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详解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以下哪种选项的科学?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哪两局部?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局部。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开展水平的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根底学科的开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那么 3.调查法 4.测验法 5.自变量 6.内省法四、简答题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五、论述题1. 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
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开展理论。
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个性心理倾向7.思维8.语言9.具体思维 10.物理学 11.人本主义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开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新《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新《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A、机能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说参考答案:C解析:行为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争论中,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绪论-心理学发展简史-第10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绪论-心理学发展简史-第10页。
2.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坚韧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自觉性参考答案:D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第83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第75页。
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A、锥体细胞B、双极细胞C、杆体细胞D、水平细胞参考答案:C解析:杆体细胞的胞体呈杆状,像一根棍,上下一样粗,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所以叫暗视觉器官。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各种感觉-第31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各种感觉--第28页。
4.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A、爱好B、诱因C、需要D、内驱力参考答案:B解析: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概述-第70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概述-第64页。
5.支配内脏器官的是()系统。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1节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A 能力B 兴趣C 气质D 性格2、构成人格的成分有()。
A 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B 情感和意志C 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D 情感、意志、能力和气质3、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 感觉、知觉、思维三个阶段B 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C 感觉、知觉、思维萌芽和思维四个阶段D 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五个阶段4、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始于().A 公元前四世纪B 十九世纪初期C 十九世纪后期D 二十世纪初期5、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的人是()。
A 詹姆斯B 冯特C 弗洛伊德D 马斯洛6、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 生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物理学7、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的观点。
A 行为主义学派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学派D 认知学派8、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谢切诺夫B 杜威C 华生D奈瑟9、把人视为类似计算机的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趋向,它是()。
A 认知心理学B 神经心理学C 人本心理学D 生理心理学10、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A 格式塔B 人本主义C 构造主义D 行为主义11、关注人的价值、尊严与潜能是()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观点D 人本主义12、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机能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心理学13、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这一派别称为()。
A行为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 C 机能主义 D 人本主义1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7.研究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想的抑制感化叫(B)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注销B.留意C.组块D.复述9.观点的内涵指的是观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观点的规模。
观点的内涵增长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B.多C.小D.增加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A.黉舍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别的成就念头中含有两种身分:寻求成功的倾向和(B)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A.热情B.心境C.豪情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 ;根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 的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 其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 机和远景性动机。
人格评估
人格评估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自陈量表、投 射测验、情境测验等,这些方法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 状态。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 认知等。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过程,包括从众 、服从、模仿等现象。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 学)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 • 情绪与动机 • 人格与社会心理 •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 •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涉及认知、 情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心理咨询师资料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心理咨询师资料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叫普通心理学,是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因为正常成人已经发展成熟,在他们身上能够表现出心理活动是一般的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5、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6、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里过程。
7、人格也称个性。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8、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9、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10、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11、现在,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生活的经验,临床的事实,以及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证明。
12、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功能,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
13、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4、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人类情感种类分为:(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是以行为和精神活动为对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下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简述:
1.心理学的种类
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的实验室科学。
- 临床心理学:适用于诊断和治疗个体或集体心理问题的应用
科学。
-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在生命周期内变化的科学。
-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思考和知觉的科学。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交关系的科学。
-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和心理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使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
- 实验法:根据单一或多个因变量的受控变化,推断原因和结
果之间的关系。
- 观察法:研究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或动物行为,研究其原因和
结果之间的关系。
- 访谈法:通过对个人或集体的问答方式,探讨其经验和信念。
- 测量法:使用心理测量仪器来测量和评估人类或动物心理过
程和行为。
3.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 临床心理学:治疗和诊断心理问题。
