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规范
数据库设计原则与规范
数据库设计原则与规范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以支持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决策需求。
数据库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效运行,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一、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原则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通过将数据分解为逻辑上的表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下是常用的规范化原则:1. 第一范式(1NF):每个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
不能将多个值存储在一个字段中,例如在电话号码字段中存储多个电话号码。
2. 第二范式(2NF):每个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字段。
如果一个表中有多个候选键,必须将其分解为多个表,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一个主键相关。
3. 第三范式(3NF):消除了非主键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
即非主键字段之间不可存在依赖关系,数据更新时不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4. 次范式(BCNF):基于第三范式,进一步消除了主键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
它要求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依赖于候选键。
二、数据模型设计原则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它定义了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下面是数据模型设计的原则:1.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当前最流行和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它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数据。
2. 确定实体和属性:实体是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
在定义实体和属性时,需考虑实体的属性是否唯一标识该实体。
3. 定义关系:关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表之间的键值关联实现。
在定义关系时,需考虑关系的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以及参照完整性约束。
三、命名规范与标准良好的命名规范和标准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减少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
以下是常用的命名规范与标准:1. 表和字段命名: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避免使用缩写、重复和模糊的词汇。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命名规范、备份和恢复策略、权限管理、性能优化等。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的命名应具有可读性和易于理解性,采用故意义的名称,避免使用简单的缩写或者无意义的字符组合。
2. 数据库的命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单词之间可以使用下划线或者驼峰命名法进行分隔。
3. 数据库的命名应该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三、备份和恢复策略1. 定期备份数据库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建议每天进行全量备份,并根据需求进行增量备份。
2. 备份文件应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以防止硬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3. 定期测试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过程,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对于重要的数据库,可以考虑使用灾备方案,将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程地点,以防止灾难性故障。
四、权限管理1. 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授权给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
2. 为每一个用户分配最小权限原则,避免过高的权限赋予造成安全风险。
3.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及时删除再也不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账号。
4. 对于敏感数据,可以采用加密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五、性能优化1.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包括查询响应时间、数据库连接数、磁盘空间使用等指标。
2. 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性能优化,如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
3. 避免频繁的长事务和大事务,以减少数据库锁定和资源竞争。
4. 定期清理无用的数据和日志,以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占用。
六、安全措施1. 定期更新数据库软件和补丁,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2. 启用防火墙和访问控制列表,限制数据库的访问来源。
3. 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4.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并修复数据库的安全漏洞。
七、容灾和恢复1. 建立容灾计划,包括备份和恢复策略、灾难恢复测试等。
2. 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
数据库开发安全规范
数据库开发安全规范1. 密码安全- 使用强密码: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应不少于8位。
- 定期更换密码:为了保持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员应定期更换数据库密码。
- 不保存明文密码:开发人员不得将用户密码以明文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2. 数据备份和恢复- 定期备份数据:管理员应定期备份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 离线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不同物理位置的离线设备上,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未经授权的访问者篡改。
- 定期测试数据恢复:管理员应定期测试数据库备份的可恢复性,以确保在发生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进行恢复操作。
3. 访问控制- 最小权限原则:管理员应为开发人员分配最小必要权限,以降低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 严格权限控制:数据库用户应仅被授予其工作所需的权限,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 监控和审计:管理员应实施日志监控和审计机制,以便及时检测和响应异常访问行为。
4. 网络安全- 防火墙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应配置防火墙,限制从外部网络访问数据库的连接。
