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用卷)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新人教版(1)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区位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市场需求决定农产品的销量和橘农的积极性。
[高分素养提升]1.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1)~(2)题。
(1)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解析影响作物生长状况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特别是热量条件;青藏高原由于热量不足,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
答案(1)B (2)D2.[2014·全国文综,39(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下图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8分)解析明确题干的限定词“限制”、“气候条件”,知道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结合英国气候特点、成因及图示气候资料进行分析。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
限制性 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 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 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 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水资 源缺乏,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 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 足时,农业生产才能持续进行
第七页,共36页。
3.(2016海南卷)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guāngzhào) D.土壤 答案 A 从图中可知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制约该地区蔬菜 种植的自然因素是热量。
第十五页,共36页。
4.(2016海南卷)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zhòngzhí)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答案 D 从材料中可知“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 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一方面说明该地区 温室蔬菜培植技术较差,另一方面说明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历史 较短,B、C项错误;从经纬网可知该地区位于人口较少的俄罗斯,劳动力 成本不低,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 能源供应充足,D项正确。
第八页,共36页。
农业类型或作物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水稻 玉米 棉花 甘蔗 甜菜 柑橘 苹果
自然条件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山地或丘陵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暖温带湿润、半湿第九润页,地共36区页。
第十三页,共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九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农业地域类型课件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 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 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 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第 4 题,结合材料和问题,对 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 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
3.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4.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第 3 题,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 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 “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 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 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 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3)区位条件。
丰沛 丘
陵
南亚 稻米
(4)生产经营特点。
特点 _小__农__经营
单产高、商 品率_低__
原因
以家庭经营为主, 人均耕地少,每户 耕种的田地很少
精耕细作,单产高 ,但由于生产规模 小,人口多,所产 稻谷以自给为主
发展措施 适度规模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 水平_低__
田地规模小,经济 水平低,劳动力丰 富,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生产主要靠 传统经验,现代科 技水平低
考向 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 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 区位条件、特点分析
2.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
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专项试题(带答案)
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专项试题(带答案)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以下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专项试题,请大家多注意。
例1根据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回答(1)〜(3)题。
(1) 下列各地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主导因素相同的是()A.巴西的咖啡B.巴基斯坦的棉花C.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D.法国南部的葡萄(2) 影响图中农业发展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科技因素D.交通条件(3)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主要由于()A.国家政策B.劳动力转移C.冷藏技术发展D.市场需求变化【解析】基塘生产的形成主要因素是低洼易涝的地形,立体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也为地形,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1)C (2)B (3)D针对训练1读酒泉市农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 30 多年来,酒泉市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B.全球气候发生改变C.生态环境趋向恶化D.劳动力、土地价格提高(2) 近几年酒泉市发展成为我国优质蔬菜的西菜东运重要基地,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应该有()①拆分土地,单户种植,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②提高储藏保鲜能力③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交通④挖塘筑坝,发展基塘农业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攀升,致使从事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降低,促使酒泉市农业生产发生巨变。
第(2) 题,优质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走的应该是产业化经营、扩大规模之路,不应该是拆分土地,单户种植模式;基塘农业是涝洼地地区采取的可持续措施,而酒泉市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短缺。
