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之比较篇

合集下载

南方周末评论版解析

南方周末评论版解析

目录前言 (3)一、数据分析篇 (4)分析一:评论在《南方周末》中所在比例 (4)分析二:评论所反映的内容 (5)分析三:评论所涉及的国内、国际内容比例 (7)分析四:评论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8)小结: (9)二、评论解析篇 (10)(一)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发展历程 (10)(二)《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版面设置 (12)(三)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内容看 (13)(四)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特色看 (14)(五)南方周末》评论版发展思路及趋势 (16)三、结语: (18)前言随着当代社会逐步进入后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

在传播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报纸等平面媒体已无法回避电视和互联网等以高科技为跳板的电子媒介的强烈冲击。

但《南方周末》仍然能近乎创造报纸媒体的“奇迹”。

如今的《南方周末》是中国拥有最强的公信力、最大的发行量、最多的版数、最高的影响力的综合性周报。

它从创刊以来,以其“深入成就深度”的报道、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评论模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它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

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现为32版,分为新闻、时局、经济、文化、评论、绿色六大板块, 内容紧扣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时局的热点和关键点,完整、真实的记录中国社会迈向未来的脉络、趋势和图景。

《南方周末》前所未有的将评论作为一个专栏的形式,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时下最受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娱乐等不同的事件的评论,形成它独特的多元化的理念形态和话语风格。

并且评论版的作者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如第一千三百八十八期评论版中,评论版的作者包括村主任、学生、农民工、教师、员工、记者、自由职业者等社会大众,给受众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一、数据分析篇分析是了解的基础,所以我们选取了2012年的5月到6月的报纸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分析一:评论在《南方周末》中所在比例在南周的六个板块中,评论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位居重要的地位,还是普通的地位,抑或只是报纸中的一个辅助部分?表一:图一:《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性的周报,在数据统计之前我先进行了预想,即评论所占的比重会在20%以上。

《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研究 2

《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研究 2

目录第一节选题背景 (1)第二节研究之意义目的 (2)第三节研究现状 (3)第五节研究方法 (4)第二章《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介绍 (5)第三章传播模式与传播优势分析 (6)第一节传播模式分析 (6)第二节传播优势 (7)第四章传播内容分析 (9)第一节信息内容的来源 (9)第二节作品体裁分析 (11)第三节内容领域分析 (12)第五章对策建议 (14)第六章结论 (18)注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20)致谢 (20)《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研究第一章引言自微信公众号推出后,传统媒体开始开设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具备的传播能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的平台,通过上述方式激发本身具备的影响力。

此类平台为新闻内容生产、传播、接收和反馈过程带来全新形式,此外大多数人指出此类公众号的应用或许能挽回传统媒体不断弱化的局面。

第一节选题背景微信用户的快速增长,说明了微信使用的全面分布和普及特点,也就是“全民微信社会”,所以微信是传统媒体不容忽视的全新平台。

所有媒体组织和媒体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及如何使传统媒体在网络舆论场中保持权威性和公信力,化危机为转机。

如何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来应对随时变化的媒介环境。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创建,成立在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主旨;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责任;把知识性、思想性与乐趣性融为一体,是传统媒体最具代表的载体之一[1]。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性的严肃大报,在新媒体强大的影响下寻找合理的处理方案,不只维持自身的舆论功能,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传播能力,上述众多处理措施都能变成引导传统媒体持续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式。

所以,本分析把《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当做分析主体开展深入探索,利用对其微信平台传播内容以及优点的研究,挖掘其实践经验,进一步了解纸媒微信传播的实践现状,从而为报纸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提供借鉴之路,第二节研究之意义目的(一)研究意义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在全媒体精准互动的现实环境中,之前的报业怎样利用全新微信内容得到高品质,具备现实竞争水平的产品来得到大众的认可呢?怎样通过准确的定位优势,产生良性与积极互动?微信是出现时间不长的全新沟通渠道,学术领域的分析内容较少,此外产业实践依旧位于探索时期,对上述全新媒体进行深入研究就是目前的重点,探究其对传统媒体的现实影响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部分。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

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

《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

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

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

“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

《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

“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

南方系33-笑蜀丑文

南方系33-笑蜀丑文

拙劣的辩护和险恶的企图--评本期南方周末笑蜀的丑文作者:lthxk2008年4月10日的南方周末评论版,发表了笑蜀题为“政治开放不能止步于网络”的文章,以下简称“止”文。

笑蜀本名陈敏,其人与近期备受网友炮轰的长平互为表里,一狼一狈,在笑蜀长期把持的南周评论版,几乎每期必有长平一文。

当前长平处境不妙,笑蜀既要隐晦的替他辩护,又妄想顺水推舟,变不利为有利,达到南方报系挂羊头卖狗肉的一贯目的。

下面。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笑蜀自以为高明的伎俩。

“止”文称:“那些从来没有获得过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在互联网上迅速崛起,以至于网络舆论简直就成了草根狂欢的天堂”。

这话听起来仿佛是笑蜀这样拥有话语权的主动将话语权拱手让给草根,但事实绝非如此。

即以笑蜀为例,笑蜀现在似乎是绝迹网络了,但正是他与薛涌网络论战的失败,且在失败后撕下脸面大骂对方为SB,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

“止”文中轻飘飘的一句话掩盖了精英在网络中越来越不受待见,正在为大众所抛弃的事实。

“止”文称:”在普世价值已深入人心之当下,没有人敢于公开承认政治就应该是少数精英对最大多数群氓的统治“。

这又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现在固然是没有人敢于公开承认政治就应该是少数精英对最大多数群氓的统治,但这绝对不是笑蜀所宣扬的普世价值的功劳。

这一现状归功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群众路线,以及几十年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笑蜀想把功劳安排到普世价值的头上,他眼中的“群氓”绝不答应。

“止”文称:“任何力量皆须制约,公众力量亦须受到制约“。

口声声要民主的笑蜀发出这样的论调,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当世之叶公,徒有好龙之称而已。

