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物理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实验练习题

初三物理实验练习题

初三物理实验练习题1. 引言在初三物理实验课上,我们经常进行各种实验来巩固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学习物理概念和原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初三物理实验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2. 实验一:测量直线行驶的汽车速度实验目的:利用测量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方法,计算汽车的速度。

实验材料:测量距离的卷尺、计时器、汽车。

实验步骤:a) 在一个平坦的道路上,选择一个起点和终点,并用卷尺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b) 记录汽车起点出发时的时间,并在汽车到达终点后停止计时。

c) 根据测得的距离和时间计算汽车的速度:速度 = 距离/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汽车的速度结果,单位为 m/s 或 km/h。

3. 实验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物体下落时所用的时间,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材料:计时器、小球、平直的竖直支架。

实验步骤:a) 将小球从竖直支架顶部自由释放,并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下落所用的时间。

b) 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c)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h = 1/2 * g * t^2,其中 h 是下落的高度,t 是时间, g 是重力加速度,计算重力加速度 g。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实验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 g 的数值。

4. 实验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并了解力的平衡和杠杆的原理。

实验材料:杠杆、木块、秤。

实验步骤:a) 将杠杆放置在一个水平桌面上,并在杠杆上放置一个木块。

b) 在杠杆的一侧,使用秤测量木块距离杠杆支点的距离和秤所显示的重力。

c) 将秤放在杠杆的另一侧,调整位置,使杠杆平衡。

d) 确认秤所显示的重力和木块距离杠杆支点的距离是否满足平衡条件:力的平衡要求左右两侧的力矩相等,即力矩 = 力 ×距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验证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并了解了力的平衡和杠杆平衡的原理。

初三物理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初三物理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初三物理比热容实验练习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烧杯、温度计、热敏电阻式温度计、匙子、水和沙子。

实验步骤:1.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为m1。

2. 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称量后质量记为m2。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并记录为t1。

4. 在实验室桌面上铺上一层沙子,将烧杯放入沙子中。

5. 将烧杯加热,同时用温度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6. 当水的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如增加10℃),记录水的末温t2。

7. 实验结束后,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为m3。

实验数据:m1 = 50.0g,质量称量误差为±0.1g;m2 = 100.0g,质量称量误差为±0.1g;t1 = 20.0℃,温度计测量误差为±0.2℃;t2 = 30.0℃,温度计测量误差为±0.2℃;m3 = 60.0g,质量称量误差为±0.1g。

数据处理:1. 计算水的质量,即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m = m2 - m1。

2. 计算水的热容量:C = m * c,其中c为水的比热容。

3. 计算水的吸热量:Q = C * Δt,其中Δt为水的升温量,即Δt = t2 - t1。

4. 计算比热容:c = Q / (m * Δt)。

实验结果:按照上述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计算得到:m = 50.0g;C = m * c = 50.0g * c;Δt = t2 - t1 = 10.0℃;Q = C * Δt = (50.0g * c) * 10.0℃;c = Q / (m * Δt) = (50.0g * c) * 10.0℃ / (50.0g * 10.0℃) = c。

实验讨论:1. 实验中使用烧杯的质量是50.0g,烧杯不仅带有其自身的热容,还会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减去烧杯的质量和热容。

2. 温度计的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但仍需记录测量误差范围。

初三物理 实验专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三物理  实验专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课时声、光、热实验专题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装臵,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

他们将发声的闹铃臵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臵于O 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臵,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臵还能研究的问题时(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2、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 50水(20℃)1480 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3)真空中声速是。

3、如题图2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图1(l )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

实验步骤a 、b 、c 、d 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臵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臵A 1'.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臵,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臵A 2、A 2';A 3、A 3'(图乙所示)。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是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的实验知识点1. 弹力实验:弹簧的特性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质量块,在弹簧的伸缩过程中观察质量块的位移和弹簧的变形情况,了解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

2. 摩擦力实验: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在倾斜平面上放置物体,在不同的角度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通过比较重力和滑动摩擦力或静止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摩擦系数的关系。

3. 浮力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物体浸没的条件和浮力的原理。

二、光的实验知识点1. 光线的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点光源发射光线,观察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定律。

2. 运用反射定律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反射仪或反射板,照射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分析,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验中将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中,观察光线的折射方向,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三、电的实验知识点1. 电池组成实验:电池的极性通过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确定电池的极性并区分正负极。

