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2008

合集下载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程和原理。

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这样的词也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些名词是如何来的恐怕很多人只是个较朦胧的印象吧?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

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

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

从6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

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

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迹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这个时期目前在5.7亿到6亿年前。

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两个名称是1863由美国人洛冈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

自寒武纪后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为古生代,这个名称由英国人赛德维克制定,他依照洛冈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发生在1838年。

从2.3亿年前到0.65亿年前为中生代,从0.65亿年后到现在为新生代。

这两个代均由英国人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别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现代。

(见附表)代以下的划分单元为纪。

让我们从最古老的一个纪开始吧。

最古老的纪叫震旦纪,由美籍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国命名,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称呼中国为日出之地而取了这个名称。

起于18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和蓝藻,后期开始出现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

1936年赛德维克在英国西部的威尔士一带进行研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山曾称寒武山,因此赛德维克便将这个个时期称为寒武纪。

【地质】地质年代表口诀

【地质】地质年代表口诀

【地质】地质年代表口诀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 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Series 上 Upper
世Epoch 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
早 Early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 时Chron
☆ END ☆。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定义:区分地球历史各个时期的非固定间距的时间标尺。

根据生物演化的巨型阶段,将地球演化史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宙”可再分为代,如: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代”再分为若干“纪”,“纪”再分为若干“世”,“世”分为若干“期”,“期”再分为若干“亚期”。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第二章 地质年代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第二章 地质年代

组合带对比 延限带
顶峰带:指某 些化石属、种 最繁盛时期的 一段地层(并 非该属种全部 时间分布范 围) 。
生物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大小级 别关系; 并非所有地层都能用生物地层学方 法进行划分对比; 但是生物地层仍是目前进行远距离、 高精度(古生代以来)地层对比所普 遍采用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组可以由多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也可由成 因关系密切的两三种基本层序构成。
岩 石 地 层 单 位
粘土层
殷 坑
PTB
黑粘土层 白粘土层

长 兴 组
二叠三叠系界线粘土层(煤山剖面)
层的划分
青海循化,2008.06
岩石地层单位的等时性和穿时性
• 组成地层的沉积物的加积方式是随沉积环 境及沉积作用的不同而变化的。可分为垂 向加积和侧向加积。
地磁地层单位
–根据地层记录中古地磁极性变化所
建立的地层单位。
–可分为极性超带、极性带和极性亚
第二章 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 – 地质年代和多重地层单位
– 其他地层单位
同位素地质年龄
– 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
– 地质年代表
确定地球的发 展历史和发展 阶段,查明各 种地质事件的 时间,是地质 学研究的任务 之一; 为了便于全球 对比,必须有 统一的时间系 统

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age)
younger
older
older younger
但是,由于多变的沉积环境、强烈的地壳运动,可使地层 褶皱、断裂,甚至倒转和缺失。因此,为了建立区域乃至 全球性的地层系统,需对地层中所含化石进行研究和对比, 掌握生物演化规律。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 地质年代表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时代单位有代、纪、世、期、时。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

地质年代的命名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类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其时代称震旦纪。

震旦是中国的古称。

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广泛。

因此,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

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地质年代表(打印版本)

地质年代表(打印版本)
早泥盆世(D1)




(Pz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3)
30
439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奥陶纪(O)
Ordovician
晚奥陶世(O3)
71
510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
570(600)
中寒武世(∈2)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更新世(Qp)
2.48(1.64)
第三纪(R) Tertiary
晚第三纪(N)
上新世(N2)
2.82
5.3
中新世(N1)
18
23.3




(E)
渐新世(E3)
13.2
36.5
始新世(E2)
16.5
53
古新世(E1)
12
65



(Mz)
Mesozoic
白垩纪(K)
早寒武世(∈1)
Precambrian
元古宙(PT)
Proterozoic
元古代(Pt)
新元
古代
(Pt3)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200
1000
中元古代(Pt2)
0
1400
400
1800
古元古代(Pt1)
700
2500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地质年代表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4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5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6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789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10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层单位地层符号
(60年国家科委批准)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地层系统





青海石油管理局地质研究所
(1973)
青海省地层表
(1980)
中国地层(13)
(1984)
柴达木盆地轮藻化石
(1991)



KZ



Q
Q4
全新统
Q4
全新统
Q3+4
Q3+4
Q3+4
QP
更新统
Q3
上更新统
Q2
中更新统
Q1+2
七个泉组
Q1+2q
七个泉组
Q1+2
七个泉组
Q1
下更新统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N2
上新统
N23
上部上新统
N23
狮子沟组
N2s
狮子沟组
N2
狮子沟组
N2
狮子沟组
N22
中部上新统
N22
上油砂山组
N2y
上油砂山组
N1
上油砂山组
N12
上油砂山组
N21
下部上新统
N21
下油砂山组
N1y
下油砂山组
下油砂山组
N11
下油砂山组
N1
中新统
N1
中新统
N1
上干柴沟组
N1g
上干柴沟组
E3
上干柴沟组
E3
上干柴沟组




