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控制与利用
七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生物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法自主繁殖,需要寄生在细胞内复制。
在生命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又可以应用于治疗和基因工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七年级生物学中的病毒知识点。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一般为一种非常小的微粒,其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其外形多种多样,如病毒粒子状、线状、球形等。
病毒大多数具有壳和核酸,壳与核酸之间有空隙,且壳具有分子筛作用,只允许小于病毒粒子大小的物质通过。
二、病毒的寄生与感染病毒需要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来进行自身复制繁殖。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复制自身基因组,并合成病毒蛋白,最后再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并释放。
病毒的感染方式有空气传播、食品、水和接触传播等方式,感染后人体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三、病毒的分类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类。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常见的病毒有乙型病毒、水痘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四、病毒的治疗对于病毒感染疾病,虽然病毒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其繁殖,减轻感染症状。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接种。
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控制病情,而疫苗接种则可以提高人体免疫水平,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
五、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病毒在基因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作载体,将外来基因导入细胞内,促进转基因研究;也可以利用病毒对细胞的寄生特性,将治疗性基因导入体内治疗疾病。
总的来说,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充分理解病毒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还能在基因工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因工程在病毒与疾病控制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病毒与疾病控制中的应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基因工程技术在病毒与疾病的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改变或重组生物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特性并产生特定的效果。
在医学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用于制造新药、治疗癌症和疾病以及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
1. 病毒的基因工程控制基因工程方法在病毒的控制和预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制造病毒抗体和病毒载体疫苗来预防病毒感染。
这些疫苗是通过向体内注入不活化的病毒抗原来诱导免疫反应来产生的。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病毒的核酸,并设计并生产病毒复制所必需的蛋白质。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用来研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制,以及产生广谱的抗病毒疫苗。
另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是利用RNA干扰治疗病毒感染。
RNA干扰通过小RNA分子与外来RNA靶点作用来抑制病毒复制。
该技术可以通过植入具有shRNA表达的质粒来进行基因治疗,以减少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此外,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在噬菌体表面展示病毒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反应,并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2.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疾病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治疗方面也有极为重要的应用。
例如,生物制药工程技术可用于制造储存蛋白和其他大分子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诸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以及重组人类胰岛素、成人生长激素、人类等等制剂。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可以将这些药物原理注入一个能够产生大量目标蛋白的显微生物表达系统中,例如大肠杆菌、酵母菌或昆虫细胞等,从而大规模生产药物原理。
基因工程方法也可用于制造基于抗体和干扰素的药物。
抗体药物可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例如黑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癌等。
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多克隆抗体在生产上更经济实惠。
利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减缓或停止肝脏损伤的进程。
另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被用于制造基于DNA或RNA的药物,例如合成具有特定序列、形状和功能的RNA和DNA序列,以及利用合成RNA的介导CRISPR/Cas9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等。
木马病毒原理
木马病毒原理
木马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通过欺骗用户获得访问权限,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伏和执行恶意活动。
木马病毒的原理是利用用户的信任,通常通过电子邮件附件、软件下载、插件安装等途径传播。
一旦被用户执行或安装,木马病毒就会在计算机上植入并开始运行。
木马病毒通常会创建一个与正常程序外观相似的图标,并在用户打开时隐藏自己的活动。
它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个人隐私信息、窃取用户帐号密码、跟踪用户的在线活动、控制操作系统等。
木马病毒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指令控制受感染计算机的行为。
黑客可以利用木马病毒来进行恶意活动,例如远程监视、窃取敏感信息或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为了保护计算机免受木马病毒的侵害,用户应该谨慎打开陌生邮件附件,只从可信任的网站下载软件,并定期使用安全软件进行全面系统扫描。
此外,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也是防止木马病毒感染的重要步骤。
总之,木马病毒利用用户的信任并隐藏在正常的程序中,以实现窃取信息、控制操作系统等恶意活动。