- 加密通信:数据库的网络通信应使用加密协议,如SSL/TLS,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远程访问限制:禁止未经授权的远程访问数据库,仅允许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进行远程访问。
5. 安全审计- 定期安全审计:管理员应定期进行数据库安全审计,包括检查权限配置、访问日志、异常行为等,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及时处理安全漏洞:一旦发现数据库安全漏洞,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防止被黑客利用。
以上是数据库开发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
管理员和开发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库作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库建设规范。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数据规范、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库建设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建设的初期阶段,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为后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范:1. 数据库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有具体的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并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order_info"。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缩写和数字等模糊的命名方式。
同时,字段名也应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create_time"。
3. 主键和外键规范每个表应有主键,并使用自增长或唯一性约束来保证主键的唯一性。
同时,在设计关联表时,外键应与关联的主键类型一致。
4. 索引规范为常用作查询条件的字段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多的索引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二、数据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以下数据规范:1. 数据类型规范在对字段进行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存储日期时间的字段,应选择合适的日期时间类型。
2. 数据录入规范为了避免数据录入错误,需要制定数据录入规范。
规定数据录入格式、校验规则和必填字段,同时提供数据录入的帮助文档和提示信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3. 数据清洗规范对于已有的大规模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缺失和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
三、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需要进行以下优化措施:1. 查询优化使用合适的查询方式、优化复杂查询语句、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和子查询,以提高查询效率。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以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规范,包括命名规范、数据类型选择、索引设计、表关系设计等。
1. 命名规范在数据库设计中,良好的命名规范能够使数据库对象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以下是一些建议:1.1 表名、列名和约束名应使用清晰明了的描述性词汇,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缩写的名称。
1.2 使用统一的命名风格,如下划线命名法(例如:user_name)或者驼峰命名法(例如:userName)。
1.3 避免使用数据库关键字作为对象的名称,以免引起冲突。
2. 数据类型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对数据库的性能和空间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类型选择规范:2.1 尽量使用较小的数据类型,以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2.2 对于整数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如TINYINT、SMALLINT、INT等)。
2.3 对于字符串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长度(如VARCHAR、CHAR等)。
2.4 避免使用文本型字段存储大量的文本数据,可以考虑使用CLOB或BLOB类型。
3. 索引设计合理的索引设计可以加速查询操作,但是过多或不恰当的索引会增加维护成本和写操作的开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索引设计规范:3.1 为频繁使用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添加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3.2 避免在较小的表或者稀疏的字段上创建索引,因为这可能导致索引失效并降低性能。
3.3 当需要根据多个字段进行查询时,考虑创建复合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4. 表关系设计在数据库设计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关系设计规范:4.1 使用主键(Primary Key)和外键(Foreign Key)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 避免使用过多的嵌套层次关系,以减少查询的复杂性。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创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遵循数据库管理规范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安全性、性能优化和维护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1.1 数据库结构设计- 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和关系,进行概念模型设计。
- 设计合理的表结构,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
- 设计适当的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1.2 数据库字段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 设置字段约束,限制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格式。
- 为字段添加注释,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1.3 数据库索引设计- 根据查询需求设计合理的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 避免过多的索引,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和重建,保持索引的有效性和性能。
二、备份与恢复2.1 定期备份数据库- 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 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和存储介质,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定期测试备份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保证备份的有效性。
2.2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和步骤。
- 定期演练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 存储备份数据的地点要与数据库服务器分离,防止同时遭受灾难。
