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命体的科学。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并对地球上生物体的生长和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
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学、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生理特征以及遗传特征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形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细菌单细胞,没有细胞核;真菌多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原生动物也是单细胞生物,但具有真核细胞和进化出来的细胞器。
按照生理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厌氧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长,好氧菌则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代谢。
按照遗传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DNA 病毒、RNA病毒和病毒类似颗粒体。
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最常见的方式是二分法,也称为细胞分裂。
细菌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繁衍后代。
真菌则通过生殖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
此外,还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的形式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等待适宜的时机再次生长繁殖。
三、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方面,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酵母菌可以进行发酵作用,使面包、啤酒等食物具有丰富的风味。
另外,微生物中的许多菌株还可以分解废物,减轻环境污染。
然而,微生物也可以引发很多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细菌和病毒是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们可以引发各种传染病,如流感、疟疾等。
四、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废物和污水。
例如,厌氧菌可以分解废弃物,降解有机物质。
另一方面,微生物还可以促进土壤肥沃和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给植物吸收。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五、微生物的药物开发微生物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微生物学总结14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物学总结14医学微⽣物学知识点总结Weishengwuxue gelunbufen fuxitigang绪论⼀、课标掌握内容:1、微⽣物的分类与特点(p1)⾮细胞型微⽣物:特点:最⼩的微⽣物;⽆典型细胞结构;仅含有DNA或RNA⼀种核酸;专性活细胞寄⽣,以⾃我复制⽅式增殖,对抗⽣素不敏感。
如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物:特点:原始细胞核,⽆核膜、核仁,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细胞器不完善,仅含有核糖体;以⼆分裂⽅式繁殖,有细胞壁,对抗⽣素敏感。
包括细菌、⽀原体、⾐原体、螺旋体、⽴克次体、放线菌6⼤类微⽣物。
真核细胞型微⽣物:特点:细胞核⾼度分化,有核仁、核膜;细胞器完整;⾏有性或⽆性繁殖。
如真菌2、郭霍法则(p4)主要内容①特殊病原菌应在同⼀种疾病中存在,在健康⼈中不存在;②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获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引起同样的疾病;④从⼈⼯感染实验动物体内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该病原菌纯培养特殊情况:①有些带菌者并不表现症状;②临床症状相同的可能不是⼀种病原感染;③有些病原体⾄今不能体外培养,有些尚未发现易感动物;补充⼿段:①⾎清学技术查抗原抗体;②分⼦⽣物学技术查DNA物质。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课标掌握内容:1.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意义(p17-22)荚膜(Capsule):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层厚度不定的粘性物质,具有抗吞噬、抗⼲燥、粘附、抗有害物质损伤等功能,是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之⼀,也可⽤于细菌的鉴定.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定的环境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也称为内芽胞(endospore)。
芽胞对理化因素有强⼤抵抗⼒,是细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维持⽣存的休眠状态;同时是否杀死芽胞也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芽孢的有⽆、芽孢的形态及位置也常常作为细菌鉴别的指标。
鞭⽑(flagellum,复f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附着⽣长的⼀⾄数百条细长弯曲的丝状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可⽤作细菌鉴定指标菌⽑(pilus or fimbriae):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丝状物,在电镜下⽅可看到。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 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果、生命活动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3.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能引起人类、动物、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4.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和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各种(免疫性)疾病以保障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5.非病原性微生物:不能引起人类、动物、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6.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可将微生物分为真菌、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8类。
7.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习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特异性防治。
目的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以及与之有关的免疫性疾病。
8.根据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分化程度等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有核心和蛋白质衣壳或RNA或蛋白质组成,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包括病毒以及亚病毒、阮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其中需要活细胞培养的是衣原体、立克次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包括真菌、藻类。
9.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bacterium)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具有肽聚糖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微生物学知识讲义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一、概述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可见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积极小,但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很快繁殖;●种类繁多并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动植物的有机体等;●和人类关系极为密切。
