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河南省特岗教师笔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2分/20题)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2. 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学校教育
C. 环境
D. 家庭教育
3. 心理断乳期是指()。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4.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A. 定势
B. 迁移
C. 应用
D. 技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A. 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 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 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

A. 变式
B. 反例
C. 正例
D. 比较
7. 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8.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 教书育人
B. 教学
C. 班级管理
D. 道德教育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

A. 创造性
B. 广延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
10.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

A. 合作精神
B. 友爱精神
C. 奉献精神
D. 自律精神
11.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学》
12. 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兴趣
D. 学习期待
13.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 谈话法
B. 演示法
C. 讲授法
D. 讨论法
14.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 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 气质
B. 性格
C. 兴趣
D. 能力
16. 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

A. 综合课程为主
B. 分科课程为主
C. 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 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个别教育
B. 建立学生档案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织培养班集体
18. 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A. 教师
B. 家长
C. 自我
D. 同伴
19. 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A. 自觉性
B. 自制性
C. 果断性
D. 坚持性
20. 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师生关系
B. 上下级
C. 同事关系
D. 同学关系
二、判断题(1分/20题)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2. 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
3. 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
4. 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5. 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
6. 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
7. “勤能补拙”充分说明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8.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9.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
10.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
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11.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12.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
1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14.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15.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16. 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17.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
18. 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
19.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

()
20.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
三、案例分析(10分/2题)
1.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
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

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2. 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
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

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

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

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

四、论述(15分/2题)
1. 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2.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文(40分)
题目: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
文体不限 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C 这是一道时政常识题,考查考生对时政的关注度。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2. B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因素是影响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因,它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机体发展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

3. C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者们通常以人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共同的心理年龄特
点和主导活动为依据,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或时期,其中,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为11、12岁到14、15岁,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4. B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
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迁移,如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定势通常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如写字、游泳、阅读技能等。

5.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6. A 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

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它
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

比较是指在呈现例证或感性材料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实现,并提高其准确性。

如对于学习“鱼类”而言,“鲸”这个反例就比“老虎”
“鸽子”等反例要好。

7. B 抑郁症者一种持久性的心境低落,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焦虑症
者一种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

强迫症者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
为,常伴焦虑和恐惧。

恐怖症者对一种情景、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从而不得不回避。

8. A 9. C 10. C 11. B
12. B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
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13. C
14. A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他把人经历过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
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进一步,韦纳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所以,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努力程度。

15. D 心理学中个性心理主要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人格、气质与性格。

直接影响
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

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是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

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16. C 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7. D 18. A
19. C 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

意志的果断
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20. A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
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分为正惩罚、负惩罚。

首先要明白概念中“正、
负”的概念,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

强化提高目标行为的反应频率,而惩罚则是降低行为的反应频率。

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正惩罚:移
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负惩罚。

5. √
6. √
7. ×
8. ×
9.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通常是一致的,但动机与学习
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表明,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10. √ 11. √ 12. ×
13.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

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14. √ 15. × 16. √
17. √ 18. ×(校本课程)19. × 20. √
三、案例分析
1. 【答案要点】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
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2. 【答案要点】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四、论述
1. 【答案要点】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

2. 【答案要点】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

五、作文
【参考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