2.3 监控与报警- 监控数据库备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备份失败或者异常情况。
- 设置合理的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管理员备份异常情况。
- 定期检查备份日志,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性3.1 用户权限管理- 为每一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避免数据泄露和非法操作。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禁止共享账号和密码,每一个用户使用独立的账号进行操作。
3.2 数据加密- 对重要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数据库设计规范_编码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_编码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包括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数据库编码规范。
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表的命名规范、字段的命名规范、主键和外键的设计、索引的使用、约束的定义等。
数据库编码规范包括SQL语句的书写规范、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命名规范、变量和参数的命名规范、注释的使用等。
1.表的命名规范-表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或短语,避免使用拼音或缩写。
- 使用下划线(_)作为单词之间的分隔符,如:user_info。
- 表名使用单数形式,如:user、order。
2.字段的命名规范-字段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或短语,避免使用拼音或缩写。
- 字段名使用小写字母,使用下划线(_)作为单词之间的分隔符,如:user_name。
- 字段名要具有描述性,可以清楚地表示其含义,如:user_name、user_age。
3.主键和外键的设计-每张表应该有一个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记录。
- 主键字段的命名为表名加上“_id”,如:user_id。
- 外键字段的命名为关联的表名加上“_id”,如:user_info_id,指向user_info表的主键。
4.索引的使用-对于经常用于查询条件或连接条件的字段,可以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索引的选择要权衡查询性能和写入性能之间的平衡。
-不宜为每个字段都创建索引,避免索引过多导致性能下降。
5.约束的定义-定义必要的约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主键约束用于保证唯一性和数据完整性。
-外键约束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关联完整性。
6.SQL语句的书写规范-SQL关键字使用大写字母,表名和字段名使用小写字母。
-SQL语句按照功能和逻辑进行分行和缩进,提高可读性。
-使用注释清晰地描述SQL语句的功能和用途。
7.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命名规范-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命名要具有描述性,可以清楚地表示其功能和用途。
-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或短语,避免使用拼音或缩写。
- 使用下划线(_)作为单词之间的分隔符,如:get_user_info。
数据库设计规范范文
数据库设计规范范文1.数据库命名规范:-数据库名称应简洁、具有描述性,并且易于理解和识别。
-避免使用特殊字符、空格和汉字。
-采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分隔单词,以提高可读性。
2.表设计规范:-表名应具有描述性,简洁明了并与其所代表的实体一致。
- 表名要求使用单数形式,例如"customer"而不是"customers"。
-避免使用数据库关键字作为表名。
-主键应该是唯一的且不可为空,使用自增长或GUID等机制来确保唯一性。
-尽量避免使用冗余字段,如果需要使用,则使用触发器或存储过程来维护数据一致性。
3.字段设计规范:-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简洁明了并与其所代表的数据类型一致。
-字段名要求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分隔单词,以提高可读性。
-避免使用数据库关键字作为字段名。
-字段类型应选取合适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
-字段的长度应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避免使用过长或过短的字段长度。
4.索引设计规范:-索引应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分布情况来创建,以提高查询性能。
-对于频繁进行查询、排序和连接操作的字段,应考虑创建索引。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因为索引会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并影响写操作的性能。
-对于经常更新的表,尽量减少索引的数量和大小,以提高更新操作的性能。
-定期检查和优化索引,以确保索引的有效性和最佳性能。
5.视图和存储过程设计规范:-视图应尽量简洁明了、易于维护,只返回必要的字段和数据。
-存储过程应具有描述性、易于理解和使用。
-存储过程应尽量减少对数据库的直接操作,以提高性能和安全性。
-视图和存储过程的命名应具有描述性,并符合命名规范。
6.数据库安全性规范:-限制数据库登录账号的权限,并定期检查和更新密码。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泄露。
-使用防火墙和安全策略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定期备份和恢复数据库,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标题: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确保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指南。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规范和最佳实践,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
正文内容:1. 数据库设计规范1.1 表设计规范- 使用适当的数据类型和字段长度,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 设计合理的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关系的完整性。
- 使用标准的命名规范,方便维护和理解数据库结构。
1.2 索引设计规范- 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索引。
-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减少维护开消和提高写入性能。
- 定期优化和重建索引,以保证查询性能。
1.3 视图和存储过程规范- 使用视图简化复杂查询,提高查询效率和代码复用。
- 使用存储过程实现业务逻辑,增加数据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 定期检查和更新视图和存储过程,确保其与底层数据的一致性。
2. 数据库访问规范2.1 用户权限管理规范- 为每一个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限制其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分配和数据的安全性。
- 记录和监控用户的数据库操作,及时发现和阻挠潜在的安全威胁。
2.2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定期备份数据库,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人为错误和灾难性事件的影响。
- 测试和验证备份的可用性,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 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
2.3 数据库性能优化规范- 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连接数。