用户应该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个人计算机免受木马病毒的攻击。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病毒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其大小仅为细菌的1/100到1/1000,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对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1.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除了具有超级微小的尺寸外,其与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也有很大的不同。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属于一种依赖于寄主细胞的生物。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繁殖,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体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生物机制合成其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酸,才能完成繁殖。
病毒的基本结构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负责保护内核的核酸,同时也是感染新细胞的一种重要因素。
内核中含有病毒的遗传信息,有些病毒的内核是由DNA组成,有些则是由RNA组成,不同类型的病毒在遗传信息上也有所不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等,不同类型的病毒适应的传播方式也不相同。
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旦爆发,往往难以控制。
2. 病毒的防治为了控制病毒感染的传播,人们采用了各种防治措施。
在人体中感染病毒后,最需要的是免疫力的增强。
如果身体的免疫力强,身体便能有效地对抗外部病原体的入侵。
目前人们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生物防治等。
疫苗接种是目前公认最重要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疫苗是通过病毒核酸或蛋白质制成,但是会被改变成无害形态,注射到人体内部,使得身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
在病毒爆发后,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药物治疗是针对人体中感染病毒的处理方法。
虽然目前还没有治愈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一些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能帮助人体排出病毒,并缓解病情。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抗病毒、中药、抗生素等。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病毒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昆虫或细菌等别的生物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因生物适应性差、利用难度大、安全注意点多等问题,导致生物在环境中的逃逸和有害影响。
流感病毒防治工作方案
流感病毒防治工作方案背景流感病毒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易引发群体性传染和爆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进程。
尤其在冬春季节,流感病毒更加容易传播。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流感病毒防治工作方案,通过加强流感病毒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减少群体性流感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方案1. 流感病毒的监测和预测(1)建立流感病毒监测网络,开展流感病毒的系统监测和整合信息。
具体可以利用疾控中心、医院和科研机构等现有机制,进行流感病毒病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同时根据流感病毒演变规律和流感流行病学,建立流感季节的提前预警机制,及早制定防治措施。
(2)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流感病毒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预测和研究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范围和趋势,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流感病毒的防护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普及流感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流感病毒防范意识和能力。
(2)加强环境卫生控制,确保室内外卫生清洁,减少污染源,利用紫外线灯、臭氧机等设备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消毒和杀菌。
(3)加强个人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少聚集、多通风,外出戴口罩等。
3. 流感病毒的诊断和治疗(1)建立流感病毒的诊断标准和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流感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2)加强药品监管和使用管理,确保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避免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和耐药性的出现。
4. 流感病毒的应急管理(1)建立流感病毒的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级政府、医院、学校等单位在流感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置。
(2)加强流感疫苗的生产和研发,提高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水平,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结论以上为流感病毒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结合了现代科技和预防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流感病毒防治工作措施,科学、系统、有效,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病毒的三角定律
病毒的三角定律
病毒一般遵循一个三角平衡,即致死率,传染性和变异性不可均得。
1、潜伏,寻找合适的宿主细胞,并附着在宿主细胞上。
病毒一直潜伏在我们的环境中,在手上,在唾沫里,在排泄物中,在呼吸的空气中,无处不在,数量也多到我们数不清,直到合适的宿主细胞出现,病毒通过鼻子、嘴巴或皮肤上的伤口进入人体。
病毒的外壳或包膜上都有特殊的蛋白质,可以“感觉”或“识别”适当的宿主细胞。
这种蛋白质将病毒附着在合适的宿主细胞膜上。
2、想尽办法,将遗传物质或者酶注入宿主中。
找到目标后,病毒会将体内的物质,包括遗传物质和酶,注入宿主细胞。
病毒包膜和细胞膜结构成分类似,可以互相溶解,因此有包膜的病毒直接进入宿主体内;那些不能进入细胞的病毒,选择将体内的物质注入宿主细胞。
3、病毒控制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的资源,合成属于自己的
零部件并组装。
无论是哪种情况进入宿主细胞,结果都是一样的。
一旦进入,它们就会找到一个虚弱的、合适的宿主细胞,例如,感冒和流感病毒会攻击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细胞,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攻击免疫系统的T细胞。
病毒体内的酶开始接管宿主细胞的酶,用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宿主的“制造工厂”,制造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这一操作和“强盗”无异。
有了大量的零部件,病毒进行组装,将蛋白质包裹在遗传物质外,制造出新的病毒。
分子病毒学
分子病毒学1. 简介分子病毒学是病毒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病毒的分子结构、遗传物质组成、复制机制以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病毒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并寻找新的抗病毒策略。
2. 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它由一个蛋白质的外壳(衣壳或包膜)和包含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组成。
