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社会背景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到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压抑感而祈求摆脱礼教束 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 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这也必 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赏而得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披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这种情况促成了私家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 的艺术境界。 的艺术境界。
文人园林的发展及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它侧重于以赏心悦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泛指那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文人园林是一种园林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文人园林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中国古代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御花园
清华园
勺园修楔图
香山红叶
香山寺
大承天护圣寺
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计成: 园冶》 计成:《园冶》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 合性著作。 合性著作。
宋朝的历史遗迹
宋朝的历史遗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辉煌文化和杰出的建筑艺术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这些遗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宋朝历史遗迹,让我们一同领略这段辉煌历史。
1. 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历代宫廷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作之一。
由于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的复制品,但其规模和风格仍然体现了宋朝文化的卓越之处。
颐和园融合了山水秀美和精致的宫殿建筑,给人一种宜人恬静的感觉。
其中的涵碧楼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它的建筑形制和内部装饰让人感受到了宋代宫殿建筑的特点。
2. 苏州留园苏州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宋朝园林建筑的典范。
留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园内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以小巧精致的水景和假山为主要景观,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和美感。
留园中一些建筑如揭露坊、开窗小楼等都是典型的宋代建筑,展现了宋朝建筑风格的精髓。
3.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宋朝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宋代,西湖的周边建筑众多,留下了许多与宋朝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
其中,雷峰塔是西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该塔是仿造宋朝的建筑风格而建,具有浓厚的宋代文化氛围。
此外,湖心亭、苏堤、白堤等景点也是具有浓郁宋代特色的历史遗迹。
4. 武汉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之滨,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楼阁建筑,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胜。
宋代名士杨万里所作的《黄鹤楼记》使黄鹤楼名声大噪,成为一代佳话。
虽然如今的黄鹤楼已是明代重建,但其建筑风格仍保留了宋代文化的精髓。
登黄鹤楼,可俯瞰长江大川,感受宋代文人的壮丽景色,领略千百年来的诗意与豪情。
5. 郑州大相国寺塔大相国寺塔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建筑。
该塔始建于北魏时期,宋代时进行了重新修缮。
大相国寺塔作为宋代塔楼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佛教建筑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木塔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
两宋时期园林
• 南宋皇家园林:
临安城、离宫别苑
江南私家园林:
家 沧
临安私家园林、吴兴私
园林、绍兴沈园、苏州
浪亭
• 南宋临安城位于今杭州市区,是利用吴越首都杭州城改廸的,形状为
临安城不皇家园林
丌规则的南北向长方形,地处西湖不钱塘江之间。皇宫位于城的南部凤凰山 麓。城的范围东西窄,南北长,西临西湖,东濒钱塘江,南过凤凰山,北到 武林门。是为全国的第一大城
相国寺
• 原为战国时魏公子 信陵君敀宅,北齐 天宝六年(555年) 始廸国寺。相国寺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 寺院,禅宎胜地, 在中国佛教叱上占 有重要地位。整个 廸筑保持着清代风 格,古色古香,釐 碧辉煌。另外也有 日本相国寺。
•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廸于东晋咸和元年当时印度僧亰慧理 来 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廸 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 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 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 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廸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 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 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徂盘 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 苍润如真山野林。
寺观园林
• 出现了打量的灯彔不语彔。北宋初 期朝廷一反后周斥佛毁教政策,对 佛教给予保护。随着佛教的完全汉 化,南宋时禅宎寺院已相应的确立 了“伽蓝七埻”制度,完全成为了 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迚院落的 格局 1. 汴梁寺院园林:对市民廹放, 允许游园,朝拜。具代表性的寺院: 相国寺 2. 临安寺院园林:数量大,使得 杭州成了东南的佛教胜地。具代表 性的寺院:灵隐寺和净慈寺。
中国宋代古典园林简略
对 自然 美 的鉴 赏能 力 , 而掀 起 了继 两晋 南北 朝 之后 的又 一 从
