0.4以下)。
三种试题的分值之比为3:5:2。
二.2001年高考试题分析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总体难度和去年不相上下,这说明高考命题在难度上保持了稳定性。
不过试题起点的难度略有降低,前10道题大多数同学应该都能做得出来,从第11题起,难度开始加大。
(一) 对这套试题的4个印象1,考查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试题没有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而是站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角度去考查掌握情况,而且给学生答题留下了比较大的选择空间。
2002年普通高考数学科试题评价报告
2002年普通高考数学科试题评价报告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的试题,遵循《考试说明》中“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要求,贯彻“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兼顾数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稳发展的稳定格局.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1 试题特点1.1 顺应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融入新的测量理念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2002年的高考数学科命题,执行《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融入教育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有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特别是通过解题过程对思维能力进行深入的考查;注重考查研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考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以发挥;体现数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现行课程试卷中,理科第(5)、文科第(6)题,由思维直觉,发现2k+1为奇数,k+2为整数,可判定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理科第(11)、文科第(12)题,组合问题联系空间模型,开拓广阔思维空间;理科第(12)题,鼓励估算;文科第(13)题,考查图表及其数据处理、分析、判定能力;理科第(16)题,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并加以验证;文科第(17)题,表现为图形语言;文科第(20)题与理科第(21)题,显现出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理科第(20)题;渗透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理科第(22)题,由归纳猜想到推理论证;文科第(22)题,由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到深入探究,倡导学习的新理念.总之,围绕考试目标,新理念融入自然,构思精巧,全卷布局合理,层次清晰,显现出数学试卷的新特色.1.2 突出不同类型试卷的特点,贴近实际2002年高考数学科有五类考卷:现行课程文、理科试卷,文理科合卷试卷,新课程文、理科试卷.今年根据不同类型试卷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试题,减少了文理科相同试题及“姊妹题”的比例,特别是六道解答题,绝大多数是不同试题.从试题内容可以领略到,理科试题强化了抽象思维、推理论证和思维严谨性的要求;突出考查理性思维和后继学习的潜能.文科试题则显著降低了抽象思维程度,侧重于具体形象,广泛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特别是“设计题”型试题的开放式设计给考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文理合卷试题则注意到两者的融合,做到起点低,坡度大,难度分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重.新课程试卷则是侧重新增内容与传统的中学数学知识及数学应用的融合,如函数的切线方程,向量的数量积与二次曲线的结合,互联网中的概率统计等,同时,理科更强化理性思维和抽象推理的考查.这样的试卷布局体现了数学试卷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不同考生群体思维的差异,贴近考生的实际,体现人文教育的精神.1.3 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主干知识构成试卷的主体12003年第1期 数学通讯各套试卷突出数学知识主干,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在代数部分着重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内容;立体几何着重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解析几何着重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特别是他们的位置关系.新课程试卷则注意结合向量、概率、导数等新增加的内容,既突出了不同试卷内容考查的重点,又保证了试卷的稳定性.综合性试题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着力点,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质的目标.如函数的解答题,以最基本的二次函数为载体,涉及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性质,覆盖了函数的主要内容,引入了参数和绝对值,多层次地考查了分类讨论与整合的思想.理科数列的解答题,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出一般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进而提炼出一个有关数列的不等式,应用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加以证明,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到新的高度.这些综合性试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1.4 体现数学应用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创设考查数学实践能力的新颖环境2002年数学应用问题的考查迈上了新的台阶,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例如,文科第(13)题是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问题;理科第(12)题是“十・五”期间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问题;理科第(20)题是汽车数量的增长与城市环保的关系问题;新课程卷理科第(19)题是互联网中的概率统计问题.这些问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没有现成的题型可套,要求考生在新颖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去求解,突出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特别是现行课程文科第(22)、文理合卷第(21)题,别开生面,要求考生自行设计,将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正三棱锥、正三棱柱模型,通过动手剪拼的实际操作,要求考生把握数学规律的内在本质,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题型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思维空间,体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精神,显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于培养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意义.2. 统计数据2002年新课程理科试卷的难度为0.534,标准差为25.63;文科试卷的难度为0.454,标准差为29.22;现行课程理科试卷难度为0.652,标准差为24.14;文科试卷难度为0.487,标准差为31.83;文理合卷的试卷难度为0.615,标准差为28.79.3. 改进高考命题工作的思考3.1 合理调整全卷的难度结构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难度”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近几年高考数学科的难度总体上说,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但试卷中各类试题难度的分布尚有待完善.