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技术学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跨越数字鸿沟:美、日、英三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比较分析

跨越数字鸿沟:美、日、英三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比较分析

跨越数字鸿沟:美、日、英三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比较分析王倩陈唤春摘要数字鸿沟问题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

本研究选取美国、日本和英国自2010年以来发布的12份重大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分析和考察三国教育信息化战略中关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举措。

分析结果显示,在弥合物理鸿沟方面,各国普遍强调互联网的连通性,重视对数字基础设施的资助,注重为贫困家庭提供数字基础设施。

就差异而言,美国支持学生在校自主选择数字设备,日本注重高校与中小学的互联网连接,英国专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发的网络连接独具特色;在削弱技能鸿沟方面,各国均致力于发展数字技术操作技能与提升信息技能,美国更关注借助数字技术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日本更强调应用信息技术的道德和责任问题,英国提出的促进数字技能包容的措施更为详尽,尤其是在促进数字技能性别平等方面;在缩小使用鸿沟方面,各国主要关注教师数字技术培训体系,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与个性化学习设计,差异体现在美国教师在线个人学习网络与面向学生的通用学习设计,英国传播有效应用技术优秀实践案例的创新途径,日本教师支持系统和多样化数字设备。

这些举措对于应对我国新时期的数字鸿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基于此,提出我国应持续推进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师生信息素养内涵式发展、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能等建议。

关键词数字鸿沟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国际比较作者简介王倩,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陈唤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2)04-0042-16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21世纪以来,数字媒介的快速发展势不可挡,导致了深刻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中所说:“我们无法否定跨越数字鸿沟:美、日、英三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比较分析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一.国内外发展历程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 •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

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

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

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研究教育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之一。

本文旨在回顾教育技术学领域的重要文献,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1.构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框架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中,有许多学者尝试构建适合该领域的理论框架。

例如,McLuhan(1964)提出了“媒体即讯息”的理论,探讨了不同媒体对学习过程的影响;Clark(1983)提出了“传播场景”理论,强调学习环境对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基于认知心理学、系统论、行为主义等不同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教育技术与学习理论的结合教育技术与学习理论的结合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Gagne (1985)提出的有条件学习理论,强调了教学设计中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Sweller(1994)则提出心理负荷理论,探讨了教学中不同认知负荷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推动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三、教育技术在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智能化学习系统通过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与兴趣,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Chen等人(2018)研究了基于智能推荐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实践应用,发现个性化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2.教育技术在在线学习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育技术在在线学习中的应用不断受到关注。

例如,Blended Learning作为一种整合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模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Garrison和Kanuka(2004)探讨了Blended Learning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发现该模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综述

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综述

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综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地开始引入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国内外也出现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本文将对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做一个综述。

一、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在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而言,信息技术创新已经被视为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学校在教学中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智能校园系统等等。

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育培训机构、高校、在线教育平台等地,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身影。

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和课程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些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标配。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途径,如网络学习、视频课程等等。

但是,在国内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地区在信息技术硬件建设上存在缺陷,如网络覆盖不佳、计算机设施老化等等。

第二,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师资方面缺乏优秀的引导师,并且缺乏具有教学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

第三,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学校还未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未形成信息化教学的风气和氛围。

二、国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国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

比如,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在全国各个学校引进智能化技术设备,整合成一套“平板学习计划”。

学校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平板电脑,学生可以使用电脑上面的软件来学习。

此外,美国教育部门也推动了一项名为“全美连接学校计划”的项目,旨在鼓励各个学校使用数字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条件。

学校可以使用项目资金购买电脑、软件、笔记本电脑、互联网资源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外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等使用MOOCs等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供全球各地学生参与。

国外stem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国外stem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国外stem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这些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兴趣。

在国外,STEM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
小学教育。

STEM教育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进
行跨学科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综合性思考。

研究表明,跨学科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践与应用:STEM教育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
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项目。

