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说明文《中国墨》,完成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一、(2022·恩施)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题目。

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余建斌吴月辉谷业凯刘诗瑶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

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

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

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

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

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

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征a. 解释说明文的概念b. 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条理性、准确性等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a. 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b. 细读:关注关键词、定义、数据等c. 批判性阅读: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合理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尝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发现的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解答和指导。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适合中考难度和范围的说明文文章。

2. 教学PPT:展示说明文的概念、特征和阅读方法。

3. 练习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举例说明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科普文章、产品说明书等。

2. 对比分析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如议论文、小说等。

3.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使用恰当的比喻、举例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说明文的概念、特征和阅读方法。

2. 强调说明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多关注说明文。

3. 提醒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的感受和收获。

3. 思考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最新】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实战演练

【最新】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火星,我们要来了①19世纪英国著名散文家及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每一件伟大的事在开始时看上去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的火星计划也曾历经波折,但好在从未放弃。

②日前,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中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时间段发射,并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这是中国首次宣布火星探测的计划和时间表,将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的太空探索项目,这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迈入深空探测”。

③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星球,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

了解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是否有水的存在,对于研究生命起源、研究人类自身和地球所处的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④但是对火星的探测,中国这一步走得并不算早。

⑤美国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发射火星无人探测器。

2012年8月,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为地球带来了海量火星照片。

2015年9月28日,NASA的科学家更是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声明,说他们在火星上找到了流动的液态水。

俄罗斯也不甘落后,不但第一个实现了火星软着陆,日前又公布了动物火星计划,预计2017年将送猴子前往火星。

而在亚洲,印度是第一个拥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2014年9月,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MOM”已经安全进入火星轨道。

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想要去趟火星也没那么容易。

⑦日本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曾于1998年发射,但五年后仍未能到达火星轨道。

欧洲空间局的探测火星计划也波折重重,21世纪初就开始启动的计划,拖了十多年以后才终于上路。

2011年11月9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也曾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遗憾的是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火星计划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在探索火星的成果上,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说明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解题思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文的特点。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事实性、客观性、逻辑性等。

b) 教授说明文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猜读等。

c)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如引言、、结尾等,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说明文。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中考说明文阅读模拟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6. 总结提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常见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讲解。

2.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说明文中的概念、定义、特点、作用的解读方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说明文例子,引发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a) 讲解常见的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如比较、分类、举例、引用等。

b)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等。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

