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01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01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寡人之于国也一、实词1、河内凶.:荒年2、则移其民于河东:黄河以东(此处无倒装)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固定格式,怎么办呢?(宾语前置)6、王如.知此:如果7、谷不可胜.食也:尽、完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形容词活用名词,活着/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活用动词,穿。
10、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11、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1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由振奋引申至开仓。
13、非我也,兵.也:兵器、武器 14、斯.天下之民至焉:则、那么【附】斯:①代词,这②连词,则、那么③不译二、固定句式(参考课后练习二)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4、未之有也(宾语前置)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三、虚词1、之(1)凑足音节,无实义: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鸡豚狗彘之畜(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斯天下之民至焉(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代词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以(1)凭借: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凭借)(2)按照:斧斤以时入山林(3)把: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tì)之义3、于(1)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到: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3)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合乎3、輮使之然.也:这样4、金就.砺则利:靠近5、臂非加.长也:更加6、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7、假.舆马者:借助、利用8、而致.千里:到达9、而绝.江河:横渡 10、而神明自得.:得到11、锲而不舍.:放弃 12、用心一.也:专一二、虚词1、以(几种固定格式)(1)学不可以已:同今天的“可以”(2)輮以为轮:把……作为(3)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2、于(1)从……中: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比: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3)对于:善假于物也3、焉(1)兼词,于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而(1)表转折关系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表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与重点字词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1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 文化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2.《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河内与河东 “河”,是黄河的专称。
河内:指黄河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县一带。
河东: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5上古学校
先秦的学校有三种名称:校、庠、序。
校,夏代的学校;庠,殷代的学校;序,周代的学校。
夏、商、周三代共称学校为校,这些都是大学。
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劝学»
一、 重点知识点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木直中绳,以为轮。
课题: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常识。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字词积累
必修三文言字词积累《蜀道难》《琵琶行》文言字词等危(高)萦(缠绕) 扪(摸) 胁息(屏住呼吸)膺(胸口) 坐(空白白)但(只) 去(距离) 盈(满) 喧豗(喧闹声) 嗟(叹惋)尔(你) 胡为( 为什么)峥嵘(高俊) 崔嵬(高俊) 或( 倘若) 匪(非不是) 吮(吮吸)咨嗟(叹息)砧(捣衣石案板)朔漠(沙漠)冢(坟墓)贾人(商人)出官(出京外调)恬然(宁静淡泊)迁谪(贬官)为(做创作)凡(总共)信(随意随便)阑干(纵横交错)却(退后)向前(以前)惘然(迷惘)《寡人之于国也》文言字词河(黄河) 凶(荒年年成不好) 亦然(也这样) 无如(没有像) 者(...的人) 加(更)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既(已经) 曳(拖着) 走(跑逃跑) 或(有的人) 直........耳(只不过...罢了) ....也(是) 胜(尽完) 数罟(细网) 洿池(深池) 斤(斧头) 豚(小猪) 彘(猪) 谨(谨慎认真) 庠序(学校教育) 申(反复陈述) 悌(敬爱兄长) 颁(斑) 检(制止约束) 饿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放粮)非...也...也(不是...是...) 是何异于(这和.....有什么区别) 罪(归罪) 岁(年成)《劝学》文言字词劝(勉励,鼓励)已( 停止) 中(合乎,符合) 輮(“煣”用火烤使弯曲) 其(代词) 槁(干,枯) 暴( 通“曝”晒) 挺(直)故(因此,所以) 金(金属) 就(接近) 参( 检查) 省( 反省) 知(智慧) 须臾(一会儿,片刻) 跂(提起脚后跟) 彰(清楚,明显) 假(借助) 舆(车) 致(到达) 生( 通“性”天性) 善(善于) 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神明(智慧)跬步( 古代跨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 没有....办法)骐骥( 骏马) 舍(停止) 锲( 刻) 镂( 雕刻) 黄泉( 地下的泉水)《师说》文言字词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者......也(是)受(授)孰(谁)固(本来)夫庸.........乎?(哪里.....呢)是故(因此所以)益(更加)之所以(....的原因)益(更加)之所以(.....的原因)其(大概)皆(都)非...也(不是)或(有的人)不(否)士大夫(读书人官吏之统称)族(一类人)彼(他)相若(差不多)则(那么就)谀(阿谀奉承)不齿(不屑)乃(竟然)及(比得上)常(固定)徒(一类人)是(这)而已(罢了)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书或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经传(经书和解释经书的书)皆(全都)余(我)嘉(赞许)贻(赠送)《过秦论》文言字词窥(观察,侦探)宇内(天下)务(从事,致力于)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策略)拱手(毫不费力)没(通“殁”死)蒙(继承)因(沿袭)膏腴(肥沃)爱(吝惜,舍不得)致(招纳,招致)合从(合纵,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一种策略)相与(共同,一起)尝(曾今)延(延请)师(军队)逡巡(有顾虑不敢前进)亡(丢失)矢(箭)镞(箭头)赂(贿赂)亡(逃跑)北(败北,失败,败兵)因利乘便(凭借)及至(到了)奋(振作)策(马鞭)御(统治,驾驭控制)履(踩,登)以为(1.以...为 2.认为)却(退,使...退却)言(言论,著作)黔首(百姓)隳(毁坏)名城(高大的城墙) 聚之(到)镝(箭头)金(铜)瓮(水瓮,酒瓮)牖(窗户)氓隶(下层百姓)中人(一般人)蹑足(插足,参加)倔(通“崛”)阡陌(田间小路)卒(士兵)赢(背负)景(通“影”)山东(崤山以东)且夫(况且)铦(锋利)谪(降职)抗(匹敌,相当)向时(先前,以前)度(测量计算)絜(衡量)区区(小小)万乘(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万乘指国力强大)作难(起事,起义)七庙(宗庙,一般指代国家社稷)为(被)不可同年而语----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一类人-----属徒伦族天下--------宇内四海八荒六合九州。