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课时 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 技术产品的质量,还可
才、市场和交通等 影响显著增强;新
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
技术产业对环境质 量的要求提高
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思考] 从煤炭资源特征的角度说明我国山西煤炭 能源基地兴起及转型的原因。
提示:山西煤炭在开采初期,储量多,品质高,埋 藏浅,开采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煤炭是非可再生资 源,随着山西省煤炭的不断开采,开采条件越来越差, 储量越来越少,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力逐渐下 降。
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 (2)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生产活 动的规模和经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 开发利用成本和利用效率。 (4)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答案:B
4.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
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
调”的是(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解析:澳大利亚东部为南北纵列的大分水岭,来自太
平洋的湿润气流受其抬升,形成丰沛降水,水资源丰富。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和大
答案:方案②综合效益高。原因:产业结构多元化; 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经济和生 态效益高。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维护 资源安全的措施)
续上表
续上表
1.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2.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1)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防治。 (3)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 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 (5)适当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费指标。 (6)加强水污染的危害性宣传教育。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1)自然原因。
①水系、地形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 为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 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 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 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利4.用和平优时势发期,与加中屈人强国调之石煤配兵油多。工的,作战煤略变储油备技术
5.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某些大耗能产 业的发展
6.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
7.提高国民素养,节能减排要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
9.(2013·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可缺
C 是得能用2AC.否;不于..有都都同用是生关是是时于从产上可 来满生自生题再 自中足产然活生 太物资 阳以和界,质源 辐下生中故和射能两活直其的量能点。接都的源:例获不说从如得属法B.,自汽,于都正然油闪 自D是确.界、电然不的都可是中棉资目是再(直花源前物生质接、。不资)资源获电能源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最为集中: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盐碱化
为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原 因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 淤积在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2013·济宁模拟)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 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 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学考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解析】
该题为容易题,能力层级为识记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此题考查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 【答案】 D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例4 下列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根
据所学知识判断(1)~(2)题。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B )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①避开崇山峻岭 建设成本 A.①④ C.①③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解析】
沪杭高铁主要采用“以桥代路”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占有用耕地和使道路平直 ,利于高速。 【答案】 D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例3
西藏中学为了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
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
例1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例2 沪 杭高铁 经过的 地区以 平原为 主 ,但
87%的线路采取“以桥代路”。其主要目的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举例说明地表形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阻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阻碍,明白得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阻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明白得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阻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差不多情形(概念、分类),明白得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意义。
应有可连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简述其发生的要紧缘故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难的差不多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认识其对人类活动的阻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难发生的要紧缘故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点表述(1)地势(地貌)特点——从地势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例如亚洲地势特点:地势中高周低;地势复杂、山区面积宽敞、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势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庞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宽敞,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势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势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势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
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深刻认识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理解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会分析我国风能、太阳能分布特点及原因,会分析沿海地区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意义和区位条件。
3.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我国地形分布特点,能分析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增强自己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学习策略】1.列举自然资源,并从性质角度对列举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
列举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灾害形成原因、危害、防御措施。
2. 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列举自己知道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并评判列举出的是否符合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概念。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同学之间相互评判。
(3)读中国地形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太阳能丰富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同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具体原因不同)我国太阳能相对贫乏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能丰富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规范审答: 第 1 步 审设问,明确解题方向 (1)回答中心词:概括交通线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2)限制词:①从地表形态影响角度;②甲乙两地间交通线。 第 2 步 审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1)从图示等高线看该地为山区。 (2)从甲乙之间铁路、高速公路走向看,大致与 500 米等高线平 行,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城镇分布在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 这种修建线路,工程量小,避免水灾,方便居民。
1.地形与自然环境
环境 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影响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
气候
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 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
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河流
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 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 A) A.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2)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
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D ) A.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性事件增加。 (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 系统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7~9月为当地的雨季,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
如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盐井位置和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
回答1~3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是( )A.1~3月B.4~6月C.7~9月 D.10~12月2.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3.影响盐井卤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地形地势 B.气候湿热C.河流补给 D.地壳运动解析:1.B 2.C 3.D 第1题,本题关键字“晒”,需要有太阳,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材料里给出了当地的雨季为7~9月,下雨时节不利于晒盐,C错;其他三个选项里1~3月和10~12月气温要稍低一些,平均气温不及4~6月高,而4~6月份,雨季尚未到达,降水少,再加上气温高,蒸发旺盛,适合晒盐。
