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成像与形式概念分析的面瘫病情客观评估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项目于2014年12 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承担。

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 号“关于印发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专家指导组。

经个人报名、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2015 年 2 月底成立了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项目工作组。

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两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一致性评价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通则,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的初稿,包括:名称、范围、术语和定义、适用人群、被测试者要求、检查间室内环境要求、检测体位、检测部位、检测步骤及结果分析等部分。

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形成送审稿。

现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2014 年12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 号“关于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药标准化项目136 项,包括《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项目承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项目负责人陈旭军。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专家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督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嘉兴市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厦门市海沧医院、北京市中研汉方医药信息咨询中心等。

红外热成像指导热敏灸配合调神调气针刺法治疗面瘫30例

红外热成像指导热敏灸配合调神调气针刺法治疗面瘫30例

红外热成像指导热敏灸配合调神调气针刺法治疗面瘫30例作者:徐丽华郭奕文黎秋妤吴为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基于红外热成像指导热敏灸配合针刺调神调气法治疗面瘫的疗效。

方法:将6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经红外热成像检查表现为患侧低温,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4周,治疗组予热敏灸配合针刺调神调气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1,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的9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红外热成像;热敏灸;针刺;调神调气法;面瘫【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5-0099-03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漱口漏水,不能鼓腮示齿,食物滞留于齿颊间等。

现代医学认为[1],周围性面瘫多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使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受压等,最终导致面部表情肌失神经支配。

本病中医学属于“口僻”、“口眼歪斜”。

该病引起的后遗症及并发症严重影响学习及生活,给患者带来心理及精神上的影响,因此找到一种好的治疗方法及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辐射不同频率的红外线的原理,将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最终将人体体表的红外辐射信息以红外热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一种先进的非接触成像探测技术[2]。

它能精确记录出人体体表温度变化和分布形态,是研究人体温度变化、观察疾病的一项绿色无创功能性检测技术[3]。

医用红外热像仪是继CT、MRI应用的新型医疗设备,它在保留CT、MRI优点的同时,还具有灵敏度高、信息量大、安全无创、无有害辐射等更多优点,且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已经达到005℃,空间分辨能力达到15mrad,图像清晰度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结果分析更加精确,现已成为人体无损检测设备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检测仪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与相关科研研究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4]。

红外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潜力评估

红外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潜力评估

红外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潜力评估概述:红外线(Infrared)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对人体或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成像的技术。

该技术在军事、航空、电力、安防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医学诊断中的潜力仍需评估。

本文将探讨红外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领域的潜力,并评估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一、红外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原理和特点红外线成像技术利用红外线辐射特性,通过对红外线的探测和成像,获取人体或物体的红外图像。

红外线成像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接触性:红外线成像技术无需接触人体,避免了传统检查工具对患者的侵入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压力。

2. 实时性: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红外图像,无需等待像片显影或图像处理,提高了诊断速度。

3. 非辐射性: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对人体无辐射伤害,安全性高。

4. 表面温度显示: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人体或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检查信息。

二、红外线成像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1. 乳腺癌早期筛查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对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通过检测乳房表面的温度差异,发现乳腺癌的早期异常,提供更准确的筛查结果,增加早期发现的机会。

2. 糖尿病足部溃疡检测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引发感染和坏疽。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足底的温度分布情况,实时监测足部溃疡的发展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变化,促进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脑卒中后康复评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多数患者后期出现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损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脑卒中患者的体表温度分布,评估损伤区域和程度,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4. 皮肤病诊断皮肤病是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传统的皮肤检查工具有时无法准确判断皮肤病的类型和程度。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皮肤表面的温度差异,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皮肤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护理。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外热像仪用于中医面瘫病(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检查的技术操作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以被动式非接触方式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红外热像仪用于中医面瘫病(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检查操作。

本标准适合于中医科、针灸科、康复科、治未病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9665—2005 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外热学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指远红外热像技术,也有称之为:医学红外热像技术、生物热学、热像图技术。

