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浅谈对初一语文新教材的认识

合集下载

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

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

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最近,我们学校推出了新的语文教材,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非常兴奋。

我们立即开始研究新教材,并尝试在课堂上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新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新教材在编写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爱好。

它将学生的生活与语文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实际价值。

例如,课本中有一篇短文介绍了一位年轻的开发者如何创造出一款新的APP。

这篇文章充满了科技和时尚元素,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口味。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不仅能够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能感受到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新教材更注重语言实践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很多教材中,语文知识只是一个理论概念,而在实践中无法应用。

新教材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语言实践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加语言能力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

例如,新教材中的游戏设计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动手设计游戏或演练对话,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新教材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新教材注重教育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咕咕书,而是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辅导员的角色。

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例如,在听力训练的部分,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听力测试软件,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听力水平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改进。

总结新教材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信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

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

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范文(通用7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1今年暑期备课,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对七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

目前,我区七年级正在全面使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现根据前一阶段各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关于语文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平等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将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有机,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①作为学习引导者。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②作为学习促进者。

一是要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是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你对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看法

你对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看法

你对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看法
初中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几点看法:
1.内容丰富多样: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涵盖了各种文体、文学风格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科书中的内容也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2.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初中语文教科书通常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重视阅读和写作:初中语文教科书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教科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内容过于注重传统经典,对于当代文学和文化的关注不够;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考虑不足;部分练习题的
设计不够科学和合理等。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科书,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学习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材的优点和特点,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现将我对学习语文新教材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扩展性。

教材中文章的选材更加广泛,既有经典的名著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当代作家的作品,涉及的主题和领域更加多样化。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差异。

其次,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多样、灵活。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学生被鼓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来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

再次,新教材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上更加系统、科学。

新教材将语文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并将核心素养和基本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中。

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设置合理、层次清晰,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意识。

教材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社会实例,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在学习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本。

新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的文章充满情感,有的文章让人思考,有的文章展现了人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其次,我学会了更好地表达和思考。

新教材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多样化的表达,让我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发表意见。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表达更加准确和有条理。

再次,我学会了更好地合作和沟通。

新教材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究,让我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2024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应运而生。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有感触地体会到了新教材的创新之处和培训的实用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和调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侧重于对文言文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课文的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习俗。

同时,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意能力。

总之,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以往的语文教学以传统的讲解和背诵为主,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情景演练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同时,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手工制作、群众文艺活动等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新教材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培训中,我们提倡以素材评价、实践评价等评价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七年级语文老师新教材培训心得总结

七年级语文老师新教材培训心得总结

七年级语文老师新教材培训心得总结一、明确学习目标:深耕教材,创新教学参与此次培训,我的首要目标是深入理解七年级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核心理念及教学要求,以便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精准把握教学方向,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同时,我期望通过培训,能够拓宽教学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二、对新教材的看法: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新教材的编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承,也有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特别是教材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板块,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考与判断:融合传统与现代,注重能力培养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教材不仅是对旧教材的简单更新,更是对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

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传承文化精髓,又要勇于创新,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四、具体例子支撑观点:以《春》为例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新教材中对这篇经典散文的处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精美词句和深刻意境的赏析,还增加了“情感体验”和“创意表达”两个环节。

在“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在“创意表达”中,则可以鼓励学生以《春》为灵感,创作属于自己的春天诗歌或散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尊重了文本的经典性,又注重了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

初一语文教材的感受

初一语文教材的感受

初一语文教材的感受初一是一个转折点,是我们从小学生蜕变为初中生的阶段。

而初一语文教材,作为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的学习指南,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受和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对初一语文教材的一些感受以及我对语文学习的理解。

1. 对教材内容的感受初一语文教材内容的转变令我印象深刻。

相比于小学的语文教材,初一的教材更加广泛而深入。

教材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诗词鉴赏、议论文等多个方面,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语文的内涵和魅力。

通过阅读名著、古文以及现代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培养出批判思维和审美意识。

另外,初一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

通过让我们分析文本、提出问题、辨析观点等,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培养思辨能力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也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对课文阅读的感受初一语文教材的课文选择多样而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红楼梦》到《范进中举》,从《孟子》到《诗经》,这些经典作品以及其他一些名著都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我领略到了作品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智慧。

课文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也传递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尤其是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古人的智慧。

这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心灵的滋养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古代文学,教材中也有一些现代作品,如《红星照耀中国》、《目送》等。

这些作品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当代社会,引发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也能够对现实社会有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3. 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初一语文教材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培养。

