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三章 第二节 结合艺术研究美
美学原理第三章
5、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石 器有两点具有美学意义:一是钻孔和磨 制技术的发现,如骨针;二是装饰品的 出现,如石珠、兽牙、海蚶壳等,红、 黄、绿相映成趣。 兽牙成为美的事物,开始不是由于它们 的颜色、形状特征,而是由于它们体现 了人类在劳动中的智慧、勇敢、力量。
普列汉诺夫:“野蛮人在使用虎的皮、爪和牙齿或是 野牛的皮和角来装饰自己的时候,他是在暗示自己的 灵巧和有力,因为谁战胜了灵巧的东西,谁就是灵巧 的人,谁战胜了力大的东西,谁就是有力的人。” 格罗塞:“原始装饰的效力,并不限于它是什么,大 半还在于它代表什么。一个澳洲人的腰饰,上面有三 百条白兔子的尾巴,当然它的本身就是很动人的,但 更叫人欣羡的,却是它表示佩戴者为了要取得这许多 兔尾必须具有的猎人的技能;原始装饰中有不少用牙 齿和羽毛做成功的饰品也有着同类的意义。”
2、距今约四五十万的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 早期。其被发掘出来的石器有10余万件,有几 种较为固定的类型:薄而锋利的矩形刮削器, 坚硬厚重的盘状砍斫器,首尾分明的尖状石锥 等。样式的分类,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根据特 定的需要制造不同的工具了,即能“把本身固 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朱光 潜节译,载《美学》杂志第2期,第5页,上海 文艺出版社,1980年)
3、距今10万年的丁村人、许家窖人,除了进 一步开掘石器便利有效的功用形式外,又在它 们身上注入了追求整齐、圆满的匠心。在丁村 人的石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修理台面的 痕迹,小尖状器的刃缘打制得很平齐。许家窖 人杰作是“石球”,大大小小的石球通体滚圆, 周身布满小石片疤,那是敲打的痕迹。 4、距山顶洞人不远的峙峪人,其石制品形制 复杂,单刮削器就有圆头、盘状、双边刃、单 边刃之分。还有一件穿孔的石墨装饰品。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重点内容
美学原理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①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古希腊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本身。
它的这种观点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是主观的。
黑格尔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克罗齐的美学建立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②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坚决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单独存在的,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他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达芬奇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荷迦兹、博克、狄德罗的美的观点也都承认了美的客观性。
③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他的、见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以前的最高水平。
但他对美和生活的本质的理解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在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
因而,也具有缺陷。
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枝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朱光潜提出,说琴声在枝头上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的是机械唯物主义。
琴声的发生既要有琴,又要有琴声的手指,总之,要主观与客观统一,那就是美。
3、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先秦时期,墨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的,是有功力性的。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质。
②结合艺术来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索美的途径,可以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从风格上研究美三个方面来看。
所有这些关于美的创造的理论,不仅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关键问题,而且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是,还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解释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往往夸大艺术家的个人天赋和灵感作用。
③结合现实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有其独特性,与西方美学史有很大的不同。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导论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 二、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美学、美学思维、审美活动、人文学科、哲学 思维、人文体验等关键词,了解美学的历史、关于美学 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理解美学 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理论性人文学科,运用本章的关键词 与理论分析辨析美学学科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差异。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8
9 10
第四章 技术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第六章 自然美
11
12 13
第七章 艺术美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第一节 第二、三节
14
15 16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17
18
第十一章 美育
课堂考查或考试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年版。
第五章
社会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 [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年版。 [2] [俄]米哈伊尔·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 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 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4]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三联书店2002年版。
美学原理总结
美学原理总结⼀、美学学科的建⽴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审美意识的形成(1)审美意识是⼀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类对⾃⼰的劳动成果产⽣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
2.美学思想的产⽣(1)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 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献之中,从⽽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1) 美学学科的建⽴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 美学作为⼀门独⽴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美学作为⼀门独⽴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知(理性认识)、情(情感)、意(意志)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中⽂名称“美学”,由⽇本⼈中江肇民翻译。
⼆⼗世纪初传⼊中国。