在貌似公正的态度下,掩盖不住对于长平受到网友批判的兔死狐悲。

笑蜀一伙以前想影响政策的时候,就说政府力量应该受到制约。

现在又发现民众不受他们的欺骗和控制,就说公众也要受到制约。

唯一不曾提出要制约的就是笑蜀及南方报系自己。

真要有人不识相想去制约他们,他们就高喊新闻自由的口号,隔着太平洋摇尾乞怜,呼叫援军,俨然又是受到迫害的异见人士。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是研究《诗经》学者关注最多的,但各个阶段对它的解读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一阶段也存在差异。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诗》或《诗三百》。

汉武帝时期,随着儒术独尊而被尊称为《诗经》。

《关雎》因其作为《诗经》的首篇,历来备受关注。

从它产生的西周时期到现在,对它真正内涵的解读传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传统“诗学”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的现实性,使得历代“诗学”对《关雎》的解读有着多种不同的版本。

《关雎》在历代的解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文以对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解读来进行梳理探析。

关雎诗人:诗经朝代: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诗经》的“礼乐”功用最早对诗歌下断语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它从“诗”的作用方面着手,显然带有十足的功利性。

西周时期,《诗经》是“礼乐”治国的宗法制度的外部体现,主要用于诸侯贵族的祭祀、宴飨、朝聘、庆典等各种重要场合。

按照当时礼法规定,具体场合演奏相应的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诸侯朝聘时弦《诗》、歌《诗》的场景。

据《仪礼》记载,《清庙》用于周王朝的宫廷宗庙祭祀,《关雎》用于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诗经》是几经礼化整合传承礼义的载体。

孔子不但以《诗经》作为教科书来教授弟子,而且从多方面评价《诗经》。

《论语・阳货》篇从《诗经》的功用角度,以“兴”、“观”、“群”、“怨”说明“事君”、“事父”四种方式,《泰伯》篇则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经》推崇到至上的地位。

《礼记・仲尼燕居》所载孔子对其论断与《论语》文异而义同。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毛诗序:汉代传(《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萇(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得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瞧来很像就是一篇《毛诗》讲《诗经》得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与;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0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遹速,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姝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就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就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貓虞》之徳,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就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北语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阶段导学一

北语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阶段导学一

北语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阶段导学一本阶段导学是第一编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1、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2、中国最早的文字现在可以上推到商代盘庚时期(公元前十五世纪),其中最可信的就是卜辞。

3、神话产生的原因是:初民对于自然界有一种敬畏,同时又想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达到征服的目的。

4、今天保存下来的许多神话都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和《淮南子》等书籍中,其中以《山海经》保留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

5、《尚书》:所谓“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又称“书”,到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之后称为《书经》,为记言的古史。

据说原有一百篇,孔子纂集并为之序。

汉以后《尚书》有今古文之分。

今文是秦焚书之后汉初经师所保存、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古文是武帝时陆续发现的古本,是用古文字写的。

今存《尚书》共58篇,其中33篇为今古文所共有,其余都是东晋时期伪造的《古文尚书》,不可信。

《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其中《虞书》、《夏书》为后人根据传说追记,不能视为虞、夏时的史籍。

《尚书》总的说来,比较古奥,不太好懂。

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国的《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以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记事,简洁严谨、凝练含蓄,“以一字为褒贬”,深受后世史家和小说家的推崇,有“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之说。

7、《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春秋末年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内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作者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8、《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为《国语》。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基础知识练习一、作者常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号,后改名自清。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

代表作有、、等。

二、作品内容《经典常谈》分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

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1、《〈说文解字〉第一一、填空题1.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

2.仓颉造字的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才有。

3.《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一也。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七章,赵高作了__________________六章,胡母敬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七章。

5.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__________________ ”和“铸”外,还有“书”和“__________________”,因用的材料而异。

二、选择题1、《说文解字》是( )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A、文学B、言学C、史学D、文字学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汉许慎B.秦许慎C.汉仓颉D.远古仓颉3.《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 )来编排的汉语字典。

A.首B.节C.体D.别4.《说文解字》全书囊括了( )个部首,收录了( )多个汉字A.40 8000B.450 8000C.540 9000D.450 90005.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下列不属于造字条例的是( )A.象形B.事C.意D.注2.《周易》第二一、填空题1.讲五行的经典有《__________________洪范》,讲八卦的经典有《__________________》。

2.八卦相传是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诗经》全文(带注释和译文)春秋·孔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墉: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由于《诗经》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很多当时的用字措词,我们今天未必能准确理解。

因此所有诗歌均有详细注解(个别还配有译文),这些注解除了参照一些比较流行的版本以外,也加入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诗经全文——精选推荐

诗经全文——精选推荐

诗经全⽂诗经全⽂ 许多喜欢《诗经》的朋友都感到阅读起来⽐较困难,毕竟《诗经》的创作年代久远,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不常⽤的,下⾯是⼩编精⼼整理的诗经全⽂,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诗经全⽂1 《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加以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今。

