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
2.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南北地区的地理信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南北地区的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3.地图教学: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认识秦岭淮河一线及其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板书设计
1.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南北地区的分界线
-地理意义的介绍
2.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
-气候:温度、降水
-地形:平原、山地
-植被:阔叶林、针叶林
3.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人文特点差异
-生活习惯:饮食、服饰
-文化传统:方言、节日
-建筑风格:北方四合院、南方园林
4.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4.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5.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南北地区的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学生需要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南北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上的差异。
5.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秦岭淮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

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秦岭—淮河分南北 学案

秦岭—淮河分南北 学案

5-3-1第五单元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第1课时秦岭—淮河分南北【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地形和气候特点。

2、掌握南北方的分界线,从理解其原因。

3、结合图文资料,比较南北方生产、生活的差异。

【重点】南北方间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难点】南北方生产、生活的差异。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秦岭淮河分南北1、四大地理区域:(1)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自然地理要素,具体包括有、和。

(2)利用P22图5-30,并结合P11图5-13和P14图5-18,补充完成下表:(3)以四大地理分区划分:浙江省属于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地区。

2、南北方分界线:(1)中国大多数人生活在,其原因是该区域广阔、肥沃、较为丰富。

(2)阅读书本P23正文内容并结合图册P18图以—为界(3)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①读图5-32,海口1月平均气温约℃,北极村1月均温约℃,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南方北方,南北温差。

②读图5-32,海口7月份均温约℃,北极村7月均温约℃,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方温差③读图5-34,海口年均降水量为毫米,北极村年均降水量为毫米,由此可见,我国年均降水量南方北方,毫米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3、南北方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利用书本图文,结合所学内容,补充完成下表【我的问题】【课堂小结】一、秦岭淮河分南北1、四大地理区域: 、 、 、 2、以 — 为界3、南北方间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气温、 、地形4、南北方生产、生活的差异【课堂反馈】1、完成作业本P16、17的1至14题【知识拓展】饮食差异南米北面中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中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中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三课第1课时《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张云佳一、课程标准1-2-5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生活方式的差异。

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气候的差异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探究南、北方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能够从对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的分析中,找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类依据。

2.要求学生能够从对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中,找出秦岭—淮河南北地区自然环境、人文活动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地域差异显著”的了解,明确“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科学理念,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对祖国丰富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差异难点: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差异的影响因素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从南到北中国浓浓的年味》。

设问:为什么黑龙江是“雪景”,广州是“花市”呢?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比黑龙江和广州的不同年俗,感受南北方的自然人文差异巨大,从而过渡到疆域辽阔,了解将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原因。

(二)教学环节1、读图5-31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说出各个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和区域内的自然特征。

设问:(1)读图5-13等地图,找到各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利用地图说一说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

教学方式:学生自主获取地图信息,学生分享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比较直观的读出四大地理分区的分界线,直接认识到四大地理区域间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差异性,同时感受区域内自然特征的统一性。

秦岭-淮河分南北(公开课)

秦岭-淮河分南北(公开课)

陆路交通(降水 小,还有冬天河
流容易结冰)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和水运(全 年降水量大,温度高,
不结冰)
面食为主
饮食习惯
米饭为主
南北方差异
原因 自然环境(气候: 气温和降水)
请你填出相对应内容
地理位置
南方 秦岭、淮河以南
北方 秦岭、淮河以北
自然 条件
气候特点
冬季温暖湿润,一月 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平
平均气温高于0ºC,年 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b 冬季,我们在长 江上滑冰。
c 元旦,小明乘坐 非空调列车从哈 尔滨到广州,一 路不断添加衣服
北方
12
南方
34
2
北方
南方
1
北方
1
南方
2
谢谢观看! 2020
2、了解南北方的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3、掌握南北方的自然景观的差异和人们的生
产生活的差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
秦岭 淮河
• 从前面这段影片中,我们看到的 秦岭—淮河南北地区的自然景观 和气温、降水有什么不同。
请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24图5-32
1、在图中找出秦岭—淮河,这条线大致与哪条 等温线一致?
均气温低于0ºC,年降 水量小于800毫米。
民居特色 住房注意通风、防雨 住房注意防寒
饮食习惯
喜欢吃米饭
人文 运输方式 有陆路,还有水运
特点
农作物 种植水稻,一年两 熟或三熟
喜欢吃面食
陆路交通为主,几乎没 有水运
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是真的吗?
a 冬天我在海南 岛看雪景,真壮 观呀
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
冬季:气温南__高__北 低 , 南北温差 很大 。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秦岭-淮河分南北──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基础上,先阐述了两地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

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掌握秦岭—淮河大致经过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而学会分析南北方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对比,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能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来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在气候、农业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意义;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教学难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五、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春秋后期,齐国的上大夫晏殊出使楚国,楚王为了让晏殊难堪,和他的臣子想了一个使晏殊出丑的办法。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大而造成例外地区例外的生产、生活方式。

特别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南北方差异明明,教材用了一个对话框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南北方的差异,然后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幅图有侧重点地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严重地理分界线;气候因素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气温图和降水图来理解气候对水文、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气候对人们生产活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学生懂得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人与自然的调和相处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心爱家乡、心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2.南北方气候差异对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例外影响。