要进一步研究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题型的功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检测效应,努力做到整卷难度保持稳定,各类试题难度分布更趋合理.3.2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的考查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是因为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者“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表现为数学思想.高考数学科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正是为了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促进考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如何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试题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注意考查不同思维方法的试题的协调和匹配,使考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考查.3.3 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进展2002年秋季,全国普通高中的新生已全部使用数学新课程教材,标志着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正在迅速发展.命题组在支持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应该更加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了解使用新课程考生的实际情况;吸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2数学通讯 2003年第1期韩国第7次数学课程标准简介陈志云 李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9)中图分类号:G 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88-7395(2003)01-0003-02收稿日期:2002-11-05作者简介:陈志云(1947-),男,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硕士.1.韩国数学课程改革历史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决定自己实施新的国民教育政策.1945年后,全国数学课程标准修改了7次:阶段时期主题01945-1954年进步主义教育11955-1962年现实生活和经验为中心21963-1972年系统学习31973-1981年新数运动41982-1988年回到基础(第一次)51989-1994年回到基础(第二次)61995-1999年回到基础(第三次:问题解决)72000年-现在差异化课程 开始,数学课程是参照日本的课程标准,其中也受到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第1次数学课程改革仍然受到美国的实用主义和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影响,其侧重点在数学的实用上,带有以现实生活和经验为中心的特点.课程重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但是总的说来,这次课程改革使学生数学能力整体下降.第2次数学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基础是赫尔巴特的系统学习理论.此次改革突出了数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纠正了第1次改革的偏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3次数学课程改革受美国的“新数”运动的影响,是学科———中心课程论和现代化数学运动的结念,使高考数学科考查更加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4.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4.1 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知识基础数学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演绎和推理,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构成严格的学科体系.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总复习中要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4.2 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注意培养直觉猜想,归纳抽象,逻辑推理,演绎证明,运算求解等理性思维能力.4.3 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要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从实际问题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或数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注意抓住社会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研究,从中提高数学实践能力.4.4 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善于从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同时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32003年第1期 数学通讯。
200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数学新题评析
200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数学新题评析———立体几何湖北省黄冈市试题研究小组(组长:丁明忠) 执笔:石自松(黄梅一中,湖北 黄梅 438600)收稿日期:2003-01-20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也是高考重要内容之一.高考命题既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又遵循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稳定大局,控制难度,贯彻“说明”,同时改革探索,在创新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命题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题型、题量、分值稳定,考查的知识点的分布及解题所运用的“通性通法”稳定,考察的目的要求稳定,通常是从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以及角、距离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内容选择命题,另外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和上述两类计算中设计一道两问以上的解答题,考查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目前在高中使用的新教材中,立体几何又是新大纲调整得最大章节之一,高考无疑要与新教材接轨,在2000年、2002年的全国高考题就表现明显.我们在复习立体几何时一定要因材施教,深入领会“新大纲”的精神内涵.复习要有针对性,注重能力的培养.1 新题评析1.1 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突出重点图1 例1图例1 (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题(二)15)已知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若直线l 与a 成25°角,则l 与b 所成角θ的范围是.解 构造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设圆锥顶角为50°,轴线为a ,过圆锥顶点O 作直线b 的平行线b ′,圆锥的母线为l ,设l 与b ′成的角为θ.A 为圆锥底面上任意一点,设OA =OB ,则cosθ=2OB 2-AB 22OB 2=1-AB 22OB2.∴A 点在直线a ,b ′所确定的平面上时角最小,此时θ=90°-25°=65°,A 运动到D 点位置时所成的角最大为90°,或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不难推出θ∈[65°,90°].