- 教育心理学:提供有关研究、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建议。
- 工业心理学:提供有关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的意见。
- 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和控制情绪。
- 咨询心理学:提供个人、家庭或组织的建议和帮助。
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法。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网上的)
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基础(意识和注意)复习(1)
《心理学基础》二(意识和注意部分)一、选择题1、注意是一种()。
A 独立的心理过程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C 个性心理特征D 以上皆不是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
A 注意的中心B 注意的边缘C 注意范围之外D 以上皆不是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关系密切。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以上皆不是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A 起伏B 分配C 转移D 以上皆不是5、()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A 直接兴趣B 学习动机C 内容性质D 具体任务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 转移B 分配C 分心D 起伏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
A 广度B 强度C 时间D 空间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状态是()。
A 转移B 分配C 分心D 起伏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以上皆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
属于()的干扰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1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2、学生熟练的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1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1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1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16、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17、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18、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心理学复习资料15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反应,由一定的刺激所引发,由一系列的运动、活动和动作所构成,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包括刺激、心理、反应。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脑获取、接受内外部环境中信息的机能系统,其产生不依赖于经验。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需要在感觉的基础上组合事物特征成为整体,并借助过去经验加以识别和理解。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能使人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感性认识。
5.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者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由感觉阈限来度量。
6.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感觉的相互作用——指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也是人在头脑中积累与储存经验的过程,这种经验信息既可以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的概念和意义。
9.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或味觉形象等。
10.逻辑记忆——也称意义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判断、推理、公式、定理等为内容的记忆,是人存储知识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
11.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以感知作为基础,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大特征。
12.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指向事物本质特性和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活动,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属理性认识。
基础心理学单选复习题(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单选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的编码。
A、视觉B、抽象C、听觉D、形象正确答案:C2、注意属于()A、认知过程B、意志过程C、心理状态D、情感过程正确答案:C3、以下各项中属于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性因素的是()。
A、诱发事件B、家庭教养C、心理发育停滞D、身体健康状况正确答案:D4、合理情绪疗法领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A、分析B、强化、巩固C、解说D、修正、改变正确答案:A5、霍尼认为个体从出生就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中,感觉自己渺小又无力。
这种无助、孤独和不安的恐惧就是()。
A、客体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存在焦虑D、基本焦虑正确答案:D6、心理咨询师对临床资料进行解释错误的做法是()。
A、抓住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B、通过自己对问题的预设去解释求助者行为的原因C、抓住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予解释D、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正确答案:B7、根据荣格的理论,()是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
A、意识B、自性C、面具D、阴影正确答案:B8、心理咨询师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
A、给同病相怜的求助者咨询B、同辈咨询师的督导C、专业的个人体验D、上级咨询师的督导正确答案:A9、以下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理解错误的是,咨询师()。
A、不能帮助求助者时应说明并转诊B、不能因自己的言行使求助者感到“雪上加霜”C、不能拒绝求助者提出的协助解决各种问题的要求D、不能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欺骗求助者正确答案:C10、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A、智慧品质B、爱的品质C、关心品质D、诚实品质正确答案:C11、MMPI包含的重复题数量是()个。
A、0B、16C、8D、12正确答案:B12、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赫兹的声波。
A、1000~5000B、1000~4000C、16~20000D、200~20000正确答案:C13、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A、发展标准B、体验标准C、综合标准D、操作标准正确答案:D14、巴甫洛夫认为兴奋过程的薄弱和抑制过程的优势是()的神经机制。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行动。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4.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5.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其他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
7.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9.记忆: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长久不忘。
10.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3.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4.情商:用来衡量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最优的发挥个人智能(激励、自信等和社交能力(沟通、对他人的理解等的能力。
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和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15.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础的理论。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方面:1认知2情绪、情感和意志3需要和动机4能力和人格1认知:也叫认识,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太对和体验。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气质:脾气,秉性。
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人格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4能力和人格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但这种表现叫做感应性不是心理现象。
心理发展的过程: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联系,他们心理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4思维意识阶段:人类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心里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里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心理现象即使大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又被称为,简称。
2.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和两大类。
3.心理过程包括、和三个方面。
4.人的认识过程是由、、、和组成的。
5.德国心理学家于年在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8.个性心理包括、、。
9.个性倾向性包括、、、、、等。
