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元教案(表格式)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2页)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2015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
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张国顺、伍江慧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2)各自独立完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教案内容: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同桌相互说一说
指名交流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选择统计图
教时
第二课时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应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书籍,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问题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问题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问题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同桌互说。
独立计算,同桌互查。
思考后同桌,交换解答。独立分Fra bibliotek后,同桌交流。
先思考后同桌互说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分析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看懂扇形图,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看图、交流,理解图里的信息;计算、填表,体会图的特点;比较、估计,利用图的特点。
四
单元目标
达成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扇形统计图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复习引新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2、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同桌互说。
指名口答,其他学生补充完整。
【新】苏教版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完整】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本班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7 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老师指导,或与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单元大看台: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最新苏教版六数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式教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
本单元分2-3课时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内容。
二单元目标要求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替换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替换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又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
采用以下步骤解决。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册电子教案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面积/万平方千米 319.68 95.04 115.2 180.48 249.6 教后记: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
板书:转化)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
(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完整word版)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内容如下:一、扇形统计图二、圆柱和圆锥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四、比例面积的变化五、确定位置六、正比例和反比例大树有多高七、总复习(共32课时)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制定旅游计划绘制平面图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X k B 1 .c o m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
板书:转化)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w W w . x K b 1.c o M(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202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全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
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以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的判断,加强正、反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 正比例的意义例2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应用例3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初步认识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
2.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由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究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判断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课 题
储蓄
教学内容
储蓄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19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数学书第1页。
探究过程:1.解答下列各题。
(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解答第2小题时,你是怎样想的?23.阅读数学书第1页例1,看一看你的分析解题过程和书上的分析解题过程一样吗?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4.试一试:在书上完成第1页“试一试”。
5.比一比:比较例1和“试一试”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它们相同吗你知道是为什么吗6.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它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探究质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全套)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扇形统计图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自己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找一找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说说它们的特点。
请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1.自主学习例1。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与问题,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单:(1)图中的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各部分呢?(3)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入表格(4)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收集学生交流的不同情况,备用。
2.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3.全班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介绍小组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成果。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反馈完善1.第2页练一练。
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你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6%与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9%的比较中你想到了什么?2.第5页练习一第1、2、3题。
2017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元教案(表格式)
2017 春教者: XXX XXXX小学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统计图的认识教课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 1,练一练,练习一第1、2 题课时 3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领会各样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依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剖析数据所反应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质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课重难点:领会各样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合的统计图。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改正调整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
发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此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
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 板书:扇形统计图 )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 ?说明:扇形统计图终究有什么特点呢 ?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 1 的扇形统计图。
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议论纲要:(1)圆代表();( 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应();(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依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应出各部分数目与总数目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领土总面积是 960 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种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论反省。
1、练习一第 1 题。
发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指引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详细的比较,再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春教者:XXX XXXX小学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练一练,练习一第1、2题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
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
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4、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4题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初步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
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五、布置作业做基础训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练习一第5~7题课时3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人数 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出示题目 3、练习一第6题。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
(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
(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课时10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
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 1个曲面高两底之间的距离3、认识圆柱的高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谈话:你知道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测量结果。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生答,教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二)认识圆锥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思考: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圆形侧面 1个曲面高 1条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3、练习二第1题。
“连一连”。
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