根据病毒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性质,病毒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单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等。
病毒的外壳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这些蛋白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例如蛋白质的六角形晶格结构、蛋白质纤维结构等。
不同的病毒外壳结构决定了它们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方式和复制机制。
3. 病毒的复制机制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它们不能独立生存。
病毒的复制机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吸附、渗透、复制和释放。
首先,病毒需要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这个过程被称为吸附。
吸附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它决定了病毒是否能够进入宿主细胞。
接下来,病毒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这个过程被称为渗透。
在渗透过程中,病毒释放出其核酸,核酸与宿主细胞的细胞器相互作用,导致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被病毒控制。
然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复制。
它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和蛋白质合成机制合成新的病毒颗粒,最后将其装配成熟的病毒。
最后,病毒将新合成的病毒颗粒释放到环境中,这个过程被称为释放。
释放后,病毒可以感染更多的宿主细胞,以完成其生命周期。
4.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复制;并通过改变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控制和操纵宿主细胞的机能。
宿主细胞也会对病毒的感染做出相应的反应。
宿主细胞可以通过产生抗病毒蛋白、启动免疫应答等方式来抵抗病毒的侵入。
然而,某些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
木马病毒的工作原理
木马病毒的工作原理
木马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通过伪装成正常的程序或文件,悄悄地侵入计算机系统,然后进行各种恶意活动。
木马病毒的工作原理如下:
1. 伪装:木马病毒通常伪装成合法、有吸引力的文件或程序,比如游戏、应用程序、附件等。
用户误以为它们是正常的文件,从而下载、安装或打开它们。
2. 入侵:一旦用户执行了木马病毒,它会开始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木马病毒通常利用系统漏洞或安全弱点,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计算机系统,比如通过网络连接、邮件附件、插入可移动存储设备等。
3. 操作控制:一旦木马病毒成功入侵,黑客就可以获取对该计算机的远程控制权限。
黑客可以通过远程命令控制木马病毒执行各种恶意活动,比如窃取用户敏感信息、监控用户活动、劫持计算机资源等。
4. 数据盗窃:木马病毒可以通过键盘记录、屏幕截图、摄像头监控等方式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比如账号密码、银行信息、个人隐私等。
这些信息被黑客用于非法活动,比如盗用用户账号、进行网络钓鱼、进行网络诈骗等。
5. 破坏和传播:除了窃取信息,木马病毒还可能被黑客用于多种恶意用途。
它们可以删除、修改或破坏计算机上的文件和系统设置,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
木马病毒还可以充当“下
载器”,从远程服务器下载其他恶意软件,继续对计算机系统
进行攻击,或者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僵尸网络”中的一员,传播垃圾邮件、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
总结起来,木马病毒工作原理是通过伪装和入侵获取远程控制权限,然后执行各种恶意活动,包括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系统、传播其他恶意软件等。
用户应采取安全措施,比如安装防病毒软件、保持系统更新、谨慎下载和打开文件,以防止木马病毒的入侵。
虫媒病毒的传播和控制
虫媒病毒的传播和控制虫媒病毒是由昆虫媒介传播的病毒,它们常导致植物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严重负面影响。
据统计,在世界上每年由虫媒病毒感染的植株约占植物全球总数的10%。
虫媒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昆虫媒介,这些昆虫媒介通常成为这些病毒感染植物的路径和媒介。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虫媒病毒控制措施,但在植物保护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特别是在了解虫媒病毒的传播和控制方面。
第一节: 虫媒病毒的传播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昆虫媒介进行传播。
当寄主植物受到感染时,病毒则集中在叶片、茎、花和根等植物器官之中。
一旦它们进入昆虫身体中,这些病毒就会在昆虫体内进行复制和增殖。
一些虫媒病毒通过口器传入昆虫的植物汁液中,在其体内重复进行复制,最终被传播至下一个寄主植物身上,从而引起新的感染。
此外,一些虫媒病毒被携带在一些昆虫的排泄物中,传播到下一个植物寄主时也会通过它们的嘴和爪直接转移病毒。
第二节: 虫媒病毒的控制目前虫媒病毒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清除病媒昆虫清除病媒昆虫是虫媒病害控制的关键手段。
正确应用化学农药是当前控制虫媒病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选择药剂要根据昆虫的生态特性、行为习性和药剂的抗性情况,另外要注意昆虫群体的时间。
目前,尽管新的化学农药已经研发出来了,但化学治疗的副作用和昆虫抗药现象仍然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
2.2、物理、机械控制虫媒病毒传播的高度依赖昆虫媒介的行动,因此通过机械控制(例如使用灯光陷阱、粘虫板和吸虫器),可以有效地减少昆虫总数,并降低传染性病原体对寄主植物的感染率。
2.3、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利用天敌、寄生性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虫媒病毒传播的方法,通常被认为与化学药剂或机械控制方法相比更加环保和有效。
例如,一些昆虫天敌,如释放黄斑叶蝉的吗啡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矢跳叶蝉 .而黄斑叶蝉释放的黑斑蜂能有效控制”朝露病毒”。
2.4、基因治疗目前,基因治疗成为新兴的虫媒病毒控制方法。
研究人员试图利用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筛选和克隆抗病基因,并将其引入寄主植物中。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一)2024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一)引言概述:电脑病毒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储介质等途径传播的恶意软件,它们会对电脑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常见的电脑病毒,以提高读者对电脑安全的认识并防范可能的威胁。
正文内容:点一:计算机蠕虫病毒1. 开放端口利用:利用未经授权的开放端口,蠕虫病毒自动传播。
2. 攻击网络服务:通过攻击目标主机上的网络服务,蠕虫病毒迅速传播感染。
3. 网络资源耗尽:蠕虫病毒通过短时间内传播大量数据,导致网络资源耗尽。
4. 后门安装:蠕虫病毒会在感染主机上安装后门,远程操纵受感染的电脑。
5. 防范策略: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安装防火墙等多层防护措施。
点二:计算机木马病毒1. 远程控制:木马病毒通过远程控制手段,使黑客可以远程控制受感染的电脑。
2. 窃取信息:木马病毒可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敏感数据。
3. 进程隐藏:木马病毒会隐藏自己的进程,使用户难以察觉其存在。
4. 反防杀软:木马病毒常常具有反检测和反防御的能力,绕过杀软的检测。
5. 防范策略:定期检查系统进程、不轻易下载未知软件、安装信任的杀毒软件等预防措施。
点三:广告弹窗病毒1. 广告弹窗泛滥:广告弹窗病毒会在浏览器中大量弹出广告,干扰正常的浏览体验。