E
E3
渐新统

地质队野外人员离不开地质年代表

地质队野外人员离不开地质年代表

地质队野外人员离不开地质年代表,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时代单位有代、纪、世、期、时。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

地质年代的命名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类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其时代称震旦纪。

震旦是中国的古称。

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广泛。

因此,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

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奥陶纪和志留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称和古代民族名称命名。

泥盆纪——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地层年代表

地层年代表
Global chronostratigraphical correlation table for the last 2.7 million years, v. 2010
K.M.Cohen1 & P.L.Gibbard2
1 2
Utrecht Centre of Geosciences: Faculty of Geosciences, Utrecht University and Deltares / TNO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Netherlands; Dept. of Physical Geography, P.O.box 80.115, 3508TC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Cambridge Quaternary,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CB2 3EN, England.olocen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having begun 10,000 radiocarbon years before 1950 AD, or 11.7k calendar years before 2000 AD (cf. Wolff, 2008). This boundary has been defined as a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in the North-GRIP ice core of the Greenland Ice-Core Project (NGRIP: Rasmussen et al., 2006; Walker et al., 2008, 2009; Hoek, 2008). Auxiliary strat

第2讲地质年代表

第2讲地质年代表
个体世代: 分→数千年 物种延续: 1-30Ma
4000 Ma
2 资料、方法、游戏规 则等都在不断地优化 和更新,故GTS只有最
3 新的,没有最终的
1化石地质年代表 (1900) based on Steno (1669) & Smith (1796) laws
2数字地质年代表 based on radiometry (Holmes, 1937; 1960)
HS T
3 D u 'an
Bundle Bs Sbs S t
M. triangularis z.
TST
4 L iu jin g
Bundle Bs Sbs St
?
Fam enn ian L.triangularis M.triangularis U.triangularis
HST
lin g u ifo rm is z . L. triangularis z.
237245seismicstratigraphy地震地层划分对比宇界系统阶宙代纪世期宇根据域界级别的生物演化阶段性划分的phptarha阶是年代地层学的基本工作单位阶是统内部据属种亚种级别的生物演化阶段进一步划分的代表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阶的建立通常选择浮游生物阶的界线层型应该在一个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序列内顶底界线等时且应易于识别阶的时间间隔多在210ma内如何建立年代地层单位宇eonothem界erathem系system统series阶stage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的关系宙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期age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分5级之间是包含关系阶是基本的工作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是等时的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严格对应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公转一周春分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质年代及构造运动表加里东运动(Caledonian orogeny)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东南西向的加里东造山带.传统的加里东运动仅指早古生代发生的造山运动,而且典型的造山运动时代应接近志留纪末期;有人主张加里东运动既包括造山运动亦包括造陆运动.史蒂勒(1924)和许多人均将此词用于一个造山时期——包括从奥陶纪到志留纪甚至更晚时期的一系列脉动,并划分出3个构造作用幕,即塔科尼幕(Taconian,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阿登幕(Ardenian,志留纪内部)和伊利幕(Erian,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 由于劳伦古陆、冈瓦纳古陆和波罗的古大陆之间的艾佩塔斯洋(原始大西洋)闭合有关,而引起的早古生代造山运动.这个地壳遗迹在现今认为这次造山运动影响了格陵兰、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均可见到..海西运动(Hercynian orogeny)又称华力西运动(Variscan orogeny).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有人认为这一运动始于晚泥盆世,延续整个石炭纪.还有人认为这一晚古生代造山期包括整个石炭纪和二叠纪.德国地质学家史蒂勒(Wilhelm Hans Stille)1924年将此造山期划分为五个构造作用幕:布雷顿幕(Bretonian),晚泥盆世至泥盆纪末;苏台德幕(Sudetic),早、晚石炭世之间;阿斯图里幕(Asturian),石炭纪晚期,威斯特伐利亚期(Westphalian)和斯蒂芬期(Stephanian)之间;萨尔幕(Saalic)早、晚二叠世之间和普法尔茨幕(Pfalzian,Palatinian),二叠纪末.关于‘Hercynian'和‘Variscan'二术语的用法,在欧洲分为两派:德国地质学家用‘Hercynian'描述欧洲北西走向褶皱带,而没有赋予‘Hercynian'以时间概念,在讲时间时用‘Variscan';法国和瑞士的地质学家则把‘Hercynian'用于表示时间,因此说到阿尔卑斯山北部结晶岩块的时代时用‘Hercynian',而不用‘Variscan'.印支运动印支运动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 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 (1934)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由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得名.该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称印支褶皱带.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作过大量研究,并分别以“象山运动”、“艮口运动”、“淮阳运动”等命名.对这期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晚期海西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燕山运动.1945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燕山运动(Yanshanian movement)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广泛发生于中国全境的重要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带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强度和表现形式有明显差别,如中国东部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其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具有自西向东愈加强烈的演变规律,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动具有长期性与多幕性相统一、渐进与激化相交替的特点,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具有多期次性.翁文灏(1927)以燕山为标准地区创名,原意代表侏罗纪末期、白垩纪初期产生的不整合、火成岩活动和成矿作用.1929年翁文灏又将燕山运动划分为A、B两幕,分别代表前髫髻山组、前王氏组的不整合.谢家荣(1936,1937)分为5期,分别以前门头沟组、前九龙山组、前东岭台组、前坨里组、前长辛店组的不整合或假整合为代表.黄汲清(1945)认为谢家荣的第一幕应属印支旋回,并将北京西山地区分为前九龙山组与髫髻山组、前坨里组、前长辛店组3幕,后来(1960)黄汲清又将中国东部的燕山运动分为5期,并认为是中国东部、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的主要造山运动,甚至波及到中国西部.《中国地质学》(1999)把发生在侏罗—白垩纪阶段的燕山运动分为早、晚两期:中国东部,二者的划分系以辽西义县组、北京西山东岭台组以及时代与之相当的岩组之底界(为一较清晰广泛的构造运动界面)为界限,在各自的中期与末期又分别划分出2个区域性构造幕;中国西部,则划分为相当于侏罗纪阶段的与相当白垩纪阶段的早、晚两期,又进而划分出4个构造幕,与东部2期4幕的划分颇为近似.燕山期为中国重要的形变期与成岩、成矿期,也是中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期.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地壳运动,而且对整个环太平洋带乃至部分特提斯带等都有重要影响,因而燕山运动应属洲际性的重要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Himalaya movement)1945年由黄汲清创用.这一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这一运动中,中国东西地势高差增大,季风环流加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明显的区域分异:青藏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第三纪的热带、亚热带环境被高寒荒漠取代;西北地区因内陆性不断增强而处于干旱环境;东部成为湿润季风区.一般认为,喜马拉雅运动分为3幕:第一幕发生于始新世末、渐新世初,青藏地区成为陆地,从而转为剥蚀区;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地壳大幅度隆起,伴以大规模断裂和岩浆活动;第三幕发生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形成现代地貌格局.我国所有高山、高原现今达到的海拔高度,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以来上升的结果.新构造运动(Neotectonic movement)所谓新构造运动,是相对地史期间的构造运动而言的,其下限各家认识不一,有说上新世以来的叫新构造,有说第四纪以来的叫新构造(第四纪的下限认识也不一致,国外放在,中国现置于),有人则认为只有几千年或上万年,直接与人类的生存和活动有关.。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之欧阳语创编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之欧阳语创编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时间:2021.03.01
创作:欧阳语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时间:2021.03.01
创作:欧阳语
65Βιβλιοθήκη 始新世(统)E2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经典地质年代表,值得收藏!

