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5例临床分析
双侧乳腺癌22例临床分析
病 理 类 型 及 辅 助 治 疗 病 理 结 果 : 2例 病 理 类 型 2 不同 l 7例 ( 7 3 ) 相 同 5例 ( 2 7 ) 7.% , 2 . % 。其 中 浸 润 性 非特殊型第 一 、 二 原发 癌 分 别 为 1 第 5例 、 7例 ; 润 l 浸 性 特 殊 型 癌 分 别 为 6例 、 4例 ; 它 类 型 癌 l例 。 第 一 其 原发 癌术后接受辅 助治 疗 l 9例 : 纯 放 疗 3例 , 疗 单 放 十化 疗 5例 , 纯 化 疗 6例 , 疗 十 内 分 泌 治 疗 5例 。 单 化
文 献 报道 为 2 , 中 同步 性 双 原 发 癌 占 6 。本 组 % 其 % 发 生 率 为 1 1 % ( 2 1 8 ) 同步 性 占 1 . %( / 2 , .7 2 / 8 0 , 3 6 3 2 ) .
均 较 文 献 报 告 不 同 , 能 与 随访 时 间 、 者 生 存 长 短 、 可 患
一
事普外科专业。 原 发 癌 术 后 肺 转 移 、 转 移 各 1 ; 二 原 发 癌 术 后 骨 骨 例 第 转 移 2例 , 处 淋 巴 结 转 移 、 转 移 各 1例 。 5年 、 0 远 肝 l 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7 . %( 4 1 ) 5 , % ( 0 1 ) 7 8 1 / 8 、5 6 1 / 8 。 讨 论 一 、 行 病 学 : 腺 是 成 对 器 官 , 同 样 的 致 癌 因 流 乳 受 素 影 响 , 易各 自发 生 乳 腺 癌 。 双 侧 乳 腺 癌 的 发 病 率 容
乳 癌 预 后 不 良的 指 标 外 , 时 亦 可 作 为 对 侧 发 生 第 二 同
乳腺卵巢双原发癌21例临床分析
乳腺卵巢双原发癌2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与卵巢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
方式]分析21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两癌发病距离、病理类型、分期、家族史和生存期。
[结果] 21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二、5年生存率别离为%和%。
两癌发病距离≥5年者7例(占%)。
卵巢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9岁,55岁前发病者占%;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最多见(占%),Ⅲ期%,低分化者%。
[结论]乳腺与卵巢双原发癌的卵巢癌发病年龄比散发者早,多数为晚期,病理类型以低分化为主。
手术为要紧医治手腕。
【关键词】乳腺肿瘤卵巢肿瘤双原发癌生存期Clinical Analysis of 21 Cases with Double Primary Cancers of Breast and OvarianAbstract: [Purpos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and ovarian double primary cancers. [Methods] Twenty?鄄one cases with breast and ovarian double primary cancer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age, interval time between two cancers, histological features, stage, familial history and survival time.[Results]The overall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he 21 patients was 69 months, and the 2?鄄and 5?鄄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 and %,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7 cases %) with primary cancers interval no less than 5 years. The median age at dia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was 49 years with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diagnosed before 55. The most frequent histological type of ovarian cancer was serous adeno?鄄carcinoma%). Most patients were in stage Ⅲ%) and poor differentiation%). [Conclusion]The age of diagnosis in ovarian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and ovarian double primary cancer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sporadic ones. Most of the cases are advanced with poor differentiation. Surgery is the main treatment procedure for double primary cancers.Key words: breast neoplasms; ovarian neoplasms;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survival time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临床少见,是指一个患者同时或前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的原发癌,可发生在同一器官或同一系统的不同部位,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或不同系统[1]。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7 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o -6 x(o 8 4 -oO 0 226 2 o )7o 8 l
