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堂革命”:还原最本真的小学教学
创新课堂实践——我的小学一年级教育实录
创新课堂实践——我的小学一年级教育实录2023年,教育咨询公司在各地推广创新课堂实践,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学校的课程也已经开始有所改变。
在此背景下,我秉持着创新教育的理念,用心地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创新课堂实践方案。
第一节课:科学探究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提供有趣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孩子们了解科学探究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我将鱼、果冻、糖、盐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
随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用试管、滤纸等装置从果冻和糖水中分离出色素,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奥妙。
第二节课:启示思考这节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未来城市”为主题,我给孩子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交通方式有哪些改变?空气质量如何保障?电力从何处来?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积极思考并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解决方案。
第三节课:课外体验在这个阶段,我带领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博物馆等地进行课外体验。
比如,在博物馆里,我引导孩子们用肢体语言及简单的英语与外国朋友进行交流,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语言。
同时,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视野,我还会带着他们去看艺术展览、运动场所等,带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事物。
第四节课:游戏学习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我组织了一场沙滩排球比赛,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孩子们学习排球的规则和基本技能。
随后,我又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排球比赛中使用智能穿戴设备,让孩子们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第五节课:美育课程在我的美育课程中,我主要引导孩子们欣赏自然风景、人物或抽象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这段课程中,孩子们可以选择石头、树叶、铁丝等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并在画作中表现出自己想象的世界。
以上是我的小学一年级课程实录,这套方案不仅展现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创新时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让他们享受到了全新的教育体验。
在教育新时代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合肥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
《合肥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核心提示编者按:十年课改,十年成长.课改十年,是思想与观念不断碰撞的过程;课改十年,是教育和教学不断进步的过程.2021年5月10日上午,庐阳区十年新课程改革成果展示之“跨省五地联动”教学艺术研讨会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拉开帷幕.本次教学艺术研讨会以“回眸课改十年追寻教学本真”为主题,以“跨省五地联动教研”为主要形式,邀请全国、省、市、区专家、领导、同行参加.十年课改,六小以充满生机的实践研究让一线教师从“统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民主”.跨省联动教学艺术研讨会是六小坚持多年的特色教研活动,是课堂论道,以课会友,开拓视野,提升水平,追寻教学本真的重要活动.省际联动活动通过以专家导航,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感悟教育真谛;以名师引领,追求高效课堂;以多型多样课堂展示,探求课程改革,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六小为代表的庐阳区将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探索,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进教学血液中,在新的十年,走出更新的道路,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镜头一专家导航提升教学理念在5月10日的研讨会上,合肥市六小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与会者无不聚精会神,神情专注,或静心聆听、或飞速记录、或凝神思考.是谁,有如此的魅力吸引老师们如此投入学习.他,就是我国知名学者张华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赖特学者(fulbrightscholar)、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此次张教授结合新课标的修订来为六小的教师们做《如何让教学变成研究——“新课标”教学理念之精髓》讲座.张华教授引用“钱学森之问”,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让教学变成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张华教授列举2021年美国ohio州oxford市一小学教学案例和自己儿子上小学的经历对比中外课堂教学现状,指出我国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为什么要重建课堂教学.其次,张华以杜威、舒尔曼、威廉·派纳的教学理论贡献为理论基础,提出“学校学科”的本质.再次,张华教授提出“将儿童研究变成教学——一个国际趋势”的观点,认为要将儿童研究与课堂研究合二为一,教师即儿童研究者或学生研究者.张华教授提出:“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课堂知识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认为要让教师一以贯之的“儿童研究”,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学科和生活,教师指导学生做研究.同时,张华教授强调,“研究型教学”不反对讲授教学法,但反对“知识传授乃教学本质”.镜头二名师引领追求高效课堂课改已蹒跚走过十年,思想与观念不断碰撞交流.回顾这十年的历程,广大教育同仁们都深刻体会到小学教育发生的变革和教师自身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的转变,更加迫切地需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校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六小充分利用自身和联动的资源,总结提炼合肥市庐阳区小学教学研究成果,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受到了合肥市各区骨干教师、学科拔尖人才的关注和支持.这次数学专场活动特别邀请了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副校长魏洁,进行名师课堂教学示范.魏洁是江苏省有相当影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与会老师在听课后兴奋的交流,大家都觉得听魏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欣赏着她上课的风采,认真地聆听着魏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细细地咀嚼与体会着每一个环节后面所蕴藏着的先进理念,深深被她的人格魅力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感觉受益匪浅.在魏洁老师的讲座中,她向老师们展现了这样一节精彩的课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成为了她教学的信条.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才让魏洁的课常上常新,臻于完美.她的讲座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老师们积极地发问,热烈地研讨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交流着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困惑.随后,六小王莹老师也展示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节观摩课,展示了一个年轻教师积极投身课改,迅速成长,逐渐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业务发展历程,勾勒出了六小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镜头三十年课改千帆竞发综合学科异彩纷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作为课改主阵地,我们始终在关注;作为课改的核心地带,我们不断在聚焦.”张道琼校长这样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几年来,该校小课题、跟进式的教学研究,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给老师们带来欢乐,唤醒了教师主体意识.