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河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19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桃花源记①陶渊明晋太元②中,武陵③人捕鱼为业。
缘④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⑤,落英⑥缤纷⑦,渔人甚异⑧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⑨。
【注】①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⑤[鲜美]新鲜美好。
⑥[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
⑧[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⑨[欲穷其林]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他对此感到很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①,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②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③。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
阡陌交通⑦,鸡犬相闻⑧。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⑨如外人。
黄发垂髫⑩,并怡然自乐。
【注】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②[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③[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④[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⑤[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⑥[属]类。
⑦[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⑧[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⑨[悉]全,都。
⑩[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参考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压缩语段与仿写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压缩语段与仿写压缩语段教学目标:掌握压缩语段中考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注意事项。
考查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题型一:新闻类语段的压缩【知识回顾】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导语: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人一目了然主体:中心部分背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背景,是从属部分。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可有可无。
【题型及答题技巧】1、拟写标题【例题解析】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10字以内)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大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强烈的飓风又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
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竿和通讯设施被一扫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
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印度政府正在加强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北印度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加强预报工作,以减少损失。
【练习反馈】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0日电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升级成“中华轩辕龙舟大赛”的。
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舟运动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龙舞狮、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
从今年——农历壬辰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
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6个字)(3分)【考点说明】(一句话新闻):导语(一句话新闻)同样是交代清楚主要的事件,只不过要比标题详细一些,不仅需要介绍发生了什么事,还需要介绍在何时何地发生。
因此导语为四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河南省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新人教版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07—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试题及答案
2007—2012年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试题及答案(2007年河南中考)三、古诗文阅读 (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
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臣之妻私臣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2分)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201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集锦
201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集锦1.《这就是我》综合活动训练题题目1:一位同学用成语给自己‚画像‛:突出的优点--知过必改;明显的缺点--粗枝大叶;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理想--品学兼优。
请你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让大家对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请任选三项作答,不得照搬上面那位同学使用过的成语)(3分)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待人接物:理想:题目2: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
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
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命名缘由:2.《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活动练习题目:同学们在‚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了文学书刊进行了广泛的阅读。
现语文老师请你策划一次有关‚我爱文学‛的班级交流、评价活动,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3.《感受自然》综合活动训练题题目: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分)(1)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
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感受到。
(2)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
在消防队门口,有这样醒目的标语:‚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
‛请你说说标语中运用‚赴汤蹈火‛这一成语的妙处。
(2分)(3)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
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
河南省语文中考古诗文专题复习课件第5篇《三峡》
在 如果
3.清回 清.清 荣.倒 峻茂 影
清波 清澈
(五)实词积累
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略无: 完全没有 自非: 如果不是 亭午: 正午
夜分: 半夜
曦: 日光,文中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 冲上、漫上 沿: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续表
原文
译文
每至晴初霜旦,林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
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寒,高处的猿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猴拉长声音啼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
7.为突出景物特征,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例并简要分析其作 用。
示例1:“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三峡 的雄伟峻拔。
示例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运用了引用,突出三 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 的深切同情。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5 题。(共 13 分) 【甲】见《三峡》原文。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 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B.不见曦.月.
曦月:日月
C.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古代地名
D.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白帝城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没有这么快。(“虽”“奔”“疾”译对 1 分,大意 1 分。共 2 分) 12.【甲】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良多趣味”?(2 分) 水流湍急、清澈,山势高峻,草木繁盛,悬泉瀑布。(2 分)
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写作技巧
备战演练
1.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 人的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 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 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 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 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 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 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中考语文总复习 ——作文写作技巧
河南中考对一类作文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思想感情健康,立 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所以,立意是否深刻与新颖, 是衡量文章高下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呢?
