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 复习必备!
高一历史上第六章复习课
巩固练习
年全国文综卷) (2004年全国文综卷) 北伐战争期间,湖南 年全国文综卷 北伐战争期间, 农民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实行统一的土地改革政策 实行统一的土地改革政策 B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C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D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列强 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列强
巩固练习
北京大学学生散发的传单说: 这英、 北京大学学生散发的传单说:“这英、日两 强蛮无理, 国……强蛮无理,残杀我同胞,……,大家赶 强蛮无理 残杀我同胞, , 快团结起来,誓不和英日两国有金钱来往, 快团结起来,誓不和英日两国有金钱来往,即 不买他们的货物,不用他们的钞票” 不买他们的货物,不用他们的钞票”。这件事 发生在 A.五卅运动中 . B. 省港大罢工期间 C.收回租界运动中 . D.一二 九运动中 .一二·九运动中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国共两党合作,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 国共两党合作 共同推进, 空前团结。 空前团结。 2.北伐出师有名 得到广大工农群众 大力支持。 2.北伐出师有名,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北伐出师有名, 群众的 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北伐作战目的明确 方针正确。 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叶挺独立团最为突出;中 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叶挺独立团最为突出; 共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先锋模范作用。 共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西山会议派: 西山会议派: 公开反对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 公开反对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 蒋介石: (2)蒋介石: 篡夺革命领导权(如中山舰事件、 篡夺革命领导权(如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 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政变), ),公开建立起 案”)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政变),公开建立起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阀政权,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阀政权,公开破坏国 共合作。 共合作。 汪精卫: (3)汪精卫: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全面失败。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全面失败。
高一上册历史每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每单元知识点在高一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史,以概述的方式介绍高一上册历史每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原始社会的特点和奴隶社会的兴起。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而奴隶社会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形成,奴隶制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第二单元:封建社会与封建文化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形态,以封建制度为特征。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封建等级和农耕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封建文化的兴盛,例如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科举制度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等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
我们了解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并且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等。
第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兴起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近现代中国的兴起,包括清末民初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建立中华民国的重要事件。
我们了解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且学习了一些重要人物,如孙中山和陈独秀等。
第五单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的历史。
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背景和发展历程,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遵义会议等。
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重要的党员和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的历史。
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背景和新中国的初期国内外形势,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抗美援朝战争和三大改造运动等。
历史人教版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人教版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的必修课之一。
而人教版历史教材则是高中历史学习的主要教材之一。
在高一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理解一系列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历史人教版高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古代史类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从华夏族的形成原因到夏、商、周三代的变迁和发展,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史。
2. 奴隶社会及其代表:研究奴隶社会的成因和代表国家,如古埃及、巴比伦等。
3. 亚细亚古代文明:研究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波斯等亚细亚地区的文明。
4.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关注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 东方古代文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秦汉帝国以及日本和韩国的古代文明。
二、近代史类知识点总结1. 封建主义社会及其危机: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主义社会的危机与变革。
2.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认识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条件和过程,以及它对于欧洲和全球的影响。
3.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研究近代中国的开放与动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与变革。
4. 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了解工人运动的起源、经过和取得的成果。
5.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现代史类知识点总结1. 二战的爆发与进程:学习二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进程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2. 冷战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冷战的形成、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和各种对抗。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
4.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学习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通过对历史人教版高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科的学习涉及到广泛的时代和领域。
学生们需要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通过历史故事、事件和人物的了解,更好地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脉络。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过程:①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②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制定原因(目的):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颁布时间:1954年9月宪法内容:《中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人大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它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54 年《宪法》确立。
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确立实施过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中国历史中国是一个悠久而庞大的古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其中,高一上学期历史的第六单元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以这个主题为中心,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远古时代远古时代是中国历史的起点,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较为稀少,但我们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远古时代的信息。
在远古时代,中国的先民借助石器、火种以及简单的农耕工具来生存。
他们最初居住在山洞中,后来逐渐开始建立村落和社会组织。
同时,中国的文字也正式诞生于远古时代,这一发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这段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王朝,商代则在商业和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西周时期,中国的统治形式逐渐从部落联合演变为以王室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同时,西周时期的文化也十分繁荣,它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严重、战乱频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地理领土也经历了大幅的变动。
春秋时期,各个小国开始形成并相互争夺优势地位,而战国时期,则是一场诸侯争霸的时代。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纷纷涌现,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后来的儒、法、道、墨等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封建国家的先河。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它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具影响力的王朝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拓展了中国的领土。
第五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
这个时期,东晋时期北方多次被外族侵略,南方出现了一系列自立于外族统治之下的王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提纲