3.2 红外热像图技术 Infrared thermography限定为本规范所指定的被动式远红外热像图技术,一种了解机体功能性变化的检查。

3.3 红外热像仪 Infrared thermal imager限定为本规范所指定的狭义红外热像仪,又叫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指依靠被动接收人体自身热辐射的红外线信息,经转换、处理后变成可视化图像(也称为热像图),获得人体被测部位的表面温度及温度分布的仪器。

3.4 面瘫病【1】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㖞斜”。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3.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一种用于评估面瘫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方法

一种用于评估面瘫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方法
第3 4卷 第 2 期
2 1 年 3月 00
燕 山大 学 学报
J u n l f n h n Un v r i o r a Ya s a ie st o y
Vbl 4 _3 NO.2 M a. 201 r 0
文章编号:1 0 -9 X (0 0 20 6 -4 0 77 1 2 1 )0 — 1 50
Cn。
16 6
燕 山大 学 学报
2 1 00
非均匀校正后 , 然后再依据辐射 功率和温度之间 的 关系解算 出面部温度分 布数据 , 以其噪声主要表 所 现为随机干扰 ,是图像中的高频信息 。由于本系统 在 可视 化过程 中要进行 图像细节增 强, 必然造成 噪 声的提 升,影 响可视化质量 。 对噪声 的抑制有许 多 行之有效 的办法,但通常计算量大 ,实 时性受 到限 制。 普通 的中值和均值 滤波等方法又会损 失图像细 节 ,容易造 成 图像颗粒变粗边沿模糊 。针对温度数 据 ,其散粒 噪 声点往往 表现 为局 部极 大值或 极小 值 。为此 ,对 图像 中的极值 点进 行检测 ,如果—个 点 的数值大于 ( 小于)周 围所有 8个点 的值 ,则 或 将此 点用周 8 点的平均值替换 。这 种方法简单 , 个 计算速度快 ,实验表 明对 散粒噪声消 除效果很好 ,
步彩 色化 。文献 []提 出了一种双 向直方 图均衡 2 算法 ,可以在 可视化过程 中保持灰度连 续性 , 到 得
兼顾 图像低 温区与高温 区的细节 信息 , 本文提 出了

种 完整 的用 于检 测面 瘫严重 程度 的红 外温度 数 少损失有用 的细 节信 息 。 1 灰度 均衡 化方法 . 2
的 ,则均匀分为 18段 。然后按分段 的先后顺序 , 2 每 段 中的数据分别赋值 为 0 l , ,…, 一l (为灰 度 级数) 。最后 ,将 每段 中的每个 数据 根据在排序 过程 中保存 的位 置关系 ,映射 回原 图像 中。 1 等色差彩 色 化方法 . 3 在医师检测 面瘫严 重度的过程 中, 主要是通过 人 眼直接对 可视 化后 的面部 温度 分布状 况进行 观 察判断 。由于人眼对灰度级别 的分辨不敏感 ,但对 彩色差异 的分辨 能力却 很高 Ⅲ 。因此在 可视化 过程 中进行伪彩色化转换是很有必 要的。 传统 的伪 彩色 化方法 是 首先确 定一条颜 色 路 径, 后从颜色路径 中选取指定数 目的彩色来组成 然 彩色序列 ,最后将 原始数据按 从小到大顺序分层 , 按层 分级映射到选定 的颜色序 列上 。 传统 的方法从 颜 色路径 上按 照空 间距离 相等选 取指 定数 目的彩 色来组成彩色序列 , 在长度相 同的色段选取 的彩色

