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评课
《牧场上的家》音乐优质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家园》,具体内容为《牧场上的家》。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牧场上的家园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家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旋律的演唱,如音准、节奏等。
教学重点: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歌词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书、歌词单、画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园,展示一些牧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音准、节奏。
(3)分句教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词的咬字、吐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等。
(2)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学习。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纠正、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合唱效果。
(2)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牧场上的家》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分段展示4.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场上的家》,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中的美好家园。
2. 答案要求:音准、节奏准确,歌词熟练,情感表达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描绘美好家园的歌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和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旋律的演唱,如音准、节奏等。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
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乐)曲的风格。
学会用准确的声音和对家的眷恋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本节课刚开始,让学生倾听三拍子的流行歌曲《牧场飘香》,初步感知三拍子的歌曲,通过悠扬的歌声和草原辽阔的画面导入课题。
听过聆听让学生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特色,感受牧场歌声中对牧场家的热爱。
歌曲教唱过程中,学生听唱和模唱相结合。
学习歌曲的旋律。
解决歌曲难点:一音多字,一字多音,弱起拍演唱的时候,采用模唱法和念唱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学唱。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学唱,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从而看出平常的音乐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听力和欣赏能力鉴赏的培养,在教唱中,发现学生对节奏感知能力较弱,歌曲中弱起拍的演唱还是没有学会准确演唱。
教学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学常规的改进,音乐课堂基本教学流程不明确,解决难点环节缺乏恰当的教学技巧。
对新课标的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课堂质量,我会在多听多看优秀教师的教学的基础上,以新课标为标准,冲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寻求音乐教学中适当的教学方法。
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学生了解农村,了解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本课通过学习牧场生产生活和家庭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家和农村文化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农村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农场生产和家庭作业的学习,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一些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和家庭作业的关系,了解农村生活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农村生活和家的关系,了解农村生活、习惯和风俗。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教学内容1.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活基础,了解生活和农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验农村生活的文化魅力,了解家庭作业和生产的关系。
2.向学生介绍一些农民生活习惯,如节俭、勤劳、自力更生等,让学生认识到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体验农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比如亲手体验种菜、喂动物、采摘等农业生产过程。
(二)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2.视频展示: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农村的景象和生产生活。
3.亲身体验:通过实地活动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农村的生活和文化。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主体活动1.让学生参观农场,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了解不同生产阶段的农产品形态、从种植到收获的技术流程、场地管理和养殖防疫等知识。
2.让学生参与农村的实际生产过程,如种植、养殖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文化魅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3.对于小学生还可以在农场里进行野外生存体验,让学生体验采摘蔬菜、喂鸡鸭、捉虫子等乐趣,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更好地体会农村文化。
(三)总结归纳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本次体验进行总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有哪些收获?观察到了哪些农村文化现象?感受到了什么?七、教学效果评估1.表现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农村生产生活和家庭作业的了解及是否增强对农民及农民文化的尊重。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反思-牧场上的家-人音版简谱2023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举例:歌曲中的强弱、连音等技巧,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3)牧场文化的了解:使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举例:介绍牧场的生态环境、生活习俗等,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难点
(1)简谱阅读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阅读简谱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举例:对于初学者,可先从简单的音符、节奏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部分。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为载体,带领学生们走进了美丽的牧场,感受了音乐中的美好情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歌曲的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牧场生活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后续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拘谨,可能是我给予的思考时间不够,今后在这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上的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牧场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歌曲所描绘的宁静美好的牧场生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牧场上的家》相关的音乐问题。
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可爱的家》其中的一课,《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儿童歌曲。
3/4拍的节奏,舒缓,悠扬。