乳腺是 人体 的成 对器 官 , 侧乳 腺 可 以 受 到 同 双 样 的 内分 泌或其 他致 癌 因素 的 影 响 , 因而 双 侧乳 腺 可 以同时或 先后发 生癌变 。近年来 原发性 双侧 乳腺 癌 的总体 发病 率 逐年 上 升 。l9 93年 1月 ~2o 0 6年
8 0
[ 参考文献】
[] 1 余科达 , 狄根红 , 吴炅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l3 等. 0 例的临床病 理
分析[ ] 中国癌症杂志 ,o 6,6 5 :6 _6 . J. 2 0 l ( ) 323 6
( 稿 日期 :o81 J ) 收 2o .O
患者短。结合文献报道 和本研究资料, 笔者认为单 侧乳腺癌术后应定期观察对侧乳房 , 尤其是年轻、 有
乳 癌家族 史 的患者 ; 异 时性 双 侧乳 腺 癌应 采 取 更 对
月 。5 1 、0a生存 率为 4 % 、6 , 中 2 7 l% 其 5例 异 时性
为积极的以根治性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 ; 第一侧癌 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 的双侧乳腺癌预后差, 应积极
绝经 。
生长。以下情况可判定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 ①双 侧乳腺癌病理类型不 同; ②双侧乳腺癌组织中分别 找到原位癌成分 ; ③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相同, 而先 发侧无局部复发 、 无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
依据双侧发病时间间隔不 同, 原发性双侧乳腺 癌分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 两
非浸润性导管癌 2 , 例 浸润性导管癌 2 例。同时性 3
双侧 乳腺 癌 中局部淋 巴结转移 3例 , 确定 1 ; 未 例 异 时性双侧 乳 腺 癌 中局 部 淋 巴结 转 移 1 6例 , 确 定 未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 0 ] S l a v o t i n e k J P , Co a t e s P T H, Mc Do n a l d S P , e t l a S h o u l d e r Ap p e a r a n c e s a t M R I ma in g g i n L o n g— t e r m Di l a y s i s Re c i p i e n t s I 叽 Ra d i o l o y,2 g 0 0 ( 1 ,2 1 7 ( 2 ) :
[ 5 ] 郑 尘非 , 徐玉兰. 透 析 患 者 肩 关 节 淀粉 样 变 4 1 /例 , 临床 分 析 【 I l温 州 医 学 院 学报, 2 0 0 2 , 3 2 ( 5 ) : 3 2 6 — 3 2 7
1 0 a 的l 6位 )进行放射性核 素标记 的 B 一 M G扫描 ,透析超 过 1 0 a 的患 者 l 3位有 阳性 发现 ,透析 5 ~ 1 0 a的 1 2位发 现不 同程 度的淀 粉样变性 。i i 3 1  ̄此可见 , 该 方法的敏感性显著超 过了临床及其它影
创 而特异 的检 查手段 在发 现长期 血液 透析 患者 B - M G沉 积 中具
有重要作 用。
3 小 结与 展 望
a my l o i d o s i s o f t h e s h o u l d e rⅡ 】 . J o u na r l o f u l t r a s o u n d i n me d i c i n e , 2 0 0 1 ) ,1 9( 1 1 ) :
r a n g e o f s h o u l d e r mo t i o n sⅡ 】 . J o u r n a l o f c o mp u t e r a s s i s t e d t o mo  ̄a p h y ,2 0 0 7 ,3 1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在两侧乳房同时或分离出现的情况。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对患者来说危害仍然很大。
本文将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一、诊断方法对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检查:包括乳房体格检查和乳房纤维镜检查,可以初步发现乳腺异常情况。
2. 影像学检查:乳房超声检查和乳腺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手段,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双侧侵犯情况。
3.乳腺穿刺活检:通过乳腺细针吸出细胞或者乳腺穿刺活检可以明确乳腺肿块的性质,进一步确认是否为乳腺癌。
4.遗传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可以进行遗传基因检测,以评估患者的乳腺癌患病风险。
二、治疗方法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综合治疗。
1.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肿瘤,采取乳腺保护手术,如乳腺癌根治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等。
