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一、通假字1、傳道受業解惑(“受”通“授”,傳授)2、或不焉,或師焉(“不”通“否”)二、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
(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為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等);㈡……的原因(或緣由)。
(今)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
(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
(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
(今)看字發出聲音。
6、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
(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8、師不必賢於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詞多義(1)師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2)傳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動詞,傳授)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其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5)於1、其皆出於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2、拜送書於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3、學於餘(恥學於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4、於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於)5、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比較,比)6、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6)之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助詞,的)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
必修三文言文《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过秦论》作者和背景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
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
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义为“西汉鸿文”。
《过秦论》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一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对外。
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过秦论》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来招纳(2)不爱珍器吝惜(3)于是六国之士……在这时(4)流血漂橹盾牌(5)秦人开关延敌打开关隘(6)制其弊困乏△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殁”:死约从离衡“纵”;“横”△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兵:收天下之兵(兵器) 制其兵 (军队)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制其弊(制服)延:开关延敌(迎击) 延及孝文公(延续)爱:不爱珍器(吝惜) 宽厚而爱人(爱护)因:因遗策(沿袭) 因利便乘(趁)△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取、举、割、收——攻取; 属、徒、伦——一类人,等人。
△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1)名词作状语:南取汉中: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流血漂橹: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 因利乘便(有利条件)(5)形容词作动词: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口头翻译文句。
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知者不惑(“____”同“____”,______)答案:知智聪明二、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2.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年幼的人答案:1.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2.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三、一词多义就(1)就有道而正焉( )(2)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 )(3)金就砺则利(《劝学》) ( )(4)功成名就( )答案:(1)动词,接近、靠近(2)动词,成就(3)动词,接近、靠近(4)动词,完成,成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 )2.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就有道而正.焉 ______________( )6.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 )答案:1.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3.名词用作动词实践,从事 4.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与……看齐 5.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端正 6.形容词用作动词填平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克己复礼为仁。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固定句式,“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2.状语后置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一、①涂同“途”,道路。
②无通“毋”,不要。
③颁同“斑”,花白。
4.通“横”5通“纵”6不,通“否”,表示否定7通“呵8通“崛”9通“影10通又11有通又暴通曝12生通性 13知通智 14匪:同非15受,通“授”,教授二、1凶:荒年。
2喻:说明。
3胜:尽。
4失:错过。
5发:打开(粮仓)。
6字7随意,8音节助词 9斧头 10 约束制止11年成12 但:只13去:离。
14扪,摸。
15膺,胸口。
16 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忽然一下子18推辞 19序:统治20致力,从事21 弱点毛病22攻取23匹敌相当24吝惜 25迎接26兵器27衡量,比较。
28沿袭29窗户30担负31招纳32趁着 33 强 34符合35 停止 36横渡 37利用38因为 39使……弯曲40谁 41竟42学习,研究43却44赞许45赠送三、1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王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4罪名词作动词归罪5鼓名词作动词,敲鼓6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名词作动词水:游泳 8.名词作动词履:登上 9名词作动词瓮:用破瓮作绳:用草绳系10名词作动词帝王:称帝称王11形容词作动词小,弱: 变小,变弱12名词作动词师,学习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14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5名词作状语(象卷席子)(像用包子)(象用囊袋)16名词作状语对内17名词作状语向南18亡,北,动词用作名词,败逃的人19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地势2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1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2..使动用法使……退却23使动用法离:使……离散24使动用法朝:使……朝拜25..使动用法斗:使……争斗26使动用法使……灭亡27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8使动用法使……愚蠢29意动用法以……为师30耻.