评析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首先通过平移化归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再通过解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的手段求解,同时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θ∈(0°,90°],在复习教学中,还应变换图形的位置角度,要求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看问题,避免“标准图”带来的思维定势.例2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练习一(15))图2为一个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重叠部分不计)尺寸如图所示,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解 把展开图复原成长方体,如图3,考虑各种量的关系,然后把图形分解,可求对角线长为102.图2 例2图 图3 例2图评析 对于题中的几何体如果无法制作出直观模型,学生必须要想象出实物模型或画出示意图,对展开前后的几何元素的变化情况加以比较,找出不变量和变化量,此题新颖别致,打破常规对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考查.1.2 注重灵活性和应用性考查,突出综合性图4 例3图例3 (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六月供题训练试题(21))如图4是一块长与宽分别为3a ,2a 的矩形镀锌铁皮,现用这块铁皮制做一个有底有盖的圆柱型罐头盒,并按如图4所示的方式裁剪铁皮,试求这个罐头的最大体积(注:在计算时,可以用3代替圆周率π,并对裁剪与焊接所需损耗的铁皮忽略不计).24数学通讯 2003年第7期解 设圆柱底圆半径为r ,可以用两种方案制作.方案1 选择2a 为圆柱的高,3a -2r 为底面周长.则2r +2πr =3a ,∴r =3a 2+2π.而 4r =12a2+2π<2a ,∴体积V 1=πr 2・2a=18π(2+2π)2a 3=2732a 3.方案2 选择3a -2r 为圆柱高,2a 为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V 2=πr 2(3a -2r )=-2πr 3+3πar 2.下证:V 2在r ∈0,aπ上是增函数,设0<r 1<r 2≤aπ, V 2(r 2)-V 2(r 1)=-2π(r 32-r 31)+3πa (r 22-r 21)=-π(r 2-r 1)[2(r 21+r 22+r 1r 2)-3a (r 1+r 2)]≥-π(r 2-r 1)[2(r 21+r 22+2r 1r 2)-3a (r 1+r 2)]=-π(r 2-r 1)(r 2+r 1)[2(r 1+r 2)-3a ]≥-π(r 22-r 21)4π-3a >0,∴V 2≤πa π23a -2a π=3π-2π2a 3=79a 3<2732a 3.∴制罐盒的最大体积为2732a 3.评析 此题是《立体几何》课本P72第一题的变形和深化,题中通过分类讨论,建立体积V 与底面半径r 的目标函数,利用放缩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从而估出方案2中体积的范围,确定函数最大值,它是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函数应用题,涉及知识点很多,是一道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出的妙题.1.3 注重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考查,突出探索性.图5 例4图例4 (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19))如图5所示,正四棱锥P 2AB CD 中,侧棱PA 与底面AB 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2.1)求侧面PA D 与底面AB 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2)若E 是P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PD 与A E所成角的正切值.3)在侧面PA D 上寻找一点F ,使EF ⊥侧面PB C ,试确定F 点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解 1)取A D 中点M ,设PO ⊥面AB CD ,连M O ,PM ,则∠PM O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PA O 为侧棱与底面AB CD 所成的角,tan ∠PA O =62.设AB =a ,A O =22a ,PO =A O ・tan ∠POA =32a ,tan ∠PM O =POM O=3,∴∠PM O =60°.2)连O E ,O E ∥PD ,∠O EA 为异面直线PD 与A E 所成的角.A O ⊥BDA O ⊥PO ]A O ⊥平面PBD O E <平面PBD]A O ⊥O E.在Rt △A O E 中,O E =12PD =12PO 2+DO 2=54a.∴tan ∠A EO =A O EO =2105.3)延长M O 交B C 于N ,取PN 中点G ,连EG ,M G.B C ⊥M N B C ⊥PN ]B C ⊥平面PM N ]平面PM N ⊥平面PB C.PM =PN∠PM N =60°]△PM N 为正△]M G ⊥PN.平面PM N ∩平面PB C =PN ]M G ⊥平面PB C.取A M 中点F ,因为EG ∥M F ,M F =12MA =EG ,∴EF ∥M G.∴EF ⊥平面PB C.评析 这道题1),2)问考查的内容的是空间的角,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必备的常规常法,求二面角必须先作、后证、再求,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先通过平移或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转化为平面问题,通过解三角形实现目标,必要时可以以算代证或以证代算.3)综合考查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并且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在题中欲证线面垂直先证面面垂直,为证面面垂直,再找其它线线关系,这种线面之间的转化思想,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探索性问题的考查,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敏捷性.2 命题趋向2.1 立体几何试题支持改革,体现导向,突出创新342003年第7期 数学通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一直在进行改革尝试:1996年主观题客观化;1997年填空题以组合选择的面目出现,且在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多漏错填一律0分;1998年填空题则是已知结果探求条件,命题有新的创意,答案不惟一,使命题更具开放性、探索性;1999年要求考生以三个论断作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为结论,写出正确命题;2000年填空题则是根据已知正方体及相对面上的点考查一个四边形在各个面上的射影是什么图形;2001年立体几何位置前移;2002年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的立体几何解答题涉及函数的思想,立体代数化明显与新大纲接轨.可以说,近几年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是数学科改革中最活跃的部分,这些改革尝试的目标是以变求新,让学生在新颖、陌生的题情中施展能力,公平竞争,以提高试题的广度和区分度.图6 例5图例5 (黄冈市4月份高三质量检测(16))如图6,四棱锥S 2AB CD 中,为了推出AB ⊥B C ,还需要从下述条件选出一些条件:1)SB ⊥面AB 2CD;2)S C ⊥CD ;3)CD ∥AB ;4)CD ∥面SAB ;5)B C ⊥CD ;6)CD ⊥面SB C ;7)AB ⊥面SB C ;8)SB ⊥CD ,比如选7),有7)]AB ⊥B C ;又如选3),5)有3),5)]AB ⊥B C ,现要求推理至少用到两条定理,推理格式表达式为:解 1)2)]5)4)]3)]AB ⊥B C 或 3)6)]7)]AB ⊥B C. 此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关键是阅读理解.本题信息量大、条件多,使得许多学生无法适从,如果对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的判定和性质非常熟悉,并且能执果索因,那么此题就会难得出结果,因此在立体几何的复习过程中,如果可能的话,注意把某些题的结论和条件倒置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2.2 立体几何命题以空间线面关系、几何量的计算为主旋律,注重通性通法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和空间中的角、距离、面积、体积的计算是立体几何的主体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立体几何的解答题基本模式是:论证推理与计算相结合,以某个几何体为依托,分几步设问,层次清晰,而且逐层加深,这种题型设计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和控制试题难度,以及控制试题的评分误差,解决此类题的基本思路是:作图(作出题中涉及的有关图形)、证明(证明所作图形符合题设要求)、计算(在证明的基础上计算出结果),反复利用转化的思想,在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挖掘题中、图中的隐含条件,多角度的识图,必要时把图形分解,重点抓住几何量所在平面图形来考虑问题.