⼆、美学研究的对象第⼀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第⼆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这有两层意思,⼀是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的,⼆是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的。
第三种观点是将美学看作对审美⼼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
由“⾃上⽽下的美学”转向“⾃下⽽上的美学”。
实验⼼理美学、“移情说”、“内模仿说”、“⼼理距离说”、格式塔⼼理美学(完形⼼理美学)、精神分析⼼理美学。
第⼆节为什么研究美学1、可以促进⼈⽣的审美化。
“⼈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2、可以帮助⼈们理解审美活动与美。
3、可以指导审美实践。
第三节怎样学美学美学是⼀门综合性的、跨学科性的⼈⽂科学,要学好美学,就要尽量拓宽⾃⼰的知识领域,要学习哲学,注意结合艺术实践来思考美学问题,在具体学习上要将学习美学原理和研究美学史相结合等等。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第3章 美的分类
第三章美的分类自然物本身无所谓美丑,自然美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实践有关,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的统一。
第一节自然美一、自然美的定义: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事物的美。
自然美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
自然物本身无所谓美丑,自然美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实践有关,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的统一。
自然美的发展:致用——比德——畅神二、自然美的特性:问题:自然与自然美的区别何在?1.自然性2.形式性从主体考察形式美,分为两个层次:A.从感官的可接受性到生理心理的愉悦性B.审美主体的观念性意义:形式美中沉淀着丰富的社会性内容——3.变易性(1)自然物自身的运动规律使然:四季、阴晴、朝暮、云雨(2)人为因素:审美主体的情、意及视角有关:同是“月”,有关山之月:“秦时明月,汉时关”;慷慨之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浩淼之月:“海上明月共潮生”;朦胧之月:“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抒怀之月:“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萧杀之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静谧之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宜人之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第二节社会美一、社会美的涵义人类实践创造的体现社会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性,与人的实践意愿、审美理想相和谐的社会生活的美就是社会美。
二、社会美的主体——人的美1.形体美:画面:古希腊《阿波罗》、《掷铁饼者》、《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比例,对称、均衡、和协是人体美的具体体现。
2.心灵美:以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等为内容。
画面:《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等第三节艺术美一、艺术美的含义: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
艺术美与丑(1)丑是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丽质音乐:《天鹅湖》选段(2)丑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揭发深刻的美感画面:罗丹《欧米哀尔》雕象(3)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愉快的《红楼梦》有关王西凤的描述(4)对丑的美的表现,会使人产生和谐、愉快的审美反映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2018/11/19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11/19
意义:审美的态度是双重解放。对象而言,保全生 命,保持个体独立,从被奴役中解放。对于主体而 言,保持个性自由,从奴役他人,同时也被欲望奴 役中解放。 1.对象解放。路边之李 2 .主体解放。自由的许由。“ 归休乎君,予无所 用天下为”。 姑射山上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 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 之外。”
(2)音乐 A祭礼用乐。 B飨礼用乐。 C射礼用乐。 D乡饮用乐。 E军礼用乐。 F燕居用乐。 G祷雨用乐。 H禁乐。 (3)舞蹈: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舞”。
2018/11/19
二、美学思想阶段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 特征:与审美意识相比,( 1 )有语言或文字的载 体。(2)有理论的形态。 与美学学科相比,(1)分散、凌乱。(2)没有自 觉的学科意识。 例子(一):中国早期的美学思想 1.儒家 (1)美善有别。 《论语·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二)训练感性的审美心理 1.理性时代:直线思维与分割思维。 (1)直线思维将复杂、丰富的联系简单化。 (2)分割思维将统一、贯穿的整体割裂。 2.审美意识:环道思维;统一思维。 二、狭义角度 (一)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可参考审美关系、美 感内容。 (二)广播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可参考艺术学。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2011-04-21 14:07:23)标签:中国美的艺术美形式美美学杂谈分类:调查报告《美学原理》第三版杨辛甘霖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2003年11月第二版2004年2月第2次印刷总第27次印刷阅读跨度:2004年2月24日(选修)、2011年2月28日(通读)。
一什么是美学·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一)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
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
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其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
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
·再次,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的能力。
在学习美学中对美的普遍本质从哲学上加以研究,就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美学的又一个任务,就是在各种“新奇”的形式下,鉴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便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最新第三章美的形态之艺术美ppt课件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自然美 艺术美 社会美
一、什么是艺术
作品
什么是作品
我们只能从艺术的本质那里获知
艺术是 什么
作 品
公共场所/在教堂/住宅—建筑/雕塑作品—艺术作
真 正
品被人收集起来。
起 支
我们从这些作品从未经触及的现实性角度去观赏它
从现有作品中收集特性和 问 从基本原理中作出推演, 题
在此同样都是不可能的;
配 作
们,同时又不自欺欺人的话,就必将看到,这些作
用 品就是自然现存的东西,与物的自然现存并无二致。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模仿说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表现说
华兹华斯/托尔斯泰
西方对于 艺术的本 体的看法
形式说
贝尔/朗格/ 俄国形式主义
惯例说
迪基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本病属中医学的“牛皮癣”、“顽癣”、“摄领疮” 范畴。认为多与情志不遂、风热侵袭、过食辛辣等因 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肌肤腠理络脉,与肺、肝关系密 切。基本病机是风热外袭或郁火外窜肌肤,化燥生风, 肌肤失养。