3、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无害有益的,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包括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及死去的植物转化为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需要。
✧空气中的氮,必须有固氮菌作用后,植物才能利用,而后植物再被人类利用。
✧如碳、硫、磷等元素也必须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才得以循环和为动植物所利用。
如果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人和其他生物将难以生存。
工农业方面,可利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
例:✧农业:用固氮菌、根瘤菌制造菌肥、利用杀螟杆菌消灭病虫害。
✧工业:食物发酵、制革、纺织、石油化工、冶金等。
✧医药: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只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
例:痢疾杆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感冒病毒引起感冒等鉴于微生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有必要研究微生物,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有害的一面,为人类造福。
微生物学应运而生,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我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利用微生物来酿酒;自古以来就把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真菌用于医疗;●1676年,荷兰人创造了第一架原始显微镜,从而打开了显微镜下的另一个世界;●1798年英国医生创造了牛痘苗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阔途径;●19世纪末,俄罗斯学者观察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创造了细胞免疫学派;●1892年,俄罗斯学者证实了自然界还有更小的微生物——病毒的存在;●1929年,发现青霉素,1943年发现链霉素,此后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不断出现,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武器。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支原体微生物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支原体微生物学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
1.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1)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2)解脲脲原体:脲原体属包括六个种,其中解脲脲原体与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密切关系。
3)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是支原体的一种,它存在于泌尿系和生殖器中,可以引起泌尿系的感染和生殖器的炎症
4)生殖支原体:除引起尿道炎外,且伴有抗体形成,并与前列腺炎、盆腔炎性疾病有关。
5)穿透支原体:1990年Lo从AIDS患者尿中分离到新的支原体,命名为穿通支原体,也称穿透支原体。
2.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相同点:
1)结构:无细胞壁;
2)大小形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
3)培养特性: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4)抵抗力:对影响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不敏感;
5)致病性:都具有致病性。
3.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
来源:中公卫生人才网。
第一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Edward Jenner
牛痘苗的发现
▪ (琴纳,1749-1823)
(三)黄金时期(1850—1920年)
▪ Robert Koch (郭霍或柯赫,1843-1910)
细菌固定培养法 细菌染色法 发现结核杆菌、炭疽芽 胞杆菌、霍乱弧菌 提取旧结素及应用 郭霍法则
▪ 郭霍法则
(Koch’s postulates)
病原生物学 与免疫学基础
本学期主要内容:
病原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三、四篇) 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篇)
免疫学基础(第二篇)
第一篇 医学微生物学总论
第一章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病原微生物的
概念。
重点:概念(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难点: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微生物的种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朊粒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衣原体、放线菌 真菌
“一毒三菌四体”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无细胞结构--由核心和 蛋白质核壳组成。
核心中只有RNA或DNA 一种核酸,包括病毒以 及结构更简单的朊粒。
朊病毒
特殊的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察见,健 康人中无
能分离成纯种
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产生同样疾 病
自人工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 该病原菌纯培养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巴氏消毒法
1892-1899: 发现病毒
▪ 1892: Dmitri Iosifovich Ivanovski(伊凡诺 夫斯基)—Tobacco(烟草花叶病毒).
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放线菌、螺旋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各章提要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细菌学总论(9学时)绪论(0.5学时)P1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形体非常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
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上千倍,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虽然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且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二)种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非细胞型(acellular)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体积非常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结构中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为其代表。
近来又发现结构中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构成的朊粒。
2、原核细胞型(Prokaryote)微生物: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但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胞浆内缺乏完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包括两菌、四体,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eukaryote)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具有这些细胞结构特点的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数量大,而且分布极其广泛,土壤、水、空气中都有,甚至在人和动植物体表以及人和动物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但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甚至是必须的,只有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二、微生物学发展史(自学)三、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研究范畴:1、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性;2、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包括:微生物的致病性,如何致病机体的免疫性,如何防病3、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内容:细菌学总论9学时细菌学各论9学时病毒及其他微生物18学时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5学时)P5-16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不仅有助于鉴别细菌,诊断疾病,而且对研究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也有重要意义。