图7 例6图例6 (天津市高中质量调查试题(20))如图7,在四棱锥P 2AB CD 中,底面AB CD 是∠DAB =60°,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 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 CD.1)若G 为A D 边的中点,求证:B G ⊥平面PA D.2)求证:A D ⊥PB.3)求二面角A 2B C 2P 的大小.4)若E 为BC 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 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 ⊥平面ABCD ,并证明你的结论.解 1)在棱形AB CD 中,∠DAB =60°,G 为A D 的中点,得B G ⊥A D.又平面PA D ⊥平面AB 2CD ,平面PA D ∩平面AB CD =A D.∴B G ⊥平面PA D.2)连结PG.∵△PA D 为正三角形,G 为A D 的中点,∴PG ⊥A D.由1)B G ⊥A D ,PG ∩B G =G ,∴A D ⊥PB.3)由2)A D ⊥平面PGB ,∵在菱形AB CD 中,A D ∥B C ,∴B C ⊥平面PGB ,而PB <平面PGB ,B G <平面PGB.∴B C ⊥PB ,B C ⊥B G.∴∠PB G 为二面角A 2B C 2P 的平面角.∵PG =32a ,B G =32a ,∴在Rt △PGB 中,∠PB C =45°,∴二面角A 2B C 2P 为45°.4)当F 为PC 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 EF ⊥平面AB CD.取PC 中点F ,连结D E ,EF ,D F.则EF ∥PB ,GB ∥D E ,∴平面D EF ∥平面PGB.由1)PG ⊥平面AB CD ,因为PG <平面PGB ,得平面PGB ⊥平面AB CD.评析 此题属于立体几何学科内部的综合题,它对学生的转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涉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等相互转化,并且对平面几何有关内容作了考查,在解题中前后问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解题时注意利用.构造二面角时,如果利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将会使解题更趋快捷.44数学通讯 2003年第7期。
2002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评析
2002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评析———选择题分析说明湖北省黄冈市试题研究小组(组长:丁明忠)执笔:丁明忠 (黄冈市教研室,湖北 438000)胡 澜 (武穴中学,湖北 435400)中图分类号:0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88-7395(2003)09-0035-05收稿日期:2002-01-10 选择题属于客观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通常以12个题的形式出现,每题5分,共60分,与《考试说明》完全一致,其中解析几何2-3道,立体几何2-3道,三角函数2-3道,函数不等式2-3道,集合、映射、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各1道,其中包括信息迁移、阅读理解与应用题1~2道,各部分题目准确个数受整卷布局的影响,因此选择题又具有调节试卷布局,协调整卷难度,兼顾试卷容量的功能.适宜选编选择题的知识点有:集合、映射、函数图象与性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复数的概念及运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立体几何中线面关系以及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体积、解析几何中定比分点、点线距离、直线方程及位置、圆的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等等.1 已知集合A ={1,2,3},B ={-1,0,1},满足条件f (3)=f (1)+f (2)的映射f ∶A ϖB 的个数是( )(A )2. (B )4. (C )7. (D )6.说明 《考试说明》中对映射的要求仅限定于“了解”,但作为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也曾考查多次,但难度不大.本题涉及到的知识有映射、集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以及分类讨论等思想.答案为(C ).2 函数f (x )有反函数f-1(x ),已知f (x )图象经过点(0,-1),则f-1(x +4)的反函数图象必过点( )(A )(-1,-4). (B )(-4,-1).(C )(0,-5).(D )(-5,0).说明 作为选拔性的高考选择题,具有考查概念的深刻性和思维的思辨性,只凭简单套算或直观感受作答的试题不多,绝大多数的选择题或多或少地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本题深刻考查了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着重考查了对f-1(x +4)的理解,f-1(x +4)不要误认成f (x+4)的反函数,应为f -1(x )在自变量为x +4的函数值或者f-1(x )的图象向左平移了4个单位.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解 因为f (x )过点(0,1),∴f-1(x )过点(-1,0),∴f-1(x +4)过点(-5,0).故选(D ).3 已知两函数y =f (x )与y =g (x )的图象如图1,则y =f (x )・g (x )大致图象为( ).图1 题3图(A ) (B )(C ) (D) 说明 抽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近几年的高考热点.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性质,又根据函数性质描绘函数图象,本题涉及到函数的定义域、对称性、奇偶性、单调性.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算”的命题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选(B ).4 二次函数f (x )满足f (2+x )=f (2-x ),又f (2)=1,f (0)=3.若在[0,m ]有最小值1,最大值3.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0<m ≤2. (B )m ≥2.(C )m >0.(D )2≤m ≤4.说明 二次函数是初等函数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许多问题可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来研究.《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虽然三者关系仅为“了解”,但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是要求“掌握”,并且还要求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因此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每年必考的重点和热点.在解有关二次函数问题时,要尽量作出函数图象,借助图象的直观性选择最佳解题方法.选(D ).5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2+…+a 50=200,a 51+a 52+…+a 100=2700,则a 1等于( )(A )-1221. (B )-21.5.(C )-20.5 (D )-20.说明 作为考查数列知识的选择题大多以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数列的通项,前n 项和以及通项与前n 项和公式之间的关系,题型稳定,但解法多样,方法灵活,如方法选择不当则会伴有较大的运算量.如本题利用通项公式以及解方程的方法求出a 1与公差d ,则计算量较大.因此,选择题是通过考查学生的解答速度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的熟练程度.选(C ).6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1,a 7=4,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已知b 2=a 3,b 3=1a 2,则满足b n <1a 80的最小自然数n 是( )(A )8. (B )7.(C )6. (D )5.说明 数列与不等式结合在一起也是命题的一大亮点,主要考查学生通性通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后继学习的能力.选(B ).7 一批救灾物资资随26辆汽车从某市以v km /h 的速度直达灾区,已知两地公路线长400km ,为了安全起见,两辆汽车的间距不得小于v202km ,那么这批物质全部运到灾区,至少需要( )(A )5h . (B )10h . (C )15h . (D )20h .