园。 玉壶 园 , 湖东 岸 的聚 景 园 , 南岸 的屏 山园 、 园 , 中小 湖 南 湖 孤 山上 的延 祥 园 、 琼华 园 , 山的梅 冈园 、 北 桐木 园等处 。这 些 御苑“ 瞰西湖, 俯 高挹 两 峰 ; 馆 台榭 , 歌 贮舞 ; 亭 藏 四时之 境 不 同, 而乐亦 无 穷矣 ” 其 余 的分 布在 城南 郊钱 塘 江畔 和东郊 的 。 风景 地 带 , 如玉 津 园和 富景 园等 。 临安 的私 家 园林 建设 , 南宋 时 达到 了空 前 的规 模 。临安 作 为南 宋 的“ 行宫 ” 既 是 当 时的 政治 、 济 、 化 中心 , 有 , 经 文 又 美 丽 的湖 山胜 景 。这些 都 为 民间 造 园提供 了优越 的 条件 , 因 而 自绍 兴 十一 年南 宋 与金 人 达成 和议 , 形成 相 对稳 定 的偏 安
东京 的佛寺 、 观 很 多 , 院园林 大 多 在 节 日或一 定 时 道 寺 期 内向市 民开放 , 任人 游览 。寺 观 的公 共活 动 除宗教 法会 和 庙 会 之外 , 园 活动 也 是 一项 主 要 内容 , 游 因而这 些 园林 多 少 具 有城市 公共 园林 的 职能 。当时寺 观游 园活 动不仅 吸 引成千
样 , 为 大 内御苑 和行 宫御 苑 。 内御苑 只有 1 , 均 大 处 即宫 城
的苑林 区—— 后苑 。 宫 御苑 很多 , 寿宫 和樱 桃 园在外 城 , 行 德 大 部 分 则 分 布在 风 景 优 美 的地 段 , 大 的 如 : 北 岸 的集 芳 较 湖
02-课件:两宋时期园林实例1(皇家园林)
• 外城:樱桃园和德寿宫等; • 西湖沿岸:湖北集芳园、玉壶园;湖东聚景园;湖南屏山园、
南园;湖中小孤山延祥园; • 城南郊、钱塘江畔和东郊风景地带行宫:玉津园、富景园等。
南宋临安皇家园林布局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一)后苑
• 《武林旧事》记载: “长松修 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 这里有一条一百八十开间的爬 山游廊“锦胭廊”与山上的宫 殿相连接。
中外古典园林史 11.两宋时期园林实例1(皇家园林)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 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两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进入了一个 新的高度。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两宋时期皇家造园的总体情况:
两宋皇家园林的建造,集中建置在东京和 临安两地,以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为主。
御 街
朱 雀 门
南 薰 门
北宋东京皇家园林布局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大内御苑:艮岳
• 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模仿杭州凤凰山而筑山, 号日“万岁山”,因山在宫城东北,更名为“艮 岳”,又称“寿山”、“艮岳寿山”。
• 艮岳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总体布局特点:阴阳虚实,相生互补,统一和谐。
南宋 皇城图 《咸淳临安志》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后苑建筑多为小体量亭、榭,分别按其周围植被景观特点,加以诗意化命名。
明 仇英 《桃园仙境图》局部
明 仇英《 竹梧消夏图》局部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二)德寿宫
德寿宫位于外城东部。把西湖的风景缩移仿写入园。 园林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赏名花;南区文娱活动; 西区山水风景;北区建亭置榭。
两宋时期的园林
宋词、宋画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以园林为题材。
❖ 7、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 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 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三、东京与临安
园主沈括,晚年写成《梦溪笔谈》 (4)平江(今苏州)的私园
❖经营园林的自然、社会条件
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 景秀丽,花木易于生长,附近有太湖石、黄石等造 园用石的产地
❖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有沧浪亭、 乐圃等
❖沧浪亭
园主苏舜钦自撰《沧浪亭记》
园林内容简单,富于野趣
青莲在佛经上多用之比喻为智慧与眼目,所谓“青莲在眸”。 青莲朵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纯洁高雅。此石透、漏、丑皆占, 样子极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实为海内珍品。
五、宋代的私家园林
1、中原的私园(主要有洛阳、东京两地,在此以洛阳为代表)
总说
❖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园的重要文献, 记载了宅园性质的私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性质的私 园和花园性质的私园
一、历史背景
❖ 1、政治与经济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 2、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 ❖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 3、社会风气
❖浮华、奢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 ❖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
建筑:包罗了当时全部建筑形式,布局绝大部分均 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 的作用。
两宋园林美学比较
寺观园林中的建筑与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相互结合,形成具有 宗教特色的景观。
幽静深远
寺观园林追求幽静深远的美学风格,通过空间层次和景观元素的 运用,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
03
南宋园林美学特点
皇家园林风格变化
要点一
规模趋小,模仿江南
南宋皇家园林规模较北宋趋小,建筑和山水格局多模仿江 南园林风格,形成“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宋代园林美学特点
两宋时期园林美学注重自然、 意境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强调 “山水诗画,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想,以“小中见大”和“ 借景”为造园手法,展现
北宋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 模宏大、布局严谨,强调对称 与平衡;南宋园林则以私家园 林为主,精巧细腻、注重意境 ,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
山水意境
北宋皇家园林注重山水意境的营造,南宋则更强调自 然山水的模仿和再现。
建筑风格
北宋皇家园林建筑风格华丽庄重,南宋则更注重建筑 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私家园林美学异同
造园手法
北宋私家园林注重叠山理水和意境营造,南宋则更注重自然山水 的模仿和再现。
空间处理
北宋私家园林空间处理较为封闭,南宋则更注重空间的通透和流动 。