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三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點(一)字音嫻(xián)於辭令屬(zhǔ)草稿未定慘怛(dá)讒人間(jiàn)之帝嚳(kù)靡(mǐ)不畢見舉類邇(ěr)濯(zhuó)淖(nào)蟬蛻(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絀(chù)商於(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溫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人窮則反本3、靡不畢見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絀7、齊與楚從親8、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9、亡走趙,趙不內10、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詞類活用1、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3、讒諂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廣崇7、蟬蛻於濁*8、厚幣委質事楚9、其後楚日以削10、時秦昭天與楚婚11、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13、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1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古今異義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2、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4、顏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與世推移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離騷”者,猶離憂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國。
4、此不知人之禍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動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3、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4、而自令見放為5、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6、數十年,竟為秦所滅7、是以見放8、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三)狀語後置句:1、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3、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四)定語後置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賓語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梳理脈絡用文中五個字概括出人物經歷。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虚词1. “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 (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必修3文言文梳理
是
觉今是而昨非 是古非今 是进亦忧,退亦忧 正确 认为正确 “这,这个,这样”引 申为“这样看来,由此 看来” 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此
唯命是听 是故 是以
数
计之以数 不可胜数 汉王数羽十罪 数量、数目 计算 一一列举,列举罪 状加以责备 命运 道理 方法 屡次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顙 ,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顙而后再拜,须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 再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 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 宗庙祭祀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拜君,子拜父,学生 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同级 之间,拜迎拜送,拜望,拜谒,行顿首礼。对于卑者的稽首 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 三年之丧时所行的礼。
• (4)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பைடு நூலகம்乎己。 • (5)表修饰关系,不译。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夜缒而出
(《劝学》)
• (6)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 • (7)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2、代词。“你(们)”“你(们)的”。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阅读教材文言单元
归纳实词:当、是、数、发、 固、遗、施 归纳虚词:而、于
文言实词
当
臣诚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有大石当中流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北邀当国者相见 安步以当车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犯法当死 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 应当 将 抵挡 处在 在,正在 主持,操纵 当做 面对 判罪 适合、得当
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取胜)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必修三文言文字词总结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何,為什麼)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裡)
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助詞,的)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駐軍、駐紮在函陵)
鄰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削弱)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越國以鄙遠(名詞意動用法,以......為鄙,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闕秦以利晉(動詞使動用法,使......損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益)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古:臉向東;今:東邊)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這種情況下;臉;今:表示後一段緊接著前一段;面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古: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4、詞類活用
予分當引決(名詞作狀語,按名分,按道理)
詭蹤跡(形容詞作動詞,詭秘,隱蔽)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借)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才)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介詞,用)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因果)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而僕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积累寡人之于国也字词汇总通假字1.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
词语活用1.河内凶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3.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4.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5.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6.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名词作动词,吃9.请以战喻动词作名词,战争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古今异义词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义: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古义:黄河;今义:指河流。
3.请以战喻古义:请允许我;今义:用于对方。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跑,这里指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6.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不定代词;今义: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7.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则,那么;今义:代词,当“这”“此”讲。