也因如此,各学科的课堂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今天,六小借庐阳区十年课改成果展示之东风,为来自省内外学校的老师们呈上了一份异彩纷呈的综合盛宴.令人感动的是,合肥市教育局姜昌根副局长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早早来到会场,自始至终与学生坐在一起,融入课堂一线,感受课改魅力.个性彰显敢于表达.新课改的最大价值,是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想说……”“我认为……”听,今天的课堂有很多这样的表达.无论是品德,还是音乐、美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智慧得以凸现.在六小陈汐老师的品德与生活课《不一样的你我他》中,我们听到“我明白了,我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我!”多有自信;在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明洁老师的美术课《大嘴怪》中,我们听到“我设计的大嘴怪是为了表现我对人类污染环境行为的不满!”多有思想!如果说,课改前的艺术教学侧重于专业技能、技法的传授,教学过程大多以演示、讲授、指导学生练习等形式进行.课改以来,更多强调的是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今天的教学盛宴中,无论是本校新秀,还是外省新星,他们的课堂都充分体现了尊重和平等.挥洒自如,独领风骚.在名为《天蓝水清家乡美》的三年级音乐课上,李柯棣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俏皮生动的眼神,深深“收拢”了孩子们的心,使他们融入音乐之中,深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课堂始终充满着愉悦,学习始终伴随着快乐.台上歌声阵阵,台下掌声连连,合肥市音乐教研员徐力老师也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李老师深厚的音乐功底赞赏有加.挥洒自如的何止李老师,还有年轻的邓浩老师.两位男教师都是学科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之所以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是因为他们有真功夫.是的,80后的青年才俊们正是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他们见证了课改的过程,感受了课改的魄力,得益于课改的力度,成为了课改的排头兵、领头雁.镜头四同“读”共“写”点亮人生为总结和交流写字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改革经验,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水平.5月11日下午,在六小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六小“跨省五地联动”教学艺术研讨会写字、课外阅读专场教学观摩活动.美丽,从笔尖流淌.合肥市首届写字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阮奇亮老师执教写字课《双耳旁写法》.阮老师紧扣字形要点、间架结构、笔画位置给学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读帖、临写、展示、评价,让学生“掌握一个字,会写一类字”.在教学过程中,阮老师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通过各种形式活泼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练习写字的活动中去,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演绎得鲜活灵动,妙趣横生.多年来,六小一直重视写字教学,阮老师的写字指导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相信长此下去,美丽将会从孩子们的笔尖流淌.改变,从阅读开始.马鞍山市优秀教师、珍珠园小学王勤老师带来《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王老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了安徒生的《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豌豆》、《幸福的秘方》、《雏菊》等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读童话故事的方法:泛读——大致了解童话内容;精读——体会人物个性特色;品读——走进作家内心世界.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其他的安徒生童话,本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和阅读的方法,更启迪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就像王老师在结课时所说的那样:“童话就是安徒生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让我们一起去拜读安徒生心中的‘阿拉丁神灯’,同时也点亮我们心中智慧的‘神灯’.”马鞍山市级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珍珠园小学章宜霭老师所做的专题讲座《牵手阅读快乐成长阳光校园幸福人生》.章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述:1.牵手阅读:让读书启迪智慧的学习过程;2.快乐成长:让读书锻造健康的人格品质;3.阳光校园:让读书构筑至善的精神家园;4.幸福人生:让读书引领美好的生活追求.讲座给了在场的领导、老师很大的启发,教师不仅要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阅读,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受熏陶,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镜头五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研讨会上,庐阳区区属各小学、阜阳市实验小学、长丰县陶湖中心小学、马鞍山珍珠园小学、苏州金阊实验小学等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追梦人”在六小多媒体教室里济济一堂.以“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为主题的语文专场,以“同课异构”的形式,为六小本校青年特级教师和来自上海的知名特级教师,搭建了同课异构的舞台.课后辩课,让上课的两位教师、上课与听课的老师双方及时、充分地交流和互动,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一同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情动——师生共读串起文中“爱之链”上第一节课的是六小特级教师张睿.她以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感受为经,以精巧的教学设计为纬,带领孩子感悟文中饱含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在课堂上编织起情和意的五彩锦缎.最后,孩子们运用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用笔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他们写出的片段情真意切,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理明——引导学生探究学会阅读方法如果说张睿老师的课堂充满爱的深情,那么杨献荣老师的课堂多了理性的思考.杨老师是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研训员,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杨老师轻松幽默,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主线,体会文章主旨,比较阅读两个场景——文中的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从“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一篇长文,就在杨老师引导孩子们的一次次“比较”中,比出了孩子对语言文字的品析、积累,对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比出了教者对“用课文教语文”的完美诠释.碰撞——百家争鸣观点越辩越明在辩课环节中,参与辩论的老师先是分成“杨派”“张派”:“我觉得杨老师的课大气从容,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梳理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表达顺序,确实能让‘教’最终达到‘不教’.”“张老师的课是与杨老师不一样的精彩,她引导学生循着情感的线索读懂文章,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运用语言,这不也是实现了‘用课文教语文’吗?”“杨老师,我就想问问,您刚才的课,算不算崔峦老师反对的’课文的内容分析课’?”…………与会老师争着发出自己的“一家之言”,有激赏,有疑问.庐阳区教研室杨立新主任在辩课的最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定要说上几句:“杨老师的课,让我很激动,这堂课,值得我们反复地看,反复地思考.他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语文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辩课,不是为了辩出输赢,而是为了辩明方向,在辩课中,老师们亮出自己的观点,带着一定的评价标准去分析、思考,真是“同课异构精彩纷呈,当堂辩课百家争鸣”.随着辩论的深入,大家发现,不论是“张派”还是“杨派”,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最终体现的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殊路同归——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后记:“10年课改告诉我们,不光要转变观念,更要树立信念.正是有了这份信念,课改才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我们才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持课程改革不动摇.而这正是庐阳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回顾10年课改历程,殷硕景局长饱含深情地说.纵身教改逾十年,回眸沉思终觉浅.为期两天半的六小“跨省五地联动”教学艺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从老师激动的目光中,从老师们恋恋不舍的脚步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老师们无比享受这样一次资源共享活动,我们分明能听到心灵拔节的悦耳声响.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的脚步不再沉重.让我们期待着六小新十年的辉煌,我们相信庐阳教育的未来更精彩!·曙光·。