通过学习不同体裁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材中的写作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培养我们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语文新教材》是一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材,它重新解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并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以下是我对《语文新教材》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强调语文教学的直接性和生活性。

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语文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体验到语文的魅力和作用。

例如,在《有声的家乡》一章中,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家乡的声音,从而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思考和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次,《语文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思维活动。

例如,在《审美的力量》一章中,教材通过引用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审美观。

这种注重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再次,《语文新教材》强调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设计了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写作的奥秘》一章中,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写作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语文新教材》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塑造。

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都以情感和情境为线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寻找童年的味道》一章中,教材通过描述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教材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塑造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在参加了初中语文新教材的培训之后,我深感收获颇丰。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让我印象深刻。

它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和审美创造。

这种理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其次,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也体现了创新。

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既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有反映时代精神的文章。

这样的编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时代责任感。

在教学方法上,新教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合作、探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此外,新教材还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它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拥抱科技,利用科技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最后,培训中还提到了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成长。

这让我认识到,评价不应该成为束缚学生的枷锁,而应该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实施新教材教学有了清晰的方向。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运用新教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心得体会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的今天,初中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等。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在教授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说明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学习诗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新教材的编排也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的单元设置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知识的整合。

例如,以“成长”为主题的单元,选取了多篇与青少年成长经历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思考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翻译,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部分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阅读量的增加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引导他们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命题作文,而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如写作比赛、手抄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

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

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在学习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启发性。

新教材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改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对语文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材强调情感的培养。

在过去的传统教材中,情感教育一直被边缘化,而新教材将情感融入了教学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讨论课堂话题以及撰写个人感悟等形式,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细节,感知人物内心世界,激发对生活的思考。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自我表达来加深情感的体验和共鸣,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新教材注重思维的引导。

在过去的教材中,语文学习主要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新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思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也需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新教材注重实践的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应用的体验。

而新教材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实践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写作时,新教材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新教材注重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语文教材主要侧重于文学的传统,而对其他领域的文化知识涉及较少。

而新教材通过扩大文化知识的范围,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

通过学习古诗文、名著作品以及其他文化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语文新教材在情感、思维、实践和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设计和调整,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

语文新教材学习心得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新教材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知识资源。

在学习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以下几点:一、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新教材注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生活实践与语文学习的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例如,在听说训练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对话交流、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在写作训练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写作文、写读后感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品味和批判思维。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名著,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美。

同时,通过学习与文学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强化综合性学习新教材注重综合性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通过设计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除了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写读后感等,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信息评价能力。

通过设计各种信息搜索和评价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资源获取并评价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浅淡初中语文新教材及教学方法

浅淡初中语文新教材及教学方法

一、关于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理解。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是根据2000年新大纲的精神,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教材的修订指导思想明确,就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发展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兴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修订在指导思想上具体归纳起来是如下几个方面:①转变观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应放在首位。

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他们阅读、写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文兴趣和文字修养。

②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教科书受条条框框的约束,选文很多是出于无奈的,如鲁迅的文章和领袖的文章,比如鲁迅作品,原来突出他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以致很多学生认为鲁迅并不好,只会处处骂人,其实他也有很抒情的作品,如这次第三册课本选了他的《阿长与山海经》。

消除了些误解,告诉学生鲁迅不是那么可怕,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改革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水平,课上学生不理解的是很少一部分,老师点拨一下就能够了。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尤其是创新思维水平。

③增强文学教育,注重情感熏陶。

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

学习语文不惟字词、语法,还包括阅读方法指导、写作等,而人文情趣、文学素养则主要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④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为增强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课文很多于30%,要求6个单元占两个单元,按语言的难易水准编排。

对古诗文,要求熟读背诵,能借助工具书理解。

初中语文《对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粗浅认识》

初中语文《对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粗浅认识》

对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粗浅认识新教材改革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轮新的考验,这是最原始的感受。

在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难度就在于一些新添加的篇目的备课上。

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后我重新认识了新编教材,也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师,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教会学生几个知识点,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学生的未来,所以我们有必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受益终生的能力而努力。

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关系密切。

它关系到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缺少不了语文的存在,从生活到工作,从劳动到创造,从学习到科研……没有能离开“语文”的。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要生活就得学习语文,要想提高生活的品位就得提高语文的素养;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提高语文水平必将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是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我们不要把视野局限于书本之中,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好范例。

所以我们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学的、课堂上学的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习。

