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 时 十 低 史 的 …… 的使 到 又一船的遣唐使们 从唐 …
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赠李司空妓鬟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注释】(1)鬟鬌(wǒtuǒ):亦作倭堕。
古时妇女梳的一种云状的发髻。
(2)杜韦娘:原为唐时一歌妓,其名后用作唐教坊曲名,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即有《杜韦娘》曲。
后宋人借其曲名,作词调名。
此处泛指歌女唱的时行曲调。
(3)司空:唐朝官名,此处指唐大臣李绅,曾任司空。
(4)江南刺史:指作者自己,他曾在江南连州、朗州、苏州及和州等地作过刺史。
【赏析心得】据唐孟启《本事诗·情感》及《唐宋遗史》等有关资料记载,大约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游金陵,经扬州、楚州(山阳),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才到达洛阳。
诗人从唐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此已历经二十三个年头,才脱离谪籍。
早年血气方刚的青年,如今熬成鬓发已白,年近花甲之老者。
第二年,即大和二年(828)春,他到京城长安任主客郎中,迁集贤殿学士,担任整理图书的闲职。
作者官职虽然不大,但在当时名气却很大,时称“诗豪”“国手”,不少达官贵人争相结交。
其中有一名曾作过司空大官的李绅,正好从外罢镇回京,因仰慕他的才学,厚设饮馔,请他到家喝酒。
酒酣之际,李绅还把妙龄歌女叫出来,当场轻歌曼舞,给客人助兴,一个个为刘禹锡把盏敬酒。
哪知诗人刚脱谪籍,又任闲职,正是十分郁结之时,对歌女的频频劝酒很不习惯,心情极不舒畅,但又难却主人殷勤之意,于是即席赋下上面那首诗。
主人李绅,当时并未完全理解诗的含意,以为诗人对自己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特意写下这首诗来赞颂他呢。
这首诗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先写出歌妓的美妙情态。
首句即写歌妓高高的发髻,赞为“宫样妆”,给人以奇特高尚之美感。
接着,写她们唱的歌,也十分时行,比喻为唐教坊名曲“杜韦娘”,非常动听。
同一桌宴席,同一样歌舞,作者在第三、四两句却采用分写手法,“惯”与“不惯”,各表一枝。
八下语文《唐诗三首》赏析题
八下语文《唐诗三首》赏析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其为“诗圣”。
其作品有“诗史”之称。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
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2. 重点字词(1)投:投宿。
(2)一何:多么。
(3)戍:防守。
(4)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3. 简答题(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
(2)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3)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原诗中的“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5)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及译文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及译文杜甫《三吏三别》原文及译文杜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杜甫《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新安吏【唐】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
译文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点名征兵。
于是便问新安吏:新安是个小县,人口不多,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兵府的文书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怎能守住王城呢?”肥胖的青年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孤零零的无人陪送。
河水日夜向东流,时至黄昏,青山里还留着送行者的哭声。
把你们的眼泪收起吧,不要哭干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
官军去攻取相州,日夜盼望着平定它。
可贼心难料,官军溃败,归来的兵士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着原先的营垒就食,练兵也在东都洛阳近郊。
中国古代史必备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必备考点总结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史必备考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隋唐科举制度: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北:P13-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
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三)玄奘西行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玄奘西行示意图)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考试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北:P75-76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历史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所以,归纳整理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
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
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