对于乳腺癌较大或累及淋巴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乳腺切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2.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内分泌治疗根据患者的雌激素受体状态进行选择,通过抑制激素对肿瘤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术后综合治疗:术后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等,目的是杀灭残留癌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三、治疗效果和预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与其他乳腺癌类型相似,但需考虑两侧乳房的治疗安全性和保留乳腺的可能性。
目前的治疗进展使得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
但是,如果晚期诊断和治疗推迟,可能会导致预后不佳。
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结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评估,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遗传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辅助治疗和术后综合治疗。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摘要】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所占乳腺恶性肿瘤的比例并不高,但随着近年来乳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BPBC发生率在逐年增加,所以很有必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BPBC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因素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因素1 定义、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可分为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 BBC)和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MBC);双侧乳腺癌又可分为双侧转移性乳腺癌(Bilateral Swerve Breast Cancer, BSBC)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re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
BPBC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性乳腺癌,根据间隔时间长短又可分为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sBPBC)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BPBC)。
BPBC诊断标准很多,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①双侧乳腺癌是原位癌;②双侧病理不同;③双侧病理相同但分级不同;④先发乳腺癌肯定没有局部和区域复发,没有远处转移。
sBPBC诊断标准:①两侧癌灶大小相似,②两侧均未经治疗,③两侧临床检查均无淋巴结肿大,④两侧均能手术,无皮下淋巴管侵犯。
mBPBC诊断标准: ①第一侧肯定是乳腺癌已经治疗。
②第一侧手术后2年无复发。
③除第二乳房肿块外无其他远处转移征象,④双侧治疗后均无局部复发征象。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 3 . 779
[ 文献标识码] B 20 0 5年 1 月经病理 确诊乳 腺 癌患者 3 5 2 8例 , P C患者 2 BB 9 例, 占乳腺癌患者 的 0 8 % (9 3 5 ) 患者均 为女性 , .9 2 /2 8 , 年龄
外, 其余均 甲级愈合 。( ) 4 营养支持 治疗。营养 支持治疗 对 老年病人尤为重 要 , 营养 不 良病人对 手术 耐受力 明显降低 , 为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和维持血浆胶体渗 透压 , 要特别注意 强化营养支持治疗 , 注意水 电解质平衡 。营养不 良者应首 先 选择增加肠内营养 , 但在 限定的术前 准备期 满足不 了者 , 可
年 人 腹 部 肌 肉松 弛 或 肥 胖 , 征 常 不 明显 。本 组 l 胆 囊 坏 体 例 疽 穿 孔 , 者 并无 典 型 的板 状 腹 表 现 。 由 于 老 年 人 常有 血 管 患 硬 化 , 囊 动 脉 又 为终 末 动 脉 , 炎 症 情 况 下 容 易 发 生 栓 塞 , 胆 在
药 学 杂 志 ,03,( )5 5 . 20 2 8 : 4— 5
[ ] 周宁新 , 2 万涛 .肝胆管结石病 的外科治疗 决策 [ ] J .中国实用
外 科 杂 志 ,0 4,( ) 10—13 20 4 2 :1 1.
[ 收稿 日期 】0 8 0 2 20 — 7— 5
[ 责任编辑 ] 自革 杨
2 例双原发乳腺癌进行发病率、 9 发病年龄、 间隔时间 、 肿瘤分期、 病理类型 、 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存率等方面分析。结果 ①双原发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主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 ; ②第二原发癌的早期乳腺癌发现率高于第一原发癌。结论 应针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单侧乳腺癌病人进行筛查 , 早期发现和治疗第二原发癌, 以改善双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5例临床分析
・
2 ‘ 8
J u n l f a g i rdt n l h eeMe i l ies y o r a o n x T a io a C i s dc v ri Gu i n a Un t
2 0 , 11 o 3 0 8 Vo. 1N .