说明 对等式的考查通常有三种情形:一种是解不等式,一种是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证明或判断某些不等关系,另一种是不等式作为一种解题工具,求某些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极值等等.本题是运用重要不等式a +b ≥2ab (a ,b 为正数)解决应用问题,其基本步骤是设变量,建立函数关系,然后求最值.选(B ).8 将函数y =f (x )sin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4个单位后再作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得到函数y =1-2sin 2x 的图象,则f (x )是( )(A )cos x. (B )2cos x.(C )sin x. (D )2sin x.说明 三角函数在高考中占有10%~15%的比例,作为选择题的三角函数考题主要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主.在高考试题中,三角函数部分的考题通常比较稳定,难度适中,以中档题居多,估计今年的高考也不会例外,由于三角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初等函数,具有一些其它初等函数所没有的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单调性等性质,能够与其它内容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颇受命题者的青睐.本题涉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倍角公式,图象平移与变换等内容,这些内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选(B ).9 函数f(x)12arcsin x+arctan x的最小值是( )(A)-54π. (B)-π. (C)-π4. (D)-π2.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反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反三角函数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理科考生的必考内容,大多是一道选择题,虽然难度不大,但由于其概念性强,难于理解,因此不能忽视.选(D).10 已知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θ+cosθ=14,则方程x2sinθ-y2cosθ=1表示(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B)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C)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说明 本题涉及解三角形、三角求值、圆锥曲线的方程等内容,三角函数与其它数学知识结合是高考命题的趋势.本题要求认真审题,根据题目隐含条件:0<θ<π,sin2θ+cos2θ=1来确定sinθ和cosθ取值.进而判断方程表示的曲线形状.选(B).11 复数z=x+yi x,y∈R,x≥12,满足|z-1|=x,那么z在复平面上对应点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C)双曲线. (D)抛物线.说明 在现行教材中,复数仍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每年一道,或为选择题,或为解答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复数部分试题题型稳定,复数的要求有所降低,估计今年的高考试题复数仍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复数的相关概念,复数的运算等.由于复数表现形式有多种,解题思路也有多样,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这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解 由题设有|x+yi-1|=x,即(x-1)2+y2=x2.∴y2=2x-1x≥12.故选(D).12 若复数z同时满足|z|≤1且z=12+ai(a∈R),则arg z的取值范围为( )(A)0,π3.(B)-π3,π3.(C)arctan12,π-arctan12.(D)0,π3∪5π3,2π.图2 12题图说明 复数运算、复数的概念与复数的几何意义结合在一起,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这是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指导思想的一个趋势,这类题的关键是把代数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如本题|z|≤1在复平面上表示的点集为一个圆面,而z=12+ai(a∈R)表示一条直线,同时注意辐角主值范围为[0,2π),并且点B对应复数的辐角主值为5π3,不为-π3.选(D).13 甲、乙、丙、丁四人传球,第一次甲传给乙、丙、丁三人中任一人,第二次由拿球者再传给其他三人中任一人,这样共传了4次,则第4次仍传回到甲的方法共有( )(A)21种. (B)42种.(C)24种. (D)27种.说明 排列组合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仅有一年出现在解答题中,估计今后仍以选择或填空题出现,而且常常是生产实际应用问题中的计数问题,解有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的分类与分步.本题是分步.然后在第二步时进行分类,再根据计数原理作出解答.选(A).14 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有10个点,在其中取4个点不共面,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150种. (B)147种.(C)144种. (D)141种.说明 排列组合与几何结合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计数问题在近两年高考题中常有出现,因此,对于此类问题也不能忽视.解决几何计数问题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计数方法,特别注意不能重复和遗漏.选(D).15 如图3,是一个无盖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A ,B ,C 为其上的三个点,则在正方体盒子中,∠AB C 等于( )图3 15题图(A )45°. (B )60°.(C )90°. (D )120°.说明 立体几何在《考试说明》中规定占总分的20%,实际上比20%稍低,通常选择题2~3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1个,作为选择题的立体几何试题通常以空间线面关系,空间几何量的计算,多面体旋转体的概念、性质、面积、体积为主,题型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又有创新,如本题立意新颖,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首先必须通过表面展开图折成原来的正方体,并确定A ,B ,C 三点的位置,然后求值.选(B ).16 在一足够大的纸板上剪去一个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这样纸板上就有一个洞,再把纸板套在一个底半径为3,高为8的圆锥上,使纸板面与圆锥底面平行,这样能穿过纸板面的圆锥体积是( )(A )4π. (B )3π. (C )2π. (D )π.说明 关于旋转的考题近几年主要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中,并且多为计算其侧面积、截面积、底面积、体积等.此外,立体几何中动手实验题估计是今年高考的又一个新热点.选(D ).17 圆台的侧面积为8π,母线和底面所成的角为60°,若记中截面圆的半径为x ,较大的底面圆的半径为y =f (x ),则函数y =f (x )图象是( )(A ) (B ) (C ) (D )(第17题图)说明 从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在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本题将圆台的侧面积、中截面、函数概念及函数图象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D ).18 已知直线m ,n 及平面α,其中m ∥n ,那么在平面α内到两条直线m ,n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可能是:①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③一个点;④空集.其中正确的可能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④.(D )②,④.说明 多项选择的单选题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它增大了考试的容量,拓宽了选择题的考查功能,因此颇受命题者欢迎.立体几何中的多项选择题的单选题多以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主,也有时考查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这种选择题必须对其中的各项选择题进行逐一判断才能得到结论.