意动用法以……为耻31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聚集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32使动用法,使……凋谢33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四、古今异义 1河,黄河。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一词多义梳理-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一词多义梳理一词多义(例)使: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盖: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法: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时: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典诗文02-28 0954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3(1) 单篇梳理3 课文2 劝学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就”“假”“兴”“知”四字及次常用字“强”。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已()②中()③()④曲()⑤虽()⑥有()⑦槁暴()⑧挺()⑨砺()⑩知()答案①停止②符合,合乎③通“煣”,使弯曲④弯曲的弧度⑤即使⑥通“又”⑦晒干⑧直⑨磨刀石⑩通“智”,智慧2.理解性默写①文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答案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得分点:博学、参、省、知)(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跂()②疾()③彰()④利足()⑤致()⑥水()⑦绝()答案①提起脚后跟②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③清楚④善于行走⑤到达⑥用作动词,游水⑦横渡5.理解性默写①荀子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
必修三字词整理
必修三字词整理一、据拼音写汉字草树mãng密蒙一xiâ千里泻广阔无yín 垠万huì争荣卉wǎn转悠扬婉青cōng轻俏葱古墓荒zhǒng 冢思想xiá’ěr 遐迩jí满水桶汲双jiá通红颊神奇怪dàn 诞走路pánshān 蹒跚tuí然倒下颓两山耸zhì峙危崖突wù兀怪石cuï’ã嵯峨áo翔天际翱丘hâ雷鸣壑吸shâ心灵摄灰mãng 蒙蒙轮kuî清晰廓四川kuí州夔jiàng紫色绛绿如fěi cuì翡翠两山对zhì峙草bǎn 坂zǐ归秭翠锦bānlán 斑斓群山万hâ壑钉pá耙马jiù厩báshâ前进跋涉化为灰jìn 烬lǔ掠掳通qú大道衢情意qiǎnquǎn 缱绻条件简lîu 陋土地jí薄瘠粉zhuāng玉琢妆铁蹄rïulìn 蹂躏天空wâi蓝蔚qiïngqiïng孑立茕命途多chuǎn 舛xīn香百代馨令人zhì息窒浮想联piān 翩雪qiāo 橇狐qiú裘高qíng火炬擎颓yuán断壁垣jiā笛笳suì洞隧语言干biě瘪稻suì穗yū滩淤bï船泊理想新cù簇pēi芽胚笑wō涡fēi红绯一脸迷wǎng 惘xī心体会悉磨成jī粉齑身体疲fá乏chãng澈澄咆xiào 哮层峦叠zhàng 嶂满目chuāngyí疮痍shū密使枢都dū督绅jìn 缙人才huìcuì荟萃shū祸纾chān看觇yì日翌献chǎn 谄jīmí不得还羁縻gîu骂诟yì北诣shù几庶天高地jiǒng 迥háo呼靡及号zhǔ洲渚dǐ毁诋自jǐng 刭dài例殆巡jiào 徼xí文檄xiâ逅邂jīng波鲸赠shì美显谥pí陵毗愧zuî怍yān没湮zī财赀tí骑缇chì而仆之抶lěi然傫cù发猝lì骂詈dǎo死不顾蹈zhū治株qūn巡逡投huán道路缳高juã显位爵户yǒu 牖quán曲鬈zhě皱褶怜mǐn 悯荒pì僻tā败塌苗yì裔gēng寅庚骐jì骥zǐ妹姊yīn切殷pì美媲lào印烙禁jì忌互相攻jiã讦得chěng 逞shùn间瞬hài人听闻骇陷入xuán思玄热chãn 忱kān察勘统â摄沉nì溺情感慰jiâ藉juã起崛自xǔ诩jǐ与(予)给fù予赋shù守戍chán邪谗tìáo帚笤笤xiá疵瑕xuàn耀炫pì静僻j i ng流泾园pǔ圃bǐ贱鄙按剑而jì跽人为刀zǔ俎二、据汉字写拼音冰雹.báo 烧灼.zhuï生机盎.然àng 冈.峦gāng堆垛.duǒ葱.绿cōng 涟漪..荡漾liányī骸.骨hái摇曳.yâ徜徉..chángyáng 飞流急湍.tuān 晨曦.xī大堤.dī溪涧.jiàn 万仞.高峰rân 鹰隼.sǔn间.隙jiàn 瞭.望liào 激流澎湃..mãnglïng..pãngpài 朦胧停泊.bï启碇.dìng 迂.回曲折yū旋.涡xuán 朝.晖zhāo 瑰.丽guī不可估量.liáng 摸索.suǒ喘.息chuǎn 震颤.chàn 玲珑剔.透tī庇.护bì夙.愿sù陶冶.yě遍.野金黄biàn 渊.源yuān 俏.丽qiào 给.予jǐ有条不紊.wěn 永诀.juã绚.丽xuàn 陡.然dǒu 树影婆娑.suō迸.发bâng 和.声hâ烙.印lào 落叶簌.簌sù罡.风gāng擂.台lâi 呼啸.xiào 节奏铿锵..kēngqiāng 车辙.zhã混.浊hùn 诅咒..zǔzhîu 绿茸.茸rïng 瘦瘠.jí熏.黑xūn 蜗.行wō踮.起脚diǎn 纤.绳qiàn 勒.进lēi 香囊.náng 沙砾.lì载.体zài 铺.面pù橱.窗chú羞怯.qiâ双颊.jiá赊.账shē趿.拉tā窥.视kuī结.实jiē撇.开piē稀薄.bï诧.异chà门框.kuàng镶嵌..yǔlǚ阴翳.yì强.笑qiǎng ..xiāngqiàn 伛偻攥.紧zuàn 滞.笨zhì矿坑.kēng 苦役.yì洞窟.kū借鉴.jiàn 摒.弃bìng 隔阂.hã铸.造zhù刮垢.gîu 应.运而生yìng 筛.选shāi 惰.性duî蜕.除tuì一蹴.而就cù负荷.hâ躯壳.qiào 魅.力mâi 有史可稽.jī载.体zài铅砣.tuï骈.文pián 处.世哲学chǔ冠.冕guān吝啬.sâ脑髓.suǐ磕.头贺喜kē譬.如pì徘徊..páihuái 孱.头càn 残羹.冷炙.gēngzhì沉着.zhuá蹩.进biã玄.虚xuán 国粹.cuì氛.围fēn 脂.肪zhī烹饪.rân 鄙.远bǐ阙.秦juã壅.蔽yîng 列观.guàn 倨.傲jù不肖.xiào 驽.笨nú瞋.目chēn 目眦.尽裂zì参乘.shâng 卮.酒zhì彘.肩zhì啖.食dàn 两涘.sì渚.崖zhǔ栏厩.jiù犬豕.鸡豚.shǐtún 懈.怠xiâ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若无则不必改)悠然神往浩浩荡荡妆束装花木掩应映苍苔披覆生生不熄息淳朴骄艳娇企盼林荫路=阴山泉滴沥溪流萦回澄澈咆哮重山狭谷崇莽若无涯茫渡假度振耳欲聋震雷霆万斤钧层峦迭嶂叠云雾迷濛=蒙亭亭笔立=婷云蒸霞蔚俊秀婀娜打渔人家鱼重山峻岭崇峨冠搏带博全付精力副府第荡然无存富丽唐皇堂养尊处优历尽沧桑沧险遭恶运厄伶仃孤苦博大精深不容质疑置荒诞不精经白雪复盖覆到处招摇蕴藏新新向荣欣欣雾缭烟绕翩翩起舞一去不反返赡仰故居瞻清凌凌一怀愁绪别出心才裁廖廖无几寥寥触膝谈心促不尽如人意坚忍纽带韧亭亭玉立=婷心荡神弛驰独具一格聚精汇神会心情郁闷装饰雅致隆冬季节察颜观色言一场恶梦噩绿荫蔽天=阴倾泄怒火泻凭心而论平人物刻划画践蹋主权踏满目苍痍疮不解之元缘经心栽培精彼此班配般些微倦意座落坐定货=订不可思异议心安理得礼荒堂唐浸人脾胃沁帐单账劳神废心费心平气和拖歉欠倒霉=楣垄断失群落伍慢不经心漫相象像开消销肿涨胀取谛缔报歉抱皇考嘉名零落迟暮意气扬扬=洋洋时晨辰枷锁脉博搏层见错出覆亡度过难关渡旌旗异彩纷成呈时过景迁境与时具进俱演化抱残守缺明日黄花播迁他邦重震雄风振坛花一现昙明辩是非辨余风遗响贬褒不一不可捉摸崇尚威摄慑孤芳自尝赏消声匿迹销推崇倍至备悬置激剧变幻急原型毕露形面目全非不堪设想过份分辩证与之相左惟古是上尚斑驳陆离=班切忌重蹈复辙覆决无仅有绝协调论辩言过其实亦或抑蔓延沿续延归根结底=蒂至高无尚上烂用滥气势凶凶汹汹神气凌人盛相互交溶融宏扬国威弘别出新裁心惟其如此有背常理悖琳琅满目声嘶力竭渲泄宣发泻泄歇斯底里知足长乐常抗衡宁静以致远延年易寿益吐纳导引经世致用花拳绣腿以偏概全赅邯郸学步摩登勃然大怒偶尔涉足自律许诺遗笑大方贻谦冲自牧正身黜恶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字、词、句梳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寡人之于国也》2、涂有饿殍(涂通途,道路)《寡人之于国也》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寡人之于国也》4、輮使之然也(輮通煣)《劝学》5、虽有槁暴(有通又)《劝学》6、赢粮而景从(通“影”)《过秦论》7、百有余年(通“又”)《过秦论》8、孝公既没(通“殁”)《过秦论》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过秦论》10、威振四海(通“震”)《过秦论》11、合从缔交(通“纵”)《过秦论》12、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过秦论》13、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06
《鸿门宴》