首先,应明确“立意”二字的内涵。
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它是一篇作文所确立的文意,包括 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为文章 立意应做到:
其次,根据需要,巧妙剪辑。 在作文时,如果只使用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会显得单薄、片面; 若干材料组合运用则会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有说服力。组合素 材时,一定要联系材料主旨,找到契合点,不能让素材“孤军奋战”, 或直接拼凑,这样会大大降低素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学会 把本质上相近、内容上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根据主旨和内容 的需要,合理剪裁,巧妙组合,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意蕴绵长。具体 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分清轻重,排列顺序要合理。形式上,可以是同类 事例并列组合,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也可以是正反事例对比组合,相 互映衬,对比突出。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之-----材料分析题
徽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5分)[12河南中考]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0日电 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体育局 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行, 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上升级成“中华杆辕龙舟大 赛”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舟运动发展,促 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龙舞狮、 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从今年——农历壬辰 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3分)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4.联系两则材料内容,请你给清明文化节开幕式写一段开场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以来,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想起这句诗, 在这美好的春天踏青、祭奠祖先。今天我们将以“清新、传承、亲民、祥和”的风格 给清明注入新的元素。
教师寄语:
我们一直在努力前行,不曾放弃过自己,不管 明天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直相信努力过就是无悔的! 相信我们的努力会使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感谢自己 一直的努力,经历过的坎坷放心里,生活在我们眼中 始终是美的! 感谢不平凡的自己!
材料一:4月3日,开幕式上演天清地明《踏莎行》、歌舞《闹清明》,分别 表现出青年男女在清明踏春过程中的明丽欢快心境,孩子们童趣天真地闹春 景象,表现婉约悸动和欢乐祥和的清明体验。当日,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 开幕 ,开幕式以“清新、传承、亲民、祥和”的风格定位,突出中华清明文化 的传统元素,体现北宋沿袭至今的大宋都城的清明习俗,清新而富有文化韵 味,简约而具有传奇色彩。 材料二: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中考语文复习 (文学常识)
2012中考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复习目标: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指的是中外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及作品。
自2007年开始,杭州市中考增加文学常识考题。
试题形式通常为文学常识填空或选择形式考查。
七上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2.《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3.《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4.《贝壳》,选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作者席慕容,台湾作家、画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5.《紫藤萝瀑布》,选自《铁萧人语》,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冯友兰之女,成名作《红豆》,著作《三生石》6.《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7.《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有散文诗《草木篇》8.《行道树》,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台湾女作家,有涵天负地般广阔的胸襟,以寥廓的思维空间为背景,对生命价值的沉思9.《第一次真好》,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10.《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11.《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2.《<论语>十则》,《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所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含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例,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称为“孔圣人”“至圣”13.《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
名字来自“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有名作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叙事性散文《背影》。
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14.《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有短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15.《夏感》,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梁衡,主攻山水散文,有作品《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16.《秋天》,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17.《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基础整合班级座号姓名总分一、字、词篇1.根据拼音和文意书写汉字。
(2分)幸福不喜欢喧xiāo 浮华,他常常在黯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cāo的抚摸,女友一个温xīn 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yìyì夺目。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伫立旷野,苍qiï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
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
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伫( )立苍qiïng( ) yùn( )含亘( )古(2)文中“_______”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2分)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写在横线上)(4分)①这是一(fú) 多么美丽的画面!②爸爸买了一(fù) 象棋。
③老师为我们的成长(fù) 出了艰辛的劳动。