l I 床资 料 I 缶
1 1 一般资料 . 2 5例患 者全 为女性 , 年龄 2 ~7 8 2岁 , 平均 5 岁 , 中3 0 其 5岁以下 2例( %)3 ~6 8 ,5 0岁 2 (0 ,0 0例 8 %)6 岁以上 3 (2 。2 例 1 %) 5例患者癌肿分 布均为单侧 , 中左侧 其 1 例 (6 , 4 5 %) 右侧 l 例 (4 。乳腺癌 I 9例 (6 ,I 1 4 %) 期 3 %) I 期 1 6例(4 。2 6 %) 5例患者中有 5例(0 患者通过 自查发 2 %) 现异常 而来 院 , 最后活检确 诊 ,4例 为单位 体检乳腺普 查发 l
理盐水 冲洗 手术 创 面 , 于胸 壁 和腋窝 各 留置 引流 管一根 , 接
负 压引流瓶。缝 合切 口, 胸带加压 包扎。引 流管 2 h引流量 4
少 于 1 ml 0 时可拔 除引流管 。
13 术后放疗 、 . 化疗 及 内分泌治 疗 II 期乳 腺癌 术后 病 、I 理 证实为腋 窝淋 巴结 阳性者行 内乳及锁 骨上下 区放疗 ; 病灶
在内侧或中央 , 窝淋 巴结 阴性者 也要行 内乳 区放 疗。术后 腋 根据免 疫组 织化 学技 术( 简称免疫组化 ) 结果 、 腋窝淋 巴结转 移数 目等为患者 制订合适 的化 疗方 案和决 定 是否 需要 内分
泌治疗 。2 5例患者术后均按 C F方案 化疗 : E 环磷 酰胺 5 0 0~
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目的:针对双侧乳腺癌具有的临床病理和诊断特点进行了研究。
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确诊的93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
结果:本文选择的患者人数在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总人数中占3.6%,其中有81.7%的患者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18.3%的患者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此外,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里第一癌的临床分期显著差于第二癌,并且异时双侧和同时双侧乳腺癌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生存率,该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双侧乳腺癌不仅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且其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因此应做好早发现早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标签:双侧乳腺癌;诊断;病理特点人体之所以能够正常工作,就是因为具有很多共同作用的器官,其中乳腺就是一对器官,但在近几年大中型城市女性群体中,乳腺癌居于所有肿瘤的首位。
在乳腺癌中出现双侧乳腺癌的概率虽仅有2%到11%,但具有不能忽视的数量,必须加以重视[1]。
而目前医学界对单侧乳腺癌的研究较多,极少是研究双侧乳腺癌,因此如果能科学、合理的了解双侧乳腺癌,对日后治疗和诊断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鉴于此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确诊的93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便于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共诊治了256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有3.6%共93例患者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1.2诊断与鉴别标准[2]诊断标准为参考1964年Robbins第一个提出并在1993年由阙秀补充的双侧乳腺癌诊断依据:(1)诊断位置:原发性乳腺癌主要在对侧乳腺外部的象限实质内。
(2)原位性病变:由先前的原位癌逐渐转变为浸润性导管癌。
(3)组织学类型:两种类型的癌组织具有明显不同的组织结构或是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不同。
(4)滋生类型:原发癌主要是浸润性类型,且单发存在。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
6 31・
第2 0卷
第 6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 c lP s r d ae o r a fMe ia o t a u ts g
・
V0 . 0 No. 12 6
20 0 7年 6月 Jn2o u .07Dig ss; T e a y a no i h rp
0 引
言
现将 我 院 自 1 9 9 8年 1月 至 2 0 0 5年 1 2月 收治 的 1 1
例原 发性 双侧 乳腺 癌 患者 资料 , 合文 献 报道 如下 。 结
1 资料 和方 法
原 发性 双侧 乳腺 癌是 指双 侧乳 腺 同时或 先后 发 生独立 的 原发病 灶 , 别 称 为 同 时性 或异 时 性 原 发 分 性双侧 乳 腺癌 。 由于对乳 腺癌 早期 诊 断和 治疗 水平
论
著
・
原 发 性双 侧 乳 腺 癌 的临 床 分析
顾 军 , 于 泽 平
( 南京 军 区南京 总 医 院解放 军 普 通外 科 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2
摘要 : 目的 : 探讨原发性 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 。 方法 : 回顾性分 析 1 例 原发性 双侧乳腺 癌 的发病、 1 治疗 和病理类 型。 结果 : 原发性 双侧 乳腺癌 l 例 中因远处转移死亡 2例 , 9例 术后均存活 , l 另 最长 已超过 6年。 结 论: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的尽早 发现、 治疗 和处理得 当可改善双侧乳腺癌患者 的预后。
1 1 临床 资 料 l . l例 原 发 性 双 侧 乳 腺 癌 均 为 女 性, 首发 年龄 为 3 7 1~ 8岁 , 申位 年龄 4 6岁 。绝 经 前
多原发癌25例临床分析
股 静脉 , 腔静 脉在 血 流 中断情 况 下形 成新 的 血 下
桂。
使血 流受到影 响 有关 。 ] 深 静脉 血栓形 成 的诊 断 并不 难 。根据 临床 表