研究发现,实践性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STEM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研究显示,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学科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与创造:STEM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研究表明,创新和创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学习成绩。

5. 技术整合:STEM教育应用先进的科技工具和设备,将技术
整合到学习中。

研究发现,技术整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提高学习成效。

综合来看,国外对STEM教育理念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跨学科融合、实践与应用、合作学习、创新与创造以及技术整合等方面。

这些研究结果为STEM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论文文献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论文文献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论文文献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近五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就近五年来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造逼真的仿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技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教育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个性化教育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精准监测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打破了传统学习时空的限制。

然而,移动学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习内容的质量保障、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提升学习效果,将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四、在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在线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教育类主题文献综述

教育类主题文献综述

教育类主题文献综述教育类主题文献综述引言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每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围绕教育类主题进行综述,包括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评估等方面的文献综述。

一、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于教育体系的建设、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中,文献综述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研究,可以探讨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和作用。

例如,教育政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性。

2.教育政策的影响与效果:通过对教育政策的影响与效果进行综述,可以评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例如,教育政策对于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

3.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差异,为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例如,教育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育公平性和质量的追求。

二、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基础,它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中,文献综述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演进:通过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进行综述,可以了解传统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例如,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可以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例如,构建主义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和技术教育理论等。

3.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教育理论的差异,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通过科技手段提供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教育类文献综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对近年来教育类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文献。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在近年的教育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着重关注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就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Smith等人(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高度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此外,Jones(2017)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不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教育管理文献。

教育管理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运营。

在近年的教育管理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了学校领导力、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Brown(2019)对学校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领导力培训方案,为学校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Johnson(2018)对教育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了教育政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三、教育技术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近年的教育技术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了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和智能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Wang(2020)对在线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在线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在线教育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Li(2019)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了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综上所述,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研究涉及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育学科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教育学科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教育学科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学科研究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对教育学科研究现状的综述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一、教育学科研究现状综述1. 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当前,教育学科研究的范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教育评价等领域,还涉及到教育技术、跨文化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

这种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使得教育研究更加贴近实际,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 量化与质性研究的结合教育学科研究中,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

数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和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关系。

两者的结合能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结果,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 跨学科合作的发展由于教育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教育学科研究逐渐趋向于跨学科合作。

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提供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教育数据分析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据分析逐渐成为教育研究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化策略,以及预测学习结果和个性化教育需求。

教育数据分析的应用将为教育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

2.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教育公平与包容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公平与包容成为关注的焦点。

未来的教育学科研究将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教育差异的成因和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和政策建议,为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前言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到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

它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编程、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AECT在1994年对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

教育技术受到很多相关理论的影响。

这些学科相关理论的发展变化引发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推动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尽管其影响和作用不进相同。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哲学基础、一般科学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主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来自于不同流派的哲学和价值观念对教育技术学的不同理解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主要来源。

其中有关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两者关系的论述是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哲学基础。

我们生存的空间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

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如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惟一的或主要的原因。

最极端的看法是,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上改变着社会,包括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社会中的个体,人的因素和社会的调节被看作是第二位的。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例如麦克鲁汉等都认为印刷媒体使得思维更有理性、更符合逻辑,善于抽象思维。

他将不同媒体与特定认知结果相联系,认为传播媒体与技术和语言一样,塑造和影响着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这种观点被称为媒体决定论。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

这基本上实现了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

综述课程发展的历程

综述课程发展的历程

综述课程发展的历程课程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开始形成的时期。

在早期的教育中,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哲学、政治和宗教方面,以传授基本知识和道德价值观为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课程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

古希腊时期,个人培养被认为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学生接受的教育主要包括语文、音乐、体育和数学。

这些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强调全面发展。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神学、语文、修辞学和哲学。

这种教育强调信仰和虔诚,对宗教领域的知识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文学的兴起使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等自然科学也逐渐纳入课程中。

