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word版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第21课《古文二则——四知》
第21课《古文二则——四知》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骘()辟()谒()涿()邑()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四知》中主人公是;文章描写了杨震、。
可以看出身居高官的杨震的高尚品格。
3.解释下列词语。
闻:举:茂才:谒:故人:故旧:或:遗:4.翻译下列句子。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学常识填空。
《四知》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朝)史学家,字__________。
《后汉书》以________为体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为百篇。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二、阅读理解题.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的词语。
辟:______ 举:______ 迁:______转:______ 谒:______ 性:______2.写出“无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昳.丽(yǐ) 窥.镜(kuī) 朝服衣冠.(guàn)B. 孰.与(shú) 弗.如(fú) 数.月之后(shuò)C. 劝谏.(jiàn)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D. 旦.日(dàn) 暮寝.(qǐn) 间.进(jiān)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
左和右两方面(3)臣之妻私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4)明日徐公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
明天4.下列对文言句子的句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B.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邹忌”和“与”后面的“之”)C.忌不自信(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D.王之蔽甚矣(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5.根据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课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下)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同步练习【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基础题填空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史学家,字_______。
②《私心》,选自于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是复姓。
范晔,字_______,南朝宋时著名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
《后汉书》以_______为体例,与_______、_______相同。
它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为百篇。
1. 解释加粗词语。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不知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少蕴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来源:](1)何谓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Com][来源:]二、整体感悟1. (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来源:学_科_网Z_X_X_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3.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简介《战国策》。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作者、作品:《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而成,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背景资料: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读准重音、节奏、语速、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古文二则》练习语文版
《古文二则》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闻其贤而辟.之( ) (2)怀金十斤以遗.震( ) (3)不受私谒.( ) (4)性质悫.,少文采( ) (5)辄叱.遣之( )(6)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2.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古义: 今义:(2)性质..悫,少文采古义: 今义:(3)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古义: 今义:(4)暮夜无知..者古义: 今义:3.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闻其贤而辟之. () 当之.郡 () 君不知.故人 () 当之.郡 暮夜无知.者 ()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当之.郡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 )(1) (2) (3)4.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5.填空。
本文选自朝宋史学家的《后汉书》,在史传文学中它和、、《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6.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②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A.不言而喻不学无术B.不可思议不务正业C.不可思议不学无术D.不言而喻不务正业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C.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附:参考答案1.(1)bì(2)wèi (3)yè(4)què(5)chì(6)biàn2.(1)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便合适;便利(2)生性一种事物区别于另一种事物的特性(3)选拔举用贤能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4)两个词,没有,知道没有知识,不懂事理3.(1)代词,代杨震动词,到(2)了解知道(3)动词,担任介词,替,给4.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5.南范晔《史记》《汉书》6.B7.B二、类文阅读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21课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邓骘.辟.之便.宜昌邑.蕴藉.悫.谒.见。
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迁.荆州刺史(2)谒.见(3)后转.涿郡太守(4)不亦厚.乎(5)性质悫.(6)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3分)解释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①当之.郡②以此遗之.③辄叱遣之.(2)为①使后民称为.清白吏子孙②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③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4.(3分)文化积累。
课文《古文二则》作者,字,时期著名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是一部体史书。
该书与《》《》《》并称“前四史”。
5.(3分)学习了《四知》《私心》后,老师在班上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请你参加。
(1)在“廉政故事我来讲”环节,组长安排你作为代表给同学们讲廉政故事,你准备讲哪一个名人的廉政故事?请简单介绍故事梗概。
(2)你对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哪些好的建议?二、课内精读6.(3分)阅读《四知》,回答问题。
(1)对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征召)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晋升或调动官职)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担任)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因为)(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4)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7.(3分)阅读《私心》,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时人方.之前朝贡禹②然.少蕴藉③若是.者④岂可谓.无私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三、拓展阅读8.文言文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含解析word版
古文二则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骘.(zh ì) 邑.(y ì) 谒.(y è) 涿.(zhu ō) 辄.(zh é) 悫.(qu è) 征辟.(b ì) 便.宜(biàn ) 2.读准多音字 (1)辟.之bì 其他读音:pì 组词:开辟 (2)蕴藉.jiè 其他读音:jí 组词:狼藉(3)遗.之yí 其他读音:wèi 组词:遗十金 (4)省.份sh ěng 其他读音:x ǐng 组词:反省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 辟:征召。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
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
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调动(官职)。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恭谨,诚实。
蕴藉:宽和,宽容。
2.一词多义辨析(1)之⎩⎪⎨⎪⎧ 当之郡(动词,到)以此遗之(代词,代指“子孙”)辄叱遣之(代词,代指“诸子中劝谏的人”)(2)以⎩⎪⎨⎪⎧ 亦以此见轻(表原因,因为)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表目的,来)(3)而⎩⎪⎨⎪⎧ 密愧而出(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而亦终不用也(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不过”)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表转折关系,相当于, “但是”)(4)知⎩⎪⎨⎪⎧ 君不知故人(了解)何谓无知(知道)(5)遗⎩⎪⎨⎪⎧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赠送)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遗留)(6)称⎩⎪⎨⎪⎧ 称为清白吏子孙(称作)在位以贞白称(著称)(7)时⎩⎪⎨⎪⎧ 诸子或时谏止(经常)时人方之前朝贡禹(当时) 3.词类活用解释(1)子孙常蔬食步行 活用词语:蔬食 解释:粗粮。