现: 患肢 一 致性 指 凹性水 肿 、 痛 , 静 脉走 行 部 疼 沿 位压痛, 多可作 出诊断 。 色超声 可显示 下肢探 静 彩 脉 的血流速 度 , 是否有 血栓 形成 , 以及血 栓形 成 的 部位 和 范 围 , 简 便 有效 可 以反复 检查 迅 速作 出 是 结论 、 非创 伤性 的确诊 方法 , 肢探静脉 造影 可显 下
为 17 : 。平均年龄 4 . .8 1 9 5岁 , 6 发 生 于 大肠 ,3 行 根 治性 手 术 治 疗 , 后 3 5 1 、 约 4 2例 术 、 、 0
2 O年 生存率 分别为 6 + 、 6 5 、 1 7 、3 。结论 : 高对 多原发癌 的认识 , 96 5 . 2 . 1 提 争取尽 早诊 断 , 时行根 治性治 疗并辅 以长期 系统化 疗 , 显著提 高疗效 , 及 可 改善顸后 。 主题词 肿瘤, 多发性 原发性 / 外科 手术
讨 论
挛 者 , 可手术取栓 , 仍 效果 尚可 。⑧股青肿 。禁 忌
证 : 血 栓性 静 脉 炎 。② 严 重 的心 肺 功能 不 全 ]①
者。
取 栓 方法 : 传 统 方法 采 取 F gry导 管 取 按 o at
栓, 近侧 髂股静 脉 血栓 , 用 F g ry导 管和 透 明 采 o at 导 管负压 吸 l , 法 远侧 血栓 应 用驱 血 带和 人 工双
手术 取栓 适 应证 : 原 发 性髂 股静 脉 广 泛 血 ① 栓 形成 。 发病期 在 7h之 内、 超过 7 ② 2 不 d的病人 。
22例双侧异时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乳腺癌是 女性 最常 见的恶 性肿瘤 ,多发 于 4 5~5 0岁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近年来其 发病 率和死 亡率 均有较快 增 长。双侧 原发性乳 腺 癌是乳腺癌的特殊类 型之 一 ,一般认 为其 发生 率 占所有 乳 腺癌 总数的 1 ~2 % %。随着 早期 乳腺 癌 的检 出 比例 增 加 ,
Cln c la a y i f2 a e fme a h o u ia e a r ma y b e s an e i ia n l ss o 2 c s s o t c r no s b l tr lp i r r a tc c r
李建芳 ,韩晨光 ,王佐好。
另有 4颗 是 由于就 诊延 误 ,牙 根 过 于短 小 ,根 尖炎 症 重 , 根尖破 坏 严重 引起 。因此 ,诊 断 时 不仅 要考 虑 患者 主 诉 ,
[] J .实用 口腔医学杂志 ,20 ,2 6 :8 3 0 5 1( ) 5 .
( 责任编辑 :段姚尧)
警验赫
2 2例双 侧 异 时 原 发 性 乳 腺癌 临 床 分 析
床特点 ,以期进一步提高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检出率 。
【 收稿 日期】20 —1 — 9 修回 1期】20 — 3 0 0 7 1 0 ;【 5 1 08 0 — 3 【 作者简介】李建芳 (9 8 ,女 ,河北正定人 ,本科学历 ,主管 15 一) 技师 ,主要从事 医院信息管理与病案统计工作。
次 确诊 为第 一侧乳腺癌的平均 年龄为 4 . ,最大 6 , 2 3岁 4岁 最小 3 :确 诊 为第 二 侧乳 腺 癌 的平 均 年 龄为 4 . , 2岁 92岁
维普资讯
第 1 7卷第 5期
Vo . 7 No 5 1 1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双侧原发性 乳腺癌 的临床研究
辛 彦 军
( 吉林市肿瘤医 院,吉林 吉林 12 0 ) 3 0 2
【 要】 目的 探 讨双 侧原 发性乳 腺癌 的诊 断 、 临床 特征 及危 险 因素 方 法 选取 吉林 市肿 瘤 医院 20 年 2月至 2 1 摘 07 0 0年 2月 收治 的 6 0例双 侧 原 发性 乳腺癌 为研 究对 象,均经超 声 、钼 靶 x 线及病理 学确诊 ,设 为观 察组 。另选 同期 收 治的 6 O例 单侧 乳腺 癌确 诊 的患者 为研 究对 象,
北 京: 国人 口和 计 划生 育年 鉴社 , 0 : 64 8 中 2 64 .0 . 0 0
口感染及出血或血肿为主,提示在手术时一定精细、准确、操作不 宜粗糙。远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腰腹疼痛,白带增多等,通过数据
说明。
[】 赵玲, 3 黄秀美.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防治[] J. 中华医护杂
吉 林市肿瘤 医院20年2 07 月至2 1年2 00 月收治的6例双 侧原发性 乳腺癌 0 患者的临 床特征及危 险因素进行分析 , 期为临床预 防提供 参考 ,报 道如下 。
租
研 究人 群 不 同输 卵管绝 育手 术 并发 症发 生情 况 分析 [ ( n %)]
并发症 抽芯近端包包埋法 折叠切 断法
生率为1 9 。 %,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 7 5 . %,折叠切断法近期并发症发 2 生率为5 3 . %,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5 %,折叠切断法其近期和远 9 . 2 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抽芯近端包埋法 ,与国内报道输卵管绝育术并
1 ・临床研究 ・ 0 6
A gs21, o9 N . uut01V 1, o2 . 2
表 1 研 究人 群 不 同输 卵管绝 育手 术近期 和远 期 并 发症 分析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蝻 分 期 、 二侧 肿 分 期 、 二侧 肿慵 激 素 受 体 情 况 埘 生 存 的 作 肘 行 统 计 学 意 义 。 多 因 素 分 析 表 f第 ■ 侧 肿 瘤 分 第 』 f J
U r q 8 0 l, Chi a) t z i 3 0l m n
Ab ta t src :Obe tv j v l ae t e o ton n r g o t n lsso i tr lp i r ra tc n e j cie 、 e au t h u c le a d p o n si a ay i fbl e a r o c a ma y b e s a c r
s r i a a e b t e n s u v v lr t e w c BPBC ( nc o ou Sy hr n s BPBC, s BPBC) a d m BPBC S ( e a h on sBPBC ,m BPBC ) n M t c r ou
( B . M eh d Th l ia d t f5 ain wih B B ,i f itd Tu rH o p tI BP C) to s e ci c l aa o 4 p te t t P C n Afi ae mo s i 。Xij n n S l a ni g a