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
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
(完整版)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
高中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高中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翻译赏析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翻译赏析第1篇:贼退示官吏・并序翻译赏析_作者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元结。
古诗全文如下: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前言]<贼退示官吏>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诗作,是元结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
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然后在诗中表现了官吏不顾*死活,与“夷贼”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诗揭露了安史之乱以后官吏对道州*“迫之如火煎”,横征暴敛的罪行,批判了征敛害民的官吏,控诉了官不如贼的黑暗社会。
[注释]①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②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
邵:邵州,治所在今湖南邵阳。
③井税:田赋。
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井九百亩,分为九区,各百亩,如“井”字,中为公田,周为私田,八家分耕,并共耕公田以为赋税,称“井税”。
元结借以指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全诗翻译赏析《贼退示官吏·并序》作者:元结*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注解】:⑴*卯岁:即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⑵西原:今广西扶南县西南。
⑶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
第24课《唐诗三首》知识点-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知识点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诗人此时从洛阳回华洲(今属陕西渭南),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黑暗无能的批判。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2.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
遣忧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遣忧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唐]杜甫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作品赏析:【卢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
十月深入,上方治兵,吐蕃已度便桥。
上出幸陕州,吐蕃入京师,焚烧一空。
公闻而心伤,故曰遣忧。
吴曾《漫录》:唐顾陶大中丙子岁编《唐诗类选》载此诗,世所传杜集皆无之。
乱离知又甚①,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②。
纷纷乘白马③攘攘著黄巾④。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乱离一句,直摄通章。
禄山之(,)后,再陷吐蕃,故云又甚。
代宗出奔,未知复国,故云难真。
受谏二句,推致乱之由。
白马四句,伤世乱之极。
《杜臆》:若早能受谏,则无今日之乱,至临危而忆古入,亦已晚矣。
【卢注】旧以受谏句指柳伉一疏,此在长安既陷之后。
按是年四月,郭子仪数为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上狃于和好而不纳。
至还京,劳子仪曰:“用卿不早,亦已晚矣。
”代宗之劳子仪,犹明皇之思九龄也。
公不忍明言,故托之古人。
白马,指侯景。
黄巾,指张角。
是时高晖以城降吐蕃,王献忠胁丰王珙以迎吐蕃,吕太一乘机作乱,故云纷纷攘攘。
末二亦借隋形唐,盖讳言也。
)①《诗》:“乱离瘼矣。
”②孙楚《牵府君碑》:“临危运奇。
”【钱笺】《剧谈录》:明皇幸蜀,妃子既死,一日登高山望秦川,谓高力士曰:“吾取张九龄言,不至于此。
”遣使祭之,吹笛为曲,号《谪仙怨》。
③《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侯景传》: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
”④《史·货殖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自称天公,其部帅有三十六万人,皆著黄巾,同日反叛。
【遣忧(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唐]杜甫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作品赏析:此是至德二载,初赴行在时作。
肃宗在凤翔,两京未恢复,故有顿兵岐梁、二京未收之句,公尚未拜拾遗,故云:“我无匡复资。
”《唐书》:汉中郡,属山南道,本梁州汉川郡。
天宝元年改汉中郡,兴元元年升为兴元府。
威弧不能弦①,自尔无宁岁②。
川谷血横流③,豺狼沸相噬④。
(首叹天宝致乱之由。
明皇不能早除禄山,以致祸乱连年,故云:“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①《易》:“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扬雄《河东赋》:“彏天狼之威弧。
”【钱笺】《天官书》:西宫七宿觜星,东有大星曰狼,狼下四星曰弧,弧属矢,拟射于狼,弧不直狼,则盗贼起,所谓不能弦也,下故有“豺狼沸相噬”之句。
②《国语》:“自子之行,晋无宁岁。
”③《法言》:“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孟子》:“洪水横流。
”④后汉张纲曰:“豺狼当道。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调敝①。