答案(1)D (2)B针对训练2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新兴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准备在A、B、C、D 四处安排甘蔗、荔枝、乳牛、花卉四种农业类型,根据图中信息回答:A 为B 为C 为D 为 (2)在该城市兴起之前,图中耕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 ,而现在, 在城市近郊的耕地多用来种花卉、 蔬菜,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___ 。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2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A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改造。 (2)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影响很大。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探究 1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基本概念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 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 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有利影响
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不合理生 产强度
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不合理生 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土地退化、沙化;不合理灌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 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B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课件新人教版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
然 条 件 土壤 水源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 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主要影响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
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 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相似之处 都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 水源;人均耕地面积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实行机械化生产;交通 运输便利;市场广阔 不同之处 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由家庭经营,规模大,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 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 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机 械化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较低 可借鉴的 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 经验 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 经济效益
高。
(3)有利条件: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 候适宜,雨热同期);②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发达;⑤科技先进。 我国东北地区的劣势:科技落后。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地区为玉米带,②为春小麦区,③为
冬小麦区。第(2)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 本特点。第(3)题,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也是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区,但相比而言,科技落后是其最大的劣势。
。(3分)
,发展该农业的有利
(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答案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条件,并对农业区位进行正确的选择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读图20-1,回答下列问题。
图20-1(1)农业区位的含义①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
②相对区位:农业与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自然因素 、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
2.农业地域的形成读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带示意图(图20-2),回答下列问题。
图20-2(1)分布:国土的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探究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20-3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20-4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图20-54.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因素类型 内容 案例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没有这种低洼的地势,而是平坦的地势,当地的农业类型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
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限制性 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水资源缺乏,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时,农业生产才能持续进行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某地区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新题策全国通用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用书pdf
(
1)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 顺 序
一般是:花卉 > 乳牛 > 塘鱼 > 果园 > 蔬菜 > 粮棉。
1.新疆成 为 我 国 最 大 的 棉 花 生 产 基 地,其 主 要 的 区 位 因 素 是
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
【解析】 城市扩大后,市场扩大,产值更高、效益更好的 农 业
生产类型如花卉、乳畜、蔬菜等面积扩大,粮棉种植面积减小。
【答案】A
考点二
1.概念
一定地域和一定 ① 历 史 发 展 阶 段,在 ② 社 会、经 济、科 技 和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第 1 题,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是在国家大 力 支 持
下取得的,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后 经 过 农 业 区 划 及 实 施 棉 花 区
域布局开始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条件适宜的新棉区,国 家 提
出“南方稳定,北方 发 展,新 疆 大 发 展”的 棉 花 布 局 指 导 思 想,
重点是在南疆地区 积 极 发 展 棉 花 生 产。 第 2 题,与 产 棉 区 Ⅲ
相比,产棉区 Ⅰ 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条件好。第 3 题,新 疆
棉花品质优良,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新 疆 棉
花生产受水资源短 缺 的 制 约,难 以 进 一 步 扩 大 生 产 规 模。 为
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充分依靠科技,进一 步 提
场广阔
产高
灾害性天气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二十) 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2009年以来发展很快。
图K20-1为2009—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与名优茶产量重心转移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K20-11.南方是我国茶树主要种植区,是因为南方( )①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②纬度较低,光照充足③土壤肥沃,多呈碱性④山地地形,昼夜温差大⑤气候温暖湿润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④2.我国茶叶生产中( )A.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速度快于茶叶产量重心移动速度B.粗放的传统手工作坊方式在西部地区比较多见C.2014年某某的名优茶产量和茶叶产量都居首位D.“一带一路”建设使茶叶重心西移的速度加快3.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A.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B.经济发达,市场广阔C.交通发达,运输便利D.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15~19℃是油菜开花的最适宜温度,20℃左右温度适宜油菜结籽;菊花多属短日照植物,于日照渐短的秋冬季开花。
图K20-2示意我国油菜开花日期分布。
假设甲、乙两地为我国的油菜种植区(甲、乙位置不确定,图中未标注)。