两宋园林美学比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北宋园林美学特点 • 南宋园林美学特点 • 两宋园林美学比较 • 两宋园林美学影响因素分析 • 两宋园林美学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
用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两宋时期背景
社会背景
01
北宋统一与南宋偏安,经济繁荣,文人雅士追求艺术
与生活品质。
文化背景
中国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年)
从吹台方亭看白塔,五亭桥晨景
白塔,五亭桥夕阳剪影
北海特色
1.“琼岛春荫”主景突出。 2.城市水系重要一环。 3.西苑宫城相依相衬。 4.城市立体轮廓标志。 5.园中之园相互联系。
琼岛春荫(18世纪)
左:平面
右:琼岛春荫碑
琼岛白塔全景
精心斋中心沁泉廊,镜清斋
从五龙亭望琼岛
明代园林
明代园林时代背景
• 公元1368年,明王朝灭元建都南京,永乐 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为 满族的清王朝所取代。 • 明初文字狱,造成文人思想压抑,明中期 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 化的勃兴则要求个性解放。所以在知识界 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以快乐 代替克己,以感性冲动突破理性压抑。促 进了私家园林风格的深化。
杭州西湖的特点
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
西 湖 平 面
小瀛洲荷叶莲花
小瀛洲初冬水景
汾阳别墅主景
登楼可望西湖开阔之景(汾阳别墅)
西冷印社高台主景
左:西冷印社平面
南宋 刺绣海棠双鸟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宋
刺绣瑶台跨鹤图
宋 代 盆 栽 花 卉
左:绣菊花廉図(台北故宫) 右:オモト(同前)
宋代的皇家园林
•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 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 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 于私家园林。 • 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 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 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
造园史两宋
33
北宋建都于开封,改名东京。北宋初年建成比较著
名的“东京四苑”——琼林苑(公元964年)、玉 津园、金明池、宜春苑,宋徽宗时兴建延福宫(公 元1113年)和艮岳(公元1117年)。 南宋定都杭州,改名为临安。临安的皇家园林均 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大内御苑只有一处,即宫 城的苑林区——后苑。行宫御苑很多,德寿宫(公 元1162年)和樱桃园在外城,大部分则分布在西湖 风景优美的地段。
皇家园林实例3-南宋临安
• 大内御苑:又名后苑,位置大约在凤凰山的西 北部,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地园。为宫中避暑 之地。 • 行宫御苑:樱桃园和德寿宫在外城,大部分则 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的地段,如湖北岸的集芳 园、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 园、南园,湖中小孤山上的延祥园,三天竺的 下天竺御园等。
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御街的景象。这里属 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银交 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此外还有“瓦子”多处,其中 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
29
30
31
第二节 两宋时期园林发展概况
32
1 宋代的皇家园林
•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其规模 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超过之。少皇 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 • 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宫城旧 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大内御苑—延 福宫与艮岳。
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
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
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 用。 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 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 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 隐露的庭园景色。
第三章我国宋代园林 ppt课件
5.唐朝经典园林:(1)都城——长安 (2)华清宫 (3)九成宫 (4)禁苑(5)曲江(6)神都苑 (7)私家园林 6.唐代私家园林兴盛且普及面广的原因主要有:
(1)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2)经营园林是为了退隐林下而独善其身; (3)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受到文 人趣味、爱好的影响更为深刻。中唐以后,文人直 接参与造园。
都城---东京(今开封) 寿山艮岳 金明池 琼林苑 岳阳楼 私家园林
第二节经典园林
❖ 1、东京(开封)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 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但城市 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 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 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 每重城垣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第二节经典园林
3、得寿宫 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 赏名花;西区:山水风景;南区:文 娱活动;北区:各式亭榭) ,四个景 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 园内大假山“飞来峰”摹仿西湖灵隐 的飞来峰 当年宫内一些特质石峰有的保存下来 如:“青莲朵”石
第二节经典园林
4、私家园林 ❖沧浪亭
如今的沧浪亭
第二节经典园林
❖ 2、寿山艮岳
艮
第二节经典园林
宋 徽 宗
精于书画,是一位 素养极高的艺术家
第二节经典园林
艮 岳 平 面 图
上海豫园“玉玲珑”石
“艮岳 遗石 ”
第二节经典园林
❖ 3、金明池 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 林
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 水操演习的地方,因此规划不同与一 般园林,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
(3)湖园 (4)苗帅园
7 三、两宋时期园林1——理论PPT总结资料文档
人园林的特点)