2. 串、并联电路实验:电流的分布利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3. 电阻的测量实验:电阻的大小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得到电阻的大小。

四、声的实验知识点1. 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的传播路径利用声源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例如声音的直线传播、反射和衍射等。

2. 音叉的共振实验:共振现象利用音叉和共鸣管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共鸣管的长度,观察共振现象,了解音叉的共振频率和共鸣管的共振条件。

初三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1

初三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1

Mba初三实验题专项复习作业1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这是采用了( )A .等效法B .类比法C .建模法D .控制变量法2、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1)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4)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A .(1)与(4)B .(2)与(4)C .(2)与(3)D .(1)与(3)3、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复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时,引入“总电阻”,是等效替代法B.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C. “伏安法测电阻”和“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D. “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都用了控制变量法二、实验题: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M 的位置竖直放一块_________,选其作为平面镜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点亮蜡烛a ,移动M 后面没有点亮的同样的蜡烛b , 直到从前面不同位置看去,M 后面的b______________。

观察比较a 、b 的大小,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

当蜡烛a 慢慢靠近M 时,观察到蜡烛像b 的大小 ________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若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烛焰的像。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选填“实”或“虚”)。

(3)为了__________(选填“使测量值更精确”或“得到普遍规律”),需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

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1. 题目:测量滑动摩擦因数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掌握测量滑动摩擦因数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平面水平木板、滑动物体(如木块、塑料块等)、弹簧测力计、直尺等。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因数μ表示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受力的比值。

实验步骤:1) 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不发生倾斜。

2) 将弹簧测力计的钩子固定在木板上,并调整好零位。

3) 将滑动物体平放在木板上,并用手指轻轻按住。

4) 慢慢施加水平拉力,直到滑动物体开始运动为止。

5) 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并记录下滑动物体的质量m。

6) 重复步骤3~5,但每次更改滑动物体的质量(如用不同重量的木块)。

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即Ff = F - mg。

2) 计算滑动摩擦因数μ,即μ = Ff / F。

讨论与总结:1)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因数的差异。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滑动摩擦因数与物体表面特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

2. 题目: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小石块、弹簧秤、量筒、容量瓶、水槽等。

实验原理:密度ρ表示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公式ρ = m / V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将小石块用弹簧秤测量其质量m,并记录下来。

2) 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的体积V1。

3) 将小石块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初始体积V2。

4) 加入足够的水使容量瓶内液面上升,将水位调整到合适位置,并记录下最终体积V3。

5) 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即V = V3 - V2。

6) 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计算小石块的密度ρ。

数据处理与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电路故障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电路故障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电路故障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一.“伏安法测电阻、欧姆定律”专题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同“测小灯泡功率”一样,几乎集中了初中电学的所有重点知识。

如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表格的设计等。

例题:阅读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猜想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猜想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定值电阻和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及有关的实验器材,设计了电路,按实验要求分别测出有关的物理量。

(1)为了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表是________ 、________ 。

(2)表中是小明在实验中测出的数据,其中R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0Ω10Ω5Ω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I是通过电阻R的电流。

是正确的(填“A”、“B”或“C”)。

(3)通过分析比较以上数据,你还发现了________ 。

答案: (1)电流表;电压表;(2)1、2、3或4、5、6或7、8、9;B;(3)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二.测小灯泡功率“测小灯泡功率”的问题之所以成为中考热点,是因为在题中几乎集中了初中电学的所有重点知识。

如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电源的合理选择、表格的设计等。

例题: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1)王强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______;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2)姚远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实验步骤:①电路如图3所示,请你按电路图在图4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②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③开关S拨到位置2,滑片P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初中物理专题: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

初中物理专题: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

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4、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初三物理复习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初三物理复习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初三物理复习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步骤实验一: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长度实验目的:通过使用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原理:螺旋测微器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由主筒、螺旋测微杆和测微头组成。

螺旋测微杆带有刻度,每个刻度的长度对应着杆的微小位移,通过读数盘确定位移的大小。

操作步骤:1. 清理螺旋测微器表面,确保无尘,无污渍。

2. 将要测量的物体平放在支撑台上。

3. 用手轻轻旋转螺旋测微器的主筒,使测微杆缓慢接触到物体上。

4. 通过细微调整,使测微杆与物体良好接触。

注意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损坏螺旋测微器。

5. 读取螺旋测微器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来。

6. 为了增加精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二:用杠杆原理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杠杆原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原理:杠杆原理指出,在平衡状态下,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操作步骤:1. 准备一个水平且能够自由旋转的杠杆。