选(B ).19 直线ax +by +c =0(abc ≠0)与直线px +qy +m =0(pqm ≠0)关于y 轴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A )b q =c m . (B )-a p =bq .(C )a p =b q =c m.(D )-a p =b q =cm.解 选(D ).20 设圆(x -3)2+(y +5)2=r 2上有且仅有两点到直线4x -3y =2的距离等于1,则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A )4<r <6. (B )4≤r <6.(C )4<r ≤6. (D )4≤r ≤6.说明 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高考中每年必有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特别是文科考生,更应特别注意,有时也作为文理科考题的替换题.理科考极坐标或参数方程,文科则考查线和圆.由于解析几何是代数方法以来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数学分支,自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结合图形来共同研究,因此,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数形结合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选(A ).21 已知双曲线C :(x -1)24-(y +2)29=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是y =±32x ;②直线y =32x +1与双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③将双曲线x24-y29=1向左平移1个单位,并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得到双曲线C ;④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3.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④.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说明 无论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本题以多项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了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图象平移与坐标变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同时对概念、性质的考查并不是要求死记硬背,而对其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如②考查对渐近线的理解,而③考查的是对坐标平移与图象平移的理解,并不是要求死记或套用坐标平移公式.选(B ).22 P 为x225+y216=1上一动点,F 为右焦点,设点A43,2,则3|PA |+5|PF |的最小值为( )(A )7. (B )14. (C )28. (D )21.说明 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a ,b ,c ,e ,p 等几何量之间关系解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圆锥曲线定义、几何极值、数形结合、等价转换等数学思想,以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 令y =3|PA |+5|PF |.则y =3|PA |+53|PF |.∵e =35.令d 为P 到右准线的距离,|PF |d =35,∴d =53|PF |.故y =3(|PA |+d )≥3・|A M |(|A M |为A 到右准线l 的距离).|A M |=a 2c -x A =253-43=7.∴y 的最小值为21.图4 22题图故选(D ).23 已知圆的半径是1,圆心的极坐标是(1,0),则这个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A )ρ=sin θ.(B )ρ=cos θ.(C )ρ=2sin θ.(D )ρ=2cos θ.说明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对理科考生来说,每年都有一道选择题,而且以极坐标考题居多,估计今年仍保留这类考题,关于极坐标方面的考题,主要涉及到点、直线、圆的极坐标或极坐标方程.一般来说,这类题都可能转化为直角坐标来解决.选(D ).24 某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为左焦点的椭圆,测得近地点A 距离地面m 千米,远地点B 距离地面n 千米,地球的半径为k 千米,关于椭圆有以下四种说法:①焦距长为n -m ;②短轴长为(m +k )(n +k );③离心率为e =n -mm +n +2k;④以AB 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F 为坐标原点,则左准线方程为x =-2(m +k )(n +k )n -m.以上正确的说法有( )(A )①,③. (B )②,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图6 24题图解 如图6,设椭圆长轴为2a ,短轴为2b ,焦距为2c ,则a +c =n +k ,a -c=m +k ,∴a =m +n +2k2,c =n -m2,b =(m +n +2k )24-(n -m )4=(m +k )(n +k ).∴e =c a =n -mm +n +2k,若以F 为原点,AB 为x 轴建立坐标系,则左准线方程为x =-a 2c +c =c 2-a 2c=-b 2c=-2(m +k )(n +k )n -m.故正确说法有①,③,④.选(C ).。
谈2002年全国高考数学卷
用 基 本 图形 的 结论 证 明形 如 + :
的几何 命题 , 先构 造 出角平 分线 . 准 了解 应 找 题 的切 入 口, 能够 做 到有 章可 循 , 从而 达到 快 捷 的解 题 的 目的. 参 考 文 献
【】沈 文选 . 角三 角形 中 的一些 数量 关系 . 数 l 直 中学
用 余弦定理等 知识, 通 过 计算 证得 的 . 本 文 的基 本 图形 结论 , 用 那
20 0 2年 “ + 3 X”高考试题 在 2 0 年 基 01 础 上保持 了相 对稳 定, 但稳 中有 变, 创新 . 有 用 “ 与时俱进 ”来刻划这 次高考的 “ 中求变 ” 稳 是恰 当的. 0 2 2年 高考 已落 下帷幕 , 0 笔者着 重 从试卷特 点与创 新 、高考对数 学教学 的启示
科 第(2题要 求学生 设计一种拼 剪方 法, 2) 拼剪 途 径不 唯 一, 有探 索 性, 具 首次 出现 附加 题 的
加 分 , 学 生 自 由 发 挥 的 空 间 , 出 考 查 空 间 给 突 想 象 能 力 、 动 手 能 力 和 类 比 、 迁 移 等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现 了 “ 设 问题 、提 出 问题 操 作 体 创
BC Ac CK
证 明 如 图所示 , o 的延长线交 A 5 C
于 , BC于 Ⅳ , 交 连
C
1试卷立 足基础。 实用, 注重 能力考 查嘎响主角
今 年 的 数 学试 题 立 足 于 数 学主 干 知 识, 突 出能力 的 考 查, 更加 重 视 数 学思 想 和方 法 的考查, 全卷突 出考查 “ 函数方程 思想 ” 分 、“
学 。9 77 19 ..
2
1
【】吕建恒 . 及直 角三 角形 一命恿 的纯平 面 几何 的 2 涉 证法 . 中学数 学。9 93 19 ..
2003年高考试题分析和复习建议.ppt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
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 ε
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
-
+A d
-B
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
源的总电量。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1.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5.(06全国Ⅱ卷)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 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 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 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 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 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25.(06全国Ⅱ卷)(20分)如图所示,在x<0 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 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 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 速度v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 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 O点,B1与B2的比值应满足什 么条件?