顿兵歧梁下②,却跨沙漠裔③。
二京陷未收④。
四极我得制⑤。
萧索汉水清⑥,缅通淮湖税⑦。
(此言肃宗兴复之势。
灵武在凤翔之北,故曰北来。
岐、梁二山,在凤翔境内,王师在焉。
沙漠裔,回绝方许助兵也。
四极制,四方犹奉唐朔也。
汉水连接淮湖,当时贡赋,得以不绝矣。
二句切汉中)①陈琳书:“长驱山河,朝至暮捷。
”《汉书·酷吏传》“吏民益凋敝。
”②诸葛武侯《遣陈震往吴论》:“顿兵相持。
《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贺知章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
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
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
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
然礼成于三献①,亚终合于一处。
”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
”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②子弟喧诉盈庭。
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
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
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
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
上许之,仍拜其子典。
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
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
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课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课文知识点归纳卖炭翁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课文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卖炭翁》知识点《卖炭翁》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卖炭翁》主题思想这首乐府叙事诗以个别事例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卖炭翁》写作特色灵活运用陪衬、反衬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手法。
以“两鬓苍苍”突出老翁之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身上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他的“可怜”。
接下来,用“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作对比,写出了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就全诗来说,前面写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悲惨。
初中文言文《卖炭翁》知识点一、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新安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新安吏原文及翻译赏析第一篇:新安吏原文及翻译赏析《新安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前言】《新安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与《石壕吏》、《潼关吏》统称“三吏”。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
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
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
【注释】⑴客:杜甫自称。
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⑵点兵:征兵,抓丁⑶更:岂⑷府帖:指征兵的文书,即“军帖”⑸次:依次。
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
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⑹绝短小:极矮小⑺王城:指东都洛阳⑻伶俜(pīng):形容孤独伶仃的样子⑼白水:河水⑽眼枯:哭干眼泪⑾天地:暗喻朝廷⑿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⒀岂意:哪里料到⒁归军:指唐朝的败兵。
星散营: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⒂就粮:到有粮食的地方就食⒃旧京:这里指东都洛阳⒄壕:城下之池。
不到水:指掘壕很浅⒅王师顺:朝廷的军队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⒆抚养:爱护⒇仆射:指郭子仪。
如父兄:指极爱士卒【翻译】杜甫在去新安的路上走过,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在村里点名征兵。
杜甫便问那些新安县里派来的吏役:“新安这个小县,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又一说为:难道新安这个县小到没有二十三岁的成丁的人了吗?)官吏回答说:“昨夜已有兵府文书下达,规定点选十八岁的中男入伍了。
”杜甫说:“啊,这些人还是年龄不大的青年,怎么能让他们去守卫东都啊? ”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还不坏,他们都有母亲来送行。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的意思_全诗赏析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出自唐代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译文及注释】译文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注释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