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xx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对xx分门别类的进行条理的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列举xx的具体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将xx和xx做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 年1 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 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1.1 说明文阅读在中考语文科目中的重要性1.1.1 说明文阅读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分值1.1.2 掌握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1.1.3 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说明文阅读的知识和技巧二、知识点讲解2.1 说明文的特点和定义2.1.1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任务的文体2.1.2 说明文的特点包括: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和逻辑性2.1.3 举例说明说明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2.1 快速阅读:抓住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理解文章的大意2.2.2 精读: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2.2.3 解题技巧:如何准确回答说明文阅读题目2.3 常见说明文题型和解题策略2.3.1 题目类型: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等2.3.2 解题策略: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查找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2.3.3 答题技巧: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三、教学内容3.1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3.1.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3.1.2 说明文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3.1.3 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术语和概念3.2 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2.1 如何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3.2.2 如何精读和分析说明文的细节3.2.3 如何运用解题技巧回答说明文阅读题目3.3 说明文阅读的实践练习3.3.1 提供一些说明文阅读的练习题3.3.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练习3.3.3 分析和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四、教学目标4.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4.1.1 学生能够明确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4.1.2 学生能够理解说明文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4.1.3 学生能够熟悉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术语和概念4.2 培养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4.2.1 学生能够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4.2.2 学生能够精读和分析说明文的细节4.2.3 学生能够运用解题技巧回答说明文阅读题目4.3 提高学生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目的能力4.3.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说明文阅读练习题4.3.2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4.3.3 学生能够在实际考试中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答题准确率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5.1.2 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目的策略和技巧5.1.3 学生对于说明文阅读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5.2 教学重点5.2.1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的理解5.2.2 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的教授和实践5.2.3 学生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目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和教学素材6.1.1 提供相关的说明文阅读素材和练习题6.1.2 制作PPT,展示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概念和技巧6.1.3 准备一些教学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特点6.2 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6.2.1 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6.2.2 提供一些阅读理解工具,如划线笔、笔记本等6.2.3 准备一些练习册和模拟试题,供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七、教学过程7.1 导入和新课介绍7.1.1 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说明文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7.1.2 简要介绍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中考要求7.1.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7.2 知识点讲解和示范7.2.1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如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等7.2.2 示范阅读和分析一篇说明文,展示阅读方法和技巧7.2.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互动7.3 实践练习和讲解7.3.1 提供一些说明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练习7.3.2 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进行讲解和分享7.3.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八、板书设计8.1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概念8.1.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8.1.2 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8.1.3 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术语和概念8.2 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8.2.1 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方法8.2.2 精读和分析说明文细节的技巧8.2.3 解题技巧和答题策略8.3 说明文阅读的实践练习8.3.1 练习题的示例和答案解析8.3.2 解题步骤和答题技巧的板书8.3.3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强调和总结九、作业设计9.1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9.1.1 提供一些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9.1.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标注出解题步骤和答案9.1.3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解题能力和理解水平9.2 学习笔记和反思9.2.1 要求学生整理课堂学习的笔记和知识点9.2.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9.2.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的反思10.1.1 分析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10.1.2 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10.1.3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10.2 学生的拓展延伸10.2.1 提供一些相关的说明文阅读材料,供学生进行拓展阅读10.2.2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阅读活动和竞赛,提高阅读能力10.2.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说明文阅读,培养阅读习惯10.3 教学改进和拓展计划10.3.1 制定说明文阅读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安排10.3.2 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0.3.3 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知识点讲解和示范1.1 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1.1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任务的文体,旨在解释、阐述或描述事物、现象、观点等。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专题三 多文本阅读 课时1 说明文阅读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专题三 多文本阅读 课时1 说明文阅读


④下定义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互换顺序,其意不变,而作诠释则
不能。下定义:“是”字两边的语句能互换。作诠释:“是”字两边的
语句不能互换。
考点 4 分析说明结构及思路(10年3考)
成都设问学考点 1.(2020成都A卷12题)如要在第①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 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骄傲:摩诃池, 我们的仙湖! B.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 它在哪儿呢? C.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 咋没听过喃?
教材创新设问 1.(八上《中国石拱桥》教参“问题探究”)说明文讲究严谨、科学,重 视段落内部结构的清晰、有序。本文段落内部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如第1段、第5段和第9段都可以说是总分结构,但具体结构 有所不同。第1段以第1句为总说,点明石拱桥的形状像是虹,接下来第2、 3句分别举神话与诗文中的例子,分别具体说明石拱桥与虹的“关系”, 要言不烦,结构清晰。
2.(八上《苏州园林》教参“问题探究”)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绘画,并 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
教材创新设问 3.(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节选)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 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参考答案】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 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 的语言”就是物候。
象的重要因
素。
教材创新设问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列数字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 天。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说明文阅读 -分类演练1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说明文阅读 -分类演练1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一下各国做法的原 因。
2016年4月,美国总统访问英国,伦敦和温莎的部分地 区禁止使用无人机。2016年5月,英国女王在演讲时宣布, 无人机飞行在英国将会接受监管。2017 年6月1日起,我国 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 册。
奥巴马访问英国时,伦敦和温莎部分地区禁止使用无人 机,正是考虑到无人机存在的威胁,因为无人机可能会成为 致命武器。由于无人机可能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及侵犯公 民隐私,所以加强监管势在必行,英国和中国对无人机出台 的政策,都是为了使无人机的使用更加规范和安全。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 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 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 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 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 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 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 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 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 方式,取代对药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 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 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D.第⑧段总结了全文,对无人机的未来展示了美好的 前景。
【解析】应是“对无人机的未来走向表示了忧思”。 【答案】D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 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 界。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课时1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课时1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1 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1)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言简意赅。 (2)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3)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段或中心句,常为 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确。 (4)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 注意:当答题要点在文中不明确时,可根据题干后的分值确定该答几点, 如分值为3分的,一般答3点;分值为4分的,一般答2点或4点。
再综合概括。 (4)摘抄整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并作简要概述。
注意:河北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是对每段中心内容的概 括,有时直接是段落首句。
课时1 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 3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2年2考)
3. (课后习题)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示例:举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作比较;“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 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 象的重要因素。
⑪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 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课时1 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圈点批注读文本】 读懂
1. 这是一篇___事__理___说明文,主要围绕___物__候__学__的__定__义_、_物__候__观__测__的__重__要__性_、 _决__定__物__候__现__象__来__临__的__因__素___、____物__候__学__的__意__义______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2. 用波浪线画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词语或短语) 3. 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调查,济南城市轨道交通避开了泉水保护敏感区,并采用地下路线与地上路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泉脉万无一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③④两段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聚焦“PM2.5”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 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 ,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吃”过牡丹花吗①提起牡丹,就会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然而,记者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片农田里看到了一种可以“吃”的牡丹:油用牡丹。