A.a变大
F
B.a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7. (06全国Ⅰ卷)图中为一“滤速器”装置示
意图。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
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进入a、
b两板之间。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一、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从2003年高考试题看
从2003年高考试题看高考命题走向及今年复习的思考(在全市高三复习研讨会上的发言)盐都县伍佑中学陈荣高2003年高考已经结束,2004年高考复习工作也己在紧锣密鼓声中上马,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复习工作,现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命题的特点作简单回顾,并对2003年高考地理试卷作一评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对2004年地理复习工作有所借鉴和启迪。
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回顾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主要是:1.继续保持稳定,突出考查支撑学科知识的主要内容,即主干知识或能够再生知识的知识。
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综合卷),我们不难发现地理命题经常涉及的主要有地理位置与分布、时间计算、等值线、天气与气候、区域地理、环境问题、热点问题等七个方面。
2.强化知识体系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设立试题。
3.深化能力立题,加强探索能力的考查。
4.贴近生产生活,联系最新重大时事,拓展地理思维空间。
5.适当降低难度,适应新形势需要。
6.稳中求变积极创新。
7.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能力试题。
二、2003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结构比较稳定,与前两年基本一致,只是题量比以前稍有减少。
就难度而言,比以前有所降低,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能力要求,试题创意新颖,贴近教材和社会现实,体现了新大纲、新教材的主旨思想。
就内容而言,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着重考查了当今社会人们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生产、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
就整体而言,试题关注现实,无偏题怪题,真实体现了依据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教材的特点。
1.命题稳定,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地理试题的命题体现了高考改革发展的思想,高考命题不是不断地变化,而是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主要是指考试测量的稳定,包括考试的信度、难度、区分度等,都要适中。
2003年的高考试题和2002年保持很大的连续性,命题思路也基本一致,选择题大部分是中心问题命题类型,这类问题多以首先提供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然后从不同角度去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提供的材料趋向简洁化。
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ppt
∑ 2884 2132 1984 2732 7067 5214 3366 2954 2412 4098 34843
Ⅹ 3.85 2.84 2.65 3.64 9.42 6.95 4.49 3.94 3.22 5.46 46.46
P 0.96 0.71 0.66 0.91 0.79 0.58 0.37 0.33 0.27 0.39 0.52
文科
68.76 23.53 0.460 26.57
表7、文科与理科试卷对比统计表
姊妹题:理(1)文(1);理(21)文(20);理(19)文
(21)。 占分值31分、占百分比为20.67%
相同题:理(2)文(2);理(3)文(3);理(4)文(5);理(5 )文(6);理(14)文(7);理(9)文(10); 理(11)文(12);理(13)文(4);理(15)文(15)。
今年的数学试题平和清新,于常中见新,拙中见巧, 平淡中见珍奇。在基础题部分对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 容做了重点的考查。例如,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内 容之一, 在试卷中得到了恰当的反映。试题的命制从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和 思想体系的高度考虑,创设新颖情景和设问方式,加强试题的综 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考生在解 题时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 从宏观上审视考题,抓住问题的实质,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 拣、加工、组合,寻找解决的方法。整份试卷使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3)
0.74 0.60
(9)
0.78 0.72
(4)
0.77 0.92
(10)
0.89 0.63
(5)
0.73 0.61
(11)
0.71 0.54
(6)
[数学精品论文]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3届高三复.
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 2003届高三复习建议一、 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2002年普通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依据“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的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
力图通过数学科的高考,不仅能够考查出考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学习的水平,而且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出考生将知识应用于不同环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的已有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一试题特点1. “ 稳中有变” ,突出考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内容。
2002年的普通高考数学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知识分布和覆盖面上保持了稳定,与 2001年类似,结构基本合理。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下表: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是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考查时既注意全面、更注重突出重点,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
函数作为高中代数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内容,在理科试卷的第 9、10、 13、 16、 17、 21题中,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考查,卷面分数为 42分,占总分的28%。
不等式作为高中的基本内容,是考查一个学生有无继续学好数学的潜能的重要标志,在理科试卷的第 2、 3、 19、 20、 22题中都有体现。
卷面分数为 48分,占总分的 32%。
函数与不等式共 90分,占总分的 60%,占代数 102分的 88.2%,体现了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
复数和参数方程各仅考查了一个 5分的选择题,而极坐标则没有考查,这些都值得关注。
2.深化能力立意,加强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 以能力立意命题” 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考试目标所决定的。
今年的试题,除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之外,结合课程改革的特点,更加重视了对数学应用及探索研究能力的考查,更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述思想在理科第 12、 18、 20题中都有体现,卷面分为 29分,占总分的19.3%;文科则体现在第 13、 17、 18、 19、 22题中, 卷面分为共 52分, 占总分的34.7%;值得注意的是文科第 22题剪贴问题,构思新颖,又源于教材,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预测与复习建议
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预测与复习建议
邹明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
【年(卷),期】2002(000)004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邹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7571信箱26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明确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增强复习教学目标意识r——近五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与复习教学建议 [J], 王钦敏;余明芳
2.2005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评析及2006年复习建议 [J], 许少华
3.201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对2015届高三复习的建议 [J], 胡彩霞;
4.析五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谈高三复习教学建议 [J], 杨志文
5.新的数学能力观下的高考数学试题——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J], 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校网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03届高三复习建议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欢迎访问谌业锋主页:)一、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2002年普通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依据“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
力图通过数学科的高考,不仅能够考查出考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学习的水平,而且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出考生将知识应用于不同环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的已有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一)试题特点1.“稳中有变”,突出考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内容。
2002年的普通高考数学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知识分布和覆盖面上保持了稳定,与2001年类似,结构基本合理。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下表: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是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考查时既注意全面、更注重突出重点,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