2. 在杠杆上设置一个固定的支点,并固定一个参考物体。

3. 将待测物体放在杠杆另一端,使其与参考物体相距较远。

4. 通过移动参考物体的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

5. 测量参考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记录下来。

6. 移除待测物体,将标准物体放在相同的位置。

7. 通过移动标准物体的位置,使杠杆重现平衡。

8. 测量标准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记录下来。

9. 利用杠杆原理的公式计算待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三:用光栅光谱仪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光栅光谱仪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学习光的分光现象。

原理:光栅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光的仪器,利用光栅的衍射原理实现。

当光通过光栅时,会发生不同波长的光线的衍射,形成光的分光现象。

操作步骤:1. 将光栅光谱仪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确保光栅平行于地面。

2. 将光源对准光栅光谱仪的入射口,并调整位置,使得光线垂直于光栅上。

3. 通过调整光源的亮度和位置,确保所需颜色的光线通过光栅后进入观察器。

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汇编精选全文

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汇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汇编一、电压电阻中考物理电学实验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或L2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U AB/V U BC/V U AC/V2.4 1.43.82.小华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___________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2)实验中应选择规格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 AB、U BC、U AC。

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实验次数U AB/ V U BC / V U AC/ V10.8 2.2 3.02 1.0 2.0 3.03 1.2 1.8 3.0(4)小华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a. 寻找普遍规律b. 减小实验误差(5)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专题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专题

电学实验专题实验电路说明:1、拆除电路时先拆除电源2、连接和拆除电路时先断开开关3、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4、指针反偏:(1)闭合开关前,没调零(2)闭合开关后,电流(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5、偏角太小——量程太大,偏角太大——量程太小6、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值——保护电路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是定值)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电源电压)3、图像:电压/v 1 2 3 4 5电流/A 0.2 0.4 0.7 0.8 1(1)标坐标(2)描点,连线,舍点4、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多次实验的目的:让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6、例题: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1)请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2)小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______(左/右)端。

(2)连接完毕后,小明建议要对电路进行检查后再闭合开关,请你提出其中一项需要检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①两只电表的指针总在晃动。

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电路存在_____ 。

②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③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④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检查完毕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了5组数据。

测第6组数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6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请在图丁的坐标系中描绘出第6组数据对应的点,并根据描出的6个数据点画出定值电阻的I﹣U图像(舍点)。

(4)分析画出的I﹣U图像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操作。

3. 掌握基本的物理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线3. 重物4. 铁架台5.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测力计的指针指向零刻度线。

2. 用细线将重物挂在测力计的下挂钩上,记录下重物的质量m。

3. 开始计时,同时释放重物,记录重物落地的时间t。

4. 重复步骤2和3,至少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5. 根据公式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其中h为重物落地的距离。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 m/s^2。

实验二:测定电阻值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测量。

2.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多用电表2. 电阻箱3. 电源4. 导线5. 开关实验步骤1. 将多用电表调至电阻测量模式,并进行欧姆调零。

2. 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中,用导线连接电源、电阻箱和多用电表。

3. 闭合开关,记录下多用电表显示的电阻值R1。

4. 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记录下多用电表显示的电阻值R2。

5. 重复步骤3和4,至少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电阻箱的电阻值为110 Ω。

实验三: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目的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

3. 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蜡烛3. 刻度尺4. 光屏5. 火柴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实验桌上,调整蜡烛的位置,使其在平面镜前成像。

2. 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为物距u。

3. 在平面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的像。

用刻度尺测量光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为像距v。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

一、电学一、电学(一)测量性实验(一)测量性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2、伏安法测功率、伏安法测功率 3、多种方法测电阻、多种方法测电阻(二)探究性实验(二)探究性实验1、探究Q 与I 、R 的关系的关系2、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串、并)、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串、并)3、探究电流、电压、电阻关系(3种)种)4、探究P 与……的关系(3种)种)(一)测量性实验(一)测量性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功率(一般是额定下)、伏安法测电阻、功率(一般是额定下)原理:原理: R=U/I P=UI 注意电表三方面注意电表三方面 量程、正进负出、测量对象量程、正进负出、测量对象 (标出电源正负)(标出电源正负) 2、多种方法测电阻、多种方法测电阻 首先清楚基本的电路结构有那两种,再看题目所述开关情况所实现的两次不同值的测量,再连线。