④这些产品完全(fú) 合质量标准。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ãng sāo 。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ān wãi rãn 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 分)A、攒(zuǎn)动称(châng)职愧作(zuî)随声附和(hâ)B、僧恶(â)骊(lí)歌炽(zhì)痛强聒(guō)不舍C、侧(câ)隐峰峦(luán)荫(yìn )庇销声匿迹(nì)D、晒(shǔn)笑荣膺(yīng)干涸(gù)踉踉跄(qiàng)跄6.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蜂围蝶阵锋芒毕露烽火连天峰拥而上B .付之一炬无与伦比付予使命郑重吩咐C ,鹤立鸡群豁然开朗祸国殃民磨刀霍霍D .值得信赖山肴野簌万籁俱寂恼羞成怒7.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多姿多彩心旷神怡转弯抹角消声匿迹B、明辨是非川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C、周道如砥遮天蔽日鳞次栉比张皇失措D、变换莫测流连忘返幅员辽阔谈笑风生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一、确定复习目的根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2)、观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语言。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试题来看,考察学问点主要“(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人物?(3).×××有哪些优秀品质?(4).请用最简洁词语概括“××”形象内在特点;如:2011河南《漓江情韵》第12题,分值4分;2012河南中考《桥在水上》第11小题,分值4分;2015河南《滴水之恩》第9题,分值4分.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简洁概括人物形象了,但缺少从全文考虑一个人整体形象,有时概括不全面,不知道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对此类题答题思路与方法驾驭不好。
二、复习目的通过视察和解析记叙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试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2、详细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表达人物特性特征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描写,并深化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人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活动。
这里说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衬托人物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外因。
结合详细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开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原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过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眼睛去视察。
河南省语文中考作文复习专题一河南中考作文总览课件
【剖析】2017 年中考作文采用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的考 查形式。
第(1)题为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越来越 的我”,将写作对象 限制为考生本人,考查考生对自我变化的认知。“越来越”表明一种 变化,考生要能审视自我,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一面。题目空白处所填 词语要符合写作内容,并且能够体现文章主旨,坚持鲜明集中和积极 健康的立意原则,可填内容如“乐观”“自信”“坚强”“沉稳”“从容”
词,与往日不同,更能突出自己的亮点;三是要注意“更”字,要写
出一个层次变化,从弱到强,越来越明显。
第(2)题是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固执”,“固执”这里要从正面 去理解,它是“坚持、坚守”之义。这一点明确了,文章的立意就没有问题。 如可以立意为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美德、价值取向等。另一个立意 也是可以的,从指南针的话中可以看出,时钟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也没有 被人当垃圾扔掉,可以立意为“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不要对别人妄加评 论”等。文题二如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坚持初心不改变的一件事;也可以 写议论文,写议论文要想得高分,就要注意论据的新颖,论证语言的有理与 精妙。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四部分 作文
专题一 河南中考作文总览
十年真题 1.(2020 河南,50 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什么是危机呢?《现代汉语词典》中 说危机是“潜伏的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而危机还可以这样理解: 危+机——危险往往与机会并存,困难常常与希望相伴。所以,遇到 危机时,要捕捉、创造机会化解危险,要怀抱希望克服困难。
【剖析】2018 年中考作文采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的考查
形式。
第(1)题为命题作文,题目是“最懂我的那个人”。可以写成记叙文,考 生只要突出“理解”“懂我”等关键词就不会写跑题。题目中包含“我”字, 在命题上要求考生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这与考生的认知水平相 适应,鼓励考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材一定要有高度,“那个人”有 “最”字提示,是写作中重点描写的对象,要围绕着“自己”的事情重点表 现“那个人”;“懂”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言谈举止、神态眼神,有形 的、无形的,只要能突出“最懂”就行!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1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10.(2010中考变式题)走进《名人传》。(6分)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 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 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 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1.(2011·苏州)名著阅读。(6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急切希望
有人来救他们,但后来汤姆见到了人,却吓得动弹不得,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林冲是被谁陷害刺配沧州的?这人又派谁收买了 押送林冲的公差?当公差在野猪林想要打死林冲的时候,又是谁救下了林 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芬 贝多芬已听不见舞台上的演奏了(意思相近即可)
6.(2011·衢州)选出下列作品、人物、性格特点搭配正确的一项 ( )(2分)Βιβλιοθήκη 选项A B C作品
《西游记》 《故乡》 《最后一课》
人物
红孩儿 闰土(少年) 若瑟夫
性格特点
神通广大、爱憎分明 勇敢机智、见多识广 天真幼稚、热爱祖国
D
《格列佛游记》
阿廖沙
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 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 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28、 29段写“我”对他的帮助改变了他。35 段“本来我 的车是不到马山的”说明“他”是专程送“我”的。 第三步,整理答案。从“去年夏天”“几个月前”可 知“我”帮助他的事件发生在“他”送“我”回马山 之前,将前面的分析按照此先后顺序概括出来即可。 第四步,结合原文和题干进行验证。
【答案及评分】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 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 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 “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 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 “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变式提问】1. 请概括故事情节。2. 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 的事件。
方法指导
