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断层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断层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逆冲断层 流体包裹体 断层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冲断带 韧性剪切带 非均匀应力场 长壁工作面 铲状正断层 采动应力 逆冲作用 过程 辽南变质核杂岩 软弱地层 超前地质预报 覆岩破坏 花岗质岩石 背冲断块 纳米粒子 破碎断层 相似模拟试验 狼山 热液脉体 渗流 流固耦合 注水压力 汶川地震区 汶川8.0级地震 武功山 模拟 构造油气藏 构造应力场 有限差分正演 有限元新模型 有限元 显微构造 早白垩世 断层通道波 断层相关褶皱 断层滑动面 断层带 断层围陷波 数值计算 数值模拟 开采 底板突水 应力场 库赛湖-玛沁断裂 平滑运动 川西 导水裂隙带 宽度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唐山大地震漏报始末1

唐山大地震漏报始末1

20世纪末。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 作者采访了鲜为人知的吕兴亚。采访前 一天晚上,作者与吕老通电话,他说明天 早上要去取水 样,10点你再来吧。作 者大惑不解,老人不是早就退休了吗? 见到他的时候,很难把他和他曾经 预报的海城、唐山、宁河等令世人震惊 的大地震联系起来。作者印象最深的是: 他不大像这个时代的人。谈话时,吕老 的夫人也在场。
•四个极度疯狂的政治小丑,扇着“批邓”“反击”的 邪风,将治理整顿初显成效的国家秩序又吹向了混乱 的顶点。 •人祸未了,天灾的魔影又悄然逼近这个多灾多难年份 的七月。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唐山发生大 地震,震级7.8级,震中烈度XI度。同日18时43 分,在据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又发生7.1级地震, 震中烈度IX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 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唐山市区建筑物多数 基本倒平或严重破坏,铁轨发生蛇行扭曲,地 表发生大量裂缝,还有喷水冒砂、塌陷,震前 伴有发光现象。2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邻 近的天津也遭到VIII-IX度的破坏。有感范围波 及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等14个省、 市、自治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公里。
回族英雄马本斋驰骋疆场是一种征服,马本斋的后代征 服地震预报难关也是一种征服。不同的只是,马本斋要征服 的目标明确具体,马希融要征服的目标扑朔迷离。不屈不挠 的征服欲望,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宝贵品质。马希融的结论 产生了:两个测道地电阻率大幅度下降,预示着地壳形变加 剧,岩石出现微破裂。随着地壳裂隙增多,含水量增加,导致 了地电阻率值大幅度下降。之后,地电阻率相对平稳,说明 应力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出现了危险的暂时平衡。26、27 日地电阻率出现大幅度急剧下滑现象,表示大地震的应力高 度积累所形成的暂时平衡己被打破,微破裂加剧,随之而来 的将是大地震的发生。 马希融的额头上汗珠滚落。是抱,还是不报? 报,万一不震呢?引起社会动荡,影响“抓革命、促生 产”,扮演一回“狼来了”的角色…… 不报,如果震了昵? 数以百万计的鲜活生命……一名 地震工作者终生的耻辱……一个辜负党和人民期望的历史 罪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走时层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走时层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数值模拟 散射条件 接收换能器 探地雷达 成像空间域 快速计算 快速扫描法 庐枞 射线追踪 射线路径 多道互相关技术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地震反演 地幔过渡带 地幔上涌 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图像重建 发射点 南北构造带 动力学射线追踪 冲击地压 兰姆波 低速带 人工地震勘探 中国东部 中国东北地区 三维速度成像 lax-friedrichs快速扫描算法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层析成像 阿尼玛卿缝合带 鄂尔多斯盆地 速度分布 退火遗传算法 走时提取 结构混凝土 结晶基底 混沌变量 油气前景 沉积建造 模拟退火回火算法 最佳路径 希尔伯特黄变换 射线追踪 多尺度逐次逼近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 图形理论 反投影法 华北地区 分辨率 兰姆波
科研热词 层析成像 射线 龙桥铁矿 首都圈 首波 非对称走时 震源深度 隐伏矿床 速度模型 远震波形 近地表速度结构 走时 联合反演 等权射线密度 灵敏度核 波前重建 横向变速 李代数积分 有限频率层析成像 最小走时法 指数映射 折射波 投射波 庐枞 射线追踪 射线路径 多震相走时 多次波射线追踪 地震重新定位 地震活动性 地震层析成像 地震 噪声敏感性试验 同时反演 反演策略 反演 反射地震 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初至波层析成像 初至波 初始模型 假定物理模型 京津唐地区 不规则界面 上地幔速度结构 lsqr

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处 的 P波 相 对 速 度 扰 动 图 上的 投 影 都 显 示 出相 似 的 特 点 , : 大 部 分 的地 震 的震 源 位 置 在 P波 相 对 速 度 扰 动 图 即 绝
上 的投 影 分 布在 低 、 速 异 常 的交 界 地 带 , 偏 高 速 体 一 侧 , 高 且 只有 极 少 数 的 地 震 分 布 在 P波 速 度 异 常 体 内部 . 关 键 词 双 差 地 震 层 析 成 像 , 度 结 构 , 震 活 动 性 , 向不 均 匀 性 速 地 横 D I 1. 9 9 ji m 0 0 —7 3 2 1 . 8 0 7 O : 3 6 /. s 0 15 3 . 0 0 0 . 0 0 s 中图分 类号 P1 35 收 稿 日期 2 1— 32 , 1— 52 收修 定稿 0 00—4 2 00— 6 0
京 津 地 区地 壳 三 维 P波 速 度 结 构 与 唐 地 震 活 动 性 分 析
于 湘 伟 ,陈运 泰 ,张 怀
1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生 院 计 算 地 球 动力 学 实 验 室 , ‘ 北京 1 0 4 0 09 2北 京 大 学 地 球 与 空 间科 学 学 院 , 京 北 1 0 7 08 】
DOI 1 . 9 9 j is . 0 15 3 . 0 0 0 . 0 :0 3 6 /.s n 0 0 7 3 2 1 . 8 0 7 YuX ,Ch nY W e T,Z a g H.Th e i n in l r sa — v eo iysr cu ea ds imii n lssi ej gTini h n redme so a c u tlP wa ev lct tu t r n es ct a ay i n B in a j y i n T n s a go .C iee..Gep y . (nChn s ) 0 0, 3 8 : 8 7 1 2 DOI1 . 9 9 j i n 0 0 7 3 2 1 . 8 0 7 a g h n Re in h ns , o h s i iee ,2 1 5 ( ) 1 1  ̄ 8 8, :0 3 6 /.s . 0 15 3 . 0 0 0 . 0 s