他的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衣服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听唱教学法和视唱教学法两相结合,,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体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美国孩子对自己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体会舒缓悠扬的美好感觉。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小节的意义,会打四分之三拍子,注意一音多字的对齐以及长音的拖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学习《牧场上的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本课的难点:一音多字的对齐,长音的拖足。
小学音乐_《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体会音乐描绘的牧场上富有诗情画意的家的景色,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亲人对家的爱。
2、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牧场上的家》,表达出对家的热爱和依恋。
3、根据三拍子的知识点来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
4、能独立视唱歌曲的前8小节,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方法等音乐知识。
5、能用竖笛吹奏旋律,并尝试演唱和吹奏结合的形式表现歌曲。
6、拓展欣赏并跟唱《红河谷》,进一步感受歌曲表现出来的要建设美好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拍节奏特点,掌握三拍子的音乐特点,学会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能运用到演唱中。
2、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感受旋律的节拍和节奏特点,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手脚的节奏声部作为表现歌曲的内容之一,丰富音乐体验。
2、尝试加入竖笛吹奏,唱吹结合,并请学生指挥,在音乐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对歌曲的表演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家乡家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设计: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唱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唱出对家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将手脚的节奏声部加入到演唱中,感受四拍子的音乐特点。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新歌,是一首美国歌曲,也是描绘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表达的也是热爱家乡家园的主题。
二、新歌学唱:1、聆听原唱,整体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听听歌曲中都唱了哪些内容啊?对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掌握影响情绪的主要要素。
水牛、小鹿、羚羊和宽阔的绿茵茵的牧场还有夜幕下闪烁的星星,夜晚的牧场更加美丽宁静。
2、结合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跟唱歌曲,感受节拍特点。
看课件三拍子的图示,掌握三拍子打法,带学生一起打拍子。
3、跟唱歌曲。
边打边唱。
4、小闯关设计:视唱或视奏歌谱,歌曲的前8小节。
要求:关注歌谱的内容,唱奏准确。
体现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养成识谱的习惯。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7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7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描绘牧场美丽风光和牧羊人幸福生活的歌曲。
歌曲采用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子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农村生活的美好,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
他们对于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的歌曲有较高的兴趣,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现。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英文歌词的理解尚有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美的感受。
4.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英文歌词理解和演唱。
2.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牧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解答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和歌词。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牧场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展示乐谱和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对于英文歌词,教师可以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以及歌曲中所描绘的牧场生活。
评课报告牧场上的家【观评记录】.doc听课评语
课题: 《牧场上的家》
年级:五年级
执教人:
时间:
评课人
评课内容
这是一节扎实有效的音乐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有层次性、生成性、可操作性强,锁定目标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始终围绕目标展开。学生能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学科技能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优化,学生获取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核心素养的提升很期待ຫໍສະໝຸດ 生的精彩表现。得到了体现。
高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精巧,语言精练,无论是在知识 结构还是授课方式上,都非常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教师非常善于提炼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以有效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个人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再放手一些,
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高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打破了以往音乐课的教学常规,鲜明的体现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歌唱方法的指导,对基本音乐要素的感受等。同时高老师非常注重引导的有效性,注重课堂生成,学生参
与面广且不流于形式,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
的位置,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学习!
这堂课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高老师用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主要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面对难点,高老师能思路清晰地带领学生逐步解决,直到扎实掌握。另外,高老师在本堂课中的教学评价也非常准确、恰当,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提一点建议是:学生当堂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偏少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版第7课《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牧场上的家xxxx教学内容:花城版教材第七册第七课《牧场上的家》执教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传统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
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本课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歌唱实践为主体,旋律为主线,引领学生感受音乐风格,享受牧场的音乐美。
通过“三步曲”设计完成教学。
第一步:情境体验。
利用音乐、图片,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第二步:感受歌曲旋律,借助画旋律线、竖笛演奏、教师范唱等方法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意境,用歌声表达赞美牧场草原、家乡的真挚情感。
第三步:歌曲学唱。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的音乐风格,抒发内心对大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2、过程和方法:通过聆听与学唱,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旋律的欣赏,抒发学生内心对牧场、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风格,聆听音乐能画出旋律线。
