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
潜心探究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潜心探究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是人们学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工具,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污染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语文课堂呈现出了一些负面的现象,如课文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我们应该努力创建一个语文“绿色课堂”,让学生能够潜心探究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转变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在教学《狼王梦》这篇文章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让学生扮演各个角色,亲身体验人物情感与思维,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了解更多社会知识和文化常识。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新闻、诗词、歌曲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如环保、科技发展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写一本随笔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或者开展一次语文节,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宣讲。
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该注重语文环境的创设。
教室中的墙壁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装饰,展示优秀的文章和诗歌;课堂布置可以带有文化氛围的元素,如摆放一盆精致的文房四宝,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阅读分享会等,让学生与语文结下深厚的感情。
要努力创造一个语文“绿色课堂”。
这个课堂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学生在潜心探究中提升语文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文学情感、审美情趣的关键环境。
如何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能够焕发出思维、情感和创造力的活力,成为每位语文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品质的培养,是一种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审美情感的培育。
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
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支撑。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挖掘、整合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优秀的课文、名人名篇、现代文学作品、多媒体资料等,这些资源丰富多样,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引入一些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以多元的教学方法为支持。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能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收获。
还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这些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以情感教育为依托。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的情感共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体会,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达和审美,使学生在感悟情感的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操。
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依托。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应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文事物、社会现象、大事小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如何构建一个生态友好、资源节约、氛围活跃的语文绿色课堂,已成为关心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理念和行动。
首先,为了营造一个环保的课堂氛围,教室内的装修和墙面装饰应该以自然之美与环保之美为主题,遵循“绿色+自然”的原则,如在门前挂上一个有着浓郁自然气息的竹炭袋,或在窗口摆上几盆植物。
这不仅能使学生身心放松,更能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从自然中领悟人生道理与价值。
其次,课堂布置上也需要注重环保。
教师应该倡导“微薄之力,爱护环境”这一理念,避免使用大量塑料制品。
例如,在学生作业本、教案和作业记录本等材料的印刷上,可以选择环保的纸张和墨水,减少白板的使用频率,使用替代品如黑板和彩石板,从源头上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课程的设置也应积极拓宽绿色知识。
在具体教学中,通过选取“生态环保”等与环保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变化,了解环保先进故事,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样也是构建绿色课堂所需要着重培养的。
作为推动环保理念、引领信息科技文明的中坚力量,教师们应向学生传授如何选择环保产品、怎样科学地分别垃圾并正确分类等环保技巧,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和行为习惯。
总之,打造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从每个细节和方面作出努力,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构建一个绿色环境下的文化底层,从而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态支点,更同时把绿色理念传递给更广大的社会。
建设生态课堂,还语文一抹绿色
建设生态课堂,还语文一抹绿色摘要当下的语文课堂,课堂形式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缤纷,课堂异常丰富热闹。
可常态的语文课堂不需要热热闹闹、面面俱到。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去丰富化,提倡实用简约、生态环保,使语文课堂有一抹绿色。
关键词目标讲解问题媒介作业近期关于“教育梦”的大讨论,激发了更多关心并热爱教育的人对教育产生了更大的期待。
可不管是有“导学案”引领的课堂,还是有表演、有视频演示、动情演唱、声光电丰富的课堂,都显得体态臃肿,教学教法不能直达人的心灵。
那如何使语文课堂生态盎然、绿意丛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减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方向。
课改以来,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维度面面俱到、个个涉及,看似完整全面,实际上能彻底解决学生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具体到位,目标不能太大,要看学生能学多少,不能贪多求全,一堂课只设置一个目标也未尝不可。
二、减少教师讲解好的语文课堂无疑离不开教师的精彩讲解和及时点拨。
可教师讲的多就一定好吗?作为教师,没有必要在整堂课上作过多的讲述,更没有必要出现过多对学生的简单的评价,而是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辩论与评价。
教师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以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
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思考学生究竟需要什么,然后根据具体学情,有意将某一部分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加强本班学生的“增量”。
课堂内容的呈现,不但要有利于“教”,而且要有利于“学”。
从而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师生共同营造更高效率的生态语文课堂。
三、简化问题设置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门艺术。
教师的提问固然要反复锤炼,可讲究艺术化的同时,更应注意问题选择,问什么、问多少比怎么问更重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绿色课堂的构建
小学高年级语文绿色课堂的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绿色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小学高年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构建绿色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绿色课堂的构建之道。
构建绿色课堂需要引入真实的自然素材。
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方式,将真实的自然素材引入课堂。
在学生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自然风景的视频、展示优美的自然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户外教学等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构建绿色课堂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播放相关的宣传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的班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比如废物利用手工、植树造林手工等,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深刻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构建绿色课堂需要融入生态文化教育。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融入生态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生态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态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态习俗。
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生态文化的活动,比如举办生态文化体验活动、组织生态文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和感受生态文化。
构建绿色课堂需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日益被重视,如何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绿色教育理念建设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首先需要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绿色教育理念。
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课程,而绿色教育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语文课堂应该融入绿色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环保知识、重视生态环境。
学校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增设相关环保素材,比如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绿色教育的重要性。
二、选择绿色教材,注重资源保护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选择绿色教材,注重资源保护。
目前,绿色教材的编写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
绿色教材不仅包含了环保知识,还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相关的环保故事、文章等,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选用教材和练习时,也要注意节约纸张,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开展绿色活动,培养环保意识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积极开展绿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举办文学赏析活动、举行诗歌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其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行为。
四、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环保行动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环保行动。