医疗卫生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虫媒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医疗卫生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虫媒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1.虫媒病毒是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2.在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成员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
3.虫媒病毒常见的传播媒介有蚊、蜱等。
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对酸敏感。
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亦称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其传播媒介是库蚊,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猪。
6.流行性乙脑病毒的血清型有一种,其抗原性稳定,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7.在乙脑病毒流行环节中蚊是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幼猪是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
8.我国用地鼠肾细胞培养乙脑病毒,经灭活后制成。
接种10岁以下儿童,疫苗安全有效,免疫保护率在60%~90%。
9.登革病毒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流行,我国近年在广东、海南以及广西等地区均有发生。
10.登革病毒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11.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伊蚊,其储存宿主是人和猴。
12.登革病毒属于虫媒病毒属,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抗原性交叉。
13.森林脑炎病毒又名俄罗斯春夏季脑炎病毒,是引起森林脑炎的病原体,其传播媒介为蜱,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医疗卫生/html/yiliaoweisheng/。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生长特性、分类与演化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及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重要性,并探讨与微生物相关的一些研究领域。
一、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微小的体型:微生物的体积非常小,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
2. 多样的形态: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状、螺旋状和分枝状等。
3. 快速的繁殖能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特别是细菌和病毒,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
4. 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微生物可以生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内等。
5. 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且数量极为庞大,据估计,地球上每立方厘米的土壤中就有数百万到数十亿个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特征和遗传关系,微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是单细胞的有机体,可以通过分裂复制。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帮助人体消化和合成维生素,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引起疾病。
2.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可以通过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有些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起到环境清理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真菌对人类和作物产生危害。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复制。
病毒引起了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和艾滋病等。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它们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生活在水体和土壤中。
原生动物在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以引起一些寄生虫病。
三、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例子:1. 微生物与人体: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共生,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消化、免疫系统和代谢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参考书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2. 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和病原机制;3. 学习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的免疫学机制;4. 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常见微生物致病原理;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1.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2.1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2.2 微生物的感染机制2.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 免疫学与微生物3.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3.3 免疫学在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应用4. 微生物检测和致病原理4.1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4.2 微生物致病原理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能力。
六、参考书目1. 《医学微生物学》李华主编2. 《微生物学导论》刘伟主编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明等编著最后,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为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医学微生物学琐碎知识整理
1、产生溶血素: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中A族、SLS链球菌溶血素)、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肉毒梭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α/θ毒素)、引起肠外感染的E.coil、EHCH、EAggEC、破伤风梭菌(α溶血素)、绿脓杆菌、钩端螺旋体2、形成溶血环:α溶血环(不完全、半透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环(完全透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大肠埃希菌双层溶血环:产气荚膜梭菌(外不完全、α毒素/内完全、θ毒素)3、感染后有终生免疫力: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4、感染(有菌)免疫: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感染布鲁菌(这两个菌也是细胞免疫和超敏反应并存的例子)、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5、引起人畜共患:细菌: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属、布鲁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病毒:登革热v、流行性乙型脑炎v、森林脑炎v、狂犬v、汉坦v6、可经输血(移植)传播:巨细胞v(CMV)、HIV、HBV、EB、HCV、HDV、庚型肝炎v7、可以垂直传播:经产道(非先天感染)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先天感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柯萨奇B组病毒、HBV、HIV、CMV、HCV、HDV、风疹病毒、庚型肝炎病毒8、性传播: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HSV-2(单纯疱疹病毒)、HPV(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HIV、HBV、HCV、HDV9、特殊培养基: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巧克力色琼脂平板霍乱弧菌——碱性蛋白冻水(或碱性琼脂)增菌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液体中呈荚膜生长)——罗氏培养基(鸡蛋、马铃薯、甘油、孔雀绿)白喉棒状杆菌——吕氏培养基(含凝固血清)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含0.03% - 