【教学设想】气候本身是教学的难点,尤其把这个知识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学生的理解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气候知道在《科学》中有比较详细的学习,本教材是文科,不要求学生拔高,而是落实一些“认识等温线,降水量线分布的规律”等基础知识,但教师的实际操作分寸难以把握。

如何将难点再降低点呢?就是把常规的教学程序打破,采取练习题式的方式,使学生在乱中理清知识线索,在做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十月的北方下雪》和南方《户外穿短袖劳作的情景》师:我国东北这么早就开始下雪,而我们南方犹如春天,中午有时还要开空调。

这是什么例外?生:气候。

师:气候例外,北方人的生活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是否例外?生:例外。

师:造成我国南北差异的地理分界线你们知道吗?生:秦岭――淮河一线(板书)。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政区地图》师:首都北京属于北方还是南方?而温州在南方还是北方?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06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06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读图,了解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法、学法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讨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并展示一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1.出示《南北方地图》。

2.播放录像《秦岭南北分界线》。

3.播放《南北温差》录像。

4.出示《1月平均气温图》并介绍等温线。

5.出示《7月平均气温图》。

6.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学生猜它们表现的是哪一地区,并联系我们所在的地区。

学生观图,找到秦岭-淮河,了解南北方的大致范围。

探究秦岭一线南、北方的差异及成因。

观看、体会。

计算南北温差,并分析差异。

计算南北温差,并分析差异。

分析中国各地降水的差异。

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学生从衣、食、住、行通过观看图片感受我国各地的差异。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感受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感受南北温差,引入下面的分析。

感受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

感受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信息交流师生互评整合知识拓展延伸整理回顾巩固练习我国南北方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差异,造成南北方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

1.将学生分组,展示收集资料讨论问题。

2.展开竞赛,对比南北方的优势。

师板书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出示习题。

等方面分析南北方的特点。

小组探究。

师生共同归纳。

练习。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观念。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2.学情分析
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方分界线;理解造成南北方差异的原因是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五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以打开本节课最后一个大红包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请学生根据以下两条朋友圈,说说他们分别是在哪个地理分区,并说明原因。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出示《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此类地图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等温线”的含义,并请学生指出北京一月均温是多少,以此检验学生对“等温线”的理解。
比南北差异
请学生根据云石林过桥米线和东北香特色菜的差异,说说南北方在饮食方面存在着什么差异?

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3.1 秦

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3.1 秦

3.3.1 秦岭—淮河分南北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读图了解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刚才的歌大家都听了,说的是哪里人啊?(东北人)东北人性格豪爽,东北人爱吃猪肉炖粉条,我们班有没有东北人或是北方人?我们请北方同学用方言告诉大家你是哪里人(来自哪个省份),你们那里的人们在吃饭、穿衣、住房、交通方式上有哪些特色。

请一位南方的同学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介绍,我们发现不同的地方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东西,也有一些差异。

关于共同的地方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在节日、习俗上有些共同的东西;而不同的方面说明我国各地存在着差异,这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1.南北方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差异师:刚才大家介绍了一些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特色,在我国各地的各种差异中,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表现最为明显,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了解一下。

(展示南北方在衣食住行及农作物方面的差异)结合刚才的图片,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南北方的差异,并填表一。

活动:小组讨论填表 (表一)交通工具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不仅有公路和铁路,还有许多河流可以通航特色活动滑冰、滑雪、赛龙舟2.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和界线师:我国的南北方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着这样多的差异,那么我们通常所讲的南方、北方,究竟是指我国的那些地区呢,我们先来看一副图。

(展示中国地理分区图)师: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问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北方是不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不是)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方和南方不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它指的那部分区域呢,我们再通过两副图了解一下。

第五单元 3.1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五单元 3.1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学设计与反思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秦岭---淮河分南北》科目:社会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的第一课时。

该课时主要讲述重要的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而且也强调了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明显。

学习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南北方的差异,体会“差异美”,从而更好地热爱祖国,热爱乡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互相交流讨论,掌握本节知识点。

2.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

2.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敢于质疑。

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基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的环节和问题更多地凸出当前教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营造“学为主体”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让学生内心没有距离感,以及结合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致力于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 南北方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教学难点】:1.对“等温线分布图”和“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

2.形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谈我的老家及我小时候的生活。

这其中会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面。

(因为我来自北方)学生一边听,一边跟自己的生活对比,说感受。

从学生最喜欢的东西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也能给课堂提前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案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案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教学重点:秦岭一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掌握南北方分界线。

2.了解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理解气候差异在其中至关重要。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了解南北方气温和降水差异。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地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点。

3.充分利用图文分析比较归纳南北方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报效祖国,服务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的过程导入师:这几天丽水的气温怎样,我们来关注一下丽水的天气预报。

(出示丽水的天气预报,并播报)那么中国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和海南省海口的天气如何呢。

(出示海尔滨和海口的天气预报)请问他们的最低气温相差多少?(学生:28°)师:说明天他们的温差还是比较大的。

哈尔滨所于北方地区,海口属于南方地区,南北的分界线是什么,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如何呢?我们通过《秦岭—淮河分南北》一课来探讨一番。