打造“四循五环”的课堂样态 追寻“本真课堂”
校长论坛聚焦/管理J U J I A O G U A N L I◀哈尔滨市公园小学杨波李艳丽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
正如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言“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哈尔滨市公园小学(以下简称公园小学)在“本真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致力打造“本真课堂”。
“本”事物的根源或主要部分;“真”真实,跟客观事物相符合;本性,本原。
“本真”在百度汉语中的解释即为原来的面目;符合本色而真实。
“本真课堂”就应该是回归到课堂的基本要素———儿童、内容、教学本身,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尊重知识的内在规律,追求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品格的培养与锤炼的扎实而有效的课堂。
“本真课堂”是一种理念追求,“本真课堂”应是怎样的样态呢?如何让学校的每一堂课都体现“本真”?公园小学秉着“在课堂中研究课堂”的原则,通过系列化的校本研修,在每学期解剖上百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究、实践与反思,最终形成了“四循五环”的本真课堂样态。
一、何谓“四循五环”“四循五环”即“循生而教、循思而教、循标而教、循学而教”,学生通过“观察、倾听、思考、表达、操作”这五种学习行为相互交融,获得“广学、多思、善谈、置疑、力行”的终身学习力,实现为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目标。
“四循五环”其精髓在“循”上。
循:遵守;依照。
《庄子·天道》中讲“放德而行,循道而趋”。
《老子》中讲“太上,不知有之”。
学习,终究是学习者自己的学习。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自身经验到假设生成的过程。
学习者自身应该是知识的探究者、建构者、研究者,而教师是作为前辈研究者同他们一道从侧面支持他们展开对话的促进者(钟启泉语)。
如果教师在备课、上课中仅从知识的角度思考、从教者的角度落实,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忽略了学习者学习的内在规律,无疑会事倍功半,学习者只见知识不见思维与能力,这是“师本课堂”。
个性·共性·前瞻性——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刍议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1-2订阅:2022年1-12期《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园地版、人物版文|施茂枝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有时甚至占比颇高。
统编本教材对此类课文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增加篇目,创新编排形式,甚至独立组元,促成其成为当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一直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综合型教材,选文为构成主体。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亦为选文,关于此类课文教学,应在课程顶层设计意图和选文普遍功能、意义的框架下思考,把握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关注特殊性,也不能轻忽普遍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其实从未停下脚步,小学语文课堂在新世纪课改之初与20年后的今天相比,其变化清晰可见。
所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踩上改革、改变的节奏。
一、审思明辨寻“个性”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多数为叙事类作品,包括非虚构的人物传记、故事或散文和虚构的小说,前者如《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后者如《军神》《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节选)》等;还有少量抒情类作品,如《七律·长征》《延安,我把你追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以及唯一的说理文《为人民服务》。
那么,这些课文,有何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要求阅读的作品有“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的作品有“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优秀诗文”,除了《为人民服务》外,小学统编本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体裁全在课标设定的范围之内。
单从文章体裁或样式看,与其他非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无别。
因此,考察统编本教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个性,必须别寻视角。
此类课文增加有其突出的背景,从中不难发现此类课文的独特性。
“三自课堂”促学生自然、自主、自信成长
“三自课堂”促学生自然、自主、自信成长作者:曹茜梦王励吴玉红于慧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3年第07期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自建校以来,始终以课堂建设为中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在“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落地之际,学校提出打造“三自课堂”文化(自然、自主、自信)的构想,并将其作为学校发展方向和教学工作的基石,力求让学生在自然、自主的课堂中自信成长,实现学科育人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自课堂”实施以来,学校各学科通过开展课例研究的方式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地,努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思考和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落地之际,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提出打造“三自课堂”文化(自然—自主—自信)的构想,旨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实现“减负提质”。
英语学科要实现此目标,就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对此,我们尝试借助英文绘本具有画面优美、情节简单、句型反复、寓意丰富等特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内涵很多,它不仅是狭义上的阅读行为,还包含阅读量和阅读频率。
我们基于这一理论基础,结合学校现状,针对“三自课堂”策略中的学习支架策略展开深入研究,并制定出英语学科的“多途径利用英语绘本资源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策略,即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我们尝试通过以下三个途径鼓励学生进行英语绘本的阅读,帮助学生在积累阅读量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英语阅读习惯。
一是“一起作业网”英文绘本阅读推荐。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一起作业网”平台,每天向学生推送与教学内容相关且符合其阅读水平的英语绘本读物。
二是英语少儿趣配音。
挖掘App平台中的动漫、歌曲、英语绘本故事等资源,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纸质英语阅读方式;组织开展绘本配音比赛,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构建泛在的学习空间
研究50EDUCATOR构建泛在的学习空间梁景萱 /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引子:一个“馒头”引发课堂“变革”2017年3月28日上午,在青岛市实验小学的课堂上,曹仙芸老师正在执教一节与众不同的课——“食物去哪了”。
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这节课的焦点不是老师,而是“VR”,重点知识也不是通过老师讲解,而是由学生感知——学生化成一个“小馒头”,被人“吃掉”,然后到人体的消化道里走一圈。
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变成了形象、直观的“情景”,学生从“观众”变成了“演员”,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室从“学习场”变成了“体验场”。