- 定期进行性能调优,包括索引优化、SQL优化和硬件优化。
- 优化数据库配置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负载和访问模式。
3. 数据库安全规范3.1 数据加密规范- 使用适当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策略,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
- 加密数据库备份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防止数据泄露。
- 定期更新加密算法和密钥,以保持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规范化
数据库规范化数据库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减少数据冗余,使得数据库结构更加合理和易于维护。
本文将从规范化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总结出适用于数据库规范化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
数据库规范化的概念数据库规范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和存储的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化的数据库结构。
规范化的目标是消除数据冗余,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规范化的原则1.第一范式(1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分解成更小的单位。
这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复杂性。
2.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这可以避免数据局部依赖问题。
3.第三范式(3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非主键属性都不能传递依赖于主键。
这可以避免数据传递依赖问题。
数据库规范化的方法1.标识实体: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将每个实体作为一张表,具有唯一标识的属性作为主键。
2.识别实体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实体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确定实体间的关联关系。
3.分解表:通过将一个大的表分解成多个小的关联表,将重复的数据和数据依赖都存储到对应的表中。
4.消除冗余:通过消除实体中的重复属性,将重复的属性抽取到单独的表中,通过关联表进行连接,避免了冗余数据的存储。
适用于数据库规范化的经验和注意事项1.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进行数据库规范化时要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避免过度规范化导致查询性能下降和数据冗余增加。
2.数据冗余与查询效率的权衡:在进行数据库规范化时,需要权衡数据的冗余和查询效率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冗余数据的存储,同时保证查询的效率。
3.合理确定主键:主键的选择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查询频率来合理选择主键,以提高查询效率。
4.合理使用索引: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过多的索引会增加存储空间和更新操作的开销。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的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库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类型和用途。
2. 数据库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3. 数据库命名应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三、表命名规范1. 表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表所存储的数据类型和用途。
2. 表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3. 表命名应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4. 表名应使用单数形式,例如,使用"customer"而不是"customers"。
四、字段命名规范1. 字段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字段所存储的数据类型和含义。
2. 字段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3. 字段命名应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4. 字段命名应使用下划线作为单词之间的分隔符,例如,使用"first_name"而不是"firstName"。
五、数据类型规范1. 根据数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冗余的数据类型。
2. 字符型数据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
3. 数值型数据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和范围,避免过大或过小。
六、索引规范1. 对于经常被查询的字段,应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2. 索引的创建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查询模式进行,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索引。
3. 索引的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索引所涉及的字段和用途。
七、约束规范1. 对于需要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字段,应添加相应的约束,如主键约束、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
2. 约束的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约束所涉及的字段和约束类型。
八、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准则。
本文档旨在指导数据库管理员和相关人员在数据库管理过程中的操作,以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本规范适合于所有数据库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备份和恢复等。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数据库的用途和内容。
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英文字符,并采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的组合,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3. 数据库名称长度不超过32个字符。
三、数据表设计规范1. 每一个数据表应具有惟一的表名,表名应具有描述性。
2. 数据表名称应使用英文字符,并采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的组合,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3. 数据表名称长度不超过32个字符。
4. 数据表中的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字段的含义。
5. 字段名应使用英文字符,并采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的组合,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6. 字段名长度不超过32个字符。
7. 数据表应具有主键,并且主键应为惟一标识字段。
8. 数据表中的字段应具有适当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2. 数据备份应包括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内容。