函数作为高中代数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内容,在理科试卷的第9、10、13、16、17、21题中,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考查,卷面分数为42分,占总分的28%。
不等式作为高中的基本内容,是考查一个学生有无继续学好数学的潜能的重要标志,在理科试卷的第2、3、19、20、22题中都有体现。
卷面分数为48分,占总分的32%。
函数与不等式共90分,占总分的60%,占代数102分的88.2%,体现了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
复数和参数方程各仅考查了一个5分的选择题,而极坐标则没有考查,这些都值得关注。
2.深化能力立意,加强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以能力立意命题”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考试目标所决定的。
今年的试题,除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之外,结合课程改革的特点,更加重视了对数学应用及探索研究能力的考查,更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述思想在理科第12、18、20题中都有体现,卷面分为29分,占总分的19.3%;文科则体现在第13、17、18、19、22题中,卷面分为共52分,占总分的34.7%;值得注意的是文科第22题剪贴问题,构思新颖,又源于教材,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这样的题目自恢复高考以来从未出现,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但确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目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很好的导向。
3.均衡试卷结构,形成贴近教学实际的合理布局。
2002年高考的数学试卷,努力做到了全卷的均衡,充分考虑到了试卷长度与考试时间的关系,基本题型与综合题型的匹配,能力考查深度与教学实际的相关程度等问题,形成了合理稳定的布局。
试题表述注意了考生熟悉的语言和表述方式,有助于考生的阅读理解;试题背景的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了解题的信心。
同时,较好地控制了计算量,避免了繁琐运算。
一些貌似有较长运算过程的试题都有不同的解题思维层次,可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以节省时间,这样能保证考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解答题,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
4.注意了文、理科考生的差异今年的数学试题在2001年基础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去年总体上,选择、填空共16个题有10个完全相同,而今年的解答题则完全不同。
这充分考虑到文、理科考生的差异,受到了中学教师的好评。
文、理科的具体特点是:(1)理科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但重心转移到对外开放、运动和探索性问题的考查。
(2)运算量略有减少,较为适中,没有前两年的繁复运算。
(3)试题入门容易完成难,解答题设计了一定的坡度,能考查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素质。
今年理科题中没有类似于2001年的不等式证明那种使绝大部分考生无法下手的题目,每道题都易找到切入点,但是要很好地完成却有相当难度。
(4)文科数学试题总体设计有新意,能够考查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基本素质,总体难度有所下降,解答题尤为明显。
20题将理科题中的a换为2后,大大降低了难度。
但文科解答题较活,应用、开放、探索型题目较多,共52分,要很好完成也有一定难度。
如18题的相遇问题看似用初中或小学知识即能解决,但要解答好第(Ⅱ)问也不容易。
(二)对中学教学的启示1. 立足课本,加强“三基”,充分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综观2002年高考教学试卷,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源于教材,即使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整合与发展,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
复习阶段应把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如理科21题的第(Ⅱ)问实质是分段二次函数含参的最值问题,但很多考生看到绝对值和参数时无从下手,这说明基本功不扎实,转化能力差。
教材研究要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和效应。
教材首先是学生获得知识结论的“教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积累组成知识整体,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积累的增多,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中的纵向联系和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密切,不失时机地筑知识网络,并在各个阶段逐步扩充和完善,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一课,其中教材的导言和小结中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在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这是教材的又一个重要效应。
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反应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对这类数学问题,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
2. 树立知识的应用观,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这里所说的“应用”不仅仅是指应用题的教学,“创新”也不是刻意寻求新题。
文科22题(剪贴问题)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很难完成的。
考察学生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数学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脑、动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的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解答数学应用问题,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
数学应用的研究,要关注生活环境、社会现实、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从中提炼出有社会价值的应用背景,促进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深化、提高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参加考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3.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浸润和渗透今年高考题在全面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重点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这也是考生的薄弱环节。
在平时教学中,应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到各单元、章节中去。
如集合、函数、复数等内容,要侧重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列,含参不等式的解法,二次方程曲线等内容的教学中则要侧重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在不等式解法、复数、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应侧重渗透归纳与转化的思想。
4. 从高考试题变化看新课程变革方向2002年“3+X”高考试题在2001年基础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变化的总趋势是:初步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删除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加强方法、应用、探索等方面的内容;在突出考查各学科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强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实践环节大大增加;缩短试卷长度,留足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试题更加突出考查数学思想。
今年的数学试题更加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全卷突出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方法”等。
理科20题考查“从保护城市环境出发,计算城市新增汽车数量”,体现了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让数学进走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文科22题要求学生设计一种拼剪方法,首次出现附加题的加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突出考查空间想象、动手能力和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操作实验、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
对新课程教学方式产生的导向是: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是的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5. 解题研究要重在解题方向和策略、推理研究要着眼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解题的数量,解题要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
要善于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或求证)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为于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取相关的知识,推动题目信息的延伸,归结到某个确定的数学关系,从而形成一个解题的行动序列,这就是解题方向。
题目信息与不同数学知识的结合,可能会形成多个解题方向,先取其中简捷的路径,就得到题目的最优解法。
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这样的思考和操作,将使数学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2003届备考复习建议由高考的性质决定,高考复习中,既要高度重视基础,又要着重对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而确定以夯实“三基”为根本,强化训练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复习指导思想。
有了明确的复习指导思想,增强复习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为论述方便分门别类,实际上复习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应有全局观。
(一)如何夯实“三基”1. 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并结合对近年高考题的认真分析,深化对高考题的认识高中数学总复习是策略性高,针对性强的一项工作。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
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应特别重视《考试说明》中新增的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注意如下几点:①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又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