《诗经》⽬录: 国风: 第⼀节周南 关雎、葛覃、卷⽿、樛⽊、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汝坟、麟之趾; 第⼆节召南 鹊巢、采蘩、草⾍、采苹、⽢棠、⾏露、羔⽺、殷其雷、摽有梅、⼩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邶风 柏⾈、绿⾐、燕燕、⽇⽉、终风、击⿎、凯风、雄雉、匏有苦叶、⾕风、式微、旄丘、简兮、泉⽔、北门、北风、静⼥、新台、⼆⼦乘⾈; 第四节鄘风 柏⾈、墙有茨、君⼦偕⽼、桑中、鹑之奔奔、定之⽅中、蝃蝀、相⿏、⼲旄、载驰; 第五节卫风 淇奥、考盘、硕⼈、氓、⽵竿、芄兰、河⼴、伯兮、有狐、⽊⽠; 第六节王风 ⿉离、君⼦于役、君⼦阳阳、扬之⽔、中⾕有蓷、兔爰、葛藟、采葛、⼤车、丘中有⿇; 第七节郑风 缁⾐、将仲⼦、叔于⽥、⼤叔于⽥、清⼈、羔裘、遵⼤路、⼥⽈鸡鸣、有⼥同车、⼭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衿、扬之⽔、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节齐风 鸡鸣、还、著、东⽅之⽇、东⽅未明、南⼭、甫⽥、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第九节魏风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亩之间、伐檀、硕⿏; 第⼀〇节唐风 蟋蟀、⼭有枢、扬之⽔、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有杕之杜、葛⽣、采苓; 第⼀⼀节秦风 车邻、驷驖、⼩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渭阳、权舆; 第⼀⼆节陈风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出、株林、泽陂; 第⼀三节桧风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第⼀四节曹风 蜉蝣、候⼈、鸤鸠、下泉; 第⼀五节豳风 七⽉、鸱鸮、东⼭、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雅: 第⼀节⿅鸣之什 ⿅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第⼆节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南⼭有台、蓼萧、湛露、彤⼸、菁菁者莪、六⽉、采芑、车攻、吉⽇; 第三节鸿雁之什 鸿雁、庭燎、沔⽔、鹤鸣、祈⽗、⽩驹、黄鸟、我⾏其野、斯⼲、⽆⽺; 第四节节南⼭之什 节南⼭、正⽉、⼗⽉之交、⾬⽆正、⼩旻、⼩宛、⼩弁、巧⾔、何⼈斯、巷伯; 第五节⾕风之什 ⾕风、蓼莪、⼤东、四⽉、北⼭、⽆将⼤车、⼩明、⿎钟、楚茨、信南⼭; 第六节甫⽥之什 甫⽥、⼤⽥、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 第七节鱼藻之什 鱼藻、采菽、⾓⼸、菀柳、都⼈⼠、采绿、⿉苗、隰桑、⽩华、緜蛮、瓠叶、渐渐之⽯、苕之华、何草不黄; ⼤雅: 第⼀节⽂王之什 ⽂王、⼤明、緜、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王有声; 第⼆节⽣民之什 ⽣民、⾏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荡之什 荡、抑、桑柔、云汉、崧⾼、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颂: 第⼀节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 第⼆节周颂·⾂⼯之什 ⾂⼯、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 第三节周颂·闵予⼩⼦之什 闵予⼩⼦、访落、敬之、⼩毖、载芟、良耜、丝⾐、酌、桓、赉、般 第四节鲁颂·駉之什 駉、有駜、泮⽔、閟宫; 第五节商颂 那、烈祖、⽞鸟、长髪、殷武。

诗经内容上分为哪三个部分

诗经内容上分为哪三个部分

诗经内容上分为哪三个部分体例分类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选曲和表现手法称作: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存有“四始六义”之说道。

“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赞歌》的四篇列于首位的诗。

“六义”则所指“风、雅、赞歌,诗赋、比、启”。

“风、雅、赞歌”就是按音乐的相同对《诗经》的分类,“诗赋、比、启”就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多以四言居多,兼具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含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含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魏、韩、赵、魏、秦),大部分就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就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做“十五国风”,存有篇,就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就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雅》分成《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就是宫廷乐歌,共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赞歌》包含《周颂》(31篇),《鲁颂》(4篇),和《无取》(5篇),就是宗庙用作祭拜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它就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轻易统治者地区——而言的。

就是相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魏、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收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论语》中孔子谈诗探析

《论语》中孔子谈诗探析
QA GJnqa IN i i — n
Ab t a t o f cu r c is d “ e c i g su e t a c r i g t h i a t u e ” P e ta h n s a f au e o i e u a s r c :C n u i s p a t e c t a h n t d n s c o dn o t er p i d . t o m e c ig i e tr fhs d c — t n lt o g t o u i s h s3, 0 icp e n 2 s g s i a h u h .C n c u a 0 0 d s i ls a d 7 a e .Ho v r c o d n o te An lcs e me ey tl e b u o f we e ,a c r ig t h a et ,h r l a k d a o t p er t n n iX a o f cu ’ o m e c ig h s ma y r a o sa d l f o .Hi o m a h n e p y i: o ty wi Zi h Go g a d Z i .C n u i s S p e ta h n a n e s n n ot g a y 1 sp e t c ig d e l e n l n e i icp e ’ i s t a fir lc a e v l e a d h s p oo n it i a i f a e f e c d h s d s i ls l e .I w s o r p a e l au n a r fu d h s rc lsg i c c . u v e b o ni n Ke r s T e A a e t ;C nu i s h o t e c i g y wo d : h n lc s o cu ;T e p er ta h n f y

诗经

诗经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 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 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 “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 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 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 “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 时的口语。
成书过程
1
名称由来
2
产生年代
3
创作者
4
创作背景
5
传承历史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 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内容简介
风篇
雅篇
颂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 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 风谣。

【宋】朱熹《诗集传序》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宋】朱熹《诗集传序》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宋】朱熹《诗集传序》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宋】朱熹《诗集传序》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诗集传序(节选)【宋】朱熹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