据此完成4~6题。
图K20-24.若甲地比乙地油菜开花早,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甲地种植春油菜,乙地种植冬油菜B. 甲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乙地位于江淮平原C. 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D. 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乙地位于河西走廊5.若甲、乙都可种植油菜和菊花,仅从纬度角度考虑,甲地油菜比乙地油菜开花晚,则甲地菊花比乙地菊花开花时间( )A.早B.晚C.同时D.不确定6.通常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油菜籽的品质好。
西北某干旱山地不同坡向油菜籽品质差异明显,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油菜籽品质最好的位于( )A.东北坡B.西南坡C.东南坡D.西北坡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饲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地理.新高考一轮总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新⾼考⼀轮总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2019湖北荆门调研)科学的耕作制度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农业的全⾯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稻“周播种”是指每周播种⼀块秧⽥,拔秧移栽⼀块秧⽥,收获⼀块秧⽥,连续不断,周⽽复始。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1~2题。
1.柬埔寨、泰国等国能够实施⽔稻“周播种”耕作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貌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经度位置2.实施⽔稻“周播种”耕作制度可以()①均匀分配劳动⼒,提⾼⽣产效率②⽔稻周期种植,减少病⾍害③收割期全年分布,避免台风危害④增加复种指数,增加⽔稻产量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2.A1题,热量是影响⽔稻⽣长的重要条件,柬埔寨、泰国等国能够实施⽔稻“周播种”耕作制度主要得益于热量充⾜,全年⽓温较⾼,⽽这些条件⼜得益于其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热量充⾜,⼀年四季作物均可⽣长,故B项正确。
第2题,实施⽔稻“周播种”耕作制度可以使农业⽣产不会出现过度的忙季和闲季,利于均匀分配劳动⼒,提⾼⽣产效率;同时增加复种指数,使单位⾯积粮⾷产量增加。
故A 项正确。
(2019浙江台州仿真)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
随着⼈们⽣活⽔平的提⾼,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
西南地区马铃薯⽣产最⼤的特点是周年⽣产、周年供应。
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产表,完成3~5题。
3.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候多样B.光热充⾜,降⽔丰富C.国内市场需求量⼤,政策⽀持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4.西南地区种植⼩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洪涝B.⼟壤C.光照D.霜冻5.⼤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A.低热河⾕地带B.四川盆地C.中低海拔地区D.⾼海拔地区4.D5.D3题,西南地区纬度低,地势⾼差⼤,⼭上、⼭下⽓温相差较⼤,因此地形复杂,⽓候多样是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的原因,故A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九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具有发展“桑基”的地形基础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③气候高温多雨④具有肥沃的红壤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②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③全球气候变暖④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1.A 2.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及变化。
“桑基”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基有塘,地形上要求平坦,地势较低,气候上要求降水多,气温高;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价格和农业土地价格方面,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答案】3.C 4.A【解析】第3题,考查山地地形陡缓对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布局的影响。
陡坡地种果树和发展林业有利于水土保持,平地适合发展耕作业,低洼地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第4题,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占地少,经济效益高。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第5~6题。
甲乙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答案】5.C 6.B【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既有小麦种植也有畜牧业,所以属于混合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略图,完成1~2题。
1.影响农业带③和⑤作物种植的基础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解析:农业带③和⑤分别是冬小麦和春小麦作物带,纬度差异导致热量差异,影响作物种植。
答案:B2.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⑤解析:农业带②是乳畜带,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是接近消费市场。
五大湖周围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答案:B青海省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缓慢。
青海湖流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
据此完成3~4题。
3.近几年来,青海省在柴达木地区沙地种植枸杞发展沙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地区种植枸杞的有利自然条件有①枸杞喜光照、耐干旱、耐盐碱②气温年较差大,雨热同期③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④靠近青海湖,水源充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晴天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枸杞喜光,耐干旱和盐碱。
答案:D4.青海湖流域发展农业生产可能会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旱涝灾害加剧B.荒漠化加剧C.地面下沉D.海平面上升解析:该流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发展农业生产可能会加重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B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②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③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⑤接近消费市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结合图示区域的实际情况可知,该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条件都较有利,但梅雨季节的晴天少是不利条件。
答案:D6.近年来,图示区域棉花种植比重逐渐下降。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上升的是A.稻田B.甘蔗田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图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市场广阔,且邻近大城市,地价高,需要种植单产值高的经济作物。
答案:D北京延庆县地处“延怀盆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葡萄与葡萄酒的优质产地。
完成7~8题。
7.近年来,北京延庆县利用日光大棚种植的葡萄结出累累硕果,其改造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B.水源C.热量D.土壤解析:日光大棚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发展葡萄种植,改造了热量条件。
答案:C8.下列国家或地区中,最可能属于葡萄与葡萄酒的优质产地的是A.法国波尔多B.巴西高原东南部C.中国松嫩平原D.马来西亚解析:法国波尔多是世界著名葡萄和葡萄酒产区;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地;中国松嫩平原是著名玉米带;马来西亚盛产天然橡胶。
