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时教案
2015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7课时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3、做练习六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练习六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设计。
相对应的补充习题
板
书
设
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
6.4:4=9.6:6。或6.4/4=9.6/6
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纸
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学校主备人学科数学版本苏教版总课时3课时年级六年级上(下)册下册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统计课型新授课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同时,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是认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段是初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教学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过去是选学内容,现在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参与备课人简评(加黑加粗)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教案内容: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课件)第四单元 比例尺的应用-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4.2÷12=0.35(小时) 0.35小时=21分钟
答:需要21分钟到达。
提升训练
在一幅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
会城市与北京的距离是32.5厘米。这个城市与北京相距多远?
图上距离1cm=实际距离40千米 32.5×40=1300(千米)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可以列出比例式来解答。
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
5 1 x 8000
X=40000
40000厘米= 400米
答: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400米。
如下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 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在图中量一量明华小学到体育馆和商场的距离 分别是多少厘米。并计算明华小学到体育馆和商场 的实际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医院在明华小学的正北方向,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是240米。先算出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 上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医院
3cm
240米= 24000厘米
0
8000X=24000 X=3
答: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3厘米。
下面是梅镇汽车 站附件的平面图。
如下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 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你打算怎样求明华小学到少年 宫的实际距离?与同学交流。
1︰8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 8000
,实际距离
是图上距离的( 80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 80 )米。
如下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 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3cm
3.5cm
(1)分别量出汽车站到镇政府和敬老院的图上距 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米。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新苏教版《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新苏教版《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68~70“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
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与复习。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1.讨论。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思考、,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投影机。
学生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争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争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阅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阅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展数学思索,培育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转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转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看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转变,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转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学问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检验沟通,最终,教师再展现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万分之一的含义;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将小数与分数相互转化;3.学会进行带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万分之一的概念和运用;2.学会小数与分数的转化和计算;3.能够进行带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字,比如0.001,0.0001,0.00001,请学生说出这些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有何联系,最后给出万分之一的定义和符号。
2. 讲解万分之一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读数、计算、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万分之一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
3. 学生练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布置一些相关练习,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练习:1.将0.0002表示为分数。
2.将 $\\dfrac{3}{10000}$ 表示为小数。
3.将 6.395表示为带分数。
4. 讲解小数与分数的转化和计算带领学生学习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和计算,并通过例题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以下是一些例题:【例 1】将0.007表示为分数。
【解】因为 $0.007 = \\dfrac{7}{1000}$ ,所以0.007表示为分数为 $\\dfrac{7}{1000}$。
【例 2】将 $\\dfrac{7}{100}$ 表示为小数。
【解】因为 $\\dfrac{7}{100} = 0.07$ ,所以$\\dfrac{7}{100}$ 表示为小数为0.07。
【例 3】计算 $10.28 + \\dfrac{3}{5}$。
【解】先将10.28表示为带分数 $10 \\dfrac{28}{100}$,然后与 $\\dfrac{3}{5}$ 相加,得 $10 \\dfrac{28}{100} + \\dfrac{3}{5} = 11 \\dfrac{31}{100}$。
镇江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梳理信息后问:小红的书可能有多少页?如果选300页,小红应该怎样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在讨论后总结分成的两类:位数不同的、位数相同的。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学生2: 2530千位上2表示2个千,3180千位上3表示3个千,2千多的比3千多的小。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引导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指名回答,引导:几百肯定没有几千多,所以位数多的那个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学生讨论交流。
为学生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使学生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各种情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巩 固
练 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左图,师接着上面的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那么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充分交流以后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
出示右图,这两个数怎样比较。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后师问:请你们把这6题分为两类。
板 书
设 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集 体
评 价
精品教案( )赛课教案( )
需要修改( )需要重备( )
学 校
检 查
组内自查 ( )
学校检查( )
反 思
重 建
独立完成后交流,集体评价。
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小组讨论。
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借助算盘图的直观,先写出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有利于学生联系数的含义理解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⑦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正式定稿)
第7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总第 课时 月 日教学内容:第62页例9、“试一试”、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0-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转化成小数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2.让学会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善于分析、合理推理,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交流合作法等。
教学用具:ppt教学前思:这节课是分数与小数互化,例9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和小数意义的理解通过估计作出判断。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材引导他们把例题中的分数和小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借助直观进一步确认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前置性作业:1.说说下面小数的记数单位是什么。