第19课 辛亥革命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结果:收效甚微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①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发展: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历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一律平等C.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项自由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019年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第六-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第六-九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1、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二.1、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2、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3、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4: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1、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3、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5、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6、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7、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二.1、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2、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4、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5、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6、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三.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2、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3、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5、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6、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1、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2、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5、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6、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二.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2、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3、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6、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三.1、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3、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4、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1、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二.1、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3、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4、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三.1、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2、苏联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3、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4、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5、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帝国,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等。
1.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要包括军事力量的强大、国内混乱的局势以及外敌的威胁等。
2.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角色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秦国统一战争的发动以及对各诸侯国的征服上。
3.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秦始皇在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制度、修筑长城等。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封建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法律制度的特点等。
1. 封建制度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度经历了从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到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再到汉武帝时期的郡国制的发展。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通过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等手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秦汉法律制度的特点秦汉法律制度具有严格性、专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条文,确保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1. 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善,包括农田水利的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税收制度的实行等。
2. 手工业的兴盛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包括铁器制造、丝织业、陶瓷业和造纸业等。
3. 商业的繁荣秦汉时期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以及货币制度的统一等方面。
第四节秦朝与汉朝文化的发展秦朝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秦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兵马俑的发现以及汉代的科技和文学等。
高一上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第一部分:秦汉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包括了秦朝和汉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一、秦朝秦朝是由秦始皇成立的,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例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和货币制度,修建长城以保护边疆安全,规定急需而少有的资源只能由中央政权管理等等。
此外,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征用和分配,以改革土地制度并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
二、汉朝秦朝的统治虽然强大,但是由于其残酷的统治和高压政策,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最终,秦朝被推翻,刘邦成为了汉朝的创立者。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但是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了“推崇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并采用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这些改革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社会也更加繁荣。
第二部分: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被誉为“太学之延彦,史家之宗师”。
以下是汉武帝的几项改革:一、战争与扩张汉武帝时期,汉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匈奴的战争,通过与匈奴的战争,汉朝稳定了北方边境,并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二、推行儒家思想汉武帝推行了儒家思想,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并采用了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
这一改革使得汉朝的官员更加有学问和能力,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三、经济改革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
他降低了税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
与此同时,他也积极推动海外贸易,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第三部分:东汉时期的变革东汉时期是汉朝的后期,这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动荡。
一、黄巾起义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负担沉重,引发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由农民领袖张角发动的,他们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
高中必修一历史第六单元笔记 优质课件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 主的一大特点。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 2、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 种冤假错案。 (2)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3、意义: 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 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 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 1、历史条件: (1)文革的深刻教训 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 (2)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1978年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 是民主的保障。 2、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 种冤假错案。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 形成“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 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基层自治 制度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创立的经过:1954年一届人 大在北京召开 C、一届人大召开的意义: (1)一届人大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 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宪法的制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 保证,利于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制 度正式形成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1.蔚蓝色的希腊(1)自然地理环境%1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1山岭沟壑纵横,将陆地隔成小块。
%1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⑵影响%1促进了希腊的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
%1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⑴城邦%1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
%1定义: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而建立的一些城市国家,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⑵特点%1彼此分立:建立许多城邦,但保持密切联系。
%1小国寡民、公民政治: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1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是希腊的文化中心。
3.希腊的公民(1)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2)组成:通常由祖籍本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3)权力: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4)素质%1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挑战权威。
%1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1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1)梭伦改革%1背景: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1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制定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设立“四百人会议”和最高法院等民主机构。
%1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改革%1内容: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五百人会议”;制定“陶片放逐法”。