情况所实现的两次不同值的测量,再连线。

表达式要用给定符号表示(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表达式要用给定符号表示(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 (二)探究性实验举例(二)探究性实验举例①关于串、并联电路①关于串、并联电路 P128P128//例18 如:串联,当R 1一定时,R 总=R 2+k ②关于欧姆定律②关于欧姆定律 P128P128//例17 如:当I 一定时,U =kR ③关于电功率(必须用P=UI 计算)计算) 如:当I 一定时,P=kR 关于串、并联电路关于串、并联电路 P128P128//例18 如:串联,当R 1一定时,R 总=R 2+k 总电阻的测量两种方法:总电阻的测量两种方法: R 总=U 总/I 总(V 表、A 表)表) 或等效替代法(电阻箱、A 表) 例1.(西2011.1)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两端电压合适且不变)的电源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阻箱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一块,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 1与R 2串联时,如果R 1的电阻保持不变,则电阻R 1与R 2串联的总电阻R 跟电阻R 2的关系为R = R 2+K”。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小实验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小实验

动能和势能小实验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动能,所以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会有动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发生各种弹性形变的物体会有弹性势能。

下面介绍的实验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有关,认真的做一下这些实验,会加深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对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定会有所帮助。

一、弹子球的运动实验器材:弹子玻璃球(大小相同质量相同)12个、铅笔1支、8开纸1张、书4本实验步骤:1.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上,使书脊相互平行并相距一个弹子球多一点的距离。

2.把纸放在两本书上,使纸在两本书的书脊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轨道,并使轨道底部尽量水平;用另两本书压住凹槽外面部分的纸。

3.把9个弹子球放入凹槽轨道中间段部分的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的弹子球靠在一起。

4.把一个弹子球放在凹槽轨道的一端(如图1 a所示),用铅笔的一端轻快地击打这个弹子球,使这个弹子球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5.再次把9个弹子球放在轨道的中间段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球相互靠在一起,把两个弹子球靠在一起放在轨道的一端(如图1 b所示),用铅笔的一端去击打这两个弹子球,使这两个弹子球一起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6.用三个(或多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实验现象:当用一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个弹子球最远的一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

(如图1 c所示)当用两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两个弹子球最远处的两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

(如图1 d所示)当用三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会弹出三个弹子球。

用几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就会弹出几个弹子球。

现象解释:被铅笔击打的弹子球撞击到那一排弹子球中的第一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一个弹子球,第一个弹子球再撞击第二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二个弹子球,第二个弹子球的动能再全部传递给第三个弹子球,这样弹子球的动能依次全部传递给下一个弹子球,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弹子球时,这个弹子球由于获得了动能就跑了出去。

初三物理实验专题

初三物理实验专题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平面镜、量角器、可折转硬纸板、激光笔、不同颜色的笔。

(1)可折转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硬纸板材质:要求硬纸板表面粗糙,这样,光在硬纸板上发生漫反射,从硬纸板前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3)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入射角、反射角大小。

(4)硬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硬纸板与镜面垂直,否则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实验环境: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3.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纸板右半边沿ON折转,观察右半边纸板是否显示光线,若折转后右半边纸板上没有光线,则说明三线在同一平面内。

5.光路可逆的验证: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

【分析、评估与交流】6.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7.错误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2.实验装置:3.实验器材:玻璃板、一张纸、笔、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优选茶色玻璃板而不是透明玻璃板的原因:茶色玻璃板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3)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产生重影,太厚的玻璃板两个表面都会成像,影响实验效果。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4.实验方法: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在镜中的像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5.实验环境的要求:环境较暗时,像更清晰。

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

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

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初三物理实验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实践操作和验证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1. 力学实验:-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进行测量,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测量重力:通过弹簧秤测量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 摩擦力的测量:探究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验了解力的矢量性质,如何将多个力合成或分解。

2. 热学实验:- 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或液体的温度。

- 热膨胀实验:观察物体在受热时体积的变化。

- 热传导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3. 光学实验:- 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和曲面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 光的折射:通过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率的概念。

- 光的色散:通过棱镜观察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 电学实验:- 电路的连接:学习如何安全地连接电路,包括串联和并联。

-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电阻的测量: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阻值。