VR技术的运用,让一直以来科学老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在短短一节课中就轻松地得到解决,真是一个“小馒头”解决了大难题。
青岛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116年历史的百年老校。
对教育本真的坚守,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其成长的丰厚土壤;同时,在继承中敢于突破,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又使其历久弥新,保持旺盛生机。
一个“小馒头”让老师们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巨大魅力,学校迅速做出反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人工智能引入校园,以课堂的技术变革带动教学模式的转变,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场“教育革命”在校园里悄然兴起。
风起于青之末:一个平台的搭建学校认为,追求教育的本真,就要坚持教育面向人人,因材施教,适性发展;理念只有落实到课堂,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美丽的教学理想却遭遇到了瓶颈。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标准化、程式化,主要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重灌输轻探究,重教材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
这种封闭性的课堂结构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动手能力不强,思考不能深入,其本质是对学生个性的压抑,对儿童欲求的约束。
我们认为,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方式”,这样他们的天性才会自然展现,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
针对传统教学的短板,学校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以“云平台”“大数据”“智能手环”“VR技术”为依托,推进教学模式的重构,实现课堂要素的良性互动。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心得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心得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利用课间读,晚上读,边读边划出让我感动的地方,有时还在旁边写下我的感受。
这本书是这位老校长的成长历程,也是这位老校长成功的秘诀,还是我们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指挥棒。
读完这本书后,一个能吃苦、对工作极端认真、执着的校长形象矗立在我面前。
我总结了一下,书中有几个感动与大家分享:感动一、蔡校长的工作精神“吃苦是福”这是蔡校长处事原则,小时候做到了“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工作时做到了“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当校长时做到了“吃苦才能建成名校”;退休时做到了“吃苦才能终身幸福”。
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
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蔡校长经过多年的摸索,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从江苏洋思到河南永威,异地办学,创造性地实现了永威学校的起死回生,并将其打造成全国名校。
从早晨5:00起床到晚上10:30后休息,只要有公开课,每天必听必评。
蔡校长这样勤奋、执着对待工作,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倘若我们能像蔡校长一样对教育、对学校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爱校如家,视学校的发展为生命,倾力学校的管理,把吃苦当作享福,我相信将学校办好、办出特色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感动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
“先学”是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先学”环节又是“后教”的依据和重点,这样,教师的教就是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以学定教”的理论和原则落实到实处。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通过听课和听蔡校长评课,切实感悟到永威课堂抓住了课标的实质,是科学的。
小学校本课程《亲近大自然》教案
《一》亲亲大自然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受四季、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呢?看到了什么风景?生:喜欢。
我去过……..师:老师放假的时候也喜欢出去看看,见了很多优美的风景,老师把他们拍下来了,你们想看吗?生:想看师生欣赏风景优美的图片大自然真美啊,这节课就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亲亲大自然吧!板书课题:亲亲大自然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老师拍摄的图片,老师有小问题问你们呢?这些图片是老师什么季节拍摄的呢?这张是什么季节呢?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师:同学们,真聪明,大自然把一年分为美丽的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春夏秋冬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师:你喜欢的季节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后位之间,说一说,讨论一下,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的美。
春师:谁来描绘美丽的春天?生:小鸟草树花也开了师:春天有这么多美好的景物啊!春天真美。
夏夏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荷花青蛙树果树师:听了你们的描绘,老师觉得夏天太美了!秋师:在秋天你们看到了什么那些美丽的景色?生:苹果挂在枝头,稻子在田野黄成一片。
师:啊呀,秋天也好美啊冬师:你会看到过那些风景呢?生:大雪满屋顶的雪。
冬天好美啊!同学们刚才的描绘太美了,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刚才说的风景有多美吧,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描绘,看了这些图片,老师真想说:大自然真美啊!你们想说什么呢?生:想让我们由衷的说一句:大自然真美!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一)、大自然的求救信告诉同学们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么美的大自然,现在遇到麻烦了呢?她给我们发来了一封求救信呢?同学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大自然昨天给我们寄了一封信,让我们帮帮她,你们愿意帮忙吗?1、乱摘花草师:这样做对不对?小花会说什么?遇见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2、乱踩草地师:这样做对不对?小草会说什么?你会对乱踩草地的人说什么?我们怎么做?3、乱扔垃圾4、捉小鸟5、垃圾扔水里师:同学们真有爱心,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大自然会永远美丽的。
十年踪迹十年心——来自一所特区小学的“课堂革命”鉴知录
专题研究/课堂改革|!年踪迹!年心•来自一所特区小学的“课堂革命”鉴知录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龚红芳吴立新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文梓【摘要】课堂是教育变革的主要场域,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变革势在必行。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十年鲜明校本特色的“两个看重”课堂观、“四个看点”新境界课堂论,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课堂触及灵魂。
并从多方面进行自我建构,把课堂系统做大做强,对学校教育进行整体性变革。
【关键词】“两个看重”“四个看点”“课程人治理结构”中共中央、的《中国教育现化2035》进教育现代化的本理念:更加注,注,注T 向人人,注学习,注,更注行合一,注合发展,注r 建共享。
教现代化要靠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最终要落实在,教的。
方,新技术发展之迅猛远超我们的想象力,、互联网、大数据、能生的〉XIAOXUE JIAOXUE YANJIU建立整体性理解。
方式二则利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合,铜、铝、铁分别对应三条“跑道”,学生只需将本组贴纸贴在“跑道”上即可。
这种方式十分形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去关注“比赛”结果,也便于有联系地去观察和比较他组的数据,实现概念的内化与建构!综上,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可视化教学,转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合学生的理,能学生学习的,学生的维,让学生在中建构,在批判中理解,这种变化最都将学生能力的,学生的。