重点句子梳理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 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句子翻译与赏析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翻 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 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这句话表达了刘邦对项羽的尊 重和谦逊,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应对能力。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 子翻译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指南录》后序 • 《五人墓碑记》 • 《烛之武退秦师》 • 《谏太宗十思疏》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01
《指南录》后序
重点句子梳理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还的庆幸,同时也提出 了生还之后应该有何作为的问题。
03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句子梳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巧妙地运用言辞,向秦伯表达郑国灭亡对秦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以此引起秦伯的关注。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进一步分析形势,指出秦国跨越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是困难的,暗示秦国不应为了晋国的利益而损害自 己的长远利益。
THANKS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 到了楚国的和氏璧。”这 句话引出了和氏璧这一重 要物件,为后续的故事情 节埋下伏笔。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 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 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这 句话揭示了秦王的企图和 赵王的处境,为后文蔺相 如的智勇表现提供了背景 。
高三语文必修三关键文言文知识点
高三语文必修三关键文言文知识点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很多都要求记忆,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
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
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
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
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
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
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
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
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了解文言文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以”、“为”、“者”等词的用法,以及“夫”、“然”、“故”等语气助词的用法。
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夹叙夹议、排
比等,还需要掌握如何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 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了解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如用典、用比、用双关等,以及文言文中的典故、史料引用等。
4.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的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
以及掌握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文法和词汇,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
练习来巩固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文言文与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和联想,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4、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1、河内凶。
河:古指黄河;今指河流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古指“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指表示同意,认可3、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指逃跑;今指行走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生:古指供养活着的人;今指保养身体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古指这样,却;今指转折连词三、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
敲起鼓。
2、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
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4、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为王。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
7、养生丧死无憾:生、死,动词作名词。
活着的人。
死了的人。
丧,名词作动词。
丧,为……办丧事。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
2、是亦走也:亦……也,表示判断。
句意是:这样也是逃跑啊。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状语后置)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6、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7、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
)1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以”后省略宾语“之”。
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劝学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022年学习资料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 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 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和 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11、不拘于时,学于 -(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16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论》-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讠-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可是陈涉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穷 子-弟,是农村被雇佣的种田人,又做了被征发戍边的士兵;-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陈涉一人发难就使秦朝灭亡,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优秀的将领手执强有力的弓弩,扼守着险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 锐的士卒,握着锋利的武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11