一词多义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2.寡人之于国(对,介词)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王1.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2.梁惠王曰(君王,名词)以1.请以战喻(让,介词)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3.以时入山林(按,介词)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食1.狗彘食人(吃,动词)2.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之1.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2.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3.五亩之宅(“的”,助词。
)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重点语句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
(否定判断肯定判断)3.非我也,兵也。
(同上)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介宾短语后置1.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2.树之以桑——以桑树之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则无望于邻国民之多也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异?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 e城楼城阙。
③qu e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 e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连词①以其无礼于曰因为,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 来,连词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道主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一一表顺承,连词却,连词3、焉语气词,表陈述)②敢以烦执事一一以乱易整一一拿,用,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表结果,用来,②夜缒而出一一表修饰,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字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字、词、句梳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寡人之于国也》2、涂有饿殍(涂通途,道路)《寡人之于国也》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寡人之于国也》4、��使之然也(��通�В�《劝学》 5、虽有槁暴(有通又)《劝学》6、赢粮而景从(通“影”)《过秦论》7、百有余年(通“又”)《过秦论》8、孝公既没(通“殁”)《过秦论》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过秦论》 10、威振四海(通“震”)《过秦论》 11、合从缔交(通“纵”)《过秦论》 12、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过秦论》 13、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师说》 14、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师说》二、古今异义1、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黄河/ 泛指河流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寡人之于国也》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寡人之于国也》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寡人之于国也》 5、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寡人之于国也》 6、数罟不入�闯兀ㄏ浮⒚�/数字或者数数)《寡人之于国也》 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寡人之于国也》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寡人之于国也》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身体)《寡人之于国也》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两个词,这样却 /转折连词)《寡人之于国也》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 /学问渊博检查/参加、加入)《劝学》 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劝学》 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劝学》 4、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劝学》 6、虽有槁暴(即使/虽然)《劝学》 7、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劝学》 8、劝学(勉励/规劝、劝戒)《劝学》 9、而绝江河(渡/断绝)《劝学》 10、��以为轮(把…做成/认为)《劝学》11、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坏人的党羽、帮凶)《劝学》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泛指河流)《过秦论》 2、赢粮而景从(担负/输赢的“赢”)《过秦论》 3、山东豪俊并起(崤山以东 /指山东省)《过秦论》 4、流血漂橹(盾牌/划船的工具)《过秦论》5、九国之师(军队/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过秦论》6、宽厚而爱人(爱惜人民 /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必修三文言文及字词
离骚(默写为主)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背的不熟指南录后续(字词即可)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积累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 精锐的士卒拿 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4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 粮而景从 译文: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他们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 应和着;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答案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 向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答案
1 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孝公既没: 通殁;死 ②合从缔交: 通纵 ③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④百有余年矣: 通又 ⑤威振四海: 通震;震动
通否;表否定
语言积累
答案
3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的凭借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从;跟随;而;并且 今义: 连词;上文是原因 方法等;下文是结果 目的等
答案
④无贵无贱 古义: 无论;不分 今义: 没有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⑥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 先秦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今义: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答案