【辨证要点】
主症 好发于颈后、肘、腘、骶、踝等部位,初起瘙痒而无皮疹, 反复搔抓后皮肤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日久局部皮肤增厚、 粗糙,呈皮革样苔藓样变。
本病多与素体肝肾不足或脾胃虚弱、情志不遂、思 虑太过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头部毛发,与肝、肾 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精血亏虚或气滞血瘀,血不养 发。
西医学中,对斑秃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高级神 经活动障碍有关,多由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 失调,毛发乳头供血障碍,致使毛发营养不良而发病。
【辨证要点】
艺术的本质就应该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人们认为艺术是与美的东西或美有关的,与真理不相干。 谢赫的六法,达芬奇最后的晚餐、马致远天净沙
美学原理
1、美感:是人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灵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和评价。
2、审美对象: 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指各种美的对象,包括现实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也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形态 。
美学原理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第一节 美学的内涵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可视为美学的起源。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恶就产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不善也就产生了。这是说,美和善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3、西方古代美学的起源 西方美学理论比较完善,起点高,发展快,理论系统。比如苏格拉底的观点,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大希庀阿斯篇》,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修辞学》等,都对美学有很系统地论述。
鲍姆加登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发现人类知识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如知识系统逻辑学在研究,意志、道德有伦理学在研究,但感性系统却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他建议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问题,他把这门新学科取名为“埃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美学)。
后来,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都纷纷沿用了这个名词,并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最终使美学这门学科确定下来。
4、理论表述: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曾谈过美,他们首先是从伦理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美的,把美和善联系在一起,注重政治伦理的内容,而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谈美的。
美学原理(个人整理)
美学原理第一章美学纲要西方美学思想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为柏拉图(什么是美)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诗学》成了文艺美学的最早经典)。
XT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文艺和美学方面有三大特征:1)艺术独立于神学之外,使人的得以发挥;2)重新评价古希腊文化,进一步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理论和技巧,强调人的尊严与个性;3)要求艺术描绘现实,不再描绘神。
J文艺复兴给美学思想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科的形成。
T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及法国的启蒙运动,都给美学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25年提出,1750年正式用Aesthetik作为专著名称,建立的美学学科。
TX中国美学源于先秦。
西周末期,周太使伯提出和谐为美的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早于西方300多年,而孔子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的论点。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美学观点,较古希腊先哲早了100多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的覆辙。
至陏唐中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
使中国近代美学具有独立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
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才出现了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形成的当代中国美学体系。
TX造成中西方美学研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主要是因为西方学者走了一条捷径,即一开始就把美和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加以研究,直击美学的本质,而中国的研究则从开始便和政治、伦理纠缠在一起T。
2)西方从1750年将美学独立为一门学科,而中国则在1840年前后才开始确立此观念。
因而中国起了100年的早,赶晚了100年的集。
J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审美价值的学科。
M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美学主要是通过对文学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加以探讨来进行研究,美学又有“艺术哲学”之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3000字
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著作,作者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美的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黑格尔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实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表现,更是一种理性的体现。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美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而在中世纪时期,美则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
到了现代时期,人们开始将美视为一种个人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之上的。
第二章美的形态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形态及其特征。
黑格尔认为,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它具有一种客观的存在性;而艺术美则是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所制造出来的美,它具有一种主观的创造性。
此外,黑格尔还介绍了美的三种表现形式:优美、崇高和喜剧。
优美是指一种轻盈、柔和、和谐的美;崇高则是指一种庄严、威武、雄浑的美;喜剧则是指一种滑稽、幽默、讽刺的美。
第三章艺术创作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特点。
黑格尔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创作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