面瘫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面瘫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7 . 0 4 . 0 5 1
【 摘 要】目的 观察面瘫急性期不 同中医证型 的红外热成像 图像 特征 , 分析两者之 间的相关性 。方法 2 6 1 例
患 者 按 中 医辨 证 分 为 风 寒 袭 络 、 风 热袭 络 、 风痰 阻络 、 气 虚 血 瘀 4组 , 采 集 面 部 及 耳 周 的红 外 热成 像 图 像 , 进 行 相 关 性 分 析 。结 果 风 寒 袭 络 组 、 风 热袭 络 组 、 风痰袭络组 3 组 之 间 面部 及 耳 周 部 患 、 健侧 温 差 差 别 均 不 大
3 0 0 1 9 3, Ch i n  ̄
Hale Waihona Puke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i n f r a r e d i ma g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C M s y n d r o me t y p e s o f a c u t e
d r o me o f b l o o d s t a s i s d u e t o d e i f c i e n t q i g r o u p . F a c i a l i n f r a r e d i ma g i n g i ma g e s a n d p e r i o t i c i n f r a r e d i ma g i n g i m-
f a c i a l p a r a l y s i s ,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m. Me t h o d s :Ac c o r d i n g t o T CM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2 6 1 c a s e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g r o u p s w h i c h we r e s y n d r o me o f s u p e r f i c i e s a t t a c k e d b y wi n d - c o l d g r o u p, s y n —

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60

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60

982019.08临床经验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60例刘立群1 彭敏红21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 要】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60例。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共纳入治疗对象60例,均为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肉毒素注射治疗,治疗组采取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利用红外热成像数值进行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眼周、口角区、颧周、额周、下颌的红外热成像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中枢性面瘫患者电针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面部微循环,从而改善面瘫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针药结合;中枢性面瘫;红外热成像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卒中后出现的各种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时加重了心理负担。

脑卒中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对于患者进食,语言及面部美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的方法。

通过主动对物体施加可控热激励,使物体内部的异性结构以表面温场变化的差异形式表现出来[1]。

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反映出头面部组织血液循环情况,新陈代谢速率和耗氧量,检测局部皮肤温度对疾病的诊断、预后有很重大的价值。

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医疾病的诊断和评价。

我院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6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人员组成:有男性患者14例,有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7-68岁之间,平均59.37±2.46岁。

治疗组30例,人员组成:有男性患者13例,有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4-69岁之间,平均58.43±3.18岁。

红外热成像检查指导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红外热成像检查指导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红外热成像检查指导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徐丽华;白艳甫;黎秋妤【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指导作用.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面部红外热成像检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面部红外热图表现为患侧低温和面部红外热图表现为两侧温度无明显差异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面部红外热图表现为患侧高温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可以指导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为热敏灸治疗寻找“热敏点”提供客观依据.【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2页(P183-184)【关键词】针灸疗法;面神经麻痹;热敏灸;红外热成像;艾条灸【作者】徐丽华;白艳甫;黎秋妤【作者单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510800;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510800;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周围性面瘫是以患者出现口眼歪斜,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鼓腮时漏气,不能蹙额、皱眉、闭眼,患侧表情动作丧失等面神经瘫痪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病变。

其病因目前多认为是由于面神经乳突段水肿,在骨性管道内受压而致。

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面僻”等。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周围性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42.5/l00万[1]。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83%的Bell氏面瘫患者预后较满意,70%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17%面神经功能不全恢复,有4%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2]。

我院于2009年引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远红外线检测患者的面部温度变化,用以指导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并为热敏灸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研究近年来,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新型的诊断方式可以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皮肤表面的红外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病变部位和病理变化的相关信息,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对于传统的诊断方式,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具有不少优势。

首先,这种方法可以非侵入性地进行诊断,无需切开皮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其次,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诊断结果,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

最后,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人眼的主观因素,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

红外相机通过拍摄人体皮肤表面的红外图像,可以得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由于病变部位的代谢活动和血液循环会导致局部温度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温度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病变部位的位置和病理变化的情况。

具体来说,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采集、处理和分析。

首先,红外相机需要对被检测部位进行采集,以得出对应的红外图像。

然后,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去除噪声和背景干扰,提取出感兴趣的区域(ROI),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最后,对ROI进行分析,包括温度分布、红外光谱等方面,得出病变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表浅部位的病变,对于深层的病变无能为力。