第2题,7~9月当地为雨季,降水多,加上上游高山地区冰雪融化,河水上涨,为防止河水上涨灌入盐井中,需要关闭盐井围栏。
第3题,从图中可知卤水是沿断层形成的,说明其形成的条件是地壳运动。
在雅库茨克沿着勒拿河逆流而上,在距离雅库茨克约100 km处的河岸有一段长约40 km的岩柱群,岩柱群在河岸的一侧形成,这些神奇而罕见的岩柱群高达100~200 m,形态各异,构成了勒拿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4~6题。
4.与南部地区相比,造成勒拿河北部河网密度小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冻土C.降水 D.植被5.造成岩柱之间冲沟的进一步扩大和石柱之间隔离的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化与冻融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6.雅库茨克是世界最寒冷的城市。
房屋建筑的木桩必须深深扎入活动土层之下,房屋需建在离地1 m的桩上,造成其与传统建筑物构造不同的原因是( )A.防御寒冷 B.大风雪日多C.冻土消融 D.防动物侵袭解析:4.C 5.B 6.C 第4题,纬度主要影响的是气温,对河网密度的影响小,A项错误;河网密度与冻土关系不大,B项错误;造成勒拿河南北河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南部山区降水多,北部地区降水少,C项正确;植被对河网密度的影响小,D项错误。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地表形态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第一课时地表形态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设计思路】目前高中地理四种版本的教材中,有些版本有专门的关于“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的章节,有些版本没有安排专门章节;全球气候变暖是高考热点内容。
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特点的形成不仅受地形的影响,还受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经济水平、生产方式、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课在重点认识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影响的同时,还必然涉及相关因素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本课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帮助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本课可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气候变暖的典型案例等为载体,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会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构建】本课知识属于两部分内容,一是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二是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1.掌握主要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能够准确分析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特征形成的地形原因,并能学会在不同地形中合理布局聚落和交通线路。
2.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能够分析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3.学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对保护人类所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学会分析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特点形成的地形原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能否全面、准确分析聚落和交通线路,能否因地制宜综合认识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
【课前准备】请学生收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热点问题,并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在导学案中设计关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影响和全球气候变暖及其的问题与练习,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专题的认知状况。
在认真批阅导学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
第2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开发利用与保护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2.能够分析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应对措施,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基础全面梳理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五大属性:□01有限性、整体性、□02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1)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我再生性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 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类型: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01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02周期性_、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4.三大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间接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五 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1)洪水灾害(2)雨涝灾害2.形成洪涝灾害的两大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01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分布(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02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2)我国的暴雨X 围广、历时长、强度大。
(3)近年来因□03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设计思路】
自然资源的质量、数量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式和规模,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从而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自然灾害频率变大,破坏性变强,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这些本课将在复习自然资源一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读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构建】
需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和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知道如何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针对社会热点和近年高考特点,需重点掌握主要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在我国分布及开发利用特点。
随着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增大,自然灾害也成为高考的高频考点。
不仅要掌握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原因、危害,还要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合理解释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分析,认识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认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风能、太阳能分布特点及原因,学会分析沿海地区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意义和区位条件。
3.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我国地形分布特点,掌握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本课的重点一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二是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一是分析我国风能、太阳能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条件;二是如何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
【课前准备】
在导学案中请学生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土地资源为例:
表1 土地资源与人类
1.我国风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部沿海。
内蒙古高原风能丰富的主要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地势平坦开阔,阻力小。
2.东部沿海建立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核能地区适应性强,运输量小;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缺乏;东部沿海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发达。
3.我国太阳能分布:最丰富的是青藏高原,原因主要是: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其次是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光照最少的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是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内容解析]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灾害的含义有两层,①是自然界发生的;②是对人类构成危害,如果对人类没有影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典型例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图1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题指导:(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
(2)本体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做出回答。
(3)本体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2.(2015年北京卷)图3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1)—(2)题。
图3
(1)“帕姆”( )
A.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 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
A. 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 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 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解题指导:第(1)题:图示“帕姆”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动路径受西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
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防线旋转,故选B。
第(2)题:飓风(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3月份之前,就已经有飓风发生,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于海水流动较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飓风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
【重点图像】
图4
【重点图像解读】图4为“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黑色箭头表示寒潮侵入路径,寒潮源于寒冷的西伯利亚、北极等地,主要由西北向东南入侵我国。
红色箭头是台风入侵路径。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地,源于热带、亚热带海洋面上,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台风路径呈抛物线状,由东南向西北,再向东北,也有自东向西运行的。
所以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最大。
红色片状区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大,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就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