它的根﹣﹣丹皮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种子可以加工成食用牡丹籽油,牡丹花蕊可以加工成牡丹花蕊茶。

②我国油用牡丹专家、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李育材介绍说,油用牡丹是我国所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的灌木,共有9个种、1个亚种和1个变种,全部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区。

③2006年,中国林科院检测出了牡丹籽油的各项成分。

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各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端食用油。

菏泽随之进行了小规模、专业化的实验性生产并取得了成功。

2010年4月,国家林业局在菏泽组织召开了50多位专家参加的发展油用牡丹的专题论证会,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山东菏泽市发展油用牡丹基地前景广阔,效益可观。

2011年3月,在进行了多项安全试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

④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其中的亚麻酸含量达40%以上。

亚麻酸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

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⑤2011年8月,李育材牵头在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率先搞起了试点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拉开了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的序幕。

⑥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种植油用牡丹122.48万亩,年产牡丹籽1 612.59万公斤,牡丹籽油加工企业49家,吸纳就业23.63万人。

⑦目前,以油用牡丹为原料,已开发出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保健品、药物、日用品五大类数十种产品,有的已经投入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演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演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演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时刻:90分钟满分:100分)Array班级姓名(一)(10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因此各各不同。

但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看起来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玩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那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衬托,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玩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玩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内心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样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如何样,右边也如何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看起来有意幸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阁楼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可不能来一个同样的阁楼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什么缘故?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能够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玩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都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专门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成效。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玩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三段“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一句中“丘壑”一词的含义是:。

(2分)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3、游玩者在攀登假山的时候,什么缘故会“忘却苏州都市,只觉得身在山间”?(2分)答:4、依照你对选文内容和结构的明白得,将每部分或每层次的内容要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完成下面那个总分结构的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

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

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

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一直”的表达作用。

(3分)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①“大雪寒梅迎风狂”。

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

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备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

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月份牌)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

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

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

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

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

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

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⑦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

实践中,可以对二十四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对物候研究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发掘,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

据悉“二十四节气”还有望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①人们的思路更加多元狂放;②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日趋先进;③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④舞蹈思维进入许多建筑师的大脑。

2.示例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糅进了舞蹈元素的天棚独具特色的形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的形状”比作“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糅进了舞蹈元素的天棚独具特色的形态。

3.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第③段的舞蹈元素设计描写,下启第⑤段“舞蹈化”的建筑流派介绍。

4.“一直”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突出表现了中国建筑设计师对将“舞蹈性思维”运用于建筑的坚持不懈的态度和追求。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1.“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二十四节气”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

2.本段写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从而引出说明对象——“二十四节气”,从热点事件写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读者阅读。

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夏至和冬至的具体时间,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