53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两宋
• 第一节 历史概述 •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主要园林 • 第三节 小结
1
第一节 历史概述
•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 京)、洛阳(西京)。
• 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定 都杭州。
• 契丹族(辽)--幽州;女真族(金)--中都 • 党项族(西夏)---兴庆府(银川市) • 公元1227年,蒙古军消灭南宋。 •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
置,并均命名。 • “众山拱扶,主山始尊;岗连阜属,东西相望,
前后相续; • 挺拔峭峙,巧夺天工; • 斩石开径,凭险则设蹬道,飞空则架栈阁”。
18
造园成就
• 2、水—形成完整水系,包罗天然水体的全部形 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
• “山脉之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 • 3、建筑—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无居住
• 公共园林呈现开朗、外向、平面铺展的水 景园的形式,便于村民进行游憩交往活动, 又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呼应,增益了聚落 的园林美。
43
浙 江 苍 坡 村
笔 架 山
44
以“文房四宝”表达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 雅的文化品位
45
第三章 小结
• (一)文人园林: •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
35
• 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王公大人之乐; • 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饭蔬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圣贤之乐; • 人之乐,在于各尽其分而安之; • 建筑命名与古代哲人、名士有关,如种竹轩、采
两宋时期的园林资料
学习重点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东京与临安 宋代的皇家园林(东京、临安) 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原、江南与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一、历史背景
1、政治与经济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2、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平南 面宋 图临 安 城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
市
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就已形成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 轼 像
1、特征
四、宋代的皇家园林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6、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宋词、宋画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以园林为题材。
7、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
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 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5、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
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 动场所
6、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
立
二、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 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景观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景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和特色。
本文将以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探讨其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帝王园林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22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主要以帝王和贵族的园林为代表。
早期的园林以陵墓和祭祀场所为主,如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山东的曲阜孔庙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园林逐渐成为帝王展示权威和追求享乐的场所。
典型的代表有秦始皇陵园、汉景帝陵园和汉武帝陵园等。
这些园林以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布局精巧而闻名,为后世园林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古典园林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园林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以北方的汴京园林和南方的苏州园林为代表。
北方园林注重宏伟和雄浑的气势,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大都的颐和园和开封的汴京园林。
南方园林则注重精巧和雅致的风格,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这一时期的园林借鉴了中国绘画、诗词和建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
第三阶段:明清皇家园林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明清时期,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特别是明朝的万里长城和故宫,以及清朝的颐和园和避暑山庄,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园林不仅继承了古代园林的传统,同时融入了更多的自然元素,注重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明清皇家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细腻的园景布局,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第四阶段:现代公共园林时期(1911年至今)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园林景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公共园林的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生态环境。
02-课件:两宋时期园林实例1(皇家园林)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一)后苑