李四光大师预测中国四大地震带

李四光大师预测中国四大地震带

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 新中国初期,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预测地点分别是在唐山,台湾,四川,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发生,就是在福建。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流了太多的鲜血和眼泪,我希望悲剧不要再重演,至少把伤害降到最低最低。

因此,我倡议所有看到这个留言的同学都可以自己去查一查防震防台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并向家里和周围的人宣传。

不管这个预言是真是假,福建总是发生台风和地震总是真的吧!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了我们的生命。

谢谢大家了,也请大家转发一下,希望我们都行动起来!? ?? ?? ?真正的是:李四光预言的是四大地震带而不是四个城市。

借此机会向你介绍一下四大地震带,李四光说的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质学家李四光预测的地震带是哪些?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李四光四大震区是真的吗 李四光四大震区都是哪四个地方

李四光四大震区是真的吗 李四光四大震区都是哪四个地方

李四光四大震区是真的吗李四光四大震区都是哪四个地方本文导读: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内将有四次特别大的地震,随着日本发生8.5级地震的消息传来,李四光预测的四大地震点有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带而不是四个城市,一个是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一个是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一个是西南部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两省的西部。

还有一个是新疆宁夏。

李四光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所以对构造立场的研究分析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他曾经在邢台县地震后对于渤海湾和唐山等地震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后来证明是正确的,但是李四光的工作还没有进一步总结研究,就与世长辞了。

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强度和频率数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因为首都圈在这个地震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加上该地区我国人口稠密,城市也大多集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是遭到地震,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青藏高原地区的是最大的地震区,地震活动最强烈,而且也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新疆地区虽然也地震频繁,但是这里人烟稀少,地震发生的危害影响较小相较于华北地区这里反而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李四光的夫人许淑彬,是江苏无锡人,她是晚清学者许士熊的女儿。

1923年的时候,李四光和许淑彬在北京结婚,李四光的夫人爱弹钢琴,是一位大家闺秀,李四光会拉小提琴,二人曾一起创作《行路难》这是第一首中国人创作的小提琴曲。

1917年的时候,李四光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回到北京大学担任地质学教授,这时的李四光虽然事业有成,但是还在不断的学习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到北京后,他认识了温柔贤惠的才女许淑彬,许淑彬家庭开明,她很早就走进学堂,父亲去世后,在母亲和哥哥的供应下,顺利上完大学。

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

经过两年的交往,两人关系融洽,都觉得找到了心中的另一半,但是因为当时观念传统,都比较矜持,二人都没提婚事。

对于这样的僵局,李四光很苦恼,他写信给自己的父亲,寻求帮助,父亲点化李四光,大丈夫志在四方,应该专注于学业研究,但是你如今已经月也有称,就应该找个伴侣成家,她和你相处半年,应该想法一目了然,要是家人同意就订婚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双差定位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双差定位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重新定位 长距离 线性关系 地震构造 双差模糊度 双差地震定位法 gps 高维解算 震源破裂 降序排列 重新参数化 速度 载波相位 软件设计 网络rtk 绝对定位精度因子 线性调频 系统误差分析 精密测速 相对定位精度因子 相对定位 相参积累 相位单差 玉树地震序列 玉树ms7.1地震 激光光斑 测厚 模糊度解算 极线约束 条件方差 无源相干定位 方差分量估计 扩展卡尔曼滤波 快速解算 序列图像拼接 差分gps 山西地震带 宽巷模糊度 姿态测量 大气延迟 多普勒频移 多参考站网 图像匹配 发震构造 双差 双向松弛整体匹配 去相关 单历元 动态精密单点定位 动力学模型 余震分布 低截获概率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科研热词 gps 载波相位 短基线 整周模糊度 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 高差 非差残差 集成 重定位 郭家坝地区 选权拟合 脉冲到达时间 背景地震活动性 绝对定位 系统误差 相对精度衰减因子 极震区 斜路径延迟 局部复发时间tl值 对流层延迟 定向系统 天顶可降水量 大地高 基线 地震精确定深 地震序列 地幔地震 双差残差 双差层析定位 双差定位法 卡尔曼滤波 单调性 凹凸体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仿真 x射线脉冲星导航 ins gps双差观测方程 b值 "三明治"岩石圈流变模型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整周模糊度 震源深度 遗传算法定位 载波相位 电离层延迟量 汶川ms8.0地震 江苏及邻区 地震构造 地震优势分布 双差定位 双差地震定位法 双差 余震重新定位 仿真 gps

李四光预言的中国四个地震带

李四光预言的中国四个地震带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
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
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
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质学家李四光预测的地震带是哪些?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
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
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

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

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

李四光和地震预报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后,周总理指示:“地震预测是国家很重要的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李四光运用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地震的生成和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他认为地震的孕育是漫长的,地震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的,因而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并据此成功地预报了几次大地震。

邢台地震后,李四光根据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迁移的规律,结合地应力变化观测结果,分析了地应力集中和加强的趋势,认为就整个华北平原来看,震源有可能向东北方向发展。

他及时指出要密切注视邢台东北的河间、沧县和深县一带的动向。

果然1967年3月28日,在河间发生了6.3级地震。

尔后,李四光又根据同一原理,指出渤海将要发生强烈地震,1969年7月18日,果然在这里发生了7.4级地震。

当时他还说过,如果渤海有地震发生,辽南就需要注意。

1975年2月4日在海城、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地震,再一次证实了李四光的科学预见。

他说,阴山纬向构造体系活动的时间长,断裂规模既大又深,能量的积蓄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后果就不堪设想,应该在冀东的滦县和迁安地区做些观测工作。

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事实,证明李四光的论断是正确的。

——摘自科学家的故事系列丛书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天佑临沂惊人的地震预测(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转载) )连云港市位于郯城-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郯庐断裂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这个地震带上发生过的地震有: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是哪四个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是哪四个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是哪四个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据说当时李四光曾经预言中国60年内与四个地方将会发生大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其中前三个地方都已经发生过地震了,因此这在网上曾经引起过不小的恐慌,但是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事实上的依据,没有哪本书可以证明当年李四光做过这种预测。

李四光一直以来都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他在考察了中国各地的地质状况之后,曾经对于中国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做出过预测,认为在中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带、西藏青藏高原和附近的四川地带、华北的一些地区还有新疆甘肃等地容易爆发地震,认为之后的研究学者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区域,来检测当地的地理现象提前对于地震的爆发作出预测。

而所谓的那四个地方的地震预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只是网上的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散步的谣言罢了,我们应该要相信科学,而不是所谓预言的迷信。