校园里的文化长廊、教室里的板报,街上的路标、广告牌等上的语言文字,甚至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

所以说,联系实际生活学习语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总是被“中考”这个指挥棒所左右,语文教学功利性很强,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中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的教学行为,过于短视。

学生在我们这里学到的所谓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这盘大棋的固定棋子,而对于下棋的攻略却掌握的少之又少,以至于面对新的棋局时束手无策。

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要领,找到学习的抓手,不至于在没有老师引领的情况下而茫然。

初一语文新教材的浅见

初一语文新教材的浅见

初一语文新教材认识虽然人教课标语文新教材相对其他科目的修订版有点姗姗来迟,但因为网络、媒体等关于“鲁迅文章退出”的炒作而获得了诸多的关注。

新教材的出现又将语文教育推到了公众的风口浪尖。

南康教育举行的这个新教材培训与探讨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新版教材较旧版教材来说,维持了人教课标版的基本面貌。

旧版教材是根据2001版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新版教材则是根据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编写,可谓是与时俱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说的他们的调整原则是:落实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馈实验中的问题和吸收合理化建议,还有是控制调整的幅度来实现平稳过渡。

与旧版相比,新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总量没变,依然是30篇,但更换了9篇课文,此外还有一篇有所改动。

新教材在单元顺序上也作了相应调整。

主题从第一单元的家庭亲情,到第二单元的学习生活,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科学世界、幻想世界共六个单元,由浅入深,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单元主题次序的调整也是使单元文章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更趋于合理,若干课文的更新也是更贴近现在的社会。

另外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根据十年来的情况,有些老师觉得活动跟写作融合在一起并不能很好地改善作文教学,反而显得有点混乱。

所以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而且它的编排也是循序渐进,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训练。

新教材第一册的附录就强调了练字的要求,大篇幅来介绍行楷字的练习,这也很好地贯彻2011版新课标的体现。

还有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根据2011新课标,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

有:《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张岱;《河中石兽》纪昀。

浅议现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浅议现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浅议现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令全社会关注的语文教学新大纲、新教材,于2000年秋正式启动。

两年来,受到了中小学师生的一致好评。

今天,笔者想就初中的语文新教材谈一点小小的感受。

经研读分析,我深深的感受到:这套新教材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的优点,可能也就是受到师生欢迎的原因吧。

一、注重整体感悟新教材重视积累、感悟、熏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重点突出,注意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在编排上,新教材每学期安排了两个单元文言文,要求读读背背,以达到积累的目的;在教法上,一改以往每篇课文必须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意思的教学程序。

避免了烦琐的分析,有利于老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有利于师生教和学的能力的发挥。

二、注重课后习题少而精新教材由原来的八大练习题一缩减为三或四题,删繁减负,师生有幸。

旧教材主要按文体组织单元,阅读能力的训练线索不够明确、每篇练习题内容庞杂,兼顾方方面面。

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旧教材设置了八道练习题,篇幅长达将近四页,第一题,分析文章的结构,填表并举例分析;第二题,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第三、六、七题,辨析近义词、体会词语含义和识记词语并造句;第四、五题,揣摩句子概括性和生动性;第八题,比较阅读,体会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这么“全面”的练习题,促使教学面面俱到,教学内容难以取舍,阅读重点难以突出。

而新教材则不然。

请看同为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第三册第一课)的课后练习:1、熟读课文,说说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2、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共3小题)3、比较阅读,,看看他们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道练习题全部围绕预习提示的思路展开,第1、3题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思路,第2题侧重于局部思路。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大胆处理驾御教材,有利于解决课时“不够”问题。

三、注入了新的血液新教材强调文学素养的培养,既保留了旧教材的优秀选文,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冰心的《小桔灯》、都德的《最后一课》等,又删除了一些枯燥乏味的文章,如原教材第三册中的读报单元。

初一语文新教材学习体会

初一语文新教材学习体会

初一语文新教材学习体会初一语文新教材学习体会张春英一.对于初中语文修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1、注重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上册的第一、二单元,由原来的人生体验、理想信念调整为家庭亲情、校园生活。

这种调整,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最熟悉的东西莫过于亲情和校园。

如果对初一学生一开始就讲人生体验,理想信念,学生可能难于认知。

生活实践和课堂课本的差距,会让学生滋生畏难情绪。

2、在内容安排上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

如上册的第一、二单元的家庭亲情、校园生活。

这两个单元所选的篇目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

如第六单元的《天上的街市》改为《小圣施威降大圣》。

学生对《西游记》已经很熟悉了,这篇文章虽是半文半白,但学生理解起来却不难。

3、朗读方式训练在修改教材中落实到每个单元。

整册教材将阅读分为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精读、略读、比较阅读、快速浏览,而且都分单元细化了要求。