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带领学生参与社会环保活动,比如垃圾分类、公益活动、绿色出行等,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传承文化、培养情操的重要场所,而构建绿色课堂则是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和社会的价值。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当紧密围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主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诗歌、散文的学习,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安排相关的课文或者诗词,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脆弱,从而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小组合作、开展实地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保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校园清洁等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起环保的意识和行动。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环保意识的普及。
学校可以建设语文绿色课堂资源库,收集整理与环保有关的课文、诗词、散文、实践活动等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绿色教学资源。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比如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主题的校园文化周等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学生心灵,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是一项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事业,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学校必将打造出具有独特特色的语文绿色课堂,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领会环保的理念,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生态课堂则是营造一个健康、和谐、自然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使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命之美。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一、创设自然生态环境营造自然生态环境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核心。
在课堂中设置绿色植物、花卉等植物,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环境,还能增强学生与自然相接触的机会,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收集、阅读环保资源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优秀文章、书籍和资源,并为学生收集许多有关环保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接触到真实和直观的环境情况。
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借助课堂活动展示他们关于环保的想法。
三、课文中涉及环保内容选择与环保有关的文本,在课堂上展示和探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对课文中提到的环保相关术语也进行即时解释和解析,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环境保护知识。
四、开展环保活动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活动、植树行动、保洁行动等,借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需要营造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丰富的环保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内容,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
这样的课堂能够发挥长期积累效应,成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体验生命之美、走向生态文明未来的重要途径。
语文绿色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语文绿色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中学语文论文语文绿色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李秀敏一、营造民主氛围,进入文本情感世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几乎成为学生的“保姆”,课堂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由教师包办替代。
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发挥。
实施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理念,要求教师要大胆放手,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驰骋想象,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探究知识的生命诉求,展现生命的对话,使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
例如,教学《借生日》一文,笔者以问学生“自己妈妈生日在什么时间”导入新课,但提问中有许多同学只能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对妈妈的要么记不准确,要么就根本记不起妈妈的生日。
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妈妈真的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吗?”“妈妈为什么没有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而孩子却忘记了妈妈生日在什么时候?”通过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意旨。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平日“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例,让学生回忆母亲关爱之事,感受母亲的关爱之情。
最后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生说说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报答母亲。
通过讨论探究,学生们更深入地走进了文本,从而产生了“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端一杯茶”、“帮妈妈做家务”的知恩报恩意识。
使感恩情怀在学生的生命里涌动,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拓展思维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绿色课堂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对话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只要抓住课堂的精彩生成,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畅所欲言。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篇课文,笔者问学生:“除了向瓶内投入石子的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外,同学们还可以为乌鸦想出哪些可以喝到水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对文本深入解读。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视日益增加,生态教育也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生态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生态课堂环境要构建一个符合生态教育理念的语文课堂,首先需要从环境创设入手。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增加一些绿色植物、自然风景图片等元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对自然的热爱。
可以利用废旧纸张、塑料瓶等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到资源的再利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选用生态教材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选用一些关于自然、环保的优秀作品进行教学。
比如选取一些诗词、散文中的描写自然景色的段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之美;或者选取一些关于环保的故事、文章,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从小学会珍惜自然、热爱自然。
三、拓展生态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来拓展生态主题。
比如组织学生去植树、参观动植物园、野外写生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以便课后进行总结与分享。
四、培养生态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然观察,让他们观察身边的小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或者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思考自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融入对环境的思考与感悟,使他们的文字充满生态情怀。
五、注重情感教育生态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自然、去保护自然。
可以通过诗词、歌曲、美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语文是一门涉及文字、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压力和无趣。
为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兴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语文游戏、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教具和多媒体工具,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的效果。
注重学科内外的结合。
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了解和思考这些话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文学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们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和共情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文学作品,并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点和思想深度,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还可以进行一些情感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写信、送礼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改进。
通过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科内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潜心探究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潜心探究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文的学习不仅涉及到语言的掌握,更关系到人的思维能力、情感世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创造一个绿色、可持续发
展的语文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创造环境
创造绿色课堂,首先要关注教室的环境。
教室要保持整洁,植物也要有适量的保养。
在黑板上挂上季节性的图片,教室的气氛会更加温馨。
还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易于生长
的绿色植物,让孩子们与大自然更为亲近。
二、创造课程
创造绿色课堂,课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们可以将语文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增加环保意识。
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环保的场所,比如垃
圾分类站,动物园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环保活动的重要性。
三、兴趣启蒙
针对初学者还可以采取一些兴趣启蒙的方式,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推荐一些有趣的
阅读网站、微博等平台,鼓励学生阅读。
此外,可以建立学生语文阅读小组,鼓励他们分
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鼓励创新
要创造绿色课堂,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鼓励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作
朗诵诗歌,写作文,创作小说等,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要创建绿色课堂,不仅要从环境入手,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感
悟语文,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为精彩。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摘要】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是当今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