10.实验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三、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紧密联系,因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而认识心理的本质和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则是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6.问卷法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四、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2、()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A亚里士多德B笛卡尔C冯特D赫尔巴特4、()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 B王清任 C李时珍 D陈大齐五、简答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2.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六、问答1.试结合实际谈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填空1.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来完成的。
3.大脑皮层的分叶是、、、。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B、精神C、心理活动D、意识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现象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产品分析法D、调查法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四、辨别正误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第二章需要和动机一、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三、辨别是非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心理学的任务(作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克制三个方面。
1、描述和测量:在适宜的水平上(在质和量上)客观的描述行为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每一种心理事实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每一种测量工具必须考虑信度和效度两方面的要求。
2、解释和说明: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进而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预测行为何时发生,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二)个体心理的内容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个性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
个体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第三章行为动力(一)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需要可以分为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如对食物、水分、氧气和睡眠等的需要。
这是人类保存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的基本需要。
所以这种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2、安全需要: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典型的安全需要有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等。
3、归属于爱的需要: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指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自尊是指个人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等。
他尊是指个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即希望获得威信、实力、地位等。
5、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马斯洛将其看成是克服障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如何找到食物,如何摆脱危险,怎样得到别人的好感等,都离不开认知。
6、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审美需要与其他需要是相互关联不可截然分开的,如对秩序的需要既是审美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如数学、数量方面)。
7、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上述几种需要都获得基本的满足后,就会产生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一句话,人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1、这七个层次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数。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种水平。
积极意义1、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2、它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
3、它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陷1、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身俱来的潜能,将人类的一切需要都看成是由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3、马斯洛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三)动机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用来说明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用来说明某种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的。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他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根据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去推测。
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从动机起源的角度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动机的产生:需要的产生→需要被意识到→需要和诱因相结合→产生活动的动机(四)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研究表明,动机对人的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的质量。
动机对人的行为效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二,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行为效果的提高;三,依据工作难度的不同,行为最佳效果也不同。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7、增强自我效能感8、进行归因训练第四章认知过程(一)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的特征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功能有选择、保持、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
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暗示法、情境想象法、培养间接兴趣、自我奖励法、训练听课技巧。
(二)感觉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肤觉、嗅觉和味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
(三)感受性、感觉适应人的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随时都能感觉到,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四)知觉、知觉特性感觉是对刺激的察觉,知觉则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是对刺激的解释。
知觉可以被看作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五)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人脑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一般按记忆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六)遗忘规律与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以往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
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缓。
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
最先被遗忘的是那些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不引起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没有重要性的材料。
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
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的慢;熟练的动作技能遗忘得最慢。
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七)增进记忆的方法1、直观形象法:把抽象的材料加以直观形象化来记忆。
2、图表法:对复杂的材料通过制作图表可以由繁化简进行记忆。
3、谐音记忆法:这种方法能把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材料,把生疏的材料变成熟悉的材料。
4、归类比较法:对那些在认识上易产生泛化的相似材料,通过归类比较,分辨其细微的差别,使其在认识上产生分化,就能保持牢固的记忆。
5、联想法: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容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联系的反映。
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立联想和因果联想,可以根据记忆内容的时间或空间、意义的联系等建立联想。
6、歌诀法:学习中,如果把需要识记的材料编成合辙押韵的歌诀,能收到极好的记忆效果。
上述记忆方法,我们不能把它们绝对地分开,孤立地看待,而要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加以利用。
(八)思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复杂、高级的认识过程。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九)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1、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2、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3、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4、情绪与动机。
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
第五章情绪(一)情绪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情绪这个概念又与情感这一概念相对应。
情绪这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而情感这个概念只能用于人类(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与需要总是相关的。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
(二)情商的具体内容1、自我意识。
指认识自身的情绪,它是EQ的基础。
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