0.04%K2TeO2﹒3H2O)百日咳鲍特菌——B-G培养基(鲍-金培养基,甘油+马铃薯+血液)拟杆菌——PYG培养基(蛋白胨-酵母-葡萄糖培养基)支原体——以牛心浸出液为基础+动物血清+新鲜酵母液/PH7.8-8.0嗜肺军团菌——BCYE培养基(缓冲液-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钩端螺旋体——柯氏培养基(10%兔/牛血清、磷酸盐缓冲液蛋白胨/PH7.4)沙眼衣原体——经放线菌酮处理的单层MoCoy Cell/Hela-229 Cell/BHK21Cell伯氏螺旋体——BSK培养基(长链饱和/不饱和脂肪酸、AA、牛血清白蛋白、热灭活兔血清)放线菌、真菌——沙保培养基(葡萄糖、琼脂、蛋白胨)10、培养陈特殊形态:肺炎链球菌——脐状(因为有自溶酶)脑膜炎奈瑟菌——滴露样副溶血性弧菌——神奈川现象(β溶血环)破伤风梭菌——羽毛样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双层溶血环结核分枝杆菌——(罗氏)菜花样/颗粒/结节样(表面粗糙)支原体——油煎蛋样白色念珠菌——(玉米粉培养基)厚膜孢子铜绿假单胞菌——(血琼脂板)生姜味炭疽芽胞杆菌(竹节状)——(普通培养基)R型菌落,边缘卷发装(明胶培养基)倒臵杉树状(因为缓慢液化明胶)(肉汤培养基)卷曲丝状物沉淀百日咳鲍特菌——(B-G培养基)珍珠样菌落鼠疫杆菌——(高盐培养基)多形性(球/杆/哑铃状)(肉汤培养基)菌膜或沉淀生长,若摇晃,菌膜下降呈钟乳石状钩端螺旋体——(柯氏培养基)云雾状流感嗜血杆菌——(血琼脂平板、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卫星现象放线菌(衣氏放线菌)——(病灶中)硫磺样颗粒,颗粒为菊花状11、繁殖缓慢:结核杆菌3-4周衣原体2-3天军团菌、鲍特菌3-5天螺旋菌>3-5天致病性真菌1-3周12、感染性核酸:小RNA病毒科(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3、能形成包涵体:衣原体(胞浆中,内含原体、始体)、狂犬病毒(胞浆中,内基小体,嗜酸性)、人乳头瘤病毒HPV(胞核中,嗜碱性)、腺病毒AV(嗜碱性)、HSV、CMV、呼吸道合包病毒RSV(嗜酸性)、麻疹病毒(嗜酸性)14、肺炎:肺炎链球菌——大叶性(典型)肺炎肺炎支原体——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肺间质损伤)SARS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全身性损伤)卡氏肺孢菌——卡氏肺孢菌肺炎(PCP)艾滋病并发症之一15、具有嗜神经性: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狂犬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病毒沿神经纤维轴突想中枢神经系统侵入HSV-1/2型以及VZV:病毒在神经节潜伏,激活后沿着神经纤维下行至神经末梢新生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流行性乙型脑炎PS:神经毒素也具有嗜神经性(破伤风毒素、肉毒毒素)16、各种鉴别反应:1)Dick试验(皮内试验)-A族链球菌:(红疹毒素→有无Ab?)阳性:有红斑,对猩红热无抵抗力;阴性:无或小红斑,有抵抗力。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应用。
它是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
下面是一份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应用等方面。
二、微生物的分类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芽孢的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2、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结构,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动物,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纤毛虫等。
三、微生物的生理1、营养:微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物质来获得能量和营养,如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
2、生长:微生物通过分裂等方式进行繁殖,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曲线。
3、代谢:微生物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如分解、合成、氧化还原等,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四、微生物的应用1、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抗生素生产等。
2、农业:微生物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等。
3、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污水治理、空气净化等。
4、医学: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因此需要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分子微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分类、进化、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手段。
2、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微生物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3、免疫微生物学: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免疫系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免疫系统对感染性疾病的防御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的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综述重点归纳整理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Only G+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胞壁的肽聚糖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在高渗环境仍可存活的细菌。
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G-的L型肽聚糖少,渗透压也低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简答题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2.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脂多糖:脂质A。
无种属特异性。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核心多糖。
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种特异性。
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3.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2、G-菌: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3、G+菌:重要抗原,稳定和加强细胞壁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微生物相关的科学。
它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特性、代谢、致病机制以及微生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医学微生物学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医学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藻菌等,真核生物则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纤毛虫等。
其中,细菌是医学微生物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的结构特点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细胞壁是细菌的外层保护层,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膜则位于细胞壁内部,具有调控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菌内部的液体环境,包含有机物质、酶和细胞器等。