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

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

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

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

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

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

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

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周南》《召南》“南”字得名考

《周南》《召南》“南”字得名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2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Dec.2023  收稿日期:2023-11-18 作者简介:焦继顺(1969-),男,副教授,硕士㊂主要从事汉语文字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二重证据法视角下的‘诗经“故训解诂与相关诗篇主旨研究(135209506)□语言文字学研究‘周南“‘召南“ 南”字得名考焦继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 要:‘诗经“十五国风中,‘周南“‘召南“的得名问题,历史上争论颇多㊂其原因在于,从先周时期到‘诗经“编纂成集的过程中,南国词义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意义上的变化㊂这种变化,使得二南诗的地域也发生了变化㊂后人多有不识,这导致了在解读上的混淆,应该予以厘清㊂二南得名于南国这一名称,这不仅得到了‘诗经“内证的支持,也得到了出土文献上的支持㊂关键词:‘周南“‘召南“;得名; 南国”;二重证据;训诂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3)12-0123-04Researchon the Name of the Word South ”in Odes of Zhou and The Southand Odes of Shao and The SouthJIAO Ji -shun(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161006,China) Abstract :Among the fifteen lessons from the states in the Book of Poems ,the name of Odes ofZhou and the South and Odes ofShao and the South has been debated in history.The reason is that from the early Zhou period to the compilation of the Book of Poems ,there were three major changes in the meaning of the South country.This change made the area of the two South poems also changed.Many later generations do not know,which leads to confusion in interpretation that should be clarified.The name of the two South isthe name of the South country”,which is not onl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in the Book of Poems ,but also by the unearthed docu⁃ments. Key words :Odes ofZhou and the South and Odes of Shao and the South ;the name;the South Country”;double evidence;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words ‘周南“‘召南“是‘诗经㊃国风“中的两个篇名,也常常被称为 二南”㊂关于 二南”的得名问题,历史上争论颇多㊂主要有南国说㊁周原说㊁国名说㊁南化说㊁南国兼南化说㊁南音说㊁诗体说㊁乐器说等诸说,各说之中有的还相与交杂,甚或有抵牾之处,相关文章㊁材料众多㊂这对于正确理解与认识 二南”带来了诸多困惑㊂本文立论于 南国”说,但与传统的南国说略有不同㊂本文认为, 二南”的产生地来源于殷商时代的 南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南国”的含义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包含着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范围㊂从空间上看,它有一个从小到大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从殷商直到春秋时代㊂除 南国”自身的变化外,又由于汉儒与后人的认识问题,造成了 南国”范围的扩大化㊂这给后人解读 二南”何以命名带来了麻烦,有必要详加阐释,剖析明确㊂为叙述方便,本文不对前人诸说进行综述与辩驳,只是在行文需要时,择要说解㊂一㊁从内证上看, 二南”之 南”得名于国别,最符合‘国风“的命名体例‘诗经“十五国风的命名,十三国风均无甚争议㊂唯独‘周南“‘召南“争议颇多,如前所述,比较有影响的就达七八种㊂这些观点,各有所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合理性㊂但我们不妨从最简单的内证入手,看看 二南”命名最合理的可能性㊂十五国‘国风“中,‘王风“以王城之地命名,代表的是周王朝管辖之地,即周王室之地㊂卫㊁郑㊁齐㊁魏㊁秦㊁陈㊁曹均是国名㊂邶㊁鄘㊁桧曾是历史上的小诸侯国㊂豳地是现在的陕西彬县㊁旬邑一代,是周先人公刘开发之地,可以视作周部落的发祥国㊂另外,旧说以为周公封鲁,所以,豳风就是鲁诗,可能是西人东征,将东方的歌辞采了回来,而用豳地的调子演唱的㊂[1]299豳风命名的这两种说法不论对错,都不妨碍豳为国别地域名称这一事实㊂上举十三国风的命名,均为国别地域名称,命名体例统一,这间接说明, 二南”也应该是国名,而不是后世汉儒以来所说的什么音乐㊁乐器㊁诗体等名称㊂有学者以为,如果 二南”是国名,那为什么还要分为 周南” 召南”两个部分?关于这个问题,除其渊源有自外(说详下),我们还可以从邶鄘卫三国国风的命名中可见其合理性㊂邶㊁鄘㊁卫三国,都是殷商故地,在朝歌一带㊂‘诗经“中的 邶”,‘汉书㊃地理志“说: 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㊃风“邶㊁鄘㊁卫是也㊂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㊂[2]10武王灭商后,三分河内之地,朝歌之北是邶,其东是鄘,其南是卫㊂管理者分别是武庚㊁管叔㊁蔡叔㊂根据这段史实,我们可以看到,邶㊁鄘㊁卫分别为三个国家,是武王灭殷后,设立的三个小国㊂其后,纣王之子武庚联合管叔㊁蔡叔叛乱,周公东征平叛,邶国㊁鄘国国除,卫国则封给了周公的弟弟卫康叔㊂按照今人的理解,邶国㊁鄘国这两个国家既然灭亡,并入卫国,其诗也应该相应地并入到卫风中去,十五国风,也应该合并为十三国风㊂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三国之诗并存㊂这反映了如下史实,即‘诗经“在采集整理过程中,是按照当时人的观念与认识分类并归纳入相应的国风的,而不是完全地按照纯政治版图上的国别分出来的十五国国风㊂这一点的启示意义尤为重要,它提示我们,‘周南“‘召南“的命名也是如此㊂只有 二南”是国名,‘诗经㊃国风“的命名体例才会整齐划一,这里面蕴含了历史和文化的共时内涵与历时内涵㊂那么, 二南”是否是国名呢?