3. 备份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 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 数据恢复操作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并且在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备份验证。
五、数据库安全规范1. 设置数据库访问权限,仅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
2. 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操作。
3. 定期更新数据库密码,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4. 使用防火墙保护数据库服务器,限制非授权访问。
5. 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处理。
六、性能优化规范1. 对数据库进行定期性能监测,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
2. 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无用的数据,及时清理冗余数据。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关键工具,对于企业的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数据库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数据库管理的流程和标准,以提高数据库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不得包含特殊字符和空格。
3. 数据库名称应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4.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其他数据库重名。
三、数据库表设计规范1.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不得包含特殊字符和空格。
2. 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表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3. 表名应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4. 表名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其他表重名。
5. 表中的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不得包含特殊字符和空格。
6. 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字段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7. 字段名应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8. 字段名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其他字段重名。
9. 字段类型应根据数据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和降低查询效率。
10. 字段长度应根据数据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长度,避免存储空间的浪费和数据截断的问题。
11. 表中应设定主键、外键、索引等约束,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查询效率。
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2. 备份应包括完整备份和增量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4.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5. 备份与恢复的过程应记录并定期审查,以确保备份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库安全管理规范1. 设定数据库访问权限,只授权给必要的用户和角色。
2. 设置复杂的数据库密码,定期更改密码以提高安全性。
3.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命名规范、权限管理、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达数据库的用途和内容。
2. 数据库名称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0个字符以内。
3.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4. 数据库命名应遵循统一的命名规范,便于管理和维护。
三、权限管理1. 数据库管理员应根据用户职责和需求,分配合适的权限。
2. 对于敏感数据和重要操作,应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只授权给必要的人员。
3. 定期审查和更新权限,及时撤销再也不需要的权限。
4. 禁止共享账号和密码,每一个用户应拥有独立的账号和密码。
四、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数据库,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2. 备份数据应加密存储,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3.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进行调整,保证备份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4. 定期进行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正确性。
五、性能优化1. 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性能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2. 合理设置数据库的参数和配置,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对频繁访问的表和字段进行索引优化,加快查询和更新的速度。
4. 避免长期的事务和大量的并发操作,以减少数据库的负载。
六、安全管理1. 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2. 定期更新数据库软件和补丁,及时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3. 设置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4. 监控数据库的安全事件和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
七、日志管理1. 开启数据库的日志功能,记录重要的操作和事件。
2. 定期审查和分析数据库日志,及时发现异常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对日志进行备份和存储,确保日志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库设计与开发规范
数据库设计与开发规范1.数据库命名规范:-数据库名、表名、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用下划线分隔单词,避免使用特殊字符或关键字。
-数据库、表、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达其含义。
2.表设计规范:-表应具有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一条记录。
-表应遵循第三范式,避免数据冗余。
-避免使用过多的表关联,以提高查询效率。
3.字段设计规范:-字段应具有合适的数据类型,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查询效率。
-字段应具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模糊或缩写的名称。
-字段应尽量避免为空,除非确实需要。
4.索引设计规范:-针对经常被查询的字段,可以创建索引以加快查询速度。
-索引应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提高查询效率。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降低写操作的开销。
5.SQL语句规范:-SQL语句应使用缩进、换行等格式化方式,提高可读性。