LIYo g t o,Fu a i・W u lha n —a lt wa i n.O U i n - u J a g h a・ e l ta
( e D parm e ̄ t , t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外科治疗15例临床分析
侧 乳腺 癌 4例 ( . 8 ) 年 龄 3 07% , 2—7 4岁 。 非 同时 性 原 发
性 双侧 乳 腺癌 1 1例 , 龄 2 年 9—5 8岁 ; 双侧 乳腺 癌 发病 间 隔 时 间最 短 者 1年 , 长 者 1 最 7年 , 隔 2—4年 6例 ( 亡 2 间 死 例 ) 间隔 5—1 , 7年 8例 ( 亡 3例 ) 本 组 双 侧乳 腺癌 相 死 。
[ 献标识码]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7 (0 8 0 -0 8 2 0 90 8 20 ) 3 2 - 8 0 0
间 间隔 等方 面 提 出过诊 断 标准 , 目前 国 内借 鉴 综 合 了 国 内 外文 献 提 出的 比较 通行 的诊 断标 准 为 : 两 侧 组 织 中分 别 ① 找 到原 位癌 成 分 , 导管 癌 、 叶癌 等 ; 两 侧 乳 腺癌 病理 如 小 ② 组织 类 型不 同 ; 两 侧 乳 腺 癌 病 理 组 织 类 型 相 同 , 先 发 ③ 而
式 : 发 癌 灶 经 常 为 单 发 、 润 性 生 长 , 缘 为 毛刺 状 , 原 浸 边 而
转 移 癌灶 常 为 多发 , 呈膨胀 性 生 长 , 边 界 限 较 清 楚 ; 组 周 ③
织类 型 : 两侧 癌 的组 织类 型 完全 不 同是 原 发 性 双 侧 乳腺 癌 的 特点 。但 实 际 工 作 中 鉴 别 第 2侧 乳 腺 癌 是 原 发 性 还 是 转 移性 仍 是一 个难 点 , 用 基 因分 析 手 段 鉴 别 是 最 客 观准 采 确的 , 即以 两侧 检测 到 不 同 的基 因标 记 物 来 判 定 各 自的生 物 独立 性 , 这 一鉴 别 方法 目前 还 停 留在 试验 阶段 。 但 2 2 治 疗方 法 . 原 发 性双 侧 乳 腺 癌 治疗 的关 键 在 于 尽 早 确诊 第 2侧 原发 乳 腺 癌 , 与 第 1侧 癌 的 转 移 癌 相 鉴 别 。 并 因为 原发 性 双侧 乳 腺 癌 与 转 移 癌 不 同 , 非 晚 期 状 态 , 并 临
病例分析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
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乳腺鳞状细胞癌是所有乳腺癌中最罕见的类型之一。
本文将对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进行病例分析,包括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概述:正文内容:1.临床表现1.1 乳腺肿块: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的最常见表现为乳腺区域的无痛性肿块,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似。
1.2 皮肤改变:部分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乳头凹陷、皮肤红肿、溃疡等皮肤改变,这些表现需要与其他乳腺疾病鉴别。
1.3 乳头溢液:部分患者可能在乳头处出现血性或黄色溢液,这种异常乳腺溢液是乳腺癌的常见表现之一。
2.病理特点2.1 组织学特点: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其中可能包含角化物质。
2.2 免疫组化特点:对于乳腺鳞状细胞癌的确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特异性标志物如CK5/6、p63和p40等。
2.3 高级别组织学特征:乳腺鳞状细胞癌中的高级别组织学特征包括高分裂指数、异型性细胞和明显核仁。
3.诊断方法3.1 影像学检查:乳腺鳞状细胞癌的常规检查方式为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摄影,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特点、位置和大小。
3.2 组织学检查:对于乳腺鳞状细胞癌的确诊,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查,包括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等。
4.治疗方案4.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方式,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乳房保留手术等。
4.2 放疗:术后放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4.3 化疗:对于高危患者,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系统性药物破坏肿瘤细胞。
4.4 靶向治疗:对于表达特定靶点的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4.5 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鳞状细胞癌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医生、放疗医生、化疗医生、病理医生和遗传咨询师等。
5.预后5.1 生存预后: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预后难以确定,因其罕见性导致相关病例报道有限,临床研究也较少。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ER、PR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ER、PR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摘要】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ER、PR激素受体的具体表达及相应的病理特征。
方法:随机选取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共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ER、PR激素受体表达及病理学特征。