答案:A读9.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解析: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四国中,印度耕地面积最大,日本耕地面积最小;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本精耕细作,单产水平最高,我国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水平也较高,近年水稻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答案:A10.亚洲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的国家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结合表格可知,乙国单位面积产量高,推断其科技水平高。
结合耕地面积小,推断其为日本。
日本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答案:B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省棉花产量最大,应为新疆;乙省盛产水稻;丙省水稻、小麦的产量都很大,应为南方省区;丁省盛产小麦,应为北方省区。
综合分析,应选A。
答案:A1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A.甘蔗B.黄麻C.甜菜D.花生解析: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
答案:C下图为某省沿淮河地区小麦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影响该省沿淮河地区小麦产业规模的决定因素是A.原料B.市场C.劳动力D.科技解析:小麦产业规模受市场需求量影响最大。
答案:B14.下列有关该省沿淮小麦产业集群发展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农业技术人才加入C.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D.增加化肥使用量,提高小麦质量,扩大产量解析:扩大龙头企业规模,能够拉动该省沿淮地区小麦产业经济的增长。
加强产业科研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一定品质、信誉和市场占有率的区域品牌,有利于小麦产业集群的发展。
答案:D甲图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乙图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读图,完成15~16题。
15.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解析:2000~2004年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2004~2010年耕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但2010年的耕地面积小于2000年的耕地面积,目前提高粮食产量主要凭借科技投入与政策支持,而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投入。
答案:D16.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解析: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需求量增加。
答案:B(注:产量衰减指在某要素的制约下引起的农作物减产量,其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17.海伦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B.小麦C.大豆D.小麦和大豆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是玉米,最适宜在海伦市种植。
答案:A18.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土壤养分D.社会经济因素解析:由材料可知,产量衰减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也就是该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制约越明显。
答案:B19.为了减轻上题所述要素对该市农业生产的制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发展节水农业B.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培育优良品种D.增施有机肥解析:由上题可知,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热量,可直接排除A、D选项;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虽然能使温室效应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该地区的热量条件,但气候变暖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不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可排除B项;培育优良品种可增强农作物对该地区热量条件的适应性,从而减轻热量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答案:C20.该城市可能位于A.两广丘陵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山东丘陵解析:从种植的作物种类判断,该地应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
答案:A21.影响花卉种植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城市空间结构C.消费市场D.科技水平解析:花卉种植业属于城郊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类型。
答案:C22.若选择在甘蔗地种植花卉,则花卉A.土地成本一定上升B.运费一定上升C.消费市场一定缩小D.产量一定下降解析:甘蔗种植区一般位于城市较远的地带,甘蔗种植区地价相对便宜,耕地面积较大;种植花卉生产成本低,但运输距离较远,运输成本价高。
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
)23.(14分)地处沙漠边缘的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制种业等“阳光农业”,千里河西走廊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
河西走廊不仅被誉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还被称为“西北粮仓”。
这里农业物产丰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且有“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祁连山北侧某地景观图,说出甲、乙、丙三地布局的主要农业类型。
(2)试评价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气候条件。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农业。
答案:(1)甲:林业。
乙:种植业。
丙:畜牧业。
(3分)(2)有利条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不利条件:降水少,干旱缺水。
(5分)(3)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利用河西走廊草地资源合理发展畜牧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6分)24.(14分)高粱是被誉为“铁杆庄稼”的高产作物。
茎秆很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
因此,在世界分布较广,自赤道至高纬度均有栽培,欧洲分布到48° N,北美分布到45° N,中国东北分布到48° N。
世界各大洲中以非洲种植面积最大,其次为亚洲。
高粱的分布与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分为4个栽培区:春播早熟区;春播晚熟区;春、夏兼播区和南方区。
结合表中信(1)说明影响我国髙粱生产栽培区划分的主要因素。
(2)新疆北部平原和盆地为春播早熟区,而新疆的南疆和东疆盆地为春播晚熟区,试分析其原因。
(3)在非洲等偏旱地区高粱种植面积大,且种植高粱产量比玉米高,试说明其原因。
(4)简要分析春播早熟区高粱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答案:(1)热量。
(2分)(2)由于纬度位置、地形特征的差异以及天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天山以南比天山以北地区气候温暖,热量较丰富,生长期长,成为晚熟区。
(4分)(3)与玉米相比,高粱耐旱又耐涝,在气候变率大的地区种植,能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保证粮食产量。
(4分)(4)春播早熟区春季易受干旱威胁,春秋季还常遇低温冷害,影响高粱生育和产量。
(4分)25.(14分)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分布示意略图(1)简述图中A、B两地区农业生产共同的突出特征。
(2)描述E、G、H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并说明E、G、H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判断图中G、D、F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答案:(1)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分)(2)E、G、H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E、G、H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E、G、H三省(与全国或东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4分)(3)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
区位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