呼吁教育环境的改善,打造环保的教室将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利用绿色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倡导绿色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生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构建这样的绿色课堂,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自然,发挥潜能,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绿色课堂、生命活力、教育环境改善、环保、学生、自然、环保意识、学习兴趣、绿色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趋势1. 引言1.1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旨在通过改善教育环境,打造环保的教室,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样的绿色环境中,学生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培养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珍爱地球的观念。
通过利用绿色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倡导绿色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更可以让他们在具有活力和生机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也将成为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推动学校教育朝着更加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呼吁教育环境的改善,打造环保的教室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积极响应环保的号召,呼吁改善教育环境,打造环保的教室。
教育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更能够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氛围。
建立环保意识是改善教育环境的关键。
教育机构应该制定详细的环保政策,鼓励师生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提倡绿色出行等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是我们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更是我们学习人生道理、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和方式往往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这令人感到不安。
怎样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要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师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
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古诗词故事、通过唱歌、演讲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课程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并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启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慢慢地建立对于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增进对于语文的热爱。
要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还需要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
教育资源是教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应该注重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比如图书、音像资料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丰富的语文资源,可以为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
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能够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要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还需要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联。
潜心探究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潜心探究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创建一个“绿色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悠然的课堂氛围中潜心探究,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选。
语文课程是文学、语言、写作等知识的综合融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和语言知识,把握教学内容的“度”,使其既符合学科规范,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挑选课文时,还可以多选一些具有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要用心设计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而绿色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由学生主导的、充满活力的。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式教学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评价往往局限于学生的语法、词汇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在语文“绿色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个性化评价、自评互评等,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应用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要关注课堂环境的打造。
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创建语文“绿色课堂”中,我们要注重课堂布置、教学用具的整理、学生座位的布局等方面的细节,让学生在一个整洁、美观、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创建语文“绿色课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探索的工作。
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心探究、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潜心探究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潜心探究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1. 引言1.1 引言语文课堂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重要平台。
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被迫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缺乏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何打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鼓励创新、培养综合能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成为了当前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潜心探究要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首先要潜心探究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为了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积极、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是注重任务设计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活动;三是注重课堂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打造出一种符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绿色课堂”。
结论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个目标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践中,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引言】2. 正文2.1 潜心探究在语文学习中,潜心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潜心探究指的是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作品,不停地探索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这种探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潜心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一个课文或者一个题目深入探究时,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潜心探究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潜心探究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一些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如过分依赖课本、机械式的填鸭式教学等等。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努力创建一个语文“绿色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能够更好地学习、成长。
在绿色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引导他们去思考、研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绿色课堂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进行学习,很少有机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绿色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朗读课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绿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演讲等活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创建一个语文“绿色课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在绿色课堂中,学生是主体,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大胆提问;学生是合作者,他们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学生是阅读者,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培养语文素养;学生是创作者,他们能够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创作能力。
让我们潜心探究,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语文学习环境。
潜心探究 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
潜心探究努力创建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是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乃至产生厌恶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努力创造一种称为“绿色课堂”的学习环境势在必行。
创造语文“绿色课堂”要以实际的教学示范为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形式的改革,深入研究语文课程的实际运用,将学生的实际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
可以通过学生们喜欢的电影、音乐、艺术等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赏电影、欣赏音乐、欣赏艺术等活动来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创造语文“绿色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性强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运用这些个性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创造语文“绿色课堂”要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践、实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实践语文知识的运用,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课堂上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创造语文“绿色课堂”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具,将语文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了解语文知识,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