- 电功率的测量:了解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电器的功率。

5. 磁学实验:- 磁铁的性质:观察磁铁对铁磁性物质的吸引和排斥。

- 磁场的描绘:使用铁粉或小磁针描绘磁场的分布。

6. 声学实验:- 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物体产生声音,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 音调与响度:通过改变音叉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了解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7. 能量转换实验:- 机械能与热能的转换:通过摩擦生热实验了解能量转换的过程。

- 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通过电动机和发电机了解电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8. 实验误差分析:- 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并尝试减小误差。

9. 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初三物理小实验

初三物理小实验

初三物理小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它的名字叫“小孔成像”。

这个
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两个乒乓球、一张白纸、一根筷子和一个小铁环。

首先,我们把乒乓球放进水里,看它会不会浮起来,如果浮不起来的话就说明水太浅,我们需要往里面放一些水。

然后,我们再把一张白纸剪成和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形状,再把一根筷子插进白纸里,看它会不会透过来。

最后,我们把小铁环套在筷子上,看它会不会掉下来。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们用肉眼来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当乒乓球慢慢靠近小铁环时,小铁环就像一个弹簧一样被小球给“弹”了出来。

可是当乒乓球远离了小铁环时,小铁环就像一条“小蛇”一样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落到了地上。

哈哈!我们成功了!通过实验我发现:小球的运动情况与光线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光线越强,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就越远;光线越弱,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就越近。

所以当小球靠近小铁环时,小铁环就会慢慢地沉下去。

—— 1 —1 —。

初三物理实验

初三物理实验

初三物理实验
1.探究热量传递的实验:
实验材料:水、热源(如烧杯、火柴)、热敏纸、热敏器
实验步骤:
(1)将水倒入烧杯中,加热。

(2)将热敏纸放在烧杯上,观察热敏纸变色的情况。

(3)将热敏器放在烧杯上,观察热敏器的温度变化。

(4)调整烧杯的加热强度,观察热敏纸和热敏器的变化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2.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
实验材料:扩音器、音箱、蜂鸣器、电池、导线
实验步骤:
(1)将扩音器接入电源,并将蜂鸣器连接到扩音器上。

(2)将音箱放置在一定距离处,将蜂鸣器连接到音箱上。

(3)打开扩音器,观察蜂鸣器的声音是否传到音箱中。

(4)调整扩音器的音量,观察音箱中的声音是否有变化。

(5)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物理初三全册实验

物理初三全册实验

物理初三全册实验
1. 动量定理实验:利用摩擦环和重物,研究物体的动量定理。

2. 气动力实验:利用气阀和气压,研究物体的气动力。

3. 热力学实验:利用热量计、温度计和温度计,研究物体的热力学特性。

4. 动力学实验:利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定律,研究物体的动力学特性。

5. 电磁学实验:利用磁力计、电流表和电流计,研究物体的电磁学特性。

6. 声学实验:利用声学仪器和声学模型,研究物体的声学特性。

7. 物理实验:利用物理仪器和物理模型,研究物体的物理特性。

8. 光学实验:利用光学仪器和光学模型,研究物体的光学特性。

9. 化学实验:利用化学仪器和化学模型,研究物体的化学特性。

10. 气体实验:利用气体实验仪器和气体实验模型,研究物体的气体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小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表. (1)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G 与物体质量m 的比值为 .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2.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小伟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大,那么这一过程中木块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伟增大拉力后,木块被拉动了,而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他认为这时的摩擦力大小为2N ,老师指出了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
(3)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4)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该实验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
(5)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利用图乙、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个结论对吗?答: .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6)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压力改变了泡沫塑料
的 ,也就是说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里运用了 .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物理量是 .
(5)某同学由甲、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与的关系,他的这种做法是 ,原因是 .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 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此时该装置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 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 .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 . A .酒精(ρ酒精=0.8×103kg/m 3)B .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 3)C .盐水(ρ盐水=1.1×103kg/m 3) (4)若图乙中U 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10cm ,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Pa . (ρ红墨水≈1.0×103kg/m 3 g 取10N/kg
(5)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
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乙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5.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①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 1;②如图丙,有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 2;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烧杯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
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3;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 4.用F 1、F 2、F 3、F 4表示,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排出水的重力为 .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 。

13.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将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感受到浮力越来越大.由此你猜想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2)在C 与E 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 与E 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 (3)小明对ABCD 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
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 (4)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