李四光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地质学家,在新中国崛起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奉献,他的一生有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早年的时候因为不舍得多买一张表格,就改名成为了李四光,不想这个名字竟然跟随着他一生,后来更是一心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地理现象,探索中国各地的地质结构,总结了中国容易发生地震的一些地带。

关于李四光的地震带李四光在我国地质力学上的研究成果显著,李四光在1966年邢台发生强震之后,认识到,地震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不及时家园破坏,居住地受损,生命得不到保障,更大的是精神上的打击。

李四光决定投入地震的研究工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李四光花了很大的心思在地震的研究和预测上,他认为地震虽然可怕,它将地表撕裂,房屋损毁,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灾难,但是地震并非是不可预见的。

因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既然是地质现象,就必定会有规律可循,通过对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分析观测,他对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会发生地震做出了大胆预测,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李四光预测了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分别在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沿岸,华北的太行山沿线一代,京津唐整个地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它的边境也就是四川、云南的西部,还有一个区域是在新疆,中国的西北部。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研究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研究

1 地震 灾 害 区域 宏 观 脆 弱 性 描 述 分 析
手段 的再 认 识
1 1 人类社 会承 灾体 系统 地震 灾 害 脆 弱 性 的分 析 . 层次和 描述 角度

工程抗 灾 角 度研 究 各 类 结 构 物 的抗 震 性 能 、易 损 性 程度及 与此 密切 相 关 的人 员 伤 亡 可 能程 度 问题 。 但 是 ,任何 一 次 地 震 灾 害 的承 灾 体 均 不 仅 限 于 结
尚较 坏 损 失 机 会/ 率 的多 几
少 、破坏损 失 潜 力 的 大 小 和 破 坏 后 恢 复 能 力 的强 弱等方 面 的整 体 性 质 ;且 这 种 整 体 性 质 是 特 定 区 域 人类 社 会 经 济 系 统 自身 的 固 有 属 性 ,具 有 明 确 的空 间范 围和 空 间尺 度 性 质 ,是 对 特 定 区 域 人 类 社 会经 济体 系 中的各 种微 观 、具 体 和特 定 层 面/ 侧 面上 的脆 弱 性 ,在 区域 尺 度 上 的宏 观 概 括 和 系 统 整 体上 的综 合 ¨ 。 目前 ,随着 研 究 的深 入 ,关 于
分分析为核心技术 的分析该类脆弱性时空变化 的数理方 法。以此为 基础 ,以 18 、19 、20 9 5 9 5 0 0和 20 04年 为代表 时期 ,对京津唐地区 2 0多年来 的地震灾 害区域宏 观脆 弱性 的变化做 了进一步 的分 析和总结 。主要结论是 :研究 区 地震灾害 区域宏观脆弱性 2 0多年来 的时空变化可分解 为少数 几种脆 弱性模式 的变化 ;18 9 5年 以来 ,该类脆 弱性
个 遭受 地 震 灾 害 打 击 的 区域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承灾体 系统 。 前 期 研 究 指 出 ,该 承 灾 体 系 统 的 地 震 灾 害宏 观 综 合 脆 弱 性—— 地 震 灾 害 区 域 宏 观脆 弱 性是 相对 于 该 区 域 人类 社 会 经 济 体 系 中 的各 种 承 灾单 体 、群 体 和 各 种 次 级 承 灾 体 系 统 的 微 观 、 具 体或 特 定 层 次/ 面 的灾 害 脆 弱性 状 况 而 言 的 ; 侧 其 概念 内涵 可 大 体 表 述 为 :区域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体 系 因遭受 地 震 事 件 影 响 以及 在 与地 震 事 件 相 互 作

地震预报40年:从“精准到分钟”到“不能预测”

地震预报40年:从“精准到分钟”到“不能预测”

地震预报40年:从“精准到分钟”到“不能预测”2010年05月25日14:43 文史参考【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212条核心提示:1982年7月下旬,《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到四川省乐山地区地震局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科学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她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四川省乐山地区地震局科学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取得了突破》,其中提到:从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完全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正式预报材料、地震会商记录、原始工作笔记、原始电话记录,以及与这些预报有关的原始技术资料)看,乐山地区地震系统从一九八O年初以来,共预报了本地与邻区四级以上地震二十四次,其中三要素(时间、震中、震级)都报准的占40%,时间预报的准确率则达到80%以上,精确度一般都预测到一昼夜左右,也有的预测到小时,乃至分钟。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0期,作者:陈一文几乎每一次强震,都牵动着人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面对毁灭性灾难,人们痛定思痛,屡屡追问,以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到底能不能在事先对地震做出预测预报?回顾40年来中国地震的预测预报历史,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010年,各国地震频发。

从1月3日所罗门群岛7.1级地震、1月12日海地7.0级地震,到2月27日智利马乌来8.8级强震,再到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种种迹象显示,全球地震活动明显加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测作为专业地震部门社会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国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成立中国地震局至今,地震部门有记录的地震预测至少77次,其中强震31次,中强和有感地震46次。

除此之外,地震局系统外比较准确预测的震例也达数百次之多。

目前,关于地震能否有效预测预报,学术界仍存在重大分歧。

主流观点认为“地震不能预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但也有人认为地震不但可以预测预报,而且发震时间能够精确“预测到小时,乃至分钟”。

