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牧场上的家》
歌曲 《牧场上的家》-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牧场上的家》- 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歌曲背景《牧场上的家》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旋律优美,歌词朴实而深情,通过歌词的描写,展示了美丽的牧场、朴实的农民、勤劳的牛羊等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这首歌曲通常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经典歌曲之一,在教学中,它既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更能激发学生对于乡土生活和故乡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堂课,学生能够:1.了解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2.能够唱出歌曲的旋律,并能顺畅地表达歌曲的情感;3.能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乡土情怀,增进对故乡的向往和热爱;4.能够通过唱歌和欣赏活动,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授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2.指导学生正确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感情。
教学难点1.对低年级学生唱歌和音乐理解的指导;2.如何使学生真正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播放一段乡村音乐,引导学生体验田园风光,感受乡土情怀;2.引入今天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到故乡和家的味道。
步骤二:教学歌词1.先朗读歌词,让学生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2.逐句教授歌词,并加以解释;–先教授拼音,再教授汉字;–教授完毕后,让学生一起试唱。
《牧场上的家》歌词:草原那边,有一座房子,房子中有爷和奶奶,和他的小动物,白雪当头,风吹牛羊河。
我们在田野上奔跑,欢笑的日子在牧场上,那是我们的家!步骤三:教学旋律1.教授歌曲的旋律,并演示正确的唱法和发音;2.让学生跟读旋律,并与我一起合唱;3.逐句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唱。
步骤四:唱和演唱1.让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唱和对唱;2.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调和音量来表达歌曲中不同的情感;3.最后让整个班级合唱,体验歌曲的感染力。
步骤五:欣赏和思考1.播放《牧场上的家》MV,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歌曲的美;2.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和表达歌曲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主题。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牧场上的家》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牧场上的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牧场,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牧区文化,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牧民的豪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牧场和牧民的生活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家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对于牧场文化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牧场的美丽和牧民的生活。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牧场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3.音乐实践活动:分组演唱、节奏游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牧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牧场的印象。
2.学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教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牧场上的家》、歌曲节奏、旋律线条以及重点歌词。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牧羊人的生活,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增强对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
2.对歌词含义的深入理解。
3.音乐素养的提高,包括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榜样。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含义,感受歌曲情感。
3.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音乐符号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他们跟随演唱。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牧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牧场的印象,从而引出歌曲《牧场上的家》。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随后,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首先,教师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音乐符号的认识:熟悉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附点音符、休止符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合唱技巧的运用:学习分声部合唱技巧,培养学生和声感,提高集体协作演唱的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或录音带,让学生反复听唱歌曲旋律,强调旋律中的关键音高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它是一首描绘牧场美景和思乡情的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情感,是我们学习音乐和表达情感的好教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通过聆听和分析,我们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学唱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把握和情感投入,我会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中的某个音乐元素或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分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音乐符号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视唱时忘记音乐符号的意义,如附点音符延长音的效果,导致节奏不准确。
举例:针对音准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音阶练习,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低音的转换。对于情感投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牧场,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在分声部合唱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练习各声部,再逐步合练,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协调。至于音乐符号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问答,加强学生对符号的记忆和应用。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
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本课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歌唱实践为主体,草原为主线,引领学生感受草原音乐风格,表现草原音乐风格,享受草原风格的音乐美。
通过“三步曲”设计完成教学。
第一步:发声练习,我选用了《草原晨曲》为练声曲,悠长、宽广、舒展的旋律,将学生带进美丽、辽阔的草原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以及形象化的语言启发,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演唱状态、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草原情境。
第二步: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借助图形谱、教师范唱等方法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意境,用歌声表达赞美牧场草原、家乡的真挚情感。
第三步:拓展部分,欣赏《草原蒙古人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的音乐风格,抒发内心对中国美丽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唱,抒发学生内心对牧场、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3.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教学难点:弱起拍、渐强、一音多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范唱2.学生用lu跟钢琴演唱(歌唱方法的指导)3.完整演唱4.教师范唱歌词,引出草原情境。
要求:用统一高位的演唱方法演唱练声曲,感受优美、流畅的旋律,用歌声表达美丽辽阔的草原情境。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培养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喜欢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歌曲内涵,用感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上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上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演唱,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牧场上的家》篇1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2、学生浏览歌词(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三、新授聆听范唱。