二㊁ 二南”得名于南国,有其历史沿革周南㊁召南作为周召二公的采邑,而不是封国,这一点,学界是没有异议的㊂其范围,郑玄‘诗谱“说: 周㊁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 周㊁召之地,为周公旦㊁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之国”㊂[2]10唐代李恭的‘括地志㊃岐山县“云: 周公城在岐州岐山县北九里, 周公食采之地也㊂ 盖嫡子封于燕㊁鲁,次子食采畿甸,奕【亦】叶【协】为卿士,故谓之周公召公也”㊂[3]37汉代的雍州和唐代的岐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周至㊁麟游㊁陇县㊁宝鸡㊁太白等市县地,区域范围不大㊂此处地名‘公羊传㊃隐公五年“说: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㊂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㊂‘史记㊃燕召公世家“也说: 召公奭与周公同姓,姓姬氏㊂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㊂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㊂”[4]11这两条文献表明,周初的陕地,由周公和召公分别管理,随着周人疆域的开发,扩展到周公主管陕东,召公主管陕西㊂按照这个思路,‘周南“‘召南“,就应该叫做 周东” 召西”,而不是现今的 周南” 召南”之名㊂对此,‘毛传“的解释是: 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㊂言二公之德教,自岐而行于南国也”㊂‘毛传“认为, 二南”的命名得益于周召二公的贤德流布到了南国,这里的南国,‘毛传“说: 文王典治南国江㊁汉㊁汝旁之诸侯”一句,可知‘毛传“所说的 南国”是包含有江㊁汉㊁汝等小诸侯国的江汉流域,并不是周召采邑之雍州岐山之地㊂[2]10‘毛传“在混淆了南国不同历史时期含义的前提下(说详下),说明了 二南”为什么可以称为 南”的原因,但并不能解释 二南”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 南”,而非要分成两个 南”的问题㊂所以,我们认为,‘毛传“的解释不合理㊂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 二南”之 南”应该是殷商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㊂他引用了‘逸周书㊃史记解“中的观点 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底,竞进争权,下争朋党,君弗能禁,南氏以分”㊂[4]11这个南氏,今人黄怀信注云: 有南氏,即南氏,古国”㊂[5]350马氏认为,周召二公分管陕州,分管的就是古南国之地,这个国家,由于两个宠臣扰乱国政,分裂为两个国家㊂周王朝建立后,这两处地方成为了周召二公的采邑,也就是说后来的周南㊁召南采邑之和等同于古南国㊂所以,在这两个地方采集的诗,就以周公㊁召公管辖之名,合以古南国之名命名,周公管理的一个南国被称之为周南,召公管理的一个南国就被称之为召南了㊂这个看法是合理的,这也是当时人们共同观念和共同认识的反映,只不过当时的周南㊁召南最初的地域比较狭小而已㊂行文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的南国,出现了三个含义㊂一个是殷商时期的古南国,一个是周王朝建立后分封给周召二公的采邑地,它们合起来也可称为南国,还有一个就是‘毛传“所说的江汉流域的南国㊂这三个内涵不同的南国,同名异实,与 二南”一词,交叉纠葛,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意义联系,极易混淆㊂因后文还要多次涉及这个名称,为避免混乱,这里将先周时期的南国称为 古南国”,将周初的南国称为 周南国”,将江汉流域的南国称为 新南国”,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论述㊂三㊁诗经时代南国有三个不同的含义(一)古南国所谓古南国,即‘逸周书“中所提到的殷商时期的南国㊂这个南国,分裂为两个小的南国,我们姑且称为南国一㊁南国二㊂(二)周南国所谓周南国,是指周建立之初,分封给周召二公的采邑㊂采邑之地就是古南国,周公与召公分别拥有南国一㊁南国二的食邑㊂(三)新南国所谓新南国,是建立周王朝后,向南部开发,开疆拓土的结果㊂(说详下)这三个含义中,古南国与 二南”仅仅具有名称词源上的含义,即, 二南”名称的初始含义与此有关,与诗篇内容,毫无交涉㊂周南国,是周召二公之采邑,其名称承袭古南国而来,但是,时代与掌控者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 周南” 召南”是‘国风“中的诗篇名,因此,这里的周南国是 二南”诗产生的源头㊂可以说,在周南国范围内采集的诗篇与周召二公之采邑地,是一致的㊂至于新南国与 二南”的关系,则不42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能简单地草率确定㊂这里涉及到新南国的疆域范围问题㊁ 二南”诗反映的地域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命名合理性问题㊂四㊁从‘诗经“文本和出土文献看 新南国”的疆域范围(一)‘诗经“中有三首诗涉及 南国”,其范围大致清晰‘小雅㊃四月“说: 滔滔江汉,南国是纪”,郑玄笺云: 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可见其范围在江汉流域㊂‘大雅㊃嵩高“说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毛传说: 周之南国也”,[2]794何光岳先生认为,谢国之地就是南国,在今南阳市北,到了周宣王时期,在今山西霍山附近的申国,被改封在了南国,取代了当时的谢国,这样,南国的疆域中同时生存着谢国㊁申国的百姓,这个地域,人们仍使用南国的名称,史称申伯居谢[7]93㊂考察其地域在今江汉流域,可知何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㊂‘诗㊃大雅㊃常武“是以讨伐徐国为主题的,该诗说: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这里的 南国”毛诗未予注释,这句诗的诗意,郑玄说: 以惠淮浦之旁国”,结合该诗的下一句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来看,南国㊁淮㊁徐土地域相连,便于征兵打仗,否则该诗不会以此铺排叙事,南国就是今天的江汉流域,淮就是淮河,徐即古徐国,在今江苏宿迁泗洪一带,三者地域相连,可证南国就在江汉流域[2]1249㊂上述三诗中的 南国”,从地域上㊁时间上看,均不是初始意义上的 古南国”,而是后世发展出来的 新南国”㊂我们看到,这里的 南国”是南部区域诸多小国的泛称,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国家,这与我们现在笼统地称长江以南的地方为 南方”类似㊂ 南国”是江汉流域诸多地域的泛称,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国家㊂这一语用习惯也至今沿袭使用,如王维诗 红豆生南国”,用的就是这一词义,并不确指㊂这也与我们现在称长江以南的地方为 南方”,褒称南方女孩子为 南国”丽人类似㊂(二)出土文献中的 南国”资料印证了上举三诗中的 南国”疆域范围根据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甲骨文中未发现 南国”一词,但在长江流域发现有商人的文化遗址,可见,商人很早就涉足于江南㊂周代出土文献中 南国”一词共计出现五次,分别在‘宗周钟“‘太保玉戈铭“‘中甗“‘中方鼎“和‘禹鼎“五件青铜器中㊂其中,‘禹鼎“铭文是记录周王朝与南淮夷㊁东夷之间的关系以及西周军制的重要资料㊂在本文中的意义尤为重要㊂铭文中说: 唯噩侯馭方,率南淮尸东尸,广伐南国东国,至于历内”,根据‘禹鼎“铭文记载,西周晚期,噩(鄂)侯率领南淮夷反叛周王朝,被剪灭[7]110-119㊂其余部则迁到了南阳一带,这一点,南阳夏响铺出土春秋时期的鄂侯器也证明了这一史实[8]8㊂此外,随着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出土文献发掘,人们发现,曾国(即随国)这个史籍中不见记载的的古国,其都城㊁疆域都曾和 南国”有交集,黄凤春先生认为: 除西周中期至晚期不明外,其余政治中心都在随州境内,整体呈由东北向西南迁徙的趋势”,从地图上看,随州和汉水干流最近的直线距离,仅百余公里㊂[9]41-46这也再次确证了, 南国”的疆域已经从我们开始谈到的先周时期的 古南国”,周召二公最初的采邑地 周南国”,逐步发展到了春秋时代江汉流域的 新南国”㊂这片地域,与前文‘诗经“中的古注吻合,也验证了江汉流域 南国”的真实性㊂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 南国”与商代㊁周初的 南国”是同名而异实的㊂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后人在解说 二南”诗命名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混同不辨,造成了 二南”命名歧说众多的现象㊂五㊁ 二南”与 新南国”的关系(一) 二南”中有些地名,不在 古南国”与 周南国”范围内,而是在 新南国”范围内‘诗经“所收诗歌,时间跨度长达五六百年㊂关于 二南”诗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 周南”多为西周末年㊁东周初年的作品, 召南”时间则不易确定㊂[1]1受文体所限, 