此外,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即艺术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艺术作品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整体。
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黑格尔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重要性,即艺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才能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完美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需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使其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艺术史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既要强调内容的决定作 用,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 的积极作用。 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 统一。
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 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宋】欧阳炯
文与情、文与质、华与实
三、从风格上研究美
风格
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 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 调和气派。因为作品是作家或艺术家创作出 来的,由于他们个人出身、生活经历、文化 教养、思想感情的不同。又因为创作时主题 形成的特殊性和表现方法的习惯性,因而不 同的作品便形成不同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往 往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属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 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 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 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 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 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 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 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 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 情语。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 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 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
意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 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 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 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 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 明清两代﹐围绕意与境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广泛探 讨。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急境融彻”的主张, 清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叶夔认为意与境并重﹐强调“舒 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近代文学 家林纾和美学家王国维则强调“意”的重要性。林纾认 为“唯能立意﹐六能创建”﹔王国维认为创辞应服从于 创意﹐力倡“内美”﹐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 “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 规范。
结合艺术研究美 第 二 节
一、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意境 是心与物、情与景的 统一,是艺术家的主观的 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 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 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 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 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 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 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 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王羲之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松岩点黛,蓊郁而起朝云;飞泉漱玉, 洒散而成暮雨。
——【唐】李嗣真《后书品》
颜真卿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 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 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 有如公者也。 ——张晏(欧阳修、朱长文)
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岑宗旦
书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惊鸿避弋,饥鹰下(韦 冓),不足喻其鸷急。 ——王士禛《池北偶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 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 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 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 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 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 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柳公权
怀素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 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宋】米芾《海岳书评》
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 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 可形容之势。 ——【明】安岐
中国历史上的美学家们关于艺 术美的研究与探讨,有以下几 个特点:
(四反对、一注意)
第一,反对以“文字入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 诗”,区分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不同,主张诗要 用形象思维,而不要以抽象的说理破话艺术形象的生 动和美。 第二,反对斤斤计较对于事物的外形逼真的刻画,要 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和创作性,达 到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真实、自然、含蓄的艺术形 象;以少胜多,计白当黑,引人入胜,言有尽而意无 穷的意境和美。 第三,反对“死法”,提倡“活法”。 第四,反对一味模仿古人,认为艺术家只有具备了真 情实感,有了真正的创作冲动,获得新的创作意图, 才能创造出美。 第五,注意艺术技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