由10个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1意义: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6单元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点 北洋时期的社会发展
史料实证 材料一 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 824 000元,工 人270 717名。1920年有1 759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 620 000元,工人557 622名。 材料二 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的旧政权的复辟。他在 担任总统的时期内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 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
(2)袁世凯在政治上虽然实行专制独裁,但在经济上也不得 不顺应历史潮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 施。
论从史出 北洋时期的社会发展 (1)政治方面,北洋军阀虽然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但形式上一 直维持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 展。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方面,发布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 缚,对工矿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2.护国战争 (1)孙中山的反袁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 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2)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 独立,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各省纷纷响应。 (3)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 国纪年。
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1)割据混战 ①原因: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 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帝国主义“分而治之”。 ②派系:依靠英美支持的直系、依靠日本支持的皖系和奉系。 各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
3.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活动: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 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 利作出了贡献。
高一上册历史背诵知识点必备手册
高一上册历史背诵知识点必备手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在高一上册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考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高一上册历史背诵知识点的必备手册。
一、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为禹。
夏朝采用了封建制度,以世袭制的方式传承王位,并在地方设置了诸侯,实行分封制度。
2.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建立者为汤。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实行世袭制的君主统治,并设立了大夫、士、庶民等等级。
3.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
周朝采用封建制度,设置了诸侯国,并通过封爵的方式来统治,实行了宗法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设立了君主、贵族、百姓等等级。
2. 春秋时期的国家政权逐渐衰弱,分封制度趋于废弃,而战国时期则出现了强权政治,以秦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逐渐崛起。
三、秦朝的统一和法制建设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建立者为秦始皇。
秦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封建制度的同时逐渐弱化贵族的权力,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2.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制措施,例如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度量衡标准等,统一文字和货币,修建了万里长城,使得国家内部更加稳定,对外形成了坚实的防线。
四、汉朝的发展和科技成就1.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建立者为刘邦。
汉朝的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加强了地方官吏的管理。
2. 汉朝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例如著名的《汉书》和《汉画像石》的出现,帮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生活。
五、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割最为明显的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形成带给中国南北地区不同的统治,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
高一上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必备知识点近年来,随着历史学科的逐渐重视和人们对历史的热情,历史课程也成为中高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高一上册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了从古代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下面将就高一上册历史必备知识点进行一一介绍。
1. 世界历史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人类历史的基本概念,并从人类起源、古代文明、中世纪等方面梳理了世界历史的大致脉络。
学生需要掌握人类的起源时间、古代文明的代表、中世纪的特点等。
2.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以及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例如,夏商周三代的贵族制度、封建社会的出现、秦汉帝国的统一、唐宋时期的开放与进步等。
3.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包括了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
学生需要了解古埃及的封建制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帝国以及这些古代文明的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知识。
4.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涵盖了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历史事件。
学生需要详细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戊戌变法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
此外,还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如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等。
5.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主要围绕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等内容展开。
学生需要掌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与原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缺点等知识点。
6. 当代世界史:当代世界史的内容包括了20世纪以来的历史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总结起来,高一上册历史课程的必备知识点包括了世界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以及当代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①背景原因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2.中国政府的禁烟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②虎门销烟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①简单经过: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1841年: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a.内容条约--五项附件--三项b.危害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原因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2.借口与有关国家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火烧圆明园)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三,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4.永安建制: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东王-杨秀清冀王-石达开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6.《天朝田亩制度》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②军事上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0.历史评价①失败原因农民的局限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②历史作用③性质四,洋务运动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①二个过程②群体③认识④主张与目的⑤代表性人物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②政治特点:a.革命性b.少,小,弱妥协性不彻底软弱性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②政治特点:集中→团结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六,中法战争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七,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国内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4.结果:《马关条约》①时间,地点,人物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③危害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①开设银行②政治贷款③修筑铁路④投资设厂⑤开采矿山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①强占租界地②划分势力范围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九,戊戌变法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②变法的主要内容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4.戊戌变法的失败正面战场的抗战:1、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2、抗战概况:(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6单元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6)
一 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材料】 1912年,孙中山签署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 和的国家制度和“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913年,第一届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拟订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进一步 肯定和完善了《临时约法》。但袁世凯将该草案束之高阁,不允许交国会 讨论通过。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的 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 民国约法》。
[重难归纳]
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1.政治上: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 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灾难。 2.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潮流,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纲常伦理。西方各种 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并得到推广。 4.社会习俗: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如剪发辫、易服饰、废止缠足、废除跪 拜礼等。
2.生活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 (2)表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 剪发辫 、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 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重点研习