结果: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第二原发癌中的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0%,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2%。
浸润性导管癌在第一原发癌中所占比例为64%,在第二原发癌中所占比例为52%。
结论: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存在较高的ER表达和PR表达,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二者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ER);乳腺癌;孕激素受体(PR)【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66-02为探讨ER、PR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本研究对我院及友邻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25例进行ER、 PR检测及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时间段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6例乳腺癌患者中的3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异时性、同时性患者分别为25例、11例,36例患者均为女性。
25例异时性患者中,有18例为绝经前发病,第一原发癌的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58岁,第一、二原发癌之间的间隔时间为8个月~9年。
在11例同时性患者中,有7例为绝经前发病,发癌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50岁,15例(44.4%)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有9例(20.7%)存在乳腺癌家族史。
1.2 方法1.2.1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25例)、单侧乳腺癌患者(1026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实施病理组织学分别,同时实施ER、PR表达检测。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
郑琳;王杰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6(016)005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 方法: 回顾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3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讨论. 结果: 12例均符合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同时性2例,异时性10例, 4例(33.3%)有家族史,第一癌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9例(75%),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有4例(33.3%)ER、HER2、p53基因表达水平有差异,首发侧病期亦较早,经综合治疗后目前生存情况良好. 结论: 应重视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总页数】3页(P446-448)
【作者】郑琳;王杰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江苏,常州,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常州,2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33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J], 范苑林;徐泰;张思明;丘冬琴;李小苑;宋君凤
2.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进展 [J], 龙佳丰;雷正武
3.原发性双侧乳腺癌诊治及预后35例分析 [J], 尤俊;许林;张志明;洪明
4.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例诊治体会 [J], 刘海东
5.原发性双侧乳腺癌36例临床诊治分析 [J], 崔殿龙;解百宜;胡蒙;包传恩;陈玉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顾禾;付荣湛;张丽丽;郭源;于学智;李兆亭【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年(卷),期】2002(005)002【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1月~2000年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655例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BPBC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BPBC绝经前较绝经后发病率高.BPBC好发部位多集中于腺体丰富区域和导管集中部位,即乳房外上象限及乳晕区域最常见.同时性癌及异时性癌的首发癌以Ⅱ、Ⅲ期较多.首发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影响BPBC预后的重要因素.BPBC病灶大小、腋淋巴转移数目及水平均影响预后.同时性BPBC发病较少,预后较差;异时性BPBC多见,预后较好.结论:BPBC较单侧癌预后差,对单侧癌术前要常规做联合诊断检查,术后严密随访,要特别注意检查对侧乳腺.对高危病人有可疑病变要及时切除活检,以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无腋淋巴转移也是发生BPBC的危险因素.【总页数】3页(P110-112)【作者】顾禾;付荣湛;张丽丽;郭源;于学智;李兆亭【作者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与预后分析 [J],2.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 [J], 韦常宏; 韦薇; 林思彤; 陈肖瑜; 陈军3.