2 词类活用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2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3然而不王者: 名词活用为动词;为王 4王无罪岁: 名词活用为动词;归咎 归罪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必修一字词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必修一字词整理<i></i>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一语文必修一字词整理,更多高一语文必修一字词整理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一、字词沁园春(qìn)橘子(jú)百舸争流(gě)怅寥廓(liáo)(kuî)峥嵘(zhēng)(rïng)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â)开天辟地(pì)吝啬(lìn)(sâ)嬉游(xī)澄清(chãng)召唤(zhào)凄厉(qī)不驯明澈(xùn)(châ)灰烬(jìn)脊(jǐ)骨不屈不挠(náo)摇曳(yâ)睫(jiã)毛瞳(tïng)孔曙(shǔ)光轻蔑(miâ)惆怅(chïu)(chàng)给(jǐ)予叮咛(níng)迂(yū)回眺(tiào)望撩(liáo)起喧(xuān)响坐标轴(zhïu)噼噼(pī)啪(pā)啪絮絮(xù)叨(dāo)叨狂妄(wàng)自信迷惘(wǎng )炫(xuàn)耀晨曦(xī)沉湎(miǎn)面面相觑(qù)宠(chǒng)爱溺(nì)爱怪癖(pǐ)岁亦莫止(mù)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靡盬(mǐ)(gǔ) 忧心孔疚(jiù) 我行不来(lài)粘(nián)着你粘(zhān)贴抹煞(shā)摭(zhí)拾诧(chà)异横(hâng)蛮祈祷(qí)(dǎo)磕(kē)绊(bàn)颤(chàn)抖冰雹(báo)夭(yāo)折碾(niǎn)成引吭(háng)试啼自艾(yì)自怜焦灼(zhuï)干瘪(biě)入不敷(fū)出藐(miǎo)视刻薄(bï)薄(báo)片啮噬(niâ)(shì)吮(shǔn)吸恪(kâ)守赐(cì)予钦(qīn)佩教诲(huì)兢兢(jīng)刹(chà)那犄(jī)角擂(lãi)鼓纤(xiān)巧瞠(chēng)目结舌商榷(quâ)忐忑(tǎn)(tâ)雏(chú)形斟酌(zhēn)(zhuï)甄(zhēn)别思忖(cǔn)妥帖(tiē)跋涉(bá shâ) 闲暇(xiá)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ãi) 象弭(mǐ) 雨雪霏霏(yù) 喧嚣(xiāo) 筏船(fá)1斑斓(lán) 狭隘(ài) 慰藉(jiâ) 麻痹(bì) 钥(yào)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时髦(máo) 恢(huī)宏木直中(zhîng)绳槁暴(pù) 参省(xǐng) 骐骥(qí jì) 须臾(yú) 跬(kuǐ)步舟楫(jí)锲(qiâ)而不舍契(qì)约强弩(nǔ)君子生(xìng)非异也镂(lîu) 句读(dîu)官盛则近谀(yú) 郯子(tán) 老聃(dān) 蟠(pán) 以贻(yí)之苌弘(cháng hïng) 真知灼(zhuï)见卓(zhuï)越出类拔萃(cuì) 炽(chì)热疑窦(dîu) 器皿(mǐn) 谄(chǎn)媚焚膏继晷(guǐ) 熟稔(rěn)心无旁骛(wù) 城垣(yuán)寰宇(huán)肴馔(yáo)(zhuàn) 神裔(yì) 宅邸(dǐ) 眷念(juàn) 绮窗(qǐ)魂牵梦萦(yíng) 喷薄(bï) 攒蹙累积(cuán)(cù)酒阑灯灺(lán)(xiâ) 阴霾(mái) 斫榛莽(zhuï)(zhēn) 惦念(diàn) 攫来(juã) 箕踞而遨(jī)(jù)憔悴(qiáo)(cuì) 混沌(dùn) 颢(hào)气颠簸(bǒ) 瘴气(zhàng) 引觞(shāng)满酌惶惑(huáng) 剔(tī)透僇(lù)人丰子恺(kǎi) 粗犷(guǎng) 施施(yí)(yí)而行抛锚(máo) 奔放不羁(jī) 焚茅伐(fá)崔颢(hào) 千峰万壑(hâ) 无尽藏(zàng)廿七(niàn) 咆哮(páo)(xiào) 垤(diã)粘合(nián) 壬(r。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古今异义1.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2. 【河】内【凶】。
【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4. 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5. 【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6. 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7.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8.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shēng】:(古义:尽。
今义:胜利)9. 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
)10.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11. 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12.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
今义:年)13. 【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古义:那么。
今义:这;于是)14. 【填】然鼓之。
【填】:(古意:拟声词。
今译:填充,...)一词多义·1.数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2.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⑤理直气壮成语?正确·3.发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②百发百中成语?发射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开放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发射·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士兵·5.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宏伟的·6.时①不违农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②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7.王①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②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8.食①谷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前一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9.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④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10.之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无意义③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④五亩之宅《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⑥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1.以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用②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按照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把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寡人之于国也》凭借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12.凶①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饥荒②汉初匈奴凶黠《》?凶恶③甫闻凶讯《》?不幸④缉拿元凶《》?杀人的人⑤凶多吉少成语?不吉利的事·13.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更②山不加增《愚公移山》?增加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施加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鸿门宴》?放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夸大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荒年
2、则移其民于河东:黄河以东(此处无倒装)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固定格式,怎么办呢?(宾语前置)
6、王如.知此:如果
7、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8、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生/死:形容词活用名词,活着/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活用动词,穿。
10、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11、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1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由振奋引申至开仓。
13、非我也,兵.也:兵器、武器 14、斯.天下之民至焉:则、那么
【附】斯:①代词,这②连词,则、那么③不译
二、固定句式(参考课后练习二)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4、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
三、虚词
1、之