二南”诗中所见确定的地名不多,但我们仍然可见些许端倪㊂1㊁‘周南“涉及相关地名的共三首,有两首地名在 新南国”范围内㊂‘关雎“的 在河之洲”,涉及到了黄河,可见其地在黄河流域㊂ 周南”本在陕州东,这首诗涉及的地域仍应在 古南国”范围之内㊂‘汉广“,涉及到了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㊂ 汉有游女” 汉之广矣” 江之永矣”凡三见,流经今陕西㊁湖北两省㊂‘汝坟“ 遵彼汝坟”凡二见,汝水,源出河南天西山,东南流入淮河,在今河南境内㊂这里的汉水㊁汝水,均超出了 古南国”与 二南”的最初范围,已经扩展到 新南国”范围了㊂2㊁‘召南“涉及相关地名的共一首,在 新南国”范围内㊂‘召南“共计收录14首诗,明显涉及地域范围的只有‘江有汜“,该诗中 江有汜”㊁ 江有渚”及其支流沱江的 江有沱”,这几处也均超出了 古南国”与 周南国”范围,是 新南国”的地域㊂考查上述河流所处地域,我们发现,这里所涉及的地域,既不是 古南国”,也不是周初周召二公采邑地的 周南国”㊂这个事实告诉我们, 南国”与 二南”的概念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㊂二者的词义相对应的历史史实,再次发生了交叉联系㊂(二) 新南国”中的地名在 二南”中的反映,是周人开拓南疆的结果,出土文献表明,历代周公㊁召公仍然是 新南国”的管理者1㊁出土文献表明,南国是周人开发南部疆土的结果周人从最初的游牧㊁农耕部落到发展为国家㊁王朝,经历了漫长的时期㊂从现存先秦资料的记载来看,周人曾多次迁徙,不断从西向东迁移,至公刘与古公亶父时期,才发展成为早期的国家㊂其地域也从豳地转徙到宝鸡㊁周原一代㊂周地的狭小,是不利于周人的发展的㊂从地域上看,周人从西迁移到东部后,北部面临着戎人的威胁,南部是秦岭阻挡,周人只有先向东扩展,再向南部发展,才能发展壮大,而 南国”这一概念也就随着地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了㊂随着西周定鼎立国,周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加之周初封国的变迁与迁移,周召二公及其后继者的管辖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㊂首先是向东占领河洛一带,进而达到汉水流域;然后向南又进一步扩展到南阳盆地,同时占有了殷王朝统治的殷南地域,这一点也得到了出土文献的证明㊂昭王时期的‘宗周钟“铭文记载: 王肇遹省文武堇疆土,南国子,敢臽虐我土,王伐其至,伐厥都,子乃遣间来逆邵王,南夷521 第12期‘周南“‘召南“ 南”字得名考 东夷具见廿又六邦”㊂成王时期的‘太保玉戈铭“也说: 六月丙寅,王才(在)丰,令(命)太(保)眚(省)南或(国),帅漠,(出)(殷)南,令(命)(濮)侯辟,用□走百人”㊂[10]148足见周初, 南国”就已经被周人视为周王朝的统治疆域㊂这也当是 南国”一词最早出现的历史证据之一,也说明 南国”在周人的意识里是客观存在的㊂2㊁出土文献表明, 南国”的管理者是历代周召二公前面,我们谈到‘禹鼎“的重要价值,除可证明 南国”的疆域外,其另一个突出的价值就是可证当时 南国”的掌控者是谁㊂该鼎记载噩侯驭方率领南淮夷与东夷部众侵犯周王朝的东南部疆土, 广伐南国”,周王命令西六师㊁殷八师前往征讨㊂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兵车百乘㊁甲士二百㊁徒兵千人参加征战,终于俘获对方首领噩侯驭方,铸作这件宝鼎以记战功之事㊂‘禹鼎“的产生年代,郭沫若㊁徐中舒诸先生定为周厉王时㊂作器者禹,徐先生据 命禹允朕祖考政于丼邦”认为禹是丼国的后人,丼(井)经典作邢,为周公后裔所封之国㊂‘左传㊃僖公二十四年“说: 凡㊁蒋㊁邢㊁茅㊁胙㊁祭,周公之胤也”[11]418,‘左传㊃襄公十二年“说: 邢㊁凡㊁蒋㊁茅㊁胙㊁祭,臨于周公之庙”,[11]905可证禹是周公后人㊂关于周王室这次战争的统帅武公,李先登先生认为: 从禹鼎铭文来看,铭文开头禹首先就说: 不显桓桓皇祖穆公’,这说明武公和禹皆系穆公之后代 武公既是禹的上司,又大约是禹之祖幽大叔同辈之人㊂从西周宗法制度来说,武公是大宗,而禹则是小宗 禹当为叔氏之一支,世代从政于井邦”㊂武公其人在西周金文中多次出现,‘簋“‘柳鼎“‘多友鼎“中均见,其职务则多受命于周王,做统帅平定战争叛乱㊂从其平定范围讲,北有猃狁,南有淮夷,似乎管理全国军政,这远比周初周召二公的管辖范围大㊂这当与武王崩后,成王年幼,周公践祚,后世得以世袭周公职位㊁职责有关[7]110-119㊂而且从上举金文文献中,我们仍可以看出,周公及其后人从周初到西周晚期的厉王时确系一直 夹紹先王,奠四方”㊂既然管理四方,当然也就包括了 南国”地域㊂这说明,历代周公与召公的后人至少至厉王时代一直管理着 南国”这一区域,这与史籍记载也是一致的㊂需要说明的是,‘诗经“中有记载邵伯虎及召公的诗篇,前儒多以为纪念召公及其后人之作,考之金文,有学者以为邵伯虎亦当为周公之后㊂召公,据‘保卣“知召公作为太保参与了东征,但目前尚缺少召公及其后人管理 南国”的直接出土文献证据㊂考虑到传世文献多有记载,不能一概抹杀,我们仍沿用旧说,认为 南国”的统领管理者是周召二公,而不仅仅是周公及其后人一支㊂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南国一词,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意义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㊂这一变化,使得其伴生物 周南” 召南”诗在这一地域的采集整理,也随着其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大而相应地发生变化,直至‘诗经“的编纂完成才告一段落㊂二南诗在采集编纂这一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周召二公掌控区域范围这一原则,这才是‘周南“‘召南“命名的真实所在㊂综上所述,古南国一分为二,我们不妨称为古南国一㊁古南国二㊂周人占据岐山发展时,古南国的内涵意义变为周南国,其一成为周南,其二成为召南,是周召二公的采邑,范围狭小㊂周人扩张过程中,南国的内涵意义再次发生变化,周召二公向南扩展的南阳盆地㊁江汉流域,因为在周南国之南,加之实际掌控者为周召二公,这片地域仍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南国,这个南国是周南国(同时也是古南国)加上新南国的总和㊂而二南诗的采集,立足点是周公与召公的掌控地域,因此诗篇中反映的内容自然也是随着南国疆域的扩展而扩展的㊂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不难认识到,在新南国这片地域采集的诗歌,被‘诗经“编录时,是依照当时周召二公的实际掌管区域分别编入‘周南“‘召南“的㊂二南的疆域区划从编纂特点看,在当时是有历史共识的,只不过由于时代久远,加上区域管理权的相机变化,我们已经说不清楚二南的具体行政区划范围而已㊂但这是不妨碍我们得出的结论的,即:周南召南二国风的命名,与其他十三国国风一样,均是按照国别命名的㊂国风的命名体例是统一一致的, 二南”的得名也来源于不断发展变化的 南国”国名㊂ 参考文献:[1]王秀梅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2]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㊃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贺次君.括地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0.[4]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5]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6]何光岳.谢国的来源和迁徙[J].南都学刊,1990(04).[7]李先登.禹鼎集释[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06).[8]崔本信,王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发掘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3.[9]黄凤春.关于曾国的政治中心及其变迁问题[J].中原文化研究,2018(04).[10]许金金.害夫簋與宗周鐘銘文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1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㊃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 吴明东) 62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什么是“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