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

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

第21卷 第2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ol .21 N o .22006年6月(页码:370~378)PROGRE SS I N GEOPHYS ICSJune . 2006利用DE 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李志伟, 胥 颐, 郝天珧, 刘劲松, 张 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 要 利用差异演化(D ifferentia l E volu tion)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设计了一种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的方法,并给出了反演结果的具体分析.利用有限差分算法计算速度模型的走时场,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量,加快计算过程.反演得到的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可以直接用于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还可以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三维速度结构对地震重新定位,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震源参数.地壳速度模型的反演方法也可以用于三维速度结构的反演.关键词 差异演化算法,地震定位,地壳速度模型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6)01-0370-09I n v e rs ion o f c ru s ta l v e lo c ity m od e l and earthqu ak ere lo ca t ion by u s in g D ifferen t ia l ev o lu t ion a lgo r ithmL I Zh i-w e i , XU Y i , HAO T ian -yao , LI U J in -song , Z HANG L ing(Instit ute of G eolog y and G eophysics ,Chi nese Acade m y of S cience ,B eiji ng 100029,C hi na )Ab s tra c t B y us ing the e fficien t adap tive g loba l op ti m iza tion a lgorith m -D ifferentia l Evolut ion a lgorithm,w e des ign a m ethod to inverse crusta l velocity m odel and reloca te ea rthquakes .Th is inverse m ethod uses fin ite d ifference m ethod to co m pute P -w ave trave l t i m e ,wh ich can save m uch co m puta tion.The inverse resu lt of crusta l velocity m ode l and earthquake pa ram eters can be used for se is m ic to m ography study.Th is m ethod a lso can reloca te earthquakes in 3-D ve locity m ode l to i m prove the accura cy of ea rthquake pa ram eters .The m ethod f or invers ing 1-D crusta l velocity m ode l can a lso be used to inverse 3-D velocity m odel .K e yw ord s D ifferen tia l Evolution a lgorithm,earthquake loca tion ,crusta l v elocity m ode l收稿日期 2005-07-05; 修回日期 2005-08-15.基金项目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4025)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1-S W-18)联合资助作者简介 李志伟,男,1980年生,河北清苑人,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震层析成像研究(E -m a il :zw li @m a il .iggcas .ac .c n).0 引 言地震定位是地震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不少学者利用各种线性和非线性方法来解决地震定位问题[1],线性方法包括盖格法、联合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双重残差法等;非线性方法一般是在盖格法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搜索,获取目标函数(一般是到时残差的均方差)达到最小时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由于使用线性方法进行地震定位容易陷入局部最小,而非线性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非线性方法需要计算大量的震源参数来寻找最优解,因而计算效率较低.速度模型是与地震定位的精度密切相关的因素,同时也是利用地震走时资料进行层析成像研究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一维空间的全球分层各向同性模型不断出现,如PRE M 、I ASPE I91[2]、AK 135[3]等,但是这些模型的地壳部分难以满足区域尺度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研究的要求,需要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重新选取合适的地壳模型[4].K issling[5]等提出了一种用于提取地震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的线性方法VELEST ,使初始地壳速度模型的选取更加科学合理.H esham 等用VELEST 方法反演了红海北部地壳的一维P 波速度结构[6],于湘伟等也用此方法反演了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的一维速度结构,并用于1期李志伟,等: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图1 DE 算法的搜索能力检验(a)100维Rosenbroc k 函数;(b)2维Rosenbrock 函数;(c)3维第一类De Jong 函数F ig.1 Test of DE a lgorith m(a)100-D Rosenbroc k f uncti on ;(b)2-D Rosenbroc k function ;(c)3-D first De Jong function层析成像的初始模型[7].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使用差异演化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来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的新方法,可以为区域尺度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提供初始速度模型和经过重新定位的震源参数.这种反演速度模型方法可以扩展到三维空间,地震定位方法也可以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三维速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定位,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震源参数.1 差异演化算法1.1 差异演化算法原理简介差异演化算法是R.S torn 和K.Price 于1995年发展的一种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8],属于演化算法的一种.该方法与遗传算法有类似之处,而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对变量进行编码解码.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基本策略是采用两组随机产生的参数向量之差作为产生下一代个体的一个因素,故称之为差异演化算法(以下称DE 算法).设E(x)为最小化的目标函数,x 为模型参数向量,包括D 个参数,其中x i 为第i 个模型参数,x il 、x i h 为x i 的搜索区间,其优化的目标就是使E(x)最小.x =(x 0,x 1,…,x D-1),(1)其中x i ∈[x il ,x ih ].设每一代(genera tion)产生NP 个参数向量作为一个种群(popu la tion),DE 算法开始搜索时,首先会在参数搜索范围中随机产生N P 个参数向量并将其作为第一代,下一代参数向量则是通过上一代的参数向量之差的加权产生.如果新产生的参数向量能够比上一代的参数向量有更小的目标函数,就会取代与之进行比较的参数向量.每一代中使目标函数最小的参数向量x best ,G 会被记录下来,以此跟踪优化计算进程.DE 算法产生下一代参数的基本策略如下:对于第G 代中的第i 个参数向量,i =0,1,2,…,NP -1,首先产生一个中间过程的参数向量v .v =x r 1,G +F (x r 2,G -x r 3,G ),(2)r 1,r 2,r 3∈[0,NP]且r 1≠r 2≠r 3,F >0,r 1,r 2,r 3均是从0到NP -1之间的整数中随机选出的且各不相同的整数,F 是一个不变的实数因子,用来控制变量之差(x r 2,G -x r 3,G )的幅度.为了增加参数向量的多样性,下一代的参数向量u 将根据参数向量v 按如下方式产生:u =[u 1,u 2,…,u D ]T,u j =v j for j =(n )D ,(n +1)D ,…,(n +L -1)D(x i ,G )j , other w ise(3)式中n 是从0到N P -1范围内随机选取的整数,L 是从0到N P -1的范围内以交叉概率p r (L =v)=(CR)v选取出的整数.173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1卷CR ∈[0,1]为交叉概率,n 和L 在每次产生新参数向量v 时都发生变化.