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关下的诣廷像浮去一样尤集合我,像回声那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10、百越之君,俯首 颈,委命下吏。-百越的首领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秦的下级官吏。-11、自以为关中之固, 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方,坚固的城池方圆-千里,这正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万代的 业啊。-13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6、句读之宋知,惑之不解,或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理-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句向老师学习, 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 -(事理的!-7、彼写筱年相若也,道箱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兼谀头同邪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 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就近乎谄媚!”
必修三、四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21.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留在汉者。
22. 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3.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24.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25.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 降武。 26.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
6.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 进。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 8.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9.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 11.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1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 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 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5.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 归,间至赵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 e城楼城阙。
③qu e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 e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连词①以其无礼于曰因为,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 来,连词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道主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一一表顺承,连词却,连词3、焉语气词,表陈述)②敢以烦执事一一以乱易整一一拿,用,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表结果,用来,②夜缒而出一一表修饰,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23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 无.失其时(通__ __,_______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_____) 4. 约从离衡.(通__ __,________)5. 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 _)6. 或师焉,或不.焉(通_ ___,_______ _)7. 陈利兵而谁何.(通_ ___,_____ ___) 8. 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9. 赢粮而景.从(通_ ___,_______ _) 10. 百有.余年(通_ ___,________)1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_ ___,_______ _)12君子生.非异也(通_ ___,_______ _)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 ___,_______ _) 14所守或匪.亲(通_ ___,_______ _)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_ ___,____ _)二、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1. 1河内凶.() 2王好战,请以战喻.()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凡六百一十六言.()7. 低眉信.手续续弹() 8. 填然鼓之.()9斧斤.以时入山林() 1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1. 王无罪岁.() 12但.见悲鸟号古木()13连峰去.天不盈尺() 14 扪.参历井仰胁息()15以手抚膺.坐长叹() 16去来.江口守空船()17如听仙乐耳暂.明。
() 18莫辞.更坐弹一曲()19序.八州而朝同列() 20务.耕织()2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2西举.巴蜀()23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5开关延.敌() 26斩木为兵.()27度长絜.大() 28蒙故业,因.遗策()29瓮牖.绳枢() 30 赢.粮而景从()31以致.天下之士() 3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3声非加疾.也() 34木直中.绳()3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6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7假.舆马者() 38用.心一也()39煣.以为轮() 40孰.能无惑()4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2术业有专攻.()4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4余嘉.其能行古道()45作《师说》以贻.之()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加点字)1树.之以桑() 2. 可以衣.帛()3. 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5. 填然鼓.之()6. 谨.庠序之教()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履.至尊而制六合()9然陈涉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10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1且夫天下非小弱..() 12吾师.道也()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5有囊.括四海之意() 16内.立法度()1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8追亡.逐北.,流血漂橹()19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0小.学而大.遗()21会盟而谋弱.秦。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
语言积累
答案
3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从,跟随;而,并且. 今义: 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答案
④无贵无贱 古义: 无论,不分. 今义: 没有.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⑥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 先秦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今义: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答案
4.语句翻译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这样广大 的地区,君臣牢固防守以便伺机夺取周朝的政权,怀有席卷天下、控制 寰宇、统一四海、吞并各国的野心.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译文: 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强国请求 投降,弱国入秦朝拜.