这一时期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研究能力。

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发展对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科学和技术受到重视,技能培训成为教育的重点。

职业教育得到推广,技术学校和职业学院涌现。

20世纪初至中期,课程的发展与社会和教育理论的变革密切相关。

教育改革者如John Dewey提倡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经验和个人兴趣的重要性。

此时,课程开始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后期,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兴起进一步改变了课程的面貌。

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得到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使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成为可能。

当前,课程开展从学科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综合素养培养。

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着各自的课程发展方向,以符合本地的需求和目标。

综上所述,课程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学科知识到综合素养培养的转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着课程的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需求。

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

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

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综述教师发展阶段论的相关研究,探讨教师从入职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分析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并总结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发展阶段论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内在规律和成长机制,对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教师发展阶段论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教师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教师发展阶段论的理论基础教师发展阶段论并非凭空产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源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理论。

首当其冲的是成人发展理论,特别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

这些理论探讨了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如何经历不同的阶段,面临各种挑战,以及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和转变。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发展阶段自然也要遵循这些基本的职业发展规律。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为教师发展阶段论提供了支撑。

教育学关注教师如何学习和发展教学技能,心理学则侧重于教师心理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理论不仅揭示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也为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理论也对教师发展阶段论产生了影响。

这些理论关注社会和文化环境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教师发展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

这种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教师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发展阶段论的理论基础是多元且跨学科的。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教师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教师发展阶段论的模型与阶段划分教师发展阶段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旨在描述和解释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教师发展阶段模型,这些模型在阶段划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都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之一是富勒(Fuller)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日本启蒙教育部门

日本启蒙教育部门

日本启蒙教育部门日本的启蒙教育部门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备受世界瞩目。

日本的启蒙教育部门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日本启蒙教育部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日本启蒙教育部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们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各种创意比赛和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造成果的机会。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另外,日本启蒙教育部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最后,日本启蒙教育部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他们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学生交换项目、国际课题研究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全球化的社会环境。

总之,日本启蒙教育部门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本的启蒙教育模式将会为世界所认可和借鉴。

cai发展综述

cai发展综述

cai发展综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指导(cai)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ai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育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cai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cai的发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cai的发展历程ca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cai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70年代,cai开始向教学辅助方向发展,引入了图形、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80年代,cai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应用于工业、军事等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力手段。

90年代以后,cai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cai开始具备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为教学、医疗、金融等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

二、cai的应用领域1、教育领域c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和分析,cai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其学习特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cai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医疗领域c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学诊断、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数据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大量医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cai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诊断结果,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此外,cai 还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3、金融领域c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风险控制、投资决策等方面。

通过对大量金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cai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风险评估结果,从而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控制风险。

教育学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教育学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教育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弄清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

本文通过阅读分析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综述,希望为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综述前言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历一个从发轫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育技术学也不例外。

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者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和实践应用还处于朦胧阶段,如何看待教育技术学的未来,从焦健利的观点看,教育技术的未来走向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立场,一是激进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二是消极悲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三是审慎的乐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及组织序列,同时,对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育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弄清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

本文试图在阅读分析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综述,希望为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综述国外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育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探讨和分析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流。

通过对关于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归纳出当今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技术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交互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1. 引言1.1 差异化教学的概念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特点,通过个性化教学和灵活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实现最大潜能的教学模式。

差异化教学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

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注重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等因素,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差异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化。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背景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设计的教学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用差异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和学术表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差异化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差异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许多学校也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国外,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更加成熟和多样化。

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政策和课程设计中都将差异化教学作为重要内容,并不断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国外教育界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系统化,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国内教育界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推动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教育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引入数字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

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教育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数字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增长。

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化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

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公司涌现,提供各种教育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例如智能白板、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三是在线教育的普及,促使学习者跨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四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全球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

二、教育数字化的影响及意义教育数字化对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教育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教育数字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细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数字化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推动了教育的开放和创新。