什么是“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

什么是“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外戚世家序》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序文。

司马迁在文中这样说道——“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

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

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已。

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淫乱。

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

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

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

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 ...... 司马迁在这篇序文中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

全文议论切中肯綮,对比鲜明,强烈的感情充盈在字里行间给人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

”(《书·洛诰》)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诗经·国风·周南》中总计11篇: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诗经·国风·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召南地方民歌,共十四篇,召南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诗经农事诗

诗经农事诗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 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 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 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 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 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 此室处。
•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 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 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 西周的种桑养蚕业几乎遍及整个黄河流域
• 《魏风•十亩之间》说:“十亩之间兮,桑者泄 泄兮。”泄泄,就是众多的意思。你看,采桑 的人真多啊!
• 《大雅•瞻卬》也说“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 可见,采桑养蚕是女性主要的生产活动。
• 《桑中》、《氓》、《将仲子》、《汾沮洳》、 《十亩之间》、《七月》等十余篇诗在言情时 都提到了桑树,
晕生双颊、喜透眉间,笑吟道:“隰有 苌楚,猗傩其枝!”黄蓉听他取笑自己, 也吟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那 书生哈哈大笑,一揖而别。郭靖听得莫 名其妙,问道:“蓉儿,这又是甚么梵 语么?”黄蓉笑道:“不,这是《诗经》 上的话。”郭靖听说他们是对答诗文, 也就不再追问。
• 黄蓉笑吟吟的瞧着他,心想:“这位状元 公倒也聪明,猜到了我的心事。他引的那 两句诗经,下面有‘乐子之无知,乐子之 无家,乐子之无室’三句,本是少女爱慕 一个未婚男子的情歌,用在靖哥哥身上, 倒也十分合适,说他这冒冒失失的傻小子, 还没成家娶妻,我很是欢喜。”想到此处, 突然轻轻叫声:“啊哟!”郭靖忙问: “怎么?”黄蓉微笑道:“我引这两句诗 经,下面接着是‘羊牛下来,羊牛下括’, 说是时候不早,羊与牛下山坡回羊圈、牛 栏去啦,本是骂状元公为牲畜。但这可将 一灯大师也一并骂进去啦!”郭靖也不去 理会她这些不打紧的机锋嘲谑,心中只是 想着…

诗经——精选推荐

诗经——精选推荐

诗经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四家。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诗外传》。

⽑诗盛⾏于东汉以后,并流传⾄今。

重要的注本有《⽑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的《⽑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传疏》、今⼈程俊英的《诗经释注》、今⼈余冠英的《诗经选译》、今⼈赵缺的《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等。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其中有六⾸笙诗:南、⽩华、华⿉、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便,就称作“诗三百”。

孔门弟⼦中,⼦夏对诗的领悟⼒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申培公,齐⼈辕固⽣和燕⼈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

⾄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公(⼤⽑公:⽑亨,⼩⽑公:⽑)所传的⽑诗。

⼀、基本信息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四家。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诗外传》。

⽑诗盛⾏于东汉以后,并流传⾄今。

重要的注本有《⽑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的《⽑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传疏》、今⼈程俊英的《诗经释注》[1] 、今⼈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等。