J;不同金属传热性能两分钟数据测量统计表组别铜铝铁1组52!58!40! 2组49!51!38! 3组54!54!36! 4组52!57!43! 5组42!49!37!#165101551I5OII45II4OI I3511301【参考文献】[1]赵国防•深度学习:教学变革的时代呼唤——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教学研讨会综述[J]•小学教学研究,2018(34).[2]谢玉玲,郭承育,沙菲菲•运用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方法的调查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 (04).[3]蒋惠清,]启威.科学课基于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情境设置[J].辽宁教育,2015(15).[4]童海云•科学教学要重视集体论证[J].人民教育,2013(20).小学炭学耐宛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I专题研究/课堂改革外外,也在不断重塑教育生态"未来已来,课堂革命,舍我其谁?鉴往知来"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深实小)诞生在特区,成长在特区,“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是其天生禀赋"早在九年前,针对当时的课堂教学基础和对于课堂革命的自觉追求,提岀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看重’实验课堂观”;四年前,在“学习方式”已不成为问题的发展点上,又恰逢其时地提岀更具前瞻性的“四个看点”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养活教育”与课堂革命
-015-2020年第3期(总第203期)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文章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教学课题实例论证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养活教育”与课堂革命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一是学校管理层需要大力宣传和开展活动,二是全体职员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养活教育”和课堂革命理念,三是教职工结合自己的所教科目和教学经验实施“养活教育”,四是数学课堂革命要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养活教育”;课堂革命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3-0015-028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教育理论,许多学校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实践。
当前聂圣哲先生提出了“养活教育”这一理念,很多学校的教师积极践行,已经取得初步的实践成果。
一、养活教育和课堂革命的内涵国内有关“养活教育”理念的报道及理论分析不多,当前对“养活教育”报道主要在《时代教育》杂志中,其中在一篇《“养活教育”给中国教育指条路》中对聂圣哲先生进行了采访,聂先生认为“养活教育”从人生教育的总量来说,家庭教育占80%的比重,家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劳动教育,两件事情:做家务、学吃苦,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逼孩子劳动。
而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文章将“养活教育”定义为“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更关注家庭劳动教育,而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则注重生存技能教育,对人的品格的培养则贯穿始终”。
课堂革命指的是当今的教育应该在“养活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从学校、教师到家庭都要进行转变,教育者要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展开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养活教育”和课堂革命的原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是脱离生活的简单计算,而应该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例如,家里是开小卖部的,孩子可以帮家长卖东西,学会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在找零钱的同时掌握数学计算方面的知识。
但是如今几乎人人识字,由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社会变得更加追求“不劳而获”,到了很危险的状态,所以“养活教育”应该融入各科教学中,通过课堂革命,为中国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质本“真”来还“真”去——回归历史课堂教学的本真
体展示 ,将鲜 活的历史硬生 生折腾成 图片展示 课 ;另一种是 一旦 深对历史 和现实 的理解过程 。”其 中,感知历史阶段 就是要 向学生
设备 出现故障或停电 ,则惶惶然手足无措 ,教学风采顿失 。透视这 呈现历史上 的人物 、事件 、制度 、现象等具体史实 。感知历史是发
一 现象 ,可以发现 的是对现代教育技术 的过分依赖导致 部分老师 展能力 ,培养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前 提。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的
作为历史教师的风采 。对史实 的精彩讲述 、对 问题 的精辟分析 、系 体 ,强化史实教育 ,锤炼技能本色 。“简简单单一本书 、明明白白一
方 向 ,完 全脱离教材 就好 比一艘 已经偏 离 了航线 的船 ,还 能到达
2.回归技 能的本真
技术 永远 只是 实现 目标 的手段 ,过分依赖技术将会 弱化 教师
目的地 吗 ?
2.历史教学 的手段背离本真
的指导作用 ,因为多媒体取代 了教师声情并茂 的讲述 ,僵硬 的屏
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 ,教育技术 的进 步引发 了教学手段 的 幕替代 了动情 的眼神 ,生动 的课堂变得冰冷 、生硬 。历史教学应回 革命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 ,在现代教育技术支 归技能 的本 真 ,百 家讲 坛 中易 中天 、袁腾 飞之所 以吸引人就在 于
3.回归 内容 的本真
量 的教 学 作 用 。
学生学 习历史 的过程是一个 由感性到理性 的过 程。《普通高
但是在实际教学 中经常会发现 ,部分老师对技术设 备产生 了 中历 史课程标 准》在课 程 目标 中的在“过 程与方法 ”中这样写道 :
的依赖性 ,从 而出现两个极端后果 ,一是过度使用 ,完全依靠多媒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 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 ,进而不断加
小学自然课远东版
小学自然课远东版
孩子们对自然课越发痴迷,在孩子们看来,学习自然不仅可以令整个课程多姿多彩,更可以探索大自然精妙的秘密,扩大综合素养。
近年来,在自然课的指导下,孩子们参观生物森林,观测星空,制作虫蛛网,种树花卉等,多彩多姿的学习活动使得孩子们对自然课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远东版的自然课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课程教材,它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使得孩子们的素养更加多元化,让孩子们得以全方位的了解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来龙去脉。
通过这本课程,孩子们在观察与研究之中、实践之中,研习各种生态、环境、气象现象,发掘课外知识,从最普通的角度来思考世界,让孩子们学会独立、勇于创新。
此外,远东版的自然课还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机会。
孩子们可以进行课外活动,如踏青,做昆虫收集等,通过亲近大自然,锻炼观察力。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参观科学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深入了解自然界奇妙的奥秘。
总而言之,给孩子推荐这本远东版的自然课,可以让他们在观察与发现中拓宽素养,加深自然的热爱,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大自然的美妙。
2023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23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23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通过本次培训,使我不但学习了很多的新观点、新理念,还有了更多的感触与想法。
在聆听丁昭民局长所讲的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和何军老师的《珍惜专业生命成就幸福人生》后,我认真地整理了笔记,并结合所教学科进行了反思,虽时间短,同时还兼毕业班的授课,但仍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深觉自己对新知识、新理念的追求已懈怠多时,虽然每年在毕业班把关,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寻觅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也在学习一些理论书籍,但如今看来还远远不够。
一直认为自己这是淡薄名利,应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的同志,自己只需把工作干好就行了,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放松学习的不太好的借口,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与研究了!所以应该感谢道里区的领导们、15中校领导及同志们和我们的'班主任能给我这个机会进行学习与反思!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通过小寓言、小故事或身边的事娓娓到来,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在笑谈中明白和悟出很多道理!那样学生会在更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通过远程进修了钱老的《我的教学理念:回归尝试性思维》,从而了解了钱老对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本真,追求一种最自然最真实的教学状态,理念是回归尝试。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创新教学喊的最响的时候,我回归一种本真的教学,回归尝试性思维教学”。