其次,红外成像技术对于特定类型的病变表现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此外,这种方法的成像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仪器和操作等,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在未来,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种方法的成像质量和分析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同时,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病理诊断方法也将与其他成像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形成一种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方式。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患者健侧和患侧差异分析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患者健侧和患侧差异分析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患者健侧和患侧差异分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红外热像仪作为一种新型的测温仪器,以其安全、直观、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方面。

通过利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实时检测身体的温度变化以及人体内部的异常热源,能够更早发现机体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目前,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是测量体温常用的方法,其精确度高不能在空间、时间上连续测定。

但红外热像仪能精确地记录出人体表面温度变化的图像,且红外热像图通过采集偏瘫患者健侧与患侧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对比,能够清晰反映出患病部位,能更精准有效地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

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与脑卒中相结合将会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

在汉斯出版社,《体育科学进展》期刊中,有学者通过ATIR-M301热像仪自带的电脑应用软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了47名患者下肢健侧前、后、外、内侧以及足底的总平均温度以及患侧前、后、外、内侧以及足底的总平均温度。

从数据可以得出,患者下肢健侧前、后、外、内以及足底的总平均温度分别为33.45℃、33.13℃、33.42℃、33.21℃、31.35℃,患者下肢患侧前、后、外、内以及足底的总平均温度为32.29℃、32.06℃、32.14℃、32.10℃、30.08℃,可以得出患者下肢健侧前、后、外、内、足底温度分别比患侧前、后、外、内、足底高1.16℃、1.07℃、1.28℃、1.11℃、1.27℃。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偏瘫患者下肢患侧温度比健侧温度低1℃~1.5℃,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由以上数据可知,偏瘫患者下肢健侧和患侧温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与机制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但是现在比较流行且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一种原因是肌肉痉挛。

据统计,约有41.6%的偏瘫患者的正常的肌张力会被肌肉痉挛所代替。

肌肉痉挛时血液循环受阻,因此偏瘫患者下肢肌肉的温度变化将会更加明显。

在正常条件下,丰富的血液循环为肌肉的工作提供必需的营养,而下肢肌肉作为维持人体直立姿势以及支持人类行走的重要肌肉群,需要更加丰富的血运来满足其工作时的营养。

基于红外热像仪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健侧和患侧差异分析

基于红外热像仪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健侧和患侧差异分析

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体育科学进展, 2021, 9(1), 1-9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apshttps:///10.12677/aps.2021.91001基于红外热像仪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健侧和患侧差异分析张晓嫚,满喜*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1年1月25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28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9日摘要目的:观察偏瘫患者下肢健侧与患侧的温度差异,并且分析可能导致出现这种差异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

方法:本文将应用ATIR-M301红外热像仪采集47名偏瘫患者下肢健侧和患侧的温度图像,并应用ATIR-M301红外热像仪自带的温度图像分析软件对偏瘫患者下肢的温度图像进行分析,得出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偏瘫患者下肢健侧温度与患侧温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偏瘫患者下肢健侧温度与患侧温度有差异,患侧温度比健侧温度低1℃~1.5℃。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偏瘫,患侧温度,健侧温度,差异对比Based on the Difference and Analysisbetween the Healthy Side and the AffectedSide of the Lower Extremit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ring Convalescence byInfrared ThermographyXiaoman Zhang, Xi Man*Lab of Sports Biomechanics,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通讯作者。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治疗逐渐成为整形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腓动脉穿支皮瓣作为一种常用的修复材料,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引入为手术过程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辅助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及优势。

二、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捕捉物体表面辐射出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图像的技术。

在医学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为医生提供关于血液循环、组织炎症等信息的辅助诊断手段。

三、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成活率。

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腓动脉穿支皮瓣能够有效地填补缺损,恢复组织的连续性和功能。

然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在定位皮瓣供区及确定穿支血管位置时存在一定难度。

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中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手术过程中的皮肤表面温度变化,为医生提供关于血液循环的实时信息。

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手术中,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医生精确地定位皮瓣供区及穿支血管的位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五、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本研究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对一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对比传统手术方法和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手术方法,发现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手术组在手术时间、皮瓣成活率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还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血管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六、讨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辅助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实时监测皮肤表面温度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血液循环的实时信息,帮助医生精确地定位皮瓣供区及穿支血管的位置,从而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红外热像用于疗效评估——针灸治疗面瘫有效吗?