2. 隐私泄漏:广告弹窗病毒可能通过浏览器插件等途径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
3. 系统资源占用:广告弹窗病毒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导致电脑运行缓慢。
4. 恶意链接:广告弹窗病毒常常伴随恶意链接,点击之后会导致更大的安全风险。
5. 防范策略:安装防弹窗插件、更新浏览器版本、不随意点击广告等防范措施。
点四:网络钓鱼病毒1. 伪装合法网站:网络钓鱼病毒会伪装成合法网站,诱导用户提交个人信息。
2. 针对性攻击:网络钓鱼病毒会利用社工手段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3. 传播途径多样:网络钓鱼病毒通过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4. 假冒身份诈骗:网络钓鱼病毒会伪装成银行、电商等身份进行诈骗行为。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
植物病毒病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减少病毒病对植物的危害,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1.健康种子选育:选择经过检疫合格的种子,避免引入病毒。
2.节制虫害:虫害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有效控制虫害有助于减少
病毒的传播。
3.加强田间管理:配合合理施肥、灌溉,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状态,
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4.定期清除杂草:杂草可能是植物病毒的携带者,定期清除田间的杂
草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防治方法
1.病毒抗性培育:利用基因工程和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对病毒抗性较强
的新品种,以减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
2.环境调控:合理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不利于病毒传播的环
境条件可以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3.喷施药剂:可利用杀菌剂或者抗病毒剂配制药剂进行喷雾,起到预
防和控制病毒病的作用。
4.隔离感染源:一旦发现病毒病,要及时将患病植株隔离,防止病毒
传播给健康植株。
5.定期监测:定期对植物进行病毒病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毒病的迹象
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农作
物的生长,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病毒的控制和利用
从病毒的发现到目前仅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然而,人类对病毒病的明 确记载却已经有四百多年了。早在1566年就有了关于疯狗咬人致病,即狂 犬病的记载, 并发现它能够传染给其它许多动物。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对狂 犬病的病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直到1885年人们还不知道狂犬病是由什么 引起的。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把患病烟草植株的叶汁,用最小的细 菌都过不去的细菌过滤器加以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使烟草患花叶病。伊 万诺夫斯基将其解释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 致病说的极盛时代,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失了一次获 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Beijerinck)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 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但贝杰林克想得更深入。他把烟草 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在凝胶 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他分析这种病的病原体 比细菌还小,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 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烟草叶病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烟草花叶病病毒是人类发现最早的一种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
病毒很小,可用纳米(nm)来衡量。多数单个 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纳米左右,也就是说,把 10万个左右的病毒粒子排列起来才可能用眼睛勉 强看到。病毒的体积小但形态多种多样,大多数 为球形或多面体形,少数为杆状或砖块状、弹状, 细菌病毒(噬菌体)多数为蝌蚪状。
最新初中生物-病毒的控制和利用导学案 精品
自学案1.通过比较不同的病毒,从相似中找到共性,从不同中找到不同的分类。
2.模型的制作可以安排在课下做,对材质也不作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生活中廉价的物品作出美丽的模型,体会生物的美感。
知识链1、病毒的形态结构_________。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中。
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分为____________病毒、___________病毒、____________病毒,其中____________病毒又称为噬菌体。
2、利用绿浓杆菌治疗效果很好。
实际用1.病毒的传播途径__1.提供给学生大量病毒危害的例子(视频、图片、文本),说明病毒的危害和防治。
2.启发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病毒,它在基因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检测案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B.霉菌C.病毒D.真菌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病毒生活的条件是( )A.水中B.空气中C.土壤中D.活细胞内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寄生的也有腐生的B.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内C.没有细胞结构D.身体由外壳和核心组成4.寄生是微生物一种常见的营养方式,下列生物中必须进行寄生生活的是( )A.细菌B.真菌C.病毒D.以上三种5.据科学家统计,人类的传染病大约有80%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A.痢疾B.肺炎C.艾滋病D.脚癣6.2018年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经研究发现它的病原体是病毒,那么这种病毒最可能是( )A.细菌病毒B.动物病毒C.植物病毒D.以上三种都有7.春季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引起此病的是( )A.致病细菌B.病毒C.真菌D.噬菌体8.在控制病毒时,我们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下列不能利用病毒来防治的病虫害是( )A.稻瘟病B.棉铃虫C.松毛虫D.地老虎9.下列生物中个体最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是( )A.细菌B.真菌C.病毒D.单细胞藻类10.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生物致病C.能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5.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导学案主备:徐蕾审核:刘泽芳时间:2018.18教学目标:1.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控制措施