• 《武林旧事》记载: “长松修 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 这里有一条一百八十开间的爬 山游廊“锦胭廊”与山上的宫 殿相连接。
南宋 皇城图 《咸淳临安志》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后苑建筑多为小体量亭、榭,分别按其周围植被景观特点,加以诗意化命名。
• 4.苑内建筑的建造完全根据造景需要而设,集宋代建 筑艺术之大成,大约有40余处。
艮岳平面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花石纲”遗石
• 北京北海公园、上海豫 园、开封大相国寺今留 有花石纲遗石。
上海豫园内的“玉玲珑”
开封大相国寺内的艮岳遗石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行宫御苑:东京四苑 • 行宫御苑 最著名的是 “东京四苑” :宜春
• 艮岳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总体布局特点:阴阳虚实,相生互补,统一和谐。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 1.筑山方面,依据山水画论, 构图模拟自然,山体以万 岁山为主,寿山为宾,宾 主分明;其西万松岭、东 南芙蓉城均为余脉,形成 远近呼应,余脉延展完整 的人造山体。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明 仇英 《桃园仙境图》局部
明 仇英《 竹梧消夏图》局部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二)德寿宫
德寿宫位于外城东部。把西湖的风景缩移仿写入园。 园林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赏名花;南区文娱活动; 西区山水风景;北区建亭置榭。
两宋时期的园林(一)
(三)聚景园
聚景园在清波门外西 湖之滨。
园内沿湖的湖岸上遍 植垂柳,成为“柳浪 闻莺时期皇家造园的总体情况:
两宋皇家园林的建造,集中建置在东京和 临安两地,以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为主。
02-课件:两宋时期园林实例4(公共园林)
14.两宋时期园林实例4(公共园林)两宋时期的城市郊邑风景•郊邑风景区是对市民真正开放的游息场所。
•两宋时不少城市的郊邑风景区已发展的比较成熟了,此时镇江的北固山;苏州的石湖、虎丘、天平山;杭州西湖;绍兴东湖等地已逐渐形成规模。
乾隆《南巡盛典》石湖风景乾隆《南巡盛典》虎丘风景•两宋时期的西湖风景区:吴越时南北山营建雷锋塔和保俶(叔)塔;唐时建白沙堤,后为纪念白居易改为白堤;北宋苏东坡疏浚西湖打捞葑草并筑堤,将西湖界划为二,西为“里湖”,东曰“外湖”,堤筑六桥,种桃柳芙蓉,景色秀丽。
南宋 李嵩 《西湖全图》•总体来说西湖沿岸风景,布局自由,无固定法式。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 《题临安邸》 •“西湖十景”南宋时基本已经形成: 即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
西湖十景位置示意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苏堤春晓: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苏堤”,全长2.8公里。
•堤建六桥: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岸,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还有“狮柳”、“浣纱柳”等等。
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
南宋 叶肖岩《西湖十景图》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
有花家山麓的一条清溪注入西湖,故称“花港”。
•景名源自宫廷画师马远的画题;康熙南巡,在赏鱼池畔立碑建亭。
清 董邦达《西湖十景图》花港观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曲院风荷:宋代洪春桥畔有酿酒作坊,坊内池塘种满了荷花,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
人称“麯院荷风”;南宋 叶肖岩《西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以自然景观取胜。
•有八角亭,四面厅,湖天一碧楼等建筑。
•因呈现“一色湖光万顷秋”的画面,故题名“平湖秋月”。
两宋园林概述
两宋园林概述960 年,后周归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撤在陈桥释(今开封东)发动兵变,代周自立,建宋王朝。
北宋定都的东京洋梁(今开封), 是在原唐代注州府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虽然经过后周、北宋增拓扩建,并按唐洛阳宫室制度营建了宫城,但其制度规模终不能与唐长安、洛阳相比。
然而宋都沐梁却因商业发达而打破了以往都城的里坊制格局。
临街设店,各种铺面鳞次栉比,茶室酒楼林立,使城市面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北宋时期帝王苑囿时有兴筑,数量众多,皇宫之后有后苑,太宗藩邸的园池亦为当时著名的苑囿之一,初名潜龙园,后更名为芳林园。
此外还有迎春苑、宜春苑、玉津苑、琼林苑、同乐园、金明池、牧苑等都是当年帝王经常行幸的苑囿。
按宋时风俗,诸苑在特定的时令允许士庶纵观,如《东京梦华录》所载,每年3 月1 日开金明池琼林苑,谓之开池,车驾临幸,不禁游人,以至于殿上下回廊皆关扑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
如此景况是在前朝所看不到的。
宋时沐京城的城市景观也经过了精心的处理,显得极为优美。
如沿河及御道都列植槐柳,御沟之中尽栽芙奠,近岸有桃、李、杏及杂花相间,春夏之际望之若绣。
都城内外并有八景,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天河涛声”、“繁台春晓”、“洋水秋凉”、“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此外又有八胜,即“良岳春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薰风”、“百冈冬雪”、“吹台秋雨”、“宴台瑞雪”、“牧苑新晴”。
由这些景名大致可了解到当年城中居民随四季的轮回,晨昏的更替以及阴晴雨雪的变化都有赏玩的美景。
徽宗时期,因“擅渊之盟”以来已有数十年未与当时的劲敌辽国发生重大战事,为粉饰太平,夸耀繁盛,土木之役又起,不仅对金明池、琼林苑等进行了崇饰修缮,还营造了一座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岳。
为搜罗江南的奇花异石,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并组织专门的嘈纲运送,号“花石纲”,而“民予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蔫卖子女以供其需”,于是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反抗。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园林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之一。
从古至今,中国的园林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园林时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园林时期起始于公元前2600年的夏朝,而《尚书》中也曾记载“有苑囿”,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园林。
可以说,中国古代园林起源非常早,几乎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而存在。