民间有孔⼦删诗之说,但据史料可证孔⼦并不曾删书。

现今流传本有三百⼀⼗⼀⾸(其中有六⾸笙诗:南、⽩华、华⿉、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便,就称作“诗三百”。

孔门弟⼦中,⼦夏对诗的领悟⼒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申培公,齐⼈辕固⽣和燕⼈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

⾄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公(⼤⽑公:⽑亨,⼩⽑公:⽑)所传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南周》曾宣告:面对世俗的力量,尽 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 都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与虚伪 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 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 3)南周1999年的新年祝词:《让无力者有 力,让悲观者前行》一文中写道:阳光打 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 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 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 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5.2002.10.24 《李经纬陨落》一文标志着该 李经纬陨落》 报在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上再一次重大转 读者主要变为“ 型,读者主要变为“社会主流人群”。
这时的南周呈现出了下面几方面特征: (1)社会新闻锐减,时政题材疾 (2)新闻策划渐多,叙事走向宏 (3)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人和事,而是去 探寻其在特定时代尤其是在政治层面 的标本意义。
4.南周的第三次转型,变成严肃新闻周报 南周的第三次转型, 南周的第三次转型 1996年的《南周》又进行了一次改头 换面的转型。 直至2001年下半年,南方周末编委会为 报纸的转型确定了新的方向:向综合性、 高品位的严肃周报转型,着力加强时政报 道的策划与经营。同时强调,批评报道要 尽量克服过去做大案要案报道时存在的“道 德评判”倾向,报道的宏观背景解读、前瞻 性分析。
4)南周现主编:南周向熹认为批评揭露性 报道有个盛极而衰的过程,客观因素的制 约会导致在题材上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关键是长期以往,读者的胃口被越吊越高, 自然,新闻报道操作上的难度也会越来越 大,直至不易为新闻工作者把握。所以, 向熹坚持,仅凭批评性报道这个单一的新 闻品种是不足以支撑住一份报纸的。
3.南周的二次转型,扛起了舆论监督的大旗 南周的二次转型, 南周的二次转型 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原 有的社会规则与秩序被打破,社会阶层不断分化。 强势群体对社会生活开始产生影响,而弱势群体在 追逐自己的利益时处于无力状态,加之社会保障体 系尚未完全建立,各种矛盾纷纷出现。对腐败现象、 社会不公的痛恨成为共有情绪,但人们却找不到一 个正常的宣泄渠道。这时的《南方周末》恰当地填 补了这一空间。1995年由此成为《南方周末》历史 年由此成为《 年由此成为 南方周末》 上的第一个分水岭 。 转型后《南方周末》提出“以服务改革、贴近生 以服务改革、 以服务改革 激浊扬清为特点,以正义、爱心、良知为诉求, 活、激浊扬清为特点,以正义、爱心、良知为诉求, 坚持讲真话,坚持公信力”的办报理念 的办报理念。 坚持讲真话,坚持公信力 的办报理念。
关键词: 关键词:南周的发展阶段和转型 南周转型的争议
南周的发展阶段和转型
1.1984.2.13至1990.1.3是 至
报纸的市场导入期, 报纸的市场导入期,提出 大雅大俗,雅俗共赏” “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 办报方针
1988年9月2日,《南方周末》头 版刊登专稿《一位女研究生被拐卖 《 始末》 始末》,引起强烈反响,表明《南 方周末》在休闲娱乐的内容之外开 始介入对社会问题的解剖。也是在 这一年,编辑部将老报人黄文俞 黄文俞可以有不说出来的真话, 可以有不说出来的真话 绝不说假话”,并传承至今。 绝不说假话
南周内部认为:
1)南周前主编左方曾经有过非常清晰的概 括:“我们强调理性批评。不是路见不平一 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思想,但在 邪恶势力面前决不做一个没有心肝的旁观 者。我们重视人道主义、人性的文化,同 情社会上的弱者群,但我们同时知道每一 项重大改革的成果都需要由民众用汗水与 泪水的代价去换取。我们之所以要为受损 害的弱者请命,不是要充当救世主而仅是 企求在精神上给他们一点慰藉,同时也想 以此来唤醒某些人心中沉睡了的良知。”
2.《南周》的第一次转型:突破娱乐小报模式。 南周》的第一次转型:突破娱乐小报模式。
从1991年到1993年短短两年间,全国新增周 报15多家。大量休闲、娱乐的周报充斥市场, 《南方周末》的优势逐渐消失。 据现在身为《中国周刊》总编辑的朱德付 朱德付回 朱德付 忆,报社当时安排几个年轻人进去,无非是想让 其做得更娱乐化一些。谁知这些年轻人不安份, 他们觉得在那么如火如荼的改革年代里尽编些家 长里短的“八卦新闻”,很没劲。这时,能够全面、 深刻表现历史和社会现状的报告文学开始受到人 们的关注,于是《南方周末》完全摆脱休闲娱乐, 向大特写转型,用报告文学来关注社会、表现社 会。从这时起,《南方周末》一直保持着百万份 以上的发行量。
2.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键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键 教授的看法: 教授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走了一 条“从解气的情绪宣泄到 建设性的自觉参与,再到 全方位的审视”的实践过 程和心路历程。可以说 《南周》的批判报道的兴 起得益于社会主义民主法 治建设及反腐工作的力度 加大。1998年舆论监督节 目在全年节目中比例占 47%,到2002年降为17%。
读者认 为 专家认 为 南周内 部认为
• 读者认为:批评性报道作为一种 读者认为:
标签,已经和《南方周末》 标签,已经和《南方周末》这个品 牌联系在一起,难以剥离。而南周 的转型,这种变化与受众对它的平 庸。

专家认为
1)陈立丹教授的看法:舆论监 陈立丹教授的看法: 陈立丹教授的看法
督就是新闻媒介根据公众 的意见和议论,对偏离或 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 行为所进行的如实报道, 而不论是否一定会持明显 的批评立场。它的主要对 象也不仅仅为权力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而应该是掌 握主要社会资源的各种群 体。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 待《南方周末》近几年的 表现,舆论监督并未“式微 ”,而是以新的形态在延续 着老“南周”的精神血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