微生物的控制措施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尽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某些微生物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防止和控制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和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微生物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
1. 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利用一些物理手段来防止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物理控制措施包括:•温度控制:微生物对温度非常敏感,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可以阻止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高温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常用于灭菌和消毒。
低温可以延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常用于冷藏和冷冻食品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辐射控制:某些辐射,如紫外线和离子辐射,对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紫外线可以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离子辐射可以用于食品的杀菌。
•过滤控制:通过过滤可以去除空气和液体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大小不一,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可以有效地去除微生物。
•压力控制:某些微生物对压力很敏感,高压力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常用于食品加工中的杀菌。
2.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化学控制措施包括:•消毒剂:消毒剂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酒精、双氧水等。
消毒剂可以用于消毒器具、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抗菌剂:抗菌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抗生素和消毒剂。
抗菌剂广泛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以防止和治疗细菌感染。
•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类能够抑制食品腐败和微生物污染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保鲜剂。
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利用其他生物对微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控制措施包括:•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细菌。
通过服用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RNAi技术在病毒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RNAi技术在病毒病害防治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医学与农业的需求,RNA干扰技术(RNAi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控制方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RNAi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RNA分子的特殊作用,干扰/抑制目标基因转录或翻译,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基因控制。
在过去的20多年里,RNAi技术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农业病害防治的有力手段。
本文将探讨RNAi技术在病毒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毒侵染是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是由于长期、大面积的应用导致了许多问题,比如残留问题、抗药性问题、环境污染等。
因此,寻找新型环保高效的病毒病害防治策略变得非常重要。
RNAi技术正是一种新型的病毒病害防治策略,它在抑制病毒侵染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RNAi技术通过引发RNA干扰途径实现抑制病毒侵染。
RNAi可分为miRNA (microRNA)和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两种,其中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小RNA分子,能够特异性地与靶基因mRNA配对,导致靶基因沉默;siRNA 是一种外源性RNA干扰物质,能够特异性地基因靶向,介导靶向基因降解。
在病毒侵染期间,RNAi主要通过siRNA的方式来抵御入侵:siRNA能够识别病毒基因组中的相应序列,从而使其降解并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除了siRNA,RNAi技术还可利用miRNA实现对病毒感染的抑制。
miRNA能够干扰目标mRNA的翻译,从而随之影响其功能的实现。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自身的机制进行复制,而miRNA正是这些机制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这一机制实现对病毒的精准控制。
RNAi技术在病毒防治中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目前的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RNAi技术开发新型抗病毒农药成功利用RNAi技术制备了新型的抗病毒农药。
这种抗病毒农药通过siRNA链的作用发挥抗病毒的效果,因为siRNA链易于降解、易于应用、精准目标等因素,所以对于农业病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病毒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利用具有致病或毒力的寄生生物对有害害生物进行控制,避免对农业和医学的危害,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治病害。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和医生们保护健康,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
一、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近年来,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病毒来控制或消灭入侵农田的害虫,如蚜虫、粉虱、螟虫等。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使用非常低的剂量,因此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小。
1. 控制蚜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会对作物进行吸汁并传播各种病菌。
针对蚜虫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等。
其中,生物防治方法是非常有前途的。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中的自然杀蚜病毒就可以控制蚜虫的数量。
野外实践结果表明,这种病毒可以成功地控制蚜虫的数量。
2. 控制粉虱粉虱是一个危害性极强的农业害虫,它不仅对植物的叶面造成破坏,而且还可以传播病菌,导致作物减产和死亡。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中的自然杀虫病毒可以有效地控制粉虱的数量。
这种病毒可以让粉虱体内的细胞膜破裂,从而导致粉虱的死亡。
3. 控制螟虫螟虫是另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会在作物中进行转化,造成严重的危害。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中的自然杀螟病毒可以有效地控制螟虫的数量。
这种病毒可以在虫体内繁殖并导致螟虫的死亡。