答案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 向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答案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孝公既没: 通殁,死. ②合从缔交: 通纵. ③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④百有余年矣: 通又. ⑤威振四海: 通震,震动.
答案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 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4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 粮而景从. 译文: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他 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 一样应和着,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高一下复习课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 翻译: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 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 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 5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翻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区别;只是善 于借助外物罢了
• 6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翻译句子
寡人之于国也
• 1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 翻译: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 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 2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翻译: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 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 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 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 呢
•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 10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 翻译: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 会来归顺了
劝学
•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輮使之然也
• 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给它加热使 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 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加热使它弯曲 成这样
4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被征发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
5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 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赐予)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幽僻)来吾道夫先路(同“导”,引导)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同“现”,出现)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傧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2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可作击打的瓦器)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让……进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同“骖”,车右侍卫)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同“杯勺”,酒杯勺子,代指饮酒)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2、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整理文言实词:使:(1)使北营 /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2)会使辙交驰 /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3)竟使遇哨(假使)(4)使来者读之 / 使旦夕得正丘首/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5)使臣奉璧(派)间:(1)得间奔真州(机会)(2)出没于长淮间(之间)(3)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4)间至赵矣 / 道芷阳间行(抄小路)(5)乃屏人间语(暗中,悄悄)(6)间以诗记所遭 / 供太牢具,异物间进(间或,不时)(7)立有间(一会儿,片刻)度:(1)予自度不得脱(估计)(2)付之度外(考虑)(3)尽失其度(常态)当:(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3)然五人之当刑也(临,在……时候)(4)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判处)(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盛:(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2)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3)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3)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4)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5)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1)郯子之徒 / 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4)徒见欺(白白地)卒:(1)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3)卒与尸合 / 卒相与欢(终于)(4)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固:(1)轻重固何如哉 / 固不如也(本来)(2)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3)蔺相如固止之/ 乃辞谢固请(坚决)(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私:(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4)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1)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礼贤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地对待)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2)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拜:(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任命)(2)拜送书于庭/ 再拜献大王足下(叩拜)见:(1)徒见欺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2)于是王召见(接见)(3)我见相如 / 不见水端(看见)(4)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 / 见谅,见恕(我)计:(1)计未定(计策)(2)窃计欲亡走燕(打算)(3)臣从其计(主意)(4)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1)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2)故遣将守关者/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3)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4)故人西辞黄鹤楼(旧的,老的)(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有意)(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缘故)如:(1)固不如也 /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2)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 沛公起如厕(往,去)(3)晏如也(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杀人如不能举(尽)(3)百里奚举于市(举荐,推选)(4)举国狂欢(全)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4)使君谢罗敷(邀请)(5)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告别,离开)若:(1)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2)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4)若属皆且为所虏 / 若入前为寿(你,你们)闻:(1)闻道百(听见,懂得,明白)(2)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3)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始)(3)当初幸:(1)而君幸于赵王(宠幸)而望幸焉(被宠幸)(2)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3)大王亦幸舎臣(幸好,幸而)故幸来告良(幸亏)(4)不幸短命死矣(幸运)(5)则幸得脱矣(侥幸)负:(1)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2)负其强/自负(倚仗)(3)决负约不偿城(违背)(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5)肉袒负荆(背负)引:(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2)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3)引车避匿(调转)(4)秦军引而去(避开)(5)引壶觞以自酌 / 遂引刀自刭(拿)虚词整理:以:(介词、连词、用如动词)1.