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四面陆地,水潴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1到6年级语文文言文

1到6年级语文文言文

1到6年级语文文言文
对于1到6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部分小学阶段学过的文言文:
1. 《论语》六则
2. 《陋室铭》刘禹锡(八上)
3. 《爱莲说》周敦颐(八上)
4. 《三峡》郦道元(八上)
5.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八上)
6.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八上)
7. 《与朱元思书》吴均(八下)
8.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八下)
9.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八下)
10. 《小石潭记》柳宗元(八下)
11. 《岳阳楼记》范仲淹(九上)
12. 《醉翁亭记》欧阳修(九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地区及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查阅对应版本的教材以获取准确信息。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ft”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ft。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篇一:《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文言文,描述了人们的天性本善,但如果不通过教育的引导和培养,人的性情便会发生变化。

文章通过孟母和窦燕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要坚持专注、严格的原则。

篇二:《梁甫吟》百川东到浔,九州直使西。

冯唐易老邓攸贫,只有馀杭庐,偏忆青琐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梁甫吟》中的一部分。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运用了不少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如“冯唐易老,邓攸贫”,“小扣柴扉久不开”,使整首诗展现出一种古朴、优美的氛围。

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描写风景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优秀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

运用了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使整首诗显得雄壮而富有韵味。

篇四:《论语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学习、友谊和为人处世的看法。

其中运用了“不亦...乎”的表达方式,使整段话显得庄重而含蓄。

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大全

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大全

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大全以下是部分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1.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冀:希望。

得:得到。

为:被。

笑:嘲笑。

2.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

自:从。

坠:掉下。

于:在。

遽(jù):立刻,匆忙。

契(qì):用刀刻记号。

是:这。

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

止:停止。

求:寻找。

行:移动,走动。

矣:了,表示已经。

若此:像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提问方式。

3.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祭祀。

舍人:侍从、门客。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相谓:互相商量,相视而谈。

数人:多数人。

不足:不够喝。

请:请求、要求。

画地:在地上画(画图形)。

引酒:端起酒杯(准备饮酒)。

且:将要、就要。

固:本来、原来。

子安能:你怎么、怎能、如何能。

子,你(或您)。

安,怎么、岂、难道。

能,可以、会、能、让。

亡:丢失、失去、没有。

4.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灭族。

其中有个叫范昭子的逃往齐国。

(完整版)小学文言文大全

(完整版)小学文言文大全

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

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下棋。

(围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

(读音:zhuó)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

弗若:不如,不同于。

矣:了。

为:因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指后者。

然:这样。

思:想。

也:的。

【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感悟】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50 篇详解word版(精华版)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50 篇详解word版(精华版)

文言文阅读50 篇1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

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弗若:不如。

弗:不。

是否定词。

矣:了。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

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kuài)皆盈。

未几,雨霁(jì),夕阳返照墙隅(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第四章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全,推荐文档(参考)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全,推荐文档(参考)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全,推荐文档《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别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降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风》唐·李峤降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歪。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别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别努力,大哥徒伤悲。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即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别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大哥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别相识,笑咨询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别度玉门关。

《鹿柴》唐·王维空山别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完整word版)小古文100篇+注释

(完整word版)小古文100篇+注释

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完整)人教版小学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doc

(完整)人教版小学文言文大全,推荐文档.doc

一至六年级文言文氏之子(南朝刘《世新》)梁国 /氏子 /九,甚慧。

孔君平 /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果,果/有梅。

孔 /指以示儿 / 曰:“此/ 是君家果。

”儿/ 声答曰:“未 /孔雀 /是夫子家 /禽。

”①甚:很。

②惠:智慧。

③ :拜。

④乃:就,于是。

⑤示:⋯⋯看。

⑥曰:。

⑦未:没有。

⑧ :。

梁国有一位家的孩子,才九,却很明。

孔君平去拜他的父,父不在家,就叫孩子出来。

孩子孔君平上水果,水果里有梅。

孔君平指着梅孩子看,:“ 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声回答:“没有听孔雀是先生家的禽。

”伯牙弦伯牙 /善/鼓琴,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 /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 / 所念,子期 /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 / /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 /弦,身 /不复鼓。

① :断。

②鼓:。

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④哉:气。

⑤峨峨:高。

⑥兮:气。

⑦洋洋:广大。

伯牙善于琴,子期善于听曲。

伯牙琴,心里想到高山,子期:“太好了,真像巍峨的泰山在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子期:“太好了,真像奔的江河向前!”伯牙心里想的,子期一定能悟他的心意。

子期去世了,伯牙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就掉琴,一子不再琴。

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 /弈秋 / /二人弈,其 /一人 /心致志,惟 /弈秋之听;一人 /听之,一心以 /有将至,思 /援弓 /而射之。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 /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弈:下棋。

②通国:全国。

③ :教。

④惟弈秋之听:只听弈秋(的教)。

⑤援:引,拉。

⑥ :的箭。

⑦俱:一起。

⑧弗:不。

⑨矣:了。

⑩ :因。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一心想着有天鹅就要飞来,想拉弓搭箭射天鹅。

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前一人。

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抿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据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据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l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dng):生长,成长。

推(用):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a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小学一-六年级所学文言文汇总

小学一-六年级所学文言文汇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表示停顿的地方)【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

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迅速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 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

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想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小学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三年级上册一、司马光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年级下册二、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四年级上册三、精卫填海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五、囊萤夜读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六、铁杵成针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

1.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完整word版)小古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小古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小古文观止选读1.读书要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⑤,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⑥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误:错。

②倒:颠倒。

③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④见:同“现”,表露出来。

⑤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尝,曾经。

谓,说⑥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⑦急:重要,要紧。

2.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②秦青,未穷③青之技④,自谓⑤尽⑥之⑦,遂⑧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⑨,抚节⑩悲歌⑪,声振⑫林木,响遏行云⑬。

薛谭乃谢⑭,求反⑮,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注释:①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②于:向。

③穷: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④技:本领。

⑤谓:以为,认为。

⑥尽:学尽,学完。

⑦之:代词,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

⑧遂:于是,就。

⑨饯于郊衢(qú):在郊外大路旁设酒送行。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

⑩抚节:打着拍子。

节,古代一种乐器,用竹编成,演奏时起打拍子的作用。

⑪悲歌:慷慨悲壮的歌。

⑫振:使……振动。

⑬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

⑭谢:谢罪,道歉。

⑮反:通“返”,返回。

3.胸有成竹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①视,乃②见其所俗画者,急起从③之,振笔直遂④,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⑤,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⑥谷偃竹记》)注释:①熟:仔细。

②乃:就。

③从:追踪。

④振笔直遂:振笔,奋笔、挥笔;遂,成。

此句的意思是指落笔飞快,一气呵成。

⑤如兔起鹘(gǔ)落:兔子才出而猎鹰已经急下搏击。

此处比喻绘画时运笔之神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大全小学课本中文言文大全共计27篇,详细列表如下: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

文言文《孟母三迁》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

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

”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译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揠苗助长》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文言文《画蛇添足》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文言文《北人食菱》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文言文《愚人食盐》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

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文言文《父善游》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译文】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

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文言文《截竿入城》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文言文《世无良猫》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蘮。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译文】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

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

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

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文言文《人有亡斧者》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文言文《滥竽充数》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