-避免直接使用字符串拼接的方式构建SQL语句,以防止SQL注入攻击。
-避免使用SELECT*,尽量指定需要查询的字段。
6.数据库安全规范:-设置合适的账号和密码,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数据库。
-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止数据丢失。
-对于敏感数据,应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安全性。
7.性能优化规范:-避免每次查询都进行全表扫描,通过合适的索引和优化SQL语句提高查询效率。
-合理分析查询日志和慢查询日志,找出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
-定期进行数据库表的优化和碎片整理,提高数据库性能。
8.数据库文档规范:-对于重要的数据库、表和字段,应编写相应的文档,包括设计意图、用途和使用方法等。
-更新数据库结构时,应及时更新数据库文档以保持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规范,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性能。
此外,规范的制定也依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不同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规范要求。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管理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规范的数据库管理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文档旨在制定数据库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管理和运维。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不得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
3. 数据库名称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三、数据库表设计规范1.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具有描述性。
2. 表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3. 表名不得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4. 表中的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具有描述性。
5. 字段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6. 字段名不得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7. 字段的数据类型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8. 表中的字段应设置适当的约束,如主键、唯一约束、外键等。
9. 表中的字段应设置适当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3.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备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五、数据库权限管理规范1. 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授权给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或角色。
2. 对于不同的用户或角色,应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定期审计数据库权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权限设置。
六、数据库性能优化规范1.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
2. 对于性能瓶颈进行分析和优化,如调整SQL语句、增加索引等。
3. 合理规划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定期清理无用数据和日志,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七、数据库安全管理规范1. 定期更新数据库的安全补丁,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建模、部署和维护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最佳实践。
它旨在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良好的数据管理和查询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五个方面。
一、数据库设计1.1 数据库设计原则:遵循规范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如遵循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2 数据库模型选择: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库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或图数据库,并合理设计表结构和关系。
1.3 数据库索引优化:合理选择和创建索引,以提高数据查询性能,避免过多或不必要的索引,同时定期维护和优化索引。
二、数据库部署2.1 数据库服务器选择:根据业务需求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考虑硬件性能、可用性和扩展性。
2.2 数据库安装和配置:按照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最佳实践进行数据库安装和配置,包括内存分配、磁盘空间管理和网络配置等。
2.3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包括定期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以及备份文件的存储和恢复测试。
三、数据库性能优化3.1 SQL查询优化:编写高效的SQL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不必要的数据读取,合理使用索引和分区等技术手段。
3.2 数据库缓存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库负载情况,合理配置数据库缓存,提高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性能。
3.3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合理配置数据库连接池的参数,如最大连接数、最小连接数和连接超时时间,以提高数据库连接的效率和可用性。
四、数据库安全管理4.1 数据库访问控制:设置合理的数据库权限和角色,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权限,避免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和篡改。
4.2 数据库加密技术:使用数据库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3 数据库审计和监控:建立数据库审计和监控机制,记录数据库的操作日志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五、数据库维护管理5.1 数据库定期维护:定期进行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索引重建和碎片整理等维护工作,保持数据库的良好性能。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建立、维护和使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权限管理和数据清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1.1 确定数据库结构-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关系,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包括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等。
- 采用规范的命名方式,使用故意义的表名和字段名,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字。