红外热像用于疗效评估——针灸治疗面瘫有效吗?

红外热像用于疗效评估——针灸治疗面瘫有效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头颈部,由于受病变血管的影响,头颈部浅表血管的血流量大小出现差异,导致了局部皮肤温度及红外线辐射量不同。

红外热像技术能具体、形象、动态地反映头颈部血循环状况,进一步探讨头颈部血循环变化规律。

1 什么是急性周围性面瘫急性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亦称“口僻”。

临床表现为:1.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2.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突出表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3.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2 面瘫的针灸治疗针刺治疗作为周围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已被当前医学界所共认。

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面瘫急性期在患侧行针刺常规治疗,采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面瘫,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有医疗团队采用医用红外热像仪对针刺治疗前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头面部进行动态监测。

检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面颊区及舌区的温差。

由于红外热像图能直观、灵敏以及客观地反映病情变化,结果发现: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减轻,头面部的热区范围缩小,温度降低,患侧温度升高,与健侧温度差缩小,提示神经损伤程度减轻。

而此时,CT及MRI检查并未有任何变化。

从而说明,这种患者症状的变化及功能学的变化,也只是红外热像图才能较好地显示。

这提示采集该热能所形成的远红外热像图,可较好地反映头面部供血状态及代谢水平变化,为临床提供周围性面瘫疗效动态观察的评估指标。

3 红外用于疗效评估的优势红外热像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摄取人体的温度分布,并经热成像技术形成热像图来研究、诊断疾病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是一种功能学成像。

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所有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断地发射红外电磁辐射,遵守红外辐射定律。

远红外热像变化可作为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评价指标

远红外热像变化可作为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评价指标

远红外热像变化可作为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评价指标高宇红;薛毅珑;罗芸;周章玲;崔忻;田磊;潘静坤【摘要】背景:以往实验构建了针刺加远红外热像治疗面瘫,并已证明无论何种证候的面瘫,皆可采用针刺加远红外热像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治愈率高,无任何后遗症.但尚未了解应用远红外热像判断软组织供血状态从而评价病程变化的效果.目的:动态监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的改变.方法:正常对照组为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病例组为临床诊断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40例.应用重庆伟联公司生产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热敏度为0.05℃),在环境温度为20~25℃的检查室中,采取头、面部远红外热图.采用本机提供的分析软件,分别比较同一受检者针刺治疗前后头面部左、右两侧面颊、内眦、眶上、额及舌区等5个测温区远红外热像的温度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头面部远红外热像显示面颊、内眦、眶上、额部及舌区5个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红外热像可较好地反映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头面部供血状态的变化,针刺治疗前急性期面瘫侧呈充血性改变,患侧面颊、内眦、眶上、额及舌区5个测温区温度明显高于健侧(P<0.05~0.001).针刺治疗后头面部远红外热像显示面颊、内眦、眶上、额部及舌区5个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远红外热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提供无创的客观评价指标.【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13【总页数】4页(P2373-2376)【关键词】远红外热像;急性周围性面瘫;针刺疗法;疗效分析;评价指标【作者】高宇红;薛毅珑;罗芸;周章玲;崔忻;田磊;潘静坤【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机体的体表不断地向周围发散出远红外辐射热能,其变化与机体的循环、代谢及神经功能状态相关。

红外热成像辅助面神经功能自动评估方法研究

红外热成像辅助面神经功能自动评估方法研究

红外热成像辅助面神经功能自动评估方法研究刘旭龙;付斌瑞;许沥文;鲁宁;于长永;柏禄一【摘要】面瘫是一种多发的面神经疾病,表现为患侧面神经功能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