核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通过DNA和RNA参与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增殖和分裂两个过程。
细菌在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快速繁殖。
细菌生长的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氧气浓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加细胞数量,实现快速繁衍。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通过代谢反应获得能量和合成细胞组分。
代谢反应可分为好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两种类型。
好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产生大量的ATP和水。
而厌氧代谢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成较少的ATP。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对其生长和致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部分微生物可以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并繁殖、释放毒素,引发疾病。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肺结核的发生。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可以寻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与诊断方法检测和诊断微生物感染是很重要的临床工作。
医学微生物学思维导图
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 起支原体肺炎等疾病。
医学重要微生物种类
衣原体
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可引起沙眼、鹦鹉热等疾病。
螺旋体
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原 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梅毒、钩端 螺旋体病等疾病。
02
细菌学基础知识
细菌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球菌、杆菌、螺形菌
02
微生物特点
03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04
繁殖快,数量多。
05
适应性强,易变异。
06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01
微生物分类
02
微生物命名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态习性、细胞化学组成及 遗传物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
采用双名法命名,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 名在后。
医学微生物学思维导图
目录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细菌学基础知识 • 病毒学基础知识 • 真菌学基础知识 • 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 免疫学在医学微生物中应用
01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及特点
0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 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重要微生物种类
01
细菌
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等, 可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
02
病毒
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 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
殖,可引起病毒性疾病。
03
真菌
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 起真菌病。
医学重要微生物种类
03
放线菌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是针对临床感染病原体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涵盖微生物病原体的分类、特性、繁殖和诊断等方面。
本文将从病原体类别、生理特性、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四个方面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病原体类别医学微生物学中的病原体类别繁多,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这些病原体在生理、形态、生长和传播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1. 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们可以以多种形态出现,如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等。
典型的细菌细胞壁分为两层,内层为细胞膜,外层为细胞壁。
在免疫系统中,人体通过吞噬细菌或释放杀菌物质来消灭它们。
2. 真菌真菌在形态、生理结构上与细菌有很大不同,它们多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
真菌细胞壁由几乎纯粹的多聚葡萄糖组成,这使它们对糖类抗生素的消耗与细菌等微生物不同。
对于人类而言,酵母菌一般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免疫系统极度受损的情况下,它们可能变得致病。
3. 病毒病毒是细菌与真菌之外的另一类微生物,它们不具备自主繁殖能力,需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
病毒粒子在结构上比较简单,通常由核酸和一层蛋白质组成。
病毒通过感染细胞来复制自身,从而潜在地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4. 寄生虫寄生虫是另一种致病微生物,在人体内生活、获得营养和生长。
寄生虫的特点是相对宿主体产生更大的组织或器官破坏。
最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钩虫、蛔虫和疟原虫等。
二、生理特性病原体的生理特性涉及其生长、繁殖和代谢等方面。
这些特性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病原体,从而有助于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氧气依赖性许多细菌被划分为需氧、厌氧和嗜氧细菌三种类型。
需氧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厌氧菌则不能容忍氧气存在,而嗜氧菌只在氧气存在下才能生长。
这些区别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培养方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营养需求除了氧气,病原体还有其他各种营养需求。
细菌有时需要锌、铁、镁和磷等元素才能正常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说课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要求
实验室安全制度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 试剂。
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污染。
生物安全防护
了解生物安全知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防止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危害。
实验报告格式与提交方式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 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菌核与菌索
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可抵抗不良环境。
真菌的生理与代谢
营养类型
真菌为异养生物,通过吸收有机物获得营养。
呼吸作用
真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物质代谢
真菌能合成多种酶类,参与物质分解与合成。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分类依据
根据真菌的形态、生理 生化特性及遗传学特征 进行分类。
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 属、种七个等级。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命名,即属 名+种名。
05
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Chapter
正常菌群与宿主的关系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为宿主提供必要的 营养物质。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育,增强宿主的免疫力,防止外来病 原体的感染。