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1. 结构:(1)开头: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照应标 题;③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④与下文形成鲜明对 比;⑤设置伏笔,照应后文;⑥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 ⑦开篇点明主旨;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 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发展等。比如: 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丰富文章内 涵;④照应前文;⑤具体展示、深化主题。(3)结尾: ①照应题目与前文;②升华或深化主题;③再次点明主题; ④强化作者感情。(结尾作用分析详见考点四)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①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 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 是主要内容。 ②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 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2012中考语文综合实践_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
专题十三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课标解读】作为中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信息的提取与表述是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规定“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而《河北省2011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明确规定“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而信息提取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颇受青睐的题类。
这类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一般表现为:题干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
【命题规律】纵观河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关于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的考查很少,而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是以综合学习的题型出现的,分值在4分左右。
1、《河北省2011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明确规定“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信息的提炼、概括与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规律,这一考点的考查于2009年以拟写新闻标题的形式考察过,2010年、2011年都是图表题。
在备考2012年中考时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结合其它省市的中考题,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有:拟写标题、拟写导语、提取信息、找关键词、给词语下定义、概括总结等。
有些是单一题型,如:拟写标题、给词语下定义等;也有结合其它考点的综合题型,一般是结合时事热点、重大的国内外事件所出的综合学习,来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复习策略】1、关注时事,这一考点多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如2011年许多省市结合建党90周年、西安园艺世博会、食品安全等进行命题。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多加关注时事新闻信息,来提高我们的应考能力。
2、把握课本,初中语文课本都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综合学习活动的安排来复习相关考点的内容,如:环保、战争、旅游等主题内容。
3、掌握方法,信息提取题我们还是要掌握相应的答题方法。
中考语文(河南专用)专题六衔接与排序课件79张
方法帮 专题六 衔接与排序
句子补写
句子排序
病句的辨 析与修改
考向2 填空式排序
[202X郑州桐柏一中三模]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处,使上下文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
化,
。
,
。
,
。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民俗的变异”。
①当然,民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
③②⑤①④(2分)
句式变换
方法帮 专题六 衔接与排序
句子补写
句子排序
病句的辨 析与修改
第一步:通读供排句,确定语段的体裁,厘清思路。 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性材料的句序常常以时
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性材料一般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行文。说明性材料一 般有比较明显的说明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便是时间 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空间方位或地方的词语,便是空间顺序(由上到 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如果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 顺序,便可判断可能是逻辑顺序(总分、因果、主次、由浅入深、由现象到 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
方法帮 专题六 衔接与排序
句子补写
句子排序
病句的辨 析与修改
句式变换
C.补写一个延伸性的句子。即所补写的句子顺着原句的思路延伸下去, 使补写内容更具体、清楚。补写时,需要关注句子的语言风格、语气、语段 的说明(或论述,或描写)对象等。
③所补写的语句位于语段的结尾。一般来说,需要考生补写一个总结句。 即所补写的内容是一个能解释、总结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些层次的内容。 有时,所补写的句子只是顺延前面的内容,起到一个补充作用。 第四步:根据题干内容和要求进行补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河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教学内容】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1、了解常见词语理解运用题形式及特点。
2、解析词语理解运用题思路及方法。
【教学目的】1、强化学生对词语题的认识、理解。
2、提高学生对词语题的解题得分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近义词辨析类和成语误用题型的分析解答。
【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答题策略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设计本课教案时,我想通过对题型的复习、归纳、训练,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答题的能力,掌握答题的策略,提高解答词语题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
二、真题回放,明确题型。
(2011·四川内江)理解下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1·江苏盐城)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1·辽宁大连)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
(2011·湖南湖州)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2011·四川眉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11·北京)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1·河南省)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题型分析类型一词义理解型类型二语境运用型类型三近义辨析型类型四成语辨析型类型五关联词语型类型六综合运用型四、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也有对关联词语的考查。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五、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2、学会辨析同义词、近义词3、注意词的感情、语体色彩4、正确使用成语5、关联词语的理解运用六、题型解析与训练类型一词义理解型(2011·内江)理解下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某银行女行长颜某开车撞入交通管制区,被六旬协管员戴长玉拦下。
颜某对准老戴的脸部“啪啪”就是两耳光,引得无数群众围观和谴责,老戴和颜某被带至当地派出所,双方亲友到场后发现都是熟人,派出所就让颜某一走了之,一句道歉也没留下。