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如:(本期的〈晚风〉)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 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小学音乐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在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中知道它是美国的传统民歌,感受其旋律进行的方向,能用自己的方式划出旋律线和分析曲式结构,归纳出歌曲的音乐特色及表现的情感;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
2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美国传统民歌的特色,能根据旋律线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儿化音”及拖拍。
难点:唱好“弱起小节”,“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播放视频(以歌曲《牧场上的家》配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风情图片)教师语言导入: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那里感受牧场的风光。
观看后请学生说说观后感。
活动2【讲授】课堂讲授1节奏练习X X|X X X|X ——|X —‖(1)3/4 X X | X·(2)3/4 X ——|X X·X|X ——|X —X X ‖2学唱旋律跟唱旋律注意强调“弱起小节”和“拖拍”。
划旋律线P36①3/4 5 5 |5 1 2 |3 — 1 7|6 4 4|4 —4 4‖2 |3 ——‖②3/4 5 ——|4 3·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指示划出旋律线根据旋律线分析旋律的进行方式对比找出相同,相似,不同的乐句归纳歌曲的曲式结构:aa’ba’a段旋律优美柔和,节奏平稳舒展,b段以更舒展的节奏展开,略带激情,结尾旋律逐渐回到平稳。
3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美丽的牧场风光以便学生在唱歌词时更容易唱准,达到难点化解。
在朗读时教师可提示,示范“儿化音”,教唱第一段歌词儿化音”。
拖拍”,“注意强调,示范“弱起小节”,“(3)学生跟琴学唱第二段歌词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等。
个别地方注意纠正,示范,如:“当黄昏过去”,“4歌曲演唱处理全班讨论歌曲在力度,情绪上的处理,并进行演唱。
请个别同学分别用沙锤,三角铁,碰铃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边唱边进行简单的律动。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为我们描绘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牧场的美歌曲《牧场上的家》旋律优美流畅,结构为aa’ba’,丽风光,表达了对可爱的家和甜美生活的热爱之情。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美国民歌,描绘了美丽的牧场、清澈的小河、鸟儿的歌唱以及家人的温馨。
歌曲采用六八拍,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教学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充满好奇。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感受美国田园风光,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2.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六八拍节奏特点。
2.音准、音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六八拍节奏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4.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歌曲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牧场上的家》音频、视频资料。
2.乐谱:五线谱、简谱。
3.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六八拍节奏特点。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如音准、音色、情感表达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如《四季歌》、《田园牧歌》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六八拍节奏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美国歌曲,歌曲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牧羊女放牧的情景。
歌曲为2/4拍,共两个乐段,旋律简洁优美,易于学生学唱。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材将这首歌曲作为第七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和唱歌。
他们对旋律优美的歌曲比较感兴趣,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还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并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跳跃音的演唱。
2.对歌词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含义。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和指导。
4.情境教学法:创设牧场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歌曲演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谱:打印歌词和简谱,方便学生学唱。
3.教学道具:如牧场模型、羊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展示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牧场的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词的含义。
让学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牧场景象,培养他们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跳跃音的演唱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相互评价和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当性
1.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采用拍手游戏、分组练习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四分之二拍的掌握。
2.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四分之二拍的节奏掌握,歌曲中音高的准确演唱。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2.描述情景:
-学生在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景时,教师应鼓励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关键知识点讲解时,适当提高音量,强调重点。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2.歌曲中音高的准确演唱:
-教师在教授歌曲时,应注重音高的准确性,可借助钢琴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出音高走势,以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
-在分组练习中,学生互相监督、纠正,共同提高音高的准确性。
二、教学过程的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应选择具有吸引力的牧场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牧场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
2.在情景导入环节,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方式,如故事讲述、图片展示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美国民歌。
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欢乐的生活。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旋律易于学唱。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喜欢唱歌,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符号、节奏和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个别音准的把握。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演唱。
3.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美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乐谱:打印歌曲《牧场上的家》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
4.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每人一句,相互唱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合唱歌曲,加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记忆。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回顾和总结中来。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反馈问题,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b.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歌曲描绘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a.重点: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认识附点音符,掌握节奏型。
b.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演唱,保持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性。
本节课内容与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相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符合教学实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理解难点:通过图示、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如何延长前面的音符时值。
-演唱难点:在歌曲中准确演唱附点音符,特别是在节奏复杂的部分。
b.音准的准确性: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耳朵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音高的辨识能力。