我认为对于化学教学也要回归到真实的教学中来,把知识还原、回归,而不是刻意地创造热闹的氛围,去作秀。
而应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的联系起来。
同时也应学习钱老那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以恋人般的痴情,宗教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的做事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进修了曾老师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不但对发展性评价有了了解,通过“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向”这一话题,找到了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众多问题,我想不止八个,对于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问题,也拨开了一些迷雾,找到了问题的根本,还学习了新的评价学生的方法,如: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指导我们多思考、勤动脑,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交流讨论、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能力。
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跨学科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在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自然世界的大门。
而跨学科学习则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以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和解决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问题。
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优势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当学生面对一个自然科学问题时,他们不再仅仅从单一学科的角度去思考,而是能够调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解决。
比如,在研究“植物的生长”这个主题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生物学中植物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还需要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光照、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土壤中的养分成分,这种综合思考的过程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次,跨学科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将知识分割得较为零碎和孤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跨学科学习则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学习“太阳系”时,可以将天文学知识与数学中的计算、语文中的科普文章阅读相结合,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计算行星轨道周期、阅读科幻小说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再者,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然科学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来解决。
比如,在探究“水的净化”时,学生需要运用化学知识了解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运用物理学知识设计实验装置,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学思维来优化净化流程。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如何实现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呢?教师是关键的推动者。
从书本走向大自然
从书本走向大自然作者:左军娥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第01期“双减”政策之下,为了更好地减负增效,做好课后托管服务,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小学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回归儿童本真,开发了具有龙泉地域特色的乡土项目式课后托管校本教材《我爱我的家乡——龙泉》系列课程。
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带领孩子们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大自然。
让教育变成“活”的教育,让孩子变成活泼的人。
顶层创新设计,构建乡土课后托管校本课程框架在充分了解龙泉小学89年的历史,走访了学校营泉、福利等教学点后,学校成立了龙泉小学乡土项目式课后托管校本课程研发教师团队,编写并制订出一套详细的龙泉小学《我爱我的家乡——龙泉》系列乡土项目式课程校本教材实施方案。
2021年9月底开始课程实施,学校每周五16:10—17:30这个课后托管时间,为学生践行校本课程的固定时间段。
据学校整体学期教学规划,“乡土项目式课后托管课程”计划开设12期。
教材分为“龙泉的风俗”“龙泉的风景”“龙泉的风味”“龙泉的风尚”“龙泉的农耕”五大板块编写实施并真正纳入课程表,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实践校本课程。
为了将课程有效辐射到每一位学生,学校将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课后托管作了明确的内容安排,并在各班门口挂有相关托管课程牌名。
如一年级是龙泉的风景课后托管班;二年级是龙泉的风俗风尚课后托管班;三年级是龙泉的诗文课后托管班;四年级是龙泉的农耕课后托管班;五年级是龙泉的方言课后托管班;六年级是龙泉的风味课后托管班。
参观龙泉山、走访牛山湖、捡拾龙泉落叶、制作树叶贴画与簸箕画……各年级在明确的校本课程框架下充分展现其内涵,学生将课桌“搬”到户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大自然,将相关知识学习变成探寻人文历史、学习传统技艺、领略自然风光、了解龙泉小镇风情的过程,将课本知识变成“活的教育”,让坐在教室的儿童变成活泼的人。
学校推倒教室的“围墙”,将乡土资源引进课堂,丰富学校课程拓宽学生视野。
从自然探本质 向课程要质量——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探索思与行
从自然探本质向课程要质量——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探索思与行西庐幼儿园建园4年半以来,一直秉承着支持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从2016年的赤足活动、2017年到2019年人本主义思想的生活课程再到2020年自然教育课程的转变。
通过多轮的审议和论证,最终确定下来了以人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相结合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
课程围绕着四季流转。
在春季,春雨绵绵时喜迎春分春风来;在夏季,硕果满枝、鸟鸣虫叫、缤纷之夏...同时,我们也在教室内提供多元化的自然材料,供应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游戏,在孩子们理解自然材料属性的基础上支持更多的感官体验、观察探索以及交流创造......无论是日常的活动案例、课程故事还是观察记录,都希望能够记录、表达和体现我们最本真的办园愿景——向往质朴的、自然的、美好的幼儿园生活。
从思考园本课程的内涵到进行园本课程的定义,从而制定园本课程的目标,设计园本课程内容都和我们的办园初衷有着密切关系。
基于此,我们的园本课程内容设置包含:以四季流转为线索的春夏秋冬四个综合大主题活动;为适应生活做准备的室内生活营和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开展探索的室外自然营两个大的游戏活动;探究式的项目活动;以庆典节日方式进行自我表达与创作的四季庆典。
综合主题活动主要围绕着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的时间序列开展,也借用了一些课程内容的线索——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内外部成长,而且要在自然当中体现生活,生活当中也要有自然的融入,并且贴合幼儿园所在区域的特质——湿地特质下的地域和文化。
因为地域和地区的原因,我们周围有一些小公园、小湿地,包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活资源、湿地资源,拓展了幼儿园内活动的一些外延性。
我们在游戏中会支持孩子更多地去进行自主探究、自由探索。
通过对游戏和发展目标的观察,相信大家可以看到孩子们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发展目标以及关联。