经典地质年代表,值得收藏!

经典地质年代表,值得收藏!还在为记不住地质年代发愁吗?接住!这样图文并茂的地质表!想记不住都难!地质年代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还是记不住吗?再来几个小故事......其实哦,这是一段有趣的地质史~了解完命名背后的故事也许就记下来了。

(●°u°●)」一切还得从一位在佛罗伦萨当主教的解剖学教授Nicolas Steno说起。

←就是他(·̀ᴗ·̀)و ̑̑̀̀Steno可以称得上全才,他不仅在解剖学上颇有造诣,还精通古生物学、结晶学和地质学。

根据多年的实地考察与总结,他提出了地层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的前两条:地层叠置律:最老的沉积岩总是在地层的最底部。

年轻的地层总在年老地层的上面。

地层横向延伸律:所有地层都有一定程度的横向延伸。

某处见到的地层,如果有较好的延伸就能在另一处被追踪到。

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对哦我也觉的=-=虽然他精通古生物学,但发现第三条规律古生物定年律的并不是他,不然现在就不叫Smith地层,而是Steno地层了。

没错!提出古生物定年律的是英国的地质学家William Smith!Smith当学徒的时候是搞大地测量的。

学成之后,正赶上英国开采煤矿的热潮,运煤需要开凿运河。

此后的六年,他就负责一个运河工程的测量和监工。

新挖的河道两侧是绝佳的露头,让Smith阅面无数。

通过这些露头剖面的观察,Smith找到了识别它们的特殊标志——化石。

不管岩性如何变化,动物化石在岩石露头上出现的顺序是不变的。

比化石为指南,Smith在1815年出版了一张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质图。

一年后,发表了《用生物化石鉴定地层》的论文。

地层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了。

由于地层学的论文最先是在英国发表的,所以大部分的地层最先发现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命名也和当地有关。

寒武系Cambrain是由英国地质学家Adam Sedgwick最先在威尔士的露头上发现的,便以威尔士Wales的拉丁名称Cambria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