生物拮抗作用
按时提交实验报告,采用指定的 提交方式,如纸质版或电子版。
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记录与处理 结果分析与讨论 提交方式与时间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 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 骤、结果、讨论等部分。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实验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时间
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 学8学时。具体授课时间和地点由学校教务处统一 安排。
医学基础知识_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黑龙江中公教育医学微生物学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中医学基础知识会考察到的科目,中公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复习一下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通过新城代谢不断合成菌体成分,如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细胞壁及各种辅酶等。
此外,细菌还能合成很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
1.热原质: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热原质耐高热,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没有挥发性,因此除去热原质最好的办法是蒸馏。
制备生物制品和注射用水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
2.内毒素和酶: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期毒性成分为脂类A,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
毒素是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酶,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治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
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细菌色素有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两类。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
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物质,称细菌素。
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抗菌谱较窄。
例题: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外毒素B.内毒素C.侵袭性酶D.热原质E.细菌素正确答案:E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ljoffc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微生物基本概念一、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1.微生物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最低等的微小生物。
2.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为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的感染和致病机制、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简称感染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于消灭人类感染病为宗旨的一门科学,目前还扩展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
二、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1.非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为形体最小,以纳米(nm)为测量单位,结构最为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或仅为传染性蛋白粒子,具有超级寄生性,仅在活的易感细胞中才能复制,且易变异的最低等生物体,包括病毒、朊粒等。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单细胞微生物,大小以微米计,其细胞分化不完善,无完整细胞核及核膜、核仁,核质(或称拟核)由胞质内聚积的双链螺旋结构DNA 和RNA构成,胞质内有核糖体,但缺少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此类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6类。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为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细胞分化完善,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故易在体外生长繁殖。
绪论要点口诀为:微小简单眼不见,自然界里很广泛。
非细胞,结构无,寄生活体病毒属。
原核无膜无核仁,细衣支立属此类。
真核完化是真菌。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测量单位微米二、细菌的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形态。
1.球菌包括球形、肾形、豆状、矛头状等多种,直径0.8~1.2微米,呈双球状、链状、葡萄状等多种排列形式。
2.杆菌种类繁多,长短粗细差异较大,有杆状、球杆状、棒状及梭状等,并有链杆状、分枝状、栅栏状等多种排列形式。
3.螺形菌分为:①弧菌,为弧状或逗点状,只有一个弯曲,如霍乱弧菌;②螺菌,菌体由两个以上弯曲,长3~6微米,如鼠咬热螺菌;③螺杆菌,呈螺旋状弯曲,长2.5~4.O 微米,如幽门螺杆菌④弯曲菌,呈U形、S形等,如空肠弯曲菌及大肠弯曲菌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为基本结构,是细菌所共有的结构。
一、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1.细胞壁细胞壁为包绕在细胞膜外的膜状结构,厚l0~80纳米,其组成较复杂,因不同细菌而异,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等,其主要功能为保持菌体固有形态和维持菌体内外的渗透压。
2.细胞膜细胞膜为包裹细胞质的结构,厚约7.5nm,与真核细胞膜相比,不含胆固醇,但均具有细胞内外物质转运,分泌及呼吸功能,并与细菌的代谢及致病性密切相关;参与细菌结构(如肽聚糖、鞭毛和荚膜等)的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等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位于菌体内部的原生质,内含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等多种重要结构。
4.核质核质是由细胞质内的细菌本身的遗传物质DNA和RNA聚集而成,因为无核膜,不具备完整的核结构,故亦称为拟核。
二、肽聚糖的结构肽聚糖或称作粘肽,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借β-1,4糖苷键连接为聚糖骨架,再与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共同构成。
肽聚糖为细菌所特有,在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肽聚糖的构成有所不同。
三、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医学意义1.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参见表3-1。
表3-1 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参见表3-1.2.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医学意义由于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染色性不同,借此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两大类;它们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存在着差异。
有些抗菌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壁,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可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能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而发挥抗菌作用。
G+菌与G-菌在病原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方面也不尽相同。
四、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与医学有关的细胞质内的亚结构主要有核质、核糖体、质粒及胞质颗粒。
1.核质核质又称拟核,由裸露的双链DNA盘绕成松散的网状结构与RNA构成,无组蛋白包绕。