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讨论,扩展了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技术来改进教育领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研究教育技术学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下面是一些用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常见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的评述和分析。

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理论和实践,并找到研究的空白点。

文献综述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首要步骤,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实证证据来支持或验证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采用实验、问卷调查或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分组设计实验来观察不同教育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3.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和解释为主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采用访谈、观察或文件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质性研究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或理论构建,可以帮助理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4.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是一种以设计和评估教育技术创新为主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教育技术工具或课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效果。

5.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研究一个特定情境或个案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案例的数据,来理解教育技术在具体情境下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研究可以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和个案分析,对实际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在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时,研究者还应当遵循科学研究伦理的原则,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考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总之,教育技术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科学原则为指导,以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以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为实际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综述(一)摘要: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迎接信息化挑战的重要内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各国政府都在加快本国教育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在90年代以来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状况综述,内容主要涉及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思潮、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对师资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思潮发展现状师资要求与培训前言: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样教?今后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解决师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对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有所借鉴。

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思潮的研究美国作为科学、文化发达国家,其信息技术教育思潮也相对比较先进,较大地影响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其中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较大借鉴意义的观念有以下两种:(一)信息素养观念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

当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即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报告中明确信息素养的概念,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Doyle在1992年则定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需要;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决策的根本;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可能的信息资源;展开成功的检索策略;访问信息,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二)信息技术通晓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于1999年公布了一份报告,报告题目为"信息技术通晓",提出了信息技术通晓这一新的概念说法,这个文件用通晓代替了基本能力。

学生成长与发展情况综述

学生成长与发展情况综述

学生成长与发展情况综述2023年,学生成长与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全球各国的教育系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将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学生在2023年的成长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变化。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在2023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学生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

同时,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辅导,提高学习效果。

二、跨学科教育的兴起在2023年,跨学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跨学科教育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们可以在跨学科的课程中,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跨学科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加强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学生们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同时,学校也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创新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全球教育交流的加强2023年,全球教育交流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可以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交流学习。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加强了学生对全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学生们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培养了跨文化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在2023年,综合素质评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一成绩评价。