-演唱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身体姿势、口型等调整来保持音准。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牧场上的家》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牧场上的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牧场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歌曲共四句歌词,旋律简单,节奏舒展,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歌曲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2.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转折和节奏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和体验中学习歌曲。
2.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集体演唱的合作意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牧场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展示:教师展示牧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牧场的氛围。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旋律的转折和节奏的变化。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表演: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牧场的诗歌或故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歌曲《牧场上的家》为主题,包含歌曲名称、歌词、旋律转折和节奏变化等内容。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的熟练程度。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
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乐)曲的风格。
学会用准确的声音和对家的眷恋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本节课刚开始,让学生倾听三拍子的流行歌曲《牧场飘香》,初步感知三拍子的歌曲,通过悠扬的歌声和草原辽阔的画面导入课题。
听过聆听让学生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特色,感受牧场歌声中对牧场家的热爱。
歌曲教唱过程中,学生听唱和模唱相结合。
学习歌曲的旋律。
解决歌曲难点:一音多字,一字多音,弱起拍演唱的时候,采用模唱法和念唱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学唱。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学唱,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从而看出平常的音乐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听力和欣赏能力鉴赏的培养,在教唱中,发现学生对节奏感知能力较弱,歌曲中弱起拍的演唱还是没有学会准确演唱。
教学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学常规的改进,音乐课堂基本教学流程不明确,解决难点环节缺乏恰当的教学技巧。
对新课标的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课堂质量,我会在多听多看优秀教师的教学的基础上,以新课标为标准,冲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寻求音乐教学中适当的教学方法。
音乐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的优秀教案实用1份
音乐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的优秀教案实用1份音乐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的优秀教案 11.《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优美、流畅。
节奏,平稳中带有起伏,使歌曲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富有诗意的美丽景象。
2.《牧场上的家》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曲调有趋平稳,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学情分析1.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不少,对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
2.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在这节课中以听带学,再多听的基础上,用“lu”“lv”进行模唱。
然后逐步递进。
3.在学习中我重点强调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注意弱起拍的节奏等。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和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及欣赏,培养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2)在聆听表演的基础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赞美的情感。
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知识目标:理解3/4拍强弱规律,认识并唱好唱准弱起小节。
3、能力目标: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体会歌曲表的美好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学习《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能用平稳气息和,柔和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并能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弱起小节的学习及运用。
2、引导学上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儿化音的唱法。
钢琴谱 牧场上的家-牧场之家 五线谱_共1张(全)
《牧场上的家》,或《牧场之家》,是一首充满美国乡土气息的抒情民歌,内容歌唱了对“牧场上的家”的无限眷恋,音乐朴素深情,悠长气息。
歌词下方是牧场上的家钢琴谱,大家可以学习。
牧场上的家歌词:
我的家在牧场
那儿有水牛游荡
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
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
辽阔天空多么晴朗
家 牧场我的家
那儿有快乐小鹿和羚羊
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
辽阔天空多么晴朗
当黄昏过去 夜幕笼罩大地
天上星星闪烁光芒
星空多么壮丽 令人无限神往
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
家 牧场我的家
那儿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
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
辽阔天空多么晴朗
当黄昏过去 夜幕笼罩大地
天上星星闪烁光芒
星空多么壮丽 令人无限神往
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
家 牧场我的家
那儿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
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
辽阔天空多么晴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天然牧区比 较多,像内蒙古、 新疆、西藏、青海 和甘肃这些地方都 拥有我国比较大的 天然牧区。
美国大大小小的私人牧 场比较多,也许是因为 很多美国人都不太不喜 欢城市生活,反而更向 往农村的生活。
美国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是一种具有美国民 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 美国南部,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乡村音乐 的特点是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具有较浓的 乡土气息。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 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 己美丽的家乡和甜蜜的爱情等等,亲切热情 而不失流行元素。
Bபைடு நூலகம்分
家,( )我的家,那儿有( ),那儿多么(), 那儿()(),( )多么( )。
我的家在四会,那儿有美丽绥江,它是出名的 柑桔之乡。那儿绥江歌唱,那儿贞山呼唤,心安之 处就是故乡。
家,四会我的家,那是热情洋溢的地方,那儿 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缘来幸福就在故乡。
复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拍子、速度以及情绪? 2.歌曲描写了哪些景色? 3.找出歌曲中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¾ x x x ︱x x x ︱
强 弱 弱︱强 弱 弱︱
一般来说,正常的歌曲都是由强拍开始的; 但我们也常见部分歌曲是从弱拍开始的。
¾ 0 0 x ︱x x x ︱---
强 弱 弱︱强 弱 弱︱---
《草原上的小牧民》
草原就是她的家;
她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小 女孩;
内蒙古拥有中国四大草原之 一称号的天然牧区:呼伦贝尔 大草原;
《牧场上的家》
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小女 孩;
牧场就是她的家;
美国拥有许许多多、大大 小小的私人牧场;
美国人都比较向往乡村生 活;
同住在乡村牧区的她们,虽然身 在不同的国家,但居住环境都是 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吸引人!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 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歌曲的最后结束 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 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牧场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的片名 其实来源于一首家喻 户晓的歌曲,在美国 早期的拓荒过程中, 它表现出浓厚的田园 情怀和浪漫的西部精 神为人心动,这首被 广为传唱的歌曲也最 终被美国堪萨斯州定 为自己的州歌。
• 该片于2004年 4月2日在美国 上映。
• 讲述了当农场 主人下达了逐 客令,三只母 牛想尽办法捍 卫家园,首先 她们必须帮农 场主人筹措贷 款,逮捕拥有 通天本领的家 畜之狼。
拓展延伸
分小组讨论,根据歌曲《牧场上的 家》的旋律合作创编一段热爱自己 的学校、家或家乡的歌词。
A部分
我的家在( ),那儿有( ),还有( )的 ( ) 。那儿( )( ),那儿( )( ), ( )多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