二、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病毒生物防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一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控制这些疾病的方式包括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治疗等。
但是病毒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1. 病毒治疗疾病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但是,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病毒治疗是利用病毒对细胞的影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病毒总结知识点大全初中
病毒总结知识点大全初中一、病毒的基本概念1. 病毒的定义及含义病毒是一种生物性微生物,是一种无细胞微生物,不能自由生长和繁殖,必须寄生于细胞内。
病毒可以感染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引起相应的疾病。
2. 病毒的结构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可以是DNA 或RNA,蛋白质包裹着核酸,形成病毒颗粒。
病毒颗粒外部有一层蛋白质外壳,称为病毒衣壳。
有些病毒表面还有突起的糖蛋白,称为病毒凸起。
3. 病毒的特性(1) 病毒不能单独生长和繁殖,必须寄生于细胞内。
(2)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代谢活动,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复制自身。
(3) 病毒对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4. 病毒的分类病毒按结构可分为简单病毒和复杂病毒;按形态可分为杆状病毒、球状病毒、膜状病毒和多面体病毒;按寄主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等。
二、病毒的感染和传播1. 病毒的感染途径(1) 空气飞沫传播: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流感病毒。
(2) 接触传播: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如手部接触受感染物体后,再接触口鼻等黏膜。
(3) 粪口传播: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如腹泻病毒。
(4) 血液传播: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如艾滋病病毒。
(5) 性传播: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如艾滋病病毒。
2. 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合成复制自身,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产物来合成病毒颗粒,最终破坏宿主细胞,释放新的病毒颗粒。
3. 病毒的传播控制(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受感染物品。
(2)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
(3) 防护措施:佩戴口罩、手套,避免接触血液和其他可能被感染的物品。
三、常见病毒疾病1.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等。
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
2. 乙肝乙肝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可以预防。
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在疫情控制中的应用
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在疫情控制中的应用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议题。
在这场疫情中,传播动力学模型成为科学家们的有力工具,通过对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和模拟,为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了基础。
传播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传染病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病毒传播的因素和变化,如人口流动、接触模式、病毒的传染能力和潜伏期等,传播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出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情况,并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在新冠病毒疫情控制中,传播动力学模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疫情爆发和传播趋势:通过收集和分析病例数据,结合传播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疫情的爆发规模和传播趋势。
这对政府和卫生部门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及时决策,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尽早控制和遏制疫情的蔓延。
2.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政府和卫生部门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如封锁措施、隔离措施和社交距离等,都需要根据传播动力学模型来评估其在控制疫情中的效果。
通过模拟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确定最佳的控制方案,并更好地管理资源和应对疫情。
3.预测医疗资源需求:疫情高峰期,医疗资源需求激增,如何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传播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时间段内的病例数量,从而提前预测医疗资源的需求,并帮助制定相应的医疗资源调度计划,以最大化利用资源,高效应对疫情。
4.评估疫苗和药物的应用效果: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对于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评估新疫苗和药物的应用效果,包括疫苗覆盖范围、接种率和药物的疗效等。
这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指导疫苗和药物的开发和推广。
总的来说,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在疫情控制中的应用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和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传播动力学模型的局限性,模型预测结果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行为、政府政策和病毒变异等。
因此,在利用传播动力学模型进行决策时,还需要结合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比对,并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取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从而更好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抗病毒药作用机理有哪些
抗病毒药作用机理有哪些病毒是一种侵入生物细胞并利用细胞内部资源复制自身的微生物。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致命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为了控制这些病毒引发的疾病,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抗病毒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传播和侵入机制,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1. 抑制病毒复制大多数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