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园林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并留下丰富的园林遗产和文化。
第二阶段: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界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文化表现得尤其出色。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大多是依山傍水、以湖泊为主的山水园林,同时还有一些皇家和贵族私人园林,其特点是多样化和奢华(如南涧园、枕流园等)。
这些园林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园林特色,还为后来的园林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又一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人们对园林的理解和实践更加深入和全面化,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如太湖、留园、拙政园等)。
唐代的皇家园林主要是池塘、水榭和花园,而宋代则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气氛,在可恢复使用年限10年以内,通过进行公开竞标等方式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从而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
城市公共园林、山水园林和私人园林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也是现代园林建筑的萌芽期。
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注重“雅俗共赏”,不仅体现了建筑和造景结合的特点,也为后来的园林建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中国园林发展历经多个历史阶段,从古代到现代,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为全球的园林文化和园林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宋画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以园林为题材。
7、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 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 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 的分区结构
平南 面宋 图临
安 城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 市
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就已形成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 轼 像
四、宋代的皇家园林
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赏名花;西区:山 水风景;南区:文娱活动;北区:各式亭榭) ,四个 景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
园内大假山“飞来峰”摹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 当年宫内一些特质石峰有的保存下来
如:“青莲朵”石
“青莲朵”石
原在南宋杭州德寿宫,名芙蓉石。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发现 此石,十分喜爱,以衣袖拂拭。杭州知府心领其意,随遣送 京城。此年置于圆明园中,赐名“青莲朵”。1914年后移入 中山公园。
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
5、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 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 动场所
6、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 立
二、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4)金明池 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水操演习的地方, 因此规划不同与一般园林,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
后来水军操练演变为龙舟竞赛的斗标表演,每年定期 开放,任人参观游览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 静的钓鱼区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 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 提炼、典型而缩移摹写。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 高水平
(3)琼林苑 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每逢大比之年,殿试发榜后皇帝都在此园赐宴新科进 士,成为“琼林宴”
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 主产于太湖而得名
好的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 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 相同,石面上还形成沟缝坳坎, 纹理纵横
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 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 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 修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质石峰 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
图为上海豫园“玉玲珑”石
青莲在佛经上多用之比喻为智慧与眼目,所谓“青莲在眸”。 青莲朵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纯洁高雅。此石透、漏、丑皆占, 样子极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实为海内珍品。
五、宋代的私家园林
1、中原的私园(主要有洛阳、东京两地,在此以洛阳为代表)
总说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园的重要文献, 记载了宅园性质的私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性质的私 园和花园性质的私园
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 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
园主沈括,晚年写成《梦溪笔谈》 (4)平江(今苏州)的私园
经营园林的自然、社会条件
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 景秀丽,花木易于生长,附近有太湖石、黄石等造 园用石的产地
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有沧浪亭、 乐圃等
沧浪亭
园主苏舜钦自撰《沧浪亭记》
园林内容简单,富于野趣
两宋时期的园林
韩江立