介词(1)凭,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以资政殿学士行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勇气闻于诸侯(2)用,拿:请以剑舞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 敢以烦执事 / 虽董之以严刑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则思三驱以为度 / 具告以事(4)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5)根据,按照:贵以近知远 /余船以次俱进(6)在:以八月十三斩于市2.连词(1)表目的: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亦以明死生之大 /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焉用亡郑以陪邻 / 则思知足以自戒 / 项王未有以应(2)表修饰: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谈笑以死 / 必竭诚以待下(3)表承接:越国以鄙远 /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4)表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5)表原因:以其无礼于晋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6)表转折:斯亦伐根以求木茂(7)表并列递进:忽魂悸以魄动3.动词(1)率领,带领: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夜则以兵围所寓舍(2)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离骚》)(3)认为:皆以美于徐公而:连词1.表并列:劳苦而功高如此2.表承接:去今之墓而葬焉 /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 抶而仆之/ 毕礼而归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今急而求子 / 择善而从之 / 拔剑切而啗之3.表修饰:其疾病而死 / 项王按剑而跽 / 则噪而相逐 / 夜縋而出4.表转折:朝济而夕设版焉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5.表目的:则思谦冲而自牧表结果: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焉:(1)兼词,相当于“于之”: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从这里)(2)代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3)语气助词,不译:吴之民方痛心焉子亦有不利焉朝济而夕设版焉(4)疑问副词,为什么,怎么,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5)疑问代词,哪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6)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之:助词,代词,动词1.助词(1)结构助词,的: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是寡人之过也(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2)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 求木之长/欲流之远/思国之安(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钩党)/ 何厌之有(有何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也(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助词,凑足音节:怅恨久之2.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择善而从之(它们,代好的意见) /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它,代石碑)/ 岂取之易(天下)因人之力而敝之(代词,代秦穆公)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董之以严刑(人民)(2)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指示代词,这,这样:之二虫,又何知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动词,去,往,到佯狂不知所之者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其:代词,副词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2)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他们的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的)/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的)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3)指示代词,这,那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君知其难也(代词,这)2.语气副词:(1)表反问语气: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其真无马邪?(2)表猜测语气:其李将军之谓也?/ 君亲其谓予何?/ 其真不知马也。
(3)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吾其还也(4)表期望语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汝其勿悲(5)表命令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3.助词,舒缓语气: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且:连词,副词(1)连词,表并列:示赵弱且怯也 / 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连词,表递进,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3)连词,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4)副词,将,将要: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年且九十于:介词1.表被动:激于义而死焉 / 不能容于远近2.向: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请罪于母;请罪于君3.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4.在: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以老于户牖之下 /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5.贪于财货(对于)6.比:长于臣(比)7.从:青,取之于蓝8.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 / 以至于永嘉为:动词,介词,语气词$1__VE_ITEM__1.动词:(1)做:以旌其所为(2)作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亏无为之大道哉 / 则思三驱以为度军中无以为乐(3)是: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 / 我为赵将(4)做,当,任:相如为上大夫(5)成为,结成: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6)动词,根据句意灵活翻译: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沛公奉卮酒为寿(敬,祝)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7)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2.介词:(1)替,给: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为一击 / 君为我呼入(2)被:为巡徼所陵迫死 / 为天下笑 / 若属皆且为所虏(3)对,对于:为之奈何3.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何辞为因:副词,介词(1)副词,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 因击沛公于坐(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介词,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4)介词,因为:则思无因喜以谬赏(5)介词,凭靠:因人之力而敝之乃:动词,副词,代词1.动词,是2.副词,于是,就:乃令张良留谢 / 乃使其从者衣褐3.副词,竟然,却:今君乃亡赵走燕4.副词,才,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5.代词,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固定结构,所以:(1)表示“……的原因”:此其所以败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2)表示“……的方式(凭借,依据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固定结构,以为:(1)认为: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2)以……为,让……做(担任):以……为,把……作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则思三驱以为度固定结构,孰与:与什么相比,谁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古今异义(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可以凭;口舌,言辞)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一行,去一趟;行为,两个词;可以,可以来)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文中是意气激昂之意,今多为大方不吝惜,也可表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文中是没有依靠之意;今多指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或指因清闲而烦闷)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古代是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今为表原因的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