创造语文“绿色课堂”不仅仅关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需求,关心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差异。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创造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语文的奥秘,不断发现和创造语文的美。
为学生打造绿色语文课堂
为学生打造绿色语文课堂作者:张辉玲来源:《教育》2013年第09期绿色是生命之色。
作为绿色使者的人民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打造出一个代表健康无污染的、充满生机的、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语文课堂。
同时,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天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
为学生提供绿色的土壤如果把学生看作是绿色的禾苗,而且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充满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动的禾苗,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为禾苗的健康成长、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土壤作为动力保障。
因此,作为辛勤耕耘者的教师,就应为学生营造自主成长的环境氛围,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
做平等的合作者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环境之下,才能真正实现陶行知所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等),让学生彻底消除语文学习的心理压力,以更自信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让学习潜能得以有效的迸发。
师生应彼此尊重、相互信赖、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做真诚的赏识者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应密切关注与赏识;同时,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予以高度的关注与赏识;更要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显著的表现,予以高效的关注与赏识。
做高效的组织者教师必须从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真正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归还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的课堂。
教师只有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才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绿色语文课堂中。
为学生输送绿色的营养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决不能将教学的视角仅仅放在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上,而应该充分拓展和利用各种文本资源,为学生输送绿色的营养。
比如,学习完《秋姑娘的信》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公园、新区里拣拾形态各异的落叶,然后引领学生仔细观察形状、颜色等,效仿秋姑娘写叶子信,创编关于送信的小故事,再自主动手做拓叶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个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
何谓生态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
人、物质和精神这三个生态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
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过程。
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1.把搜集信息的任务交给学生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如今的孩子,视野开阔,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特别是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又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村落”。
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利用有效的途径,搜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
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也是语文生态课堂的初步体现。
1.1搜集图片资料,更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
打开语文教材,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诸如《西湖》、《拉萨的天空》这类写景的美文,语言清新、流畅。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当教师把搜集图片资料的光荣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会想方设法,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当一幅幅美景展现在眼前,带给他们的是视觉上的直观享受,学生在惊叹之余,圆满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感也随之而来。
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多了一份自信。
1.2搜集文字资料,更好地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军神》、《孙中山破陋习》这类描写人物的课文,在教材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需要学生细细品味。
学习课文前,教师让学生了解与人物有关的介绍和故事,通过阅读,他们对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股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
2.把质疑问难的勇气送给学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如果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也就谈不上主动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教学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
“质疑问难”是基础,也是关键,即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因此,教师要创造
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真诚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多变的手势、适时的点拨,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愉悦心情;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
学生问得有价值,要大加赞赏,赞赏他们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得无价值,也要加以鼓励,鼓励他们有勇气。
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不断发现问题,从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在碰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在教学《金子》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孕育而生:“金子”指什么?彼得找到的“真金”又指什么?彼得实现梦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从表面走向深入。
3.把大胆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说:“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
”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脚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
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主阵地”中辛勤耕耘,大声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弘扬个性,乐意表达的环境,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提高自主表达的能力。
3.1“我能行,我来说。
”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欣喜地看到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听到学生充满自信的表达。
“你能行,你来说”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而“我能行,我来说”则是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后者更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这样对自己说,并且这样做的话,我们的课堂气氛会永不沉闷,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3.2“有遗漏,我补充。
”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习需要被激起,思维火花被点燃。
当认真倾听了身边伙伴精彩的发言后,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也会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当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头脑中生成时,“老师,我想要补充某某的问题”这句话便脱口而出,一吐为快后,随之而来的是敬佩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那份喜悦和骄傲是无法形容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学生不再是静静的听众,而是参与活动的主人。
3.3“遇困难,找人帮。
”
学生在学习中时常会碰到“拦路虎”,当站在座位上,思维“卡壳”时,教师无
须常常挺身而出,可以让他请小手早已举得高高的朋友来帮忙,一个不行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在互帮互助中,问题得以圆满的解决,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以体现。
这时,每个孩子都会知道,自己在课堂上不是孤立的,因为在他的身后,有无数双有力的小手在支撑着,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这样,我们的课堂定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4.把合作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无威胁”的课堂氛围,此时,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
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纯粹的作为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给予适当的指点,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样,就把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把单向反馈转变为多向反馈,它大大提高了每位学生在40分钟内发言的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并设法把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成员面前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交往的心理。
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启发、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得到语言、思维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
5.把享受评价的过程让给学生
评价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应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让学生开展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过程。
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须要有生态化课堂的支撑。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应是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带有“写意”的课堂。
实践能造就美,语文课堂教学是心灵情感产生美的桥梁,教育生态意识则好比是一位过桥者,它给这座桥带来了气息,给教育者带去了艺术创造的风采。
也唯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才能让学生们“小脸通红、眼睛发亮、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态的温馨,才能真正达到“春街小雨润如酥”的功效。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