得到参数向量u 后,与x i ,G 相比较,如果目标函数变小,u 进入下一代,否则x i ,G 进入下一代.产生下一代参数向量的策略还有其他方式,但均以上面的策略为基础,本文不再详述.DE 算法最基本参数是:每一代参数向量个数N P ,最大代数G,交叉概率因子CR,常数因子F .可以根据问题的待求参数个数和搜索区间大小来调整以上参数,从而适应优化问题的需要.1.2 DE 算法的检验以下使用非线性函数Rosenbrock 函数和第一类D e J ong 函数来检验DE 算法的搜索能力[9,10].首先对100维的Rosenbrock 函数进行反演计算,函数具体形式如下E(x 1,x 2,…x 100)=∑99i =1[100(xi +1-x 2i)2+(1-x i )2].(4)其全局最小点位于(1,1,…,1)处,此时目标函数为0.使用DE 算法在区间[-3,3]间经过5×105次计算后,目标函数E(x 1,x 2,…x 100)达到3.09×10-8.从图1中可以看出,经过20000次计算目标函数就已经收敛,较文献[9]中的方法收敛速度变快,同时又节省了20%以上的计算量.为了进一步检验DE 算法的搜索能力并与其它算法进行比较,在区间[- 2.048,2.048]中计算了二维的Rosenbrock 函数,经过600次计算即可使目标函数达到6.4×10-16;对于三维的第一类D eJong 函数,即E(x 1,x 2,x 3)=∑3i =1x2i.(5)在区间[- 5.12,5.12]中计算1000次目标函数即收敛到3.0×10-14.与文献[10]中的自适应全局混合算法的结果相比,DE 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见,DE 算法的搜索能力很强,能够用于反演初始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等非线性问题.2 利用DE 算法反演一维地壳结构2.1 利用DE 算法反演地壳结构原理在进行区域尺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时,一般采用一维速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上地幔的速度结构通常采用全球平均模型,如I ASPE I91、A K 135等.但地壳的速度结构和莫霍面深度在不同区域差异很大,如华北地区地壳厚度为34k m 左右,而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能够达到70k m 以上,因此需要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初始模型.有些层析成像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建立初始一维模型,并通过调整模型的速度值和界面深度来拟和走时残差,进而确定模型结构[11];还有一些研究者利用线性迭代算法反演一维初始模型[5,6,7],从而使模型的建立更加客观.但是线性算法依赖于初始模型,不同的初始模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5],所以线性算法要求初始模型足够接近最优模型,否则可能会陷入局部极小点而无法找到最优模型,应用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4].地壳速度模型的基本参数是速度界面深度和速度值.利用DE 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将界面的深度和速度值作为模型参数来构建速度模型并计算目标函数,然后利用DE 算法进行搜索,找出对应最小目标函数的模型参数.每个速度连续界面对应一个速度值,速度间断面则对应界面上下两个速度值,如莫霍面上下方的速度值就不同.设地壳内至莫霍面有n 个速度连续界面和m 个速度间断面,则一共对应有n +m ×2个速度值,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需要反演的速度界面和速度值.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12,13]来计算走时,由于反演模型结构需要计算大量不同模型的走时场,计算量很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小计算量:首先,对区域地震层析成像来说,研究区域台站的数量要远远小于地震的数量,所以可以将台站作为“震源”,而将地震作为“接收点”,考虑到台站高程不同,对每个台站只需计算一次走时场即可得到此台站记录到的所有地震走时;其次,由于是在一维模型中计算走时,通过展平变换,地震与台站间的计算走时只与震中距、台站高程及震源深度有关,可以将所有的地震和台站划归到二维空间中进行计算,从而大大节省计算量;三,在计算走时场时,可以先算出地震射线能够达到的最深深度,再考虑由于模型变化导致的射线最低点深度的加深选择一个最大深度,计算走时场时只需计算到这个深度即可.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反演地壳速度模型的计算量,加快反演过程.设有n 个速度界面和m 个速度值需要反演,设参数向量为x =x(d 1,d 2,…,d n ,v 1,v 2,…,v m ),设目标函数为2731期李志伟,等: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E(x)=1MN∑Mi=1∑Nj=1|w i j(x)(τij(x)-τobs ij)|p,(6)其中M为地震数目,N为台站数目,τi j(x)为模型参数向量为x时第i个地震到第j个台站的计算走时,τo bs i j为第i个地震到第j个台站的观测走时, w ij(x)为第i个地震到第j个台站的加权因子,可以作为震中距的函数,p为指数.当p取2时即最小二乘原则,当到时误差较大时,可令p=1以消弱较大残差的影响[14].在参数搜索范围内随机生成一组参数向量,建立速度模型并计算走时,以到时残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目标函数,然后使用DE算法得到与最小目标函数相对应的参数向量,最后得到若干组目标函数达到最小的参数向量,通过统计分析即可确定最终的地壳速度模型.2.2地壳速度模型的反演实例在实际反演地壳速度模型时,为了减小地震和台站分布不均对结果的影响,可按地震方位和震源深度挑选部分地震进入反演,还可按震中距大小进行加权.本文的方法是按照经纬度和深度设定网格,在每个网格内只保留一个记录数最多的地震,例如可以在0.2°×0.2°×5k m的网格中只保留一个记录数最多的地震.为了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文分别用没有误差的理论数据和添加随机误差的数据来反演地壳模型.首先确定一个理论模型,例如,莫霍面深度为54k m,应用真实地震和台站的位置计算理论走时,再分别生成没有误差和有随机误差的走时数据.设模型共有8个速度值和莫霍面深度共9个参数进入反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对速度值添加最大为±0.3k m/s的随机扰动,对界面深度添加最大为±3k m的随机扰动,以此构建一个中心模型,并在中心模型的速度值和界面深度基础上,以±0.3 k m/s和±3k m作为的搜索空间,使真实模型并不是位于搜索空间的中心位置,从而检验算法的搜索能力.对于没有添加误差的数据,经过8000次运算后,界面速度值和莫霍面深度均精确恢复到初始值,说明本方法是有效的.对于添加了最大值为0.1s 的随机到时误差的数据,经过3000次运算后目标函数开始收敛,最后结果的速度值与真实速度的差距小于0.03k m/s,莫霍面深度为54.4k m/s,说明算法是非常稳定的,但是莫霍面深度接近其搜索范围51.5±3k m的上限,目标函数收敛速度较没有误差的数据要快可能与此有关.考虑到使用的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内,能够穿过莫霍面的地震射线不多,对现有数据来说莫霍面深度变化对目标函数影响不大,可以考虑添加大震中距的地震来解决这个问题.图2用于反演的台站(三角)和震中(圆点)分布F ig.2D istribu tion of stat ions(triang les)and ea rthquakes(point)根据K ennett给出的分析非线性算法反演结果的方法[15],本文给出了反演结果的误差分析.从图3、图4可以看出,添加随机到时误差之前和添加随机误差之后的数据都能较为精确的恢复理论模型,界面速度值和深度也能很快的收敛到真实值附近.图3、图4的(d)图是将目标函数划归到费米-狄拉克分布上后得到的权值分布,目标函数越小,权值则越大,横坐标为搜索次数,纵坐标为权值大小,权值在搜索8000次后都达到收敛.在图3、图4中(a,b,c)图中,红点表示反演结果的权值大于控制权重,即一致性区域[15].这个区域以内的反演结果均可作为最终的反演结果,也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反演结果.在反演实际数据时,由于到时数据存在随机误差,反演得到的速度值和界面深度会因此受到时一定的影响,而且速度值和界面深度二者之间也并非完全独立,所以有时目标函数已经收敛,但要反演的参数仍在一定范围内震荡,此时可以取目标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反演参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而不一定要取目标函数最小的反演参数.如果要反演深373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1卷图3 使用精确数据反演模型的收敛情况(a)速度模型(b)莫霍面深度收敛情况(c)速度值收敛情况(d)权值收敛情况F ig.3 C onvergence d iagram w ith a ccura te data(a)V elocity m odel (b)C onv ergence of M oho D ep th (c)C onvergence of ve loc ity v a lue (d )C onv ergence of w e igh ting value图4 使用添加随机误差数据反演模型的收敛情况(a)速度模型(b)莫霍面深度收敛情况(c)速度值收敛情况(d)权值收敛情况F ig.4 C onvergence d iagram w ith da ta add ing rando merror(a)V elocity m odel (b)C onv ergence of M oho D ep th (c)C onvergence of ve loc ity v a lue (d )C onv ergence of w e igh ting va lue至上地幔的一维速度模型,必须增加大震中距的地震或者远震.考虑到震源参数和模型的折衷关系,可以对速度模型和震源参数同时反演或迭代反演,直至收敛.本文的方法可以扩展到反演三维速度结构,试验表明,当反演参数增加时,需要更多次的计算才能得到全局最优解.文献[16]已经做过类似尝试,但文献[16]在反演过程中射线路径不变,会对反演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使用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进行反演,需要确定反演参数的搜索范围,使真实值尽可能分布在搜索范围内.