现在社会上就有这种不良现象,只要有关系...,一切好说,什么都好办。
真是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
有关系:指有人事关系,尤其指与权贵之间有联系。
没关系:指没有责任,不必承担责任,不必在意。
(2011·绍兴)“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
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精彩”“带劲”“很棒”等均可。
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有作用”“有成效”“得力”等均可。
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加油”“努力”等均可。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引申义:指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通过推演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本义与引申义“深”:本义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这里的河水很深。
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这个宅院很深。
引申义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程度重。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深远。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晚。
★本义与比喻义(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例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曙光”的本义为:清晨的日光。
比喻义为: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
例如: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类型二语境运用型(2011.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幽香清冽 B.清冽醇厚幽香C.醇厚清冽幽香 D.清冽幽香醇厚(2011·大连)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
呼朋引伴草长莺飞回味无穷抑扬顿挫〖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词语运用到具体语境中的能力,它对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在作答时,需要设置一定的语境,并且发挥联想和想像,恰当地选择词语,做到准确连贯。
类型三近义辨析型(2011·湖州)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________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________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_______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素的人生哲理。
A.凝望B.眺望C.仰望(2011•河北省)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B.逐渐反应过渡C.逐步反应过渡D.逐渐反映过度辨析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同义词、近义词,要在求同辨异....方面下功夫,除了注意同义词在某些方面的共同意义之外,还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
类型四成语辨析型(2011•湖北省黄冈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2011·余姚)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襄阳好风日》地方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我国多位外交官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成功解救了我国在利公民。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1)望文生义。
例如: 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注:“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如“贻笑大方”。
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类似的还有:耳提面命、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曾几何时、屡试不爽、危言危行、罪不容诛、万人空巷等。
(2)形近易混。
例如: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了。
(设身处地)类似的还有:事倍功半—事半功倍漠不关心—漫不经心不拘一格—无拘无束一文不名—一文不值刮目相看—另眼相看耳闻目睹—耳濡目染不可理喻—不可思议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跃跃欲试—拭目以待(3)语义重复。
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类似的还有: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目前的当务之急、妄自菲薄自己、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大家众所周知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等。
(4)色彩不当。
例如: 正因为他具有见风使舵....的性格,才在竞争中屡屡占得先机。
注:“见风使舵”意思是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有贬义,用在句中有误。
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高谈阔论、好高骛远、自命不凡、夸夸其谈、处心积虑、为所欲为、一团和气、趋之若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等。
类型五、关联词语型(2011·北京)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年代久远,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所以但是 B.不仅而且但是C.尽管但是所以 D.由于而且所以类型六、综合运用型(2011•河南省)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
百年清华__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__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
___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__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铸就只有才 B.印证造就只要就C.印证铸就只有才 D.见证造就只要就(2011•山东省潍坊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引发悲剧事件的暴力拆迁,是对公民尊严的毁灭性打击,那些被强拆的主人缺失了财产权利,丢掉了尊严。
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两弹元勋”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③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已危害到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
因为整个食物链,而人类则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A.①不是……而是②反应③环环相扣B.①与其说……不如说②反应③盘根错节C.①与其说……不如说②反映③环环相扣D.①不是……而是②反映③盘根错节七、总结归纳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是中考考查的基本题型。
主要考点有: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要想做好此类题型,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
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3.对于关联词,首先要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其固定搭配,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如:“如果……就……”“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既然……那么……”结束语:中考在向我们招手,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方法,灵活运用,认真备考,祝大家鱼跃龙门,中考圆梦!欢迎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