⑶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⑷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⑸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⑹脱鞍:一作“脱衣”。
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
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
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
“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
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
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杜甫《石壕吏》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杜甫《石壕吏》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题解】选自《全唐诗》。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安禄山早已被儿子安庆绪所杀,长安和洛阳为唐军先后收复。
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六十万大军,将安庆绪围困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县),形势对唐王朝极为有利,前途乐观。
但是,由于昏庸的唐肃宗害怕武将们“难相统属”,不设元帅,派亲信鱼朝恩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让这个不会治军的宦官去指挥那些武将,节度使们相互观望,各行其是,士气低落。
是年三月,史思明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率兵前来援救安庆绪,与唐军在安阳河北岸大战。
唐军无统一指挥,被史思明打得全军溃散,军力损失惨重,形势危急。
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实行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不管老少男女,抓去服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诗人杜甫早年在洛阳居住,置有田宅。
唐军收复洛阳后,杜甫回到洛阳探望战乱后的家园。
乾元二年三月,唐军大败,郭子仪退守洛阳。
洛阳“市民惊骇,散奔山谷”,杜甫也离开洛阳,匆匆赶回华州任所。
于是,他将沿途亲眼所见的兵役黑暗情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写成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长期为人们所喜爱,所传诵。
【解读】这首小型叙事诗,二十四句,分为三段。
第一段,前四句,是故事的序幕。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夜)、地点(石壕村)、人物(吏、老翁、老妇)、事件(夜捉人)。
写差吏捉人的恐怖情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我投宿到石壕村,正遇上差吏夜间抓丁。
老头子吓得越墙逃走,老太太慌忙出门察看动静。
(完整word版)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完整word版)琵琶行原文及注释王王壬壬人一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
明年(2)秋,送客湓(p 印)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zh mg)铮(3)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
年长色衰,委身(5)为贾(g u)人(6)妇。
遂命酒,使快(7)弹数曲。
曲罢悯(m i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x 1)于江湖间。
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 e (11)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
命曰《琵琶行》。
浔(x O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 i)花秋瑟瑟。
(1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1 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6)弦弦掩抑声声思(第四声),似诉平生不得志。
(17)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8)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 ich eng)》后《六幺[2]》。
(1 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ji 6)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 0)泉流冰下难。
(2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4)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25)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 cma)陵下住。
(26)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27)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8)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 8)不知数。
(29)钿(di cn)头银篦(b i)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30)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06
重 写 中 日 关 系 史
编 辑 年 月徐 瀚 日云 星美 期编 日 石 岩 组 版 刘 燕