面神经功能自动评估方法对于面瘫的诊治是至关重要的。

面部神经功能受损导致体表温度分布发生改变,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采集患者的面部温度分布不对称特征,基于红外热成像提出一种面神经功能自动评估新方法,融合温度特异性和边缘检测自动将面部红外热像划分为左右对称的八个区域,提取面部温度不对称特征,包括温差、有效热面积比和温度分布不对称度,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作为面神经功能自动分类器。

实验收录了390幅单侧患病的面瘫患者正面红外热像图,结果显示: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红外热成像面神经功能自动分类器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4.10%,比采用K近邻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别提高了9.31%和4.87%,优于传统的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对面神经功能的分类精度完全符合临床应用标准,可以有效评估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有助于面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Facial paralysis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facial nerve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entity.It seriously devastates a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A methodof automatic assessment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The contralateral asymmetry of fac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one of the newly symptoms of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which can be captur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framework for obj ective measure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based on the automatic analysi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e.Facial infrared thermal image is automaticallydivided into eight regional areas based on fac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specificity and edge detec-tion,the fac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re extracted automatically,including the asymmetry degree of fac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effective thermal area ratio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e automatic classifier is used to assess facial nerve function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N).This method comprehensively utilizes the correlation and spe-cificity of the fac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extracts efficiently the facial temperature contralateral asymmetry of facial paralysis&nbsp;in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 our experiments,390 infrared thermal imag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bjects with unilateral fa-cial paralysis.The results show:the averag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rate of our proposed method was 94.10%.It has achieved a better classification rate which is above 9.31% than K nearest neighbor (kNN)classifier and 4.87% abov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This experiment results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House-Brackmann facial neural function assessment method.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with the method is full compliance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ndard.A complete set of automated techniques for the computerized assessment of thermal images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ess therm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facial paralysis,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also will benefit by this method.【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6页(P1445-1450)【关键词】面神经功能;红外热成像;温度;评估【作者】刘旭龙;付斌瑞;许沥文;鲁宁;于长永;柏禄一【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河北秦皇岛 066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河北秦皇岛 066004;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5面神经功能受损导致面瘫患者面部一侧肌肉运动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眼斜嘴歪,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能力[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献标 识 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R3 1 8 . 5 ; 06 5 7 . 3
后 的面部温度分布热像图 , 发现 面瘫患者 的面部左右双 侧温
引 言
面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面神经疾病 ,其主要症状 为 口眼歪斜 ,由于该病病 因尚未完全 明确 ,因此部 分患者无 法彻底 治愈 ,引发面部肌 肉运动功 能失常 的后 遗症 ,严重影
重要意义 。
面瘫 的一个 主要 症状 为 面部温度 分 布呈现 左 右不 对称 性, 利用红外热像仪可 以有效地记 录这种温度 分布模式 ,因 此 目前 采用 红外 热成像辅 助面瘫严重度评估成为 了一个研究 热点, 其 中周章玲等发现红外热成像可以反映针灸 治疗前后
急性 面瘫 患 者 的 头 面 部血 液循 环 的变 化 情 况 , 急 性 期 针 灸 治
现 ,已经成 为处理 和分析 医学信 息的有效 工具 , 其 基本思想
是利用概念格可视 化并挖 掘概 念之 间隐含 的偏序关 “ ] 。
基 金项 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 目( 2 0 0 7 0 7 0 2 2 ) 和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6 1 0 7 4 1 3 0 ) 资助 作者简介 :刘旭龙 ,1 9 8 4年生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师 e - ma i l :x u l o n g l i u @1 2 6 . c o m
差显著大于健康人群 ,而 且还 与面瘫病情 的严重程度 以及恢
复程度相关 ,如果 针刺 治疗后穴位 的升温 效果 比较 明显 那么 则预后较好 ,此项研究 为临床预测 B e l l 面瘫预后提供 了一个 新指标[ ] 。吴振英等观察 每一 针刺疗 程前 面瘫患 者的 面部 红外热像 图,统计健 患两侧 的穴位温差 , 结 果显示颧 髂 、阳 白、地仓 、 攒 竹 、鱼腰 、颊车此六 个穴位 的左右 两侧温差 与 面部残疾指数呈现显著负相关性 , 面瘫患 者面部双侧穴 位温 差可 以作为一种客观的面瘫严重度评估指标 l 7 j 。高宁红 等指 出红外热成像可 以反映面瘫患者头面部的供血变 化情况 ,急 性期 ,面瘫一侧呈现充 血性 改变 , 慢 性期 ,面瘫一侧 呈现 缺 血性改变 , 表 明红外热像 叮为面瘫 的临床 诊治提供一种 客观
基 于红 外热成 像 与 形式 概 念分 析 的面瘫 病 情 客观 评估 方 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刘旭龙 ,洪文学 ,刘杰 民
1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河北 秦皇岛 0 6 6 0 0 4
2 .燕 山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生物 医学工程系 , 河北 秦皇岛 0 6 6 0 0 4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1 9 。 修 订 日期 :2 0 1 3 — 1 1 一 O 4
在 医学信息学领域 ,形式 概念分析 ( f o r ma l c o n c e p t a n a l y s i s ,
F c A) 被广泛用于 医学 数据 的知识 表达 、数据 分析 和知识 发
第3 4 卷 , 第4 期
2 0 1 4 年 4月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a n d S p e c t r a l An a l y s i s
Vo 1 . 3 4, No . 4 , p p 9 3 2 - 9 3 6 Ap r i l ,2 0 1 4