侧重于默读和精读,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如默读中要求做好圈点勾画,做好摘录,精读中要求熟读精思,做好批注。

4、在写作训练中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

本册教材增加了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上突出学生的实践性。

如第一单元,其写作主题就明确定位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其它各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也提醒学生要“说真话,抒真情”,要“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说明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

5、能力训练的梯度性注重了学生学习的实践。

如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如默读一(一气呵成),理解作者情感;默读二(圈点,勾画),概括文章的中心;默读三(做摘录),理清作者思路。

在写作中能力训练中,梯度性体现得更清晰:从“文从字顺”到“描写生动”到“突出中心”再到“学会修改”。

不管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进行反复训练,不断实践,。

6、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培养,淡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倾向,要求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初中语文《对新教材的认识》

初中语文《对新教材的认识》

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有着众多的创新之处。

在这里我想从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课后的练习题,结合课程目标来谈谈我对人教版新教材的认识。

一.在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难度进一步降低,大大减轻了不必要的繁琐记忆负担,克服了“繁”“难”的弊病。

仔细对比新旧教材课后习题,可以明显的看出,新教材在克服繁,难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1,量少。

每篇课文的习题都不超过三道大题目,没到大题目有尽量的简单,避免繁琐。

例如现代文的题目几乎都是阅读与背诵,搜集与讨论,体会与感悟。

而文言文则是背诵,理解,讨论。

2,难度减小。

七年级上册的课后习题偏重阅读与理解,及时是体会与感悟,都会有提示和扩展训练。

3,负担减轻。

针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目标的要求,新教材刻意注重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背诵内容,同时又不放弃学生对经典语句,古典诗词的记忆。

二.在设计问题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学科中心”的倾向,避免了“偏”的弊病。

新教的问题设计从“文本”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第二课:“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

”这类问题有很多,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与创新能力。

我们也许觉得历史是距离学生最远的,但是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的踪迹。

譬如在《〈论语〉十则》的设计中,第一题要求学生“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

第二题则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初中语文《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我们喜欢》

初中语文《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我们喜欢》

对新教材的认识一.新教材,我们喜欢我从教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改革经历过不少,也用过几种版本的教材,其中不乏有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但是接触到这套教材后,直觉告诉我,学生会喜欢它。

果不其然,现在的语文课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现象,深受学生欢迎。

这不能不归功于富有情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文。

如《童趣》中的儿童世界让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读着、揣摩着、想象着。

我班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当我意识到‘懒惰’是学习的大敌之后,便将它‘鞭数十,驱之别处”’。

可见文中的语句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古化石的知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生疏。

正因如此,一首《化石吟》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查资料、看录象、写调查报告,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富有亲和力的文章,驱使学生主动介入,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于是课堂上就有了“质疑问难”、就有了“热烈讨论”、就有了“想象和幻想”等开放而活跃的场面。

新教材不仅学生喜欢,我也喜欢。

它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文里值得挖掘的亮点多,教学的切人点也多。

我教《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就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出:“期日中”是否科学,“元方人门不顾”是否无理,“客人”究竟是什么人,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

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教师随机点拨,引出“诚信”二字,送给他们,作为他们人生的座右铭。

在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针对班级中存在歧视弱者的现象,大讲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讲“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讲我对他的钦佩之情。

以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想,这套教材能帮助我完成这一设想。

二.新教材,有益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有益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材选编的课文,使语文课堂可以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网络、阅览室、书报媒体,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堂,促使学生主动使用图书、网络资料,把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初一语文新教材的认识
里庄中学王金华
一.总体评价
1.文美:
浏览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新教材,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文美。

比如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阅读课文--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

你是神的一双大手,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你在人心中激起的回响,是这个世界上最激动的声音。

--跃入眼帘的仿佛不是文字,而是从键盘上跳起的音符,从远处叮叮咚咚唱着欢快之歌的小溪,是春天绿叶枝头上小鸟清脆宛转的鸣声。

读者在贪图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时内心油然产生的是难以描摹的愉悦与温馨。

这样的文章纵然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相反,每多读一遍,仿佛更能听到渐近渐远的文学足音。