而 且遣 唐 使 的 很 大 一 部 分 作用在于兼职代购唐朝奢侈 品, 那个时候海运能力十分低 下, 唐朝的珠宝玉器、 佛教用 文学、 史学、 佛教、 科技、 建 品、 绫罗绸缎这些珍宝能运到 筑……作为文化的使者, 一船 日本相当不易, 都是王公贵族 又一船的遣唐使们, 从唐朝运 回了无数的宝藏。 日本孜孜不 之间的抢手货。 而每次遣唐使 倦地学习着大唐的一切, 甚至 归来, 都能运回大批的唐货。 但 连自己国家的首都— — —平安 是到了九世纪后半期, 新罗商 京, 也是完全仿照长安和洛阳 人和唐朝商人不时往返于中日 而建造。 这种你情我愿一边倒 之间, 倒卖货物。 这样一来, 有 历经几百年的甜 的文化输出, 了专业商人, 日本朝廷也就不 蜜岁月, 到 了 公 元 894 年 , 也就 那么需要遣唐使搞代购了。 这 一 项 长 达287 是日本宇多天皇宽平六年, 终 言而总之, 年之久的公派留学制度, 就这 于走到了尽头。 13 么无疾而终了。 此时, 距离上 年后, 也就是907 次遣唐使回国已经 唐朝灭亡, 中国 过去了半个多世 公 元 839 年 , 年 , 纪, 当时在位的宇 最后一批遣唐使 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日本都没来得 多天皇琢磨着, 是 回到了日本, 自 世。 时 候 再 派 人去 趟唐 此之后, 日本文 及 跟 中 国 说 一 声 “撒油娜拉” , 两国 朝了。 当年八月, 他 化开始自给自 就 此 进 入 长 达200 便组织选拔了新一 足。 他们不再主 批遣唐使, 并任命 多年的外交空白 动追寻中国大哥 期。 一个叫菅原道真的 的节奏, 而是自 人做遣唐使的领 我们 力更生, 艰苦奋 不 称 臣 , 队 —— — 正使。 不 称臣 斗, 硬是创造出 这个菅原道真 现在, 公派留 在日本有 “学问神” 了属于自己的和 私 的名号。 这 “学问” 风文化。 文化的 学是不流行了, 自然指的是中国的 独立伴随着政治 人 留 学 可 不 可 以 答案是: 不可 学问。 据说他五六 的平等, 也让日 呢? 岁时就能写汉诗, 本人进入第一次 以。 在这之后, 日 中国的文史经典背 闭关锁国的阶 22 岁 本朝廷开始实施 得滚瓜烂熟, 段, 表 现 之 一 便 “闭关锁国” 政策, 时就已经技压群 是打死也不向宋 严 禁 日 本 人 往 外 雄, 成为 “文章得业 朝称臣 。 生” , 这可算是日本 跑。 只有两个例外, 科举制度里的最高 一个是僧人, 一个 学位了。 这么看来, 是某些时间段的商 本报 记 者 这位菅原道真确实 人。 魏新丽 王昱 是遣唐使正使的不 一个发展中的 二人选。 岛国实行闭关锁 但是就是这个 国, 听上去有点不 合逻辑,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无 牛烘烘的汉学家, 一个月后给 奈。 此时的日本, 就像一块吸满 宇多天皇打了个报告, 报告的 水的海绵, 唐朝文化近三百年 中心思想是: 唐朝快完蛋了, 咱 们还是别去了。 的浸润, 已经让他们觉得自己 宇多天皇一听, 觉得有道 沉 甸甸 、 自 信 满满 了 。 而唐之后 理, 然后他们就真的解散了使 的乱世和国力衰微的宋朝, 让 团, 不去了! 菅原道真成为名义 日本人失去了兴趣。 上的日本最后一位遣唐使。 特 别 是 公 元967 年 , 藤原实 赖出任关白这一重要职位, 这 看上去, 菅原道真是凭借 个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外戚家族 一己之力给中日关系画上了句 正式开始掌权, 从此 , 摄政与关 号, 但遣唐使的废止, 是历史大 白合二为一, 藤原开始了百余 势所趋。 早在公 年的摄关政治。 天皇彻底被架 俗话说盛极必衰, 元804 年 , 遣唐使们已经看到唐 空, 一切都得听藤原家的。 然 朝的乱象和危机: “内疑节度, 而, 这一家子人也比较保守和 外嫌吐蕃, 京师骚动, 无暂休 慵懒, 懒得去跟宋朝打交道。 中国毕竟还是以大国自 息。 ” 对于这样一个已经不可避 居, 中国跟外国建立关系, 一般 免地走向衰落的王朝, 他们心 是 希 望 能 够 得到 一 堆 俯 首 称臣 中 已 默默 滋 生 了 嫌 弃 之 情 。 的小弟。 可是这时的日本偏偏 到 了 最 后 一 次 派 遣遣 唐 使 李 喊起一个口号, 那就是: 我们不 的时候, 唐朝发生了朱全忠、 克用之乱, 政治局势动荡, 经济 称臣 ! 凋敝, 民不聊生。 这时候的中国 日本固然闭关锁国, 但自 已经不是曾经的盛世大唐了, 信心高度膨胀, 腰杆挺得倍儿 它就像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 直, 说话也硬气了, 最明显地体 现 在 三 个 和 尚身上 。 日本人犯嘀咕, 到了这边, 学不 这 三 个 和 尚 是 奝 ( d i āo ) 到东西不说, 一不小心还容易 然、 寂照、 成寻。 他们都有官方 搭上自己的性命。 而内因 背景, 本 意 是 想 进 修 一 下 佛法 。 当然这只是外因, 在于日本的国库也有些羞涩。 这三个和尚的共同点之一是不 宇多天皇任命的遣唐使, 离上 会说汉语, 只会写汉字, 跟那些 一 次 已 经 过 去 了 60 多 年 。 这是 能在国子监读书的遣唐使前辈 因为每派出一批遣唐使, 要造 们比起来可算是差得甚远。 983 年 , 宋太宗会见奝然。 船, 要发学费, 要准备贡品, 搞 奝然献上十来种铜器, 并带来 这些事实在是花钱没数。 此时 了日本的皇帝家谱和公务员条 的日本, 地方庄园已经渐渐形 钱不都交给天皇, 例。 宋太宗便例行问话了, “你 成割据势力, 朝廷财政收入困难, 哪里还有 们国家有什么物产啊? ” 奝然便 闲钱跑去办公派留学呢。 回答说, 俺们那儿有犀牛, 有大
别了, 遣唐使
北宋时期, 日 本闭 关 锁 国 , 兴 起 了 国 风 运 动 。 漫 画/ 徐 进
羁绊两千年第九章:
2015 6 14
和风YES 唐风NO
象。 大家知道, 日本真没有这些东西, 说 到底 奝 然 是 想 把 自 己 的 祖 国 吹 捧 一 番 。 1003 年 , 另一个和尚寂照见到了宋真宗。 寂 照 从 日 本 出 发 前 准 备 了 27 条 疑 问 , 想 刷刷 到宋朝询问高人。 不过, 这27 条 疑 问 到 了 日 本比 睿 山僧 人 安 海 手 里 , 他大笔一挥, 刷都给写出了答案, 还 说 这 么 简 单的 问 题 , 何必漂洋过海去问宋朝人呢。 可见日本人 已经不太把宋朝放到眼里了。 1072 年 , 第三个日本和尚成寻见到了宋神宗。 宋神宗顺口问了下日本的人口, 成 寻张口就来: “不知几亿万! ” 自吹自擂颇有前辈奝然之风。 成寻对自己国家一顿吹捧, 宋神宗竟然对日本产生了好感, 便让成寻带了信件和 《金泥法华经》 , 还 有20 匹 锦 送 给 天 皇 。 可是成寻把信和礼物带回去后, 日本朝廷却为此伤透了脑筋, 因为信件里写得明 “回赐日本国。 ” 一个 “赐” 字, 戳到了日本人别扭而又敏感的玻璃心。 他们各种 明 白白 : 讨论, 还 拉来 宋 朝 商 人 孙 忠 一 起 讨 论 , 而这一讨论, 就是五年。 五年后, 日本朝廷终于做出决定, 不接受 “回赐” 这两个字。 每 一 次 都 让日 本 人 心 惊 胆 战 。 后来宋朝又派了好几拨商人给日本朝廷送礼物, 该来的还是来了, 最后一次, 宋徽宗亲自写了牒文, 说是希望日本能用自己国家 的珍奇物产, 给大宋朝上个贡啥的。 所以 日 本 人 快哭 了 , 他 们 想 着 俺 们 就 是 不 想 称臣 , 你还一个劲儿地来, 烦不烦啊! 这次他们又讨论了三年。 最后干脆决定, 不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