0.2 0.32 0.6 0.321教师小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2.比较两位小数的大小。
0.46( )0.36 0.23( )0.452( )102 54( )5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明确: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转化成小数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2.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善于分析、合理推理,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教学例9。
(1)出示情境图,谈话:从图上能了解哪些信息?(2)谈话:要求我们回答谁用的彩带长,就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 0.5 ○ 43 (3)谈话:进行比较的这两个数,跟我们复习中的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要比较0.5和43的大小,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方法一:估算的方法。
4分之3大于一半,所以比0.5大。
方法二:4分之3=3÷4=0.75,0.75大于0.5方法三:在直线上描点表示这两个数,再比一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怎样在平面图上准确地表示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具体
步骤。
(1)在平面图上确定北偏东400的方向。
(2)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出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3)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在所画射线上确定清凉岛的位置。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指出清凉岛的大致位置与准确位置相差远不远。
灯塔是船舶大海航行的重要导航标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在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中如何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谈话:这是一幅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在平面图上常用 表示方向北,另外还常用 表示方向东,用 表示方向南,用 表示方向西。
提问:你能在平面图上指出东.西.南.北以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吗?请你在平面图上指一指。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历路线。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二、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境,探索新知
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让学生各自解答下面两题,算后共同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哪些方面表现较好?
课题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部分(解析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四单元比例尺部分(解析版)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四单元比例尺部分。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比例尺的认识及应用,【考点一】比例尺的意义。
【方法点拨】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一般用文字描述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么厘米。
【典型例题】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图上1cm 的距离,表示实际( )m 。
解析:100【对应练习】比例尺1∶6000000表示图上1cm 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 )km ;比例尺10∶1表示图上1cm 长的线段相当于实际( )mm 。
解析:60;1【考点二】比例尺的改写。
【方法点拨】1.比例尺主要有两种分类,即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2.比例尺三种形式的写法:①比的形式: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②分数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即比例尺1∶2500也可以写成25001; ③线段形式: 注意:实际上,通常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际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因此计算时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
【典型例题】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是千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
解析:1∶3000000这是一个( )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是( )。
解析:线段;1∶4000000【对应练习2】是( )比例尺,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
解析: 线段;1∶3000000【对应练习3】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解析:1∶50000 【考点三】求比例尺。
【方法点拨】比例尺的关系式:①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②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典型例题】一个零件的高是5mm ,在图纸上的高是2cm ,那么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四、比例》教学设计第7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四、比例》教学设计第7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四、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发现解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比例运算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找对应量、列比例式、解比例等步骤混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例的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找对应量,列比例式,解比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发现解比例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比例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相关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实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呈现(10分钟)1.呈现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请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乙地?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对应量:路程、速度、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主办:雨朵镇教育管理中心中心教研组参与教师:全镇六年级数学科任课教师时间:2014年春季学期使用学校:雨朵镇教育管理中心2014年4月第四单元《确定位置》单元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审核意见: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审核意见: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审核意见: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审核意见:第五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审核意见: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审核意见: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学调整一、揭示课题、回顾整理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2、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二、比较分析、区分特征1、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观察两张表格并思考回答书中第69页的问题。
(表略)2、全班交流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讨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教学过程是什么?三、巩固练习、感知应用1、出示练习十三第11题先填一填、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2、练习十三第10题看图填表。
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3、练习十三第12题。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5、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上课时间课时安排
第()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的例7,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
3分钟
活动流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预习反馈合作探究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
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画出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
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告诉了比例尺,又告
诉了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
(2)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
以及之间的联系。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引导
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
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
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2、做“试一试”。
(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说一说比
例尺1:
8000所表
示的意义。
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4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将下列各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
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0 40 80 120千米(3)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会城市与北京的距离是32.5厘米。
这个城市与北京相距多远?
(4)做练习十一第3题。
(5)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选择两个比例尺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