显然,搜索范围越大,越能够保证真实值处于搜索范围内,但是较大的搜索范围导致计算次数增加,而且会使收敛速度缓慢.图5是在中心模型的速度值和界面深度基础上,以±2.0k m /s 和±10k m 作为的搜索空间的收敛情况,这个搜索范围显然能够包括真实的地壳结构.经过20000次计算,搜4731期李志伟,等: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图5 搜索范围较大时使用精确数据反演模型的收敛情况(a)速度模型;(b)莫霍面深度收敛情况;(c)速度值收敛情况;(d)权值收敛情况F ig .5 Convergence d iagram w ith acc u ra te da ta in large search sca les(a)Ve loc ity m odel ;(b)C onverg ence of M oho D epth ;(c)C onv ergence of v elocity va l ue ;(d)C onvergence of w e ighting value图6 用于地震定位的台站(三角)与震中(星号)分布F ig .6 D istribu tion of stat ions (triang les)and earthquake (pen tacle)索到的最优模型精确恢复到初始模型,但是目标函数收敛速度很慢,可能需要经过更多的计算次数才能收敛.所以在反演实际地壳模型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料,加强对模型取值范围的约束,使真实模型位于搜索范围的中心位置,加快收敛过程,减少计算量.3 利用DE 算法进行地震定位3.1 利用DE 算法进行地震定位的原理与利用DE 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相似,以台站为“源点”计算模型中各个网格点的走时,通过插值即可得到模型空间任意位置的走时,由于使用非线性方法进行地震定位需要计算大量不同震源位置的走时,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计算量.地震至台站的走时与经度l on 、纬度l at 、震源深度d 和发震时刻t 0有关,此时设参数向量x 为x =x(l on ,l a t ,d,t 0),此时地震计算走时τ为x 的函数τ(x).当地震记录的精度较高时,可以采用走时残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即E(x)=1M ∑Mi =1|w i (x)×[(T i -T 0(x)-τi (x))]|p.(7)但是由于地震的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有很强的折衷关系,当数据误差较大时,可采用走时残差的绝对值与两个台站间到时残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目标函数[17],即E(x)=1M ∑Mi =1|w i (x)[(T i -T 0(x)-τi (x))]|p+∑Mi =2|w i (x)[((T i -T 1)-(τi (x)-……τ1(x))]|p,(8)573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1卷图7 使用精确数据的定位收敛过程F ig.7 C onvergence d iagram w ith a ccura tedata图8 使用添加随机误差数据的定位收敛情况F ig.8 C onvergence d iagram w ith da ta add ing rando merror其中M 为地震记录数,w i (x)为第i 个台站的权函数,T i -T 0(x)为第i 个台站的到时与发震时刻之差,τi (x)为第i 个台站计算走时,T i -T 1为第i 个台站与第1个台站的到时差,τi (x)-τ1(x)为第i 个台站与第1个台站的计算走时差,p 为指数,一般取p =1.利用一维速度模型进行地震定位时,计算走时与方位角无关,只与台站高程、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有关,计算速度很快;在三维速度模型中进行地震定位6731期李志伟,等: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图9 使用精确数据在三维模型中定位的收敛情况F ig .9 C onvergence d iagram w ith a ccura te data in 3-D m odel时,需要计算整个三维空间的走时场,计算量较大.在对一个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之前,可以在一维模型中进行地震定位,得到重新定位后的震源参数,并用于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在得到这个区域的三维速度结构之后,再利用本文的三维地震定位方法计算出较为精确的震源参数.为了保证定位的精度,可以根据不同方位范围内的台站密度和震中距进行加权.3.2 地震定位实例为了检验使用DE 算法进行地震定位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分别使用没有误差的理论数据和添加随机误差的数据,在一维模型中对一维和三维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测试.地震震中与台站位置均取自真实的数据,分布如图6所示.首先在一维模型中计算理论走时并将其作为“观测走时”,然后在初始一维模型中以到时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进行地震定位,地震的搜索范围为水平方向±0.3°、震源深度±10k m,发震时刻±2.0s .地震定位时震源参数的搜索范围是以随机的震源参数为中心的震源参数包括震源深度、纬度、经度、发震时刻分别为24.50k m 、N 41.61°、E 76.53°、43.54s ,而真实的震源参数分别为15.50k m 、N 41.86°、E76.78°、41.84s .对没有添加误差的数据,使用一维地震定位方法,经过1000次计算后,目标函数就已经收敛,如图7所示,此时震源参数为(15.48k m 、N 41.86°、E 76.78°、41.84s),与原来震源参数几乎完全相同,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的找到全局最优解;对于添加最大值为0.2秒的随机误差的数据,最终的定位结果为(15.59k m 、N 41.86°、E 76.78°、41.85s),如图8所示,其震源参数与真实的震源参数非常接近,收敛速度也很快.上面的地震定位过程均是通过展平变换,在二维空间中进行的.使用一维速度模型进行地震定位时,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地震定位速度.为了提高震源参数的准确性,需要利用地震层析反演获得的三维速度模型进行地震定位.本文在一维模型的基础上,添加10%的扰动量构建三维c heckboa rd 速度模型并计算理论走时,然后使用初始模型和理论走时数据在三维速度模型中进行地震定位,经过1000次计算后,目标函数收敛,震源参数为(15.85k m,N 41.86°、E 76.78°、41.80s),恢复到初始值附近(图9).用K ennett 的分析方法[15]将目标函数值转换为权值,当上面三组数据的权值收敛时,震源的经纬度、深度和发震时刻同时收敛到真实值附近很小范围(图7、图8、图9),表明定位结果的分辨率很高.综合上面的两组计算,说明使用DE 算法进行地震定位是有效的,同时具有较高稳定性.773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本文地震定位的准确程度不仅与根据初始速度模型计算的理论走时有关,还与台站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地震周围有关.不适当的模型或台站分布不均都会使定位结果产生偏差[18],这也是其它地震定位方法都要面对的问题[19].4结论4.1DE算法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具有很强的搜索能力.由于很多地球物理问题都是非线性问题,DE算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随着模型参数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搜索次数才能保证找到全局最优解,减少计算目标函数的计算量和加快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是使用非线性方法解决地球物理问题的基本保证.4.2使用DE算法进行地震定位和反演地壳模型能够避免线性方法中由初始模型带来的误差.DE 算法只需给出震源参数或地壳模型可能的变化范围,较线性算法更易于找到全局最优解.试验结果表明,DE算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反演一维地壳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本文采用的有效策略大大减少了计算目标函数的计算量,加快了反演过程;另外,本文反演一维地壳速度模型的方法也可以用于三维速度结构地反演.4.3DE算法的收敛和分辨情况表明,目标函数收敛时,如果反演参数也达到收敛,说明结果的分辨率较高;如果反演参数没有收敛,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震荡,说明分辨率较低,此时可以取整个震荡区间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4在使用DE算法反演一维地壳模型时,目标函数对界面的深度和速度变化敏感程度不同,可以分别对界面深度或速度进行反演,直到目标函数收敛为止.考虑到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结果的影响,还可以分别反演速度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或同时反演速度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参考文献(R eferences):[1]田玥,陈晓非.地震定位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1):147~155.[2]Kennett B L N,E ngdahl E R.Travelti m es f or g loba l earth-quake l oca tion and phase identifica tion[J].Geophys.J.Int., 1991,105:429~465.[3]Kennett B L N,Engdahl E R,B uland R.C onstra ints on seis-m ic veloc ities in the E art h f ro m travel ti m es[J].G eophys J Int,1995,122:108~124.[4]张岭,刘劲松,郝天珧.