很多的游戏活动与前面提到的主题活动是相关联的,也只有这样课程活动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才能让孩子的学习经验从集体教学当中来到游戏经验当中,这样产生的经验才是连贯和容易深入探究的。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笔记(2)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笔记(2)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笔记篇三暑期我拜读了佐藤学教授著作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深有体会。
无论什么模式的教学改革,其目的都是更加有效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对自己终身有用的知识,即有效教学。
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几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通读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以下三点:一、尊重儿童的学习权利,提高儿童的学习质量。
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课堂上不是看老师如何声情并茂的讲解,如何神采飞扬的分析问题,而是要看到我们的孩子在课堂是如何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如何针对某一问题相互质疑、分析、辩解。
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然而学生是培养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质量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能动的反映过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以及素质的提高。
二、合作学习,兵教兵。
学生到学校里不仅仅是记忆知识,他们还有提问、思考、想象、创造的权利,有表达自己观点、发展个人智慧等等权利。
老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情境,倾听每一位儿童的想法,高质量地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儿童提问、深思、想象、创造的潜能。
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成的互惠学习,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形成多样性的学习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学生“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佐藤学教授指出,要营造人人安心地学习,愉快地学习,感受分享与交流的课堂,合作学习就是必须的。
如何建构“合作学习”的教学呢?这需要教师做到合理分组、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尤其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果断地处理单元的展开,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内容,该压缩的压缩、该拓展的拓展,高水准地设定合作学习的课题。
幼儿园:读《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有感
读《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有感趁着暑假时间读完了《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这本书,现在想来和这本书也是有缘,有几次在备课室看到它,总是没时间细细读,又一次看到它,果断借走,一放假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这大概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吧!这是看完后我对它的综合评价,书中作者很多观点非常切合我的育儿观。
想想现在的孩子都疲于应对各种补习班,我特别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当下的父母们,我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深知当今社会学习的紧迫性。
但自然教育是书本知识不能带给孩子的,只有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通过所有感官调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积极性,才会有最好的教育效果,孩子可以从书上认识到外面的昆虫和花草,却永远也抵不过自己亲近大自然一番,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我想这是自然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吧!这是一位韩国妈妈写的书,作者郑真姬一直在学习研究自然和幼儿生态教育,本着让儿子度过自由,充满活力的幼儿期的想法,她希望活泼好动的儿子可以成为懂得享受工作、感受生命的温暖善良的孩子。
这是一本介绍自然游戏玩法的书,书中介绍了作者郑真姬和他的孩子材行一起玩过的80多种“育儿自然游戏”,这使他的孩子在自然中获得充分的知识和养分,通过自然体验唤醒孩子的感性,这是一种感性教育。
同时,大自然也大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自发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寒假中带着闺女去拍写真的途中,看到在照相馆门口的地上堆着散散两两的松果(书中叫松塔),我心生一念,把她带回家,给松果涂上好看的颜色,做松果粘贴画。
说干就干,我带着启发式的口气和正在气头上的闺女建议:“宝贝,咱们把松果捡回家,就可以给它穿好看的衣服了(涂颜色),然后把它们黏贴到纸上,好吗?”本来在大冷天让一个不爱照相的孩子出来玩已经很让人不开心了,这下好了,闺女笑了,捡了几个松果,放到口袋里,笑嘻嘻的装回了家。
回家后,尽管作品不是特别成功,但我想这是一次很不错的自然体验,孩子亲手捡来的很有成就感,我还给她讲了松子长在哪里?还欣赏了很多松果造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课堂革命”:还原最本真的小学教学——河北沧州派尼学校十年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纪实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在反对中世纪把人看作神的奴仆的教育思想的时候,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原则,他提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
今天,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的中国,有这样一所学校,正是立足于“自然教育”原则,展开了一场反响热烈的“自然课堂革命”。
致力于在课堂教学领域践行“自然主义教育”的这场学习革命,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实现了从“教的解放”到“学的解放”,更主要的是还原出一幅最本真的小学课堂教学的靓丽图景。
不少人,正是透过这幅图景,也展开了自己的教学革命。
这所学校叫河北沧州派尼学校。
派尼,取自英文单词PIONEER,先锋。
小学课堂原本什么样派尼学校的“掌舵人”名叫张润军,年轻的“老教育人”。
他的矢志教育的理想和情怀来的突然,却十分坚定。
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十分突出,尤其英语一科更为擅长,大学毕业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为他后来走上课改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毕业后,张润军从事过好几份工作,三资企业的翻译、部门经理、合资公司的执行总经理等等。
但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浓厚的教育情结。
真正促使他投身教育事业缘于一件小事:一个教育界的朋友找他做“枪手”去参加一次英语考试,他委婉地拒绝了。
这件事让他意识到,最适宜学习的时机恰恰是儿童时期,尤其是语言学习,一旦彼时耽误,将延误一生。
而在当时的小学,还很少有开设英语课程的先例。
张润军果断辞职,张罗起了自己的第一所学校——小学英语培训班。
短短一年,他培训班的少年儿童已达700余人,依靠租赁公立学校的校舍已经不能满足上课的需要了,张润军开始把目光放得更远——办一所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全日制高端小学教育!派尼学校拔地而起,应运而生。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成就人,幸福人”。
张润军说,真正好的教育仅仅追求“三个高”还不够,还必须能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派尼学校正是在践行这样的目标中一步步成长。
张润军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可以简单地用课堂效率去评价一节课,用它去衡量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实现的程度。
但课堂效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层面上的问题,放到学生终生发展的层面,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年派尼学校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学习目标的高效率,还要把课堂作为培养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派尼人“教育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抱负。
张润军说,不是派尼推陈出新,造新概念,而是小学课堂就应该是这样做的,派尼只是在还原课堂本来的状态。
“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从1998年创办希望之星(PROMISING)英语学校开始,为了让低龄段、零基础的孩子们学会英语,派尼学校引进了台湾阶梯美语和以母语教学法为主的一套完整教法,这套教法到现在仍然是低龄儿童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