- 设计合理的主键、外键和索引,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1.2 规范数据类型和长度- 根据数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数据冗余和浪费。
- 对于字符串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字符集和排序规则。
- 对于数值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和范围。
1.3 设计数据库关系- 使用适当的关系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范式,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
- 设计合理的关系约束,如主键、外键和惟一约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考虑数据的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设计合适的表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二、备份与恢复2.1 定期备份数据库- 制定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方式和备份目标。
- 定期备份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备份时注意备份文件的存储位置和命名规范,以便于查找和恢复。
2.2 测试恢复过程-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文件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正确性。
- 编写恢复脚本和操作手册,以便在浮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
- 定期更新备份软件和恢复工具,以保证其与数据库的兼容性。
2.3 数据库灾备方案- 制定数据库灾备方案,包括灾备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灾备过程的规范和流程。
- 定期进行灾备演练,检验灾备设备和流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 监控数据库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灾备过程中的问题。
三、性能优化3.1 监控数据库性能-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及时发现性能问题。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1.数据库规范:建设数据库前,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一套数据库规范,包括数据库命名规范、表和字段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约定等。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混乱和错误。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要进行合理的表结构设计。
主要原则包括遵循正规化原则、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合理使用关联关系,确保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符合预期规则和约束条件。
建设数据库时,应设定适当的数据完整性规则,包括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数据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数据库时,应设置必要的访问权限和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加密技术、防火墙等,以保护敏感数据免遭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5.性能优化:数据库建设应考虑到数据量的增长和系统的并发访问。
要进行性能优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索引、分区表、存储过程、视图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6.数据备份和恢复:建设数据库时,必须规定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恢复计划。
这样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意外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快速恢复数据库,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7.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数据库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机制,定期检查数据库的性能状况,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数据库的优化和维护工作,包括垃圾清理、索引重建、统计信息更新等,以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文档和记录: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有详细的文档和记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文档、测试记录等。
这些文档和记录可以为数据库的维护和升级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后续人员的理解和沟通。
9.合规性和法律遵循: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规定,确保数据库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遵循相关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总结起来,数据库建设的规则主要包括数据库规范、数据库设计、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性、性能优化、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文档和记录、合规性和法律遵循等方面的原则。
数据库的规范化
数据库的规范化数据库规范化,又称数据库或资料库正规化、标准化,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系列原理和技术,以减少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增进数据的一致性。
1.数据冗余数据应该尽可能少地冗余,这意味着重复数据应该减少到最少。
比如说,一个部门雇员的电话不应该被存储在不同的表中,因为这里的电话号码是雇员的一个属性。
如果存在过多的冗余数据,这就意味着要占用了更多的物理空间,同时也对数据的维护和一致性检查带来了问题,当这个员工的电话号码变化时,冗余数据会导致对多个表的更新动作,如果有一个表不幸被忽略了,那么就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他解决的就是数据冗余问题。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2.部分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存在X→Y,若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消除部分子函数依赖]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例如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
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字段命名¹规则1**: 在所有命名中,尽量使用标准的英文单词或缩写。
¹规则2: 所有命名都应遵循达意原则,即名称应含义清晰、明确、直观且可以拼读。
说明:这些名字应该能反映它所代表的实际东西,具有一定的意义。
¹规则3: 所有命名都应尽量使用全称。
说明:①如果字段所表示的意义,其英文单词比较短,则尽量使用完整的英文单词。
较短的单词也可通过去掉“元音”形成缩写;②如果单词较长则采用大家基本可以理解的缩写,如果没有公有的缩写,则可取单词的头几个字母形成缩写,可以参考附录“缩写表”。
③整个标识符的长度不能超过32。
¹规则4**:命名中若使用特殊约定或缩写,则要有注释说明。
说明:应该在数据字典中,对数据库中所使用的缩写或约定,特别是特殊的缩写,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