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利用细胞内部的代谢机制复制自身。
抗病毒药物可以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过程,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2. 阻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阻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是感染过程的第一步,许多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部。
抗病毒药物可以结合病毒表面蛋白或阻断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3. 加强宿主免疫系统有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强宿主免疫系统的抗病毒能力来抵抗病毒感染。
宿主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天然防御系统,可以识别并消灭病毒。
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抗体产生等方式增强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宿主体内消灭病毒。
4. 抑制病毒蛋白质功能还有一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功能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感染依赖于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功能。
抗病毒药物可以干扰病毒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抑制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侵害作用。
结语总的来说,抗病毒药物有多种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加强宿主免疫系统和抑制病毒蛋白质功能等。
这些作用机理共同协同作用,帮助人类抵抗病毒感染,保护人类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被研发出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二)技能性目标
尝试制作噬菌体的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性目标
1.通过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其在预防接种方面的应用,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
2.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害与利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3.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之一
通过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二,
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病毒虽然有害能引起各种疾病,但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同时纠正许多学生认为病毒全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3.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的教学内容为本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课时(一课时)
实践训练:制作噬菌体模型
创新训练:病毒图片
讲授新课
1.关于病毒形态结构内容的教学
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了什么程度,讲述时量化形容,比如:病毒只有在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中才能观察到;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等。
指导学生参看书中配有的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
提问学生:你知道有哪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简单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大小,所以无法看到,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1892年俄国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
1897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
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但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
关于病毒结构的教学
用挂图或投影片等直观手段配合使用,重点强调:病毒与植物、细菌、真菌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有遗传作用的核酸组成。
这病毒与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区别。
强调:核酸是遗传物质,与蛋白质一样,也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2.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介绍有关寄生的概念,特别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
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繁殖,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这是病毒与细菌、真菌的不同之处。
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任何长短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
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
3.病毒分类是依据寄主的不同而分成三类。
因为一定种类的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细胞中才能生活,具有专性寄生的特性。
4.讲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
过去许多人以为病毒对人只有害处,不了解病毒对人类的益处。
除了书中介绍的人们利用病毒专性寄生的特性,用噬菌体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
如: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关于病毒的害处,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约60%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
另外,病毒对植物的危害:被病毒侵染的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它可以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
例如:我国长江两岸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上的花叶病,除造成大量死亡之外,还使脂肪减少10%。
5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它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呢?
通过实例启发学生回答。
如: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综合归纳出: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空气、水、伤口、血液、唾液、飞沫、蚊虫叮咬等。
接着让学生讨论:
1、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
3、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这样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预防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