2000年派尼英语小学提出“六个学会”,到2003年派尼学校提出“教育为学生一生负责”,把办学思想定位在“负责任的学校”上,到现在把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建设“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学校的发展思路逐步清晰、明确。
张润军说,学校就是学生们的“家园”。
把学校建成“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要求所有教职工都要树立学生即“‘我’的孩子”的观念,这个孩子不是“人家的”也不是“大家的”,在“我”负责期间就是“我”的,这就是派尼人的学生观。
派尼学校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孩子的学校生活的常态应该是快乐,而快乐的常态是建立在自我提升、感受成功的基础上的,没有进步与成功,孩子是不会有快乐的。
故此,学校要求每一名教职工要在本职工作中,让每一名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做到用孩子们的一个个成功,砌筑起孩子的成长,唯有这种成长才是教师追求和家庭渴望的;孩子们享受了在学校的成功与快乐,学校才能给孩子以家的温馨和留恋,校园、环境、领导、教师、同学才能给每一个孩子共同组成一个充满阳光与欢乐的家园。
这个理念的核心词是“家园”,“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既是给每一名同学创设的美好愿景,更是派尼办学的目标。
围绕着“高效学习”,他们从建设高效课堂出发,创设出“读写序列化”、“专题知识工程”、“9个1工程”等一系列的高效(教学)学习模式;围绕着自主管理,他们要求孩子每学期读一本名人传记或名著或其他美文、每学期读一本英语课外读物、每学期学会一首英文歌曲、每学期坚持做一件有益于班集体获小组的事、每学期改掉一个坏毛病、每月写一篇自己满意的习字、每人坚持一种自己喜爱的运动;围绕着“健康成长”、“快乐发展”,他们创建出了以“快乐学习”、“绿色家园”、“艺术家园”为核心的“快乐家园工程”,从构建学生“多元智能俱乐部”出发,让学生在寻找知识中拥有广泛的知识来源,学会学习、学会观察,读知识、读环境、读社会、读文化。
快乐家园工程,家园里快乐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孩子快乐、教师幸福是快乐家园的特征,更是派尼学校追求的教育之魂。
张润军说,老师也是孩子。
学校本身就是教师的家,教师是“家”的成员,教师是校长的合作者。
这十年,学校一直坚持在岗培训,而不是像一些民办学校只重使用不重培养。
“既然学校是一个家庭,就有责任有义务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健康成长。
正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样,校长也要关心教师的职业锻造。
”四课型高效课堂模式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张润军说,过去的课堂,包含太多教师的设计和驾驭,从孩子真正需要出发,“自然课堂”真的要成为一种共同的追求,不然对儿童的愈演愈烈的控制和改变,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预见的重要影响。
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谙合了基础教育的内在本质,派尼学校的“先锋”色彩更多地体现在其先进的教学模式上。
经过多年不懈探索与尝试,学校终于打造出了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固化科学的学科思维”为内涵“四课型”的高效学习课堂模式。
其中,“固化科学的学科思维”是打造学习力的课堂诉求,固化的意义在于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从引入高效课堂的理念到创造出适用、实用的派尼课堂模式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问道模式构建的高效率时,张润军说当认识到教育的功能就是发展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个结论时,教育就回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力的起点上,新课堂的构建突然变成了非常简捷、简单,简单而直接地回到了课堂和教育的本质,一切都成了一种自然。
“四型”是单元教学的四个课型。
即导学课、共享课、训练课、提升课。
导学课注重夯实基础,共享课注重体验、拓展。
训练课注重技能熟练和知识巩固,提升课注重总结、梳理、收获,四课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解决了小学课堂活与实的关系,既要达成积极的课堂常态,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追求。
导学的导是引导、指导,是教师的作用。
先把学生引入学习,再进行学法指导;学是学习、学法,学习的工具是教材、起点是学生的现状。
共享是分享知识理解与知识拓展,全体同学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训练是教材单元的巩固性学习,提升课是结果、是收获、是思维建构。
四个课型是课堂立足实然目标,使学生不断满足小目标达成,实现超越小目标,满足学生实现需求,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满足的幸福。
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还学生主人地位。
通过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精彩、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生真正地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路。
具体来看,四课型的操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学课1.教师导入,认定目标。
2.学生自学,勾画疑难。
3.小组研讨,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巩固基础。
5.达标测评,掌握学情。
(二)共享课1.前测,了解学情。
2.自学,巩固知识。
3.研讨,产生问题。
4.交流,体验拓展。
5.检测,验收效果。
(三)训练课1.教师导入,认定目标。
2.学生解题,巩固双基。
3.学生互批,找出错题。
4.全班交流,明晰错因。
5.整理学案,更正错题。
(四)提升课第一课时:1.认读目标。
2.学生自学,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3.小组交流,充实单元知识体系。
4.全班交流,完善单元知识体系。
第二课时:1.学生尝试出测试卷。
2.学生独立完成测试卷。
3.学生互批试卷。
4.统计得分与纠错。
5.公示所有试卷。
派尼的四课型课堂模式的内在支撑是对各学科知识结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思考和探索,课堂学习的主线是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各学科的相同课型的流程大致相同,但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
“自然课堂革命”随着派尼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对学生课堂生命力的关注,受到了基础教育领域一线专家们的交口称赞。
不经意间,派尼人掀起了一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风暴,“四型”高效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快乐成长的家园办学理念正走向全国各地。
尽管派尼学校已经声名在外,然而张润军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的思维已经超越了那一间小小的课堂,他开始思考一种更深刻也更本质的教育形式——生态教育。
一项称之为“自然课堂革命”的探索正在把学校走向课堂教学的第三个阶段。
张润军认为,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系统思考教育问题,在优化的教育外部生态环境下实现教育内涵的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和不断创新,从而为学生的生存与合理发展寻找最合适的道路,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在学校范围内打造出教育的理想高地,成就教育的理想王国。
“生态教育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符合国家和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要求”。
张润军说:“教育也要跟搞环境一样,注意生态效应,要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的话,孩子的天赋得不到开发利用,反而会引起恶性循环”。
教育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
“你看,森林里总有高大的乔木,丛生的藤萝,也有不起眼的小草,更有见缝插针生长的苔藓等等,每种生命都各得其所,各安其身,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
”张润军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像自然界一样,学校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土地、阳光和雨露,然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一开始就设计好孩子的人生,而必须在一种自然宽松的环境下让他自由成长,逐渐发现他的天赋,然后才有的放矢地施肥灌溉。
在他的观念里,世俗的成才观是一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成才观,他极力倡导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才。
自然的成才观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任何别的。
为此,学校构建起学生多元智能俱乐部体系。
多元智能培养,学校不仅要为孩子们补“短”,更要为孩子们增“长”。
语言智能俱乐部、数理逻辑智能俱乐部、空间智能俱乐部、音乐智能俱乐部、武术传承俱乐部、种植俱乐部、养殖俱乐部……俱乐部的组织全是学生自主、自愿、自助的,不仅是增智的社团,更是长能的平台,也是践行“自然课堂”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