利用Ground-Truth资料和M essy GA方法反演渤海湾盆地及其邻区地壳P波速度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1):186~197.[5]K issling E,E lls worth W L,E berha rt-Phillips D,Kradolf erU.In itial reference m odels i n l oca l eart hquake to m ography [J].J.Geophys.Res.,1994,99:19635~19646.[6]M oha m ed H,M iyash ita K.One-d i m ensiona l P-wave veloc itystructure in the northern R ed S ea area,deduced fro m travel ti m e data[J].E arth P l anets Space.,2001,53:695~702. [7]于湘伟,陈运泰,王培德.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03,25(1):1~14.[8]S torn R,P rice K.D ifferential evolution-a si m ple and efficientadapti ve sche m e f or globa l opti m iza tion over continuous spaces,Tec hn ica l Report T R-95-012,I CS I.[9]纪晨,姚振兴.用于地球物理反演的均匀设计优化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6,39(2):233~242.[10]艾印双,刘鹏程,郑天愉.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J].中国科学(D),1998,28(2):106~110.[11]Xu Y,L iu F T,L iu J H,Chen H.C rust and upper m antlestructure beneath w estern Ch ina fro m P wave travel ti m eto m ography[J].J.Geophys.Res.,2002:107(B10),2220,doi:10.1029/2001JB000402.[12]V ida le J E.F inite-d ifference ca lcula tion of travel ti m es,B ull.S eis m ol.S oc.Am,1988,78:2062~2076.[13]Podv in P,Leco m te I.F inite difference co m puta tion of travel-ti m es in very contrasted velocity m odels:a m ass i vely para llelapproach and its ass oc iated tools[J].Geophys J Int,1991,105:271~284.[14]Prugger A F,G endzw ill D J.M icroea rthquake l oca tion:Anonlinear approach tha t m akes use of a si m p l ex stepp i ng pro-cedure[J].Bu ll.S eis m.Soc.A m,1988,78(2):799~815.[15]Kennett B L N.Consistency reg i ons i n non-li near invers i on[J].Geophys.J.Int.,2004,157:583~588.[16]万永革,刘瑞丰,李鸿吉.用遗传算法反演京津唐张地区的三维地壳结构和震源位置[J].地震学报,1997,19(6):623~633.[17]高星,王卫民,姚振兴.用于地震定位的SA M S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2,45(4):525~532.[18]M ic heli n i A,Lo m ax A.The eff ect of velocity structure er-rors on double-d ifference ea rthquake l oca tion[J].Geo-phys.Res.Lett.,2004:31,L09602,doi:10.1029/GL019682.[19]Thurber C,Zhang H.C o mm ent on“The eff ect of veloc itystructure errors on doub l e-d iff erence earthquake l oca tion”by A.M ichelini and A.Lo m ax[J].Geophys.Res.Lett.,2004:31,L15613,doi:10.1029/GL020650.8 7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因此这张图可以作为中小工程(不包括大型工程)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依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 划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规定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 第一条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保证准确地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地震烈度值,系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 为10%的烈度值。该烈度值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第三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系国家经济建设中地震设防的法规图件。在其适用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 和已建项目的抗震加固,均应遵照执行。 第四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适用范围如下: (一)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 (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震设防依据; (三)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第五条在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础上,应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和地区有: (一)地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分类
国际上大致有三类地震烈度区划图:
①第一类,以前苏联戈尔什可夫编制的前苏联区划图为代表,它以宏观烈度为区划标志,根据历史地震和地 震地质资料编制;
②第二类,以日本河角广编制的日本地震烈度区划图为代表,它以历史地震资料为依据,考虑地震发生频率, 用地面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勾绘;
③第三类,用科内尔提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以阿尔杰米森和珀金斯编制的美国地震区划图为代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
01 分类
03 编制
目录
02 分布 04 规定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earthquake intensity zoning map of China):地震烈度区划是根据国家抗震设 防需要和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按照长时期内各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程度对国土进行划分,以图件的形式展示 地区间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差异。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李红光;王利亚;孙刚;张鹤翔;李伟华【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15(035)001【摘要】选取了华北地区1978-2011年289个台站记录到的24 753个地震事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20 512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平均定位误差在EW、NS、UD方向分别为0.54 km,0.57 km和0.57 km.相比于初始结果和绝对定位结果,双差定位结果在平面上分布更集中,沿断裂分布特征更加明显,震源深度也更加合理.通过剖面分析,张北地震带、唐山地震带、邢台地震带均为高倾角断裂,南部剖面6震源深度分布有随时间变浅的趋势.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本次研究使用的时间较长,地震数量较大,得到了更加可信的结果.【总页数】10页(P28-37)【作者】李红光;王利亚;孙刚;张鹤翔;李伟华【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晋宁县防震减灾局,云南650600;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防灾科技学院,河北065201;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应用双差定位法对吉林区域中小地震及乾安-前郭5.0级地震余震的重新定位 [J], 温岩;温洪涛;张晨侠2.华北地区35°线附近地震活动特征研究与地震危险性预测 [J], 华爱军;刘西林;郑建常;李红;马玉香3.华北地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J], 孙丽娜;齐玉妍;吕国军;彭远黔4.京津唐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 [J], 于湘伟;陈运泰;张怀5.扎兰屯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研究 [J], 赵星;高源;张帆;孙海鑫;翟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应力降研究进展