新课教学一、出示学习目标,核对预习作业。

师:自由朗读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目的与内容。

师: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全品预习部分的核对。

学生:如有不正确的举手示意,并订正(全品预习部分详见附件)二、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师:出示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地图,请你说说秦岭—淮河和黄河长江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生:秦岭—淮河位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师:请你在地图中用铅笔描一遍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识记。

三、南北方的生活方式的差异师:都说秦岭-淮河分南北,那么南北方在生活方式上有哪些区别呢?(出示图片南北方的居住图。

)请问哪张图片反映的是南方的民居,哪张放映的是北方民居?并说明理由。

生:上图为北方,下图为南方。

理由是北方雨水少,是平顶房。

冬季气候寒冷,墙体厚,窗户小。

南方雨水多,夏季潮湿,所以屋顶是斜面的,窗户比较大,利于通风防潮。

师:所以在居住方式上是南斜北平。

师:(出示南北方的农作物照片)请你分析哪副图放映的是南方的饮食习惯,那幅图放映的是北方的生活习惯,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史燕儿
【教材分析】
课标2-5要求“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材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标题,通过“秦岭—淮河分南北”“东部西部有差异”和“交流与互补”三目分解此课课题。

而“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

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3.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4.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课时重点】
了解南北方的主要差异;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时难点】
理解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读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整体思路】
整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环节分明,层层递进。

“比较南北方人们生活方面的差异”是本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感性;分析“造成南北方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难点所在。

教师在提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时,并非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直接抛出,而是借助几个简单的、“欲擒故纵”的设问,以及对“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图”的指导阅读,补充一定的课外资料,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轻松得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气候的差异”。

到此,课标要求探讨的“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仍未完成,因此第三环节设计了“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第四环节设计了“傣家泼水节(补充了课外资料)”,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业环节设计为“调查本地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再一次呼应课标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北方的同学?(如果回答没有,继续提问,听说过中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吗?)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图3-27“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或是巩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及分界线的名称”,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师板书。

板书: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
ΛΛΛΛ~~~~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跟南北差异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PPT组图:南米北面、南北方建筑、南船北马
(分别反映南北方在食、住、行方面即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设问:这些差异仅仅是因为南北方人们喜好的不同而造成的吗?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PPT课件中填空“自然环境”并板书)
接着,借助幻灯片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问: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
过渡: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被发现。

“橘过淮北则为枳”,听过这句话吗?(PPT课件显示原文)
设问:“橘过淮北则为枳”,你们相信吗?(生答)如果说南北方范围大,自然环境差异大,
老师相信,但淮南淮北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过淮北则为枳”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3-26,得出PPT“气候因素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示“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见PPT)。

活动:PPT课件显示上课当天宁波的天气预报及另外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猜另外两个城市可能是哪里?(答案是:三亚和漠河)
PPT课件显示: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

设问:冬季包括哪几个月呢?(生答)
过渡:一月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一般用一月代表代表冬季。

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冬季的气温差异呢?以前读过“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吗?能看懂吗?(如果学生说能看懂,就直接让学生读图算出南北温差有多大,并回答书上的一个问题:“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如果学生说不能看懂,就指导学生找等温线,读出每条等温线代表的气温,然后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板书:一月均温
北方地区<0℃
南方地区>0℃
(注:强调:“℃”和的“°”的区别,代表气温单位的要写“℃”)
设问:冬季南北温差大,对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自然联系前面提过的“南北建筑特点”上的差异,还可以补充“穿”方面的不同。


设问:为什么冬季南北方的温差特别大呢?(教师用PPT设计成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以降低初一学生理解的难度)
PPT课件“知识链接:巍巍秦岭”
活动:借助“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你可以得出夏季南北方气温差异的什么特点?(“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但原因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过渡:了解了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要比较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

从前面南北方建筑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南方年降水量肯定大于北方,而借助“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可能会看得更明白些。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书上的问题(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并找出能区分西北干旱区和北方地区的一条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板书:年降水量
北方地区<800毫米
南方地区>800毫米
设问: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它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所以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区,以南的南方地区属湿润区。

这对南北方的农业生产又会有何影响呢?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像黑龙江北部≥10℃的天数不到100天,像海南岛≥10℃的天数是多少天呢?(365天)气温上的这些差异会对南北方的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生答)
而气候差异、包括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共同影响下,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如何呢?请参考书本第64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南北方生产方式比较表”(讨论结束后见PPT上呈现的“南北方生产方式比较表”)。

(注:教师要讲解南北方的耕作制度,这个名词学生比较陌生,但意思不难理解)。

小结:用图表形式小结“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三者的关系(见PPT),认识到每个地区独特生活、生产方式的形成是当地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成果。

随着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但肯定还会明显存在的。

课堂拓展:观看“傣家泼水节”视频,从中体会自然环境对人们影响的深刻,中国地域辽阔,哪怕同在南方,差异也会很大,从而更好地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业:调查目前宁波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也可以从水果产地入手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有多一些了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