两宋时期(AD960——1271)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 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 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 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 史上登峰造极的境)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 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 线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东京汴梁的街市
平北 面宋 图东
京 城
2、临安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3、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
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
4、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
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
5、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 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 向内凹曲的复廊
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 格,既沟通了内山外水,也使水池、 长廊、假山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观鱼处, 原名濠上观, 俗称钓鱼台
面水轩,沿河复 廊旁的一座四面厅
3、文人园林的兴盛
(1)文人园林发展史回顾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 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 导地位,还影响于皇家和寺观园林
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前宫后苑格局
宫内花树繁荣,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 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的
(2)艮岳
建造历史与得名
在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 以“艮”名之
园门匾额题名“华阳”,因此 又称“华阳宫”
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预, 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 力,激起民愤,北宋覆亡与此 有关
临安东南郊山地和钱塘江畔一带,气候凉爽,风景 优美,多有私家别墅园林建置
临安城内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宅园(如内侍蒋苑使之 宅园)
(2)吴兴(今湖州)的私园 靠近富饶的太湖
私园有南沈尚书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沈尚书园 (以水景之秀取胜)、俞氏园(“假山之奇,甲于天 下”)等
(3)润州(今镇江)的私园 梦溪园
布局以假山为中 心,简洁幽静,落落 大方
沧浪亭在假山东 首最高处,亭为方形, 石刻四枋上有仙童、 鸟兽及花树图案,建 筑古朴,亭的结构形 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 常协调
古亭石舫上 “沧浪亭”三 字为俞樾所书
亭柱有联 “清风明月本 无价,近水远 山皆有情。”
上联出自欧 阳修的《沧浪 亭》诗,下联 出自苏舜钦的 《过苏州》诗
苏舜钦死后,此园屡易其主
元、明废为僧寺,后又恢复为园林,至今仍为苏 州名园之一
平江、吴兴靠近太湖的产地洞庭西山,其他的几种园林 用石也产于附近各地。故叠石之风很盛,几乎是“无园 不石”。因而以此两地的叠石技艺水平为最高,已出现 专门叠石的技工
如今的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 市城南三元坊内,是 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 园
1、特征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 接近私家园林
皇家和私家园林具有较多共性。表现有: 北宋某些行宫御苑较长时间开放,任百姓入内游览
南宋皇帝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或把臣下的私园收归 皇室。
2、东京的皇家园林
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1)延福宫
除宅园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二者都定期 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活动
洛阳私园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
园中划分一定区域作为“圃”,栽植花卉、药材、果 蔬
筑山仍以土山为主
建筑形象丰富,布局疏朗;建筑物命名能点出该处景 观特色,且具有一定意境的涵蕴
4、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 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 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 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 方式,多本著作诞生。
园林叠石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 叫“山匠”,苏州叫“花园子”)
(1)富郑公园 洛阳少数几处不利用旧址而新建的私园
大致分南北两个景区,北区比较幽静,南区景观开 朗
(2)独乐园
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在洛阳诸 园中作为简素
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 深化表现的意境
2、江南的私园
(1)临安的私园 西湖一带:南园、水乐洞园等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 建设之以政治为主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 城之内有宫城,即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 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
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 但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 衙署在后(“倒骑龙”)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南 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 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
造园艺术的成就
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 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 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 特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