面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面瘫患者患侧 面部 肌肉运动功 能失控 ,给患 者的外貌 、生理 和情感带来 巨
大 的打击 。 一种客观量化 的面瘫病情严重度评估方 法对 于面瘫的治疗 是至关 重要 的。提 出 r一种基 于红外 热像 图和形式概念分析的面瘫严重 度评估 新方法 , 共 收录 了单侧 患病 的面瘫患 者 6 5例 。应用 红外热成 像 法 ,在 1 月 内每隔 5 天采集一次面瘫患者的面部温度分布图像 , 将面部红外热像进行预处理 , 划分为左右对 称的六个 区域 , 提取并分析面部左右两侧对称 区域 的温差 ,利用形 式概念 分析挖掘 温差与 面瘫 严重度 的关 系。 结果显示 : 面瘫 患者面部温度 分布呈现双侧不对称性 ,面部区域的双侧温差大 于 0 . 2℃ , 而正 常人体I 白 i 部区域的两侧温差均小于 0 . 2℃ 。面部区域 的双测温差 与面瘫严重度 的相关系数平 均为 0 . 5 0 8 。此外 ,如其 中一个区域的左右两侧温差大于 0 . 2℃, 并且全部小于 0 . 5℃ , 则可 以判定面瘫为轻 中度 ; 面部任一 区域 的 左右两侧温差大于 0 . 5℃,则可以判定 面瘫为重度 。这种 基于形式 概念分析 的红外 热像计算机 分析方 法可 用于评估面瘫导致的面部热失调 , 有助于面瘫的临床诊断与治理 。 关键词 面瘫 ; 红外热成像 ;形式概念分析 ; 温差
的评 价 指 标 l 8 ] 。
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 。 但在发病初期 客观的评估病
情, 及时合理 的进行治 疗 , 绝 大多数患 者能够痊 愈 , 将 后遗 症 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 1 ] 。因此 ,研究一 种客 观高效 的面瘫 病 情严 重度评估 方法不论 对于面瘫诊 治还是 临床研究均具有
上述的研究方法只足分别统计了面瘫患者面部不同区域 或穴位 的左右两侧温差 , 分析 了温差与面瘫病 情严晕度 的相 关性 , 但是并没有给 出温差 与面瘫 病情 严重度 的关联 规则 。
疗前 面瘫侧 呈现充血 性改变 ,其 中面颊 、额头 、眶上 、眼角 和舌区这五个测 温区温度 明显高于健侧 , 结果表 明红外热像 可以为临 床 诊 治 急性 周 围型 面瘫 提 供 客 观无 创 的评 价 指 标【 副; 张栋等使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分别测定面瘫 患者治疗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