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粗粮。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活用词语:故旧 解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朋友。
4.古今异义区分(1)何谓无知..古义:无人知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语文版
古文二则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景。
沙白似雪,映白了回乐城旁边的烽火台,月色如霜,笼罩受降城。
后两句抒情。
不知何处响起芦笛声,引起征人的悲伤,整夜地盼望归家。
本诗真切地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感人至深。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
如:各家开辟出绿地。
②透彻。
如:精辟。
③驳斥或排除。
如:辟谣。
2.(bì)①排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方便,便利。
如:轻便。
本文取此义。
2.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
如:便饭。
3.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
如:枕藉。
2.(jí)①践踏;侮辱。
②盛多;杂乱。
二、词语识记辟:征召。
当:当……时候。
举:推举,选拔。
之:往,到。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从前。
遗:赠送。
或:有人。
厚:优厚。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方:比作,比拟。
虽:虽然。
用:任用。
竟:整。
选举:选贤任能。
三、预习效果反馈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的理解。
2.用现代汉语表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举茂才:②不受私谒:③吏人奏记及便宜者:④时人方之前朝贡禹:5.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作者,史学家,字。
②《私心》,选自于,主人公是,是复姓。
Ⅲ.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范晔,字,南朝宋时著名,主要作品。
2.《后汉书》以为体例,与、相同。
它分、、,合为百篇。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四知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私心(二)段落层次《四知》1.开头到“密愧而出”:。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60分钟85分)一、基础题(8分)1.解释加粗词语。
(8分)(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2)君不知故人(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4)然少蕴藉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1)何谓无知?(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
(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二、整体感悟(6分)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分)2.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2分)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2分)三、课文阅读题(21分)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3分)(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2)然少蕴藉(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
(8分)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3分)5.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
(3分)四、类文阅读题(11分)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同步训练·21 古文二则_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
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
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 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初潭集· 廉勒相》)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 下人:迁就别人。④色:神色。⑤明:明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 (2)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明白别人替自己(打算),不如自己给自己(打算)。
14 .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
道与杨震具有相同的品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闻 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 彼竭我盈,故 克之 .
故 所举荆州 过去 . 旧长者老朋友 (2)故 故 .
所以
4 .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
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
5.填空。 (1)《四知》选自于《 后汉书· 杨震列传 》,作者 范晔, 南朝宋史学家。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 (2)《私心》,选自于《 后汉书· 》,主人公是 第五伦 , 第五 是复姓。范晔,字 蔚宗 ,南朝宋时著名 史学家 ,主要作品 《后汉书》
的人?
他不徇私情,不轻易给人谋一官半职,正是出于任人唯贤的考虑。裴光 德是一个大公无私、任人唯贤的人。
在……时候
推举,选拔 从前
) )
)
(4)遗 震( 赠送 ) . (5)或 欲令( 有人 ) . (6)不亦厚 乎( 优厚 ) . (7)吏人奏记及便宜 者( .. (8)时人方 之(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习题精选语文版
21、古文二则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杨震拒金”的故事流传千古,课文《四知》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虽然篇幅短小,却写了两件事,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突出,尤其是人物语言刻画非常传神。
《私心》也选自《后汉书》。
舆论上大都以为有私心是不好的,很少有人能坦陈自己有私心;时人认为第五伦奉公无私,然而第五伦却坦陈自己有私心。
这个故事的引人之处和它的教育意义就在于第五伦能够从内心深处反省,每个读到这则故事的人也应扪心自省,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私心杂念。
学习这两则古文,要仔细品味文章内涵,认识古人廉洁自律、谦虚自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谒见()辟之()辄叱()蕴藉()····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举茂才(2)后转涿郡太守··(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4)时人方之前朝贡禹···(5)每三公有所选举(6)竟夕不眠····(7)性质悫(8)若是者,岂可无谓无私乎····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二、整体理解1.课文所选两则古文均选自《后汉书》,此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长于记述史实和人物性格塑造。
作者_______是_______(时期)_______家。
2.《四知》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_;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可见杨震是个_______的人。
《私心》写第五伦怎样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用原文填写):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篇文章虽然短小,但精练而传神,很好地凸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同步练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题
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史学家,字_______。
②《私心》,选自于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是复姓。
范晔,字_______,南朝宋时著名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
《后汉书》以_______为体例,与_______、_______相同。
它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为百篇。
1. 解释加粗词语。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知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少蕴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1)何谓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悟
1. (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2)然少蕴藉()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 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教学设计>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①《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蔚宗史学家《后汉书》
纪传《史记》《汉书》十纪十志八十列传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1. (1)晋升或调动官职。
(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4)宽和,宽容。
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 (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
(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
(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
1. 同意。
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
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 青天包拯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
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 略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
1. (1)biàn (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 (1)就当即(2)比拟,比作方圆(3)虽然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 (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 恰当。
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教学设计>文章主旨考虑。
5. 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