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牧场上的家》
歌曲 《牧场上的家》-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牧场上的家》- 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歌曲背景《牧场上的家》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旋律优美,歌词朴实而深情,通过歌词的描写,展示了美丽的牧场、朴实的农民、勤劳的牛羊等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这首歌曲通常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经典歌曲之一,在教学中,它既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更能激发学生对于乡土生活和故乡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堂课,学生能够:1.了解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2.能够唱出歌曲的旋律,并能顺畅地表达歌曲的情感;3.能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乡土情怀,增进对故乡的向往和热爱;4.能够通过唱歌和欣赏活动,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授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2.指导学生正确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感情。
教学难点1.对低年级学生唱歌和音乐理解的指导;2.如何使学生真正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播放一段乡村音乐,引导学生体验田园风光,感受乡土情怀;2.引入今天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到故乡和家的味道。
步骤二:教学歌词1.先朗读歌词,让学生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2.逐句教授歌词,并加以解释;–先教授拼音,再教授汉字;–教授完毕后,让学生一起试唱。
《牧场上的家》歌词:草原那边,有一座房子,房子中有爷和奶奶,和他的小动物,白雪当头,风吹牛羊河。
我们在田野上奔跑,欢笑的日子在牧场上,那是我们的家!步骤三:教学旋律1.教授歌曲的旋律,并演示正确的唱法和发音;2.让学生跟读旋律,并与我一起合唱;3.逐句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唱。
步骤四:唱和演唱1.让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唱和对唱;2.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调和音量来表达歌曲中不同的情感;3.最后让整个班级合唱,体验歌曲的感染力。
步骤五:欣赏和思考1.播放《牧场上的家》MV,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歌曲的美;2.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和表达歌曲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主题。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牧场上的家》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牧场上的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牧场,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牧区文化,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牧民的豪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牧场和牧民的生活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家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对于牧场文化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牧场的美丽和牧民的生活。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牧场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3.音乐实践活动:分组演唱、节奏游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牧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牧场的印象。
2.学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教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牧场上的家》、歌曲节奏、旋律线条以及重点歌词。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牧羊人的生活,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增强对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
2.对歌词含义的深入理解。
3.音乐素养的提高,包括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榜样。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含义,感受歌曲情感。
3.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音乐符号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他们跟随演唱。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牧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牧场的印象,从而引出歌曲《牧场上的家》。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随后,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首先,教师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音乐符号的认识:熟悉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附点音符、休止符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合唱技巧的运用:学习分声部合唱技巧,培养学生和声感,提高集体协作演唱的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或录音带,让学生反复听唱歌曲旋律,强调旋律中的关键音高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它是一首描绘牧场美景和思乡情的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情感,是我们学习音乐和表达情感的好教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通过聆听和分析,我们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学唱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把握和情感投入,我会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中的某个音乐元素或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分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音乐符号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视唱时忘记音乐符号的意义,如附点音符延长音的效果,导致节奏不准确。
举例:针对音准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音阶练习,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低音的转换。对于情感投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牧场,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在分声部合唱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练习各声部,再逐步合练,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协调。至于音乐符号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问答,加强学生对符号的记忆和应用。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
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本课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歌唱实践为主体,草原为主线,引领学生感受草原音乐风格,表现草原音乐风格,享受草原风格的音乐美。