¹规则5:命名规则中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可有个人命名风格,但使用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一致,不可来回变化。
说明:个人的命名风格,在符合所在项目组或产品组的命名规则的前提下,才可使用。
(即命名规则中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可有个人命名风格)。
¹规则6 命名规范必须在同一项目中统一说明:①全部采用大写的风格,如,ADD_USER。
②不可使用大小写与下划线混排的方式,如不能用Add_User。
数据库表及字段命名、设计规范(一)2010-10-14 12:151.数据库表及字段命名、设计规范1.1数据库表的命名规范:a.表的前缀应该用系统或模块的英文名的缩写(全部大写或首字母大写)。
如果系统功能简单,没有划分为模块,则可以以系统英文名称的缩写作为前缀,否则以各模块的英文名称缩写作为前缀。
例如:如果有一个模块叫做BBS(缩写为BBS),那么你的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的名称都要加上这个前缀:BBS_ + 数据库对象名称,BBS_CustomerInfo标示论坛模块中的客户信息表¹ b.表的名称必须是易于理解,能表达表的功能的英文单词或缩写英文单词,无论是完整英文单词还是缩写英文单词,单词首字母必须大写。
如果当前表可用一个英文单词表示的,请用完整的英文单词来表示;例如:系统资料中的客户表的表名可命名为:SYS_Customer。
如果当前表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来表示时,尽量以完整形式书写,如太长可采用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例如:系统资料中的客户物料表可命名为:SYS_CustItem。
¹ c.表名称不应该取得太长(一般不超过三个英文单词)。
d.在命名表时,用单数形式表示名称。
例如,使用 Employee,而不是 Employees。
e.对于有主明细的表来说。
明细表的名称为:主表的名称 + 字符Dts。
例如:采购定单的名称为:PO_Order,则采购定单的明细表为:PO_OrderDtsf.对于有主明细的表来说,明细表必须包含两个字段:主表关键字、SN,SN字段的类型为int型,目的为与主表关键字联合组成明细表的关键字,以及标示明细记录的先后顺序,如1,2,3……。
g.表必须填写描述信息f.后台表名尽量与前台表名相同,后台独有的表应以_b作为后缀。
如r_gggd_b¹1.2表字段命名规范数据库字段的命名必须遵循以下规范:a.采用有意义的字段名。
字段的名称必须是易于理解,能表达字段功能的英文单词或缩写英文单词,单词首字母必须大写,一般不超过三个英文单词。
例如:人员信息表中的电话号码可命名为:Telephone或Tel。
产品明细表中的产品名称可用ProductName表示。
(推荐一般用完整的英文单词)。
¹ b.系统中所有属于内码字段(仅用于标示唯一性和程序内部用到的标示性字段),名称取为:“ID”,采用整型或长整型数,具体根据可能的数据量确定,增加记录时取最大值加1,该字段通常为主关键字。
¹ c.系统中属于是业务范围内的编号的字段,其代表一定的业务信息,比如资料信息和单据的编号,这样的字段建议命名为:“Code”,其数据类型为varchar,该字段需加唯一索引。
¹ d.在命名表的列时,不要重复表的名称;例如,在名为 Employee 的表中避免使用名为EmployeeLastName 的字段。
¹ e.不要在列的名称中包含数据类型。
¹设计规范a.所有字段在设计时,除以下数据类型timestamp、image、datetime、smalldatetime、uniqueidentifier、binary、sql_variant、binary 、varbinary外,必须有默认值。
字符型的默认值为一个空字符值串’’;数值型的默认值为数值0;逻辑型的默认值为数值0;其中:系统中所有逻辑型中数值0表示为“假”;数值1表示为“真”。
datetime、smalldatetime类型的字段没有默认值,必须为NULL。
¹ b.当字段定义为字符串形时建议使用varchar而不用nvarchar。
¹ e.建议在大多数表中(如报销单,申请单),应都有以下字段:字段名说明类型默认值CreatorID 创建者 int 0CreatedTime 创建时间 Datetime NULL¹字段的描述数据库中每个字段的描述(Description)如下:¹尽量遵守第三范式的标准(3NF)。
表内的每一个值只能被表达一次表内的每一行都应当被唯一的标示表内不应该存储依赖于其他键的非键信息¹如果字段事实上是与其它表的关键字相关联而未设计为外键引用,需建索引。
¹如果字段与其它表的字段相关联,需建索引。
¹如果字段需做模糊查询之外的条件查询,需建索引。
¹除了主关键字允许建立簇索引外,其它字段所建索引必须为非簇索引。
¹字段必须填写描述信息数据库表及字段命名、设计规范(二)2010-10-14 12:17¹2存贮过程命名及设计规范2.1命名规范存贮过程的命名请遵循以下命名规范:USP _ + 系统模块缩写(与表前缀类似)+_ + 功能标识 + 代表存贮过程操作的主要表名(不带前缀)或功能的英文单词或英文单词缩写。
如果一个存贮过程只对一个表进行操作,建议存贮过程的名称就用存贮过程所操作的表的表名(不带前缀)。
这样有利于根据表名找到相应的存贮过程。
为了在众多的存贮过程中能很快的找到并维护存贮过程,我们按存贮过程的作用将系统的存贮过程进行以下的分类及命名:(以下示例假设存贮过程所在的模块名为ORG)作用第一前缀第二前缀名(功能标识)示例用于新增的存贮过程USP_ORGAddUSP_ORG_Add_Employee用于修改的存贮过程USP_ORGUptUSP _ORG_Upt_Employee用于删除的存贮过程USP_ORGDelUSP _ORG_Del_Employee用于单据查询的存贮过程USP_ORGQryUSP _ORG_Qry_Employee用于报表统计的存贮过程USP_ORGRptUSP _ORG_Rpt_GetEmployee用于一些特殊过程处理的存贮过程USP_ORGOthUSP _ORG_Oth_SetSystemMessage¹如果系统中的存贮过程只有一级,则遵照以上规则命名,如果存在多级,则需要区分其属于哪一级,具体为:USP + 所属的级次 + _ + 后面的部分例如:P1_ORG_Add_Subject (没有调用其它存贮过程)P2_ORG_Upt_Subject (调用了第1级的存贮过程)P3_ORG_Qry_Subject (调用了第2级的存贮过程)¹2.2设计规范在存贮过程中必须说明以下内容:目的:说明此存贮过程的作用。
作者:首次创建此存贮过程的人的姓名。
在此请使用中文全名,不允许使用英文简称。
创建日期:创建存贮过程时的日期。
修改记录:修改记录需包含修改顺序号、修改者、修改日期、修改原因,修改时不能直接在原来的代码上修改,也不能删除原来的代码,只能先将原来的代码注释掉,再重新增加正确的代码。
修改顺序号的形式为:log1,log2,log3。
,根据修改次数顺序增加,同时在注释掉的原来的代码块和新增的正确代码块前后注明修改顺序号。
对存贮过程各参数及变量的中文注解。
示例如下:¹/*目的:根据部门与物料和会计区间查询生产现场领料汇总报表作者:李奇创建日期:2002-12-11*/¹/*修改顺序号:log1修改者:刘敏修改日期:2002.12.22修改原因:(具体原因详细描述)*/¹CREATE PROCEDURE [dbo].[USP_GetLMSSum]@ProductionType int=1, --生产类型(1-自制;0-委外加工)@DeptID int=0, --生产部门@ItemID int=0, --物料@StartDate datetime='2002-11-26',--会计区间开始日期@EndDate datetime='2002-12-25'--会计区间截止日期AS¹/*log1 old--自制领料INSERT INTO #LMSDtsSELECT dbo.iStockBill.DeptID, dbo.fDept.DeptName,dbo.mLMS.ItemID AS ItemInterID, dbo.fItem.ItemID, dbo.fItem.ItemName, ISNULL(dbo.fItem.Model, N'') AS Model, ISNULL(dbo.fUnit.UnitName, N'') AS UnitName, dbo.mLMS.Qty, dbo.mLMS.TransType, dbo.mWO.OrderType,dbo.mLMS.CreateTimeend log1 old*/--log1 new--自制领料INSERT INTO #LMSDtsSELECT dbo.iStockBill.DeptID, dbo.fDept.DeptName,dbo.mLMS.ItemID AS ItemInterID, dbo.fItem.ItemID, dbo.fItem.ItemName,ISNULL(dbo.fItem.Model, N'') AS Model, ISNULL(dbo.fUnit.UnitName, N'') AS UnitName, dbo.mLMS.Qty, dbo.mLMS.TransType, dbo.mWO.OrderType,dbo.mLMS.CreateTime--end log1 new数据库表及字段命名、设计规范(三)2009-10-14 12:17¹3 视图命名规范3.1命名规范视图的命名请遵循以下命名规范:UV _ + 系统模块缩写(与表前缀类似)+_ + 功能标识 + 代表视图查询的主要表名(不带前缀)或功能的英文单词或英文单词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