文学之美陶冶的必然是心灵之美。

此类作品读得越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必然会循序渐进地得以提高,文学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2.情真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空话、大话、废话、套话连篇,读他们的作文,你很难寻觅的到生活真实的影子、心路真实的历程。

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仿佛给我们的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新和暖的春风,作者真切独到的感悟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我相信:一旦学生的情感经历与作者的感悟相碰撞,他们内心所激起的心灵浪花肯定会久久不落。

长久的熏陶,当他们下笔写作时,作者独到感悟的魅力定会招引着他们写出稍纵即逝、真挚感人的精彩一幕。

当然,情真之处不止体现在此课,《社戏》中对六一公公罗汉豆的回忆、《繁星》中看见头顶四颗亮星时的感受。

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3.易懂
新教材虽然内涵丰富,但耐读易懂。

备课时老师无需在篇章结构上费心劳神,也不用在晦涩难懂的词语上、深奥的主题上下功夫,教师能够省出时间真正地思考一下: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此文?哪些地方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哪些活动既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也无需在课文结构、段落层次的划分等问题上花费过多的精力而冲淡对文章的品味以及整体美感的把握,无需挖空心思地去思索与他们年龄、心理不相符的成年化问题而失却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利教利学的四个方面
1.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农村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校拿不出充足的时间让其大量阅读书籍,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视野不开阔,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虽然我们常常叮嘱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但因其胸中无丘壑,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模式化太强。

新教材注重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有神奇美妙的文学殿堂,对流金年华的追忆,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也有摇曳生姿的四季景色,巧妙融合的文学与科学,奇妙瑰丽的想像。

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无论是所选之事,还是所用之词,读起来仿佛是我们去年春节刚做的,"腊月初一蹦一蹦,大人孩子不得病"是刚听到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在我们面前说的,所以学生学习此文兴致
很高,他们在活泼有趣、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时,能滔滔不绝、兴味盎然地讲出一大串鲜活的生活之事。

这就为他们拓宽写作思路架起了一座桥。

2.注重了思想教育的渗透
现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甚至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中国前途的有识之士都深刻地认识到合作、宽容、创新、诚实、执着、自信、敢于质疑等品格对一个人的成长、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教材的不少课文成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力阵地。

这种思想教育,不是通过凭空的说教,而是学生自己在感悟课文的同时,思想教育已经悄然渗透其中。

如我在教《端午日》一文时,当学生表演完赛龙船之后,我采用现场采访的方式问他们:"假如你们的代表队获胜,你认为谁的作用最大?"刚开始,领队的、敲锣的、打鼓的、桨手都各自认为"自己"的作用最大,并且他们还拿出充足的理由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一点意见也没发表,但就在他们发表完观点后,他们突然间领悟了: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团体具有合作精神。

有一个学生还饱含深情地唱了几句付笛生的《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棵小树耶,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有哪种说教比这更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其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呢?
3.课后题的设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新教材探究性练习中很多问题恰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斜塔上的实验》的探究性练习三:"斜塔上的实验""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你认为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的感悟不同,他们的意见也就各不相同:有赞同"斜塔上的实验"的,有赞同"追求真理的道路"的,也有赞同"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的。

有两个发表过观点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竟然推翻了课本,推翻了自己,给此文另拟了两个题目--"勇于追求真理的伽利略""自然王国果盈枝"。

学生的观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深深地折服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拟题的精彩。

我想:假如没有这道题,学生就失却了对标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机会,更不会有这精彩的答案。

4.学生的学促进了教师的教在放手学生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提的问题也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还很尖锐。

如学习《夏》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哪首诗?"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密密的厚发"把"细草"比喻为"厚发"真实吗?再比如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有的学生质疑:哈尔威船长的做法值得吗?就算他衷爱那条船,想办法逃出后对社会的贡献不是更大吗? 我们要回答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深钻教材,精心备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以适应与新教材相吻合的新的教学方法。

诚然,新教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1.与小学教材内容不够衔接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日渐成熟,语文学习内容应是螺旋式上升趋势,但新教材的有些文章虽说文质兼美,但难度却小于小学高年级的某些课文,如《繁星》、《七颗钻石》等。

2.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
比如《叫三声夸克》一文,这是初一学生初次接触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的目的本来是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此文介绍的物质结构牵涉到七八个相互之间有关联的陌生专有名词,初一学生很难读懂课文,知识如何获取?这是其一;其二,此文文学色彩太淡,达不到"欣赏"这一层面。

我想,如果设置
一些学生感兴趣且能扩大其视野的说明文,收到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