学生的学术成绩、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被综合考虑,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教育工学》 !""" 年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 日本 $%%% 年 , $ - 日本 !""" 年 $%%% 年 $!%%"# + 《 视听觉教育 》 !"". 年
引入新概念的教师教育模式—— — “ 反 省实践者” , 即教师通过对自己行为的 独立内省及评价,而使自己的专业技 能得以提高的过程。教师自我反省能 力 被认 为是 教师 职业 素 质的 关键 因 素,成为教师职业能力成长的一个主 要指标。在有关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提 高的相关研究中,新任教师训练计划 —— — 就职引导较为突出。所谓就职引 导,指为了使新教师顺利进入并适应 职业角色,以新任教师为实施对象的 指导与帮助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促 使 新教 师尽 早形 成职 业 活动 基础 能 力。新教师的就职学校即为里的 “ 引 导” 不仅是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精神上 的支持及一般信息帮助,还包括向新 教师提供促使其职业素质提高的批评 性指导意见,使新教师形成自己独特 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指导他人的同时, 指导者自己的素质亦相应有所提高, 此所谓教学相长。 这一模式的实施, 要 求学校、 同事、 专家等的协调与合作。 特别是跨校合作,普教与高校的联合 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信息手段的远用, 则使计划的实施如虎添翼。 八、 信息教育领域 依据日本文部省发表的 《 信息教 “ 育手册》 的解释, 信息教育” 是指培养 信息活用能力的教育。 !""# 年,日本 有关人士认为有必要编制系统的初、 高中一贯制的课程教材,认为网络时 代的信息教育目标应包括: 第一, 灵活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 能 根据 课题 的需 要灵 活 运用 信息 手 段, 具有主动收集必要信息并加以判 断、 处理、 创造、 表现, 并与他人进行沟 通的能力; 第二, 科学理解信息。 掌握 基础的评价信息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 信息的表现方法、 处理方法、 人的认知 特点、 统计方法、 思考方式、 整合信息
!"
实现个别化教学。 四、 数据分析 以数学手段分析教育领域中存在 的, 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大量数据, 从中 得出有意义的信息是进行数据分析的 目的。 日本教育技术学会《 教育工学事 典》 中仅数据分析领域的关键概念就 达 5; 个, 反映出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 人 员重 视实 验、 重视 定量 分析 的倾 向。 五、 网络领域 人们利用网络及视频点播技术实 现了分散情境下的远距离学习,并发 展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 分散协 调学习模式,学校开设了利用多媒体 技术,以学生的探求活动为核心的实 验性课程。从以往的侧重如何教的教 育向如何学方向转移,教育理念发生 了变化。 在网上, 学生可以与其他学习 者共同协调, 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 习也更有效率。 可以说, 这是日本教育 史上的一次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教育技术研 究者们并未沉溺于技术,而是从技术 的应用中敏锐地发现:师生的基本信 息获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网 络信息获取能力。并据此将网络领域 的研究重点定为信息素养。 可以预见, 网络学习是将来学科教育以及信息教 育的主要学习形态。 六、 教学研究领域 教学研究是日本教育技术学的一 个核心部分。 近年来, 日本教学研究有 以下变化: 3<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广泛
应用,导致教学研究与媒介研究的交 叉。 网络技术带来了教学的新形式。 研 究“ 虚拟教室” 中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 系, 教学研究人员、 媒体研究人员与教 学实践者的彼此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 以教师职业技能成长为出发 点的教学研究日渐兴盛。>4 年代后期 以来, 欧美及日本在 “ 教学研究” 与“ 教 师教育” 领域, 都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研 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协作,并开展了 以实习生、 新教师、 骨干教师、 熟练教 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信念、 教学行为 等为主题的一系列相关研究。 ?< 在教学研究的方法上,定性与 定量研究并存。日本 《 教育工学事典》 中有关教学研究的领域有以下 ; 个: 第一, 狭义的教学研究, 包括教学研究 法 ! 个案研究等 2 与教学分析 ! 传播分 析、 教学记录等 2 ; 第二, 学习环境, 包 括课程开发、 学习空间 ! 开放学校 2 、 学 习时间、 教科书等 ! 学习媒体中的计算 机等不在此列 2 ; 第三, 学习指导方法, 包括综合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 选择学 习、 体验学习、 发现学习等; 第四, 教学 设计,包括年度指导计划、单元结构、 教案、 教学理念、 教材研究等; 第五, 教 学实施, 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 集 体学习、 个别学习、 课间巡视等; 第六, 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达成度评 价、 学习状态的把握等。 七、 教师教育领域 教师教育的概念有两个含义:师 范教育和在职教育, 它与教学研究、 课 程开发密切相关,是日本教育技术学 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日本 @4 年代后