教学难点:弱起拍、渐强、一音多字教学设备:1、希沃白板5备课软件、音乐音频资料、音乐视频资料、画板纸、笔、学生平板电脑、教师平板电脑、电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游戏。
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观摩我上的《牧场上的家》一课。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的家的赞美,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唱歌曲,我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学习歌曲的教学模式。
对歌曲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音频编辑技术,把歌曲分句编辑播放,从而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度。
歌曲三拍子的节奏感觉对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我重点强调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注意弱起拍的节奏等。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和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同时找出问题。
我采用了[节拍-节奏]图示法,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了节拍、节奏,体现了以学生主动性为纽带的新课程理念,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
通过,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自始至终的贯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歌曲的基本情绪。
改编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通过不同节拍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情绪上的变化,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了教师和学生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实现了有效的情感交融,课堂教学活动融洽,音乐体验丰富、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
。
小学音乐_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发现生活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律动、模唱、对比等方法学习歌曲,初步掌握弱起小节、一音多字的演唱,准确地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3、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能用平稳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正确运用四三拍进行音乐活动的实践与创编。
二、教学难点:四三拍在歌曲中的掌握及实践运用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简谱卡片四、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把眉毛抬起,声音位置高一点: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真棒!用刚才的声音跟老师这样唱---lv: 3 - - | 5 - - | 4 - - | 6 - - | 5 - - | 4 - - | 3 - - ||师:同学们还可以这样唱,想象一下把每个音从头顶拉出来师: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演唱的旋律线画一画。
再跟着钢琴唱一唱。
【创设情境初听歌曲】: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歌,请你仔细聆听,老师的歌声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又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生:回答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孩子在牧场上长大,他们把牧场当成了自己的家。
(出示图片)师:这就是歌曲中的牧场,漂亮吗?有成群的牛羊,还有大片的牧草,真是美极了!让我们赶快和牧场上的孩子们一起,去感受那美丽的家吧!先跟老师一起,到牧场去散散步!【随歌曲做律动】:师: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通过这个舞蹈,你们对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答师:带着这种舞蹈的律动感和快乐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简谱学习】:师:我们先来看乐谱。
请先听老师唱一遍谱,请观察,一共有几个乐句?生:答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边唱边调整乐谱)师:调整结束后,你发现了什么?师用不同颜色做标记师:观察一下一二句,开头有什么特点?(从弱拍开始的)在唱的时候,声音要轻而快。
《牧场上家》评课稿
《牧场上家》评课稿《牧场上家》评课稿《牧场上的家》评课稿今天已经是第五次听xx老师执教《牧场上的家》了,每一次听都给我带来惊喜,带来感动,更多的是对上好一堂课深深地思索。
首先,我想说,xx老师是一位具有独特教学气质的师者。
这种独特的教学气质在于温柔婉约,平静从容,听她的课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人美、歌美、琴美、语美,美在一切不言之中。
我想做她的学生一定是很幸福的,耳濡目染,心性自然也变得高雅起来。
其次,我想说,xx老师是一位努力追求创新的实践者。
她的课不落俗套,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紧扣时下课改的新动脉。
这与她的孜孜学习,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
和她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总有一股清新的风向你悠悠地吹来。
那么的自然,不带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彼此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新的艺术构想油然而生。
而且,极富悟性灵气的她,总能把他人的思想精华融会贯通地吸纳,并很快生发出自己的思想。
这一点,令我很是佩服!我还想说,xx老师是一匹腾飞的“白龙马”。
因为有了伯乐,她将成为一匹“千里马”,在广袤的课改原野上尽情地跳跃、奔跑。
下面我们就言规正传,说说这堂课吧!这是一堂唱歌教学课。
我们知道,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带来情感和生理上的满足和快乐。
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
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越富有艺术感染力,学生也才能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
因此,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领略歌曲的情感,调动情感的体验,才能使真正做到“以声表情,以情感人”。
那么,朱老师是通过怎样的教学策略来丰富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的呢?一、趣味练声,为二部合唱作铺垫在情境中进行趣味的练声,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用“WU”哼唱连绵的长音仿佛置身于远山晨雾缭绕的幻境之中,伴随着摇动的体态,感受着气息的悠长和音高的变化。
发声练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极富情趣的。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
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的风格。
上课开始让学生观看配了美国乡村音乐的美国乡村画面,让学生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投入状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风格,在这节课上我结合教学内容以聆听为主题,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基础上表现,在表现的基础上升华。
设计了拓展这个环节,让学生聆听几首不同节奏、表现不同内涵的美国乡村歌曲。
学生在聆听的时候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情感、演奏乐器、总结乡村音乐的特点。
最后让学生再次演唱《牧场上的家》。
在这里,课堂教学从单纯的师唱生学的模仿、记忆阶段的灌输式已经走向了以聆听、感受为主的探索的过程。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我和学生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1/ 1。
牧场上的家评课
评课
《牧场上的家》教师开始用钢琴弹唱带入课堂,且唱的是和声的部分,充分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课堂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例如:
1.上课方式的多样性,吉他弹唱,肢体动作感受音乐,钢琴弹唱。
这加深了上课内容的的丰富性,多样性。
2.和声伴奏肢体的变换,加入和声,使音乐色彩性更强,钢琴弹唱无旋律有旋律伴奏混用,提升孩子的乐感。
3.感受方式,地板上感受歌曲意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气息,高位置的提示到位.
5.整堂课程以教唱为主,尽量避免过于理论的东西。
6.用图示的方法理解歌曲段落,乐句。
简单明了。
7.总分总的手法,上课明了直接!