老年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 [J], 官卓娅; 杜莉琴; 王希4.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肿瘤病灶的差异性分析 [J], 陈学燕; 李利亚; 万冬桂; 李园5.33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J], 范苑林;徐泰;张思明;丘冬琴;李小苑;宋君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 Z h e n j i a n g 2 1 2 0 0 0 , C HI N A)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r e a t me n t , p r o g n o s i s o f b i l a t e r a l p r i ma r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Me t h o d s A r e t r o —
B i l a t e r a l p r i m a r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h a s t h e s a m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a s u n i l a t e r l a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d e p e n d s o n p a t h o l o i g c l a s t a g i n g a n d
学 科 分 类 代 码 :3 2 0 . 7 . 9
文 献 标 识 码 :B
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2 5 C a s e s t h B i l a t e r l a P r i ma r y B r e a s t Ca n c e r / C HE N P e i —q i n / / ( B r e a s t S u r g e r y D e p a r t me n t , Z h e n j i a n g
治疗后生存情况 良好。 结论
双侧 原发性 乳腺 癌经综合 治疗后 , 疗效 与单侧乳腺 癌相 似 , 预后 主要取 决 于病 理类型 、 分期及 其 生
物 学 行 为 。 第 二 癌 的 早 期诊 断及 治 疗 是 关键 。
关键词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 诊断; 治疗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7 7 5 . 2 0 1 4 . 1 0 . 0 2 8
( 镇江市第一人 民医院乳房外科 , 江苏 镇江 2 1 2 0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 临床特点 、 诊 治方法及预后 。方 法 对2 5例 确诊 为双侧 原发性 乳腺 癌患者 的临床 资 2 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患者 中,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4例 , 异 时性双侧乳腺癌 2 l例 。病理 类型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d i e d,w i t h t h e s t a r t i n g a g e l e s s t h a n 5 0 y e a r s o l d .2 2 c a s e s s u r v i v e d i n g o o d c o n d i t i o n a f t e r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e a t me n t . Co n c l u s i o n
第3 8卷 1 1 7 6 2 0 1 4年 第 1 0期
黑
龙
江
医
学
Vo 1 . 3 8. No . 1 0
0c t . 2 01 4
HEI L O N( I ANG ME DI C AL J OUR NAL
双侧 原 发 性乳 腺癌 2 5例 临 床 分 析
陈培 勤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浸润性小叶癌 1 例, 1 例 一侧 为浸润性微 乳头状癌 并且伴有 卵巢癌术后状 态, 一侧 为浸润性导 管癌 , 余2 3例 为浸 润性导 管癌或导
管 内癌 。2 5例 均 获 随 访 , 随访 时 间 6个 月 ~ 6年 , 死 亡 3例 , 均 为 双 侧 同 时性 乳 腺 癌 , 首发 癌年 龄 均 小 于 5 0岁 。存 活 2 2例 , 经 综合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wa s u n d e t r a k e n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l a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2 5 c a s e s . Re s u l t s I n 2 5 c a s e s , t h e r e w e r e 2 1 c a s e s f o me t a c h r o n o u s b i l a t e r l a p i r ma r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4 c a s e s f o s y n c h r o n o u s b i l a t e r l a p r i ma r y b r e a s t c nc a e r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 y p e s f o 2 5 c a s e s we r e mo s t l y i n v a — s i v e d u e t a l c a r c i n o ma o r i n t r a d u c t a l c a r c i n o ma .2 5 c a s e s h a v e b e e n f o l l o w e d u p, wi t h t h e t i me f r o m 6 mo n t h s t o 6 y e a r s , 3 c a s e s o f b i l a t e r 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