!""!# $
中国电化教育
总 %&! 期
环球瞭望
技术、 信息手段特性等。 第三, 参与信 息化社会的态度。 理解社会生活中信 息以及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积极参与 建设理想的信息社会。 学习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信息社会可能 存在的问题、 信息伦理、 礼仪、 私密性、 著作权、 计算机犯罪、 大众传播等。 计划于 $%%$ 年实施的日本新教 学指导纲领中,与信息教育有关的学 科及学习时间得到很好的保证。他们 希望在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中,培 养学生 “ 灵活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 , 在高年级学生每年 !!% 小时的 “ 综合 学习时间” 中, 开展与信息教育有关的 活动。 初中阶段的技术与家庭科中, 有 约一半的教学内容是与信息有关的必 修内容, 新开设的还有网络运用、 网络 社会意义等课程,选修内容有多媒体 活用、 程序设计、 测度与控制等。高中 阶段则面向所有学生, 开设 “ 信息” 课 程, 并设 &、 学生能自 ’、 ( 三个科目, 己按照兴趣选择学习方向。 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使学习者的有意义 学习得以实现而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 地设计、开发、评价、管理的系统过 程。 它不仅着眼于教师的个人活动, 而 且将教育环境中的所有事物, 如文字、 图形、影像等符号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均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 ) 个:学 习者、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评价。 它们 彼此相连构成教学设计的完整过程。 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几 个步骤:教授课题的推敲 4明确学习 者的特点 4研究教学内容,明确课题 的构成要素4分析、记录教学目标4 将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序列化4选择 有助于学习者完成目标的教学策略4 设计有利于传输的教学信息 4根据教 学策略和教学信息的设计,选择适当 的信息传递方式 4制作了解目标完成
环球瞭望
总 #$% 期 中国电化教育
%""%& ’
日本教育技术学发展综述
" 王 !
日 本 教 育 技 术 学 ! "#$%&’(%)*#+, -.(/#*,*01 教育工学 2 已经形成了较 完备的学术理论体系,大体上可分为 34 个领域,即认知、媒介、计算机应 用、 数据分析、 计算机网络、 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 信息教育、 教学设计和基础 理论研究。其中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 信息教育以及教学设计 5 个方面可以 说是日本教育技术学独有的特点。 一、 认知领域的发展 在基础理论方面, 学习 ! 认知 2 理 论对日本教育技术学的影响最大。目 前, 与认知理论的发展同步, 教育技术 学中的程序学习转为 67" 研究,正在 逐步形成 "-8 ! "#%.,,)0.#% -’%*&)#0 81$9 %.: 2 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促进了新教 学方法的产生,如促使学生主动地表 达自己掌握的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 结构,还为智能型教学软件系统的开 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 媒介领域 日本教育技术学很重视媒体在教 育上的有效利用,媒介研究领域大致 可分 5 大部分: 媒体的种类、 视听觉教 育、 媒体运用研究、 知觉认知等。重要 的研 究课题 有学习 者接受 信息 的特 性、 知识与媒体的关系、 媒体的教育使 用方法、 媒体特性、 媒体控制能力等。 三、 计算机应用 智能 67" 或称 "-8,是依据认知 科学,使计算机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 理解程度,以及学习模式、教学策略, 将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授予学生。与 传统 67" 相比,显示出很强的开发与 改善学习效率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
情况的测验。 为保证教学设计的质量, 有必要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评价,并 对教育环境条件进行整合与检讨,常 用的有形成性评价和总体评价。在日 本从事教学设计的人员,多由教育专 家、媒介专家等专业人士组成研究小 组, 协同活动, 这也是日本教学设计的 一个特点。 十、 教育技术学一般理论 科学认识论、现代教育思想与教 育 技术 学一 般 理论 研 究基 础 密切 相 关,研究项目与方法具有一般性及普 “ 遍性, 如“ 教育技术学发展历程” 、 教 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等。 上述 !% 个研究领域中, 教学研究 领域和教师教育领域在日本教育技术 学中占有相当分量,但在其它国家的 相应学科中,* 如我国的电化教育 + 却 没有体现, 而是散见于教育学、 教育心 理学等学科中。日本教育技术学将这 部分内容整合到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足见日本教育技术学重视实际教 育教学过程的研究、重视技术的教育 性运用、重视运用技术的人—— — 教师 的教育素质的特点。在信息教育领域 中,我们应注意日本实施中小学信息 技术教育的灵活性与个性化特点,以 及 信息 素养 的 多学 科 的综 合 教育 思 想。教学设计领域是教育技术学特有 的研究领域,在日本其研究形式为多 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统一协同合 作, 参与者来源广泛, 使得研究成果理 论性、 实用性结合紧密, 有教育推广价 值。 总之, 综观日本教育技术学的教育 性特点,对我们反思中国的电化教育 有很大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