通过“三步曲”设计完成教学。
第一步:发声练习,我选用了《草原晨曲》为练声曲,悠长、宽广、舒展的旋律,将学生带进美丽、辽阔的草原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以及形象化的语言启发,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演唱状态、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草原情境。
第二步: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借助图形谱、教师范唱等方法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意境,用歌声表达赞美牧场草原、家乡的真挚情感。
第三步:拓展部分,欣赏《草原蒙古人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的音乐风格,抒发内心对中国美丽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唱,抒发学生内心对牧场、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3.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教学难点:弱起拍、渐强、一音多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范唱2.学生用lu跟钢琴演唱(歌唱方法的指导)3.完整演唱4.教师范唱歌词,引出草原情境。
要求:用统一高位的演唱方法演唱练声曲,感受优美、流畅的旋律,用歌声表达美丽辽阔的草原情境。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培养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喜欢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歌曲内涵,用感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上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上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演唱,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牧场上的家》篇1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2、学生浏览歌词(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三、新授聆听范唱。
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如:(本期的〈晚风〉)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 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小学音乐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在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中知道它是美国的传统民歌,感受其旋律进行的方向,能用自己的方式划出旋律线和分析曲式结构,归纳出歌曲的音乐特色及表现的情感;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
2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美国传统民歌的特色,能根据旋律线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儿化音”及拖拍。
难点:唱好“弱起小节”,“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播放视频(以歌曲《牧场上的家》配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风情图片)教师语言导入: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那里感受牧场的风光。
观看后请学生说说观后感。
活动2【讲授】课堂讲授1节奏练习X X|X X X|X ——|X —‖(1)3/4 X X | X·(2)3/4 X ——|X X·X|X ——|X —X X ‖2学唱旋律跟唱旋律注意强调“弱起小节”和“拖拍”。
划旋律线P36①3/4 5 5 |5 1 2 |3 — 1 7|6 4 4|4 —4 4‖2 |3 ——‖②3/4 5 ——|4 3·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指示划出旋律线根据旋律线分析旋律的进行方式对比找出相同,相似,不同的乐句归纳歌曲的曲式结构:aa’ba’a段旋律优美柔和,节奏平稳舒展,b段以更舒展的节奏展开,略带激情,结尾旋律逐渐回到平稳。
3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美丽的牧场风光以便学生在唱歌词时更容易唱准,达到难点化解。
在朗读时教师可提示,示范“儿化音”,教唱第一段歌词儿化音”。
拖拍”,“注意强调,示范“弱起小节”,“(3)学生跟琴学唱第二段歌词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等。
个别地方注意纠正,示范,如:“当黄昏过去”,“4歌曲演唱处理全班讨论歌曲在力度,情绪上的处理,并进行演唱。
请个别同学分别用沙锤,三角铁,碰铃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边唱边进行简单的律动。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为我们描绘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牧场的美歌曲《牧场上的家》旋律优美流畅,结构为aa’ba’,丽风光,表达了对可爱的家和甜美生活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天然牧区比 较多,像内蒙古、 新疆、西藏、青海 和甘肃这些地方都 拥有我国比较大的 天然牧区。
美国大大小小的私人牧 场比较多,也许是因为 很多美国人都不太不喜 欢城市生活,反而更向 往农村的生活。
美国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是一种具有美国民 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 美国南部,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乡村音乐 的特点是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具有较浓的 乡土气息。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 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 己美丽的家乡和甜蜜的爱情等等,亲切热情 而不失流行元素。
Bபைடு நூலகம்分
家,( )我的家,那儿有( ),那儿多么(), 那儿()(),( )多么( )。
我的家在四会,那儿有美丽绥江,它是出名的 柑桔之乡。那儿绥江歌唱,那儿贞山呼唤,心安之 处就是故乡。
家,四会我的家,那是热情洋溢的地方,那儿 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缘来幸福就在故乡。
复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拍子、速度以及情绪? 2.歌曲描写了哪些景色? 3.找出歌曲中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¾ x x x ︱x x x ︱
强 弱 弱︱强 弱 弱︱
一般来说,正常的歌曲都是由强拍开始的; 但我们也常见部分歌曲是从弱拍开始的。
¾ 0 0 x ︱x x x ︱---
强 弱 弱︱强 弱 弱︱---
《草原上的小牧民》
草原就是她的家;
她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小 女孩;
内蒙古拥有中国四大草原之 一称号的天然牧区:呼伦贝尔 大草原;
《牧场上的家》
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小女 孩;
牧场就是她的家;
美国拥有许许多多、大大 小小的私人牧场;
美国人都比较向往乡村生 活;
同住在乡村牧区的她们,虽然身 在不同的国家,但居住环境都是 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吸引人!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 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歌曲的最后结束 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 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牧场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的片名 其实来源于一首家喻 户晓的歌曲,在美国 早期的拓荒过程中, 它表现出浓厚的田园 情怀和浪漫的西部精 神为人心动,这首被 广为传唱的歌曲也最 终被美国堪萨斯州定 为自己的州歌。
• 该片于2004年 4月2日在美国 上映。
• 讲述了当农场 主人下达了逐 客令,三只母 牛想尽办法捍 卫家园,首先 她们必须帮农 场主人筹措贷 款,逮捕拥有 通天本领的家 畜之狼。
拓展延伸
分小组讨论,根据歌曲《牧场上的 家》的旋律合作创编一段热爱自己 的学校、家或家乡的歌词。
A部分
我的家在( ),那儿有( ),还有( )的 ( ) 。那儿( )( ),那儿( )( ), ( )多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