(1)凑足音节,无实义:
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鸡豚狗彘之畜
(2)结构助词,的: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斯天下之民至焉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代词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以
(1)凭借: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凭借)
(2)按照:斧斤以时入山林
(3)把: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3、于
(1)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到: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3)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合乎
3、輮使之然.也:这样
4、金就.砺则利:靠近
5、臂非加.长也:更加
6、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7、假.舆马者:借助、利用
8、而致.千里:到达
9、而绝.江河:横渡 10、而神明自得.:得到
11、锲而不舍.:放弃 12、用心一.也:专一
二、虚词
1、以(几种固定格式)
(1)学不可以已:同今天的“可以”(2)輮以为轮:把……作为
(3)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
2、于
(1)从……中: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比: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
(3)对于:善假于物也
3、焉
(1)兼词,于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而
(1)表转折关系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表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表修饰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4)表顺接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表假设关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表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
过秦论
一、实词
1、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名词)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势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2、于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今同义
于是六国之士:在这时于是从散约败:在这时
3、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4、遗因遗策:遗留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5、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追亡逐北:逃跑的败兵(动词活用名词)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延秦人开关延敌:迎接延及孝文王:延伸
7、以为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铸以为金人十二:把……铸为(以之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把……作为自以为关中之固:认为
8、致以致.天下之士:招揽致.万乘之势:获得
9、兵斩木为兵:兵器行军用兵之道:军队
10、内.立法度:名词活用为状语,对内 11、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名词活用状语,对外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12、西举.巴、蜀:攻取 1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啬
14、相与为一.:相与,互相 15、约从离.衡:使离散
一,一体
16、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类 17、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类
18、追亡逐北.:动词活用名词,败兵 19、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20、然后践华为城:这样以后 2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22、率.疲弊之卒.:率,率领 2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
卒:兵
24、自若也:像从前一样 25、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
26、比.权量力:比较 27、然秦以区区之地:小、少
二、虚词
1、因
(1)沿袭:因遗策(2)趁着:因利乘便
(3)依靠:因河为池
2、而
(1)表目的关系
外连衡而斗诸侯会盟而谋弱秦
争割地而赂秦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表修饰关系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逡巡而不敢进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赢粮而景从
(3)表并列关系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序八州而朝同列
(4)表顺接关系
叩关而攻秦转而攻秦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表转折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6)表因果关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表停顿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师说
一、实词
1、道
(1)道理、规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从师之道
余嘉其能行古道
2、师
(1)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以……为师:吾从而师之孔子师孔子、苌弘…
(3)学习:吾师道也
(4)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或师焉,或否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之人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5、孰.能无惑:谁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
7、是故无.贵无.贱:无…无…:无论…无论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9、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10、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所说的11、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12、彼与彼年相若.:像
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14、郯子之徒.:类
二、虚词
1、乃:竟,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乎
(1)相当于“于”,表示比较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句末语气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出于此乎
3、焉:句末语气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
4、而
(1)表示顺接:人非生而知之者
(2)表示转折:惑而不从师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3)表示递进:吾从而师之
(4)表示修饰:从师而问焉则群聚而笑之
(5)表示目的:择师而教之
(6)表示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其
(1)句首语气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2)句首语气词,加强语气,真是:其可怪也欤。
(3)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第三人称代词:本文其余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
6、之
(1)结构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郯子之徒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2)代词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音节停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