地震应力降研究进展

地震应力降研究进展
韩和平;马佳;张广莉;林稚颖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18(039)003
【摘要】地震发生前后,地震断层面上会产生应力降.本文就应力降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详细分析、整理,阐述地震应力降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地震活动的分析与研究提供参考.【总页数】10页(P59-68)
【作者】韩和平;马佳;张广莉;林稚颖
【作者单位】中国河北 075800 阳原地震台;中国河北 075800 阳原地震台;中国河北 075800 阳原地震台;中国河北 075800 阳原地震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京津唐张地区中小地震应力降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J], 韦士忠;李玉萍
2.武定6.5级地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研究 [J], 秦嘉政;钱晓东;蔡静观;苏有锦;付虹
3.广西及邻区中小地震应力降研究 [J], 郭培兰; 李莎
4.应力降与海南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J], 麻福洋; 彭利媚; 陈祥开; 田轶; 陈江; 洪流
5.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中小地震应力降分布特征 [J], 贾炯;赵英萍;王亚玲;蔡玲玲;王莉婵;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v i L. 1 8 . Ap r i i g e r h u k y o e t r l c t n e r r a l G s 96 p a sn a t q a e h p c n e o a i r o s:a c mp e e p a tc la pr a h f r sn l— v n o a o o l t r c i a p o c o i g e e e tl c —
naJ .JGep y e ,8 ( 1 ) 2 6 8 3 . iE] o h s s 8 B 0 :8 2— 2 6 R
Um ,Th re J ytaig J.B lS i S cAm , 7 3 :9 2 C 97 f t loi m w on es c a rc E ] ul es o a t o n m 7 ( ) 7—
中国地震局 地球 物理研 究所 , 华北 遥测 台网 和首都 圈数字地 震 台网为本 项研 究 工作 提 供 了观测 数据 资料 ; 秀芬 博士在 数据 分析 上给 予 了许 多 帮助 ;周元 泽 副教授 和两位 审稿 郑
专家 对本文 提 出了许多 宝贵意见 .作 者谨 向他们 表示衷 心 的感 谢.
于 T丁 剖 面上 , 源集 中分 布 在 T 面 两 侧 1 m 范 围 内 ,在 零 值 附近 浅 部 近垂 直 分 震 T剖 0k
布, 深部 略 向西倾 斜. 唐 山地 区地 震重 新定 位结果 的对 比性 研究 表 明 , 双差 层析成 像方 法得 到 的震 源 参数 的 精度高 于常规地 震层 析成像 方法 和地震 台 网、双差 法得 到的震源 参数精 度.
3 期
于 湘 伟 等 : 津 唐 地 区 中小 地 震 重 新 定 位 京
29 6
唐 山一大 城断裂 带 ,夏垫一 凤河 营一 曹 家务断 裂 带 ,地 震 主要集 中在 断裂 带 内 ,两侧 的地
震 比较稀 少.从重 新定 位后 的震 中分 布可 以看 出 , 究 区域 内的地 震活 动带呈 现更 明显 的 研 北北 东 向和北西 西 向的条 带状 分布 , 明这两组 方 向的断裂 最为 活跃. 说 用双差地 震层 析成像 方法得 到 的唐 山地 区的地 震震源 位置 , 近似唐 山断 裂方 向 TT 沿 剖 面的投影 在深度 上呈现 出明显 的 3 小震 群 的特 点 , 源的最 大 深度 为 2 m.在垂 直 个 震 5k
3 . 2
邱 泽 华 ,马瑾 , 国玺 .20 .新 发 现 的唐 山地 震 大 断层 [ ] 刘 05 J.地 震 地质 ,2 ( ) 6 7 . 7 4 :6 9 6 7
徐 常 芳 .2 0 .中 国大 陆 壳 内与上 地 幔 高 导 层 成 因及 唐 山地 震 机 理研 究 [3 03 J.地 学前 缘 ,1 ( 0 特刊 ) 0 1 1 :1 1 1 . 于 湘 伟 ,陈运 泰 , 培 德 .2 0 .京 津唐 地 区 三 维 P波 速 度 结构 E] 王 03 J .地 震 学 报 , 5 1 : 1. 2 ( ) 卜 4 于 湘 伟 .2 0 .近 震 层 析 成 像理 论 及 其 在 华 北地 区 的应 用 [ ] 03 D .北 京 :中国 地震 局 地 球 物 理研 究 所 :6 4 78. 于 湘 伟 , 运 泰 , 怀 .2 1.京 津唐 地 区地 壳 P波 三 维 速 度结 构 与地 震 活 动性 分 析 [] 陈 张 00 J.地 球 物理 学 报 ( 发表 ) 待 . 曾 融生 ,陆 涵行 ,丁 志 峰.1 8 .从 地 震 折 射 和反 射 剖 面 结 果 讨论 唐 山地 震 成 因 E] 98 J .地 球 物 理 学报 , 1 ) 3 3 37 3 (4 : 8 — 9. D u lsA,B o esD,Y ugJB 9 7 nteo st f e mo rmsJ.Gep y n , 2 ( ) 6 1 6 0 o ga rw r o n .1 9 .O h ne si ga [] oP s o h s It 1 9 3 : 8 — 9 . J
9 6 8 .
W ad u e l ha s rF,El wo t L.2 0 . A o l- i e e c a t q a e l c to l o ih : e ho n p lc to o t e l s r h W 00 d ub e d f r n e e r h u k o a i n a g rt m M t d a d a p i a i n t h f
t n [] u l es o i s J .B l S i S c o m Am , 6 6 :1 9 1 1 . 7 () 6 9 77
Th b r C H.1 8 .Ea t ua e l c t n a d t r e d me ina r s a t u t r n t e Co o e La e a e ,c n r l l o ur e 9 3 rhq k o a i n h e — i nso l u t ls r c u e i h y t k r a e t a o c Ca i r f
参 考 文 献
陈运 泰 ,黄 立人 ,林 邦 慧 ,王 新华 ,黄立 人 , 妙 龙 .17 .用 大 地 测 量 资料 反 演 的 1 7 年 唐 山 地 震 的位 错 模 式 EJ 刘 99 96 J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 2 3 : 0 1 . 2() 2126
高 文学 ,马瑾 .1 9 .首 都 圈 地震 地 质 环 境 与地 震 灾 害 E . 京 : 震 出版 社 : 5 2 0 93 M] 北 地 1- 0 . 虢顺 民.18 .从 断 块 构 造 运 动 看 唐 山地 震 的 发生 [ ] 刘 恢 先 主 编 .唐 山 大 地 震 震 害 ( ) 95 G∥ 一 .北 京 :地 震 出版 社 :1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