不足的地方:
1.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过去短暂。
2.曲谱不够精确,且不够简洁明了。
3.没有充分鼓励学生。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我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学习歌曲的教学模式。
对歌曲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在课堂学习了使用竖笛演奏歌曲的旋律,从而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度,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使歌曲更具有审美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创设歌曲的意境美。
首先,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片段,感受牧场的美丽景色,初步体验歌曲的意境美。
其次,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旋律,使同学们自然进入到演唱状态,并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第三,通过对歌曲情感的挖掘和表现,激发、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演唱、演奏、欣赏、舞蹈等多种表现综合学习歌曲,加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深化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到达多重教学效果。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
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这节课我主要是结合了工作室课题研究的要求,以展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上的研究课,教学内容以体现自主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对歌曲体验为主,在自主的基础上思考、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表现,在表现的基础上升华。
经过老师们耐心的评课,我对自己的课做了如下总结:首先,对于这节课的教案我感觉写的不够清晰,虽然自己心里还是蛮清楚过程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在教案上没有明确的体现出来,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在听课老师的反映来看是不够具体的,经过胡老师的详细讲解,算是彻底明白教案、案例与实录的区别了。
其次是要学会对教学进行深度思考。
包括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全面关注、教学过程时间的合理分配及多媒体的运用,这些看似比较细碎、繁琐的部分其实对一节成功的课来讲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们总是讲要关注学生、全员关注,其实这个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年轻一点的老师,像我自己就有点,其实我不是不去关注部分孩子,而是某些时候自己真的忘记要去更多地关注孩子,感觉不敢松动自己的上课状态,怕多看一眼众多的孩子们,心里就没底了,或许还是不够自信吧!这个还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慢慢经验积累的。
有些相对于弱一点的学生特别渴望被关注,可我们老师真的有时候在上课上到投入时“因为害怕某些学生的犯错”而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干脆不见”,造成孩子渐渐对我们的课失去信心。
不可否认的说李老师在这个方面确实做得很好,孩子们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齐刷刷地凝聚在李老师的身上,这种教学状态是值得我们工作室所有成员学习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关于评价的问题。
我们正在做的课题刚好是与这个“评价”直接关联的。
我上的研究课是“唱歌课”,光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从我们老师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对声音的处理、歌唱的状态、音色的调整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变声期的嗓音保护策略等等问题,教师要学会针对教学事件灵活的处理,以便及时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
(听赏)牧场上的家(童声合唱)-接力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牧场上的家》童声合唱-接力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音乐学习目标•了解童声合唱的演唱特点和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熟悉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歌词及其表现形式•通过童声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和音乐素养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进入教室的学生便能听到通过音响播放出的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声合唱的音乐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什么?歌曲表达了哪些情感?•你曾经去过田野或者牧场吗?你有什么印象?2. 歌曲分析和唱法学习(15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表达等要素,并介绍童声合唱的基本技巧。
然后,老师可以逐句注释歌曲的歌词和表达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音量、节奏和语气等方面表达歌曲的情感。
3. 童声合唱演唱练习(20分钟)通过刚才歌曲分析和唱法学习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唱,带领学生演唱《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并注意分工,考虑协调和多样性。
4. 接力演唱(20分钟)为了考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在演唱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接力演唱”等。
个小组的第一位学生唱完一段歌词后,下一位学生马上跟上来,但他需要在第一位离开之后的几句话中延迟一定时间,创造一个过渡效果,使得学生的演唱更加顺畅流畅5. 结束(5分钟)结束课堂教学时,老师应该对整堂课进行简单总结,并强调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将整堂课练习的视频录制下来,让学生们重新观看回顾,并夸奖他们最具协作精神的合唱团。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策略使学生继续练习和磨炼这些技能和智慧。
注意事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们的音乐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课堂上的音乐内容和课堂的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每一个细节上的表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课堂环节,以免学生无法理解和跟上,当然适当适用引人注目的元素,可以使整堂课程更加生动最后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力量和乐趣,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听赏)牧场上的家(童声合唱)-接力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牧场上的家(童声合唱)-接力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感受到歌曲的情感表达。
2.能够听出童声合唱的特点及其优美的音色。
3.能够简单解析歌曲中出现的音乐元素。
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牧场上的家》是由李学仁作曲、吴跃编词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是接力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3.1 引入教师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原唱版本,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童声合唱的优美音色,以及描绘田野牧场风景的美妙画面。
3.2 欣赏接着,教师播放接力版童声合唱版的歌曲,并引导学生仔细听歌、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
学生可以在欣赏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一些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动态等。
3.3 分析教师根据歌曲中出现的音乐元素,结合学生自己的认识,通过分析歌词、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4 讨论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对歌曲及其表现的看法,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发挥。
3.5 总结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欣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目标达成标准学生能够准确听辨童声合唱优美的音色,认识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能够简单解析歌曲中出现的音乐元素,并且在欣赏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课后延伸作为一首好听的童声合唱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去了解更多有关童声合唱和相应的音乐知识,并可以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童声合唱歌曲,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六、结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欣赏优美的音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音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审美和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
《牧场上的家》教师开始用钢琴弹唱带入课堂,且唱的是和声的部分,充分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课堂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例如:
1.上课方式的多样性,吉他弹唱,肢体动作感受音乐,钢琴弹唱。
这加深了上课内容的的丰富性,多样性。
2.和声伴奏肢体的变换,加入和声,使音乐色彩性更强,钢琴弹唱无旋律有旋律伴奏混用,提升孩子的乐感。
3.感受方式,地板上感受歌曲意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气息,高位置的提示到位.
5.整堂课程以教唱为主,尽量避免过于理论的东西。
6.用图示的方法理解歌曲段落,乐句。
简单明了。
7.总分总的手法,上课明了直接!
不足的地方:
1.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过去短暂。
2.曲谱不够精确,且不够简洁明了。
3.没有充分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