它相当于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遗传特征。
2.核糖体(或称核蛋白体)每个细菌可含有万余个核糖体,它由RNA(占70%)和蛋白质(占30%)构成,为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链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可与核糖体结合,而起到抗菌作用。
3.质粒质粒种类繁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构成,可自我复制,是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能携带多种遗传性状,并可通过结合、转化等方式在菌间传递质粒,而使细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
主要的质粒有耐药性R质粒、编码性菌毛的F质粒、产生大肠菌素的Col质粒及产生肠毒素的ST质粒和LT质粒等。
由于质粒的结构简单,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地用作载体。
4.胞质颗粒胞质颗粒为细菌贮存营养物质的多糖、脂类及多磷酸盐等。
其中异染颗粒为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氏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所特有的胞质颗粒,它由RNA和偏磷酸盐构成。
经亚甲蓝染色呈紫色,此着色特点用于鉴别诊断。
细菌的基本结构要点口诀为:壁膜质核四同基,粘肽为主细胞壁,阳厚阴薄有区别,阳裹抗原磷壁酸,阴裹三层脂外膜。
壁层结构差异著,染色抗原药敏殊。
阳壁主要肽聚糖,溶酶青霉能裂解,阴菌外膜无奈何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及芽孢(胞)。
为某些细菌所缺乏,而为某些细菌所特有的结构。
一、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荚膜菌在其细胞壁外有一层厚 >0.2nm粘稠结构称为荚膜,其化学成分在多数菌为多糖。
少数菌为多肽。
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和抗吞噬等致病作用以及抗原性,并且是鉴别细菌的指征之一。
二、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弧菌、螺菌、占半数的杆菌及少数球菌,由细胞膜伸出菌体外细长的蛋白性丝状体,称为鞭毛。
根据鞭毛菌上鞭毛位置和数量,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鞭毛是运动器,它使鞭毛菌趋向营养物质而逃避有害物质,且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例如沙门氏菌的鞭毛抗原即H抗原,具有使菌体穿透肠粘液层侵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功能。
三、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1.菌毛许多革兰氏阴性(G-)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G+)菌在其菌体表面有细而短、多而直的蛋白性丝状体,称为菌毛。
2.菌毛的分类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①普通菌毛,数量多,每菌可达数百根,短而直,直径3~8nm,长0.2~2微米②性菌毛亦称F菌毛,每菌仅有1~10根,粗而长、中空呈管状,它由F质粒表达。
性菌毛菌称为F +菌。
3.菌毛与医学的关系①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
②F+菌的菌体内质粒或染色体DNA,通过中空的性菌毛与F菌表面相应的受体接合,可将遗传信息,如细菌毒力、耐药性及耐热性等,传递给F受体菌,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此外,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的受体,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如霍乱弧菌获取霍乱肠毒素。
四、芽孢(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需氧芽孢(胞)杆菌属或厌氧芽孢(胞)梭菌属的细菌繁殖体,当处于不利的外界环境中,在菌体内形成厚而坚韧芽孢(胞)壁及外壳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芽孢(胞)。
它为细菌的休眠状态,其抵抗力远远大于繁殖体,是灭菌效果的指征。
芽孢(胞)可存活在自然界数年以上,一旦条件适宜,又能出芽回复为繁殖体而致病.例如炭疽、破伤风、肉毒中毒和气性坏疽等,均由芽孢(胞)菌引起。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一、革兰氏染色法及其医学应用意义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氏(HCJ Gram)于19世纪末所发明的革兰氏染色法,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初步鉴别及指导选择抗生素治疗。
二、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其结果判定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细菌玻片涂片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复红复染。
凡未被95%乙醇脱色,菌体被结晶紫和复红染成紫色者为G+菌,而经乙醇脱色后,被复红染成红色者为G菌。
细菌的生理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一、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具有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能力,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即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按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
细菌的生长除了满足充足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pH值)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并向不同平面分裂而形成细菌排列方式的不同。
细菌的分裂周期所需时间,称为代时。
多数细菌的代时为20~30分钟。
而结核分枝杆菌的代时则为18~20小时。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规律即“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或称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期。
对数期在培养后8~18小时,其细菌繁殖最快、代谢活跃,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
处于稳定期的细菌形态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产生芽孢(胞)、抗生素及外毒素等代谢产物,多在稳定期。
二、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进行细菌分类根据对氧的需求,将细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专性需氧菌的代谢方式为有氧氧化;专性厌氧菌则是无氧酵解,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微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介于前两者之间。
细菌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一、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细菌的代谢产物,包括分解代谢产物与合成代谢产物。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物亦不同。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其分解产物,以鉴别细菌种类的试验方法,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常用的生化反应的方法有吲哚(Ⅰ)、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4种试验即IMViC试验,糖发酵试验、硫化氢试验及尿素酶分解试验等。
大肠埃希氏菌IMViC试验结果为+ + - -,产气肠杆菌为- - + +。
二、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细菌通过合成代谢不断合成菌体成分,此外,还合成许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如热原质、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细菌素、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前3种是细菌的致病物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不同的细菌产生的不同色素和细菌素,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抗生素和维生素则是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
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的概念细菌培养基是使用适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人工配制而成的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