[跟踪训练]
2.《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
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
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进入了高中后,很多新生会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觉得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应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地理条件(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梭伦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
高一历史第六节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学目标: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教学过程: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要点。
土地的平均分配、产品统归圣库。
《天朝田亩制度》为农民描述了美好的人间“小天堂”,在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经过北伐、西征、东征等一系列军事斗争以后,太平天国达到了它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国的领导人是不是在考虑如何把农民带入他们向往的理想社会呢?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之后的天国经历着天京变乱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挫折,直到最后的失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领导层中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被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争权夺利,相互倾轧。
终于导致了一场天京变乱。
一、天京变乱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造成天京变乱的原因有哪些?1.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矛盾尖锐。
下面请看教材关于天王府的插图。
从这幅图可以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一些基本情况。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国的领导人感到已有了一个“小天堂”,因此享乐思想很快发展。
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他们无力抵挡封建意识的侵蚀,而为江南的繁华所迷惑,追求声色货利。
在战争还在激烈进行之时,各王都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王府。
其中洪秀全的天王府周围十余里,墙高几丈,内外两重,里面各座宫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当太平军的广大将士们在前方英勇奋战的时候,专理洪秀全生活的人员有上千人。
随之而来的是领导者间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个人欲望恶性膨胀,最终演成令人痛心的天京变乱。
2.经过关于天京变乱的经过可以用简图来加以说明。
以上简图可以看出天王、东王、北王为了争权夺势,自相残杀。
惟独翼王石达开既非东王杨秀清那样定要称万岁的人,更非北王那样嗜血成性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复习必备!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复习必备!上册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知识点简介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
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
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1)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2)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取得胜利。
(2)农民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必背知识点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
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知识点解析一、选择题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清室推翻后,民族可以不要’。
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的问题上立场模糊不清D.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要求2.孙中山能够接受中共的政治主张,实现伟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B.孙中山具有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C.中共对他的帮助D.共产国际对他的帮助3.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民族压迫B.主张民族平等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满洲贵族4.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则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这两种观点的实质是( )A.反对国共合作B.主张实行国共两党合并C.主张国民革命由国民党领导D.否定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5.1924年7月国民党中央发表声明:“本党既负有中国革命之使命,即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
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唯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之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文中核心思想是( )A.谴责军阀政客B.维护国共合作C.弹劾国民党左派D.对中共表示不满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 )A.斗争目标不同B.斗争方式不同C.阶级立场不同D.世界观不同7.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政党B.资产阶级政党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8.五卅运动中,上海成立的反帝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是( )A.上海总工会B.上海各界救国会C.上海工商学联合会D.上海工商学同盟9.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的比较典型的运动是( )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C.省港大罢工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0.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明显是在(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11.北伐战争前夕,蒋介石独裁心膨胀,多种职务集于一身,但不包括( )A.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B.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C.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D.国民革命军司令12.巩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两次东证的相同点在于( )A.都是由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的B.都以黄埔学生军为东征主力C.都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D.依靠的军队都得到了工人或农民的配合13.北伐前夕,直、奉两大派军阀由交战到勾结,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它们都是封建军阀B.它们的根本利益一致C.帝国主义的幕后操纵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给反动势力沉重打击14.蒋介石能够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因素有( )①他掌握了军权②得到了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流氓头子的支持③与张作霖结成军事同盟④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不断妥协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1924年为争取和平国内统一,孙中山抱病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宣言中表示要( )①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②实行耕者有其田③推翻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④节制资本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16.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不同点有( )①革命性质②领导阶级③革命范畴④革命前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17.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
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
”这段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①受到十月革命影响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④对俄国革命成功原因有正确认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18.“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 )①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②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③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④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国民大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有( )①支持旧军阀向革命发动进攻②直接派兵武装干涉③进行经济封锁、禁运④扶植新代理人,分化统一战线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得以继续前进的条件有( )①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为广大人民接受②经过大革命洗礼的湘赣等省群众基础良好③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④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国民党之主义:(一)民族主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
……若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
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1)以上两次大会宣言各是哪一年发表的?(2)当时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各是谁?(3)两个宣言的宗旨和原则分别被称为什么主义或纲领?有什么联系?(4)两则材料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两党的纲领有何原则区别?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统治。
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结束为止,即直至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4)加入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1921年)材料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
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帝国主义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财政交通工业几乎完全操于国际帝国主义之手,中国资产阶级所占者仅仅日用品之极少部分,帝国主义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材料三以产业落后的缘故,中国劳动阶级(即工人阶级)还在极幼时代,多数劳动群众意识,还停滞在宗法社会(即封建社会),非政治的倾向非常之重,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革命之必要,真能了解共产主义及共产党组织的更是少数,因此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材料四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需与国民党合作。
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材料五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保持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1923年)请回答:(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有什么变化?(2)从有关材料看,导致变化的思想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所阐述的路线方针是否有缺陷?为什么?(4)通过这一组材料,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